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3 14:56: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外汇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外汇管理

外汇管理改革

一、外汇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思路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2013年国际收支报告》,2013年我国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828亿美元,占GDP比重下降为2%(处于国际上公认的合理区间),资本项目顺差3262亿美元(2012年为逆差318亿美元),国际收支顺差比上年增长1.77倍,外汇储备资产增加4327亿美元。说明2013年我国国际收支仍然严重不平衡,2014年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防范跨境资本冲击风险仍是未来的主要政策方向。

二、外汇改革的方向

2013年,在人民币升值以及境内外巨大的利差双重利益驱动下,许多企业想方设法来套利,如利用转口贸易,远期信用证贸易融资,国际租赁的政策优势等方法将境外资金转入境内存款或者购买理财产品套取无风险利差和汇差,更有甚者,利用虚假贸易出口合同将境外资金转入境内,2013年上半年,我国大陆对香港的进出口增速达90%以上,其中大量的套利型交易严重扰乱了我国的进出口业务正常发展,导致数据统计的误差(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进出口贸易),外汇当局也面临着巨大的控资金流入压力(因为大量的热钱流入一方面使央行被动的对冲外汇占款而投放超额货币,另一方面引起外汇储备资产进一步攀升),但是我国依靠进出口贸易拉动经济发展的大格局未变,如何既保障正当的企业进出口贸易的运行和发展,又严控投机性交易对外汇当局是巨大的挑战。因此,2014年外汇改革的方向应为加大信息化系统建设,在有效监控预警的前提下推出简政放权的改革措施,促进贸易和正常投资的便利化。

三、具体的政策导向

在外汇经常项目下,目前企业的外汇收入需要首先进入待核查账户,在向银行进行涉外收入申报,银行审核相关支持资料(合同、报关单、发票等)后方可转入企业外汇一般账户,2009年贸易改革后,外汇当局将企业分为A、B、C三类,A类企业为贸易记录良好的企业,这类企业应逐步取消涉外收入的申报程序;第二,服务贸易项下五万美元以上的对外付汇均需提供税务备案表,以证明企业已取得税务局的预提税缴纳或豁免手续,据笔者了解,目前外汇当局和税务局已就信息共享方面达成一致,不久或可实现数据共享,企业则无需首先办理税务备案,此举将大大便利企业服务贸易对外付汇。资本项目作为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或将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第一,境外直投业务2013年已由核准制改为登记制,即在外汇局办理登记后可去银行办理资金汇划,此举已实现资本项目改革破冰,但登记制最大的问题在于各地外汇局对总局的规定把握尺度不一,解释不同,因此在执行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核准的影子,目前自贸区已实现由外汇局登记变更为在银行办理登记,即审核的职责下放银行,但很多银行也有顾虑,如果审的过严,可能伤及与客户的合作关系,过松又怕被外汇局问责,因此对于复杂业务银行无法判断的仍可在外汇局办理登记手续。第二,资本金意愿结汇的尝试,企业经常账户的外汇资金早已取消了强制结汇,但资本项目的外汇资金目前仍采用支付结汇的管理模式,即资金支付时,凭借相关支持材料(用途受限制)办理结汇,这就使得企业资本账户的外汇资金无法主动管理汇率风险,自贸区外汇指引中尝试资本金意愿结汇,但禁止投资资本市场,房地产等,虽有一些限制,仍可说迈了一大步。第三,外债一直是外汇当局严管的重点,因为外债失控或违约极易引起系统性风险或金融危机,但本次改革仍有创新,即取消了对外担保的行政审批;对外放款也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对外放款的上限提高到所有者权益的50%,尤为可喜的是,这个政策是全国通用,并非仅在自贸区试点。第四,关于跨国公司的资金集中运作,虽然可设境内、境外两个主账户,分账户和主账户之间的转款自由,但境内到境外或境外到境内的跨境资金流动仍受境外放款及外债额度的限制,因此跨国资金池业务目前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企业接受度和参与热情不高,企业广为认可的前提仍需依赖资金本跨境流动的改革创新和突破,这点估计短期内完全取消可能性不大,但会逐步扩大,渐进式改革的方向是大势所趋。日前央行加快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步伐,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也扩大到正负2%,人民币汇率一改单边升值的预期,热钱流入的压力也大为减少,此时也是外汇改革推陈出新的大好时机,外汇当局应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贯彻“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目标,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从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查看全文

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探讨

摘要:近年来,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工作落实“五个转变”理念,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资本项下外汇管理改革进程持续推进。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的目标和方式逐步明晰。现就资本项目政策变化后如何开展事后监管工作展开调研,并就如何转变外汇事后监管工作理念和宜采取的对策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外汇管理;监管

随着国家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政策密集出台,我国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对新形势下资本项目事后监管工作的理念、原则、成效、手段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目标和管理方式进一步明晰。

一、资本项目新政实施导致事后监管工作的新变化

资本项目新政实施旨在改变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理念和职能,通过加强资本项目业务数据的收集,将监管重点由事前审批转变为事中和事后管理,加强对银行业务的合规监管,并以此为契机,推进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一)外汇管理职能变化。自2015年起,我国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转变为以企业直接投资基本信息采集和外国投资者权益登记下放给银行办理,基本全部取消直接投资外汇管理的行政审批,将管理重心由事前审核转变为事中和事后管理,基本形成了“登记为主、银行联动、重在监测”的新模式,由重流出的危机管理向均衡管理转型,以及由重审批管理向重监测分析和非现场核查的职能转化。(二)数据来源结构变化。随着资本项目信息系统上线运行,我国资本项目外汇数据来源极大丰富。全国所有外汇指定银行自身、代客的全口径资本项目业务数据以及资本项目账户每日收、支、余数据全部按外汇局的数据结构要求纳入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可以说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并且上述数据实现了在总局的云存取和云计算。全国资本项目业务数据的收集、分析、管理、存储以及数据分配方式已经彻底转变。(三)银行业务要求变化。本轮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取消外汇局核准类事项,将相关合规性审核直接交由外汇指定银行把关处理,要求银行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及时、完整反馈、查询资本项目系统相关登记信息后,直接为企业办理相关业务,并通过信息系统反馈相关资金流动和汇兑信息。银行履行真实性审核和数据报送的责任大幅增加,外汇局对银行的合规监管要求也同时提升。(四)主体监管模式变化。资本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上线后,资本项目各项业务系统数据得以有效整合,目的是建成一个综合的、面向主体的资本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改变原有按交易行为和业务性质的监管模式。资本项目外汇业务监管对象也逐步从企业转向对外汇指定银行的合规性监管。(五)市场政策预期变化。近年来,资本项目外汇管理部门不断简政放权,旨在推进资本项目业务的便利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对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呼声和预期逐步加大。外汇局亦把加快资本项目业务的便利化作为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基础和手段,且已给相当一部分涉汇主体带来我国资本项目已经或即将可兑换的强烈政策预期。

二、对资本项下外汇业务事后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查看全文

小议外汇管理改制案例

一、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1.确立了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新方针

1996年11月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后,中国外汇管理原则及其内容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可兑换前的侧重于外汇收支范围的严格审批转为对交易真实性进行审核,外汇管理的方式由事前管理、直接审批改为事后监督、间接管理的模式。这就是说,凡是经常项目下的交易,只要单证齐全、真实可靠,就可以不受限制地对外支付货款及运、保、佣费用。按照国际常规和改革顺序,一国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后,应继续进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改革。不过,中国并没有急于求成。鉴于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等发展中国家脱离实际,过快开放资本项目造成外汇流失、频繁发生金融危机的事实,中国审时度势,适时提出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新方针,并在1997年1月14日新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进行了明确规定:“国家对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对资本项目外汇进行管理。”在市场机制不健全、外汇资源相对稀缺的条件下,中国作出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和及时的。随即而来的亚洲金融危机证实了这一点。

2.构建宽松的外汇环境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为中、外资企业及个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外汇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本着这一原则,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努力抓了这样几项改革:一是于1997年1月1日起,开始进行远期银行结售汇试点,为企业提供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保值手段;同年10月15日,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中资企业开立外汇帐户,保留一定限额经常项目外汇收入。二是增加外汇管理的透明度、公开性。1999年5月28日,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开通了国际互联网网站,内容包括全部现行外汇管理法规、业务操作指南等。三是各地外汇管理部门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探索,开办了“红色通道”、“首问负责制”、“免费咨询电话”等新的服务项目,为中、外资企业和个人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在个人因私用汇方面,也在真实性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向便捷宽松的方向发展。1994年个人出境旅游只能换购60美元,1996年提高到1000美元,1997年再次提高到2000美元。五是于2001年初允许中国境内居民从事B股投资,为国内持有外汇的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

3.完善外汇市场建设

查看全文

外汇管理分析论文

一、目前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际收支规模不断扩大。1994—2005年间,我国国际收支差额的年均增长率为16.9%,且除199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过63.2亿美元的逆差外,其余年份均出现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双顺差”。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为2237.8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4.8%,占GDP的9.82%。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608.18亿美元,占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71.86%;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元,占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28.14%(见图1)。

在国际收支顺差大幅增长的同时,我国外汇储备总体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1994—2005年间,我国外汇储备年均增长率为28.6%,且2003年以来年增长量都超过了1000亿美元,2005年末外汇储备已达8189.3亿美元。

二、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对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和外汇管理的影响

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和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表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和外汇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

(一)侵蚀了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查看全文

外汇管理分析论文

跨境租赁贸易是指境外出租人(Lessor)直接将租赁物件租给境内的有进出口贸易资质的企业或租赁公司,以收取租金,承租人(Lessee)可以留购或复出口租赁物件。亦指境内有进出口贸易资质的出租人直接将租赁物件租给境外企业或租赁公司,以收取租金,承租人可以留购或复出口租赁物件。?眼1?演租赁物件主要限定在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和仪器仪表等,它是服务贸易的一种。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日益开放,跨境租赁贸易呈现较快的发展,但与之相适应的外汇管理等监管措施却不是很完善,使得这种跨境贸易方式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监管漏洞。本文从国家外汇管理局扬州市中心支局工作中遇到的案例入手,分析了跨境租赁贸易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完善对策。

一、案例基本情况

国家外汇管理局扬州市中心支局在日常开展的国际收支数据非现场核查中发现某外国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以“租赁”和“安装调试费”等名义于2005年9月,2006年3月、5月累计向境外母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支付12.4万美元租赁设备项下费用。

据调查了解,A公司在办理租赁项下租金对外付汇时,向银行提供的是一份其于2005年3月与境外母公司签订的资产租赁合同,租金每年24万美元,租期五年,累计120万美元,由出租方负责采购、安装、调试、维修和服务。该成套设备的商业发票显示是其出租方境外母公司B公司于2000年6月从韩国进口的,当时采购价值843万美元,在被租赁前是B公司的固定资产(具体流程见图1)。除此以外,该公司在办理租金项下付汇时还向银行提供了付汇申请书、租金的商业发票和完税凭证。而在事后查阅该套租赁设备的进口货物报关单发现其贸易方式是“外资设备物品(2225)”,与租赁贸易应该对应的贸易方式(“租赁不满一年”、“租赁贸易”和“租赁征税”)不一致。

二、跨境租赁贸易中可能存在的管理风险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银行在仅审核了该公司提交的付汇申请书、租赁合同、租金的商业发票和完税凭证等资料后,即以《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现行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的非贸易项目售付汇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3〕35号)为依据办理了租金的对外售付汇业务。笔者认为如仅仅以未明确规定的非贸易名义办理跨境租赁项下售付汇业务是一种简单化的、不严谨的操作行为,并不符合当初该文件的立法本意,且存在不少管理风险和漏洞让企业有机可乘。

查看全文

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策略

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流程

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流程是外汇管理系统审计部门和人员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行为步骤,实质上是对整个审计过程的整体规划,大体与其他领域绩效审计流程相类似,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前调查与风险评估外汇管理审计部门在具体制定审计方案前深入被审计单位,了解其内部管理、内部控制情况,评估被审计单位面临的各种风险,以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及重点,为具体制定审计方案做好前期的准备。审前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分析审计中不利因素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评估审计风险。

(二)制定审计方案审计方案是整个审计项目实施的根本指南,好的审计方案可以使审计工作事半功倍。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方案包括以下内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情况;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制定审计计划;确定是否聘请外部专家;制定具体审计标准;评估潜在的审计影响以及制定审计实施的具体时间安排。

(三)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证实被审计单位绩效状况的载体,外汇管理绩效审计具体分析工作的安排、审计意见或建议的发表都是建立在所收集的证据的基础上。审计证据的作用在于能够保证审计发现的问题是真实而非臆想的,提出的审计建议是可行的、相关的和有效的。因此,证据收集要注意充分性和适当性原则。

(四)编制和提交审计报告在执行上述步骤的基础上,可得出初步的审计结论,提出初步的审计建议。外汇管理审计部门在签发审计报告前应首先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确保被审计单位及时指出审计发现的问题和结论是否恰当,对其所提建议是否能够加以领会、予以接受和按期履行。其次审核审计建议,确定审计报告。当审计报告的讨论草稿或详细审计报告所提建议已被被审计单位接受后,审计报告的内容即可以确定,审计检查人员负责评审和考虑该审计报告可能造成的影响。

查看全文

国内外汇管理研讨

摘要

中国2010年第一季度的外汇储备总额已达2.447万亿美元,一方面标志着中国金融实力的上升,另一方面外汇储备资产过多也带来了很多风险,管理的难度也随之提高。本文主要是针对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以及控制外汇储备的风险、增强外汇储备管理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外汇储备,风险,主权财富基金,对策思考

一、引言

近来年,中国外汇储备一再创出新高,截止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已达2..447万亿美元。如此快速的增长给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次贷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中国巨额外汇储备资产面临着严重亏损风险。对于中国来说,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趋势可能在短期内还会持续下去。持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不仅加剧了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制约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大了宏观经济政策内外平衡的压力,而且也对外汇储备存量的管理和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中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和面临的种种风险分析,提出控制外汇储备管理风险、增强外汇储备管理的一些对策。

二、中国外汇储备现状

查看全文

论美元贬值外汇管理

[摘要]近些年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长,截止2008年3月份己超过1.6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为经济体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何管理和运用这笔庞大的外汇储备,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对外汇储备进行管理的对策建议,以实现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降低经济风险。

[关键词]外汇储备汇率风险储备管理

一、美元贬值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承担的主要风险

庞大的外汇储备虽然可以减少本国货币贬值的金融风险,却又引入了另外的金融风险,那就是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1.汇率风险

我国的外汇储备往往由多种储备货币组成,分散在不同期限的资产上,但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约占60%~70%,包括大量美国政府与公司债券。这一结构带来的问题是,储备资产的价值受美元价值变动的影响较大。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已高达GDP的6%,净对外债务己接近GDP的30%。导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居民过渡消费和政府的财政赤字。而美国通过大幅度贬值美元来平衡美国的经常项目收支,可以把调整的负担从美国转移给其他国家。因此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的一大特征是美元面临中长期贬值,这样必然使持有美元占较大比例的中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发生巨大账面损失。

查看全文

外汇大数据在基层外汇管理的运用

摘要:外汇管理中会产生海量的业务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外汇管理数据进行分析能有效提高监管效率。本文从基层外汇管理角度对大数据在外汇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外汇;管理

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外汇改革的不断深入,外汇业务日益增长,外汇大数据电子化建设快速推进,基层外汇局充分运用外汇大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外汇综合管理与监管服务质量与效率。但同时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也开始不断呈现,给基层外汇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一、大数据在外汇管理中的重要性

近几年,大数据能实现数据的分散采集、集中存储和高效处理,正日益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不断被应用到政府部门、金融领域和市场主体监管与服务之中,成为推动依法行政、完善服务与监管的重要力量。(一)大数据建设可以提升外汇业务监管效率。我国外汇改革主要通过简政放权、职能转变,强化事中事后管理和主体监管,将大量外汇业务向银行前置。这极大提高外汇交易效率,但也使银行程序性违规激增,贸易投资便利化与外汇业务真实性矛盾凸现,客观上要求外汇局加快大数据建设来提升主体监管效率。另外,我国对外经济快速发展,外汇数据已是一个体量巨大的数据仓库,其集中管理和对外服务给大数据技术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储备,这些为外汇大数据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二)大数据应用有利于外汇目标任务共享。基层外汇管理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加速外汇信息共享,有利于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现监管目标。一是加速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促进涉外主体依法诚信经营;二是应用大数据能有效降低服务和监管成本,增强外汇服务与监管有效性,提高涉外管理部门科学决策和风险预判能力,实现部门监管与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

二、外汇大数据在基层外汇管理的具体应用

查看全文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论文

摘要:为了加快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以及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在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成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外汇体制改革,并取得了圆满的效果。本文认为今后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将是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行比例结汇形式的意愿结汇制、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扩大中国金融业的开放程度、完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和法规。确保中国经济真正融入国际经济主流。

1994年初,中国加大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实施了“银行结售汇制、汇率并轨、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并于1996年11月取得阶段性改革成果——顺利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基本吻合,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度评价。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又进行了新的改革,制订和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举措,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1.确立了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新方针

1996年11月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后,中国外汇管理原则及其内容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可兑换前的侧重于外汇收支范围的严格审批转为对交易真实性进行审核,外汇管理的方式由事前管理、直接审批改为事后监督、间接管理的模式。这就是说,凡是经常项目下的交易,只要单证齐全、真实可靠,就可以不受限制地对外支付货款及运、保、佣费用。按照国际常规和改革顺序,一国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后,应继续进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改革。不过,中国并没有急于求成。鉴于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等发展中国家脱离实际,过快开放资本项目造成外汇流失、频繁发生金融危机的事实,中国审时度势,适时提出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新方针,并在1997年1月14日新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进行了明确规定:“国家对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对资本项目外汇进行管理。”在市场机制不健全、外汇资源相对稀缺的条件下,中国作出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和及时的。随即而来的亚洲金融危机证实了这一点。

2.构建宽松的外汇环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