外来人员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3 16:57: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外来人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外来人员普法问题及对策
我县现有外来人员12.1万,约占我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日益增长的外来人员,已成为我县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同时,外来人员的违法犯罪问题也成为严重影响我县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之一。前不久,县普法办组织了调研组对如何加强外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作了专题调研,本文试就外来人员普法的有关问题作粗浅探讨,以期为今后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决策作参考。
一、当前我县外来人员违法犯罪形势严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很有必要
以下是98年以来我县外来人员犯罪的情况统计表。
从上述数据分析看,近几年来,我县外来人员的数量年均以20%的速度高速增长,占全县总人口不到1/4的外来人员,犯罪比例却持续几年保持在50%以上,犯罪绝对数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特别是2000年全县严打整治斗争开始后,外来人员犯罪比例竞高达61.8%。尤其在重大恶性刑事犯罪中,外来人员所占的比例占75%以上,如2001年1—10月份,全县共发生8起强奸案,而外来人员作案竞占了7起。
针对外来人员犯罪的严峻情况,2001年2—5月份,我县开展了暂住人口、出租房屋集中整治工作,实施外来人员的统一管理,强化了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今年1—5月份,全县共抓获刑事案犯340名,其中外来人员175名,占51.5%,被打击处理(逮捕、劳教)300人,其中外来人员105名,占35%,二项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9.4%和12.5%,使93年以来连续8年的上升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外来人员矛盾化解通知
各司法所:
去年以来,外地来萧人员(以下统称外来人员)涉及恶性刑事案件的数量居高不下,其中因民事纠纷如琐事争吵、工作冲突、债务纠纷、婚姻关系不和等原因引发的案件占绝大多数,已经引起区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根据“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尽可能的减少外来人员矛盾纠纷激化,减少外来人员犯罪,扎实做好涉及外来人员的人民调解工作,经局研究决定,对外来人员的民事纠纷调解、防止矛盾激化作如下通知:
一、加强责任意识
外来人员民事纠纷的预防化解工作,坚持属地原则,由外来人员所在地村(社区)、镇(街道)各调解组织负责。要坚持一月一次的纠纷排查工作,对重点人重点事要有专人负责。
二、完善调解组织
外来人员多的村(社区)可吸纳外来人员加入人民调解委员会,村(社区)和事佬协会要根据辖区外来人员数量多少等实际情况,吸纳一定人员加入和事佬协会。各村(社区)要根据不同籍贯的外来人员参加调解工作信息员队伍,提高外来人员的参与意识和防范意识。
规划局外来人员住房调研报告
一、立项依据和意义
在**的外来人员中,主要分为两大人群:高级白领以及刚毕业的外地留沪大学生;从农村进入城市打工的、没有学历的流动人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农民工。这两类人群的住房需求不同,且住房现状也有很大差异。两类人群中,尤其是外来农民工的住房现状很差,但是由于他们的工资收入较低,就限制了他们对住房的消费能力和改善能力;同时,由于他们的居住状况参差不齐,给城市管理和城市住房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同时还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因此,研究外来人员的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的管理,特别是农民工这一越来越大的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是政府、社会、研究机构都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课题就是基于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问题的研究。
课题从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的需求出发,将**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纳入住房体系进行前瞻性研究,这对改善外来人员居住条件、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和经济建设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首先根据**外来务工人员收入的不同,设计了一般外来务工人员和非沪籍白领两份调查表,并于20**年7-10月,对一般外来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仪表、机电等5个行业以及普陀、闵行、嘉定等8个行政管辖区采用群体抽样调查与实地走访相结合方式开展了现状调查,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存在的问题;其次,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外对外来暂住人口住房问题的有关政策和措施,按照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总量控制、合理调整的原则,对**市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的房源和资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运作方案和采用发放租赁券及完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配套措施;最后,对规范**外来务工人员住房提出进行合理引导,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优惠,强化居住证的功能,加强邻近省市的沟通等建议。
研究报告对解决**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所提出的建议和措施科学准确,既考虑到外来人员改善住房的需求,又考虑到政府、单位、个人和市场的实际和承受能力,因而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具有超前性和高瞻性,为今后政府进一步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和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涉案轻罪外来人员适用逮捕情况分析
涉案轻罪外来人员适用逮捕情况分析
逮捕作为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其采用的目的与意义同其他强制措施一样,是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发生逃避诉讼、串供、毁灭或伪造证据等妨害诉讼的行为;防止犯罪嫌疑人继续危害社会;防止犯罪嫌疑人发生人身意外;对其他人员产生威慑作用。去年,我院受理审查起诉的犯罪嫌疑人中属外来人员的有240名,其中逮捕的有232名,逮捕比例为96.7%。高于犯罪嫌疑人总人数逮捕率15个百分点。外来人员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较轻,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占到了外来人员犯罪嫌疑人总人数的63.3%左右。可见外来人员犯罪嫌疑人犯有轻罪的多,适用逮捕的也多。这种现象是何原因引起的呢?
外来人员犯罪嫌疑人罪轻的仍适用逮捕主要是由外来人员的特点特定的。
外来人员从报表分析来看,具有以下特点:
户籍在本省以外,多为外省农村人口(身份为农民的占外来人员的75%);户籍地普遍经济不如现居住地发达(如四川、河南、安徽等中西部省份的外来人员犯罪嫌疑人占了很大比例);职业多数为在企业、工场打工人员,少数从事小生意或收旧,另有部分无业;他们的工作多不稳定,劳动收入低而且缺乏保障;在本地住在农村租住房或工厂宿舍,人员流动性强;在本地没有固定财产,基本没有本地人为亲属。
外来人员的特点决定了他们通常没有足以提供担保的财产,也没有符合条件的人能担当保证人,更没有可供监视居住的本地住所,从而缺乏采取逮捕以外强制措施的客观条件。同样因为外来人员户籍在外省,不逮捕而采取其他强制措施的话,不能避免犯罪嫌疑人逃跑的可能性。一旦逃跑,再要将犯罪嫌疑人查缉归案,将耗费大量的财力、人力。从司法的经济效率目标考虑,办案机关自然愿意对外来人员犯罪嫌疑人适用逮捕措施。外来人员可能逃跑,导致个案诉讼成本急剧增加的危险是实践中不愿对即使犯轻罪的外来人员犯罪嫌疑人适用逮捕以外的强制措施的最重要原因。
关于我区外来人员管理情况的调研
目前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急剧转型的时期,依附于二元户籍制度的城乡分割体系逐渐瓦解;我区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更对劳动力形成了巨大拉力。外来人员纷纷涌进我区城镇。截至2003年底,我区外来登记人口达21万人(不含度假区),预计今年年底将达30万,与本区户籍的从业人员数量相当。外来人员群体已经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年轻而强大的生力军,缓和了我区城镇发展中劳动力供需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同时也成为城镇基础设施、社会治安、卫生防疫、安全生产以及社会就业的巨大压力。外来人员的管理,已经成为我区城镇管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管理好、服务好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按照科学的发展观的要求,获得社会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研究。
一、我区外来人口及其管理现状
据公安部门统计,去年年底,全区外来登记人口21万人(不含度假区的9800多人),截至今年3月底,已达23.15万人,男女比例为47.9:52.1。外来人员在分布、就业、年龄结构等方面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人口分布相对集中。木渎、甪直、长桥、南区等4个较发达镇(区),是外来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拥有全区(不含度假区)13个镇(区、街道)外来人员的71%,合计16.47万人。其中,木渎62307人,占27%;甪直39565人,占17%;长桥31220人,占13%;南区31608人,占14%。其余9镇(区、街道)6.68万人,占29%。
二是就业比例极不均衡。公安部门3月份暂住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全区外来务工人员188664人,占82%,务农人员693人,经商人员7009人,占3%,服务业7561人,占3%,其他27541人,占12%(公安部门所称的“其他”类,往往是指非经济型流入人员、非正常就业或处于失业状况的外来人口。按此,正常就业的外来人员约100%-12%=88%)。其中务工人员比例奇高,占正常就业外来人员的92.5%,2倍于本区户籍务工人员约47%的比例。
三是年龄层次总体偏低。据公安部门关于暂住人口的统计,16周岁以下、60周岁以上的非劳动力所占比例极小。另据劳动部门不完全统计,2003年,16—40周岁外来劳动力约占外来总劳动力的97%,41—(55)60周岁的中老年劳动力仅占3%。俗语“打工仔”、“外来妹”,便是对于外来打工人员这一年轻群体的生动描述。而文化程度方面,也正因为不同时代的教育落差,以及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等原因,年轻的外来劳动力的文化结构甚至还略优于我区劳动力的整体水平。外来劳动力小学文化以下人员仅占2.24%,初中54.15%,高、中专、技校32.07%,大专以上11.54%(公安部门资料)。而我区劳动力这一比例为:小学以下10.8%,初中48%,高、中专、技校30.8%,大专以上10.4%(教育部门资料)。
国土局外来人员住房问题研究报告
一、立项依据和意义
在**的外来人员中,主要分为两大人群:高级白领以及刚毕业的外地留沪大学生;从农村进入城市打工的、没有学历的流动人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农民工。这两类人群的住房需求不同,且住房现状也有很大差异。两类人群中,尤其是外来农民工的住房现状很差,但是由于他们的工资收入较低,就限制了他们对住房的消费能力和改善能力;同时,由于他们的居住状况参差不齐,给城市管理和城市住房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同时还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因此,研究外来人员的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的管理,特别是农民工这一越来越大的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是政府、社会、研究机构都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课题就是基于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问题的研究。
课题从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的需求出发,将**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纳入住房体系进行前瞻性研究,这对改善外来人员居住条件、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和经济建设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首先根据**外来务工人员收入的不同,设计了一般外来务工人员和非沪籍白领两份调查表,并于20**年**-**月,对一般外来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仪表、机电等5个行业以及普陀、闵行、嘉定等8个行政管辖区采用群体抽样调查与实地走访相结合方式开展了现状调查,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存在的问题;其次,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外对外来暂住人口住房问题的有关政策和措施,按照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总量控制、合理调整的原则,对**市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的房源和资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运作方案和采用发放租赁券及完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配套措施;最后,对规范**外来务工人员住房提出进行合理引导,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优惠,强化居住证的功能,加强邻近省市的沟通等建议。
研究报告对解决**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所提出的建议和措施科学准确,既考虑到外来人员改善住房的需求,又考虑到政府、单位、个人和市场的实际和承受能力,因而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具有超前性和高瞻性,为今后政府进一步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和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社区外来人员服务计划意见
为全面贯彻党的*精神,认真落实区政府2*年“万名来*从业人员第二代综合服务计划”实事项目,切实加强对来*青少年的综合服务和管理,提高来*从业人员第二代的综合素质,全区将开展“一路阳光”万名来*从业人员第二代综合服务计划。制订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公共责任,做实青少年公共服务,着力整合服务资源,构建服务体系,探索服务措施,理顺服务机制,坚持项目化推进和社会化运作,努力提高来*从业人员第二代的综合素质,促进融合与发展。
二、工作目标
深化对来*从业人员第二代服务和管理的内涵,盘活资源、统筹协调,按照“抓源头、强根本、促发展、有合力”的思路,完成对万名来*青少年的平安教育,从源头上做好引导防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完成对200名家庭困难来*青少年的学历教育,帮助其实现求学愿望,提升人生价值;完成对4000名来*青年的职业教育,帮助其实现职业发展,提高对区域建设的贡献率;以政府购买社团服务的方式提供综合性服务,以点带面,形成社会合力。通过来*从业人员第二代综合服务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构建开放式、专业化、人性化的来*青少年教育培训体系,完善来*青少年服务和管理的体制机制,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三、实施方案
外来人员与基层党建工作基本情况的调研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沿海发达地区外来人员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外来人员群体已成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按照中组部和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我市组织开展了“外来人员群体及其党建工作基本情况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采取“地毯式”走访排摸、发公开信、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和蹲点调查等形式展开,历时一个月,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外来人员及外来党员的基本情况
*是个外来人员汇集的大市。据市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统计资料显示,*现有登记在案的外来务工人员46万余人,接近百万*人的一半。来慈的外来人员体现出“三多三少”三个特点,即:青壮年多,老幼年少;中等文化者多,高学历和低文化程度者少;企业职工的多,从事其他职业的少。在外来人员群体中,35岁以下青壮年占外来人员总数的62.26%,50岁以下的更占外来人员总数的90%以上;初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占82.30%,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1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4.05%;在企业从事管理和生产劳动的外来人员占77.61%,从事其他工作的仅占22.39%,从事农业生产的仅有2100人左右。年轻并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企业打工者成为外来人员群体的主流。
从外来群体中党员状况的排摸调查看,全市现有外来党员1725人,其中:男性党员占89.98%,50岁以下党员占83.77%,初中以上学历的党员占92.77%,在企业单位工作的党员占55.85%。外来党员作为外来人员群体中的一部份,除了表现出外来人员的三个特点外,同时,他们还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1、“隐性党员”多,迁组织关系的少。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在全市1725名外来党员中,有1062名外来党员未迁组织关系,占外来党员总数的61%,成为外来党员中的主流。部分党员长期流离于组织之外,有些甚至“隐姓埋名”,成为一名“隐性党员”。迁入组织关系的共663名,仅占外来党员总数的39%。未迁组织关系的原因主要有五个:一是考虑到当前工作的不稳定性不愿迁,这个原因占主流;二是因为怕手续麻烦不愿迁;三是原工作单位不肯放;四是由于组织关系与养老金、保险等福利相挂钩,不方便迁;五是局限于现工作单位尚未建党组织不能迁。
2、未参加正常组织生活的多,按期交纳党费的少。据问卷调查看,半年以上未参加正常组织生活的占45.50%,有些甚至来慈4-5年未参加过一次组织生活。由于长期听不到党的声音,缺少党组织的关心帮助,无法得到组织的教育和管理,部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得不到保持。外来党员按期交纳党费的意识淡薄,能按期交纳党费的仅占5%,长期不交党费的个案时间最长已超过10年。由于长期打工在外,组织关系挂靠原籍,有46.50%的外来党员采取了一年回家乡一次,交纳一年的党费,争取参加一次党组织生活。
医保局外来人员综合保险结算制度
根据《**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贯彻〈**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的实施细则》,以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医疗保险办公室《关于本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住院医疗有关事项的通知》,制定本操作细则。
一、外来从业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结算的经办管理
外来从业人员住院医疗费的审核、结算经办业务由各区县医保事务中心(以下简称区县医保中心)具体办理。
二、外来从业人员住院医疗待遇范围及结算规定
㈠住院医疗待遇范围
1、在本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规定的住院(含急诊观察室留院观察,下同)医疗费用,纳入综合保险住院医疗待遇范围。
外来人员与基层党建工作基本情况的调研
中共慈溪市委组织部课题组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沿海发达地区外来人员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外来人员群体已成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按照中组部和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我市组织开展了“外来人员群体及其党建工作基本情况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采取“地毯式”走访排摸、发公开信、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和蹲点调查等形式展开,历时一个月,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慈溪外来人员及外来党员的基本情况
慈溪是个外来人员汇集的大市。据市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统计资料显示,慈溪现有登记在案的外来务工人员46万余人,接近百万慈溪人的一半。来慈的外来人员体现出“三多三少”三个特点,即:青壮年多,老幼年少;中等文化者多,高学历和低文化程度者少;企业职工的多,从事其他职业的少。在外来人员群体中,35岁以下青壮年占外来人员总数的62.26%,50岁以下的更占外来人员总数的90%以上;初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占82.30%,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1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4.05%;在企业从事管理和生产劳动的外来人员占77.61%,从事其他工作的仅占22.39%,从事农业生产的仅有2100人左右。年轻并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企业打工者成为外来人员群体的主流。
从外来群体中党员状况的排摸调查看,全市现有外来党员1725人,其中:男性党员占89.98%,50岁以下党员占83.77%,初中以上学历的党员占92.77%,在企业单位工作的党员占55.85%。外来党员作为外来人员群体中的一部份,除了表现出外来人员的三个特点外,同时,他们还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1、“隐性党员”多,迁组织关系的少。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在全市1725名外来党员中,有1062名外来党员未迁组织关系,占外来党员总数的61%,成为外来党员中的主流。部分党员长期流离于组织之外,有些甚至“隐姓埋名”,成为一名“隐性党员”。迁入组织关系的共663名,仅占外来党员总数的39%。未迁组织关系的原因主要有五个:一是考虑到当前工作的不稳定性不愿迁,这个原因占主流;二是因为怕手续麻烦不愿迁;三是原工作单位不肯放;四是由于组织关系与养老金、保险等福利相挂钩,不方便迁;五是局限于现工作单位尚未建党组织不能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