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退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3 08:34: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土壤退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土壤退化

土壤退化研究论文

提要定义了土壤退化的概念,分析了全球及我国土壤退化概况,总结了土壤退化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土壤退化科学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土壤退化;概况;进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S1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00)03-0280-05

鉴于土壤及土地退化对全球食物安全、环境质量及人畜健康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的现实,从土壤圈与地圈—生物圈系统及其它圈层间的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土壤退化,特别是人为因素诱导的土壤退化的发生机制与演变动态、时空分布规律及未来变化预测与恢复重建对策,已成为研究全球变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将继续成为21世纪国际土壤学、农学及环境科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迄今为止,有关土壤退化的许多理论问题及过程机理尚不清楚,还没有公认的或统一的土壤退化指标和定量化评价方法[1]。因此,及时了解国际土壤退化研究的最新动向,并结合我国实际创造性地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生产意义。

查看全文

绿地土壤退化分析论文

1土壤退化的概念

现在一般认为,土壤退化(soildegradation)是指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过程。简言之,土壤(地)退化是指土壤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数量减少表现为表土丧失、或整个土体毁坏、或被非农业占用。质量降低表现为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质量下降。

为了正确理解土壤退化的概念,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认识:土壤退化的原因:土壤退化虽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引起其退化的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包括破坏性自然灾害和异常的成土因素(如气候、地形等),它是引起土壤自然退化过程(侵蚀、沙化、盐化、酸化等)的基础原因。而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不和谐即人为因素是加剧土壤退化的根本原因;土壤退化的本质:就是土壤资源的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土壤资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随着土壤退化的不断加剧,土壤数量逐渐减少,土壤质量也在不断的降低。

2城市园林绿地的分布

城市园林绿地的土壤呈斑块状不连续分布,散布于公园、花园、庭院、道路两旁等地域上。这些地域并存着不同时代类型的土壤,具有较大的时空变异性,相邻的土壤在发生上可能毫无联系,因此城市园林绿地土壤往往呈现地带性微域分布。其分布范围是人为主观划分出来的,包括公园绿地土壤、隔离带绿地土壤、街道绿地土壤、居民区绿地土壤、单位环境绿地土壤等。

3城市园林绿地退化的特点

查看全文

城市园林绿地土壤退化分析论文

1土壤退化的概念

现在一般认为,土壤退化(soildegradation)是指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过程。简言之,土壤(地)退化是指土壤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数量减少表现为表土丧失、或整个土体毁坏、或被非农业占用。质量降低表现为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质量下降。

为了正确理解土壤退化的概念,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认识:土壤退化的原因:土壤退化虽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引起其退化的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包括破坏性自然灾害和异常的成土因素(如气候、地形等),它是引起土壤自然退化过程(侵蚀、沙化、盐化、酸化等)的基础原因。而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不和谐即人为因素是加剧土壤退化的根本原因;土壤退化的本质:就是土壤资源的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土壤资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随着土壤退化的不断加剧,土壤数量逐渐减少,土壤质量也在不断的降低。

2城市园林绿地的分布

城市园林绿地的土壤呈斑块状不连续分布,散布于公园、花园、庭院、道路两旁等地域上。这些地域并存着不同时代类型的土壤,具有较大的时空变异性,相邻的土壤在发生上可能毫无联系,因此城市园林绿地土壤往往呈现地带性微域分布。其分布范围是人为主观划分出来的,包括公园绿地土壤、隔离带绿地土壤、街道绿地土壤、居民区绿地土壤、单位环境绿地土壤等。

3城市园林绿地退化的特点

查看全文

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探讨论文

一、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

(一)诱发地质灾害。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往往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等频繁发生。而矿山排放的废渣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废石与泥土混合堆放,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透水性变小而出现渍水,在暴雨下也极易诱发泥石流。

(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与水质污染。矿区塌陷、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使矿山开采地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涸,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地表径流的变更,使水源枯竭,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同时,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废石淋滤水等,一般较少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与人畜生活饮用。

(三)土壤退化与污染由于表土被清除采矿后留下的通常是新土或矿渣,加上大型采矿设备的重压,往往使土壤坚硬、板结,有机质、养分与水分缺乏。而地面塌陷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裂隙产生。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随着裂隙、地表径流流入采空区或洼地,造成许多地方土壤养分短缺,土壤承载力下降。

矿山固体废渣(煤矸石等)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主要是强酸性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重金属污染。而土壤的纳污和自净能力有限,当污染物超过其临界值时,将向外界环境输出污染物,其自身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也会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土壤资源的枯竭。并且,土壤污染在地表径流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下还会发生迁移,危害毗邻地区的环境质量,受污染的农产品则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四)水土流失加剧。矿山开采直接破坏地表植被,露天矿坑和井工矿抽排地下水使矿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土地贫瘠,植被退化,最终导致矿区大面积人工裸地的形成,极易被雨水冲刷;由于排土场和尾矿占地,形成地面的起伏及沟槽的分布,增加了地表水的流速,使水土更易移动,冲刷加剧。

查看全文

农林院校土壤学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土壤学作为农林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园艺、草学、林学、土地资源管理、生态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既是一门具有一定系统理论的专业基础课,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类课程。在目前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大量增加且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学时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要使学生掌握土壤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使学生及时掌握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应用技术,为学生在日益剧烈的人才竞争中打好基础,靠传统的教师讲台上讲、黑板上写,学生座位上听、记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很难奏效。为此,我校土壤学课程组在注意吸收现代土壤科学研究成果以及参考国内外土壤学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改革,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探索,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优化教学内容

土壤学具有历史悠久、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及长期与农业、资源和环境等多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教学内容多而广。因此,要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完成其教学任务,教与学的难度均很大。

(一)坚持“三个面向”,不断修订完善教学大纲

近年来,课程组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三个“面向”的要求,对土壤学教学大纲进行了多次修订。修订后的教学大纲突出了土壤学的特点、重点和难点,避免与其它学科的重复,强调土壤学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实用性。(1)系统性:以土壤圈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为线索,加以重点介绍。同时介绍它与地圈、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强调土壤学在资源环境科学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2)综合性:除了讲授土壤圈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外,还讲授它与其它圈层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3)实用性:将土壤学的基本知识与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如目前国家正在开展的土壤污染调查和测土配方施肥)。

(二)根据专业特点组织教学内容

查看全文

农业机械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摘要: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业大国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被广泛的采用,这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同时,有的农业机械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及损坏。笔者经由对当前农业机械现状实施分析,指出当前农业机械在噪声、大气及土壤方面对环境的影响,并以此对未来农业机械环境影响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业机械;环境保护;影响研究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农业机械方面具备极高的依赖性,当前传统农业机械设备所展现出的工作现状主要为“耗能高,成效低”。当前农业机械市场所产出或使用的设备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农业设备功率低下、运用技能缺乏、实施油量耗费过高等等。相较当前先进化农业机械所提倡的节能、高效、环保等目标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性。此外,在农业机械设备运用与制造的过程中,零部件加工实施针对性冷热处理时、农业机械内燃机运作时所造成的对土壤、空气等方面的污染非常严重,促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侵害。所以,随着中国农业机械化时代的到来及发展,农业机械实际运作总功率及保有量已经愈发乐观,但其所展现出的污染及能源缺乏等问题是当前人们的讨论热点。

1农业机械现状分析

构建目前农业技术结构形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在20世纪对于全球农业及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美国工程技术界曾在2000年对20世纪影响人类生活最为重要的20项技术成就进行分析,其结果中有7项与农业机械化相关。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也提出并大力实施环境保护措施,随之国内农业经济发展形势及手段都出现非常重大的改革。在“十二五”规划中,主要要求完善当前节能减排的标准及相关法则,构建更加完善的节能减排考核制度,真正意义上促使环境保护理念贯穿到农业经济发展的生产、消费等环节中,促使农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国内学者如袁驰在设计农业机械绿色过程中具体化分析绿色设计在农业机械可持续性发展、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绿色环保等方面所存在的意义及重要性,其中主要叙述了绿色设计在农业机械设备零部件构建及回收利用方面存在的益处及优势,减少了农业循环性发展过程中的功率损耗,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运用农业机械设备对环境污染的程度。

2农业机械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分析

查看全文

生态环境现状与改善措施初探

1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为因素,一是人口增长与草原争地,随着人口的逐年增加,人类对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只能占用草原补充土地不足。二是私开滥垦破坏生态环境。私开滥垦使很多草场被毁加之降水量少,蒸发加剧,出现了盐渍化等土壤退化现象,并逐步加剧。镇赉县生态建设的投入能力不足,资源依赖型的工业结构对资源环境压力较大,水资源利用不足。农田长期连作,土壤肥力下降,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面源污染严重,草原遭到破坏,“三化”日趋严重。近年来地区性气温上升,降水减少,蒸发量加大,给湿地环境带来很大威胁。洮儿河沿岸核心区,由于连续春旱和上游断水,致使水位下降,局部湿地已经干涸,生态环境破坏有加重趋势。

2镇赉县盐碱地情况

根据调查和资源卫片解译结果,镇赉县耕地中盐碱耕地面积为153.47万亩,中度盐碱耕地39.61万亩;重度盐碱耕地21.39万亩。盐碱荒地面积124.99万亩,其中,中度盐碱荒地面积104.35万亩,重度盐碱荒地面积20.64万亩。主要分布在建平乡、东屏镇、坦途镇、黑鱼泡镇、莫莫格乡境内,是危害本区域生态环境最主要的因素。镇赉县盐碱荒地有利用价值的盐碱地104.35万亩。在有利用价值的盐碱地中从未被开垦利用的盐碱荒地103.52万亩,已开垦但撂荒3年以上的盐碱荒地0.83万亩。2011~2020年镇赉县将对这一部分盐碱荒地进行规划治理,治理盐碱耕地109.21万亩,盐碱荒地40万亩。镇赉县盐碱地土壤主要以苏打盐碱地为主,其盐碱危害较重,其碳酸盐含量较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占全盐量的80%~90%,土壤PH值在8.0~10.0之间,碱化度10%~15%,总盐量为0.3%以上,有机质含量在0.5%~0.7%之间,属于中度贫瘠盐碱地。多年来,镇赉县在盐碱地改良方面下了很大力度,通过政府投资、招商引资、农民投工投劳等形式来开发镇赉县盐碱地。根据镇赉县地理、气候、土壤类型等因素,因地制宜采取以稻治碱、种植耐碱作物、以砂压碱、增施有机肥、施用改良剂等方法治理盐碱地。尤其是随着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镇赉县土地整理项目建设的逐步完善,通过开发水田种稻治理盐碱,建设好田间排灌工程,做到单排单灌,排灌畅通,采用综合改良盐碱地措施及科学的栽培管理,从中摸索出治理盐碱地的有效途径,为镇赉县盐碱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建立试验示范点,采用相应的改良措施,缩短盐碱地改良周期,使得盐碱地治理试验示范有了初步进展。

3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措施

3.1加大对草原保护和投入

查看全文

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方案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重大意义;监测范围;主要任务;工作要求;保障措施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主要内容包括: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的意义,开展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是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履行《联合国关于发生在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的一项带有政治性的工作;监测范围,国家监测区范围、市级监测区范围;主要任务,按照统一的技术规定,以乡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对全市沙化敏感区和重点区域进行专题监测和分析、掌握沙化土地的现状和趋势、对沙化状况危害及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建立全市沙化监测地理信息数据库;工作要求,要组建监测员专业队伍、列入国家监测区的县区和乡镇要求、增加的沙化监测县区和乡镇要求、沙化土地退化情况和固沙林综合生态效益评估要求;保障措施,加强领导、建立责任、科学安排、搞好宣传、强化监督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为了保质保量保进度完成第四次国家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的通知》(林沙发[2008]261号文)要求和《辽宁省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方案》的部署,结合*沙化土地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制定*市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重大意义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始于1994年,每隔5年开展一次,今年是第四次。开展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是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履行《联合国关于发生在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的一项带有政治性的工作。对于定期掌握我国及荒漠化和沙化地区,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为国家及荒漠化和沙化地区,制定防治荒漠化和防沙治沙的长远发展规划和政策,保护、改良和合理治理利用国土资源,维护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我市是全国的重风沙危害地区且发展形势极为严峻。2004年,全国第三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市沙化土地面积达到514.5万亩,比1994年第一次调查的359.7万亩增加了154.8万亩,年增量15.48万亩,相当于一个中等乡镇的面积。我市的沙化土地主要分布于康平县、法库县、新民市、辽中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县一市一区均列入国家和省沙化土地重点治理区。其中:康平县、法库县、新民市为科尔沁沙地治理区;辽中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沿河沙地治理区。另外,我市的四个郊区的土地也有不同程度的沙化。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特别是2001年以后,我市在科学规划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进防沙治沙工程建设,防沙治沙由局部治理向全面治理转变。2001—2009年春季,全市累计完成植树造林面积447万亩,年均新增造林面积50万亩,是“十五”期间年均新增造林面积的3倍以上。2008年底森林覆盖率23%,比2000年的10.3%提高了12.7个百分点。沙化土地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逆转。但是,由于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土地沙漠化快速发展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土地沙漠化问题仍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当前,我市正处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创建国家生态市的关键时期,搞好沙化监测工作,对于研究防沙治沙对策,推进老工业基地又好又快发展十分必要。

查看全文

浅谈土地整理质量管理策略

1土地整理工程质量内涵分析

土地整体工程质量控制就是避免对生态系统原有生产能力、动植物生存家园造成损害,避免土壤退化、沙化情况出现,对生态环境发展进行有力保护。耕地就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耕地质量控制包含内容众多,其中包括了自然环境、经济因素等众多方面。土地整理工作开展就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结合我国现行的土地资源规划应用法律法规,明确土地资源的应用目标和实际用途,应用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应用有效性与科学性进行评判,从而对土地资源应用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良,更深层次挖掘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强化农业生产效率,避免土地资源不合理应用对生态环境发展造成严重损害。

2土地整理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

2.1重视数量,轻视质量。现阶段,我国很多区域进行土地整理工作开展的侧重点在于增加区域的耕地面积,对耕地生产效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了忽略态度。土地整理工程建设中耕地质量控制问题越来越为突出。在土地整体工程建设中需要明确,一些列入到国家保护区域的土地资源是不可以在进行开发利用的,将这些土地资源排除后很多区域适合农业耕地开发的土地资源数量较少。为了保证区域耕地资源的平衡性,只能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开发范围内进行耕地开发,这一情况也加强了土地整理工程建设的难度性。在土地整理工程建设中不能只是注重增加农业耕地的面积,同时还需要注重提升农业耕地开发质量,保证农业耕地具有较强的农业生产能力。2.2忽略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土地整理工程建设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忽略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没有注重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的保护。我国在新农村建设脚步正在逐渐加快,很多农村区域都进行混凝土排水沟渠和路面的建设,虽然硬质铺装使得人们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为人们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同时也降低了原有道路维修等工作开展的成本投入。但是要认识到硬质铺装是不能涵养水源的,自然降水不能良好的渗透到土壤环境中,土地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了较大程度变化,生物群落也会从以往的多样性转变为单一性,农业生产活动开展承担的风险也有所提升。虽然通过规划建设使得农村形象和农村环境得到了较大程度改善,但是却是灭杀了农村原有的韵味和特点,很多农村建设都大同小异,这对于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农村特有风貌是非常不利的。

3加强土地整理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

3.1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土地整理专项规划的统一工作。想要做好土地整理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相关人员一定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协调,并且做好土地整理专项规划的统一工作,明确整体整理区域内适合开发的土地资源以及需要重点开发的土地资源。如果土地整理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区域耕地资源的平衡性,那么一定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农业耕地资源开发计划制定,并且做好土地资源保护工作,避免农业耕地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程度破坏。农业耕地资源开发过程中一定要综合性的考虑,不仅需要考虑到区域气候条件,同时还需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地形特点。在明确适合、重点开发区域后,要找寻比较容易开垦的区域,避免土地开垦导致土壤退化情况出现,尽可能的提升土地资源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效率。3.2做好土地整体工作开展的管理。在上文中也提到土地整理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区域内有效农业耕地的面积,对各项基础设施进行健全和完善,保证土地资源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想要使得这一目标可以顺利实现,那么在土地整理工作开展以及众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都需要积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进行资源投入,其中包括我国的林业、水利以及农业管理部门等等。因为土地整理工作开展需求的资金量较大,以往土地整理工作开展中并没有对建设资金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导致土地整理工程建设资金应用效率较低,甚至还出现了重复性投资情况,资金应用价值没有得到有效发挥。随着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公众对土地整治项目与其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联已有普遍的认同,全体民众对土地整治热情越来越高涨,对土地整治的效益充分肯定。因此,在农民群众参与土地整治的强烈愿望下,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创新理念,顺势而为,多方面引导民众参与土地整治,为土地整治工作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3.3做好土地耕地生态环境及其污染的管理评价机制工作。现在,我国的耕地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污染,主要的污染源便是废气、废水、废渣和农药,并且污染严重的耕地已经占了我国耕地总面积的16%。耕地若是受到的污染比较严重,其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会受到严重的污染,人、畜食用了污染严重的农产品便会给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所以必须做好耕地污染管理,建立一套符合实际需要的机制。若是通过了土地整理增加了耕地的数量,并且农业设施也有所提高,但是这些耕地在将来或现在已经受到了比较严重的污染,那么进行土地整理的作用便很难真正的体现出来,所以在进行土地整理开发耕地的时候,必须注意其中的工程技术,对土地周围的垃圾、河泥以及塘泥进行一定的评价和检测,若是不能达到国家的要求,则不能够进行开发,水源达不到需求的也不能进行开发。在验收整理项目的时候,必须做好整理前后的土地情况的评价,只有土地整理项目改善了环境,才能验收合格。3.4土地整理景观规划内容。在土地整理的时候,有必要合理地利用发达国家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的一些有益经验,吸取他们土地整理教训,将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添加到工作去。进行规划整理的时候,把乡村自身的生态价值和国家地区的文化背景结合在一起,多考虑自然因素,更好的将生态环境的优美体现出来。

查看全文

城市地下岩土工程展望

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交通与住房拥挤状况13趋突出,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中,道路交通隧道、地铁工程、地下商城等地下工程建设项目在逐年增多。在其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基坑失稳、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洞室失稳、巷道突水等多种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地下工程建设和周围建筑物环境安全,而且会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环境岩土工程概念

环境岩土工程是一门应用岩土工程学和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是研究解决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以便合理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工程地质环境的新兴学科。

2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现状

20世纪5O年代至60年代公害事件的显现,人们不断探索,反思,并已取得了基本的共识。国外对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垃圾土、污染土的性质、理论与控制等方面,而国内则在此基础上有较大的扩展。就目前涉及的问题来分,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共同作用问题。这类问题的动因主要是由自然灾变引起的。例如地震灾害、土壤退化、洪水灾害、温室效应等。这些问题通常称为大环境问题。第二类是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工程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共同作用问题。它的动因主要是人类自身。例如城市垃圾、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液、废渣等有毒有害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工程建设活动如打桩、强夯、基坑开挖、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过量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等等。有关这方面的问题,统称为小环境问题。

3环境岩土工程研究内容的分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