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偏好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2 14:05: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投资偏好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投资偏好

公众风险偏好政府投资策略

一、投资介绍

从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看,投资、消费、进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当今我国的经济增长结构中,投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政府投资更是目前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增长中主要的动力源。政府投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在经济环境多变的不确定条件下做出切合公众利益,反映公众需求的准确合理的投资决策是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

通常情况下当市场存在不确定性时,私人投资者不是根据投资的预期净现值最大进行投资,而是依据风险调整后的净现值最大进行投资决策。那么同样条件下的政府投资决策是否同私人投资一样呢?对此学者们做出了一些验证,比较经典的结论有两个。HirshlEifer(1966)证明了使用国家层面的偏好方法做出不确定性下的政府投资决策,与确定性预期净现值方法不同,此时对政府投资使用净现值方法会导致次优的结果。

即使是政府投资也不可避免地面对不确定性以及风险调整问题。Arrow和Lind(1970)认为个体偏好与政府投资决策是相关的,并证明了政府投资可以将风险广泛地分散化,同时投资受益人数众多时,投资决策近似于确定性下的投资决策。本文在Arrow和Lind的理论观点基础上,假设个体偏好与政府投资决策是紧密相关的,并利用市场所处状态的不同描述市场的不确定性,重点分析了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基于公众风险偏好的政府投资决策。

二、不确定性下政府投资决策的预期净收益分析

首先假设在不确定性下完全竞争市场存在,使投资风险均衡化,投资的预期净现值等于适当贴现率折算的确定性情况下的预期净现值。

查看全文

养老基金投资偏好分析论文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安全性

1.总风险

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经理为了避免单个股票可能出现较大的损失,会选择投资总风险较低的股票。他们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个股出现较大的亏损影响到投资组合的整体业绩,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受到委托人或相关人员向法院起诉其投资错误而要求赔偿(Badrinath,Gay和Kale,1989)。DelGuercio(1996)、Falkenstein(1996)[2]的经验证据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总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影响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投资股票的重要因素。根据现资理论,β系数越高的股票其期望收益率越高,由此可以推测,持股比例与β系数存在正相关的关系。Badrinath、Gay和Kale(1989)、Bathala,Ma和Rao(2005)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β系数高度正相关,说明机构投资者偏好投资于高β系数的公司股票。另一方面,Badrinath,Gay和Kale(1989)认为机构投资者持有较高β值的股票也会产生负面作用,即在存在法律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机构投资者不能战胜市场,他们要负担比业绩优于市场时更多的成本,使报酬面临较大的损失。因此,机构投资者也可能持有较低β值的股票。但是,他们的经验证据没有支持该假说。

查看全文

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问题研究

摘要:在超常规战略指导下,机构投资者发展规模迅速壮大,同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逐渐作为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为保证中国资本市场健康持续的发展,把握不同机构投资者的择股偏好很有必要。因此,本文从择股因素、择股行为和择股后效果等方面说明异质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问题,以42篇相关内容的研究文献为样本,对研究机构投资者择股问题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能够为引导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理性科学投资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异质性;持股偏好;公司治理;审慎性

20世纪后期,在欧美各国资本市场率先发展的机构投资者悄然改变了公司的股权组成,同时也为治理情况带来彻底性的改变。为顺应国际市场的形势,国家制定超常规战略引导具有集合投资、分散风险、专业理财等特点的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的主体。学者对于机构投资者的研究硕果丰富,但机构投资者选股是凭借自身的优势只关注公司层面指标,还是深入到公司治理层面指标?以及选股后是否后主动参与公司治理呢?基于此,本文试通过梳理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相关研究,从择股因素、择股行为和择股后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从而能够准确把握机构投资者的择股偏好以及是否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从而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趋势和方向提供借鉴。

1机构投资者选股影响因素

相对优势并不突出的个人投资来说,机构投资者整体表现较理性;其在择股时,考虑因素较多,会受到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客观方面,机构投资者在做选择股票进行持有的决定时,会慎重考虑所要遵守的法律。机构投资者扮演着双重身份,成为企业股东,其有必要恪守证监部门颁布的条例法规,作为购买基金并获得收益的投资者,其应该行驶管理职责和忠诚职责的信托法。在做选股决策时,机构投资者不谨慎或者违反法律约束,受到法律责任,影响未来的收益。另外,与公司是否存在业务关系,或多或少能够干扰机构投资者的选股行为。与公司存在隐含的巨大交易关系的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比与公司存在隐含较少或者几乎没有交易关系的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在选择决定时,更多会考虑关联业务的影响(BrickleyandSmith,1988;Davidetal.,1998)。在主观方面,机构投资者是否发挥积极主义影响其持股偏好。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机构投资者极大可能更关注公司的治理结构层面的指标,由于内外治理质量会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而不愿发挥治理作用的消极机构投资者选股时对公司的财务面指标关注更多。与此同时,持股期限长短依然影响机构投资者择股决策。持股期限较短的投资者更倾向于获取眼前收益,会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使自身短期收益最多(Roe,1990),这类投资者更看好短期盈利的企业,不会考虑被投资公司的长远发展。持股时间相对较长的机构投资者更关注公司的长远价值,也许现在盈利能力一般,但是长久发展良好的企业,反而会受到这类机构投资者的青睐(JohnsonandGreening,1999)。

2机构投资者持股行为

查看全文

养老基金投资偏好论文

摘要:养老基金作为重要机构投资者,在投资时主要考虑投资的安全性、谨慎性、流动性、交易成本、公司业绩、投资风格以及公司治理。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而我国在这一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养老基金,投资偏好,股票市场

在美、英等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养老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对资本市场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尤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股东积极行动(Activism)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使得养老基金成为金融学和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而在我国,养老基金于2003年开始投资股票市场,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养老基金投资偏好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因此,本文主要从养老基金投资的安全性、谨慎性、流动性和交易成本、公司业绩、投资风格以及公司治理六个角度,系统回顾和评述养老基金投资偏好的研究成果,加深对养老基金投资动机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养老基金投资股票市场问题提供分析的基础。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安全性

1.总风险

查看全文

养老基金投资偏好研究论文

摘要:养老基金作为重要机构投资者,在投资时主要考虑投资的安全性、谨慎性、流动性、交易成本、公司业绩、投资风格以及公司治理。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而我国在这一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养老基金,投资偏好,股票市场

在美、英等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养老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对资本市场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尤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股东积极行动(Activism)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使得养老基金成为金融学和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而在我国,养老基金于2003年开始投资股票市场,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养老基金投资偏好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因此,本文主要从养老基金投资的安全性、谨慎性、流动性和交易成本、公司业绩、投资风格以及公司治理六个角度,系统回顾和评述养老基金投资偏好的研究成果,加深对养老基金投资动机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养老基金投资股票市场问题提供分析的基础。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安全性

1.总风险

查看全文

心理账户视个人投资偏好分析

摘要:文章从微观数据出发,以心理账户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探究个人资产配置情况,运用频次分析法发现心理账户影响着个人资产配置,接着运用stata软件分析得出不同的心理账户下人们对理财资金的投入力度不同,最后从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这两个视角提出投资理财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心理账户;个人投资;偏好理财

一、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6)可知,2015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966.2元,与2014年相比,同比增加8.92%;居民人均现金可支配收入20424.3元,与2014年相比,同比上涨8.94%。2014年个人存款507831亿元,与2013年相比,同比增长8.86%,金融债券共9843亿元,与2013年相比,同比增长47.33%。保费总额20234.8亿元,与2013年相比,同比增长17.49%。由此可见,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在不断提高中,与此同时,对各种理财方式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中。那么面对众多理财产品,个人如何分配手中的资金才能使得收益最大化?本文从微观层面出发,基于心理账户这一视角对此问题展开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开展

(一)研究方法。在查阅大量有关文献之后,发现学者们虽然已经从理论层面论证了心理账户对个人投资的影响,但是缺乏微观数据的支撑。为了更直接地了解个人心理账户与资产配置的情况,本文通过问卷来收集数据,探讨这一问题。为了探究收入来源是否影响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本文在问卷中设定以下问题:下面几个选项中,您更倾向于将哪种收入投放到理财中。本文根据收入来源的难易程度不同将心理账户分为固定工资、奖金以及意外收入三项。其中固定工资是代表着与投资者每日辛勤劳动息息相关的心理账户,奖金是代表着投资者付出一定劳动后所获得的额外报酬心理账户,意外收入则代表着投资者于偶然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报酬的心理账户。在讨论收入来源对个人资产配置的影响后,本文继续讨论不同心理账户对个人资产配置的影响程度,问卷中提出了两个问题,分别是:愿意将固定工资的多少投入到理财方面和假如获得一笔意外收入,愿意投入多少到理财方面。(二)研究开展。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投资者的心理账户与资产配置情况,本次问卷借助互联网的广泛传播性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发放统计,除此之外,部分问卷采取的是线下调查的方式,目的是尽可能地不遗漏部分网络使用不娴熟的人群的相关信息。最后共收到302份问卷。为了使研究成果更真实更全面,本次问卷不光涉及东中西部各个地区的人群还涉及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查看全文

证券投资的风险偏好思考论文

【摘要】在简单介绍工薪阶层的定义和经济特点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目前证券投资中几种主要产品的特点,重点突出了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不同家庭阶段、不同风险偏好、不同收入水平的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关键词】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生命周期风险偏好收入水平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工薪阶层依旧是社会经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的经济特点分析

工薪阶层是指以获得工作单位相对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他们有着比较相似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对工薪阶层来说,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工作收入和理财收入。由于目前大部分工薪阶层的理财观念比较传统,加之我国整体理财的条件不够成熟,理财收入相当有限。相比而言,工作收入在工薪阶层的经济来源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他们理财的重要基础,更是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所要考虑的现实条件。(二)投资理念相对趋同。目前的工薪阶层大多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有诸多近忧远虑。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前景、子女未来教育、父母养老送终、健康身体的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们对资金的变现能力、货币的流动性等方面有较多要求,投资的基本目标比较一致。(三)消费方式相对多元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工薪阶层在基本生存需要上有所满足的前提下,开始更多地关注能实现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消费品位的相关项目。他们不仅对旅游、健身、美容、娱乐等方面有普遍追求,而且对教育、房产、汽车、人际关系的维系有较大的差异性支出,所以在能使有限的经济收入用于实现更大的效用水平方面的证券投资策略组合方面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四)家庭整体承受风险能力相对有限。在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作用下,考虑到工薪阶层受工作年限与经济条件的制约,工薪阶层在各方面的风险系数依旧比较大。但结合我国目前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可知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很难保证有确定的高收益,所以他们在真正面临风险时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应对不暇。从这种角度上来看,在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中还要加入更多的社会与制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分析。(五)适宜进行证券投资的工薪阶层行业相对集中。虽然工薪阶层本身是一个覆盖面相当广泛的概念,但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工薪阶层都可以进行证券投资。根据我国历年的行业收入水平排名情况来看,金融业、电信业、汽车业、石油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收入,可以考虑进行适度的证券投资。同时,公务员、教师、医生、外企职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等职业都可以考虑参与证券投资活动。本文中将主要以工薪阶层的这些有证券投资愿望与能力的人员为分析对象。

二、证券投资策略的基本产品分析

查看全文

人力资源生态及投资危机避免

〔摘要〕在人才资源日益重要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把挖掘、利用人才作为投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人力资源生态的三个方面人力资源供求生态、偏好生态和组织内部生态,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给人力资源投资带来风险。为此,需要优化人力资源生态,规避人力资源投资风险。具体而言,要根据人力资源供求生态确定人力资源投资方式和内容,根据人才偏好生态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根据组织内部生态积极培育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

〔关键词〕人力资源生态,人力资源投资,风险规避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其实质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而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经济和科技创新的主体。目前,全球正在上演人才争夺大战,各个国家和地区不断推出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提供优厚的工作条件,争夺优秀人才,使得人才的跨国流动进一步加剧。企业对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把挖掘、利用人才作为投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不适宜,导致其人力资源投资存在一定风险。因此,从人力资源生态的角度探讨人力资源投资风险规避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从人力资源生态角度看人力资源投资风险

人力资源生态是由人力资源供求生态、偏好生态和组织内部生态所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人力资源投资风险的大小是由这三种生态环境所决定的。本文将从人力资源生态的上述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人力资源投资风险。

查看全文

企业年金管理资产配置工作探索

明确投资理念和收益目标

委托人对于企业年金的认识和定位是公司开展年金计划管理的决定性因素,委托人的风险偏好和收益目标将决定资产配置方向及投资策略的制定。因此,在开展战略资产配置工作之前,委托人与受托人需先确认风险收益偏好,确定投资目标,进而再根据该目标及年金资产规模设置符合委托人要求的战略资产配置方案。该环节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工作。1.明确委托人的风险偏好。类似于个人投资风险等级评估,企业年金在投资运作之前,主要从收益期望、亏损容忍度、回报率演绎选择、亏损情况下的行为选择及偏好投资品种等维度,结合年金计划参加人群结构、资金收支稳定情况等方面内容,对委托人风险偏好进行评估,确定与企业需求较吻合的投资风险偏好。通过风险偏好测评可以将委托人分为安逸型、保守型、稳健型、积极型及激进型5种类型。公司基于参与计划人群结构分布,每年进出人员情况、每年年金资金收支规模等因素考虑,确定本年金计划主要考虑年金基金的长期性及储蓄性特点,明确公司年金计划为风险厌恶型的投资偏好。2.确定长期投资目标。年金基金长期投资目标对年金资产配置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一般来说,另类产品的投资收益率相对稳定且收益可期,若要有较高的预期收益目标,就需要通过在股票、债券市场上通过主动投资获取超额收益。因此,预期收益目标设定的高低,将决定了年金组合内的权益类资产、债券及另类资产的大致配置结构。长期投资目标的设定可考虑通货膨胀率和养老金替代率两方面因素,参考社保基金与市场上年金基金平均收益水平等要求确定。经统计2007~2017年十年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值为2.85%;测算以20年缴费(含社保)、20年领取养老金的替代率,投资收益率7%,养老金替代率87.7%,收益5%的替代率69.4%,收益率3.6%替代率59.2%;参考社保基金2001~2016年期间实现收益率,平均年化水平8.93%,市场披露的企业年金基金2008~2016年期间实现平均收益率4.46%。企业可参考上述几个数据,确定本企业年金计划预期收益目标,由此可进一步确定公司偏好的投资风格和风险偏好。3.短期目标。短期投资目标设定考虑符合长期目标的实现方向,结合当前市场情况,以投资研究分析为重要考虑,主要分析预判宏观经济形势、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走势,根据年度预判结论确定短期投资目标。短期投资目标分为绝对收益目标与相对收益目标两种。绝对收益目标一般是低波动的,且目标是可实现的,通常为固定值。相对收益目标主要衡量投管人的投资业绩差距,一般选择同类型计划、人社部披露数据、同一受托人、同一投管人、同一托管人等平均收益作为相对收益水平差距判断,以相对水平或相对排名判断各个投管人的投资能力。这两种目标的选择将决定年金计划组合是采用主动型投资为主,还是配置型投资为主,从而影响到组合资产配置结构。笔者公司参考年金行业市场收益水平、基本养老金及年金的养老金替代率、职工基于市面上理财产品对于年金基金收益预期以及临近退休人群对于投资风险的认知程度等因素,确定公司年金计划长期投资目标为5%,且投资偏好为风险厌恶型,从而进一步确定短期业绩收益目标及比较基准为5%。

确定风险控制框架指引

这环节主要是为了确定在预期收益目标前提下年金计划的风险暴露敞口及禁限投规则。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的投资理念、收益目标及特定要求,综合宏观经济、资本市场情况制定的风险指引框架。主要包括和制定风险政策两部分工作。1.受托人依据市场上各种投资品种在过去的较。长一段时期内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收益特定排序,形成预期收益率和波动率相关的风险———收益散点图,结合委托人的投资理念和长期投资收益目标,确定大类资产配置框架。主要明确三方面要素:一是明确年金计划可承受的损失限额,通过明确权益类资产损失限额、市值类固收资产损失限额、个股止损线要求和业绩安全垫要求,模拟测算组合的下行风险是否在委托人承受范围内;二是明确各类资产比例限制,在各类资产配置比例符合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相关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基于各投资品种当前情况及未来趋势分析,确定各类资产仓位限制比例,主要是权益类资产、利率债、中低等级信用债等,然后根据投资目标预测和风险管理要求设置杠杆比例限制及资产配置集中度限制;三是信用品种限制:因另类资产流动性较差,出于资金“安全第一”原则考虑,需要对允许配置的另类资产所需达到的信用等级、行业风控、区域风控、平台债务风控及评级检测等做具体限制和要求。2.制定风险政策。制定风险政策是为了后续投资监督管理做的前期准备工作,用于规范投资管理人的投资行为,明确投资运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投资规则,以保证投资收益目标的达成,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市场风险是控制组合下行风险及控制风险敞口;信用风险出于资金安全要求,规避组合中单一产品出现信用违约的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针对组合资产投资集中度及流动性资产占比进行限制,投资集中度是遵循资金分散投资以降低投资风险原则,流动性资产比例要求一方面为了确保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是流动性资产占比需符合法规要求比例;合规风险是根据法规、合同进行条款限制;操作风险针对临时突发事件建立的处理预案和报告制度。

制定资产配置策略及动态调整

资产配置策略借助常用的资产配置模型,结合委托人需求,基于资产市场分析确定大类资产配置比例的过程,是受托人投资专业性的一个重要体现,解决的是在预期收益目标前提下,组合最优资产配置基准比例及上下限比例的问题。战略资产配置流程包括三个环节:通过对宏观市场分析研究确定各类资产价值中枢、制定资产配置策略、结合公司企业年金计划优化调整。1.通过对宏观市场分析研究确定各类资产价值中枢。(1)宏观市场分析研究基于企业年金具有投资长期性的特点,在制定资产配置策略时必须以长期经济发展趋势的研究为基础。宏观指标分析为了更进一步判断资本市场的变化情况及资产的长期趋势。受托人利用内外部投研资源,综合衡量政策因素以及外部事件的影响,通过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相关监管政策的研究,最终形成对不同种类资产价值的判断。通过宏观指标分析对大类资产的影响来看,固定收益资产价格主要受利率影响,而利率主要受到经济增长、通胀和货币供应量影响;权益资产价格可以拆解为企业盈利与估值的乘积,其中企业盈利主要受经济增长拉动,估值受市场风险偏好的影响,而货币供应量同时是改变市场风险偏好的主要因素。(2)确定各类资产的价值中枢受托人通过对中长期市盈率、市净率、到期收益率等指标的综合分析,分析长期价值中枢衡量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和债券市场的利率水平,合理评估市场价值中枢,并根据目前市场各指标与价值中枢的偏离程度,判断各类资产是否被高估或低估,灵活地调整各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各类资产主要分析内容如下。市值类品种方面,通过对长期中债国债10年到期收益率、万得全A等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利率品种及权益资产配置价值,把握配置机会。成本计价类资产方面,根据历史信息建立数据库,将资产的历史价格与经济周期研究相结合,对不同历史时期及市场情况下成本计价类资产的价格进行判定,作为资产配置方案的制定依据。2.通过模型制定资产配置策。在宏观研究和长期价值中枢分析的基础上,受托人通过套用资产配置模型,以成本计价类资产所处价值区间为基础,对大类资产的比例做出判定,计算市值类资产与成本类资产目标配置比例和比例范围,结合市场形势、风险预算和投资目标等制定战略资产配置方案。3.结合公司企业年金计划特点优化调整资产配置策略在根据宏观经济指标分析和市场动态制定战略资产配置方案后,梳理公司年企业金计划各类资产的静态收益率和资产占比,测算出在现有持仓结构下的收益率,通过比对公司风险厌恶型的投资偏好和收益目标的偏离度,调整计划层大类资产的配置目标仓位,最终确定计划层大类资产配置比例,确定优化方案并最终制定战略资产配置方案。4.动态调整资产配置策略资产配置策略年初制定后,在年度执行过程中,根据政策法规、市场大环境变化、投管人收益水平、投资收益目标变化等情况进行动态跟踪调整。在跟踪管理过程中。,利用跟踪指数,通过建立指数化模拟组合,判断投资组合主动管理能力,利用压力测试检测资产配置方案风险暴露程度。(1)指数跟踪权益类资产跟踪指数上证50、沪深300;利率债国债对标中债国债全价1-3年,政策性金融债对标中债国开行全价1-3年;信用债中3A级企业债对标中债企业债3A全价1-3年,2A+企业债对标中债企业债2A+全价1-4年,交易所公司债对标中证公司债,成本计价类资产按预期费后收益前不低于5%,费前不低于5.5%对标,以此测算预期收益目标。(2)压力测试过程确定压力测试的资产范围,通过情景分析、敏感性分析,定义某些压力情景事件或风险因子冲击,测试组合可能出现的收益情况。主要包括股票损失的可能情况、信用债违约损失情况及债券收益率曲线上移损失情况等。

查看全文

上市公司融资结构论文

[摘要]融资理论重点研究企业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之间的构成比例,近年来融资优序理论与权衡理论逐渐成为企业融资理论的主流。然而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与传统融资优序理论相悖的现象,为了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稳步发展,我们必须从法律和企业本身的治理结构等方面解决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融资偏好融资悖论

一、企业融资偏好理论及相关研究

企业融资理论的开创性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MM理论。早期的MM理论认为企业价值与其融资结构无关,该理论忽略了企业所得税等各种因素,因而受到实践的质疑。1963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认为考虑公司税后负债率增加可以提高企业价值。权衡模型理论在MM理论基础上引入破产风险,认为企业最佳资本结构是债权边际抵税效应与边际破产成本相等的均衡点,后期的权衡理论又将负债的成本从破产成本扩展至成本、财务困境成本等方面,使理论进一步深化。上述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企业融资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融资结构也称资本结构,系指某个时点企业各种资本来源的对比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之间的构成比例。在企业融资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对称信息的角度对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了融资优序理论。融资优序理论认为,由于信息不完全和逆向选择的存在,企业呈现出明显的融资偏好:先内源融资,之后考虑银行借债或债券筹资,最后才发行股票。近年来融资优序理论与权衡理论逐渐成为企业融资理论的主流。

在融资与融资偏好理论方面,国外的学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ShyamSunderandMyers(1999);RobertandAnuja(2000);Hovakimianetal(2004);HaanandHinloopen(2003)从企业融资动态“偏好”为出发点进行研究,研究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得出上市公司“先内融资,再外债务融资,最后股权融资”的融资偏好的结论。MyersandMajluf(1984);ChirinkoandSingha(2000)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融资若债务融资不能满足融资需求才会考虑利用股权融资,表现出明显的融资偏好特性。在西方企业融资理论与实证研究不断发展的同时,国内理论界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王素莲(2003)等人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股权偏好融资。利用资本市场的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确有许多优势,但其特征是并不直接观察上市公司的“行为过程”,而是根据“资本市场运行‘结果’数据来推论上市公司的‘行为过程’”(陆正飞,2003)。葛永波(2007)在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特性时指出,企业融资理论具体体现为静态的融资结构特征与动态的融资偏好两个方面,静态上的融资结构特征与动态上的行为偏好是不同的概念,只有当企业融资偏好受到的约束较小,融资结构特征才能较好地体现出偏好的本质。因此,基于融资结构特征而得出的股权融资偏好结论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

二、我国企业的融资悖论及其现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