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3 09:20: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图书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图书馆

图书馆的服务及改革

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将成为最根本的网络信息源,大库仍然是最多的信息资源提供者。图书馆如果有资金,技术人员和其他设施,需要最大程度开发与利用图书馆现有馆藏资源积累的网络源代码,构建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与此同时,需要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包括服务理念,工作态度,性格,气质,性格,行为等。

清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能力和范围。首先,图书馆广大员工专业技术能力水平的限制,导致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不足,这将直接影响读者获取信息的质量,许多读者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不得不从更多的渠道来获得所需的信息。其次,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行业,图书馆在这个行业中,是不是主角、能否承担自身发展的职责,关系到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前途。

关注网络环境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更加多样化,图书馆服务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检索,其内容越来越广泛。如个人数字图书馆、信息分类、信息定制、智能、数据挖掘、信息垂直门户服务和其他服务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手段呈现现代化。图书馆服务手段现代化,解放了原来繁重的手工劳动,实现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有序,高效,系统发展。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广大读者的各种服务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经过多年的积累,掌握了很多有价值的文件收集,整理,加工,检索技能,这些技能在一个巨大的信息浪潮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网络的普及、用户查询能力自我发展的今天,网络用户需要更多的导航服务,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实现了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互动,不再是严格的主动与被动关系,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更加广阔,读者所需要的服务开放时间更加灵活。

充分显示出现代图书管理的社会公共性、公益性和共享性

网络环境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用户是共享资源的最终受益者。同时,图书馆管理事业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业务。新世纪的图书馆只有积极参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才能充分显示出现代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公共性、公益性和共享性。作为图书馆的广大工作人员,只有拥有一定的网络信息获取能力和服务意识,才能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特别是那些文化教育水平比较高、喜欢读书的读者。

增强图书管理的社会职能,提高全民素质

查看全文

图书馆众筹现状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众筹逐渐应用于各行各业,而图书馆与众筹模式的结合也必将使图书馆服务得到创新和发展。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图书馆众筹的内涵、影响因素和经验进行综述,以期为图书馆事业的进步提供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众筹;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力量

图书馆是一种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机构,与人们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但图书馆建设作为一项公益事业,财政投入往往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充分吸收社会力量的参与。2015年,国务院《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将社会力量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强调,国家支持大众以各类方式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并鼓励其参与管理。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筹资金设立公共图书馆,政府也应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并给予政策扶持。于是图书馆众筹应运而生,其作为图书馆建设的创新方法,可以满足目标群体的文化需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并且对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一、图书馆众筹的内涵

从现有研究来看,截至2020年7月,在中国知网以“图书馆众筹”进行检索,共检索到77篇文献,而最早的相关文献始于2014年6月。从文献数量来看,我国关于图书馆众筹类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图书馆众筹内涵的三要素分别为发起者、对象和途径[1]。周建芳等强调,图书馆众筹是一种主动的受赠模式,图书馆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聚集不同额度的捐赠用来建设馆藏资源,而捐赠者同样能够收到持续的效果信息反馈[2]。陈景朝认为,图书馆众筹是在互联网平台下,项目发起人围绕图书馆建设进行的众筹,项目发起人可以是公共图书馆、公益组织或个人,内容可以是图书或资金,渠道包括专业和非专业的众筹平台[3]。黄国彬等则认为,主动性、便利性、透明性和交互性是图书馆众筹项目的四大特点[4]。图书馆众筹的发展意义深远。刘艳强调,图书馆众筹是私人自愿提供公共物品的有效类型,也是社会资本协同参与文化建设和治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形式,更是能与国家产生良好互动的文化治理方式[5]。李雯指出,图书馆众筹可以为图书馆建设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促进文化服务业良好发展[6]。郭韫丽认为,图书馆众筹项目可以推广全民阅读、延伸图书馆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7]。严贝妮等指出,农村民间图书馆众筹项目是对于国家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自下而上的补充,能够打破“富者更富、贫者仍贫”的传统文化现象,可以有效提高文化扶贫效率和传播贫困地区的特色文化[8]。

二、图书馆众筹的影响因素

查看全文

医院图书馆服务模式探析

摘要:“互联网+”强调实现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领域,医疗行业也在“互联网+”环境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因此,作为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医院图书馆必须适应“互联网+”理念的内涵及具体要求来创新服务模式,以此满足用户对于医院图书馆的各项信息需求,提高医院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医院图书馆服务;服务模式;图书馆

“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水平提升的产物[1]。所谓“互联网+”,就是指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工具和媒介,促进互联网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的一种理念。“互联网+”环境下,医院图书馆服务模式应转变为“互联网+医院图书馆服务”模式,根据医院图书馆所服务对象的不同,又可细分为服务医疗人员的模式和服务患者的模式,它们都要实现对于传统医院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迭代和创新。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图书馆的相关工作经验,对于“互联网+”环境下医院图书馆服务模式展开相关的探究和分析。

一、“互联网+”环境下医院图书馆服务医疗人员模式的创新

相关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网络渠道首次成为医疗人员获取专业医学知识及医学信息的最主要渠道[2]。为了适应医疗人员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获取方式上的这一转变,许多医院图书馆都开始建设“电子图书馆”,即建立相关的网络书籍及数字资源检索系统,为医疗人员提供精准服务。具体而言,医院图书馆在服务医疗人员模式上应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一)服务移动化。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是“互联网+”时代的突出特征之一。许多医疗人员都开始应用手机等移动互联网设备来获取医学专业信息,医院图书馆服务模式也因此走上移动化之路,力求使医疗人员能够通过移动智能设备与医院图书馆实现连接,在移动智能设备上直接查找和调用医院图书馆的各类医学资源。移动端的医院图书馆服务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实现:其一,建设医院图书馆移动版网页;其二,开发专门的医院图书馆App;其三,利用社交平台,如为医院开通微博、开通微信公众号。(二)服务个性化。医院图书馆所服务的医疗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多个职业,与此同时,不同类型的医疗人员对于医院图书馆也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外科和内科医疗人员就会有不同的需求。“互联网+”环境下,医院图书馆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快速了解不同职业和不同类型医疗人员对于医院图书馆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在医院的微信公众平台上相关调查问卷,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并以分析结果为依据为医疗人员提供个性化服务,以此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精准性,(三)服务碎片化。“互联网+”时代,医疗人员获取信息往往不是利用整块实践进行,而是利用通勤途中、排队间隙等碎片化时间。因此医院图书馆在借助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推送医学信息和更新医院图书馆网页及App上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将推送和更新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解,比如一条微博只包含一个医学最新动态,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中只介绍一本医学书籍等,以此方便医疗人员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获取医学信息。

二、“互联网+”环境下医院图书馆服务患者模式的创新

查看全文

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探析

摘要:为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均等化服务理念,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政策和措施。文章从顶层设计、均等化内涵、建设现状等方面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实现服务均等化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图书馆;服务

1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解读

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初具雏形[1]。次年,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标志着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始走向和谐理性发展的新时代。200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在顶层设计层面加快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均等化服务理念得到进一步深化。2013年,《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目标[4]。2015年,《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等问题做出了全面部署。由此可见,我国对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要求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

笔者以“公共图书馆”“均等化”为关键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所有学术论文进行检索,共得到相关研究文献200多篇。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看,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建设从2008年开始受到图书馆界专家学者的关注,此时学者们探索的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现状、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布局等。自2010年起,关于均等化服务的研究论文数量激增,在2014年达到高峰,2010—2014年间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均等化服务的路径选择。2015年后,关于均等化服务的研究有所减少,研究领域扩展到均等化服务模式的构建等方面,研究成果逐步走向深入。目前,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相关理论研究较为深入,相关的实践研究和案例分析论文也较多。2.1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内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阐明:“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新、文化产业和版权部负责人戴奥克拉奥女士将其简明而全面地表述为“我们必须保证让世界上每个角落的每个人都有书读”[6]。中国图书馆学会发表的《图书馆服务宣言》指出:“图书馆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为天职,图书馆致力于为全体读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学者们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也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林碧英认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可以保障居住其中的所有人都能就近获取知识、信息、文化资源及其他图书馆服务[7]。洪凯认为,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均等化是指公共图书馆能够为所在社区公众提供平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众公共文化权利的平等[8]。张正认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就是政府大力发展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保障广大群众平等地享受图书馆服务[。9]。笔者认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简单地说就是让每个人都拥有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让每一个人在同一标准上实现机会的均等。2.2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问题与对策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建设主要面临财政和立法保障体系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10]。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公共服务、图书馆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据统计,2015年全国人均购书费最高地区(7.65元)与最低地区(0.27元)之间的差距高达27倍[11],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原则。与此同时,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服务均等化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和施行。例如,2011年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出台,国家财政对免费开放给予了大力支持,使我国公共图书馆向服务均等化目标迈出了坚实而具有跨越性的一步。据统计,2016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共有3,153家,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77家,增长率为2.5%;2016年,国家投入2,917亿元用于文化事业建设,比2012年增长了40.6%;201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施行,使公共文化服务在法律层面得到了保障。2.3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建设经验和实现路径。为了实现服务均等化目标,于良芝、邱冠华等总结了公共图书馆的基层图书馆建设、总分馆建设、区域性服务网络建设等模式[12]。温州、苏州、无锡、东莞、深圳、江阴、嘉兴等地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走在全国图书馆的前列,不少学者对这些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联系实践研究。此外,肖希明提出,公共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是推进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构建网络服务平台提供数字化服务将极大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13]。

查看全文

图书馆阅读营销策略

一阅读与高校图书馆

不少高校图书馆面对新环境已经尝试新的探索,早在2012年就有许多高校敞开图书馆的大门,欢迎社会读者前来阅读。如2012年暑期,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代表全国41所高校,向全国高校发出倡议并郑重承诺定期设立校园开放日,向社会免费开放图书馆。四川高校图书馆也于2014年12月1日启动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首批公布了11所面向社会试点开放的高校;青岛图书馆推广24小时开放,市民在高校图书馆也能借阅相关图书。这些区域性、高校性的免费阅读场所的开放,为阅读型社会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阅读营销概念界定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营销所下的定义是“市场营销是关于构思、货物和服务的设计、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规划与实施过程,目的是创造能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简而言之,营销就是以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和欲望为目的,将潜在交换变为现实交换的经营过程。从图书馆的角度来看,高校图书馆阅读营销是指高校图书馆以充分调研了解读者需求为前提,在图书采购、流通、借阅、宣传等日常工作中融入营销理念,结合各类阅读营销活动,以吸引高校读者进馆阅读和利用为根本目的,将读者潜在的阅读需求转化为现实阅读活动的过程。有需求才有市场,满足社会、市场、用户的需要是一切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图书馆虽为非营利性组织,但要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需要进行阅读营销。可以选定本校的师生用户,根据不同层次、年龄、专业的用户,将读者的阅读习惯、信息等进行搜集、归纳、整理、分析,了解他们的阅读需求和发展趋势。以此为基,分析市场环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对营销的影响,从中挖掘出市场机会和面临的挑战,利用定期和长期的相关活动,及时、高效地调整、宣传本馆的资源和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阅读中引入营销理念的必要性

(一)高校图书馆文献利用率有待提升

查看全文

图书馆统计研讨

随着图书馆管理现代化、服务主动化、信息共享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图书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从2009年实施的《信息与文献图书馆统计》来看,统计工作也有了全方位的变化,因此,信息时代图书馆必须加强统计工作,从而促进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1信息时代图书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1.1为图书馆评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图书馆评估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图书馆统计,这主要是通过统计指标来实现的,科学的统计指标是图书馆进行评估工作的基本依据。通过对数据收集、分析、评价、反馈的过程,就是进行宏观指导和有效管理的过程。每一次图书馆评估,其结果都不同程度地促使业务经费的增加、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员配备更加合理,在整体上都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2是制定图书馆规划的基本依据精确的图书馆业务统计数据,能为上级领导和图书馆内部制定图书馆事业的政策和战略规划提供参考数据,并且还是评价和考核高校图书馆工作实绩的主要标准和依据。例如,电子文献的增加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我们原有的发展规划显得不切实际,需要对文献类型建设比例、服务方式、服务规模等进行调整。但这种调整同样也要以现实的各种统计数据等为基础,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朝着合理的目标不断进步。

1.3是图书馆基础工作的客观依据图书馆基础工作的开展,包括工作量的规定、采访编目、流通阅览等部门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图书采购、流通状况、馆藏建设,借阅书刊的数量及分布情况以及经费分配和人力资源配置等都需要统计工作提供的依据。而图书馆的基础工作本身,又是图书馆统计存在的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离开了图书馆基础工作,就没有了图书馆统计,反过来,离开了图书馆统计,图书馆基础工作的计量分析也就失去了依据。

1.4是图书馆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是指图书馆合理地组织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它需要有正确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来支持。统计工作在图书馆科学管理中有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的作用,一方面要为图书馆管理决策服务,一切的统计工作都要从管理需要出发;另一方面又要及时地为图书馆科学管理提供反馈信息,全面、准确地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制定新的决策,改善薄弱环节。

查看全文

图书馆投诉论文

一、读者投诉面面观

第一,服务态度。这是所有投诉中指责最多的方面,主要发生在流通服务岗位。投诉馆员服务表情冷漠、语气生硬、动辄扣证、随意呵责、大声谈笑、无视读者等等。

第二,服务质量。书刊乱架错架现象严重,个别读者公然违背“一次限取一册”和“阅后归架”的规定,将书刊凌乱地丢弃阅览桌上或随意滥放,监管老师责任心不强,个别读者自觉性太差,致使其他读者找书困难。

第三,服务范围。读者认为在学生四处找地方学习而不得的情势下,图书馆有些流通量不大的阅览室内大部分桌椅空闲,这让学生读者感到极为可惜,是一种资源浪费。建议在这些阅览室内开辟可以让读者自带书本进入的自习区,以缓解教室紧张的压力。

第四,服务时间。很多读者包括教师读者对外文阅览室只有周一至周五的白天开放的规定不满意,希望延长开放时间,增加晚上和周末的开放。同时希望改变只阅不借的现状,打破常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履行一定手续后允许外借。

第五,存包柜的使用。90%的存包柜被学生读者长期占用,造成读者到图书馆借阅存包难的问题,以至于大量的书包等堆放在各借阅室、阅览室门外,既影响图书馆外观的整洁,又时常有丢失现象发生。强烈建议图书馆清柜,增加存包柜,甚至有学生专门在网上做“捐款为图书馆购买自动存包柜”的调查。

查看全文

图书馆服务模式

一、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特点

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以纸张为载体的信息,它的服务必然围绕着纸张文献和图书馆馆舍的展开。中国图书馆由于受封建时期皇家图书馆、古代藏书楼的影响,图书馆和图书馆文献是为少数人服务的。

图书馆的藏书是以保存为主,形成了"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办馆思想,往往把读者放在次要位置。图书馆设施的建设也是以更好地保证藏书、管理藏书为重点,可以说传统的图书馆在服务模式、服务观念、服务结构、服务组织、服务重点等方面形成了特有的规律和特点。商品化上服务模式相对单一,服务方法简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封闭型建设模式

由于传统的图书馆受不同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的接触是受限制的,可谓自我封闭的内向型。形成"小而全"、"大而全"、"备而不用""万事不求人"的自我封闭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每个图书馆都试图建立自己的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例如:建国以来我国的车家级图书馆有"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社科院图书馆、科技情报所、军事科学陆军图书馆、全国地质图书馆等。每个省市级都有各省市图书馆、省市科技情报所。另外有大专院校系统、军队系统、工会系统图书馆等。又如藏书建设中,自我发展,限定服务对象和范围。致使某种外文期刊,在一个地区可能订购几十份,既浪费资金利用率又极低。由于每个图书馆受所属领导机构的管理体制的限制,加之资金有限,人员有限,服务有限,不能充分发挥文献信息的作用。

2、公益性服务

查看全文

探究图书馆改革的原则

摘要:图书馆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封闭观念,积极面向社会开放,并遵循以下改革的原则:政治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简约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反馈性原则;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职能。

关键词:图书馆改革原则

当今时代是一个改革发展的时代,素质教育和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科技兴国”的战略高度出发,推动高校图书馆的改革,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进而推动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几年,我国图书馆界对图书馆工作的改革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对改革的方向有了基本一致的认识。

图书馆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封闭观念,积极面向社会开放;积极开展馆际协作,加强宏观调控,有组织、有分工、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图书馆整体建设,发挥整体效益;建立健全业务工作规范和规章制度,提高馆员的素质,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以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节约需求。

笔者认为图书馆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1、政治性原则。

查看全文

图书馆基本服务

一、内部事务的管理

对传统图书馆管理早已有比较坚定的理论基础和大量的实践经验近年来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以及一些高校在建设校园网方面对图书馆进行了投资和改造,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跃上新的台阶新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技术在论文和专著中层出不穷,因而对新技术的理解与接受比较快,有投入和改造的迫切愿望,但正由于这种优势的存在而淡化了内部事务的管理。

首先,计算机技术的问题计算机技术应用面非常广的一门学科,与图书馆学科的结合就将使传统的图书馆管理面临全面的改革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图书馆将没有卡片目录,甚至可能没有书。

其次,鉴于计算机的技术原因以及今后的发展考虑和计算机检索的衔接问题,无论题录还索引,各馆都留有许多前人辛苦制作的供读者检索使用的各种卡片有些在计算机或者计算机网络还没有完全进入的阅览室,卡片仍然给读者带来许多方便即使在部分已经使用计算机的卡片依然对计算机检索操作的不足起到必要的补充作用,特别在一些开架借阅的馆室对卡片目录的使用率越来越低,就造就对现行卡片的困惑。

再则,在进行日常的管理和制度方面,如馆藏结构、采购策略,排架方法、剔旧和补救措施等方面,都与今后实现全计算机化的图书馆有所不同,计算机也不万无一失的,设备、软件、网络系统甚至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都可能造成严重得馆藏资源流失细问各馆究竟现存馆藏量确切有多少,恐怕很难有谁能脱口而出,至于那些读者到馆率、借阅率、拒借率的统计分析,以及那些对文献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已完全成了个人行为。

最后,人员素质和责任心问题任何单位都由不同的文化人、不同兴趣嗜好、不同性格脾气的人组成任何好的理论和方法都要由人来做的,图书馆也不例外但人员素质和责任心的不同其结果却截然相反许多事实证明素质与文化教育、与经济实力并不成正比关系,而高素质的养成却离不开文化水平的提高文化教育如果不注重在德育实践的环节上只能提高智能水平,经济的强弱则与素质不着边际而责任心与对工作的兴趣有密切关系但往往在许多情况下世压制兴趣来提高责任心的,这里就跟职业的选择和用人制度有关,而不得不进行强制性的措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