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静脉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2 10:13: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头皮静脉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探讨论文
【摘要】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善于总结工作方法,注意小儿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头皮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按压方法;心理护理ShallowlydiscussedhowcarriesontheyoungchildscalpvenoustransfusionWangZhihongZhuBin
【Abstract】Theyoungchildscalpvenoustransfusionisthedepartmentofpediatricsnursesanitemtobemostbasicbutthemostimportantbasicskills,thedepartmentofpediatricsnurseinusualnursesinthework,notonlymusthavefullwarm,theselflesscompassionandtheintensesenseofresponsibility,moreoveralsomusthavetheexquisitetechnology,therichexperience,isgoodatsummarizingthemethodofwork,paysattentiontoyoungchild’spsychologytonurse.
【Keywords】Scalpvenipuncture;Venipuncture;Holdsbackthemethod;Thepsychologynurses1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1.1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1.2光线的强弱: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自然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光线不好时,我科选用2根30W日光灯,灯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静脉在50cm左右,以保证充分的照明条件。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探讨论文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我院急诊科在近年来平均每日输液量400人次左右,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1.1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1.2光线的强弱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自然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光线不好时,我科选用2根30W日光灯,灯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静脉在50cm左右,以保证充分的照明条件。
1.3针头的选择对于出生到3岁的小儿,一般选用412~512号大小的头皮针,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
1.4进针手法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15°夹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抽注射器针栓,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
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采血护理论文
【摘要】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自2006年以来,对于需要采血及输液的新生儿采用“一针两用”的方法,即先用留置针采血,再接上肝素帽用于输液,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采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头皮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不仅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长期以业,新生儿采血多采用股静脉、颈静脉及后囟等部位,上述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并有一定的危险性,我院儿科自2006年6月-2008年6月对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试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经头皮静脉采血做到了采血输液一步到位,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为我院住院新生儿,男:64例,女:36例,出生后1-7天28例,出生后8-14天26例,出生后15-21天为34例,出生后22-28天12例,采血量根据化验需要而定,多用于肝功能胆红素测定。
1.2方法
幼儿头皮静脉取针后日常护理研究论文
【摘要】小儿头皮静脉浅表易见,便于固定,使用头皮静脉输液,体位舒适,不影响小儿活动,并便于保暖,最适用于新生儿与婴幼儿,头皮静脉给药是儿科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拔针意味着当日的静脉治疗结束。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护理
小儿头皮静脉浅表易见,便于固定,使用头皮静脉输液,体位舒适,不影响小儿活动,并便于保暖,最适用于新生儿与婴幼儿,头皮静脉给药是儿科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拔针意味着当日的静脉治疗结束。但是我们有的护理人员并不重视这项收尾工作,往往草草了事,给患儿及家属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和麻烦,同时也增加了护患之间的矛盾。
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工作总结了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现分别叙述如下。
1准确掌握拔针时间
在液体瓶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余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时,助患儿取平卧位,抬高液体瓶,使输液管中液体全部进入患儿体内,这样可保证给药剂量的准确,不影响疗效。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护理探讨论文
静脉穿刺术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小儿静脉注射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一项基本操作,在儿科抢救中静脉穿刺做到一针见血能保证静脉通路的顺利开通。为抢救和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如何做到小儿静脉注射一针见血,笔者总结多年的护理经验,浅谈几点体会。
1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
1.1根据患儿年龄选择新生儿至3岁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是儿科护理基本功,由于头皮静脉是网状分布,所以,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应选用正中静脉,此静脉直、较大,不易滑动,易固定,其次额浅、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3岁以上至12岁儿童宜选用四肢静脉。
1.2根据病情治疗慢性疾病宜由远心端开始选用;抢救时宜选用肘静脉或大隐静脉等大血管,一般性治疗宜选用头皮静脉和肢端静脉,静推钙剂、高渗糖、20%甘露醇滴注及升压药宜选肘静脉及大隐静脉;静脉采血时最好选用肘静脉,股静脉及颈外静脉。
2光线强弱及照射角度对静脉穿刺成功的影响
高度适宜,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如光线太强,又是直射穿刺部位,因光线的刺激反而无法看清血管;在阴雨天或夜间借助150W灯置于操作者左前上方,距离穿刺静脉45~50cm高度为佳,此时灯光对眼的刺激小,静脉暴露好,穿刺易成功。
新生儿静脉穿刺方式运用
静脉输液是新生儿给药的主要途径,但由于新生儿特殊的解剖特征和生理特点,如血管脆弱、管腔细小、好动、不合作等,容易导致穿刺部位肿胀、出血。如果多次穿刺,将对患儿造成一定的伤害,同时也给护理工作增加一定的难度和工作量。对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新生儿,静脉穿刺留置是最好的选择。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对血管刺激小、可长期静脉内留置等优势,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用药和急救,并且可显著提高护理工作效率J。当前静脉穿刺的部位主要有腋静脉、头皮静脉、踝部大隐静脉及前臂头静脉,但对于新生儿这类特殊人群来说,哪个部位的静脉穿刺留置效果最佳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就新生儿静脉穿刺的方法做一比较分析,为临床静脉留置输液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我科行静脉留置输液的新生儿243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其中男139例,女104例;胎龄28~36周,平均33.8周;出生体质量1353~1937g,平均1663g。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成3组,每组81例,分别为腋静脉穿刺组、头皮静脉穿刺组和前臂头静脉穿刺组。3组患儿在性别、年龄、胎龄、出生体质量以及病情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3组患儿均采用24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其静脉穿刺部位分别为腋静脉、头皮静脉和前臂头静脉。穿刺成功后均采用3L无菌透明敷贴封闭穿刺部位,平整粘贴并固定好;采用含肝素钠的生理盐水5mL(使用250mL生理盐水加入12500U肝素钠配制而成)正压封管。穿刺固定好后,每隔24~48h揭开无菌敷贴,用75%酒精消毒穿刺针眼处,待于燥后换用新的无菌敷贴。输液管每24h更换1次。整个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注意每天观察穿刺部位,当穿刺处出现肿胀、留置针阻塞、2级及以上静脉炎时应及时拔除留置针。如果未出现上述情况,留置针保留时间应不超过14d,应注意及时、主动拔针,以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比较分析3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穿刺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合作率、患儿家长满意程度等情况。
儿科护理学研究论文
【摘要】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善于总结工作方法,注意小儿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头皮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按压方法;心理护理Shallowlydiscussedhowcarriesontheyoungchildscalpvenoustransfusion
【Abstract】Theyoungchildscalpvenoustransfusionisthedepartmentofpediatricsnursesanitemtobemostbasicbutthemostimportantbasicskills,thedepartmentofpediatricsnurseinusualnursesinthework,notonlymusthavefullwarm,theselflesscompassionandtheintensesenseofresponsibility,moreoveralsomusthavetheexquisitetechnology,therichexperience,isgoodatsummarizingthemethodofwork,paysattentiontoyoungchild’spsychologytonurse.
【Keywords】Scalpvenipuncture;Venipuncture;Holdsbackthemethod;Thepsychologynurses1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1.1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1.2光线的强弱: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自然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光线不好时,我科选用2根30W日光灯,灯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静脉在50cm左右,以保证充分的照明条件。
儿科低年资护士经验技巧论文
动静脉采血的技巧
采血技巧:临床上抽血一般多用5~10ml的一次性注射器,取下针头,套上5号半头皮针抽血,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方法是将一次性空针的注射针头取下,把5号半头皮针套在空针乳头上,穿刺操作同打输液针一样。穿刺成功后,左手只需固定好患儿的肢体,右手回抽血即可。由于头皮针是软管而且长,可以随患儿的肢体活动而活动,而不会因为强行固定针头在患儿活动时刺破血管。
采血部位的选择:对于婴幼儿或新生儿采血来说,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采血需要量10ml时(血培养、血气分析、抗凝试管、再干操)婴幼儿或新生儿静脉采血难以成功。现我科一般首选桡动脉,此位置在掌面正中外侧1/2桡关节处(是成人测脉搏处),因此位置较易暴露,患儿任何舒适卧位都可。操作者左手握住患儿拳头,顺着血管走向把轻轻拉直。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以动脉搏动最强点为圆心直径>5cm),同时消毒操作者右手示指、中指指腹。用已消毒好的示指、中指摸清动脉搏动点。左手拇指、示指背面绷紧皮肤。右手持5号头皮针连接注射器。在搏动点最强下约0.3cm处5°~45°角进针,见鲜红色回血,停止进针。左手固定好患儿穿刺手,防止针头移位。右手持注射抽吸,若抽吸有困难,稍转动针头位置,直至抽吸顺利。抽取所需血量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针。棉签按压约5分以上,凝血功能障碍者按压时间延长至10分,见无出血后,再用无菌医用胶布压贴针眼,防止针眼再出血及感染。采血后,按需要分别注入所需试管(先注入血培养、血气分析、抗凝试管、再干操试管等)。其次是头皮颞动脉,因头皮颞动脉能用肉眼看到其动脉搏动和走向,可沿其走向,由浅入深进针,使进入皮下及血管内针的长度较多,不易滑出,对不配合的患儿也便于固定,而且类似于头皮静脉输液法的手法及固定,易学易掌握,穿刺并发症少,减轻了患儿的痛苦,穿刺后便于观察有无供血不良及出血倾向,方便且安全,家长也易于接受。股动脉、静脉易滑动,一般不做穿刺采血,而且损伤性大,易出现瘀斑,甚至血肿,给患儿带来痛苦。
留置针采血:新入院的患儿需要急采血,在静脉输液时,选择较大,充盈度好、粗直、有弹性的静脉。用留置针接空针先采血后输液,可一举两得,既减轻了患儿2次穿刺的痛苦,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感,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静脉穿刺输液的技巧
头皮静脉穿刺进针及潜行的角度:头皮静脉表浅,穿刺失败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进针过深。正确的方法是: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处将针头近似平行刺入头皮,然后将针头稍挑起沿静脉向心方向穿刺,关键就是进入头皮后潜行的角度,要有一种挑起头皮进针的感觉才行。
小儿静脉输液中外渗原因探讨论文
静脉输液是住院小儿达到治疗目的最常用最有效的途径,由于小儿年龄、生理解剖及心理等特点,在输液过程中易发生外渗。不同年龄组患儿外渗原因及护理措施也有所不同,排除穿刺技术的因素,下面谈谈外渗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1各年龄组患儿的特点及外渗原因
1.1新生儿组患儿幼小体弱,反应能力差,睡眠时间长,自主动作少。头皮静脉丰富,交织成网,无瓣膜,血管内压力低,管腔细嫩,血管表浅,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易受周围组织活动的牵拉。年轻的家长缺乏正确的护理知识,过多的搂抱、摇动患儿,头部蒙盖衣物,无意中触碰头皮针或牵拉输液管,是造成针头活动穿破血管壁外渗的主要原因。
1.21个月~2岁组患儿对外界刺激反应强烈,痛觉灵敏,对医护人员本能的恐惧、反抗,哭闹而不合作。此组患儿头皮静脉丰富,皮下脂肪厚,血管不易活动,但易造成血液反流。患儿活动量大易出汗,致胶布粘贴松动,使针头脱出。另外,家长看护不当,小儿用手搔抓,造成针头移位外渗。
1.33~6岁组患儿启蒙教育时期,在家长和护士的说服和指导下,他们基本能配合。该年龄组患儿血管腔相对粗大,血流速度快,血管壁弹性好,针头漂浮在血管腔内,不易造成血管壁损伤,往往因患儿在床上玩耍、写画或大小便等活动而引起针头滑脱使液体外渗。
1.47岁以上组患儿已上学,具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对护士的解释和要求能积极配合。该年龄组患儿血管腔粗大,血管壁韧性强,血流速度快,针头浮在血管内,很少引起血管壁损伤而外渗。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通过医学文献及临床经验认真分析总结。结果: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与护士的心理素质、静脉的选择、持针手法及穿刺后固定等因素有关。结论: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应从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及加强技术训练入手,同时要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宜,必要时还可借助一些辅助器械。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率
心理素质
在小儿静脉输液中,护士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静脉穿刺输液的成功率,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对患儿进行必要的安抚,尽量减少紧张恐惧的心理,使患儿及时进入良好的穿刺状态。
静脉的选择
静脉的选择应避免在骨隆突处、关节部位、静脉活瓣处穿刺,还要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合理的选择。先头皮后四肢、先额后枕、先大后小。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较大的有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及枕静脉,便于固定,又不影响患儿活动,便于保暖,故多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