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2 10:31: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投入产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投入产出分析法报告
税源管理主要包括税源监控、分析和评估三个组成部分,如何针对不同行业及产品的特点,实施有效的行业税源监控、分析和评估,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如东县国税局三分局将“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引入行业税源管理,已在棉织生产、健身器材生产、链条生产三个行业成功地进行试点,探索出一条税源管理的新路子。
一、“投入产出分析法”应用于行业税源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现行税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一是现行的税负监控、分析和评估方法应用的效果不佳。目前,县以上国税机关税源监控和评估主要侧重于税源与GDP总量及税负变化的表象分析与监控,重点分析宏观税负、地区税负、行业税负及其变化规律,定期行业税负信息,建立税负评估指标体系,为基层税务部门税源监控和评估提供了部分依据,基层税务部门依据上级税务机关的大量税负信息进行税源监控分析和评估。由于上级税务机关的是粗线条的行业税负,未能延伸到具体产品;加之影响行业税负的客观因素较多(如:产品和原材料的价格变化、产品结构和存货期初与期末数的变化等),导致税负的可控性较差,税负分析评估的变数较大。
二是多数纳税人财务信息和纳税申报信息的失真,导致基层税务部门依据财务信息和纳税申报信息进行税源监控、分析和评估走入了误区。基层税务部门现行税源管理的主要信息,来源于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资料和财务数据。由于多数企业存在实际经营状况与财务信息和纳税申报信息不相吻合的的问题,导致财务及税收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较差,往往也导致基层税务部门税源监控、分析、评估结果的误差。
三是基层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的现状难以满足现行税源管理模式的需求。基层税务部门的税收管理员是税源监控和分析评估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具体负责对所管辖纳税人的税源监控,并对低税负企业进行个案分析评估。这就要求每个税收管理员对本辖区内所有不同行业及生产不同产品的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与财务信息和申报信息关系进行综合分析调查,查找疑点、搜寻证据、约谈补税。但基层税务机关的现状是一线征管力量缺乏,难以有足够的人力来完成如此大量的工作。同时整体素质不尽人意,难以对税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国际贸易对能源影响的投入产出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费和CO2排放量的急剧增加。中国是人均能源资源相对稀缺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1992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3年,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能源进口国家。据预测,2020年中国原油缺口将加大到2.5亿吨以上。紧缺的能源资源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1]。解决高能源消耗问题,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国已经向国际社会承诺,在2005年的基础上到2020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40%至45%。加入WTO后,中国国际贸易自由化不断深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和世界其他国家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也日益增强。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量已居世界第三位。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顺差达2954.7亿美元。这不仅使中国逐渐依赖贸易伙伴的生产体制和消费模式,也影响着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及能源消费。能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国际贸易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费的增加,即蕴含能源进出口。由于中国的环境污染为典型的能源消费型污染,出口贸易的增长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污染的增多。以铝业为例,目前技术条件下生产1吨铝耗电15000度,中国净出口70万吨铝,仅从直接能源消耗的角度分析就相当于出口100多亿度电。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位于产业链低端,55%的出口贸易属于附加值较低的加工贸易,而且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仍占较大比例,以往的数据统计并没有将蕴含能源进出口计入其中。能源环境约束已经成为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对进出口贸易的能源消费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为制定相关节能政策和产业发展指导政策提供依据。通过加总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直接能源消耗和间接能源投入,生命周期分析可以分析产品和服务中蕴含的能源[2-3]。由于生命周期分析方法需要进行实地调研和收集详细的中间产品能源消费数据,工作量巨大。现有研究中多采用投入产出技术对产业生产中的蕴含能源消费问题进行分析。投入产出技术可以不考虑各类产品和服务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长度,使用Leontief逆矩阵来计算一个部门的完全需求[4-6]。李坤望和孙玮发现,中国普通非能源商品贸易中隐含的能源输出量远高于能源产品的直接贸易量[7]。齐晔等人采用日本作为进口国代表,计算了中国进口商品的能耗系数,研究得出了中国隐含能净出口的上下限[8]。Gay、Proops、Lenzen和Machado等人的研究则将进口矩阵纳入到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他们的研究表明,澳大利亚、巴西、德国都是二氧化碳排放出口国,即这些国家进口品所蕴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小于其出口品中的CO2排放量[9-11]。Glen和Edgar等人对挪威进口商品的研究发现,其导致的CO2排放量的一半来源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这些进口量只占挪威总进口量的10%[12]。能源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体现了对经济增长背后的资源环境消耗的定量测算,从而也可以对进出口贸易背后的能源消耗进行系统的分析。随着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国际二氧化碳谈判、国内能源政策和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等都亟待学界对国际贸易与能源环境之间的交互影响进行更为深入地研究,特别是对国际贸易背后的能源消耗进行系统地测算分析。投入产出表可以采用实物量单位或者价值量货币单位编制。已有研究中,实物量和价值量难以反映在同一张投入产出表中。为分析出口贸易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尤其需要分析不同因素对出口蕴含能源的影响,需要将能源部门的产业(投入产出表中行方向数据)同时采用实物量和价值量表示,但上述研究在能源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中没有考虑到中国能源系统中最终消费和中间投入之间的不同价格,也没有深入分析出口蕴含能源的影响因素。
二、中国国际贸易的演进态势及其能源环境影响的定性分析
1980年,中国出口贸易总额全球排名为第26位,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国际贸易高速发展,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进出口总值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猛增到2008年的25616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2001年以后,中国国际贸易年均增速高达26%,是全球国际贸易增长最快的国家。2010年,中国出口贸易排名全球第一,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9727.6亿美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34.7%,进出口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中国的制造业产出占到了全世界的19.8%,高于美国(美国为19.4%),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加工生产基地。中国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带动了能源消费的迅猛增长。尤其是2002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重型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以量取胜的工业制造品的出口。中国是一个人均能源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人均能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受制于资源禀赋,中国能源需求与本国供应之间的缺口不断扩大,日趋依赖进口各类资源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中国初级产品占进口总额中的比例由1990年的17%,增长至2008年的31%。从直接能源进出口量分析,中国自1997年开始成为净能源进口国家。2001年开始,直接能源进口量快速增长而直接能源出口量略呈下降趋势,净能源进口量快速增长。这说明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长,其中进口能源中以原油和成品油为主。2008年,原油进口量占直接能源进口量的67%,中国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达到创纪录的51.3%。从直接能源进出口量分析,中国已经成为净直接能源输入国。对美国等发达国家而言,其国际贸易的增长意味着大量工业产品可以在这些发展中国家生产。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使得发达国家的居民消费可以更多地依赖于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制成品进口,提高服务业在其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比例,从而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国内经济活动与生态资源环境的矛盾。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能源、环境法规政策的相对宽松和不完善,而自由贸易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出口型生产往往对社会和环境成本考虑不足,国际贸易扩大导致的产出增加会带来能源消费的增长和环境的恶化。因此,国际贸易可能产生这样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影响:一个国家可以通过转移高能耗、高污染排放型产业至其他国家以减少其能源消费并保持其环境承载力;一个国家也可能由于出口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高能耗、高污染,增加了其能源消费总量并使环境受损。进一步而言,通过国际贸易,一些国家可能间接出口了能源资源和环境承载力,而另一些国家则可能进口能源资源和环境承载力。
出口贸易高速发展使中国能源消费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由于中国的环境污染为典型的能源消费型污染,出口增长在促进中国消费增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污染的增多。开发、利用能源所产生的环境约束不仅已经成为能源战略和能源决策中越来越重要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是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中国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可以为中国的环境保护积累必要的经济基础,通过进口高能耗污染密集型产品可以直接降低本国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程度,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进口先进的机械设备会促进国内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发展。因为受制于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担当的加工装配者角色①,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不可避免地加速消耗了大量的稀缺性自然资源,导致“掠夺性”资源开采问题。与出口贸易带来的能源消费增长一致,出口行业所排放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也相应增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②,这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和初级产品相比,工业制成品生产中的环境影响不仅包含着原材料的开采与加工,还包括其本身加工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水、废气与固体废弃物。由于工业制成品占中国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一直上升,2009年,其比例达到95%,故本文选择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分析国际贸易的环境影响效应。1990—2010年,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由462亿美元上升为13965亿美元,年均增长17.6%。同期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由1990年的57797万吨增长至2010年的240944万吨,增幅达4倍。工业固体废物和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呈同步增长态势。工业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从1990年的1033万吨增长至2006年的2235万吨,年均增长5%。其后由于中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③中制定了降低单位GDP能耗20%、在2005年的基础上到2010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0%的政策,中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010年减少至1864万吨。因此,从整体上分析,中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006年之前随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呈同步增长态势,但“十一五”期间由于政府管制呈下降趋势。另外两项环境指标,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由于国家以造纸等行业减排为重点,采取各种环境政策积极推进高污染行业的清洁生产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中国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并未出现和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同期增长的趋势。1990—2010年间,中国的工业废水排放量没有明显的增长趋势,1990年排放量为236亿吨,2010年为238亿吨。这说明从工业废水排放量这一环境指标来看,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的增加并未对工业废水排放产生显著的影响效应。工业COD排放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变动趋势一致,仅在1997年达到峰值,此后则呈下降趋势。中国的二氧化硫排放中,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50%,电力是工业生产制造的基础,因此从整体分析中国二氧化硫排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与中国的出口贸易规模之间存在正向关联关系。从两项环境指标(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COD分析)来看则没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因此,需要对中国国际贸易和能源消费及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做更为深入的系统分析。
三、能源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能源投入产出模型
农业投入产出收益研究
1引言
河南省作为中部经济区建设的核心省份,是农业粮食生产的主要产区,肩负着促进中部发展的重大使命。在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突出,粮食投入产出不高的情况下,河南省面对人口众多的压力,更应该关注农业生产要素的效率,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由于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国内对农业生产效率的研究方面的文献较多,过去大多采用C-D生产函数法进行测算。近年来DEA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效率的综合评价中。何新安等(2008)使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广东省1993-2005年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趋势进行了考察。李尽法等(2008)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考察了1999—2006年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丁文斌(2007)运用DEA方法分析1990-2004年湖北省粮食生产投入要素。汪旭晖(2008)运用DEA模型对我国31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综合评价。陈洪跃等(2010)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重庆市1997—2007年的农业经济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其规模效益。
2DEA评价模型
关于生产的效率评价,通常是通过对生产边界的估计。当前生产边界的估计主要有二种方法,一种是参数法,另一种是无参数法。DEA方法作为无参数法,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及Rhodes(C2R)于1978年提出的,相对于参数法,DEA无须预设生产函数的型式,亦无须估计函数的参数。本研究所构建的评价模型,就是DEA的两个基本模型C2R和BC2。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引入对偶变量λ1、λ2,…,λn;θ和松弛变量,即可得出C2R模型的表达式如下:minθs.t.nj=1λjxj+s+≤θx0nj=1λjyj-s-≥y0λj≥0j=1,2,3,…,nθ无约束s+≥0s-≥烅烄烆0在该模型中:θ为各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值。在考虑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况下,BC2模型如下表示:minθs.t.nj=1λjxj+s+=θx0nj=1λjyj-s-=y0nj=1λj=1j=1,2,3,…,nθ无约束s+≥0s-≥烅烄烆0在该模型中:θ为各决策单元的纯技术效率值。
3实证分析
3.1指标的建立
装备制造业投入产出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利用1998年~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建立C2R模型,对四川省装备制造业进行投入产出效率分析,找出其发展的优势,以及相对不足,为四川省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提供发展方向。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投入产出效率DEA
一、引言
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是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学者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其主要思路在于通过对决策单元(DMU)进行线性组合构造有效前沿面,通过解每一个决策单元相应的线性规划来判断该决策单元是否位于有效前沿面来评价其相对有效性。DEA方法自问世以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国有不少学者应用此方法对不少领域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如马占新,唐焕文利用改进的DEA方法对东北某省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叶世绮,莫剑芳利用DEA方法中的C2R模型对四个经济特区宏观经济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分析;本文采用C2R模型来评价1998年~2007年四川省装备制造业的投入产出相对效率。
二、C2R模型基本思想
在一个经济系统或一个生产过程中,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每个DMU都有m种输入和s种输出,其中Xj=(x1j,x2j,…,xmj)T,Yj=(y1j,y2j,…,ysj)T,(j=1,2,…,n)为决策单元的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向量。则DEA方法的C2R模型线性规划问题如下:
投入产出法在化工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1投入产出法的概念及特点分析
1.1投入产出法概念
投入产出法属于现代化科学的经济管理方法,它主要是研究不同经济体系中每部分投入及产出相互关系间经济数量分析的方法,也可以称之为产业关联法或是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指生产产品所需要的材料、辅材、能源以及劳动力及机械折旧等方面内容,“产出”则是指生产的产品数量及其的分配使用,也叫做流量,比如生产生活消费以及积累、进出口等。经济体系当中,每个生产企业都是投入单位,又是产出单位。企业的总投入理论上与总产出相同。投入产出法必须先将生产车间的投入来源以及产出去向绘成投入传出表,再根据表格中的两者的平衡关系创建出数学模型,借助表格以及数学模型就能够对经济进行具体的分析及预测,也能对生产计划进行平衡管理。所以,投入产出法属于经济的预测及生产计划平衡的一种方法,同时能够对经济进行综合的分析。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数字模型以及前两者的应用。
1.2投入产出法的特点
首先,投入产出法基本分析形式为投入产出表;经济体系中每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都是由一个线形的方程组进行描述的,它们的经济联系主要是依靠方程组中的各种系数反应出来,并且这些系数都能反应出在一定条件下的生产组织及生产技术间的经济关系,还能够测定社会产品以及中间产品两者间存在的数量联系。其次,投入产出表的表现形式具有交叉性的特点,它能够明确的反映出生产消耗以及分配使用在企业的每个部门间的运转情况,直观的表现出社会产品的一个再生产过程。企业既是投入单位,又是产出单位,它具有双重的身份,及生产产品提供给社会中其他领域消费的产品,还要消费其他企业生产的产品。这样,国民经济中产品的生产及分配通过互相的交织,形成了所有部门互相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投入产出法是建立在投入产出表基础之上,采用现代数学的计算方法,创建数字模型,来实现经济分析及预测研究的。
2投入产出法应用效果
国内科研事业投入产出剖析
1科学研究事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部门,不仅能够为其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更为重要的是科学研究事业的兴衰将会直接决定未来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波特指出,国家之间的竞争关键在于国家竞争力的高低,而国家竞争力的高低则是由生产率高低决定的,科学研究事业是提升生产率的最重要部门。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对科学研究事业的投人,每年都将国民经济预算中的一大部分用于科学研究,但是科学研究事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到底处于何种地位,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力如何,并没有明确的分析。本文依据美国经济学家WassilyIxontief提出的“产业经济理论”,利用中国政府最新颁布的“1997年中国投人产出表”,试图对上述问题做一探索。本文中的科学研究事业所涵盖的范围是指:
(1)自然科学研究。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活动。
(2)社会科学研究。包括人口、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美学、文化艺术、语言、民族、文化、考古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活动。
(3)其他科学研究。包括管理科学、技术经济学、未来学、科学技术史、情报科学、图书馆学、档案学、环境科学等边缘学科的研究活动。
2科学研究事业投入产出分析
2.1中国科技事业发展速度快。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差距仍旧明显
高校教育资源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探究
【摘要】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推动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才可以在建设高水平大学格局中争得一席之地。高校开展教育资源绩效评价管理是提高办学质量、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当前高校财政资源投入情况,探究了高校投入产出综合绩效的研究思路,和绩效模型的构建。
【关键词】高校教育资源;投入产出;综合绩效评价
我国高校长期以来一直将关注点放在教育资源的投入与配置方面,没有对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提起重视。另外,人们对高校的绩效评价主要关注点在办学产出方面,没有对办学投入进行充分考虑,或只针对单一项目进行评价,如科研项目绩效、办学质量评估等。在评价指向方面,单一的绩效评价可能会导致评价结果的偏离本质[1]。
一、高效财政资源投入情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还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是提高民众素质、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基石。近些年,党和国家在教育方面也逐渐加大了财政投入。国际对教育投入的通用基线是,当人均GDP达到800美元-1000元时,教育的财政支出GDP比例应达4.07-4.25%,方可确保经济与教育的协调发展。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均GDP早已达到800美元标准,且在2012年国家教育财政支出GDP也如期达标。大幅增加的财政教育经费,令高校拥有越来越多的可支配教育资源,如今高校更追求结构、质量、规模的协调发展,所以对教育资源配置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其使用效率,是高校目前发展过程中的必要需求。
二、 国内外针对高校绩效研究情况
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测量提高投资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人力资本测度的角度;人力资本测度方法的雏形;以人力资本投入产出过程为基础的人力资本测度;以技术内生化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的人力资本测度;人力资本测度方法评述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需要进行投资、对劳动力要素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导致了人力资本的概念的提出、人力资本测度方法是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的、经济增长关系中具有人力资本要素内涵的理论框架、舒尔茨的研究、舒尔茨是从探索经济增长和社会财富的积累而逐步踏上研究人力资本的道路的、贝克尔的研究、技术内生性增长理论的思想源头是阿罗《边干边学》中指出的、卢卡斯将人力资本作为一个独立要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人力资本投入的产出效益往往不直接表现为实物产值的增加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本文从人力资本概念入手,着重介绍以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为基础和以技术内生化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的人力资本测度体系,并试对人力资本测度方法做一个综述。
关键词:人力资本;测度方法;综述
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需要进行投资,而这种投资行为获取的人力资本流量、存量究竟为多大,这就需要对人力资本投入和产出进行测度,本文从人力资本的概念入手,力图对人力资本的测度方法做一个综述。
一、人力资本测度的角度
对劳动力要素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导致了人力资本的概念的提出,另一方面对人力资本概念不同程度的理解也决定了人力资本测度的角度。
统计局投入产出工作汇报2篇
第一篇
2012年全国投入产出调查,在我县抽中了莲花供电公司、莲花县水轮机厂有限公司等9家规模工业企业和飞文电脑有限公司1家服务业企业,样本分布在各个乡镇,样本分布面广,任务重、时间紧,我局领导对调查工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调查方案的规定和要求,立足高起点,坚持严要求,以“确保万无一失、再创一流水平”为目标,以“确保调查结果公正、公平”为核心,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层层建立责任制为保证,以抓紧、抓细、抓实各项工作为基础,全面促进我县投入产出工作的顺利开展
1、高度重视,认真准备。为了抓好这项工作,我局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分步实施,保证了这项工作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首先是落实调查人员,加强培训。所有抽中单位的调查人员都参加了全市统一的业务培训,使广大调查人员较好地领会和掌握有关调查方法和要求,为保证调查数据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量化分工,职责分明。调查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调查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责任心。所以本次调查我们成立了一个“三人中心组”,以分管业务副局长同志担任组长,抓调查工作的全面布署;工业统计周玉芳同志负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调查工作;综合科刘君同志负责服务业调查。三个人既分工又合作,职责分明确保了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3、抓基础,抓关键环节。首先抓好了调查表的初审工作,把好报表初审第一道关,为调查表会审做好准备;再次是认真配合市统计局做好调查表会审,保证调查表会审工作顺利进行。特别是工业由于样本调查单位多,报表复杂,为保证调查表会审工作顺利进行,我局从准备工作、会审安排、组织落实、单位配合等方面进行精心策划和周密布署,从而使10个样本调查单位全部参加会审,到会率达100%。同时,10个样本调查单位全部通过会审。
4、企业配合好。一是中型企业高度重视基层表的填报工作。各单位严格按照报审时间及时报审,确保了整体进度;二是企业统计工作人员认真把好数据质量关。数据质量是调查的关键,要把差错消灭在基层,确保审核质量。三是企业认真总结,向市局反映好的经验和做法,以便相互借鉴,共同促进;四是企业在调查工作中发现问题能及时与县局沟通,尽早的解决,确保圆满完成投入产出调查工作。
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在企业的应用
摘要:投入产出的管理对于国家、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也是衡量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决策科学性提升的重要方法。随着经济的变化越来越快,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重大且快速的变化。对此,企业需要加强投入产出的数字化和动态管理,提升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
关键词:投入产出;企业管理;数字化;动态;经营
企业的经营就是各要素的投入产出管理和优化,投入产出的比例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生存。目前多数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企业的投入产出事前核算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企业都是手工或者静态的核算,并没有建立数字化、动态的投入产出管理,没有实时跟进各类要素和产品的成本和市场价格,对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敏感性不足,无法及时进行动态管理,这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国家整体经济向着节约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将不利于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稳固。
1现阶段加强企业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1.1竞争的加剧及环境变化的快速决定企业要加强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
目前国家整体出现了产能过剩,很多的企业主要依靠政府补助进行生存,企业整体的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影响,一些企业仍然没有意识到环境的变化,决策的时候没有借助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造成企业的资源浪费。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走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东莞等传统的制造强地都出现了大批企业倒闭,经济整体下滑,这些问题的发生决定了企业必须在投资和生产的时候更加科学化管理。另外,现代社会由于新媒介等的介入,很多环境因素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很多市场价格变化速度及其传导速度更快,企业如果依托于以往的手工计算的投入产出管理,将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变化,无法获取最新的数据进行决策,导致其决策无效,反而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