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期货市场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3 15:14: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外汇期货市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外汇期货市场

外汇期货市场发展状况探讨

【摘要】在国家社会改革的当时,世界经济正在朝着一体化的方向飞速发展,伴随现阶段国家的以及外汇储备的额度从原本的逐年递增转换为极不稳定的上下波动,国民对外资产不断提升,对冲汇率风险增加,利用外汇期货市场实现套期保值,帮助各企业稳定发展也成为当下国内经济建设过程中要重点解决的难题。本文针对新时期下我国的外汇期货市场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有参考价值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外汇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要成功实现金融强国梦,在2020年完成全面小康社会落成的第一阶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外汇期货市场是必不可少的,拥有适合的外汇期货市场,才可以保证金融的稳定,从而实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站稳脚跟,并促使国内的市场经济有序增长这一战略目标。

一、外汇期货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一)外汇期货在国内的早期发展状况及问题。外汇期货这一经济概念并非是新时期的产物,实际上,中国早在九十年代就已经进行过相应的尝试,在92年的六月份左右,中国就在上海的外汇调剂中心实验性的进行过外汇期货交易,这次外汇期货交易过程中使用了美元、马克、日元等多种钞票,交易总额为六百万美元左右,这次交易的成功让国内市场看见了外汇期货的巨大潜力,仅仅半年时间,外汇中心就完成了一万份合约,外汇金额一度高达两亿美元。但随着交易活动增多,随之而来的诸多问题也开始浮现,譬如九十年代中国没有交易监管措施,整个外汇交易过程除了事前审批,在交易中和交易后几乎不会插手,这导致了大量违法违规的交易活动频频出现,许多根本没得到批准的外汇衍生品交易大行其道,境外机构和境内商贸组织互相勾结,用期货咨询、期货培训等名义展开非法的贸易外汇期货,甚至出现经营单位有意识地使用欺诈手段去骗取客户资金,在外汇期货发展的后期,大量的逃汇套汇行为在交易活动中频繁涌现,期货市场的金融秩序被严重打乱,外汇管理陷入瘫痪,经济纠纷事件数量陡增,大量的公司企业在和外汇期货相关的贸易活动中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为外汇期货市场的混乱以及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最终在两年后下达了停止外汇期货试点的通知,并在95年禁止了相关的外汇业务,这也让我国的外汇期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陷入寂静。(二)过往的经验总结。从九十年代的外汇期货业务发展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几点问题,一是外汇期货经纪商的经验严重不足,在业务质量上存在严重的失衡。二是国内的金融体制十分特殊,这种架构和外汇期货市场形成冲突,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对后者的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三是参与相关业务的企业公司的外汇风险意识不够,且在市场参与意识上普遍表现出薄弱。这三点原因共同造成了国内的外汇期货在短短三年中变飞速瓦解。总的来说,参与外汇期货业务的公司缺乏相关的市场认知,或者公司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和风险机制,不懂将外汇进行保值,也没有进行外汇保值的动力。这些因素造成了国内的外汇期货无法产生足够的活跃性,同时,因为国家监管制度的不完善,部门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有明显的管理漏洞,这更进一步加大了违法违规的状况发生。

二、新时期下外汇期货市场回归的诱因

查看全文

外汇期货市场研究论文

我国企业和银行是否有规避外汇风险的需求

我国目前进出口贸易情况

200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85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出口额4384亿美元,增长34.6%;进口额4182亿美元,增长39.9%。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均增长较快(见表1)。

从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对欧盟的贸易额在迅速增加且增速超过了美国。同时,美元的强势地位在相对衰落。这样一来,外贸结算中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比例相对下降,而以欧元等为计价单位的比例会上升。现在我国实际上实行的是近乎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这种制度消除了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波动,但却不能消除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目前的进出口状况表明我国进出口企业承担的汇率风险在增大。

我国外汇储备与存贷状况

据中国人民银行黄金和外汇储备报表显示,截止2004年6月,我国的外汇储备已高达4706.39亿美元。其中美元占据一半多。截止2003年报11月,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含外资)外汇存款余额为1505亿美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外汇存款余额达538亿美元,而储蓄存款余额则为861亿美元。同时,至11月末,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含外资)外汇贷款余额为1306亿美元。从2002年初起,美元大幅贬值对于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与存贷额产生了负面影响。

查看全文

基于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外汇期货市场研究

人民币中长期均衡汇率水平决定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变动

均衡汇率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理论界对于均衡实际有效汇率决定的因素主要包括,相对人均GDP、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相对变动、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实际工资增速、储蓄率、经常账户收支、人均对外净资产等。当前人民币汇率正在逐步回归均衡,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预期增强,中长期内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也将随着上述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而波动,需要建设外汇期货市场以丰富外汇交易品种,为实体经济提供多种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我国人均GDP增速放缓,与发达经济体差距缩小,人民币升值步伐将继续放缓。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定律,国家间和部门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实际汇率长期变动的主要决定因素(Balassa,1964;Samuel-son,1964),本国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引致本币升值,劳动生产率下降则引致本币贬值。实证研究中通常以相对人均GDP作为国家间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变量。过去20年我国以美元现价计人均GDP年均增速达14.5%,以购买力平价计人均GDP年均增速为12%。同期日本、美国、欧元区以购买力平价计人均GDP年均增速分别为2.9%、3.6%和3.5%,远远落后于我国。人均GDP增速的差异,成为2005年汇改之后人民币持续升值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最近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人民币升值幅度将收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2年秋季预测,未来五年我国以购买力平价计人均GDP增速将下降到9.6%,日本、美国和欧元区将维持2.5%-4%的低速增长,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人均GDP增速差距将大幅缩小,人民币升值步伐也将显著放缓。近年来我国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引致工资水平上涨,构成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推升人民币汇率。McDonald和Ricci(2007)以及McDonald和Dias(2007)对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作区分,指出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均衡实际有效汇率有不同的影响。一国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引致贸易品部门实际工资上涨,在要素市场自由流动的前提下,将导致非贸易品价格上升,该国货币实际汇率趋于升值。若以单位劳动力创造的GDP简单地衡量劳动生产率,1990年代以来我国制造业部门单位劳动力创造的名义GDP年均增速为17.4%,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该值一度下降到3.8%,之后逐步恢复,2011年制造业单位劳动力创造的名义GDP增速17.3%,基本持平于20年均值。这段时期,制造业部门名义工资也保持了两位数增速。制造业部门名义工资20年增速均值14.3%,2010年达到15.4%,超过20年均值。贸易品部门工资水平上涨,形成通胀压力并进而推升人民币汇率。非贸易品部门名义工资上涨趋势可能延续,通胀压力恐将持续,成为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虽然过去20年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持续上升,但是近期由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连续6个月个位数增长,预计近几个季度制造业人均GDP增速已经低于15%,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出现下降趋势。与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趋势相并行的是,非贸易品部门名义工资增速开始呈现超过贸易品部门名义工资增速的现象。以批发零售行业为例,2004年以来该行业平均工资年均增速达到17.4%,同期制造业部门平均工资年均增速13.7%。由于城镇化进程以及人口结构等因素,预计对非贸易品需求的增长将持续推动非贸易品部门工资上涨,中长期内将构成国内通胀压力,推升人民币汇率。国民总储蓄率下降,经常项目收支逐步趋于平衡,减弱人民币升值压力。对均衡实际有效汇率的分析,另一派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以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Williamson(1994)以及Cline和Williamson(2007,2010)为代表的基本均衡汇率。这一理论认为,均衡汇率决定是内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国际收支中长期内处于均衡状态时的汇率水平。2011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的GDP占比下降到2.8%,经常账户逐步回归均衡,说明人民币汇率已经达到均衡水平。那么什么是经常账户均衡的决定因素?未来人民币汇率将如何变动?对于经常账户收支失衡影响因素的论述通常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Krugman,2006;Obstfeld&Rogoff,2005,etc.),基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认为本国货币升值将导致经常帐户逆差,而本币贬值则有助于经常帐户逆差调整。但是美国2002至2008年间的美元贬值和经常账户大幅逆差并行的状况,却说明贬值未必有助于经常账户逆差调整。2002年2月至2008年3月期间的美元实际有效汇率贬值近25%,同期经常帐户并未随之好转,2005年4季度美国经常帐户逆差的GDP占比一度达到6.5%的历史峰值,并且持续高于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升值时期的4.5%。另一种观点以麦金农(McKinnonandSchnabl,2008)为代表,认为大量国内储蓄是造成经常账户失衡乃至货币失衡的主要原因。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从2000年的37.3%上升到2010年的历史峰值54.65%,这十年也正是我国外贸高速发展和经常账户大量顺差的十年。但是从2011年始国民总储蓄率开始回落,同期,居民部门储蓄增速也开始下滑。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居民部门人民币存款增速达到历史峰值的26.3%之后,逐年下滑至2011年的13%,该值已经低于过去十年我国居民部门存款年均增速16.5%。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中心问题,是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主导型经济的转变,在此过程中预计居民部门储蓄增速将持续放缓。储蓄率以及储蓄增速下滑,将推动中国经常账户回归均衡,减弱人民币升值压力。对外净资产增速加快,降低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均衡汇率决定的另一因素是居民所持有的净外国资产(LaneandMilesi-Ferretti,1999,2005),净外国资产增加意味着资本外流,引致本国货币贬值,反之则本币升值。在官方公布的我国国际投资头寸表中,真正意义上的居民部门持有的外国资产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居民部门负债则包括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和外国居民在我国证券投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一个明显趋势是,我国居民对外直接投资加速。截至2012年3季度,我国居民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规模4170亿美元,是危机前2007年的3.5倍。同时,其他投资项下的资本流出也出现加速迹象,2012年2-3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金融账户的“其他投资”项出现新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单季逆差944亿和956亿美元。虽然外国对华直接投资流入仍有540亿美元的规模,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达130亿美元,2季度金融账户逆差仍然达到历史峰值的421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和其它投资项下的资本外流加速,对外净资产增速加快,降低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综合以上因素,当前人民币汇率正在逐步回归均衡水平,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预期增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汇率市场化的条件成熟。当前汇率存在双向波动预期,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在长期内将因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而变动,需要建设外汇期货市场,丰富外汇市场交易品种,为实体经济提供多种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

汇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外汇期货市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汇率期货发展的历史经验

说明,汇率机制改革需要外汇期货市场。反观汇率期货的发展历史,正是对汇率形成机制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预期,为汇率期货市场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1971年8月国际金融界开始纷纷预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将瓦解,催生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推出货币期货的构想。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历史,与多层次外汇市场建设并行。二十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外汇市场也顺应改革进程不断向纵深发展。1994年1月1日我国进行第一次汇改,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年4月18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成立,揭开了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建设的序幕。2005年7月21日我国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宣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设定为±0.3%。为适应市场对于规避汇率与利率价格波动风险的内在需要,2005年8月外汇交易中心推出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2006年4月推出货币掉期交易。2007年汇改继而将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0.3%扩大到±0.5%。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作为避险货币的美元兑主要国家货币大幅升值,人民币汇率再度收窄浮动区间以稳定市场预期。随着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逐步消除以及经济企稳复苏,2010年6月19日,我国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恢复人民币汇率波动弹性。2011年4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推出场外人民币外汇期权。伴随着汇改和多层次外汇市场建设,外汇交易规模增长迅速。据统计,2002年至2012年上半年,银行间外汇市场累计成交折合23.3万亿美元,年均增速53.4%,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折合50万亿元人民币。场内市场建设与场外市场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汇改加速,需要建设多层次外汇市场以发挥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价格指引功能。虽然人民币场外市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将近二十个年头,但是场内市场的发展却一直滞后。场外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将升级为场内市场,场内、场外市场并不对立,其差别在于流动性、价格发现机制、交易商参与方式等(祁斌,2012)。同时,场内市场相对于场外市场而言,交易数据信息更易获取,因此场内市场价格通常起到引导场外市场价格变动的作用。场内市场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也有助于降低交易的信用风险,而场内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也可以推动场外市场的发展。建设外汇期货市场,发挥外汇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价格指引功能,有助于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机制的形成。建设外汇期货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套保服务。场内交易的货币期货合约通常较场外市场衍生品更具有成本优势,标准化合约设计使得中小企业以及个人投资者得以广泛参与市场交易,从而增加市场流动性。当前人民币汇改加速,汇率波动幅度放宽,对于那些对资金成本更为敏感的中小企业而言,汇率风险管理将是未来的一门必修课。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完全可自由兑换之前,建设外汇期货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的套期保值工具,使得实体经济有机会学习汇率风险管理以适应未来人民币汇率自由波动。积极稳妥发展外汇期货市场,争夺人民币定价权,符合国家利益。境外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发展,对我国争取人民币汇率定价权提出严峻挑战。1994年汇改之后,离岸人民币衍生品不断涌现,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可交割远期(DF)、无本金交割期权(NDO)等场外衍生品陆续推出。特别是在2005年汇改之后,离岸人民币衍生品市场交易额增长迅速。目前香港人民币可交割外汇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每天250亿至300亿美元,人民币NDF市场规模也已经达到每天40亿美元。人民币期货和期权产品在中国香港、新加坡以及芝加哥等金融市场陆续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市场建设和人民币汇率定价权之争日益激烈。值此历史时机,建设一个成功的境内交易所人民币外汇期货市场,将人民币汇率定价权保持在大陆地区,符合我国金融安全和国家利益。

本文作者:朱一平工作单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查看全文

我国开放外汇期货市场可行性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通过统计数据资料分析得出,我国目前企业与银行有利用外汇期货市场规避外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的汇率政策和外汇市场自身的缺陷,目前建立外汇期货市场并不能发挥其作用。借鉴台湾的经验,提出先开放国内投资者从事国外的外汇期货交易,然后再建立国内的外汇期货市场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外汇期货外汇期货市场需求外汇期货市场功能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主张和反对在中国进行外汇期货业务的人都有。在1995年以前,曾经部分开放过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但由于当时管理粗放,技术条件有限,在实际经营中,经济商欺诈客户,不将客户的开仓和平仓报给国际外汇交易市场等现象时有所见,因而出现了不少问题,导致这些业务都被取消和禁止。

随着中国外汇储备的节节攀高,特别是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以来,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的问题再度凸显,相应地,在中国开展外汇期货的呼声也逐渐高涨。但是目前反对在中国开展外汇期货的人也很多,其主要理由是人民币是不可自由兑换的,在中国开展外汇期货既无必要也无可能。

其实无论现货市场还是期货市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应当是需求。其次是外汇期货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品能否有效发挥其避险以及降低资金成本的功能。有市场需求,外汇期货市场才有开放的必要,开放后的外汇期货市场能够发挥作用才可以继续发展。

我国企业和银行是否有规避外汇风险的需求

查看全文

外贸企业回避汇率风险论文

随着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彻底结束了官方汇率与市场调剂汇率并存的局面,开始了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这对我国外贸企业来说,既喜又忧。喜的是取消了无偿上缴给国家的20%外汇,企业外汇收入增加;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企业用汇的灵活性增强,而且汇率并轨也给外贸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为企业努力出口创汇提供了有利条件。忧的是汇率风险加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严峻地摆在外贸企业面前。因为,首先汇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汇率并轨,而这一改革所带来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是人民币大幅度贬值。汇率并轨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由5.7:1降为8.7:1,贬值率为33.3%。其次,结汇和售汇制的实行,使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明显增大,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会影响人民币对外币的汇价,增加企业的外汇兑换风险。再次,汇率下调有可能使外贸企业为扩大出口而竞价购买商品出口,使换汇成本上升。我国的平均换汇成本在7.5元人民币左右,出口成本大大低于市场汇价,给外贸企业增加出口造成极大的刺激。但为了扩大出口量,外贸企业会在国内商品供应紧张时提高出口商品的国内收购价,从而使换汇成本上升。外贸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回避汇率风险已成为其经营中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拟就当前国内外流行的三种回避汇率风险的方式(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作一简介,并对我国外汇期货市场发展的可行性做些探讨。

远期外汇交易,又称期汇买卖。是指企业或证券交易商与银行达成协议,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远期汇率办理外汇收付业务的交易行为。它是当今国内外回避汇率风险普遍的做法之一。采用这种交易方式具有以下优点:一是防范风险的成本低。企业不需缴纳保证金,而只需支付手续费和风险保证费;二是灵活性较强。远期外汇交易的货币币种不受限制,交易的金额和契约到期日也由买卖双方自行确定。我国的银行已开办这项业务,外贸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利用。如外贸企业在与外商签订进出口合同后,一般要对未来的外汇汇率走势作一判断。如果我方为进口方,为防止到期支付外汇时汇率上涨而造成损失,便可与外商签定合同后,立即与银行签订买进外汇的合同,从而将汇率固定下来;如果我方属卖方,为防止到期收汇时汇率下跌而造成的损失,则要与银行签订合同,将此外汇按几个月的远期汇率卖给银行。当然,如果外贸企业预计汇率趋势与上面谈到的两种情况相反,即我方为进口方时,预计汇率将下跌,或我方为出口方时,预计汇率将上涨,那么外贸企业不进行远期外汇交易,即可获取利率波动所带来的额外利润,但是汇率波动变幻莫测,外贸企业如无确切的把握,一般还是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范为好。

从上述的交易过程不难看出,远期外汇交易的实质是外贸企业将汇率波动的风险转嫁给银行。所以银行除向企业收取手续费外,还要向企业收取风险保险费,即防范风险的成本。这一成本一般是以成交日的远期汇率与交割日的即期汇率之间的差额来表示。但因交割日的即期汇率很难确定,所以便用成交日的即期汇率来代替,即假使成交日的即期汇率等于交割日的即期汇率。

运用远期外汇交易来防范汇率的风险已被国内外众多企业证明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也有较明显的缺点。采用这种交易方式,要求外贸企业在签订外汇买卖合同时,必须确定企业未来收付的外汇金额,收付期限和交割日等。因为合同一旦签定,就需按时按量进行交割,这也是远期外汇交易的一个基本特点,即侧重契约的商业行为。但对外贸企业来说,外汇收付期限和交割日一般很难确定,为了避免远期外汇交易的这一弊端,外贸企业可利用由远期外汇交易所派生出来的择期外汇交易来回避汇率风险。

择期外汇交易,就是在外汇买卖合同中不规定固定的交割日期,而只规定一个交割的时间范围,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某日办理交割。这种交易方式与远期外汇交易方式相比大大方便了外贸企业,增加了企业的活动余地,但在采用这一方式进行交易时,企业应注意国内外各银行对择期的时间范围的不同规定。如果中国银行开办的择期外汇交易时间范围是3个月,则在成交后的第三天起到3个月的到期日止的任何一天,客户都有权要求银行进行交割,但必须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银行。

外汇期货交易是指协约双方同意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汇率买卖一定数量外币的交易。它与远期外汇交易相比,具有三个优点:(1)投资者范围扩大。在外汇期货市场上,只要按规定缴纳了保证金,任何投资者(不论大企业、小企业或个人)均可通过经纪人进行外汇期货交易。但是在远期外汇交易中,投资者的范围则比较小,一般是与银行有良好业务关系的大企业和信誉良好的证券交易商才有资格。(2)市场流动性大,市场效率比较高。在外汇期货市场上有大量的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存在,所以外汇期货市场上的流动性比较大。(3)外汇期货契约是标准化的合约,交易的货币也仅限于少数币种,所以外汇期货合约比较容易转手和结算。

查看全文

人民币国际化外汇期货研究

摘要:2016年10月,随着人民币正式加入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亚投行的建立,强化了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联系,因此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外汇期货能够使国家掌握汇率的定价权,所以在当前环境下推出外汇期货就显得很有必要。同时,中国汇率市场化机制持续推进,为外汇期货的推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探究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推出外汇期货的必要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外汇期货;发展;现状;建议

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要实现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第二步是使人民币成为投资货币,而最后一步则是使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2009年4月,在上海市和广东四省内开展的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是人民币实行跨境贸易结算的开始。[1]而第二个步骤是通过2014年11月启动的沪港通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开启的。2015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纳入该组织SDR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的第五种货币,其中人民币权重为10.92%,位列第三。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从此便将成为储备货币,实现国际化的第三步。[2]人民币加入SDR有重大意义,表明第一次有新兴市场货币跻身SDR货币篮子,有助于打破以发达国家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格局,代表着人民币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中国可以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从而愈发释放改革和制度红利。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曲折和困难,但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出,亚投行的发展,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尤其是未来有望推出外汇期货,人民币将继续提升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外汇期货是全球市场推出的第一个金融期货。从诞生到现在,已经经过了40多年,外汇期货在汇率风险管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能促进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在贸易中的占比很高,所以推出外汇期货刻不容缓。

二、外汇期货的发展

(一)90年代的发展失败。1992年6月1日,我国在上海外汇调剂中心推出了外汇期货交易试点,而对于该业务,赞成者和反对者兼而有之。但由于市场需求小,成交量小,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各地非法外汇交易盛行,在1996年3月27日,我国宣布《外汇期货业务管理试行办法》停止施行。[3](二)外汇期货现状分析。1、外汇市场产品缺乏。我国在岸人民币外汇市场经过发展,从只有即期产品的交易到2005年逐步引入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产品,交易产品品种实现了多样化,但是仍然没有人民币外汇期货产品的推出。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人民币离岸市场在2012年9月就已经引入了人民币外汇期货。目前,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集团(CME)市场、中国香港港交所、巴西等地均有人民币外汇期货。自2014年以来,新加坡交易所、莫斯科交易所以及中国台湾期货交易所先后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人民币外汇期货已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内容。全球市场将目光投向了人民币外汇期货,体现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光明远景,人民币在未来可能会变成仅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国际货币。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体现了海外市场想要抓住机遇,争取人民币定价权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人民币定价权被他国控制的尴尬局面,我国应该加快推出属于自己的人民币汇率期货。2、参与主体单一。除了外汇即期,外汇对(外币对交易指通过交易中心进行的不涉及人民币的外汇对外汇的交易)有非金融机构参与外,我国外汇市场参与主体只有金融机构,参与主体是相对单一的,所以我国金融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开放。根据中国货币网的统计数据,进出口企业使用外汇产品比例较小,可以推进外汇产品尤其是外汇期货的系统学习,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3、外汇衍生品需求增大。银行间外汇市场外汇各产品交易量占比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从上图可以看到,外汇衍生品所占比重逐渐加大,说明企业对外汇衍生品的需求日渐增加。外汇期货在促进对外贸易、促进外商投资、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推出外汇期货将会促进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查看全文

发展人民币外汇衍生市场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持有越来越多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但是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已经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压力等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成立外汇投资公司,以提高对外汇的利用率,同时还应该尽快建立外汇期货市场。

关键词:外汇;人民币;衍生市场

2005年7月21日,是我国汇率体制迈向市场化的重要一天。当天,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那时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外汇衍生产品方面不断有新的举措推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外贸易呈现大量的顺差,从而导致了我国的外汇储备逐年增加。拥有丰厚的外汇储备,意味着我国有着充裕的国际支付能力。但是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我国经济目前出现的通货膨胀、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等问题,都与持有过多的外汇储备有关。

为了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外汇储备过多的问题,我国已经成立了以汇金公司为主体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以拓展外汇储备的使用渠道,提高外汇投资收益。此外,我国还应该加快发展人民币外汇衍生市场,综合考虑之后,应首先发展期货市场。

一、过多的外汇储备带来的问题

查看全文

人民币外汇期货的必要性

摘要:2016年10月,随着人民币正式加入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亚投行的建立,强化了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联系,因此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外汇期货能够使国家掌握汇率的定价权,所以在当前环境下推出外汇期货就显得很有必要。同时,中国汇率市场化机制持续推进,为外汇期货的推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探究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推出外汇期货的必要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外汇期货;发展;现状;建议

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要实现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第二步是使人民币成为投资货币,而最后一步则是使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2009年4月,在上海市和广东四省内开展的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是人民币实行跨境贸易结算的开始。[1]而第二个步骤是通过2014年11月启动的沪港通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开启的。2015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纳入该组织SDR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的第五种货币,其中人民币权重为10.92%,位列第三。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从此便将成为储备货币,实现国际化的第三步。[2]人民币加入SDR有重大意义,表明第一次有新兴市场货币跻身SDR货币篮子,有助于打破以发达国家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格局,代表着人民币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中国可以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从而愈发释放改革和制度红利。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曲折和困难,但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出,亚投行的发展,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尤其是未来有望推出外汇期货,人民币将继续提升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外汇期货是全球市场推出的第一个金融期货。从诞生到现在,已经经过了40多年,外汇期货在汇率风险管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能促进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在贸易中的占比很高,所以推出外汇期货刻不容缓。

二、外汇期货的发展

(一)90年代的发展失败1992年6月1日,我国在上海外汇调剂中心推出了外汇期货交易试点,而对于该业务,赞成者和反对者兼而有之。但由于市场需求小,成交量小,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各地非法外汇交易盛行,在1996年3月27日,我国宣布《外汇期货业务管理试行办法》停止施行。[3](二)外汇期货现状分析1、外汇市场产品缺乏我国在岸人民币外汇市场经过发展,从只有即期产品的交易到2005年逐步引入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产品,交易产品品种实现了多样化,但是仍然没有人民币外汇期货产品的推出。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人民币离岸市场在2012年9月就已经引入了人民币外汇期货。目前,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集团(CME)市场、中国香港港交所、巴西等地均有人民币外汇期货。自2014年以来,新加坡交易所、莫斯科交易所以及中国台湾期货交易所先后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人民币外汇期货已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内容。全球市场将目光投向了人民币外汇期货,体现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光明远景,人民币在未来可能会变成仅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国际货币。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体现了海外市场想要抓住机遇,争取人民币定价权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人民币定价权被他国控制的尴尬局面,我国应该加快推出属于自己的人民币汇率期货。2、参与主体单一除了外汇即期,外汇对(外币对交易指通过交易中心进行的不涉及人民币的外汇对外汇的交易)有非金融机构参与外,我国外汇市场参与主体只有金融机构,参与主体是相对单一的,所以我国金融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开放。根据中国货币网的统计数据,进出口企业使用外汇产品比例较小,可以推进外汇产品尤其是外汇期货的系统学习,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3、外汇衍生品需求增大银行间外汇市场外汇各产品交易量占比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从上图可以看到,外汇衍生品所占比重逐渐加大,说明企业对外汇衍生品的需求日渐增加。外汇期货在促进对外贸易、促进外商投资、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推出外汇期货将会促进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查看全文

外贸企业回避汇率风险探讨论文

远期外汇交易,又称期汇买卖。是指企业或证券交易商与银行达成协议,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远期汇率办理外汇收付业务的交易行为。它是当今国内外回避汇率风险普遍的做法之一。采用这种交易方式具有以下优点:一是防范风险的成本低。企业不需缴纳保证金,而只需支付手续费和风险保证费;二是灵活性较强。远期外汇交易的货币币种不受限制,交易的金额和契约到期日也由买卖双方自行确定。我国的银行已开办这项业务,外贸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利用。如外贸企业在与外商签订进出口合同后,一般要对未来的外汇汇率走势作一判断。如果我方为进口方,为防止到期支付外汇时汇率上涨而造成损失,便可与外商签定合同后,立即与银行签订买进外汇的合同,从而将汇率固定下来;如果我方属卖方,为防止到期收汇时汇率下跌而造成的损失,则要与银行签订合同,将此外汇按几个月的远期汇率卖给银行。当然,如果外贸企业预计汇率趋势与上面谈到的两种情况相反,即我方为进口方时,预计汇率将下跌,或我方为出口方时,预计汇率将上涨,那么外贸企业不进行远期外汇交易,即可获取利率波动所带来的额外利润,但是汇率波动变幻莫测,外贸企业如无确切的把握,一般还是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范为好。

从上述的交易过程不难看出,远期外汇交易的实质是外贸企业将汇率波动的风险转嫁给银行。所以银行除向企业收取手续费外,还要向企业收取风险保险费,即防范风险的成本。这一成本一般是以成交日的远期汇率与交割日的即期汇率之间的差额来表示。但因交割日的即期汇率很难确定,所以便用成交日的即期汇率来代替,即假使成交日的即期汇率等于交割日的即期汇率。

运用远期外汇交易来防范汇率的风险已被国内外众多企业证明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也有较明显的缺点。采用这种交易方式,要求外贸企业在签订外汇买卖合同时,必须确定企业未来收付的外汇金额,收付期限和交割日等。因为合同一旦签定,就需按时按量进行交割,这也是远期外汇交易的一个基本特点,即侧重契约的商业行为。但对外贸企业来说,外汇收付期限和交割日一般很难确定,为了避免远期外汇交易的这一弊端,外贸企业可利用由远期外汇交易所派生出来的择期外汇交易来回避汇率风险。

择期外汇交易,就是在外汇买卖合同中不规定固定的交割日期,而只规定一个交割的时间范围,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某日办理交割。这种交易方式与远期外汇交易方式相比大大方便了外贸企业,增加了企业的活动余地,但在采用这一方式进行交易时,企业应注意国内外各银行对择期的时间范围的不同规定。如果中国银行开办的择期外汇交易时间范围是3个月,则在成交后的第三天起到3个月的到期日止的任何一天,客户都有权要求银行进行交割,但必须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银行。

外汇期货交易是指协约双方同意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汇率买卖一定数量外币的交易。它与远期外汇交易相比,具有三个优点:(1)投资者范围扩大。在外汇期货市场上,只要按规定缴纳了保证金,任何投资者(不论大企业、小企业或个人)均可通过经纪人进行外汇期货交易。但是在远期外汇交易中,投资者的范围则比较小,一般是与银行有良好业务关系的大企业和信誉良好的证券交易商才有资格。(2)市场流动性大,市场效率比较高。在外汇期货市场上有大量的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存在,所以外汇期货市场上的流动性比较大。(3)外汇期货契约是标准化的合约,交易的货币也仅限于少数币种,所以外汇期货合约比较容易转手和结算。

外汇期货交易是于1972年5月16日在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国际货币市场上首先出现的。经过多年发展,成为当前外贸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主要手段。

查看全文

人民币汇率定价分析论文

一、境外人民币衍生市场发展概况

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推出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品种、放宽企业办理人民币远期结售汇的条件、扩大银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的掉期业务等。央行与外汇指定银行还进行了外汇掉期交易,同时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也逐渐扩大。在发展外汇衍生产品方面,我国境内外汇市场仍以完善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为发展重点。2006年年初实行的做市商制度对扩大远期外汇交易有所帮助,在新制度下,做市商实行新的结售汇头寸管理,可以在即期市场对冲远期交易,即允许做市商卖空美元,前提是银行通过远期头寸保证其整体上拥有足够的外汇头寸,而这在过去是不允许的。在实行做市商制度后,银行可以一定程度上对冲远期风险,这显然有助于扩大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远期交易。2006年7月1日进一步将新的头寸管理办法扩大到所有银行。但总体上,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境内的人民币外汇衍生市场发展仍相当缓慢,过于强调以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为发展重点,而一定程度排斥人民币外汇期货和期权等产品的发展。

与境内相比,在境外存在多种人民币衍生产品,其中又以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NonDeliverableForwards,简称NDF)的交易最为活跃。自2002年下半年开始的境外人民币升值压力产生以来,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地的人民币NDF交易迅速活跃起来,日平均成交额已超过10亿美元。而在境内,由于客户与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无论是即期还是远期都必须以实际经济交易为基础,银行与客户间的外汇交易量非常有限,由此也导致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也相当小,例如2006年上半年银行间外汇市场仅有704笔人民币与外汇的远期交易成交,而交易额为75.46亿美元,日平均成交量仅为区区的6395万美元[2]。从远期交易看,境外人民币外汇交易已经远远超过境内交易。

更加引人瞩目的是,近期CME推出了人民币期货和期权,首次将人民币衍生产品纳入交易所交易。CME的人民币外汇期货采取无本金交割的标准化合约,每份合约为1百万人民币,目前约合12万美元,最终清算价格为最后交易日的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即期汇率中间价"的倒数,根据CME网站显示的行情,推出以来每日成交约在数十笔至上百笔之间,成交至今仍较为清淡。虽然短期内成交尚不活跃,但由于CME在外汇期货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地位,较之原来境外人民币NDF市场发展,其长远影响将更具冲击力,无论对境内还是境外人民币外汇衍生市场的发展均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而其中最让人关注的,莫过于对人民币汇率定价主导权的影响。

二、对人民币汇率定价权的影响评估

由于境外人民币NDF交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加之境内远期外汇交易不活跃,人民币NDF汇率已经一定程度成为人民币汇率预期的风向标。从这个角度看,境外人民币衍生市场已经一定程度削弱了我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定价主导权。人民币NDF市场发展主要源于对汇率风险的恐惧,其报价更多地由感觉和冲动所决定,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是非理性的。长期以来,人民币NDF报价隐含的人民币升值幅度都超过利率平价的升值幅度,也高于境内人民币远期结售汇的升值幅度。境外人民币NDF汇率和境内人民币远期结售汇汇率在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也曾一度拉近,其原因是境内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境外NDF交易。但其后二者的差价又再次拉开,原因是2006年年初官方重申不允许境内机构参与境外NDF交易。目前,境内市场和境外市场一定程度上仍是两个分割的市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