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3 04:21: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退市制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退市制度

退市制度的完善研究论文

一、中国建立退市制度的发展历程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如果连续经营亏损,证券交易所有权决定公司退市或摘牌。而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虽然《公司法》对上市公司退市有明确规定,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早在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公司法》就规定了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条件,1997年退市问题再次被提出来,1998年3月16日,中国证监会了《关于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股票特别处理方式的通知》,通知规定:连续两年亏损或者净资产值跌止面值以下,将实施特别处理,简称ST(SPECIALTREATMENT),实行特别处理的股票日涨跌幅限制为5%,同时中期报告要审计。为了给暂停上市股票提供合法流通渠道,1999年7月9日证监会对连续亏损三年以上的企业实施“特别转让服务”,简称PT(ParticularTransfer),实行特别转让的股票每周交易一次,涨幅限制在5%,不设跌幅限制。两个制度的先后推出,在早期确定对上市公司起到了制约和鞭策的作用,但是资产重组的朦胧魅力和上市公司“壳”资源的稀缺性,让ST、PT公司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不仅市场的投机气氛没有减弱,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也没有明显增强,有人分析认为,这主要归结于相关的折衷政策的影响。

2001年2月2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对PT公司申请宽限期、恢复上市、终止上市等问题作出了规定,这是我国证券市场有关退市机制首份具体操作性文件。2001年4月23日PT水仙被摘牌,在中国证券史上写下了退市的第一笔。2001年12月5日中国证监会对《实施办法》进行修订后,正式《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批准权限、批准程序、股票交易等方面进行了重要修改。值得关注的是,新制度取消了现有的PT(特别转让)及其宽限期制度。

从2002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连续3年亏损,将直接暂停上市,暂停上市后一年半内公司仍未扭亏,将直接终止其上市。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建立,是规范发展证券市场的重大举措,是保证上市公司总体质量的必要途径,也是证券市场发挥优胜劣汰功能的必然结果,为上市公司的整顿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中国股市发展不规范,迫切召唤退市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查看全文

退市制度完善论文

1、中国股市发展不规范,迫切召唤退市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纵观中国股市,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是长期以来由于市场的不规范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不仅扰乱了中国的证券市场,同时也给很多投资者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不规范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长期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是:供大于求,使得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票采取的是溢价发行,这成为许多经营困难的企业要求上市融资的主要动机,他们费尽周折包装上市,甚至“借壳”上市,其目的只在于上市“圈钱”,至于这大笔从股市上融来的资金如何运作才能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利润,似乎与他们无关,于是中国出现了种种怪现象,某些上市公司到最后手里拿着大笔的资金却不知该如何操盘是好,“穷的只剩下钱了”,正是由于中国存在这样的“怪圈”,才使得中国的证券市场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二)由于中国股市走过的路还太短,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太年轻,许多方面的发展经验还不足,使得中国的股市存在很大的投机性。经常有庄家操纵,使得股价出现异常波动,利用技术分析得来的结果往往与公司的盈利状况不相吻合,给投资者的理性投资造成连环波动心态,在股市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使其盲目跟市,最终成为上市公司亏损的忠实套牢者。

(三)中国大部分中小投资者投资理念不正确,素质不高,理财知识太少,对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视而不见,尤其在ST和PT市场上出现的与国际惯例不符的现象,使得中国的股市不断有怪事发生,同时证监会的监管不得力,没能及时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再加上长期以来没有完善的退市制度,使得中国的股市一直处于不规范的发展中。

(四)中国股市信息透明度太低,再加上没有一套健全的惩罚机制,许多编制虚假信息的机构和个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造成股市信息的失真,使得不法分子得逞。

查看全文

国内创业板退市体制

创业板退市制度保护投资者看上去很美。深交所的创业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出来了。这一政策出台的初衷是要保护投资者,清除那些坏公司,剩下一些好公司,投资者也就安全了。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退市制度并不是资本市场的一个新词汇,早在2001年,时任证监会主席的周小川就推出了主板的退市制度。

是当时第一只退市的股票,此后,有42家PT公司和两家B股公司陆续退到了代办股权转让系统,俗称老三板。应该说,当时主板退市制度也是为了清除垃圾股,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情况与创业板极其相似。如今,创业板退市制度准备设立“退市整理板”和“退市整理期”,这与当初主板为PT公司设立“暂停上市宽限期”,两者如出一辙。

那么,实施11年的主板退市制度效果如何?

主板ST制度并没有阻止垃圾股的不断产生,这些垃圾股名称不再叫PT,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在ST前面加了一个*号。笔者统计了一下,在127家ST公司中,*ST公司陆续产生了38家之多。如今来看,管理层当初希望通过退市制度引入“鲶鱼效应”的想法不过是一厢情愿,主板的退市制度最终不得不流于形式。

资本市场坏公司产生的机制并不在于退市制度,退市不过是一种事后处理形式,它无法根除坏公司产生的土壤。上市公司一直把资本市场当做圈钱融资的工具,这些钱不用偿还;好不容易可以进来圈钱,不想退市是希望继续圈钱,退市是因为圈到了钱,继续圈钱无望。资本市场的准入制度,也就是新股发行制度仍然依靠行政审批,单纯搞退市制度的市场化,这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查看全文

小议无缝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论文关键词:无缝对接,资本市场,多层次,主板市场

论文摘要:发展无缝对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建立有效的场外市场,改进主板市场的退市制度和再上市制度。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旋律,金融业必须更好地服务这个大局。而我国金融发展的短板恰恰是资本市场,由此,个人认为,我国应发展无缝对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来服务经济结构的调整。

一、恢复场外市场应解决5大问题

在电子化交易的今天,区分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不是场所而是交易方式。场内市场是一种自动撮合交易的市场,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交易;场外市场是以询价方式交易。

个人认为,场外市场是培育企业,整合企业的重要平台,暂时不够上市条件的公司股票在这个市场上流通,就可为新创业的企业和成长企业寻求融资流通的合法渠道,培育公开上市的资源;而已上市的大宗交易股票、退市公司股票在场外市场交易,则为企业收购、兼并、整合资源提供渠道,提高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并避免主板市场的震荡。

众所周知,我国有场外市场是在1998年以前,但是1998年之后,随着对资本市场的整顿,关闭了所有的场外市场。于是,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此是一个有宝塔塔尖没有塔基的悬空市场。如果想把宝塔的塔尖发育得更好,就应该发展塔基,提供一个场外市场。那么,恢复我国大陆场外市场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呢?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查看全文

科创板市场风险及防范

【摘要】科创板的设立对扶持科创企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和推动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有重要的意义。鉴于科创板市场的服务对象及所实行的注册制对股票的发行、交易及退市等相关制度有更高的要求,科创板市场可能存在诸多风险。从科创板、上市公司、投资者、监管以及不同股票市场风险联动等层面对科创板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在借鉴国际股票市场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适时设置合理的投资者门槛、培养理性投资者以及加强对保荐机构的监管等方面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科创板;风险防范;国际股票市场;制度设计;市场监管

2018年11月5日上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国家主席发表主旨演讲,并提出“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毫无疑问,现阶段推出科创板意义重大,不仅对扶持和推动科创企业的发展有引领作用,而且能很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但是,鉴于科创板重点服务科技型和创新型企业,以及所实行的注册制对股票的发行、交易及退市等相关制度有更高的要求,科创板市场可能存在诸多风险。为了保证市场的平稳运行,使其发挥应有的功能,对科创板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进行深入探究尤为重要。

一、科创板市场概述

科创板即科技创新板,此概念并非首次提出。早在2015年12月28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就正式设立了“科技创新板”(全称为“科技创新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该板块属于场外市场,主要服务尚未进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长性、科技性和创新性特征的中小企业。为了进一步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主席于2018年11月5日提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该市场是独立于主板市场的新设场内市场,其服务对象和预期目标虽然与场外“科技创新板”并无二致,但是其为支持科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更好的平台。科创板定位虽与创业板及新三板类似,但依然有所区别:科创板重点服务科技型和创新型企业,旨在补齐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创业板定位于高科技企业,同时定位于暂时无法在主板上市的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新三板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由此可见,三者既相互补充,又各有发展。科创板的推出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其使命的。科创板的设立能进一步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其对科创企业的包容性,从而增强其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同时,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要求对发行、交易及退市等制度做出更合理的安排,这有利于健全我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从而更好地促进现有市场的健康运行。

二、科创板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

查看全文

加强和改进证券管理意见

一、我国证券市场回顾

从1990年中国证券市场起步时的深市“老五家”、沪市“老八家”,到2012年1月底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352家,上市股票市价总值23.32万亿元,,其中流通市值17.94万亿。二十二年间,中国境内的上市公司队伍得到了空前壮大。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中坚力量,一大批上市公司成为行业经济、区域经济的龙头。市场发展速度之快,在世界证券市场发展史上也实属少见。经济学上说,股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据笔者统计,我国股市运作22年来,就有九次大起大落,平均约2.5年就一次,个别年份的情形令人瞠目结舌,最为典型的三次是1994年7月29日,上证综合指数从1558点跌回到了325点,跌幅超过80%;2008年10月28日,受全球金融危机、全流通等因素的影响,上证股指也从6124.04点一路狂跌到1664.93点,跌幅超过70%,我国独有,世界罕见;2012年1月6日,上证综合指数下跌到跌至2132.63点(笔者认为相当于全流通之前上证综合指数的1300点)。

二、我国证券监管现在存在的焦点问题

我国证券市场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1.立法相对滞后,执法力度偏弱首先,我国的证券监管法制建设与市场发展并不是同步的,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国家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表现出“先市场后规则”的特征,与现行的《证券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和相关法律有的还迟迟未出台,没能形成完整的证券法规体系。与成熟证券市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其次,在现行的《证券法》中可以看出执法偏松,如对“内幕交易”的处罚是: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3万元的,处以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尽管证监会曾经集中力量查办了琼民源、银广夏、中科创业、南方证券等一批大案要案,但与民众的期望值有一定距离,投资者的利益受损而得不到保护。

2.市场功能缺损,一线监管失灵证券市场的三大功能仅限于筹资功能,而资本定价、优化资源配置的深层次功能未能完整、正确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一是新股发行的“三高”现象愈演愈烈;二是资金流不是朝向大盘蓝筹股,而是朝向“投机之地”,导致交易市场异常渡动,投机气氛浓郁;三是证券交易所的一线监管失灵,二三线监管缺位。证券交易所承担着对上市公司、券商和证券发行与交易的一线监管。它通过对交易过程的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和查处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券商存在的垄断市场、操纵价格等违规或违法问题,预防股市风险。但一线监管处于失灵状态,表现为监管与“行情”偏离。此外我国目前的监管体系中,自律组织的管理和自律作用基本没有发挥。

查看全文

国内证券市场会计管理举措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的不断发展,屡禁不止的会计造假事件严重地侵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对上市公司的正常运行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加强会计监管迫在眉睫。本文根据我国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改善我国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一些措施,主要是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完善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改变政府监管的思路,进一步完善退市机制,并加强社会监管的力量。

(一)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可靠与否,是会计信息使用人能否做出正确决策的关键。经济活动越复杂,会计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就越大,然而,由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与会计信息生成系统自身因素的影响,已使会计信息不可靠成为一种社会痼疾,并对整个证券和资本市场及整个经济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我国生活中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已成为上市公司、投资者、中介机构、证券管理部门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以1996年琼民源事件为起点,从红光事件、郑百文事件到银广厦造假案再到东方公然造假案,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丑闻接连被暴光,中国的会计信息失真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这么多的会计信息舞弊事件,使人们不得不再次思考会计信息出了什么问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日益突出,因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尤为重要。

(二)完善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

我国会计准则只要求披露关联交易的金额或相应的比例、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和定价政策,但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即关联交易对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影响的信息,没有要求披露。因此,应对《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和其他相关法规进行修订。对上市公司经营发展存在重大影响的关联交易,不仅应对这些交易予以披露,而且应该披露其影响程度,制定有关重要性披露实施细则,加大会计师事务所对重大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审计力度。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应对关联交易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交易价格的公允性,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与准确性予以适当的关注,并恰当地表示审计意见。

建立独立财务顾问制度。独立财务顾问报告制度是我国上市公司从海外比较成熟的证券交易市场特别是香港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借鉴而来的。目前我国尚没有单独成文的独立财务顾问制度,仅在上市规则中对于关联交易的披露和上市公司发生重大收购行为时规定需要聘请独立财务顾问。因此,我国应尽快出台相应的规范制度或指导意见,对独立财务顾问的地位、职能、从业资格、职业操守以及独立财务顾问报告的格式、主要内容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以充分发挥独立财务顾问在保护中小股东即独立股东利益方面的独特作用。

查看全文

科创板功能定位与制度特征

摘要:作为一种新的制度供给,科创板的推出对我国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科创板服务于战略性新兴高科技产业,首次引入注册制,对达到一定市场规模的公司不再有盈利要求,有助于成长期的高科技公司上市融资。科创板除了注册制外,对以往制度还有很多突破,包含强化信息披露责任、采用市场化询价方式、全新的交易规则、允许设置特殊股权结构和实施严格的退市制度等,这一系列制度,有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科创板;注册制;核准制;信息披露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的讲话中提出,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2019年1月30日,围绕科创板的设立和注册制试点,证监会《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随后立即进入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企业在上交所集体挂牌交易,标志着科创板这一创新制度正式呱呱落地。

一、科创板功能定位分析

科创板设想由国家最高层率先提出,本身非同寻常,凸显其重大战略地位。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国际霸权势力为了自身地位,必然会极力加大遏制。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惊醒国人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必须坚持底线思维,要将科技领域的高尖端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减少对外依赖度,方能有效应对霸权国家的各种遏制手段。为尽快提高我国核心科技的竞争力,就需要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为高尖端高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资金资源,这也是决策层设立科创板的初衷。我国证券市场在短短不到30年的发展历程中,迅速成长为世界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力量。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由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等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最先设立的主板市场,上市条件太高,将绝大部分企业拒之门外。为了鼓励中小企业也能参与融资,管理层又设立了中心企业板,但为谨慎起见,仍设置了较高门槛,大部分创业企业依旧对证券市场望洋兴叹。作为面向高科技公司的二板市场,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我国市场一致呼吁成立自己的纳斯达克,以资金助力高科技公司获得阶跃性(阶跃性是经济术语,形容超常规的发展)发展。其后,管理层如期推出创业板,中国终于有了二板市场,许多高科技公司由此获得了长足发展。为了扶持广大高新区企业的发展,我国又设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这是一个场外市场。与主板集中竞价规则不同,新三板采用独特的做市商制度。既然已经有了创业板与新三板这两类面向高科技公司的市场,那么科创板是否会与其功能重叠?这事关科创板在证券市场的定位,是首先要加以辨析的问题。创业板顾名思义,是面向创业类公司,并没有限定是高科技领域,范畴较广。即便是创业公司,创业板按以往惯例,依旧设立了盈利财务指标,“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这就将许多已经布局并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但尚未进入盈利期的高科技公司排除在外,以致许多类似京东这样级别的公司不得不远赴海外上市,殊为可惜。至于新三板,面向的是高新区内高科技企业,性质上是场外市场,故采用了极为宽松的上市条件,没有规定财务指标,而把市场选择权交给了做市商,并规定投资者准入门槛为500万元。由于上市条件过于宽松,加上各高新区辅以优惠补贴政策,新三板短短数年,就突破了一万家公司,资质良莠不齐。对普通投资者而言,500万元准入门槛设定过高,无法获得入场券;而对机构投资者而言,新三板信息披露很不充分,且与做市商之间存在很大信息不对称,导致该市场经过短暂追捧后,成交量很快萎缩,陷入流动性不足窘境。此次新设的科创板,不是泛指一般的高科技,而是正如《实施意见》所强调的,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领域定位更加清晰。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主要上市对象都是预估市值达10亿元以上的成长型高科技公司,就规模而言比创业板还大,更非新三板可比。考虑到投资科创板需要拥有专业投资能力与高科技知识,以及强大的风险承受力,故不宜对普通投资者全面开放。同时,吸取了新三板投资者准入门槛过高导致流动性不足的教训,科创板大大降低了准入门槛,设定为账户拥有5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至于那些不足50万元账户的普通投资者,则可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参与。因此,相对于创业板和新三板,科创板体现了很强的互补性,丰富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特别要注意的是,注册制是与科创板并行的两大关键词,也就是科创板还要肩负起试点注册制的历史重任。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上市规则是核准制,即上市公司提交上市材料后,由证监会对材料的真实性与投资价值进行细致审核,排队周期漫长且不易获批。同时,为了遏制市场非理性行为导致IPO溢价过高,证监会“宽口指导”发行价不得高于市盈率23倍。管理层的出发点是为了证券市场稳定发展与降低投资风险,只是如此一来,形成不利于市场的两大影响:一方面,在一级市场打新股到二级市场抛售几成无风险“套利隧道”,为大资金常规操作手法;另一方面,大多经营不善的上市公司,不但没有摘牌之虞,反而因其“壳资源”概念而倍受市场青睐。其实,此问题早引起高层注意,2013年11月15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即正式提出注册制改革,但因涉及面太广,触动利益太大,迟迟推不下去,迄今算来已5年有余。此次在科创板进行注册制试点,实质是以增量改革来带动存量改革,实现注册制在我国证券市场的软着陆。

二、科创板制度特征分析

查看全文

制度建设防范创业企业道德风险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从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角度看道德风险;道德风险难以避免的原因分析;加强创业板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创业板的推出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性突破、上市公司引发的道德风险、证券中介机构引发的道德风险、机构投资者引发的道德风险、监管主体引发的道德风险、从委托关系的角度看创业板的道德风险、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看创业板的道德风险、从监管角度看创业板的道德风险、实行严格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实行保荐人与做市商有机统一的创新制度、实行严格有效的监管制度、实行严格的退市制度、实行高效规范的做空机制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创业板能为创业企业提供融资平台,对于创业企业的发展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创业板上市门槛较低,企业规模小,出现道德风险的可能性较高。为了促进创业板健康发展,必须通过强化信息披露、创新保荐制度等制度建设来防范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

关键词:道德风险创业板制度建设

创业板的推出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它不仅为一些创新创业企业打开了进入资本市场的通道,而且推动了风险投资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但由于创业板上市门槛较低、公司规模偏小等原因。蕴含较大的风险。而深入研究其中的道德风险,对确保创业板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从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角度看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英文“MoralHazard”的直译。经济学上的道德风险有特定的含义,最早提出“道德风险”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罗(Arow),他在1971年的(EssaysintheTheoryofRisk—bearing)-书提出了“MoralHazard”这个概念。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道德风险是在合约条件下,人凭借拥有私人信息的优势,可能采取隐蔽信息、隐蔽行为的方式,以有利于自己,有损于委托人的经济现象。创业板道德风险涉及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者和监管层这四大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

查看全文

强化信息披露创新保荐体系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从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角度看道德风险;道德风险难以避免的原因分析;加强创业板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创业板的推出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性突破、“道德风险”是英文“MoralHazard”的直译、上市公司引发的道德风险、证券中介机构引发的道德风险、机构投资者引发的道德风险、监管主体引发的道德风险、从委托关系的角度看创业板的道德风险、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看创业板的道德风险、从监管角度看创业板的道德风险、实行严格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实行保荐人与做市商有机统一的创新制度、实行严格有效的监管制度、实行严格的退市制度、实行高效规范的做空机制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创业板能为创业企业提供融资平台,对于创业企业的发展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创业板上市门槛较低,企业规模小,出现道德风险的可能性较高。为了促进创业板健康发展,必须通过强化信息披露、创新保荐制度等制度建设来防范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

关键词:道德风险创业板制度建设

创业板的推出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它不仅为一些创新创业企业打开了进入资本市场的通道,而且推动了风险投资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但由于创业板上市门槛较低、公司规模偏小等原因。蕴含较大的风险。而深入研究其中的道德风险,对确保创业板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从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角度看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英文“MoralHazard”的直译。经济学上的道德风险有特定的含义,最早提出“道德风险”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罗(Arow),他在1971年的(EssaysintheTheoryofRisk—bearing)-书提出了“MoralHazard”这个概念。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道德风险是在合约条件下,人凭借拥有私人信息的优势,可能采取隐蔽信息、隐蔽行为的方式,以有利于自己,有损于委托人的经济现象。创业板道德风险涉及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者和监管层这四大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