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坝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3 08:45: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土石坝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土石坝加固设计论文
1中小型土石坝使用现状及其险情分析
1.1现状
土石坝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主要是有由当地土料和石料组成。按照高度可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按照施工方法可分为冲填式、碾压式等。土石坝可在当地直接取材,使得水泥、钢材等其他材料大大节省,施工简单,因适应变形能力强,对地基无太高要求,且结构简单方便扩建维修。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坝身不能溢流,所以在施工导流方面作用较弱,而且施工成本相对较高。从20世纪50年代起,近代土石坝技术迅速发展,在我国许多中小型水库中都有应用。
1.2险情
首先是渗漏,主要是指坝身渗漏和坝基渗漏,对水库安全影响较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基础材料质量不合格,里面杂质太多;坝身设计不合理,厚度没达到要求以至于渗径不足;坝基不合理,一旦出现不均匀沉降,在其挤压下坝基很容易变形;排水体堵塞不能发挥正常作用,甚至忽视了排水体设计;截水槽大小和工艺都不合格。其次是裂缝,出现裂缝极易导致水源流失,当达到一定量时,甚至有冲垮坝身的可能。其原因与清淤不彻底、泄洪操作不当、坝基防渗措施不合理等因素有关。此外坝体滑坡也是土石坝面临的一大险情,可能是建设不到位、勘验设计不合理、碾压不到位等因素造成。
2实际案例分析
GeoStudio软件土石坝稳定设计探讨
摘要:为了保证土石坝安全稳定,需要对土石坝进行合理设计。文章阐述了基于GeoStudio软件对某水库土石坝渗透稳定和边坡稳定的计算过程,通过计算水力坡降和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对土石坝稳定设计提出合理的建议。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水力坡降和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可以一定程度保证土石坝的稳定安全。本文可对类似的土石坝稳定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石坝;GeoStudio;渗透稳定;边坡稳定
在土石坝中,土质心墙防渗体是常有防渗结构。土石坝挡水后,在坝体内形成渗流,饱和区内土石料承受上浮力,减轻了抵抗滑动的有效重量,浸水后作用在坝上的荷载和土石料的抗剪强度都将发生变化,故在施工期、稳定渗流期、水库水位降落期及地震等不同时期,渗流力可能引起管涌、流土等渗流破坏,也可对坝坡形成不利作用,引起坝边坡失稳。土石坝的渗流稳定及坝坡稳定是实际工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1工程概况
水库等别为Ⅲ等,包括溢洪道、土石坝和放水洞,溢洪道进水渠底板顶高程17.20m,土石坝为壤土心墙砂壳坝,工程级别3级,坝顶长400m,坝顶宽7.0m,坝顶高程29.80m,最大坝高20m。防浪墙顶高程30.80m,高1.5m,厚0.5m。上游坝坡在高程19.00m处设2.0m宽戗台,戗台以上坡比1∶2.5,以下为1∶2.75;坝脚设堆石压重体,顶高程14.0m,顶宽10.0m,边坡1∶3.0;下游坝坡在高程20.00m处设2.0m宽戗台,戗台以上坡比1∶2.5,以下为1∶2.75;心墙顶高程29.10m,顶宽2.0m,上下游坡比1∶0.4。上游坝坡为干砌块石护坡,下游坝坡为草皮护坡,坝后设纵横向排水沟,坝脚设贴坡排水。坝基砂采用混凝土防渗墙防渗(0+180.0~0+340.0),底高程-4.0m,平均深度13.0m,确定压重平台高程16.00m,上游平台宽25m,下游平台宽10m,采用弃渣料填筑,压重平台设干砌块石护面。土石坝从上游到下游分别由上游护坡、碎石、反滤层、细砂、含砂壤土心墙、细砂、下游草皮护坡组成,坝基从上到下分别由①粗砂、淤泥质中细砂;②粗砂,黑云斜长片麻岩组成,坝基粗砂允许渗流坡降建议值为0.15,地震设防烈度7度,土石坝的典型横断面如图1所示。
2土石坝设计
土石坝安全鉴定管理论文
1前言
土石坝二向稳定及非稳定渗流计算程序《DQB》,系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工所李祖贻、陈平等同志编制,用FORTRAN语言在TQ-16机及IBM-PC/XT机实现。该程序既可用于稳定渗流分析,又可用于非稳定渗流分析,并能适用于均质、心墙、斜墙土坝不同排水型式的变化。程序采用自动剖分单元,数据准备工作量小,算题速度快,是土石坝分析的有效工具之一,经1995年水电总局考核通过,列为在水电系统推广应用的土石坝计算程序包十个程序之一。
土石坝边坡稳定分析程序《STAB》是根据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陈祖煜同志所编M-16机土石坝边坡稳定分析程序《STAB》中的简化法。
编者应用以上二个程序于数座土石坝安全鉴定,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2程序的使用范围及功能
《DQB》程序可用来计算土石坝上游坝壳水位降落期的非稳定渗流和具有不同排水型式的均质、心墙、斜墙土坝的稳定渗流,以及任意过流断面的渗流量。该程序具有自动部分功能,只要给出剖分信息、单元及结点信息即可由程序自动形成,并计算给出自由表面线(浸润线)位置,全部结点水头值、不同百分数的等势线等计算成果。
土石坝施工渗流应对策略探究论文
摘要:文章主要对土石坝工程类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渗流进行分析以及施工实施过程中应如何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土石坝渗流原理及其控制工程质量
土石坝是目前世界坝工建设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和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与其他坝型相比较,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从施工方面,土石坝具有绝对的优势,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土石坝占大坝总数的82.9%,而在中国土石坝数量占到大坝总数的93%。
因土石坝的施工所用材料一般采用就地开采,同时在施工中充分利用各种开挖料,包括当地土料、石料或混合料,土石坝的施工即是将这些材料经过抛填、辗压等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故土石坝又称作当地材料坝,对于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时,称土坝;以石渣、卵石、爆破石料为主时,称堆石坝;当两类当地材料均占相当比例时,称土石混合坝。
土石坝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土石坝可分为:碾压式土石坝、冲填式土石坝、水中填土坝和定向爆破堆石坝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碾压式土石坝,其主要特点是对基础要求低、适应基础变形强。
土石坝按坝高可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而高坝筑坝技术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
土石坝防渗系统管理论文
土石坝对地质条件要求相对较低,在深覆盖层上直接修筑土石坝可以减少覆盖层开挖,节省工程投资。目前对建造在深厚覆盖层上的土石坝模拟计算中,坝基影响范围只取至覆盖层底部,覆盖层以下的基岩作为刚性体考虑,但实际工程情况并不完全相同。当覆盖层以下是变形模量很小的软岩时,坝体以及防渗结构可能产生更大的沉降和变形,这将影响防渗系统的可靠性。
由于国内很少有这方面的工程实例介绍,故本文采用西霞院河床段土石坝作为计算模型,应用邓肯模型对坝体、坝基进行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坝基深层存在软岩对土石坝坝体变形的影响以及对防渗系统的影响。
1工程概况
西霞院工程建于小浪底大坝下游16公里处的黄河干流上,坝址位于吉利区和孟津县白鹤镇之间,属于低山丘陵区。工程的开发任务是以反调节为主,结合发电,兼顾灌溉、供水综合利用。工程布置采用土石坝,坝长约2600m,坝体采用砂卵石坝壳复合土工膜防渗斜墙,坝基防渗采用砼防渗墙。
坝址地形呈宽阔"U"型河谷,宽约3km。河床两侧分布高漫滩及Ⅱ级阶地。坝址处两岸河漫滩表层为2m~7m的新近沉积的砂壤土、砂层等,结构松散,靠近两岸Ⅱ级阶地其上部多分布有粉质壤土。河漫滩下部为砂砾石层,一般厚20m~28m,中等密实状态。砂砾石层下部基岩由上第三纪砂岩与粘土岩互层组成,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为4.3MPa,属极软岩类岩体。
2计算模型及材料参数
土石坝渗流热监测管理论文
1渗流热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土石坝的土石体介质内非渗流区的温度场分布受单纯的热传导控制,在土石体表层10~15m范围内,温度场受流体(空气、水)的季节性温度变化控制,越靠近表面区域与流体温度越一致。由于土体具有较低的热传导特性,土体导热率低,温度场分布较均匀,流体温度与土体内部的温度差别随深度而增加。
当土石体内存在大量水流动时,土石体热传导强度将随之发生改变,如渗透系数大于10-6m/s,土石体传导热传递将明显被流体运动所引起的对流热传递所超越。即使很少的水体流动也会导致土石体温度与渗漏水温度相适应,由此引起温度场的变化。
将具有较高灵敏度的温度传感器埋设在土石坝的土石介质的挡(蓄)水建筑物的基础或内部的不同深度。如测量点处或附近有渗流水通过(渗透流速一般必须大于10-6m/s),水流的运动和迁移,土中热量传递的强度发生改变,将打破该测量点处附近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及温度分布的一致性。土体温度随渗水温度变化而变化。在研究该处正常地温及参考水温后,就可独立地确定测量点处温度异常是否是由渗漏水活动引起的,这一变化可作为渗漏探测的指征,从而实现对土体内集中渗漏点的定位和监测。
2渗流热监测技术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2.1利用点式热敏温度计测量温度进而监测渗流场
碾压式土石坝质量控制要点
1工程概况
初期坝主要工程项目有:清基工程,排水盲沟工程,土石料筑坝工程,碎石反滤层工程,块石棱体排水工程,碎石排水盲体工程及坝面防护及排水工程。碾压式土石坝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执行行业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01)。
2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根据碾压式土石坝施工工艺流程,在施工过程中技术控制要点主要在于工程测量控制,由于根据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坝体清基必须清至角砾料层,现场实际情况与设计文件难免有出入,且该设计中碎石排水盲体,块石排水棱体及坝角排水沟等结构物在设计文件中均线性及高程,设计文件中只对坝轴线及坝顶标高给出数据,其余数据要求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所以在施工前对工程测量控制非常重要,坝体清基线后整个坝体的结构物位置及高程方可确定,作为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控制依据,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施工段落循环施工。下面主要介绍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测量控制要点:
2.1清基线测量控制
根据施工工序要求,在坝体填筑前需对坝基底的排水盲沟,坝角两侧的排水盲体及块石棱体进行施工,这些辅助工程完成后才能进行坝体填筑。针对工期较紧,施工工序斜街紧密的工程特点,在本次工程施工前需对整个初期坝的结构物线性及高程进行确定,这样才具备各项工程的施工条件,否则将会因为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不否造成反复返工的情况发生。为了能够保证设计文件中要求的坝基基础条件,在保证坝轴线及、坝顶高程及边坡及结构物尺寸的条件下,在清基前根据设计文件中的勘探数据计算出设计理论清基线,设计理论清基线确定之后根据设计要求在块石棱体及碎石盲体范围内延坝轴线方向用挖掘机开挖探坑,延坝轴线每100米一个断面开挖5-8个探坑,详细记录每个探坑的角砾料层高程。根据每100米处块石棱体及碎石盲体的角砾层高程按照坝轴线,坝底高程及设计文件中结构物的尺寸计算出坝体清基线位置。由于坝体较长,地质变化较大,等原因,该坝体清基线会出现折线情况非常不美观,为了保证结构物线性,高程顺畅及排水体流水方向,从而保证坝体坡度及坝角线顺畅,利用100米处块石棱体及碎石盲体中线位置作为控制点,采用EICAD软件对线性进行处理,确定坝体的块石棱体及碎石盲体的线性,根据设计文件中要求及实际情况从而计算出坝体清基线。
土石坝渗流原理及其控制工程质量论文
摘要:文章主要对土石坝工程类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渗流进行分析以及施工实施过程中应如何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土石坝渗流原理及其控制工程质量
引言
土石坝是目前世界坝工建设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和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与其他坝型相比较,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从施工方面,土石坝具有绝对的优势,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土石坝占大坝总数的82.9%,而在中国土石坝数量占到大坝总数的93%。
因土石坝的施工所用材料一般采用就地开采,同时在施工中充分利用各种开挖料,包括当地土料、石料或混合料,土石坝的施工即是将这些材料经过抛填、辗压等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故土石坝又称作当地材料坝,对于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时,称土坝;以石渣、卵石、爆破石料为主时,称堆石坝;当两类当地材料均占相当比例时,称土石混合坝。
土石坝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土石坝可分为:碾压式土石坝、冲填式土石坝、水中填土坝和定向爆破堆石坝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碾压式土石坝,其主要特点是对基础要求低、适应基础变形强。
土石坝施工技术对水利施工的应用
【摘要】本文以兰州新区西排洪渠刘家井滞洪调蓄水库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水利施工技术的使用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在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需要遵循的要点,以防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工期问题、成本问题以及安全问题。
【关键词】水利工程;土石坝;施工技术
兰州新区西排洪渠刘家井滞洪调蓄水库工程的规划范围参数上,其北端起源为引大东二干渠电灌一支渠,向西到引大东二干渠电灌支渠,该系统的东侧临近刘家井村,南部距离引大东二干渠约250m。
1工程概况
整个工程项目包括水库工程、引水工程、供水工程以及山洪治理工程。该水库属于小型工程,主要的建筑物等级为四级,次要的建筑物以及临时建筑物为五级,水库的设计标准为3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256m3/s;对于300年一遇的洪水,运行中的最大洪峰流量为489m3/s;引水工程的洪峰防范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166m3/s;50年一遇的洪水校核情况下,洪峰流量为300m3/s。工程区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的频谱特征周期为0.45s,地震烈度为Ⅶ级,因此建筑物的抗震预防烈度采用Ⅶ级设计标准。水库的大坝结构中属于半挖半填围堤土石坝处理方法,全库盆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围堤坝的轴线长度3.34km.堤坝的顶部高程为2189.00m,坝体的最大高度为15.5m,坝顶的宽度为6.0m。上游坝体的坡度比为1:3,下游坝体的坡度比为1:1.5,水库的最大蓄水深度为10.2m。
2水利施工中土石坝施工技术应用方法
水利工程土石坝防渗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土石坝是常见的坝型,对于水库工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防渗施工技术对于工程整体建设的质量与水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尤其与工程使用年限直接相关。在此情况下,相关单位应该立足于土石坝施工的防渗技术要求,加强相关管理工作,不断创新与完善施工工艺,进而为水利工程建设效果提供充分保障。介绍了土石坝渗透变形的主要形式,并对各项土石坝防渗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土石坝;防渗施工技术
1概述
对于水利工程项目而言,土石坝是在利用当地土石原料的基础上,对其做进一步的抛填与碾压堆筑等处理而成的。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结构简单、原料可就近获取、施工简便、造价低廉,对于施工建设区域的水文与地质条件等要求较低。而土石坝也有一个较大的缺陷,就是比较容易产生渗漏,一旦发生渗漏现象,如果不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则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土石坝渗透变形的成因
2.1坝基的不透水层与截水槽未连通,地基的稳定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在坝基出现渗流现象以后,不加以处理就会导致坝基变形甚至溃坝。2.2没有正确认识所选取土石材料的力学性能,在土石坝建设过程中,在对储存水源部分进行设计时,没有科学合理地设置好浸润线,从而影响到了下游坝的安全性与稳定性。2.3在涵洞的施工过程中,存在所用浆液不均匀、混凝土比例错误等问题,从而导致周围黏土的密实程度不足,使得土石坝出现涵洞,并发生渗透变形问题。2.4没有采取合理有效的基础防渗措施,对土石坝建设标准不够严格,造成基础漏水现象频发,进而导致土石发生严重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