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精神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3 09:45: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图书馆精神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图书馆精神

图书馆精神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从图书馆史、图书馆学史、图书馆精神史出发,论述了21世纪当代图书馆精神。从而提出了建设我国当代图书馆精神的方向、标准和要求。

[关键词]办馆精神;敬业精神;学习精神;创新精神

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公元前11~前8世纪,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商、周王朝,已有担任文化事务的史官和宗教事务的卜、贞人。他们把占卜时间、占卜者姓名、占卜的结果等卜辞刻于甲骨上,形成早期的文献。《尚书》载“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典有册”。这些记录史事的典册,可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图书。这些管理典册的人,大概就可以称为最早的“图书馆人”吧?我国的图书馆史,从最早的管理典册,经过“藏书楼”,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图书馆”一词。有了“图书馆”一词,才有近现代的图书馆,直到今天数字化的网络时代,“一键通天下”。有了图书馆,才有研究、论述图书馆功能、作用等的图书馆学。

“图书馆学”一词,最早由德国图书馆学家马丁·施莱廷格(MartinSchrettinger,1772—1851年)于1807年提出的。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图书馆学已产生了普通图书馆学、应用图书馆学、图书馆经济学、读者心理学、图书馆管理学等众多的分支,而且还在不断地发展。有了图书馆学,才产生了体现图书馆学理论精髓的图书馆精神。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出现了近代图书馆学理论精神最伟大的奠基人与实践者——爱德华兹。出身贫困的爱德华兹毕生为近代公共图书馆的理想奋斗,他的一份报告为英国下院通过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公共图书馆法奠定了基础,他也因此被誉为公共图书馆运动精神之父。到了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更把图书馆学的理论精髓一图书馆精神,加以立法条约化,成为各国各公共图书馆必须遵守的约法。图书馆精神从此有了举世公认的世界标准。

查看全文

图书馆精神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人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精神风貌,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和职业修养,是有别于其他行业的一种精神体现。文章通过列举图书馆懂书爱书、不懂书不爱书的诸多事例,最后归结为图书馆精神就是“懂书、爱书精神”。

【摘要题】理论探索

【关键词】图书馆精神/懂书/爱书

【正文】

1懂书爱书——图书馆精神的核心

什么是图书馆精神,近几年图书馆学界已经讨论得沸沸扬扬,但如果到图书馆做一调查,却是鲜有人能准确予以回答的。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图书馆学研究之不切合实际。因“图书馆精神”含有“精神”之所在,我们又常说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故作为一个热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倒是十分期望此精神能够给图书馆界注入些许新的活力。笔者不揣浅陋,对此予以探究。

查看全文

图书馆精神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从图书馆史、图书馆学史、图书馆精神史出发,论述了21世纪当代图书馆精神。从而提出了建设我国当代图书馆精神的方向、标准和要求。

[关键词]办馆精神;敬业精神;学习精神;创新精神

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公元前11~前8世纪,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商、周王朝,已有担任文化事务的史官和宗教事务的卜、贞人。他们把占卜时间、占卜者姓名、占卜的结果等卜辞刻于甲骨上,形成早期的文献。《尚书》载“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典有册”。这些记录史事的典册,可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图书。这些管理典册的人,大概就可以称为最早的“图书馆人”吧?我国的图书馆史,从最早的管理典册,经过“藏书楼”,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图书馆”一词。有了“图书馆”一词,才有近现代的图书馆,直到今天数字化的网络时代,“一键通天下”。有了图书馆,才有研究、论述图书馆功能、作用等的图书馆学。

“图书馆学”一词,最早由德国图书馆学家马丁·施莱廷格(MartinSchrettinger,1772—1851年)于1807年提出的。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图书馆学已产生了普通图书馆学、应用图书馆学、图书馆经济学、读者心理学、图书馆管理学等众多的分支,而且还在不断地发展。有了图书馆学,才产生了体现图书馆学理论精髓的图书馆精神。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出现了近代图书馆学理论精神最伟大的奠基人与实践者——爱德华兹。出身贫困的爱德华兹毕生为近代公共图书馆的理想奋斗,他的一份报告为英国下院通过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公共图书馆法奠定了基础,他也因此被誉为公共图书馆运动精神之父。到了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更把图书馆学的理论精髓一图书馆精神,加以立法条约化,成为各国各公共图书馆必须遵守的约法。图书馆精神从此有了举世公认的世界标准。

查看全文

图书馆职业精神综述论文

[摘要]在中国,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发源于古代藏书楼,形成于近代公共图书馆,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职业精神与道德传统,这就是以书明道、以书传道、以书修身、以书治国的大任精神,这种精神凝聚了图书馆职业活动的特有价值,也是古代图书馆人职业活动的道德支柱。本文旨在探讨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形成及其变化,倡导恢复传统图书馆“尊书重道”的职业精神。

[关键词]以书传道;图书馆员;社会角色;职业精神;图书馆史

图书馆因书而生,因藏而起,因读而兴。从西周秉笔书史、记载先人训诰、整理治世典章的宫廷史官,到汉魏晋时奉皇帝之命征集整理天下藏书的朝廷重臣,从唐宋之后享有朝廷优厚俸禄专职管理国家藏书的馆阁学士,到明清之际藏书楼里皓首穷经的民间文献学家,多半是怀揣“以学修身”“以书传道”的强烈使命感,信守“广求天下图书”“穷尽治国之道”的职业精神,为中国古代图书文献的发源与传播、藏书楼的形成与兴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当古代藏书楼消失,近代图书馆出现并涌入大量以开放服务为职业的普通管理人员后,图书馆员的职业角色、身份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馆藏载体、业务活动范围、服务理念等与近代图书馆相比再次全然不同,出现大量技术层面的活动。本文力图深入挖掘社会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下图书馆员职业角色的变化,从中寻求古代图书馆职业性活动的辉煌传统。同时,强调尽管今日图书馆员与以往相比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然而“尊书重道、以书传道、以书修身、以书育人”的精神,始终是图书馆职业的存世之道,立足之基。

1远古掌册史官的“明经”与“传道”

翻开司马迁的《史记》,中国的历史始于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经过夏禹,再到殷、周。到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古代文献的形成经历了漫长演变过程。随着史料档案的保管、流传、整理,特别是古人口述、臣僚奏疏、诸儒评论、名流燕谈的记录与整理成文,历史与传说演变成了后世的文献,早期留下的文字与档案成为文化的发源,在漫长的文献演变过程中,早期的文字记录者、档案管理者、文献整理者对中华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远古掌册史官作为早期文化发源中记载、解释、掌管文献典册之人,可以说是中国远古时期图书馆员的先驱。他们作为专门保管典册、记载典制的官吏,受命于朝廷,负责起草册命和记录宫廷中的重要事件、包括天子、诸侯的言行与活动。据《周官》《礼记》记载:大(太)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握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史官作为当时最博学之人,也是当时掌管典籍档案的专职人员。他们手中握有国家档案、地图、户籍、王室家谱,其社会作用举足轻重。他们通常具有超群绝伦的才华,知识渊博、通晓古今、明了兴亡之道,同时,具备“书法不隐”“能道训典”“墨笔操牍”的职业精神,如晋国董狐、史墨、齐国齐太史三兄弟、南史氏、楚国左史倚相等。据说,每当一朝丧乱之际,史官们常常带着他们所掌管的典籍文献投奔新朝。如《吕氏春秋·先识览》载有:“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殷内史向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于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晋太史屠黍见晋之乱也,见晋公之骄而无德义也,以其图法归周。”特别是曾任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史”的老子,作为当时主管图书收藏及管理的史官,晚年见周室没落,西去函谷,退隐著下《道德经》,言简意赅,以“道”阐明万物之演变,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思想家、哲学家。其中,“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等经典语言不仅是阐明道德之义,更是老子“以身为天下”崇道精神的体现。中国远古时期的掌册史官,不但直接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形成,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也成为后来历代国家藏书机构官员的效仿榜样。

查看全文

图书馆人文精神分析论文

一、以人为本的图书馆

从哲学意义上看,以人为本是贯穿于人的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人本身就是人的世界的根本、主体、中心。自图书馆诞生之日起,图书馆事业就与人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始终关注的焦点是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延续,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这其中所贯穿的就是图书馆所固有的人文精神。图书馆人对文化和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奋斗,这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人”始终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与支点。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总结世界图书馆发展史时曾提出现代图书馆的五条法则,前四条都是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意蕴。第一条法则是“书是供使用的”;第二条法则是“书是供所有人使用的”;第三条法则是“为每本书寻找它的读者”;第四条法则是“节省读者的时间”。高校图书馆对照这四条法则会发现很多地方做得还不尽如人意。

1.以书为本

我国图书馆的管理思路长期以来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书为本,馆藏图书数量仍是衡量图书馆业绩的首要标准。片面追求馆藏的大而全,致使藏书数量大量增加书库容量书满为患,而真正有价值,流通频率高的书刊廖若星辰,读者仍然抱怨借不到想看的书。

诚然,丰富的文献资源确是每个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拥有读者,不断拓宽读者群体,高质量、有水平、全方位、深层次地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提供有益的知识帮助,才是推动和提高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的原动力。陈燮君先生曾提出:现代图书馆管理思路应该是“人——书——人”即以读者和工作人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其核心是围绕读者,重点是要研究读者,方便读者和尊重读者。

2.以技术为本

查看全文

图书馆文化建设分析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经济发展和精神财富同时发展才能促进时代的发展,当今时代,物质条件的发展已经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有了质的提升,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也应运而生。现代化图书馆的硬件设施也是日益完善的,但是科技知识和思想文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虽然图书馆内有了良好的环境、种类繁多的书籍,但是图书馆文化的发展还是难以支持图书馆本身的发展,图书馆文化的建立可以将文化理念发展为内在精神动力,并且将这种理念融入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文章主要以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各项实际性建设意义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建设;分析

图书馆文化建设从结构功能的视角看,图书馆文化可以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业文化、制度文化几方面进行分析。物质文化的建设为基础,积极建设精神文化的行为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点。因此,图书馆文化的建设还具有提高人文素质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以及时代风貌等功能。并以此来保障图书馆文化的有序建设,利用图书馆文化建设将图书馆的工作的实际意义再次升华,对理论的科学分析的实践指导给出合理的建设性方案,发挥出图书馆文化的最大意义。

1图书馆管理文化的现状

我国的图书馆文化建设起步较晚,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将其有关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应用到图书馆研究领域,逐渐延伸出了图书馆文化概念,开始对图书馆文化的定义和构成以及特征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分析,经研究发现,国内图书馆界的很多学者和图书馆的相关工作人员已经对图书馆文化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明确的认知并且从不同视角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观点如下分析:1.1从创新的角度分析图书馆文化建设。在图书馆文化建设中,国内很多学者和相关工作人员也提出了很多观点和看法,其中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和图书馆领导在图书馆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图书馆的总体形象设计等,都是在图书馆文化建设中需要重视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1.2以提高读者满意度为宗旨。图书馆文化的定义非常丰富,但是大部分人对其更倾向于将其定义为一种创新型理念,更加关注其中的自律性管理和理性发展。图书馆文化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有一定的波动性,但是总体的发展趋势呈良好状态。我国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最主要发展方向包括了文化、科技、阅读、制度、设施等文化的建设。另外,图书馆文化建设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以提高读者的满意度为宗旨的。所以做好图书馆文化建设要从文化的发生和形成以及文化的特质和水平等几方面出发,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图书馆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2图书馆文化的建设程序

查看全文

中国图书馆哲学研究综述论文

[摘要]图书馆哲学的问题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认识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现状与问题,提出以问题研究为图书馆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哲学为目标,探讨问题研究的特征、程序、内容和意义。

[关键词]图书馆哲学;问题研究

图书馆哲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必然趋势,又是图书馆实践深入和理论提高的迫切需要,图书馆哲学问题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认识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以问题研究为图书馆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哲学为目标,探讨问题研究的特征、程序、内容和意义。这为开创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的新局面,发挥其指导作用和时代价值,正确引导图书馆事业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理论和应用的现实意义。

1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正式起步于80年代,逐步形成研究局面。正如北大教授吴慰慈发表的论文《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述评》:“图书馆哲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引起我国图书馆界的关注。有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图书馆哲学的内涵进行探讨,关于什么是图书馆哲学。从目前国内发表的有关图书馆哲学的论文来看,其理论体系的框架也不十分清楚。因此应致力于探讨图书馆哲学的基本问题:研究对象、体系结构、相关学科和研究方法,这才符合科学发展的综合与分化的规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指出当前研究的任务和方向。图书馆哲学研究是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课题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图书馆工作实践和理论发展中,存在具有哲学意义和研究价值的问题,例如:图书馆是什么,图书馆精神是什么,图书馆哲学是什么,图书馆的本质和规律是什么,图书馆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图书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图书馆实践与理论的关系问题,图书馆与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图书馆的知识观、学习观、价值观、人文观、科学观、管理观和发展观等问题。这类问题与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与图书馆人的前途和命运都密切相关,需要我们去探究和解决,因此我们选题为图书馆哲学的问题研究。提出以问题研究为图书馆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哲学为目标,探讨问题研究的特征、程序、内容和意义。在问题研究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反思我国的研究状况和问题。在我国图书馆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升华理论、抽象概括,理解图书馆哲学概念及其内涵、明确学科性质及其研究对象、组织体系结构、把握相互关系、运用科学方法、合理逻辑论证,在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哲学理论体系。

查看全文

互促共进提升大学生图书馆文化品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物质文化层面——努力搭建和谐共振的大平台;制度文化层面——着力形成互促共进的好制度;精神文化层面——积极培育奋发向上的文化场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文化是一个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文明的象征、大学图书馆是保存知识传承文化的场所、物质文化层面是图书馆文化的载体.是图书馆文化孕育的坚实基础、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质条件与文献优势,开展文献代检代查和科技查新服务、制度文化层面是介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间层面、精神文化层面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开展定期业务培训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在探索实践中,以其和谐文化、服务文化、细节文化三个方面的努力形成了独有特色的文化氛围。为完善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努力搭建和谐共振的大平台,以互促共进的制度提升图书馆品质,从而培育和谐共融的精神文化场。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文化和谐文化细节文化文化场

文化是一个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文明的象征。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精神之所在.是校园凝聚力和知识氛围形成的核心因素。大学图书馆是保存知识传承文化的场所,是构成现代化大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其功能融合于学生的课外知识摄取、教师的继续深造、学术交流的开展中.因而是大学中最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之一。图书馆馆藏、馆舍、馆貌的发展变化作为学校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无形中反映并见证了大学文化建设的轨迹。

而图书馆的文化底蕴和书香氛围更是弘扬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推动了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对高校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发扬和传承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图书馆是体现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一个重要窗口,吉林师范大学历年来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氛围的培育,并深刻认识到了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对于整个校园文化培育的重要性。

一、物质文化层面——努力搭建和谐共振的大平台

查看全文

图书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和谐社会重要性

[论文摘要]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作为社会文化公共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充分发挥了其文化导向性,维护了社会信息的公平性,通过诸多实践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图书馆在和谐社会中应做的几个具体举措。

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来,图书馆界掀起了图书馆的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相关研究。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如何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必须要有先进的文化建设来为其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精神支撑、道德基础和文化条件。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成果、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技信息、开发智力资源的基本功能,是社会教育、科学研究、文化事业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图书馆与和谐社会具有天然性和密切性的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写进了“十一五”规划,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这一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对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及促进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体现的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其精神文明的程度和人们的文化素质修养。因此,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同志指出“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查看全文

图书馆创新教育功能思索

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20世纪上半叶提出:“创新是一种新技术在生产领域中的首次市场化应用”,这就是“创新”一词的最初由来。当然,他所提出的“创新”概念当时仅限于经济学的范畴,现在,创新的概念已经涵盖了科技、经济、军事以及政治思想工作等各个领域。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质变过程中起决定因素的力量。

一、图书馆的创新教育功能

对于图书馆服务而言,什么是“创新”?

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就是“藏”和“用”,也就是文献资源的入藏和利用。

那么,解决信息和知识藏用矛盾的各项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就是“创新”;依靠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策略来开发文化信息资源就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度就是“创新”。

杜威创立的图书分类法,使得图书管理由无序变为有序;阮岗纳赞提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