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2 09:52: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头颈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探讨论文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摆位误差;电子射野影像装置;数字重建图像【Abstract】AIM:Tomeasurethesetuperrorinthe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MRT)forheadneckneoplasms,andtoanalyzethemarginbetweentheclinicaltargetvolume(CTV)andplanningtargetvolume(PTV).METHODS:Seventysixpatientswithheadneckneoplasmswerechoosedatrandom.Theportalfilmswerescreenedusingtheelectronicportalimagingdevice(EPID),andtheerrorwasanalyzedthroughcomparingtheportalfilmwiththedigitallyreconstrucedradiographs(DRR)inthetreatmentplanningsystem(TPS).RESULTS:Thesetuperrorswere(-0.62±1.46)mm,(-0.41±1.54)mm,(-0.31±1.67)mmandthemarginswere2.27mm,1.87mm,1.98mminlateral,cranialcaudalandventraldorsaldirectionsrespectively.CONCLUSION:ForthepatientswithheadneckneoplasmsundergoingtheIMRT,themarginsbetweentheCTVandthePTVshouldbe2.5mminthelateraldirection,and2mmincranialcaudalandventraldorsaldirections.Moreover,withthetreatmenttimegoesby,theerrorvariedirregularly.【Keywords】headandneckneoplasms;setuperror;electronicportalimagingdevice(EPID);digitalreconstructedlyradiograph(DRR)【摘要】目的:测定头颈部肿瘤在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偏差,分析计划设计中从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的外扩边界.方法:随机抽取76名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治疗时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拍摄射野片,将射野片和计划系统中的数字重建射野(DRR)图像片进行误差比较.结果: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62±1.46)mm,(-0.41±1.54)mm,(-0.31±1.67)mm,外扩边界分别是2.27mm,1.87mm,1.98mm.结论:对于头颈部调强治疗的患者,CTV到PTV的外放边界在左右方向需要2.5mm,头脚方向和腹背方向需要2mm.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递进,摆位误差没有规律性的变化.【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摆位误差;电子射野影像装置;数字重建图像0引言放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摆位偏差是影响精确治疗的关键因素,越是精确的放射治疗,对照射体位和照射野的准确性要求越高.了解摆位偏差的大小和来源对减少摆位偏差和确定照射野合适的外放边界是非常有意义的.本研究对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lectronicportalimagingdevice,EPID)拍摄的患者治疗射野图像与计划系统所生成的数字重建射野图像(digitalreconstructedradiography,DRR)进行了比较,对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MRT)的头颈部肿瘤的摆位偏差进行测量和误差分析,并且计算出计划设计时从临床靶区(clinicaltargetvolume,CTV)到计划靶区(planningtargetvolume,PTV)的外扩边界的具体数值.1材料和方法1.1材料200411/200509随机抽取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住院患者76例,年龄4~68(中位45)岁,其中鼻咽癌57例,头颈部肿瘤19例,包括喉癌、脑瘤、腮腺瘤等.热塑面罩及底板,比利时Orfit公司产品;MX8000螺旋CT,荷兰Philips公司产品;放疗专用激光系统,德国Lap公司产品;23EX医用直线加速器(配备120叶多叶光栅),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定位机,PortalVisionTM型电子射野影像装置,图像分析软件Vision6.1均为美国Varian公司产品.1.2方法1.2.1采集图像时间设置76例患者共获取了147组数据.患者调强治疗的时间分布是1wk照射5次,1次/d,休息2d,共计32次治疗.患者第1次治疗时医生参与摆位,核对体位的准确性,每人第1次治疗都拍射野片,总共有76组第1次的数据;其中8例患者在放疗的同时还进行化学治疗,体质量变化比较大,每周都拍1次射野片,每人有7组的数据;其中6例患者同时进行放化疗,体质量变化不大,每隔10d拍1次射野片,每人有4组的数据;其中5例患者也同时进行放化疗,但体质量几乎没有变化,所以只在治疗第1次和最后1次拍射野片,每人2组数据.其余患者只进行放射治疗,只拍摄第1次治疗的射野片.1.2.2图像获取和比较DRR图像是误差比较的基准,在做定位CT时,扫描范围从头顶部到锁骨下端下3cm~4cm,以层厚5mm,层距5mm平扫,通过网络系统将图像传输到计划系统中.治疗计划完成后,设计和治疗野同中心的验证野,正前野和左侧野,大小15cm×15cm,每个野分别设置为骨窗和软组织窗的效果,得到DDR图像存储到图像工作站上.EPID图像是误差比较的参考图像,在加速器治疗时,出束前通过放疗网络系统调出验证野计划,设置机器跳数为2Mu,剂量率调整到100Mu/s,设置机架为0度和90度,启动EPID装置,出束拍下射野图像,存储到图像工作站中.用图像处理软件Vision6.1对图像进行分析,在每个患者的文件目录下,存储了DRR图像和EPID图像.在系统中设为两个窗口,一个放置重合在一起的图像,另一个放置EPID图像.按照射野边界匹配两幅需要比较的图像,使得两幅图像基本吻合.在EPID图像中勾画比较明显的骨性解剖标记点,例如,在正野图像中勾画鼻中隔、眼眶等,在侧野中勾画蝶窦、枕骨、椎体前弓、后弓、椎体后缘等.在重合的两副图像中就显示所勾画的标记点,比较EPID图像中解剖标记点和DRR图像中相应解剖点的位置差异,就得到该平面二维方向上的位置偏移.1.2.3摆位误差的分析摆位偏差来源于分次治疗摆位过程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用所有误差的平均值表示系统误差Σ,用所有误差的标准差表示随机误差σ[1].分析误差数值时采用国际辐射单位及测量委员会(ICRU)62号报告[2]中的坐标系,采用矢量表示各方向上的偏移,分别是X(lateral)表示左右方向,左方向为正,Y(cranialcaudal)表示头脚方向,头方向为正,Z(ventraldorsal)表示腹背方向,腹方向为正.使用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数据分析.2结果2.1摆位误差的计算统计分析的误差中X,Y,Z分别代表了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误差数值,其中第1组数据表示76例患者第1次治疗时的EPID片和DRR片比较的误差,第2组数据表示所有的测量数据除去第1次测量数据后的EPID片和DRR片比较的误差,第3组数据表示所有的测量数据的EPID片和DRR片比较的误差.正负号表示其矢量性(表1).表1所有患者统计分析的摆位误差数值对8例患者统计分析结果(图1),每隔1wk进行1次拍片,共32次治疗,每人有7组数据,将8例患者的第1次到第7次的数据分别进行分析,得到每次治疗时的x±s.X,Y,Z分别代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误差数值;每幅图中的点表示每次的平均值,竖线表示(x±s).2.2CTV和PTV间应扩边界的计算Stroom等[3]采用DVH和靶区覆盖可能性分析,指出为保证至少95%的剂量包含99%体积的CTV,CTV到PTV边界至少应为(2Σ0.7σ)mm(其中数据取正值,不带有方向性),用表1中第3组所有的误差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得到X2.27mm,Y1.87mm,Z1.98mm.3讨论ICRU50号报告提出光子线照射的靶体积概念,主要包括实体肿瘤区(grosstumorvolume,GTV),CTV和PTV[4].ICRU62号报告又对此进行了补充,指出PTV是一个集合概念,指所有可能几何变化所确定的,使由此所设定野的大小和分布能使CTV获得规定剂量的容积,包括CTV本身、照射中患者器官移动(internaltargetvolume,ITV)以及由于日常摆位不确定引起的治疗中靶位置和靶体积变化(setupm[1][2]argin,SM)等因素引起的扩大照射的组织范围[2].对采用适形放疗、使用多叶光栅的患者,其照射野中心移位误差严格控制在3mm以内[5],说明设备的精度很高;而随机误差在1mm左右,说明每次摆位的重复性高.结果表明摆位所带来的偏差主要来源于随机误差.从表1数据可看到,单方向误差≥3mm的在10%以内,只有极个别的几个数值超过了5mm.本研究是对头颈部肿瘤进行研究,调强治疗属于精确治疗,对摆位的要求很高,若拍片时发现误差>3mm,就到模拟机重新核实,保证体位一致性,确保治疗效果.通过图1可以发现,三个方向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没有随着治疗时间的递进,逐渐变大或是变小,没有规律性的变化.分析原因可能是对于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质量减轻,导致面罩不能很好的和身体保持一致,带来摆位的不准确,但有些患者体质量没有变化,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体位的精确性,这样误差就很小.头颈部肿瘤的调强治疗中,靶区和危及器官之间很邻近,照射靶区的精确性是疗效的保障.我们使用EPID验证系统,进一步提高了摆位的精度,保证靶区得到高剂量而周围关键器官受到保护,这对于局部控制率的提高和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戴建荣.射野影像系统[A]//胡逸民.肿瘤放射物理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1999:463-466.[2]CommissiononRadiationUnitsandMeasurements(ICRU)[R].Reports62.ICRUPublications,1999:1097-1120.[3]StroomJC,BoerHC,HuizengaHK,etal.Inclusionofgeometricaluncertaintiesinradiotherapytreatment,planningbymeansofcoverageprobability[J].RadiatOncolBiolPhys,1999,43(4):905-919.[4]InternationalPrescribing,RecordingandReportingPhotonBeamTherapy(SupplementtoICRUReport50)[R].ICRUPublications,1999:5-16.[5]胡逸民.调强适形放射治疗[A]//胡逸民.肿瘤放射物理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595-598
头颈部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及逆转剂研究进展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抗药性;药物疗法
[摘要]肿瘤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交叉抗药性是造成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随着化疗药物在头颈部肿瘤的广泛应用,多药耐药现象在头颈部肿瘤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近年来头颈部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及其逆转剂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肿瘤细胞耐药性可分为原药耐药和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目前,大多数人认为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MDR是指由一种药物诱发,同时对其他多种结构和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抗癌药产生交叉耐药[1];它往往导致联合化疗的失败。目前,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前或放疗前多采用诱导性化疗以及术后和放疗后采用辅助化疗。此外,一些肿瘤也采用联合化疗。但由于MDR现象的存在,头颈部肿瘤化疗效果不满意。因此,MDR机制以及其逆转剂(化学增敏剂)的研究对于头颈部肿瘤化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下面仅就近年来对MDR机制和MDR逆转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MDR机制研究
1P糖蛋白(P-gp)介导的MDR机制MDR相关基因过度表达P-gp是目前公认的MDR生物学基础。编码P-gp的基因是MDR基因家族成员中的MDR-1。P-gp是一种细胞膜蛋白。目前发现在具有MDR的细胞株中,P-gp的存在与肿瘤耐药程度和细胞内抗癌药浓度下降有关。结构分析显示P-gp由包括12个跨膜蛋白片段的2个相似区域和2个核苷酸连接区,每个相似区域内有6个疏水区[2]。它是三磷酸腺苷蛋白酶的一种。P-gp功能的准确机制尚不明确,大多数P-gp模型表明其功能是通过细胞膜转运药物,即化疗药物通过一个由P-gp跨膜区域形成的疏水通道泵出,从而出现耐药现象。对于此现象的解释有2种,一种认为可能由于P-gp药物连接区包含多个不重叠的药物连接位点,每个位点对于不同种药或不同类药有不同的亲和力。另一种认为由于每个药物连接区连接不同药物时均采用一个普通的机制,因此产生MDR现象。MDR耐药谱包括蒽环类、生物碱类、表鬼臼类、放线菌素及紫杉醇。MDR-1基因调节可以发生在各个层次,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如一个自发从丝氨酸到颉氨酸的突变可伴有明显对抗秋水仙碱的耐药现象。通过对P-gp磷酸化水平的调节也可影响化疗耐药特性。肿瘤细胞本身的分化程度也可影响人类MDR-1基因表达和功能,用维甲酸诱导神经鞘瘤细胞分化可提高MDR-1RNA的水平[3]。
P-gp与MDR-1在头颈部肿瘤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Rakin等[4]发现口腔鳞癌细胞内P-gp表达程度越低,则病人的生存期越长。此外,分化较好的肿瘤、伴有双倍体DNA的肿瘤以及体积较大的肿瘤,P-gp的表达程度较高。Kelley等[5]研究结果表明头颈部鳞癌病人经过MDR相关药物化疗后P-gp在其鳞癌细胞中表达有明显提高。Jain等[6]对正常、异常及鳞癌不同临床分期的口腔粘膜P-gp表达水平的研究表明生物学特征越差的肿瘤P-gp表达水平越高。
头颈部肿瘤多药机制管理论文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抗药性;药物疗法
[摘要]肿瘤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交叉抗药性是造成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随着化疗药物在头颈部肿瘤的广泛应用,多药耐药现象在头颈部肿瘤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近年来头颈部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及其逆转剂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肿瘤细胞耐药性可分为原药耐药和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目前,大多数人认为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MDR是指由一种药物诱发,同时对其他多种结构和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抗癌药产生交叉耐药[1];它往往导致联合化疗的失败。目前,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前或放疗前多采用诱导性化疗以及术后和放疗后采用辅助化疗。此外,一些肿瘤也采用联合化疗。但由于MDR现象的存在,头颈部肿瘤化疗效果不满意。因此,MDR机制以及其逆转剂(化学增敏剂)的研究对于头颈部肿瘤化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下面仅就近年来对MDR机制和MDR逆转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MDR机制研究
1P糖蛋白(P-gp)介导的MDR机制MDR相关基因过度表达P-gp是目前公认的MDR生物学基础。编码P-gp的基因是MDR基因家族成员中的MDR-1。P-gp是一种细胞膜蛋白。目前发现在具有MDR的细胞株中,P-gp的存在与肿瘤耐药程度和细胞内抗癌药浓度下降有关。结构分析显示P-gp由包括12个跨膜蛋白片段的2个相似区域和2个核苷酸连接区,每个相似区域内有6个疏水区[2]。它是三磷酸腺苷蛋白酶的一种。P-gp功能的准确机制尚不明确,大多数P-gp模型表明其功能是通过细胞膜转运药物,即化疗药物通过一个由P-gp跨膜区域形成的疏水通道泵出,从而出现耐药现象。对于此现象的解释有2种,一种认为可能由于P-gp药物连接区包含多个不重叠的药物连接位点,每个位点对于不同种药或不同类药有不同的亲和力。另一种认为由于每个药物连接区连接不同药物时均采用一个普通的机制,因此产生MDR现象。MDR耐药谱包括蒽环类、生物碱类、表鬼臼类、放线菌素及紫杉醇。MDR-1基因调节可以发生在各个层次,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如一个自发从丝氨酸到颉氨酸的突变可伴有明显对抗秋水仙碱的耐药现象。通过对P-gp磷酸化水平的调节也可影响化疗耐药特性。肿瘤细胞本身的分化程度也可影响人类MDR-1基因表达和功能,用维甲酸诱导神经鞘瘤细胞分化可提高MDR-1RNA的水平[3]。
P-gp与MDR-1在头颈部肿瘤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Rakin等[4]发现口腔鳞癌细胞内P-gp表达程度越低,则病人的生存期越长。此外,分化较好的肿瘤、伴有双倍体DNA的肿瘤以及体积较大的肿瘤,P-gp的表达程度较高。Kelley等[5]研究结果表明头颈部鳞癌病人经过MDR相关药物化疗后P-gp在其鳞癌细胞中表达有明显提高。Jain等[6]对正常、异常及鳞癌不同临床分期的口腔粘膜P-gp表达水平的研究表明生物学特征越差的肿瘤P-gp表达水平越高。
老年病患手术全身麻醉护理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医学发展进步,老年人的手术范围不断扩大,老年人的俯卧位手术不断增多,因此需要医护人员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征,采取安全的方法提高老年人俯卧位手术的耐受力,降低术后并发症,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从两个方面即术前准备和术中护理阶段阐述了正确、稳定地安置老年人俯卧位手术体位,便于术者操作,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以及使麻醉师正确地观察病人生命体征,为病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让病人平稳渡过手术期是一名手术室护士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老年人全麻俯卧位手术护理
据资料报道,我国现在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越来越多。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老年人的手术范围不断扩大,手术适应证逐步放宽,因此老年人俯卧位的手术也在增多。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病患较多、营养不良、血容量不足等不利因素,对麻醉和手术耐受力降低,尤其对全麻俯卧位手术耐受力更为减低,故加强手术中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非常重要。天津环湖医院2003~2006年需全麻俯卧位手术的老年患者316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316例,男201例,女115例;年龄65~92岁,平均78.5岁,其中>70岁者77例;手术时间最长10h,最短2.5h。
二、术前准备
老年人全麻俯卧位手术护理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医学发展进步,老年人的手术范围不断扩大,老年人的俯卧位手术不断增多,因此需要医护人员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征,采取安全的方法提高老年人俯卧位手术的耐受力,降低术后并发症,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从两个方面即术前准备和术中护理阶段阐述了正确、稳定地安置老年人俯卧位手术体位,便于术者操作,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以及使麻醉师正确地观察病人生命体征,为病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让病人平稳渡过手术期是一名手术室护士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老年人全麻俯卧位手术护理
据资料报道,我国现在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越来越多。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老年人的手术范围不断扩大,手术适应证逐步放宽,因此老年人俯卧位的手术也在增多。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病患(论文网)较多、营养不良、血容量不足等不利因素,对麻醉和手术耐受力降低,尤其对全麻俯卧位手术耐受力更为减低,故加强手术中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非常重要[1]。天津环湖医院2003~2006年需全麻俯卧位手术的老年患者316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16例,男201例,女115例;年龄65~92岁,平均78.5岁,其中>70岁者77例;手术时间最长10h,最短2.5h。
2术前准备
颈椎间盘突出病症护理预防论文
【论文摘要】通过对我院2008~2009年进行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护理经验的总结,介绍颈椎间盘突出的预防护理,通过一系列对症护理、康复训练、功能锻炼以及生活行为指导,使他们得到了很好的康复。
【论文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康复;护理
颈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脊柱病之一。此病多见于20~40岁的青状年。临床以从事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的职业人群多见,如办公室职员、电脑操作员、会计、打字员、教师、司机、银行职员、交通警察等。我院采用牵引、针灸、推拿按摩、理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再配合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护理内容如下。
一、对症护理
根据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人乳铁蛋白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人乳铁蛋白(hLF)对体外培养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MTT法评定hLF对人鼻咽癌细胞、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人肝脏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乳铁蛋白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对正常细胞无抑制作用。结论hLF可能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新的抗肿瘤化学剂。
【关键词】人乳铁蛋白;癌细胞;细胞增殖
人乳铁蛋白(HumanLactoferrin,hLF)是主要存在于人乳清中的球蛋白,乳汁中特别是初乳中含量最高,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国外有学者将其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但是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目前国内较少有关于hLF作用于细胞的报道,我们选用易早期转移的鼻咽癌(NPC)细胞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人肝脏细胞(L02)作为正常细胞对照,观察hLF在体外是否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探讨hLF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从而为肿瘤的治疗提供研究基础,为临床实验及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人鼻咽癌细胞(CNE)、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人肝脏细胞(L02)均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资源中心。重组hLF(Lot:L0520,溶于PBS中,储存浓度5mg/ml,-20℃储存备用)和噻唑蓝(MTT,Lot:M2128)均购自Sigma公司。RPMI1640、胎牛血清购自HyClone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实验方法
颈淋巴结转移癌治疗论文
1临床资料
25例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5~78岁,中位年龄56岁,颈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类型(按UICC2002年分期标准):低分化癌10例:N12例、N25例、N33例,转移性鳞癌8例:N12例、N23例、N33例,转移性腺癌7例(其中2例为转移性乳头状腺癌):N11例、N23例、N33例。全部病例颈淋巴结转移灶均经病理证实。
2入组标准
(1)颈部转移灶经细针穿刺或切取活检病理证实;(2)治疗前及治疗中仍未发现原发灶者;(3)经全面详细的全身检查。包括:①病史;②体格检查;③常规实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甲状腺功能检查等;④特殊检查:头颈部CT或MRI,全身骨扫描,纤支镜,胃镜,鼻咽镜等;(4)无恶性肿瘤病史或不明手术史;(5)无明确的某器官系统相关症状.
3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见表1。手术治疗17例(切检除外),其中8例行单侧颈清,3例行双侧颈清,6例肿瘤病灶部分切除。单纯手术切除2例,5例术后加放疗,7例术后化疗,3例术后放化疗。共放射治疗13例,单纯放疗1例,放化疗结合4例,术后放疗8例,全颈照射9例,部分颈照射4例。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剂量为40Gy~75Gy。共化疗16例,单纯化疗3例,放化疗4例,术后化疗10例,化疗方案为DP(多西他赛+顺铂)方案,化疗4~6周期;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采用COP方案或CVP方案化疗4~6周期。见表1.
颈椎前路手术的护理方法探讨论文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围术期;护理路径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简便、安全、暴露好、出血少,既可解除脊髓前方的致压物、又可行椎间植骨稳定颈椎的特点,是目前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的最有效方法。但由于颈前部解剖的复杂和险要,颈脊髓损伤的全身生理、病理改变,科学规范的围术期护理路径对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患者尽快康复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1]。我们2006年3月至2009年10月护理患者22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我们学习探索、实践总结的围术期护理路径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26例,男137例,女89例,年龄20~70岁,颈椎病118例,颈椎创伤骨折脱位88例,先天畸形20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5~32个月,122例得到系统随访,效果良好,手术前后JOA评分具有显著性改善,围术期护理路径有效推广。
2术前护理路径
2.1常规准备对新入院患者详细介绍病房情况,使患者尽快熟悉适应新的环境。认真做好入院评估,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判断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制定出个体化的术前准备和护理计划。指导患者进行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强患者体质,并提高其对手术的耐受性。完善各种检查,术前常规备血、备皮(胡须、发际),各种皮试,准备合适的颈托(必要时备留置口颈托、备气管切开包),备三个袋装食盐(每袋0.5kg),其中两个固定头部两侧,一个备压迫取骨处,用盐袋代替传统沙袋既相对无菌又可用于术后补钠使用等方便实用。
颈椎损伤漏诊研究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颈椎损伤漏诊原因及如何避免。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颈椎损伤漏诊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低位颈椎骨折并(或)脱位24例,寰椎骨折6例,寰枢椎脱位3例,枢椎骨折3例。结论伤情复杂、检查手段不完善、体检不仔细是颈椎损伤漏诊的常见原因。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完善影像学检查及医生检诊制度可减少漏诊的发生。
【关键词】颈椎损伤;漏诊
随着交通伤、坠落伤、暴力或运动伤日益增加,近年颈椎损伤日渐增多,但颈椎损伤的漏诊或延迟诊断率仍达5%~20%[1]。如没有及时发现和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会造成严重后果,常造成患者高位截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现将我院1993年9月—2008年4月颈椎损伤漏诊的36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以期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1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34例,女性2例。年龄4.5~58岁,平均38岁。受伤原因:车祸16例,摔伤11例,高处坠落6例,打击伤3例。临床表现:均有颈部疼痛,伴肢体感觉障碍18例,同时具有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10例,显示运动障碍8例。合并伤:头及颜面部、颈部皮肤损伤,或四肢肿胀畸形、疼痛18例,颅脑损伤10例,腹部外伤6例,血气胸2例,伴有休克者4例。22例患者完全清醒。14例患者有意识改变,其中伴有昏迷6例(入院时已处于昏迷状态4例),烦躁5例,醉酒状态3例。本组均在患者颈部疼痛加重或出现神经系统缺陷经反复检查后明确诊断。首次诊断距确诊颈椎损伤时间5h~7天,平均2.5天。死亡4例:1例死于颈椎损伤,1例死于多发伤,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2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