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3 16:28: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外科护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外科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入的130例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6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结果手术后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各项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满意度92.31%高于对照组81.54%,差异显著,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外科手术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恢复;满意度
手术是外科疾病主要治疗方式,能够对患者带来一定收益,但也会对患者造成一定创伤,因此外科患者围术期需要保证良好的护理措施[1]。目前不断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模式开展,临床不断重视对护理模式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并通过新的麻醉方案、镇痛方案、早期锻炼,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创伤,有效实现患者迅速康复[2]。通过将快速康复外科纳入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130例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6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25例,年龄为20-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85±4.05)岁。研究组: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为20-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11±4.21)岁。上述患者资料,无差异,P>0.05,可研究。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患者病情咨询、术前积极准备,并实施健康教育,术后72h常规留置导管,为患者补充氨基酸、脂肪乳,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研究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1)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心理辅导及宣教,保证患者能够克服内心的恐惧,术前不给于常规麻醉药物,但需要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导泄并饮足量水,术前6h、24h禁食、禁水,并在术前1h,嘱患者糖水口服,对手术区域皮肤进行消毒,但无需进行常规感染、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2)术中:麻醉方式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并选取半衰期较短的药物,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在手术期间选择无血术野技术,手术期间需要确保对患者实施保暖措施,并对滴注的液体进行预热,避免患者体温过低,手术结束后需要使用温蒸馏水对腹腔进行冲洗,伤口应用可吸收线缝合。(3)术后:术后使用多种模式镇痛,避免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术后24h停止补液,并主张患者早期开始康复锻炼,术后第1d就能够协助患者翻身,并锻炼双下肢,第2d协助患者下床活动,术后24h拔除导尿管,但无需实施抗生素抗感染。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3]。通过自制问卷,调查满意情况,总分100,分为满意≥80;一般≥60;不满意<60。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100%[4]。采用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调查,包括4个单项,单项目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5]。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选择SPSS18.0统计软件实施计算,计量资料用x珋±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普外科护理管理考核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绩效量化考核应用于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普外科2017年36名护理人员工作情况为研究对象,2017年1~6月实施常规管理,为实施前;2017年7~12月于实施前基础上实施绩效量化考核进行护理管理。评价实施前后护理管理质量(整体护理、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技术操作及护理文书),记录实施前后护理差错发生数,调查不同人群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整体护理、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技术操作及护理文书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医师及护理人员自身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实施绩效量化考核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获得患者、医师及同行的肯定。
关键词:绩效量化考核;普外科;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护理差错;满意度
普外科术后患者需留置各种管道,增加护理工作量和护理难度,易发生护理差错,所以加强普外科护理管理十分关键[1]。现代护理管理正经历着由定性管理、定量管理和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发展的过程,科学评价护理工作绩效成为当前护理管理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2]。绩效考核是优化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措施[3]。以往采取的传统量化考核则注重护士工作量和护理质量的量化考核,但却忽略护理岗位风险的重要性,从而致绩效考核结果缺乏公平、公正及合理性,影响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4]。本次研究为探讨绩效量化考核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特进行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医院普外科2017年36名护理人员工作情况为研究对象,2017年1~6月实施常规管理,为实施前;2017年7~12月于实施前基础上实施绩效量化考核进行护理管理,为实施后。同时各选取90例患者(实施前后各45例)和24名医生进行调查。36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45岁;工作年限2~24年。1.2方法。实施前给常规护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重点强调护理技术的掌握,定期考核月工作量等,将护士工作量与其绩效挂钩。实施后于实施前护理基础上应用绩效量化考核进行护理管理。①工作量量化考核:占整体绩效考核的20%,根据护士不同工作岗位赋值,其中A/P班为4分,N班为5分,责任组长为6分。根据护士不同工作给予相应评分,如口腔护理、静脉输液。健康教育、压疮预防及鼻饲、导尿等给予相应的分值。②工作质量量化考核:由护士长负责考核,严格参照科室《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考核标准》执行,不定期开展检查,考核内容:基础护理、护理文书、病房管理、健康教育等,满分100分,其中>80分为合格,不合格者给予扣2分,合格者:80~90加2分,90~100分加4分。护士长负责考核科室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其中理论知识>90分者加1分,80~90分不加不扣,<80分扣1分。撰写论文者根据数量加分,其中1篇加1分,2篇加2分,3篇及以上加3分;者根据发表期刊给予评分,统计源期刊加2分,SCI加4分,其余加1分。积极参与院内或院外比赛或重大活动且取得名次者,每次加2分,临床带教者加2分。投诉者减2分,受到表扬或锦旗或感谢信者加2~5分;发生护理差错者根据事故大小减3~6分。③护理风险量化考核:以护士长为组长,以责任组长和高年资护士为成员,负责科室护理风险工作的量化考核,根据护理工作性质和岗位来决定考核系数,其中输血、静脉穿刺或置管,每项工作分值+护理风险系数10%;危重患者护理:工作分值+护理风险系数15%;高危者护理不当或发生并发症者扣护理风险系数15%;护理差错者扣除护理风险系数10%。每月月底对各项考核进行汇总,对考核结果优秀者给予相应奖励,并通报表扬,优先评优;对考核不合格者扣除相应绩效工资,并取消评优资格。1.3观察指标。采用护理部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方法评价实施前后护理管理质量(整体护理、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技术操作及护理文书),各项均以百分制,得分越高说明护理管理质量越好,向90例患者发放,由患者现场打分并收回。记录实施前后护理差错发生数,调查不同人群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向20名医生和24名护士及90例患者分别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不满意。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安排科室数据统计员统计和核实数据,并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品管圈护理管理对普外科护理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护理管理对普外科患者满意度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普外科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纳传统护理管理,实验组40例患者采纳品管圈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两组焦虑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品管圈可显著提高普外科患者满意度,减轻焦虑情绪,值得借鉴。
【关键词】品管圈护理管理;普外科;患者满意度
普外科患者大部分需要接受手术治疗,面对疾病的折磨、治疗费用以及手术的创伤性,患者生理、心理等均存在不同程度应激反应,心理负性情绪较重,对普外科的临床护理提出了挑战,传统护理综合效果一般,现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如何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品管圈是一种持续管理方法,通过集思广益、全体合作等方式,让某些工作、问题得以解决,是一种有系统、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在潘艳红研究中,认为品管圈明显提升了神经外科的护理质量,赢得患者高度认可与赞同,取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1]。本文为进一步研究品管圈在普外科的护理质量,纳入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普外科收治的80例患者研究,具体细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为研究时间段,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是普外科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40例):17例女性、23例男性;年龄在32-70岁,年龄均值为(51.52±5.94)岁。对照组(40例):18例女性、22例男性;年龄在33-69岁,年龄均值为(51.55±5.91)岁。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1.2方法。对照组:护士遵医嘱对患者展开治疗,告知患者住院相关注意事项等。实验组:①成立品管圈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护士等组成,组内成员共计8人,护士长担任组长,其余护士均受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品管圈护理内容。②确定活动主题:积极召开会议,确定品管圈活动主题为“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从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③查找原因:小组成员以头脑风暴法分析普外科当前护理存在的问题、原因等。④管理对策:a.健康教育:在患者刚入院时护士通过文字、健康讲座、海报等形式展开健康教育,语言以通俗易懂为主,方便患者接受、理解,必要时可向患者、家属发放疾病宣传册。b.心理护理:护士应综合患者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病情等展开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c.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饮食以流质、清淡为主,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少吃辛辣、生硬、刺激的食物,坚持细嚼慢咽的饮食原则。d.运动指导: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首次下床活动必须有家属或护士陪同,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强度,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防止压疮等并发症发生。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对比两组焦虑评分、患者满意度。①以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估:分界值是50分,50-59分为轻度,60-69分为中度,70分以上为重度,分值越低,护理越有效,焦虑程度越轻。1.4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选择SPSS26.0软件,t检验计量资料(焦虑评分),以(x±s)形式表述,x2检验计数资料(患者满意度),以[n/(%)]表述,P<0.05,即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手外科护理管理风险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追踪方法学与PDCA循环法在手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风险管理法进行管理,实验组应用追踪方法学与PDCA循环法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记录两组手外科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外科护理管理风险中的应用追踪方法学与PDCA循环法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理风险事故发生。
【关键词】追踪方法学;PDCA循环法;手外科;护理管理
随着人们医疗健康意识水平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律观念的提升,使得临床护理难度及医护人员承担的风险进一步增大,所以,做好护理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追踪方法学、PDCA循环法是两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使护理管理效率显著提高。因此,本文特对手外科护理管理风险中应用追踪方法学与PDCA循环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手外科护理人员30名,其中,男6名,女24名,副高职称2名、中级职称14名、初级职称14名,年龄24~43岁,平均年龄(31.54±3.48)岁,护龄0~23年,平均护龄(10.18±2.61)年,其中16名护士参与本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名。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断指或断肢再植患者46例,神经血管损伤修复术后患者38例,各种类型皮瓣修复术后患者28例,重度手部毁损伤患者76例,VSD负压引流术后及植皮术后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40例。其中,实验组男78例,女62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9.51±4.67);对照组男81例,女59例,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39.76±4.5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140例,采用传统护理风险管理法进行管理。实验组140例,应用追踪法及PDCA循环法进行手外科风险管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2.1追踪方法学。1.2.1.1个案追踪。①自由选择检查点:仔细核对患者的信息资料是否正确,信息核对正确后方可开展手外科手术。观察手外科的执行过程,确定各项护理措施是否严格按照要求执行。②责任护士访谈:随机抽取护士2~3名提问相关工作制度与手术流程,评估护理制度与规章的落实情况。③职能落实评估:明确手术室护士的岗位职能,了解护理工作是否按照标准落实,了解跨部门交接过程中的配合与协调情况。④反馈与分析。由追踪小组分析护理风险并制定整改建议。⑤持续质量改进:制定整改计划并落地实施,持续性分析与监督整改情况,通过PDCA循环方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直至达到管理目标。1.2.1.2系统追踪。将个案追踪中存在问题的环节转入到系统追踪中,对问题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了解问题是属于个人性质还是系统组织性质。通过了解科室是否开展相关培训、质量控制检查落实情况,准确分析问题。在实际护理管理中可同时开展个案追踪与系统追踪,相互补充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1.2.2PDCA循环法。将通过追踪学法检查到手外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制定有效的改进计划,落地实施,检查计划实施情况、评估检查结果,进入下一个循环的管理流程,对护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动态追踪调查,通过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有效预防此类问题再次发生。针对此次循环未能解决问题应转入下一轮回进行循环解决。通过灵活运用追踪方法学与PDCA对手外科护理进行持续追踪了解,可及时将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有效排除,提升整体护理质量。1.3观察指标。记录实施追踪方法学与PDCA循环法前后手外科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手卫生、危重症护理、健康教育、查对制度等6个方面的质量评分,均采取100分制,分数越高提示质量越佳。统计实施前后1年内200起手外科手术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外科护理管理质量提升
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更加重视健康并且对护理工作的了解也更加清晰,因此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无疑是护理工作在发展上面临的重大考验[1]。无缝隙护理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此种护理模式是将护理工作细节化,将常规护理中存在的所有护理缝隙与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一一列出,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2]。护理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本着“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而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则是在坚守此原则的基础上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为病人提供更加全面、系统化的服务。该文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于该院手外科进行治疗的共1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对手外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汇总,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该院手外科治疗的患者共170例为研究对象。将符合标准的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女性44例,男性41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6.0±2.07)岁;观察组患者女性43例,男性42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8.0±3.5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大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2.1成立无缝隙护理管理工作组统计手外科所有护理人员的年龄、家庭情况、工作年限、职称等级等,测评所有护理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技能、对科室患者病历了解程度等,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护理人员自身的性格特征进行分组,每小组最少由5名护理人员组成,选举1名组长,1名副组长,1名主要责任人,其余则为组员,将整个护理工作划分为几部分或几类,每部分工作都要具体到个人,将工作内容与职责范畴量化,注重护理缝隙,制定责任负责表格,明确每位护理人员应承担的责任。主要责任人要对患者进行全程陪同,包括入院后对医院环境、制度的熟悉,每次检查、初次用药或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的内容介绍、正确用药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宣讲等;组长与副组长对该组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所用到的仪器设备做到心中有数,记录该组组员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避免出现不良事件,在每次晨会中对前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与点评,并对当日工作提出要求;组内成员之间互相监督,严格要求自己,每项护理工作都要力求做到最好。1.2.2合理排班优化护理管理模式优化排班制度,制定人性化的排班制度,保证护理人员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以确保小组工作正常优质进行为最低标准,将医护人员的调班需求考虑在内。由组长和副组长按照该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年限等制定排班表并提前1周进行公示,每班次人员应进行老、中、青搭配,在护理需求高峰时间、薄弱时间段以及夜班班次中则按需求适当调整护理人员的配置比例[3]。当护理人员有调班需求时,应至少提前3d提出报告,以便及时进行班次调整,避免出现岗位空缺、值班人数不足的现象,尤其注意交班时间段患者的护理情况,做好交接班记录,以便日后需要。1.2.3完善无缝隙护理管理体系构建科学完善的无缝隙护理管理体系,医院设置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无缝隙管理工作,工作内容包括:①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护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定期举行最新护理知识讲座,注重护理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更新护理知识与技能;②制定与护理人员工作完成情况挂钩的奖惩制度,通过调查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评价以及每次培训的考核成绩等对医护人员进行综合评分,同时进行组间评比,对评分高的护理人员或小组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以带动其他护理人员的积极性;③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对无缝隙护理管理体系提出意见与要求,对这些意见与要求进行总结分析,从而使无缝隙护理管理发展为一个更加科学、个性化、系统性的护理体系。1.3指标评价。研究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调查,满意程度评价标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100.00%。1.4统计方法。分析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总满意度,对照组总满意度为69.41%,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2.94%,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实践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11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0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有效率、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及依从性。结果实验组采取心理护理后,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评估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采取心理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未实施心理护理的患者,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且(P<0.05)。结论为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后,外科手术患者需要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在保证护理效果的同时能够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手术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依从性都有重要意义,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手术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心理护理;外科手术;应用效果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心理护理成为了现代医学的关键手段,心理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更好地服务患者。在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受到年龄、生活经历、学历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护理和控制,则会对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造成影响,加重不良心理状态,从而导致病情加重,给患者预后造成极大影响[1-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将外科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有53例。实验组中有男性30例和女性2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3.26±10.25岁,平均体质量为64.53±12.14kg;对照组中有男性31例和女性2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4.16±10.82岁,平均体质量为65.14±11.18kg。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为患者实施手术前护理、皮肤护理、营养支持及并发症对症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①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患者确定采取手术治疗会产生焦虑、悲观、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实施手术前的针对性心理护理,通过有效、准确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入院后感受,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3-4]。加强手术前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过程和准备工作,患者手术治疗会造成机体的不适,从而失去了康复的信心,护理人员要耐心安抚患者的情绪,克服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提高治疗的信心。护理好医患关系,护理人员有共情能力,提高自己护理服务的热情和亲切感,把患者当作自己的朋友,改善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医院的生活[5]。护理人员与患者构建良好的关系,能够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将手术治疗的基本信息、流程传达给患者,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②手术后心理护理。手术后,患者醒来护理人员要保持和蔼、亲切的态度安抚患者情绪,用适当的语言告知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告知患者保持积极心态康复修养。积极向患者传达信息,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心态。疼痛是外科手术治疗后的主要症状,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改善疼痛。尽可能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从而改善疼痛[6]。③提高患者面对挫折的能力。患者手术治疗后,需要长时间的时间恢复身体,如果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好,那么即使术后疼痛严重,患者也不会产生异常的心理状态,如果手术效果不佳,患者在承受切口疼痛的同时还需要承受机体带来的痛苦,则极易出现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则要给予患者鼓励,让他们更加勇敢地面对自己未来的生活[7]。1.3评价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越低则表示心理状态恢复越好[8]。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MOS36-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评估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高[9]。1.4统计学方法。本文选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3.0,分析患者采取不同护理后的各项评估结果,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x2检验。实施数据检验后,P<0.05则表示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对比实验有价值。
2结果
分级护理管理在肝胆外科护理的作用
摘要:目的浅析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间90例肝胆外科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45例纳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另45例纳入实验组,接受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各项术后恢复指标、相关并发症与满意度差异。结果实验组病区护理、健康宣教、护理查房、护理记录、心理护理五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用时、排气用时、下床行走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护理可促进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更快恢复,保障护理质量,临床应用满意度高。
关键词:分级护理;肝胆外科;护理;并发症;护理质量
肝胆外科患者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围治疗期接受科学的护理支持,可巩固疗效,提升患者围治疗期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医院存在护患比失衡的问题,护理资源不足,导致相关护理工作的开展,实施效果难令人满意,最终激化护患矛盾[1]。分级护理是基于循证医学基础之上开展的细化护理模式,结合患者病情程度,分配合适的护理资源,做到保障护理质量的同时,节省有限的护理资源[2]。国内一些学者已经证实了分级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3],但关于分级护理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研究,临床开展较少。故本文开展以下研究,试论分级护理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价值,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90例肝胆外科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45例纳入对照组,另45例纳入实验组。对照组男女比例25∶20;年龄32~71岁,平均(52.38±7.14)岁;手术类型:肝脏手术16例,胆囊手术13例,胰腺手术11例,脾脏手术5例。实验组男女比例24∶21;年龄33~73岁,平均(53.26±7.34)岁;手术类型:肝脏手术17例,胆囊手术14例,胰腺手术10例,脾脏手术4例。研究上报本院伦理委员会且获得批准,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各类肝胆疾病的诊断标准符合《外科学》要求[4];②均自愿接受外科治疗,无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腹腔感染、麻醉药物过敏等相关手术禁忌症;③成年者;④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签字入组;⑤全程参与研究;⑥听觉、视觉等感官功能正常;⑦拥有良好的护理依从性。排除标准:①肝胆外科手术史;②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③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类疾病;④严重全身性感染;⑤妊娠、哺乳期女性。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不对护理资源进行分级,护理资源的分配采取随机模式,在护长领导下,予以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康复护理等护理支持。实验组采取分级护理,①护理分级:在护长领导下,基于科内护理人员的学历、业务能力表现、年资、理论与实践考核结果、自评与他评结果等内容,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分级,共分1~3级,其中1级护理强度最高。②患者分级:基于患方的年龄、病种、手术执行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情绪状态等指标考虑,将患者分为1~3级,对应病情危重需要绝对卧床静养者、病情较重生活无法完全自理者、病情较轻生活能够自理者。③分配资源:患者分级与护理人员分级配套、对应,如1级患者安排1级护理人员组成的小组,提供系统的护理服务。④方案检查:1级护理方案由护长与患者责任医师共同审核,批准后规范执行;2~3级护理方案由护长、责任医师、护理主任共同审核,批准后规范执行。⑤业务培训:科室内部业务培训根据护理人员分级,制定具体内容与强度,1级护理人员培训以基础护理知识为主,高阶护理知识为辅;2级护理人员培训以高阶护理知识为主;3级护理人员可作为带教,在教学中回顾知识内容,院方定期组织高级护理人员的院际间业务交流与学习。⑥质量提升:每支护理小组在工作中,就所遇问题进行记录,随后由组长上报护长,寻求护理问题的解决途经,典型问题纳入培训教案,在后续予以系统性的推广教学,在不断的工作中寻求护理水平突破。⑦等级变化: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等级变化的情况,需要及时与上级或下级护理团队做好护理交接,确保分级护理的连贯性,不同级别的护理资源始终物尽其用。1.3观察指标。护理质量评分:护方指导患方就本次手术治疗期间,所感知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由高至低分别代表“非常差”至“非常好”五种主观态度,涉及维度有病区护理、健康宣教、护理查房、护理记录、心理护理。术后恢复指标:住院用时、排气用时、下床行走用时。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便秘、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满分95分,用于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内含19小项,各项1~5分,代表着“非常不满意”至“非常满意”五种主观态度,分值与满意度成正比;基于分值定义,细化满意度分级;0~38分为差,39~76分为良,77~95为优,满意度=(优+良)例数/总例数×100%[5]。1.4统计学处理。经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x±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外科护理层级管理模式研究
在医院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外科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一直都是重点内容。通过提升外科临床护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保障条件[1]。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让更多的患者受益,该院逐步引入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其中,通过分析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模式实施细则,使层级护理管理模式逐步落实于该院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该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选取的是2015年9月—2016年9月间收取的124例患者作为该文的研究对象,并深入分析外科护理管理中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该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在外科所收取的124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患者男24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为(43.5±10.3)岁;对照组患者男性32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为(44.7±9.2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和工作经验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主要涉及到健康宣教、给药护理、病情介绍、用药护理和饮食指导等内容。观察组患者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①明确岗位责任、细化日常护理工作的内容,完善护理安全等内容,以确保外科护理日常操作有章可循;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护理管理监管体系,加强外科护理管理巡视工作,严格落实监督职责,及时纠正外科护理管理中出现的不恰当的行为,全面提升外科护理管理的规范性[2]。②根据外科护理管理的实际需要,明确划分岗位管理层级,其主要由护士长、护理组长、高级护士、初级护士和助理护士等成员共同构成。其中,护士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主要负责把握护理的整体质量;护理组长则主要是辅助护士长来共同完成日常的护理管理工作,积极下达外科护理管理的任务;高级护士长主要负责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保持上传下达;初级护士一般负责落实日常护理工作,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助理护士则主要是在日常护理管理中协助初级护士展开护理工作,并与患者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获得患者的信任。全面观察外科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坚持实行8h轮班制。③完善考核制度。坚持对外科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查和考核,并将考核的结果作为外科护理人员晋升的主要参考条件,以便充分调动外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优质护理在胸外科护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胸外科2018年2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对象且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高,建议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胸外科;满意度
胸外科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且大多数采取手术疗法治疗,手术创口大,时间长,并发症多,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肺不张、急性呼吸衰竭等不良病症,影响预后[1]。故此,对于胸外科患者我们应该加强护理干预,旨在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本文以2018年2月~2019年11月为时间段,笔者选择200例患者且分成两组展开讨论,旨在分析优质护理在胸外科护理中的价值。现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胸外科2018年2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对象且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59例男性,41例女性;年龄21~75岁,均值(45.13±4.87)岁。实验组:55例男性,45例女性;年龄20~78岁,均值(44.12±4.26)岁。组间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2方法。对照组10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遵照医嘱用药,进行简单健康宣教等。实验组100例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配合给予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护士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疏导,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回答其提出的问题,消除心中顾虑,且尽最大可能满足患者合理需求,获取信任,建立良好关系,增加依从性。另外,护士讲解一些成功案例,支持患者,充分尊重患者,体谅患者,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以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治疗;②呼吸训练护理。对于开胸手术者,术后应该加强呼吸训练干预。第一,腹式呼吸法,双手放在上腹部,全身肌肉放松,用鼻吸气,口呼气,吸气时上腹部鼓起,呼气时上腹部内收,慢慢均匀呼吸,每次10~20min,每日3次。第二,缩唇呼吸法,鼻吸气,闭口,缩唇呼气,每次15min,每日3次。第三,咳嗽排痰,深吸气,紧闭声门,膈肌抬高,收缩肋肩肌,再咳嗽,打开声门,排出痰液;③生活护理。护士详细核对病人的资料,按时给予吸氧、雾化及体疗等护理服务。行动不便的患者,协助其完成洗脚、洗头、洗脸等日常行为,强调个人卫生。同时,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清洁、安静的环境,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合适,在条件允许下,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④饮食护理。饮食方面,确保每天水分及营养物质充足,鼓励患者多吃富含蛋白以及膳食纤维素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油腻食物,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⑤出院护理。即将出院时,护士强调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按时到医院复查,并且遵照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且不可擅自停药,积极参与日常康复训练活动,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咨询医生,或者到医院就诊。1.3观察指标。第一,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包括出血与感染);第二,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第三,采用自制的问卷表,调查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满意度越高。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x±s)用来表示计量资料,且用t值检验;例(n)、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且用x2检验。P<0.05用来评定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寻找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性化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1]。本次选取了162例在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其中的81例给予人性化护理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162例2016年10月-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中男49例,女32例,年龄29~55岁,平均年龄(39.6±3.8)岁;观察组中男45例,女36例,年龄28~54岁,平均年龄(40.1±4.1)岁。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密切监测血压、脉搏、病情,为患者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1)人性化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路径。给本组患者人性化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并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人性化的服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健康知识教育。多关心、鼓励患者,多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更多的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要正确引导患者,使其愿意将内心的需求、顾虑等表达出来,对于出现抑郁、焦躁等负面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其出现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促进患者身心的康复。护理人员要充分的利用沟通技巧,维持好与患者的关系;(3)给予患者人性化的护理。做好对并发症的预防,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合理的干预,积极改善住院病区的环境,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保证护理措施的持续性,以每一个护理细节为出发点,妥善的解决患者在护理方面的需求。让患者感受到护士对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尊重。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治疗的依从性方面,当患者完全配合护理人员为其制定的饮食、用药等计划时则为完全依从,当患者配合率等于或者超过80.0%为部分依从,当患者配合率低于80%为不依从;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采用本院自制的健康问卷对本组患者进行调查,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医院管理的规范性、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住院病区的环境等,各项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
2结果
2.1经过护理后,在治疗依从性方面,观察组完全依从50例、部分依从29例、不依从2例、总依从率97.53%高于对照组完全依从26例、部分依从38例、不依从17例、总依从率79.01%,差异明显(P<0.05)。2.2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