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3 09:42: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图书馆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图书馆教育

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创新

[摘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现状和问题,阐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新生入馆教育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并且学校图书馆也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还是学生除了上课以外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也给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平台。针对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如何引导学生尽快融入大学的学习生活,是适应大学自主学习及创新型学习模式的重要环节,使其高效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发挥馆藏资源的更大作用,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新生入馆教育的根本目的和职责所在。

1当前高职院校新生入馆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高职院校图书馆基本上都在开展新生入馆教育,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开展入馆教育后,还是存在有部分新生不知道图书馆的馆藏分布、开放时间、规章制度、借还流程等。这样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馆藏资源的利用。入馆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1思想上不够重视。高职院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不管是学校方面,还是学生方面,都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才导致的馆藏资源利用低的情况。从学校层面来说,有一些高职院校对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工作不重视。在新生入校时,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新生军训、思想教育、安全教育、专业教育等工作上,并没有将图书馆的入馆教育纳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中,从而导致各院(系)教学单位不会重视图书馆的入馆教育,也就不会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其培训内容和时间。从学生层面来说,对于刚入校的新生而言,图书馆给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就是借还图书的地方,无需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自己也可以通过网络找到所需的相关信息资源。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会把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安排在课余时间和军训期间结束后的闲余时间,而且入馆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又不计学分,也没安排考试内容,所以就得不到学生的重视,也影响了新生入馆教育的成绩。1.2教育上流于形式。新生入馆教育时间短、课程内容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和了解图书馆的各项学科技术和馆藏资源,学习任务应该是很重要的工作。然而馆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新生入馆教育和参观接待等相关工作。这就加大了图书馆员的工作压力。又因学校支持力度不够,加之馆员的精力有限,在教育形式上不好,完全在走过场,所以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图书馆都普遍采用的是单向灌输式的集中讲解方式进行。新生入馆教育的方法主要有:一是教师在教室里使用PPT以讲座的形式集中讲解,然后学生再自行参观图书馆。二是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到图书馆进行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进行边看边讲。除此以外,学校还会发放《读者使用手册》供新生了解。但由于在讲解的过程中时间有限,教师与学生之间基本上是没有互动,学生也没有上机操作。这就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没有理解和掌握讲解的内容,造成新生在上完入馆教育后,还是不会使用图书资料系统检索和电子图书的阅读,新生入馆教育的效果也就不好。新生入馆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年年开展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并不是开学一两周内简单完成的简介式教育。其实,新生入馆教育只是一个开始,还需要长期性和持续性的开展,是一个系统化的教育过程。

2新生入馆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查看全文

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

新生入馆教育的开展对于新生认识了解图书馆,提高图书馆利用率是有着非常积极意义的。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相比,其服务的内容、方式、手段都有了很大改变。加之各高校馆专业特点各不相同、学校生源情况、数量的多少、办学条件等限制,新生入馆教育的形式千差万别,各有千秋,教学效果也同样参差不齐。因此,探讨新生入馆教育如何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生入馆教育的意义

(一)新生入馆教育是维持图书馆良好秩序需要我国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使得绝大多数刚入校的大学新生对图书馆知之甚少。他们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运行机制、藏书布局、规章制度、开放时间等一无所知。经常会给图书馆的流通和阅览秩序带来混乱。因此,教会新生如何使用图书馆、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维持图书馆正常的流通和阅览秩序,是新生入馆教育最直接目的。

(二)新生入馆教育是培养新生信息素质的第一课众所周知,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全面推进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信息能力,是当前高校教育和改革的热点。高校图书馆通过新生入馆教育这个覆盖面广、功能性强、影响深远的基础教育平台,及时引导新生了解图书馆,了解文献检索的知识,是培养新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良好开端。因此说,开展新生入馆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入门课,可以使同学们对利用图书馆的重要性有更深刻认识,对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图书馆有了初步了解,为他们向自觉、自主学习型大学生转变作好了基础准备。

(三)新生入馆教育有助于图书馆树立形象、提升自身在高校的地位入馆教育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新读者”的正面接触,听取读者的意见,促进图书馆与读者的相互沟通和接纳,树立现代图书馆的良好形象。读者只有在了解和理解图书馆的基础上才能尊重图书馆,尊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才会主动配合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做好新生入馆教育工作一方面可以展示图书馆形象,展示图书馆深厚的文化内涵,树立现代图书馆良好形象,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功能利用,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二、当前入馆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查看全文

近代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探源

一、图书馆专门组织和专业刊物的出现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教育界人士对于图书馆的重视,各省市、学校图书馆越来越多的出现,图书馆逐步从一种新鲜事物发展成为一种社会专门事业,并负有教育救国的重要社会功能。1中华教育改进社与图书馆事业专业化1921年12月23日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于北京,它是一个以留美归国知识分子为主体、文教界各方面有识之士广泛参与的教育社团。改进社是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的专门组织,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图书馆事业的专业化发展,与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开展有密切关系。它促成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以及全国性图书馆学专业刊物《图书馆学季刊》的创办,并首先向教育部提案申请开设图书馆学专科教育。中华教育改进社下设立了图书馆教育委员会,专门注重图书馆教育的各项事宜,积极推动图书馆教育的开办。1922年7月教育改进社第一届年会在济南举行,图书馆教育组的决议案共有8条,包括在师范学校应增设图书馆管理科等,1923年在北京清华学校举行的第二届年会上,提议美国将要退还的庚子赔款的三分之一作为扩充中国图书馆,并组织各地方设立图书馆协会。2中华图书馆协会图书馆教育委员会的成立1924年3月,首个图书馆协会———北京图书馆协会成立,由中华教育改进社敦请戴志骞发起,并被推举为会长。1924年7月,教育改进社第三届年会在东南大学举行,提案刊行图书馆学季报,并转请教育部及各省教育厅,于留学科内添设图书馆教育科。1925年4月,中华图书馆协会在上海成立,事务所在北京松坡图书馆,协会6月在北京举行成立仪式,创办了《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并开始筹备《图书馆学季刊》的编辑发行。随着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中华协会会报第1卷第1期于1925年6月30日发行,协会的宗旨是:“本会以研究图书馆学术,发展图书馆事业,并谋图书馆之协助为宗旨。”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对图书馆事业专业化程度以及专业教育的展开是一种直接的推动。当时教育界和学术文化界的众多名人都是图书馆协会的会员,包括陶行知、梁启超、胡适、顾颉刚、赵元任、林语堂等。协会认为当时的现实情况是,我国图书馆虽然普遍建立,能够以专业方法进行管理和运行的却很少,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成为亟待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图书馆协会委员会下设立了图书馆教育委员会,以洪有丰为主任,胡庆生为副主任,东南大学图书馆朱家治为书记,委员包括李小缘、刘国钧、施廷镛、杜定友、沈祖荣、韦棣华等。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是近代图书馆事业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进程之一。由于设立了专门的图书馆教育委员会,图书馆学教育开始了正式的筹备和规划。3图书馆学专业刊物的发行与职业教育的开展1926年3月,由中华图书馆协会编辑的《图书馆学季刊》创刊发行。这是第一次将图书馆专业以“图书馆学”来命名的期刊,意在形成中国本土特色的图书馆专门学术。在《图书馆学季刊》发刊词中,这样写道:“学问天下公器,原不以国为界,但各国因其国情不同,有所特别研究贡献……图书馆学之原理原则,虽各国所从同,然中国以文字自有特色故,以学术发展之方向有特殊情形故,书籍之种类及编辑方法,皆不能悉与他国从同。”在“本刊宗旨及范围”中,明确提出刊物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中国本土特色的图书馆专门学术:“本新图书馆运动之原则,一方稽考我先民对于斯学之贡献,一方参酌欧美之成规,以期形成一种合于中国国情之图书馆学。”这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专业化的重要标志,专业化程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图书馆学季刊》成为中国图书馆学发生发展的学术阵地,更为中国本土图书馆学教育的开展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形成一种学术支持。在图书馆专业组织和专业刊物相继诞生的同时,早期的图书馆专业教育活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除了1920年,在武昌成立的文华大学图书科外,大部分的早期图书馆教育是以培训班的形式开办的。1923年,金陵大学的毕业生洪有丰从美国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毕业归来,首先开办了“暑期图书馆学讲习科”。该科为期一个月,每天讲课二小时,学员80余人,讲义自编。以后在1924、1925和1926年中,曾经连续4年开班。其中1925年7月15日~8月15日开的班,面向全国,规模最大,是由中华图书馆协会、国立东南大学、中华职业教育社、江苏省教育会合办,系“全国第一次图书馆学暑期讲习班”,“学员30余人”,杜定友应邀前来讲学,李小缘、刘国钧等都曾登上讲台授课。暑期图书馆学讲习科(班)是我国开办时间最早、影响最广泛的职业教育,为全国各地培养和储备了大批图书馆业务骨干,对于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发展是一种推动和补充。1927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图书馆学回国的李小缘在金陵大学文科设立图书馆学系,由他本人担任系主任。在李小缘1929年的《金陵大学图书馆概况》中对图书馆学系作了简要介绍: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创办于1927年秋,属于文理科,注重自编教材,当年开设15门课程……全校学生均可辅修。据1931年底发行的《中国图书馆协会会报》第7卷第3期“图书馆界”报道:“金陵大学图书馆学,在今日图书馆界中,颇占相当地位;在中国各大学中,除文华专科外,设立图书馆学系,可称仅见。”20世纪20年代前后,我国图书馆专门组织成立,专业学术思想初步成型,职业教育热烈展开,这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各种图书馆专业教育几乎都是在教会大学中首先展开,而图书馆学专业教育者们也都是教会大学毕业后留学归国的学生。

二、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教会大学的重要关联

1913年美国人克乃文在金陵大学文理科开设了图书馆学课程,这是我国最早在高等学校开设图书馆学课程的记载,当时曾经在金陵大学学习的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先驱们包括洪有丰、李小缘和刘国钧等,毕业后正是受到克乃文的指导和推荐,纷纷前往美国学习图书馆学,归国后在国内开创图书馆学专业教育。1871年文华大学初创,这是另一所美国在中国武昌的教会大学,传教士即教师韦棣华成为在中国开办图书馆学教育的宗师。1910年,韦棣华女士创设“公书林”,将文华大学的中西文图书采用开架的形式,公开陈列,“凡武汉三镇各机关、各界人士皆可应用,自由阅览”。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先驱沈祖荣先生当时正在文华大学学习,出任公书林助理,他跟随韦女士学习美国图书馆的相关知识,并经过韦棣华的推荐,于1914年留学美国,专攻图书馆学。1920年由韦棣华和留学归国的沈祖荣、胡庆生等人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图书馆专科学校———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把“研究图书馆学术,服务社会”确定为文华图专的宗旨。学校仿造杜威创办的美国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的制度,学制两年,招收大学肄业2年以上的学生。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是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开端,随着它的成立和发展,中国图书馆事业专业化的进程从此展开,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也因此有了先例和范本,逐步在教育界和学术界的推动下发展起来。我国最早开创图书馆学教育的文华大学和金陵大学同是教会大学。教会大学的师资和财力,是图书馆学教育在中国产生的直接原因。而在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发端的过程中,教会大学不仅是发源地,更是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启蒙,从事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先驱,无论是金陵大学的李小缘,洪有丰等,还是武昌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沈祖荣都是教会大学的学生,都曾赴美学习图书馆学课程。在东学西渐的浪潮中,教会大学一方面是西方学术在中国传播的桥梁,一方面又对中国的学术文化研究有积极的发扬和促进。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最前沿,教会大学的影响波及到我国各个专业学科和相应的专门事业,西方学术思想和图书馆技术方法在教会大学得到直接传播,产生了与美国接轨的图书馆学教育,这可以说是教会大学对于中国学术文化事业的开创性贡献之一。我国早期的图书馆学教育发端于教会大学,可以说是具有不可否认的美源性,但与此同时,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关键时期出现的图书馆学又是我国学者在中西交融的历史背景下,对国学的整理和反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结语

金陵大学和文华大学图书馆学教育创办和发展的历史,是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开端的重要实践,给当代图书馆学教育提供了经验。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依然存在学科定位的问题,值得我们细细反思。图书馆学教育是否属于专业教育,图书馆学是否适于作为一个系设置在高校的系科中间?专业的模式和套路是否会忽略了图书馆学的学术价值和学术之宗的视野?对于图书馆职业性与专业性的思考,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先驱沈祖荣指出过:“图书馆是研究学术,沟通文化,辅佐教育的机关,讲求图书馆专业教育,如果以学术、文化、教育的观点去考究它,……图书馆专门训练是一种专业教育。但因它本身成为这项专门学术事业,乃是与一切学术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不可以须臾离的,是息息相关,脉脉相承的,直接可以说,它全然是学术文化事业和教育之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这项图书馆专业教育,也同时是注意学问、思想等等的教育。”从图书馆专业教育的产生背景之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图书馆学教育应该根植于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本身就是为了培养图书馆专业人才,但与此同时,在西学东渐浪潮中出现的图书馆学教育应该特别注重中西文化之贯通,对我国传统学术文化负有整理与发扬的重任;图书馆作为新式教育机构,代表着自由,公平的教育理念,应注重学术道德培养和公益精神的传播。

查看全文

图书馆创新教育功能思索

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20世纪上半叶提出:“创新是一种新技术在生产领域中的首次市场化应用”,这就是“创新”一词的最初由来。当然,他所提出的“创新”概念当时仅限于经济学的范畴,现在,创新的概念已经涵盖了科技、经济、军事以及政治思想工作等各个领域。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质变过程中起决定因素的力量。

一、图书馆的创新教育功能

对于图书馆服务而言,什么是“创新”?

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就是“藏”和“用”,也就是文献资源的入藏和利用。

那么,解决信息和知识藏用矛盾的各项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就是“创新”;依靠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策略来开发文化信息资源就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度就是“创新”。

杜威创立的图书分类法,使得图书管理由无序变为有序;阮岗纳赞提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

查看全文

小议图书馆创新教育功能

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20世纪上半叶提出:“创新是一种新技术在生产领域中的首次市场化应用”,这就是“创新”一词的最初由来。当然,他所提出的“创新”概念当时仅限于经济学的范畴,现在,创新的概念已经涵盖了科技、经济、军事以及政治思想工作等各个领域。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质变过程中起决定因素的力量。

一、图书馆的创新教育功能

对于图书馆服务而言,什么是“创新”?

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就是“藏”和“用”,也就是文献资源的入藏和利用。

那么,解决信息和知识藏用矛盾的各项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就是“创新”;依靠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策略来开发文化信息资源就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度就是“创新”。

杜威创立的图书分类法,使得图书管理由无序变为有序;阮岗纳赞提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

查看全文

图书馆通识教育论文

摘要:笔者从嵌入式馆员的发展过程,认识到嵌入式服务的重要性。并且针对通识教育环境中的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内容和表现进行了简单的思考。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

1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问题的提出

在图书馆信息网络化、数字化、移动化及高校通识培养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正逐步从以物理性质存在的图书馆为中心转变到以服务用户实际需求为中心。而同时高校图书馆用户受众的资源和信息行为也从单一获取固定载体的资源方式转变为利用多种方式获取各种载体上的各种类型的信息与知识的方式。如此,教育方式的转变,根本就是思维和需求的转变,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馆员压力方式的转变。从“以书为本”的咨询馆员管理到“以人为本”学科馆员服务,再到图书馆员的学科系统的嵌入式服务,这种变化是图书馆员从专业技术型素质向学术研究型素质的转变和体现,也是高校图书馆馆员在面对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中的必经阶段。1.1通识教育环境在我国古代儒家倡导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可以说,古代士大夫们和读书人都是通识人才。但是古代没有像现代教育一样,有教育的目标和计划,而是宏观上笼统的进行学习,没有固定的学制年限,是一种终身学习。直到有了科举制度以后,也才有了官方钦定的规范教科书而已。现代大学是个复杂的教育系统。现代通识教育是现代大学的一种教育理念,而教育要通过课程的修习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通识教育也必须通过通识课程的学习来实现。1.2嵌入式服务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针对用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要以合适恰当的方式将图书馆各项服务内容融入用户的学习、科研、交互、网络、移动等信息环境当中。”比以往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用户的学习和科研之中,使图书馆服务围绕在用户搜集情报的链条中去。因此,可以说嵌入式图书馆员是继学科馆员之后,图书馆馆员一个更高层次的服务形式,是某一学科专业信息的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读者和服务都体现出需求的表现。它的发展历程可以细化为学科联络员—学科馆员—嵌入式学科馆员等等。另一方面,如果说学科馆员是从学科开始划分的,那么嵌入式馆员就是以主动服务的角度来看待图书馆馆员的。

2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问题的表现

2.1目前图书馆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查看全文

探究公共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1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现实意义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在满足读者传统的借阅需求外,还能满足读者对摘要、目录、索引、数据库以及电子期刊等广泛的需求,而且还定期举行各种讲座、宣传推广等活动,为用户提供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1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与学校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就实施教育的免费性、公众性和义务性等角度来讲,公共图书馆与学校相比,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图书馆是终身学习的最好场所,而学校教育在学制系统下往往受时间限制。公共图书馆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服务对象,不分年龄、性别、种族等,而学校教育通常仅以在校学生为教育对象。图书馆的灵活性非常高,它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非常的丰富,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所要学习的知识,而学校教育则没有这么大的灵活度。所以,公共图书馆在满足学校外教育方面作用突出,地位举足轻重。2提升公共图书馆社会地位我国封建社会藏书楼教育职能的发挥只是针对皇室成员和贵族子弟,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比较突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与生活相脱离。清末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图书馆,教育职能成为其重要的职能,承担起提升全民族文化素质这一历史重任,其社会教育作用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公共图书馆自身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地位。3提升青少年修养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青年期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时期,或向上,或堕落,人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其他教育机构相比较,图书馆给予青少年更大的开放性,他们在这里所受的限制比较少,有自由的阅读空间,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浏览视听资料等,可以扩展青少年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素养。4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公共图书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有助于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公民可以使用公共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享受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服务,这有助于丰富他们的知识,陶冶他们的情操,有助于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其次,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性决定了它必须关注弱势群体,让弱势群体也能够很好地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给他们提供平等的信息获取机会和学习知识机会,保障他们的文化权益,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对维护社会稳定也有一定贡献。第三,公共图书馆同时也是一个休闲娱乐中心。公共图书馆是人们在闲暇之余的一个好去处,它可以提供幽雅的阅读环境,可以举办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向人民群众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由此,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提升对策

1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图书馆员素质的提高。图书馆要想吸引读者,除了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及相关的电子设备外,还必须不断提升图书馆员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服务水平。首先,图书馆员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要能够对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料进行高效的整理,为读者提供高效服务。其次,图书馆员要对现代信息技术有所了解,能够熟练地利用互联网加工整合图书馆种类繁多的文献信息资源,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第三,图书馆员要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行为更加规范,语言更加文明,服务更加热情,使读者能够享受高质量的服务。2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非常丰富,图书馆的环境也非常安静和舒适,这使得它成为人民群众读书的最好去处。公共图书馆要想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倡导全民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首先,公共图书馆要坚持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为读者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其次,在文献检索、服务模式等方面,努力为读者创造最大的便利条件;第三,要推广网络阅读,加强相关导读工作,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意识。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了适应时代趋势,公共图书馆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延伸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利用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联合参考咨询等平台,为读者提供远程服务,包括网上续借图书、办理借阅证等,努力实现网络化的服务方式、数字化的信息传递,努力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3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共图书馆在社会教育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在新时期,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越来越多,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突出其社会教育职能,提升服务效率,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热情的服务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促进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查看全文

图书馆在职业素养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以社会转型趋势为背景,通过概念阐释和职业素养的要素遴选,分析图书馆功能与职业素养的关联,重点提出并阐述图书馆对职业素养教育的3个作用及3种对策。研究认为,职业素养教育需要合力,图书馆功能决定图书馆对职业素养教育的作用;优化图书馆功能,开展智慧化服务,建构知识型空间,是图书馆推进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 ;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教育; 图书馆功能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泛在信息社会的发展,转型趋势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特征,如城市模式已经朝着知识型、生态型、智慧型等趋势发展,教育朝着内涵式、创新型、职业型等趋势发展。在转型趋势中,各类教育机构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明晰,职业素养教育受到广泛关注。当前,职业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但引起教育界、企业、政府机关的重视,甚至一些社会团体组织也非常关注。例如,国际图联于2013年宣言中指出,获取信息是一项基本人权,可以改变贫穷及恶性循环,支持可持续发展。国际图联敦促决策者和战略规划者利用好现有有力资源,认清信息访问的作用是支持发展的基本要素,承认图书馆和图书馆员作为发展人的作用。职业素养教育成为热点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全球化趋势发展的结果,反映了职业发展对文化的多元融合要求;其二,是泛在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了职业发展对信息的系统整合要求;其三,是教育模式变革的征兆,反映了职业发展必须依赖教育对职业的引领和支持。职业素养教育不单是学校或单位的职责,个人、社会甚或图书馆都有责任,这就需要合力和良性互动。职业素养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概念阐释

1.职业

查看全文

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思考

1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专科类医学院校本身在办学层次、师资、教科研水平等方面,与本科类医学院校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图书馆的有效利用是完善和提高专科类医学院校师资、教科研水平、办学层次等各种差距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自身的专业知识、服务理念及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再开发和再利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进行继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迈入了信息化的时代。面对社会信息环境的变化,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过程中,逐步要实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的计算机化,以及资源的网络服务。如果图书馆馆员不能够接受继续教育,就无从实现对广大师生进行良好的服务。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的发展,客观上也要求图书馆馆员要接受继续教育。再次,就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自身的环境来说,人力资源的配置也并不是很合理,存在着职业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欠缺,团队整体专业知识能力及服务意识不足的现象。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也应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尽量实现“人职匹配”,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图书馆馆员的才能,加强图书馆馆员队伍的整体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在高校教科研工作中的价值。加快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的方法可以是通过“请进来”的方法,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引进图书馆方面的专业人才,让他们来带动学校整个图书馆馆员的发展。也可以通过“走出去”的方法,分阶段、分层次的派出本校图书馆馆员出外学习考察,进而能够将学习到的经验结合自己学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进行活学活用,提高本校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这些方法,都是图书馆馆员进行继续教育的手段。最后,就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相信只有终身化的学习,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作为高校图书馆馆员也应该拥有这种接受继续教育的意识,才能够适应环境的发展需要。

2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现状

2.1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自身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首先,专科类医学院校的图书馆馆员由于长时间地从事图书管理工作,工作本身的重复和单调给图书馆馆员增加了职业倦怠感。加上这种工作本身不像其他工作那样比较快地给人们带来成就感,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馆员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其次,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很多是非专业出身的,他们选择这份工作很多情况下是出于被动性的。这样,他们对这份工作就缺少那种源于学科的热爱。而且,很多人觉得由于客观性的因素,放弃了原本自己的专业,来从事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觉得自身的价值没有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职业的效能感、成就感、幸福感降低。对这个职业缺少奉献精神,也很难将这个职业和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所以,在这个领域发展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再次,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的馆员自身的发展途径模糊,没有一个比较具体、清晰的规划。凡此种种,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自身进行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2.2专科类医学院校的管理层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重视的程度不够

查看全文

图书馆通识教育服务研究

摘要:通识教育思想自古以来源远流长,中外教育发展过程中都有提及,特别是最近几年通识教育越来越被重视。这和我国一直强调的素质教育有着相似之处,特别是高等教育中以通才为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正成为一种趋势。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有其特殊性,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职能决定了要为学校通识教育服务。文章通过介绍通识教育,分析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特殊性和图书馆创新服务的重要性,提出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创客空间、阅读推广、讲座服务、慕课课程收集开发、馆员培养等多种途径展现图书馆在通识教育中的创新服务。

关键词:通识教育;图书馆;创新服务

1通识教育

1.1通识教育概念源起。通识教育在英语中的原词是“generaleducation”或“liberaleducation”,有教育者把它翻译成“普通教育”或“通才教育”,也有教育者翻译成“博雅教育”,很多学校还为此成立了博雅学院。这些翻译和含义和我国近些年来倡导的“素质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处。我国通识教育思想自古以来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时代大教育家孔子开始,就让学生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等科目,目的在于培养通才,即能博览群书、知自然人文、晓古今之事、博学多识、通情达理、通权达变,兼备多种才能的人。而西方的通识教育思想则是由大学士亚里士多德提出,他主张“自由人教育”,通过相互对话、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古希腊教育家们则用博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这一概念,其含义是能够培养出知识渊博和各方面表现优雅的人。1.2通识教育的含义。通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眼界开阔、富有创造力,并且能够展现优雅的一面。我国通识教育的概念是在清朝末年开始产生的,目前随着社会进步、经济腾飞、科技发达,单位对人才的期望值不断提高。高等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紧扣这个主题,以培养高素质全能型人才为目标,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作为一个教育概念,通识教育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通识教育是指大学的整个办学思想和理念,即指大学教育应给予大学生全面的教育与训练,教育的内容即包括专业教育,也包括非专业教育。狭义的通识教育是指不直接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活动做准备的那部分教育,旨在通过科学与人文的沟通,培养具有宽广视野、人文与科学精神以及个性健全的公民[1]。

2高职院校的特殊性

2.1教育对象学习年限短。高职院校的教育是三年制的大专学历教育,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实际上只有两年,而其中第一年主要是基础课和公共课的教学,第三年实际上则要着手联系实习单位和找工作,或者进行学习深造,所以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非常短。2.2培养目标偏实践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更加强调校企合作,以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这种教育有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2.3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进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正是基于以上两点高职院校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应该将通识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通过通识教育,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们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我们国家的应试教育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只重视考试科目知识的学习,而对提升自身素养的通识课程教育缺失,通过通识教育,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个性更加鲜明,提高创造创新能力。应试教育把很多学生都打磨得没有棱角,在高等教育阶段,通过通识教育多样化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个性凸显,自我选择,能够更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