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业务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3 15:28: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外汇业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外汇业务

英国监管沙箱对外汇业务监管的启示

摘要:2016年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首先提出采用“监管沙箱”,为金融创新提供安全的测试环境,截至2017年末已完成了两轮测试。本文在研究英国监管沙箱的基础上,分析了此种监管模式对于我国外汇业务监管的启示,并提出了我国外汇业务监管引入监管沙箱的构想。

关键词:监管沙箱; 金融科技 ;外汇业务监管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创新日新月异,云计算、区块链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广泛应用,形成了跨界融合的金融科技(FinTech,即Finance和Technology的合成词)。金融科技创新不仅创造出新的产品和交易方式,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同时也加剧了金融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大了金融市场运行的风险。金融科技创新不仅带来了金融风险外溢(如客户个人信息和数据被盗用),而且带来了监管套利(如借创新之名行非法金融活动之实)。如何在促进金融创新与有效防控风险间找到平衡点是当前监管部门面临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多个国家都在探索既能鼓励金融创新,又能有效防控风险的监管方法。2016年5月,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ConductAuthority,以下简称FCA)提出了“监管沙箱”,随后新加坡和中国香港都对此种监管模式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英国监管沙箱模式

(一)监管沙箱的产生背景。英国是金融科技发展最快的国家,同时也是金融科技领域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据统计,2008年至2015年英国金融科技领域投资年平均增长45%以上,高于全球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全球金融科技百强企业,英国企业数量位列榜首,占据18个席位;金融科技创新每年为英国带来200亿英镑的收入。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其带来的可观收益引起英国政府的高度重视,2014年10月FCA设立了创新项目,成立了创新中心,为金融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5月FCA首次提出“监管沙箱”政策,此政策一方面为了鼓励金融科技创新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监管能够与时俱进。(二)监管沙箱的概念。“沙箱”是一种容器,里面的所有活动都可以重来,这里指在安全环境中,为应用技术提供测试推演的实验环境。在“沙箱”测试中,由于测试前已设置好安全隔离措施,因此能够保证真实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监管沙箱”正是基于此技术提出的。为适应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模式,其为金融科技创新产品提供测试环境,是一个既能保护消费者权益又能测试金融科技创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监管实验区”。参加测试的金融科技创新企业处于FCA的监督之下,而且必须遵守消费者保护的要求。(三)监管沙箱的操作流程。监管沙箱的操作流程主要如下:有意愿接受监管沙箱测试的金融科技创新企业向FCA提出申请,FCA对申请内容审核后,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沙箱参加测试。每个企业参加测试期间都配有一名负责官员,负责推进测试并协助企业与FCA专家进行沟通。测试期间FCA全程监督,测试结束后FCA评估测试结果并决定是否给予企业监管授权。在测试过程中,企业会做出改善公司治理、加快产品开发周期、改变定价等调整,从而争取更快通过测试。企业在通过测试后,向沙箱外的市场推广时,可以借鉴从测试中获得的经验,对定价策略、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调整。监管沙箱的测试环境,既能鼓励金融创新,又能有效防控风险,是金融科技监管的重要尝试和监管模式的重大进步。(四)英国监管沙箱的阶段。性成果从2016年5月FCA首次提出监管沙箱的概念,到2016年8月组织首轮监管沙箱测试,再到2017年10月FCA《监管沙箱经验教训总结报告》,监管沙箱测试取得了预期的成果。截至2017年末,监管沙箱已经完成了两轮测试,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查看全文

银行外汇业务管理分析

摘要:互联网背景推动了全球经济化,大数据背景更是推动了我国银行外汇业务在各方面的进展,无论是外汇存贷款还是外币兑换等业务都出现了新的发展机会。大数据技术能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有效分析处理,将其用在汇率标准或其他方面不同的外汇业务数据处理中,最合适不过,所以可以说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提高银行外汇业务管理水平。但同时,两者的结合,对后者来说可能也是个挑战,如果不能使外汇业务的经营事项和注意点与数据大集中背景相适应,外汇业务管理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银行;外汇业务;管理相关人员

首先要对大数据背景下的银行外汇业务面临的各种挑战进行详细了解,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使大数据对外汇管理发挥积极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大数据背景下的银行外汇业务管理进行分析。

一、大数据背景下银行外汇业务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背景下银行外汇业务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使得跨境方面的资本流动变得更加活跃,涉外经济业务规模范围也正在扩大,这样虽然使得更多的外企入驻中国办理外汇业务,但银行在很多方面还是没有跟上大数据背景带来变化的脚步,于是矛盾产生了,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外汇业务管理方面。虽然相关部门也对管理中外汇业务的审批流程进行了调整,对审核信息的采集建立了能使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信息系统平台和监管平台,这使得中外贸易中的收支和资本项目等信息都得以通过网络实现,并使这些过程在监管中完成,外汇业务审核检查也采用了在线检查和非在线检查两种方式。但在实际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其一银行沿用历史的规则较多,这使得外汇非在线检查效果不显著。银行在对外汇业务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相关系统还是延续使用过去的一些规则或标准,这和大数据时代相关要求不相适应,再加上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业务处理中不能使处理行为与操作标准完全适应,这些现象在新形势下银行外汇业务处理中是经常出现的,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银行外汇人员不得不加强对业务的监管力度,使得现场检查力度实际上要远远大于非现场检查力度,而现场检查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到大数据的效能。其二外汇检查电子化进程缓慢,已经应付不了大数据时代外汇检查力度或要求。这主要是因为相关的电子数据利用率低。外汇业务产生的数据是海量的,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其采集整合到一起,但对其进行利用或管理,得需要定期定量完成数据的传输。这对于外汇检查任务来说,意味着这些数据在利用上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在利用其时,这些数据可能已经成为历史数据,还需要一定时间来完成这些历史数据的整合,这对银行外汇业务处理效率来说起不到积极作用。另外银行外汇业务的这些数据在永久储存之前,还要经过多重审核,主要审核部门是分支局,分支局拥有数据的审核权,但在使用权上行使不是很好。其三业务与技术两者衔接不到位。外汇业务在利用了大数据技术后,意味着业务流程以及业务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的相关过程都逐渐电子化,在传统处理模式向电子化处理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必须使信息技术和业务处理过程相适应,业务处理才能发挥技术的优势,来实现一些功能。在实际中,这意味着技术和业务所对应的相关部门要建立交流关系,存在一定的沟通成本,要为彼此的合作建立相关机制等,还要和其他部门进行合作,来保障两者结合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无缝链接的,这些都需要时间去完成。

二、大数据背景下银行外汇业务管理措施

查看全文

外汇业务核算叙述

一、外汇业务的范围及意义

外汇是指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根据我国《外汇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国的外汇包括外国货币、外汇支付凭证、外币有价证券、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以及其他外汇资产。

外汇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经办的涉及外汇收支的业务。目前银行允许办理的外汇业务主要有:外汇存款;外汇汇款;外汇贷款;外汇借款;发行或发行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投资;买卖或者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自行或代客外汇买卖;外币兑换;外汇担保;贸易、非贸易结算;资信调查、咨询、签证业务;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其他外汇业务。

外汇业务作为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开展对外政治、经济联系的重要手段。银行通过外汇业务的开办,有利于扩大国际交往,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设备;有利于与国际银行业务接轨等;同时,还可扩大银行的业务范围和客户面,促进海外分支机构的建立,适应各类客户的需要。

二、外汇业务核算的特点

外汇业务核算作为银行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查看全文

细化资本市场外汇业务指引研究

2017年以来,外汇局不断深化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陆续多项与资本市场相关的新政策、新法规。最新的《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指引(2020年版)》(以下简称《2020年版指引》)则体现了上述新法规的有关要求,并对具体操作事项进行了明确。本文将对《2020年版指引》与《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操作指引(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指引》)中有关资本市场外汇管理业务的规定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市场主体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相关政策要求。

主要结构调整

《2020年版指引》在《2017年版指引》的基础上做了以下调整:一是根据陆续的新法规,对相关章节进行了调整,取消了QFII、RQFII额度审批等章节,增加了存托凭证、境外个人参与境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H股全流通、战略投资者投资A股等内容(见表1)。二是对整体内容进行了精简,同时对部分重点、难点业务事项进行了细化,并在结构上进行了归并和整合,以便于市场主体理解和操作。三是考虑到市场主体的实际情况,放宽了对部分业务办理时限、审核材料等的要求,体现了简政放权的改革思路。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取消QFII/RQFII额度备案/审批,更新为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RQFII)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登记及变更登记。根据《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2020年第2号),境外机构投资者取得证监会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后,应委托主报告人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办理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资金登记。境外机构投资者名称发生变更,应在取得证监会换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后10个工作日内,由主报告人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办理变更登记。如有托管人等其他重要信息发生变更的,主报告人应在10个工作日内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办理变更登记。合格投资者可以自主选择汇入资金的币种和时机;在进行收益汇出时,可以用完税承诺函代替中国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投资收益专项审计报告和税务备案表等材料。二是新增存托凭证跨境证券交易登记。根据《存托凭证跨境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2019〕第8号),存托凭证跨境证券交易登记分为两种:一是跨境转换机构以非新增证券为基础生成或兑回存托凭证需进行跨境证券交易(含基础证券买卖及符合规定的以对冲风险为目的的投资品种)的,应按规定向国家外汇管理局进行跨境证券交易登记。其中:生成或兑回全球存托凭证的,应由境外转换机构通过其境内托管人办理;生成或兑回中国存托凭证的,应由境内转换机构办理。二是境外发行人和境内发行人发行以新增证券(含首发、增发、配股等)为基础的存托凭证,应按规定办理登记。其中,境外发行人以新增证券为基础发行中国存托凭证,应在获得证监会核准发行后10个工作日内,委托其境内主承销商或境内相关机构在境外发行人上市境内证券交易所所在地外汇局办理登记;境内机构境外发行存托凭证的,参照现行境外上市外汇管理规定办理登记。三是新增境内上市公司外籍员工参与股权激励计划登记及变更、注销登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境内上市公司外籍员工参与股权激励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银发〔2019〕25号),境内上市公司应在对相关股权激励计划进行公告后的30日内,在境内上市公司所在地外汇局统一办理登记;如已公告的股权激励计划发生重大变更,或参与的外籍员工信息发生变化的,境内上市公司应当在公告后或信息变化后30日内,办理变更登记。外籍员工参与股权激励计划的资金,可以来源于其境内合法收入或从境外汇入的资金。四是新增境外机构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入市登记及变更、注销登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9〕240号),《2020年版指引》新增了“9.3境外机构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入市登记及变更、注销登记”和“9.4境外机构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入市外汇专用账户开立、使用和关闭”相关业务在银行办理。境外机构投资者应在其持有的中国人民银行相关准入备案通知书的有效期内,通过其境内结算人,在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办理登记;境外央行类机构选择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作为其结算人的,暂不办理登记。若境外机构投资者以QFII/RQFII身份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且已办理了QFII/RQFII登记的,其结算人无需为其办理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入市登记。如发生结算人或其他登记信息发生变更,或者境外机构投资者退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应办理相应的变更、注销登记。在资金划转方面,同一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RQFII托管账户内资金与直接入市专用账户内资金,可以在境内直接双向划转。五是增加H股“全流通”相关内容。根据《H股公司境内未上市股份申请“全流通”业务指引》(证监会公告〔2019〕22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全面推开H股“全流通”改革所涉及外汇管理工作的批复》(汇复〔2020〕1号)等相关文件,《2020年版指引》在“3.1境内公司境外上市登记及变更、注销登记”“3.2境外上市公司境内股东持股登记及变更登记”部分,增加了H股“全流通”内容。参与H股“全流通”的境内公司,应在获得证监会批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申请办理境外上市变更登记,将参与H股“全流通”的境内股东添加在“交易所股东信息”中。更新后的境内股东H股持股信息应符合证监会批复的内容。在境内公司完成境外上市变更登记后,其境内股东须及时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境外持股登记后,方可持境外持股业务登记凭证到境内证券公司办理股份增持与减持。六是增加外国投资者战略投资、减持A股的相关内容。《2020年版指引》明确了A股上市外商投资企业的原外国投资者,可以作为战略投资者进行增持或减持,相关业务在银行办理。外国投资者战略投资A股上市公司股份的,需提供外国投资者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开立A股证券账户相关真实性的证明材料,同时开立境外机构/个人境内外汇账户用于存放和使用相关资金。资金使用时,需提供外国投资者拟投资上市公司董事会关于股权变动的相关决议、股权转让协议(涉及协议转让或要约收购的提供)、证监会的相关批复或备案文件(如外国投资者以定向发行方式参与的)。减持流程可参照A股减持流程。

章节体例调整

一是整合业务章节。《2020年版指引》将同一业务条线的登记、变更、注销等各相关内容合并在同一条目下,以缩减篇幅,并便于市场主体查阅。如将“境内公司境外上市登记”和“境外上市变更、注销登记“合并为“境内公司境外上市登记及变更、注销登记”,并相应将“法规依据”“审核原则”和“注意事项”合并(见表2)。二是压减申请材料。第一,取消“3.2境外上市公司境内股东持股登记及变更登记”“3.4境内机构境外衍生业务外汇登记及变更、注销登记”等业务中对“原业务登记凭证”或“登记表”的要求,以减轻企业负担。第二,根据近年来各部门简政放权的实际情况,取消了“4.1非银行金融机构申请结售汇业务资格初审”业务中对“相关主管部门无异议函”的要求。

简化管理要求

查看全文

外汇业务核算概述

一、外汇业务的范围及意义

外汇是指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根据我国《外汇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国的外汇包括外国货币、外汇支付凭证、外币有价证券、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以及其他外汇资产。

外汇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经办的涉及外汇收支的业务。目前银行允许办理的外汇业务主要有:外汇存款;外汇汇款;外汇贷款;外汇借款;发行或发行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投资;买卖或者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自行或代客外汇买卖;外币兑换;外汇担保;贸易、非贸易结算;资信调查、咨询、签证业务;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其他外汇业务。

外汇业务作为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开展对外政治、经济联系的重要手段。银行通过外汇业务的开办,有利于扩大国际交往,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设备;有利于与国际银行业务接轨等;同时,还可扩大银行的业务范围和客户面,促进海外分支机构的建立,适应各类客户的需要。

二、外汇业务核算的特点

外汇业务核算作为银行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查看全文

跨国公司外汇业务主体监管研究

实现主体监管的路径

对跨国公司外汇业务实施主体监管,主要思路是在以往主体监管实践的基础上,打破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业务条线管理的界限,基于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业务载体和现有系统资源,探索涉外业务主体监管模式和方法路径,提高事后监管的质量和效果。主要路径为:“主体选择→管理信息维护→业务数据采集→监测分析核查→主体业务风险评估和处置”。主体选择体现宏观审慎理念和系统代表性,管理信息维护体现可操作性,业务数据采集体现数据的全面性,监测分析核查体现针对性,风险评估体现合理性,风险处置措施体现差别性。简政放权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跨境投融资业务大部分交由银行审核并办理,事后监管涉及的信息维护、数据来源、业务核查和风险处置环节也均会涉及银行,因此,跨国公司涉外业务主体监管路径的突破口在于银行。鉴此,可通过银行采集企业的部分主体信息和业务管理信息,如企业主体基本信息和资本项目直接投资登记等,监测分析核查其中相关的国际收支数据、账户交易明细数据;同时,通过调取银行相关业务资料对涉外业务进行核查,对企业风险评估后采取监管措施的具体实施,体现在对银行业务办理实行特殊管理要求上。

方法与流程

选择系统性主体。结合地区实际业务,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管住“大多数”。以湖北省辖内H市为例,该市企业外汇业务类型主要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和跨境融资业务。开展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业务的三家企业涉外业务规模合计占比超过辖内总规模的70%,其业务类型也具有地区代表性。从系统风险、宏观审慎和主体监管层面考虑,H市外汇局选择这三家跨国公司涉外业务作为载体,探索本外币一体化的主体监管模式。维护业务管理信息。经常项目名录登记和国际收支申报主体信息登记,属于企业基本信息登记;而直接投资、外债、境外放款等与跨境投融资有关业务的外汇登记,则属于业务管理信息登记。利用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国际收支涉外收付款统计系统和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分析系统资源,实现对单个跨国公司业务主体基本信息和业务管理信息的登记和维护。采集涉外业务数据。跨国公司主体涉外业务数据包括本外币的账户数据、账户收支数据、跨境收支数据、结售汇数据及进出口数据。在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的业务框架内,企业的经常项下和资本项目跨境投融资资金均可以通过国际主账户和国内主账户进行收付。通过跨境资金监测分析系统,可直接提取账户明细、国际收支明细和结售汇数据。目前,外汇局系统尚未实现采集涉外业务有关的部分人民币账户数据,但可采集单笔人民币跨境收支数据,来满足涉外业务主体监管的数据需求。开展监测分析核查。根据跨国公司主体业务管理信息,对选取的主体涉外业务数据进行归纳、分类和统计,核查主体是否存在业务异常。例如,通过核对国内主账户和国际主账户之间的收支明细,核查银行对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通道额度控制的合规性情况和账户收支范围的合规性情况。对于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框架之外的业务,如直接外债业务,可直接根据业务管理信息和国际收支数据核对其是否存在资金异常流动。对于主体资金使用业务的监测核查,则需要结合企业经营范围、业务性质和资金性质,对账户结汇数据进行筛查,根据需要调阅资料进行核查。对于跨国公司经常项目业务的监测核查,可直接通过跨境资金监测分析系统调取进出口数据和经常项目收付汇数据,通过归类对比,筛查出资金偏离度高、出口不收汇等异常业务进行核查。评估处置业务风险。根据监测分析和核查情况,对企业主体涉外业务风险进行评估,并参考风险级别和风险类型采取差别化的管理措施。可将主体涉外业务风险分为高、中、低三级,风险类型分为主体跨境收支异常变动风险、业务合规性风险和业务主体经营性风险;同时,针对业务风险分别采取风险提示、分类管理和检查处罚等的措施。在对企业违规行为进行处置时,应根据相关业务主办银行的履职情况,对银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同时,指导银行强化企业的风险识别,对企业实施客户分类管理:对高风险客户加强内外审查,开展现场调查,确保业务真实、风险可控;对低风险和基本无风险客户,在真实背景情况下,提倡便利化管理。

存在的问题

本外币政策差异影响主体监管效果。该问题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主体部分人民币数据缺失,外汇局难以对人民币涉外业务开展核查,难以实施风险处置措施;此外,本外币管理政策差异也会影响外汇业务风险处置措施的效果。跨国公司主体监管系统功能缺失。目前,外汇局按照业务条线设计的业务系统不利于对涉外业务进行主体监管:业务人员在探索开展主体监管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多个业务系统权限,重复维护主体基本信息;同时,还需要对业务管理信息进行逐笔维护,对涉外业务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和加工,影响监管的成效。跨国公司微观主体风险难以监测。从额度管理和主体风险管理层面看,净资产数据的公允性直接体现在外汇资金池额度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由此可见,具有公允性、能够反映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财务信息,对外汇管理部门尤为重要。但现行政策对跨国公司财务数据报送无硬性要求,外汇局难以通过系统监测跨国公司主体的财务风险。

查看全文

农业银行发展外汇业务研究论文

入世后,随着经济生活的全面开放,我国金融业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五大中资银行之—的中国农业银行要想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实现商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而外汇业务将以其高效益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必争业务,也必然成为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争夺市场业务的焦点,可以说外汇业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未来银行业的兴衰。因此,加速发展外汇业务是农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一、农业银行外汇业务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经营理念陈旧,对发展外汇业务认识不到位

农业银行开办外汇业务已有十四年的历史,但从全国总的发展形势来看,仍然表现为极大的不平衡性,究其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上,由于各地区客观经济环境差异较大,发展速度不同,导致外汇业务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差别,经济欠发达地区同发达地区相比,表现为行际之间外汇业务开展的差距较大,好的很好,却很少;差的很差,面很大。主观上,很大一部分外汇业务经营行都普遍存在认识不到位、经营观念陈旧等问题,还不能把发展外汇业务放在同人民币业务同等的地位来考虑,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开展外汇业务是城市行业务发展的需要,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基本要求,是新的效益增长点,是扩大和完善商业银行服务功能,提升业务经营层次,树立企业自身形象,提高市场占有份额的重要手段。因此,也就表现为对外汇业务的发展不关心、不研究,更不愿在人力、物力上向外汇业务倾斜,这是农业银行外汇业务开展不平衡和业务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二)营销政策调整不及时,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农业银行的外汇业务始终难以实现突破性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在管理和营销机制上,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发展的条条框框,使得外汇业务营销政策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调整,经营手段和措施还有很多不到位、不得力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查看全文

关于银行外汇业务发展的建议

发展遇瓶颈

专业人才储备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中小商业银行由于缺乏建立培训体系的意识和方式方法,在培训的内容上,重知识技能、轻心态与观念的培养;在对培训结果的理解上,重短期效率、轻长期效益。一些中小商业银行习惯以立竿见影的思路来看待培训,缺乏对人才培养的系统研究及对中远期培训的尊重和耐心。目前,对中小商业银行,有能力的不愿来,没能力的不敢来,造成中小银行中懂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专家学者型的高精尖人才奇缺,主要靠中等专业水平的人办理外汇业务,很难实现外汇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外汇业务营运资金成本相对偏高。中小银行外币营运资金一般不足,加之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外汇存款几乎为零,而自身吸纳国外低成本资金的渠道又十分有限,外汇资金补给主要靠国内同业之间拆借,这就直接导致其资金紧张和运营成本加大。银行外汇业务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业务体系,需要若干个子系统的支撑,随着业务的扩大还需要建立一个外汇资金补给和供应的渠道。所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费用支出。而中小银行普遍分支机构较少,部分内陆中小银行甚至单点办理外汇业务,导致相对成本较高。

缺乏科学的政策研究和风险预警机制。银行外汇业务无论就其政策性、技术性还是就其与其他专业领域的关联程度而言,都远远高于人民币业务,其风险的识别和控制也就需要更多的手段,以获取更多的信息。目前的中小银行,至少在国际惯例的理解与运用、境外金融形势的研究与判断、外汇政策的解读与把握、解决纠纷的途径与技巧、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等领域,与大型商业银行存在差距,且在专业人才储备和信息对称性方面与地处金融中心的大型商业银行总行也存在不平衡。据调查,目前中小银行大多数没有设立针对外汇政策和国际业务的专门研究机构,主要靠同业间的横向沟通来实现信息交流、产品引进等,因此,风险识别和控制手段单一,具有明显的盲目性和滞后性。获得外汇衍生产品经营资格较难。目前的中小银行一般只具有即期结售汇资格,而很少具有远期结售汇、掉期、外汇期权等外汇衍生产品经营资格。2004年10月,外汇局决定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试点,但在准入资格上仍要求“上年度全行结售汇业务量在200亿美元(含)以上”。这导致国内绝大部分地方法人银行由于不具备资格而无法参与。200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扩大外汇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银行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应具备银监会核准的衍生产品交易的业务资格。鉴于金融衍生产品风险大,出于审慎监管的考虑,银监会对衍生产品资格准入门槛高、报批手续复杂,地方法人银行很少有获批的案例。按照现行监管政策,大多数中小银行短期内不可能获得衍生产品交易资格。这就意味着,中小银行将难以推出如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外汇期权等增值和避险类业务。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和汇率波幅逐步增大的情况下,中小银行因为自身产品及手段的缺陷会流失部分高端客户和高端业务。

化解难题

如何消除劣势,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完善外汇业务管理,化解外汇业务风险,是摆在中小银行面前刻不容缓的课题。健全外汇业务风险防控体系。风险管理是中小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但并不存在可以直接套用的最佳模式,只能根据自身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实施动态调整。解决的关键应从理念和制度层面入手,通过持之以恒的实践,逐步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建立符合经营实际和外汇业务特点,以及自身管理要求的制度安排。提升经营管理层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外汇交易难度加大,对中小银行外汇交易是个考验。这使交易员的交易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加强对交易员的专业化管理,包括建立专业外汇交易室,制定合适的交易策略和承受度,加强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理顺交易员培训机制、激励机制,为交易员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同时,应加强交易清算、同业授信、风险管理、科技系统支持等基础性建设,以适应汇率市场化的新形势。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由于中小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小企业有着长期的历史渊源,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特点非常熟悉,从而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它们的业务需求,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研发,因此,中小银行无需像大型商业银行那样在外汇业务发展上面面俱到,而应充分发挥与中小企业天然亲近的优势,以效率优先和差别化为原则,准确地理解、把握中小企业的经营思路和外汇业务需求,围绕服务在特色业务上构筑核心竞争力。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外汇局应从服务地方经济,促进贸易便利化出发,积极指导中小银行的外汇业务经营,关注其在新业务拓展中外汇政策与业务运作的衔接,及时修订、完善有关的政策法规,促进银行合规经营;同时,可通过试点的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逐步放宽对中小银行外汇业务创新的管制,支持中小银行通过合作制模式办理远期结售汇,为中小银行创新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本文作者:吴立国慕安良姜丽莉工作单位:阜新市中心支局

查看全文

小议城镇商业银行办理外汇业务的分析

摘要:对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外汇业务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业务,也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方面。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外汇业务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其发展外汇业务的优势,避免发展外汇业务的不利方面,以合作开发、资源共享和跨区域发展为途径,促进外汇业务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外汇业务;行;跨区域发展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开办外汇业务的新主力军,在近几年表现得特别抢眼。据统计,截至2010年8月3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292家即期交易会员单位中,城市商业银行已达62个席位,占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总数的一半左右,而酝酿开办外汇业务的城商行也越来越多。这表明,开办外汇业务已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增加业务发展能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必由之路。

一、城市商业银行开办外汇业务的优势

与五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十多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较而言,城市商业银行开办外汇业务是具有许多优势的:

(一)独立决策的灵活性

查看全文

商业银行外汇业务的发展与对策

一、福建省城市商业银行及其外汇业务发展现状

福建省现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只有三家,分别是福建海峡银行、厦门银行和泉州银行。单就外汇业务来说,上述三家银行都开办有外汇业务,业务类型主要有外汇存款业务、国际结算业务、结售汇和贸易融资业务等。从总体上看,近年福建省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迅速,且开办外汇业务的时间都相对较短,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缺乏专业知识,业务经营品种较少,资金实力有限,专业人才匮乏,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城市商业银行开办和发展外汇业务,具有重大的意义,其可以弥补城市商业银行在产品品种方面的不足,使本外币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得以实行,形成本币业务与外币业务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的增加,尤其是拓展了中间业务,有助于银行本身竞争力的提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开展外汇业务对城市商业银行虽有诸多益处,但也存在着规模效益,会给银行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不论市场规模如何,都要求银行相应比例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同时,近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而美元几乎占城市商业银行所购进的外汇资金中的绝大部分,因此运营期间会产生数量不小的汇兑损失,2013年厦门银行产生的汇兑损失就达741.28万元。虽然如此,城市商业银行自身具备的“短、平、快”这三个特点,使其在开办外汇业务方面具有优势。福建省城市商业银行应顺应形势,进一步加强本外币经营一体化的意识,将一部分资源用于发展和完善外汇业务,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注重创新,力求在越来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外汇业务发展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与大中型的商业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在本币业务和外币业务的发展方面既有优势也存在着不足,且两方面都比较突出。

1.城市商业银行外汇业务发展优势

(1)地理优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