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税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3 04:24: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退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产设备退税调研
自1999年9月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政策出台,至今已届满8年,最早享受到此项优惠政策的部分企业也已超过了文件规定的5年监管期限。作为具有明确导向性的一项进口替代政策,它对促进国内生产设备制造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但从多年的操作与实践看,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执行及其效果。
一、无锡市外商投资企业购买国产设备退税的情况与趋势
国家税务总局于1999年9月制定了《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对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采购符合条件的国产设备可全额退还国产设备增值税。按照文件规定,享受退税的设备范围,必须是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和限制乙类)以及《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的投资项目采购的国产设备,同时,此设备还不能被列入《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和《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因此,当时对设备退税范围的控制可以说是相当严格的,特别是后一个目录限制的设备比较多,因而符合退税条件的设备很少,操作管理也相对较为简单,容易规范。其后,《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分别于**年、**年进行过两次修订,享受退税的投资项目范围也随之有了部分调整。
但对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影响和冲击的还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财税[**]116号,以下简称《通知》)的颁布。该《通知》取消了《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的限制,使得符合退税条件的设备范围扩大,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在这之后,申报退税的设备数量迅猛增加,从笔者所在的无锡市情况看,申报设备退税的企业**年仅有6户,而到了**年,就增加到了181户。
从**年到**年,在短短三年间,全市设备退税户次增加了337户,退税额增长了19014万元,增长幅度分别达到了4814.29%和4106.70%,增速是非常惊人的。可以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申报退税的设备量还将进一步增长。
近年来,随着门槛的降低和政策熟知度的提高,申报设备退税的企业大幅度增长,随之带来的是国税部门退税审核工作量及审核管理难度的增大。面对这样的形势,如何做到准确执行设备退税政策,既确保将国家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使广大外商投资企业受益,同时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又能切实有效地防范和打击骗税行为发生,避免国家遭受损失,对于基层退税部门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免抵退税探究论文
【摘要】当谈到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时,很多人会对免抵退税的含义、计算及其会计处理的理解一知半解。本文从免抵退税与出口退税的关系入手,阐明了免抵退税的内涵,并解析了其他相关内容。
在涉及出口货物退免税的会计处理时,常有人提出,为什么只有在企业当期应纳税额小于零时才能申请出口退税?有出口退税为什么出现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的贷方,出口产品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是抵减了内销产品的销项税额,但是免的那部分税额是怎样体现的,诸如此类看似令人难以理解的问题。但如果懂得免抵退税的原理、相关会计科目名称的欠缺之处,再加之实例,会使得接触这部分内容就不再感到似懂非懂。
一、出口退税与免抵退税的相互关系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的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目的在于鼓励各国货物公平竞争的一种退还或免征间接税的税收措施。我国的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中退还或免征其在国内各生产和流转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国家采取出口退税与免税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有三种类型:出口免税并退税;出口免税不退税;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出口货物只有在适用既免又退的税收政策时,才会涉及如何计算退税的问题。我国《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对增值税的退税规定了两种计算办法,即生产企业自营和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的免抵退税法和外贸企业的先征后退法。从中可以看出,出口退税是国家的一项税收政策,免抵退税是出口货物退(免)税这项政策的一种计算方法而已,两者不处在同一层次。
免抵退税法的免税是指免征出口这一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税是指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所含的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经过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对未抵顶完的税额予以退税。按照免抵退税法,出口退税的最高限额即免抵退税额是以出口货物的离岸价为基准乘上出口货物的退税率。我们可以把出口货物视同内销环节,只是销售的对象是国外居民而已,如果不考虑征税管理权的越权问题,同样需要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但是出于减轻出口企业资金压力,简化征税环节,降低征税成本,国家视同已经收到出口环节的税收,然后把退税额通过免税、抵税、退税三种退税方式返还给生产出口企业。可见,出口退税限额中的退税金额和免抵退税法中申请的退税金额两者不同,前者等于免税退税额、抵税退税额与经过免、抵退税后剩余的退税额之和。
二、免抵退税的计算
免抵退税收报告
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后,把进口环节征收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列为中央财政收入,并由中央财政独立承担全部出口退税,对外进出口贸易的税收责任、利益和风险全部集中在中央财政上。当时由于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大,财政负担压力还不太明显.1993年,我国出口退税仅300亿元人民币,占当年税收收入总额不到10%,财政负担压力还不太明显。但随着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这种压力日益显现,2001年全国出口退税总额超过1000亿元,占不含赤字的中央本级支出的34%,退税压力与日俱增。国家不得不采取指标控制办法来按排退税指标。致使出口退税政策不能及时总现,一方面使一些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出口型企业,税收成本加重,涉税资金占用较为严重。从而限制或妨碍了外向型企业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加重了中央财政负担,使历年欠退税额累积严重,已成为一个较重的财政问题。据统计截止2001年末,国家累计对纳税人出口货物欠退税款超过1000亿元,拖欠退税时期达6到12个月,并且随着外贸形势的越来越好,情况将越加严重。
为了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国际贸易形势,鼓励和吸引外商在华投资,进一步刺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缓解因内需不足、市场低迷而带来经济增长压力,减轻中央财政退税负担,国家深化了对外贸体制的改革,在涉外税收管理上借鉴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在出口退税制度上的先进管理经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行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办法的通知》(财税[2002]7号文),决定从2002年1月1日起对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的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一律实行“免、抵、退”的税收管理办法,取消了“先征后退”计税办法和出口货物超过企业全部销售收入50%以上的才可以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税的管理规定。即:出口企业出口货物实现零税率后,只要企业当期应纳税额小于零,就可以申报出口退税。企业可按月计算申报“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不再需要“先征后退”,即不需先视同内销计算申报缴纳增值税,然后再按出口货物销售额申报退税,从而大大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也减轻了国家的出口退税指标压力。。
一、实行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收管理办法的积极影响
(一)缓解了出口企业资金压力。1994年,我国由于实行税制以后,中央财政用于出口退税资金来源主要是进口环节税收收入,但是前几年由于进口走私偷逃增值税、关税等进口税收情况非常严重,进口环节税收收入增长缓慢,滞后于出口货物退税的增长幅度,退税指标严重不足,大多数企业由于退税不能及时收到,而且出口货物还要视同内销货物进行申报缴纳增值税,严重占用了企业涉税资金,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量。为了缓解企业的资金困难局面,有的自营出口企业不得不通过外贸收购等到间接出口方式销售货物,这样虽然避免了出口退税难、资金占用时间长的问题,但是又陷了预征6.8%税款而造成的“超税负”占用资金的新矛盾。随着《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重新修订,依法纳税,应收尽收力度不断加强,企业缓欠税管理日趋严格,原有的对有“应退未退税款”的外资企业可以实行“延期纳税”的调控手段现在已很难实行。日积月累的“应收出口退税”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减少了生产型出口企业的现金流量。而且也影响了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及时兑现.国家推行对出口业务实现“免、抵、退”税收管理办法,企业外销收入一方面可以以零税率进行纳税申报;另一方面,生产企业为组织生产而发生的全部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抵减内销货物“应纳税额”,企业外销收入在没有收齐单证的情况下,只要货物出口、并在财务上作销售处理后,即可申报抵减内销税款,不仅在时间上使一些单证不齐,但出口真实的企业即时享受“出口免税”政策,而且还可以直接抵减“内销税款”,这样不仅使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时间比以前更及时、更直接,而且大大提高了出口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生产型企业出口货物的税收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出口企业的资金压力。
(二)刺激了对外贸易的增长。九四年以后,国家对生产型出口企业实行的“先征后退”政策,要求纳税人在货物出口且在财务上作销售处理后,先视同内销依照缴纳增值税,然后收齐出口货物报关单、外汇核算销单、出口发票等资料后,依照法定退税率计算申报退税,“法定退税率”也因出口形势、退税计划、财政负担能力等原因,不断调整,整体较低,这就产生三个矛盾:一是因指标限制造成出口退税滞后,影响了企业对外贸易业务的资金需求;二是由于“先征后退”加重了出口货物的税收成本,削弱了出口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价格优势;三是由于一些企业为了尽早取得出口退税资金,不得不改直接出口为间接出口(外贸收购出口),从而损失“出口货物贴息”和加付一定数额的手续费等。上术原因将直接影响出口企业发展出口贸易积极性,实行“免抵退”税收管理办法后,就可以根本上改变由于先征后退而造成的涉税资金抵压、成本加重、收益减少的不利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对外贸易的增长。据统计,南京市浦口地区2003年三资企业出口业务收入达5076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3%,其中出口型三资企业平均外销收入比重达62.1%,较上年同期提高8.9个百分点。
(三)减轻了中央财政退税负担。前面进过,国家由于实行了八年的“先征后退”政策,中央财政累计欠退税款超过1000亿元,以至使超期近一年的“应退未退税款”无法兑现,这不仅加重并将继续加重本来就不堪重负的中央财政退税负担,而且还影响国家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支预算,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中央将逐步淡化“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收入的增速将有所减缓。减轻中央财政负担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减少中央财政的出口退税支出,一九九九年,我国出口退税货物应退税总量约1040亿元,到2000年增至1380亿元,增幅达33%,按年外贸出口增速加快10%匡算,2003年应退税针达到2300亿元,实行“免、抵、退”办法以后,将有很大一部分出口货物应退税款负担直接在地方分散抵免内销货物应纳税款,从而让地方和中央共同承担出口退税,大大减轻中央财政的退税负担。例如,某企业2003年实现收入1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外销收入800万元,内销收入200万元,当年发生可抵扣进项税额75万元,经计算,当年“应纳税额”=200×17%-(75-[800×(17%-15%)])=-25万元,因为留抵税额25<应退税额80×15%,所以当期应退税额为25万元,该企业当期免抵税额为800×15%-25=95万元,“免、抵、退”办法应退税额比“先征后退”办法应退税额减少79%,按此匡算,中央财2003年直接减少应退税款1092亿元(如果不考虑中央免抵调税款)。这样中央财政就会负担迅速而有效的下降,税收调控经济的杠杆作用也将随之增强。
免抵退税研究论文
【摘要】当谈到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时,很多人会对免抵退税的含义、计算及其会计处理的理解一知半解。本文从免抵退税与出口退税的关系入手,阐明了免抵退税的内涵,并解析了其他相关内容。
在涉及出口货物退免税的会计处理时,常有人提出,为什么只有在企业当期应纳税额小于零时才能申请出口退税?有出口退税为什么出现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的贷方,出口产品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是抵减了内销产品的销项税额,但是免的那部分税额是怎样体现的,诸如此类看似令人难以理解的问题。但如果懂得免抵退税的原理、相关会计科目名称的欠缺之处,再加之实例,会使得接触这部分内容就不再感到似懂非懂。
一、出口退税与免抵退税的相互关系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的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目的在于鼓励各国货物公平竞争的一种退还或免征间接税的税收措施。我国的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中退还或免征其在国内各生产和流转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国家采取出口退税与免税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有三种类型:出口免税并退税;出口免税不退税;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出口货物只有在适用既免又退的税收政策时,才会涉及如何计算退税的问题。我国《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对增值税的退税规定了两种计算办法,即生产企业自营和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的免抵退税法和外贸企业的先征后退法。从中可以看出,出口退税是国家的一项税收政策,免抵退税是出口货物退(免)税这项政策的一种计算方法而已,两者不处在同一层次。
免抵退税法的免税是指免征出口这一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税是指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所含的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经过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对未抵顶完的税额予以退税。按照免抵退税法,出口退税的最高限额即免抵退税额是以出口货物的离岸价为基准乘上出口货物的退税率。我们可以把出口货物视同内销环节,只是销售的对象是国外居民而已,如果不考虑征税管理权的越权问题,同样需要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但是出于减轻出口企业资金压力,简化征税环节,降低征税成本,国家视同已经收到出口环节的税收,然后把退税额通过免税、抵税、退税三种退税方式返还给生产出口企业。可见,出口退税限额中的退税金额和免抵退税法中申请的退税金额两者不同,前者等于免税退税额、抵税退税额与经过免、抵退税后剩余的退税额之和。
二、免抵退税的计算
国产设备退税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鼓励外商投资项目使用国产设备,明确职责和操作程序,规范和加强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的审批管理,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包括国家、省级,下同)负责办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外商投资项目确认书》(见附件1,以下简称“项目确认书”)和作为项目确认书必备附件的《项目采购国产设备清单》(见附件2,以下简称“设备清单”);国家税务局(包括省级、地市级,下同)负责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的认定、审批工作。
第二章享受退税的范围
第三条享受国产设备退税的企业范围是指,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外商投资企业和从事交通运输、开发普通住宅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及从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的中外合作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以其分公司(分厂)的名义采购的自用国产设备,由该分公司(分厂)向所在地主管退税机关申请办理退税。
退税政策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配合全国增值税转型改革,规范税制,经国务院批准,停止执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2009年1月1日起,对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采购国产设备可全额退还国产设备增值税的政策停止执行。下列文件及条款同时废止:
(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7]171号);
(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第一条;
(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外商投资项目购买国产设备退税政策范围的通知》(财税[2006]61号);
出口征退税调研报告
随着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出口退税管理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国税总局、省局多次发文要求基层切实抓好出口退税管理,提高征、退税环节的控管力度。姜堰市国税局结合实际,从优化管理流程入手,对促进征税、退税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思考。
一、当前征、退税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出口企业的数量增长很快,贸易方式也日趋复杂,出口退税户数、退税数额激增的同时,各地骗取出口退税案件时有发生,暴露出当前出口退税征、退税管理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体制因素导致征、退税管理“断档”。现行管理模式下,征税与退税分别由管理分局和县市局负责,分属基层分局和县(市)局税政科两个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双轨平行运转的现象客观存在,退税部门人少事多,对出口企业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够,一般只是“就单审单”,大部分依靠计算机和外部电子信息审核退税,在客观上导致了征、退税管理脱节,导致了管理“断档”、骗税“空间”的出现。
二是企业因素影响征、退税管理。企业财务人员申报质量较差也是导致征、退税管理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企业从事出口退税的办税员素质参差不齐,对税收政策了解不够,再加上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出口业务不认定、不申报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税务人员主观因素弱化征、退税管理。由于长期以来一直是由地市级国税机关直接办理出口退税,因此基层认为出口退税是退税部门的事情,与征税部门关系不大,不该管。同时,出口退税业务复杂,涉及知识面较广,一线人员能精通出口退税政策和操作技能的不多,基层干部大多存在畏难情绪,不敢管。
外商采购国产设备退税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鼓励外商投资项目使用国产设备,明确职责和操作程序,规范和加强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的审批管理,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包括国家、省级,下同)负责办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外商投资项目确认书》(见附件1,以下简称“项目确认书”)和作为项目确认书必备附件的《项目采购国产设备清单》(见附件2,以下简称“设备清单”);国家税务局(包括省级、地市级,下同)负责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的认定、审批工作。
第二章享受退税的范围
第三条享受国产设备退税的企业范围是指,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外商投资企业和从事交通运输、开发普通住宅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及从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的中外合作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以其分公司(分厂)的名义采购的自用国产设备,由该分公司(分厂)向所在地主管退税机关申请办理退税。
退税转变作风思考
出口退税制度是我国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鼓励企业出口创汇、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年10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决定从**年1月1日起,对现行出口退税机制进行重大改革。江苏是外贸出口大省,这次改革涉及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外贸企业、生产型出口企业等各方面的利益调整,必将会对我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提出了顺应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新形势,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积极支持和扩大外贸出口的一系列政策举措。
一、近几年江苏外贸出口及出口退税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江苏外贸出口一直保持着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1999-**年,全省累计实现外贸出口额1705.3亿美元,年均递增34.1%。特别是**年,江苏的对外贸易取得历史性突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1136亿美元,同比增长61.7%,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上海列全国第二位。其中出口总额591.2亿美元,占全国总出口额的13.5%,继续位列全国第二;出口同比增长53.7%,增幅高出全国水平19.1个百分点,在全国沿海省份中位居第一。进入**年以来,我省外贸出口增长势头有增无减,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一季度进出口总额348.9亿美元,同比增长65.3%,其中出口167.1亿美元,同比增长55.3%。通过对**年数据的分析,我省外贸出口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加工贸易出口增幅高于一般贸易出口增幅。加工贸易出口365.7亿美元,同比增长72%,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1.9%;一般贸易出口224.6亿美元,同比增长30.8%,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8.1%。二是外商投资企业较内资企业出口增长强劲。外资企业出口411.2亿美元,同比增长69.6%,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9.6%;内资生产企业出口68亿美元,同比增长42.5%;内资外贸企业出口增长相对缓慢,同比仅增长18.5%。三是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速加快。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纺织服装出口额分别为372.8、228.7、116.4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3.1%、38.7%和19.7%(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统计口径有交叉),成为支撑我省外贸出口的"三驾马车"。四是各类出口企业竞相加快发展势头明显。**年全省有出口实绩的企业突破万家,达到10809家,其中,新增有实绩出口企业2327家。大、中、小型企业出口额分别为251.4亿美元、99.8亿美元和23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0.2%、55.5%和27.3%。
在我省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出口退税作为税收调节杠杆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99-**年五年间,我省累计办理出口退税(含免抵调库)749亿元。**年,共办理出口退税261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退库193亿元,同比增长91%,免抵调库68亿元,同比增长15%。但是,由于出口退税指标严重不足,我省欠退税款逐年大幅度递增,到**年底全省应退未退税款(含应调库未调库)高达481亿元,其中应退税额278亿元,应免抵调库税额203亿元。长期大量的欠退税款,严重制约着我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二、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影响
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而言,既是一次新的机遇,也是一次新的挑战。从企业层面看,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可以彻底解决多年来出口欠退税问题,缓解出口企业的资金压力,有利于增强出口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拉动和扩大出口;从政府层面看,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推动了财政和外贸体制改革,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是,由于我省外贸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结构的特点,全面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也对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