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2 03:41: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通气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单肺通气的抉择以及麻醉监管
目前,一些常见的胸外科手术大多采用单肺通气,如食道癌根治术、左或右全肺及肺叶切除术、肺大疱切除术以及支气管灌洗术等。随着医学的发展,电视胸腔镜手术、肺移植术均要求实施有效的单肺通气。过去曾采用支气管堵塞器和单腔支气管导管来达到双肺分离的目的,但这些导管由于技术上的缺陷,现在已很少使用;目前各大医院广泛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这些导管有固定的弯曲,没有脊钩,避免了气管撕裂,也降低了气管扭曲的发生,其中首选的是一次性使用的聚氯乙烯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分为35~41F几种型号。一般成年男性患者选用39F双腔支气管导管,女性选用37F的双腔管。我科2006~2009年对223例患者进行了单肺通气麻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23例患者中,男182例,女41例;年龄18~81岁;其中食道癌103例,气胸51例,肺大疱12例,肺癌38例,外伤性血气胸和纵隔肿瘤19例。术前长期吸烟者152例,占68%,有心血管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93例,占42%。左侧插管161例,右侧插管62例。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或东莨菪碱0.3mg、苯巴比妥钠0.10g。全麻诱导为:依次静推咪唑安定2mg,丙泊酚0.5~1.0mg/kg,芬太尼0.2~0.3mg,维库溴铵0.08~0.10mg/kg,加压给氧去氮3min后,经口明视下插入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根据患者情况用钳夹分隔听诊法或纤支镜定位来调整导管位置及双肺分隔情况。术中以小流量吸入异氟醚或静推芬太尼以及静推维库溴铵维待麻醉。单肺通气时,潮气量控制在10~12ml/kg,呼吸频率在12~16次/min。特殊患者根据情况作一定的调整。
探索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法护理
【摘要】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持续机械通气的患者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脓痰及痰痂易聚集并堵塞支气管管腔,严重影响患者的通气功能,加重呼吸衰竭,甚至引起继发性肺不张。吸痰的目的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从而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但同时也能引起肺泡塌陷,降低肺顺应性,影响血气交换,导致低氧血症。吸痰时由于机械通气中断,同时又因负压抽吸将肺内口高氧气体吸出,可引起低氧血症,加重器官损害。不必要的频繁吸痰和常规的按时吸痰增加了气道分泌物的产生,易造成患者的气道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此外,如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心律失常。所以适时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适时吸痰;吸痰法
一、吸痰的指征和时机
适时吸痰能减少吸痰次数,降低对气管粘膜的机械刺激。临床上常用吸痰指征为;呼吸机管道内压力升高,患者呼吸时与呼吸机有对抗,听诊有痰鸣音,痰液堵塞SPO2下降。吸痰前要注意观察肺部体征和临床症状,不应以痰的性质、量、来片面评价吸痰效果,决定吸痰时间。有研究将吸痰指征分为客观情况、患者、护士3方面。客观情况包括气道压力报警,SPO2下降等出现高压报警。出现高压报警时,多为痰液堵塞气道使管腔变窄,致气道压力升高,但也不精确。气道压力的变化直接反映呼吸道阻力和肺顺应性的变化,在排除患者咳嗽、管道扭曲、人机对抗等原因后,可判断为痰液阻塞,作为吸痰指征。还有造成SPO2下降的原因很复杂,可能由于呼吸机管路意外断开,打折,呼吸机模式、参数不能适应病情,也可能是病情变化导致,而痰阻气道只是众多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护士能够分析和排除可能导致SPO2下降的因素,正确判断吸痰时机。患者方面包括患者主动要求,如患者主动要求吸痰时,此时痰液已经很多了,此时并不是最佳吸痰时机。护士应该更早观察,发现患者的吸痰指征。对于神志清楚咳嗽反射好的患者可适当刺激患者自行将气道深部的痰液咳到人工气道,再进行吸痰,避免深部吸痰导致的不适。护士方面包括无理由、觉得应该吸了、遵医嘱、按时间。还要根据疾病的特征确定吸痰时机,如ARDS患者一般予PEEP5-15CMH2O以维持良好氧合,负压吸引时使肺容积下降、肺泡内压下降、复张的肺泡迅速塌陷、反复吸引组织经常处于缺氧状态,ARDS患者应在低氧状态纠正理想时进行吸痰,而颅高压患者应在颅内压得到控制时进行吸痰。
二、吸痰前协助排痰
可采用深呼吸、有效咳嗽、叩击、振动、体位引流和机械吸引等物理手段,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来,机械通气患者1-2小时翻身一次,可以仰卧位、左侧卧位45°,仰卧位、右侧卧位45°,交替翻身,同时用手掌掌面叩拍患者两肺部,自下而上,振动排痰机促使深部小支气管部位痰液的排出,减少罗音,缩短脱机时间更好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
机械通气医治急性左心衰竭实践
急性左心衰竭是常见的内科急危重症,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近年来随着机械通气治疗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抢救成功率有所上升。现将我们2008年2月~2011年1月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37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37例重症监护治疗患者,均符合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标准,男23例,女性14例,年龄43~87岁,平均年龄(63.59±10.oo)岁。原发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l1例,冠心病1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6例),风湿性心瓣膜病6例,扩张性心肌病4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肾功能不全尿毒症2例。诱发因素:呼吸道感染、自行停药、劳累、情绪激动等。同时选取本院2005年1月~2008年4月的34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历史对照,对比两组病人的住院死亡率。
1.2急性左心衰竭诊断依据
①急剧出现呼吸困难。②紫绀、端坐呼吸,双肺可闻及散在分布的哮鸣音;双侧肺底可闻及大中水泡音,双侧对称性分布;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③床边胸片示双肺透亮度降低,双下肺纹理明显增多、增粗,双侧肋膈角外缘可见Kilay-A线、B线,肺门影增浓,出现蝶影。④排除肺源性及神经源性呼吸困难。
灾害性天气影响下交通气象服务探析
摘要: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日益发达,这也意味着交通很容易受到各种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影响交通安全,使人民的财产安全蒙受巨大的损失。本文主要探讨了灾害性天气对交通的影响,并提出提高交通气象服务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灾害天气;影响;交通气象服务
近些年来,中国的交通事业日益发达,汽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也正是基于此,各种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逐渐增大。这就需要通过准确的交通气象服务减少因恶劣天气造成的交通事故,减少人们的生命与财产损失。由此可见,加强灾害性天气影响下交通气象服务的重要性。
1灾害性天气对交通的影响
1.1沙尘天气和大风天气
在灾害性天气中,沙尘、大风天气虽然发生频率较低,但是一旦发生,就很容易影响到正常行车,因为沙尘天气会降低能见度,使人无法正常开车,这样必然会分散注意力,影响行车的安全。大风天气则容易因风力过大使车辆无法正常行驶,阻力和负载大,这样必然会影响行车的安全。由于大风天气造成的各种交通事故、指示牌被吹翻等现象屡见不鲜。
机械通气撤机困难原因研究论文
机械通气(mechanicalventilation,MV)是目前医疗工作者救治呼吸衰竭的重要辅助工具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呼吸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但部分患者在MV最后阶段,即呼吸机的撤离阶段,出现撤机困难,使患者不能如期脱机甚至长期不能脱机,造成MV并发症的多发及患者经济上的负担,故医疗工作者对于撤机时机把握、撤机参数的调整及其他综合因素的分析处理对于行MV的患者至关重要。本文将2001年4月~2005年12月于我院急救科住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7例患者,其中17例出现撤机困难,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7例脱机困难的患者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54.6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肺性脑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1例,重症胰腺炎、药物中毒各2例,脑血管意外、一侧肺切除术后各1例。上机时间为48h~44天。
1.2方法(1)脱机指标[1]:①引起上机的原因已去除,无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②感染基本控制,体温低于37℃;③血Hb大于100g/L;④FiO2小于0.40,血PaO2大于9.3kPa,SpO2大于95%,自主呼吸频率低于30次/min。(2)撤机成功标准:在停机24~48h,患者主观上无不适,无窘迫呼吸,循环稳定,血气分析检查无酸中毒加重和低氧血症的发生。(3)撤离呼吸机方法选择:①持续正压通气(CPAP);②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③压力支持通气(PSV);④SIMV+PSV;⑤直接撤机(多用于麻醉恢复期)。
2结果
17例MV患者中,其中最后脱机成功15例,其中,合并呼吸机并发症9例,上机时间较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患者时间明显延长;合并低蛋白血症,营养状态差3例,心理因素导致撤机困难2例;因医源性撤机时机把握不佳导致上机时间延长1例。而17例患者中有2例因严重的并发症死亡。
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护理论文
【关键词】中毒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多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呼吸衰竭是AOPP的主要死亡原因,而机械通气则是抢救AOPP所致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我院ICU2001年5月~2004年12月采用机械通气抢救AOPP并发呼吸衰竭患者37例,除2例因服毒量大、中毒时间长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之外,余均脱机成功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7例中男8例,女29例,年龄16~69岁,平均37岁,全部为发生纠纷服毒。其中乐果9例,敌敌畏25例,甲基10653例,服毒量30~300ml,就诊时间为服毒后20min~5h。按《职业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及处理原则》[1]分级,所有病例均为急性重度中毒,全血胆碱酯酶活力(试纸法测定)均<30%,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2]。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急诊科经洗胃处理,转入ICU后以微量泵持续泵入阿托品,速度据患者达到阿托品化为准。出现呼吸衰竭立即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时间26~141h。平均机械通气时间42h。
1.3结果37例病人除2例因服毒量大,中毒时间长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外,余均成功脱机痊愈出院。
机械通气患病幼儿护理策略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儿的气道护理现状,发现目前气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帮助降低由气道护理不当而引发的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方法走访上海市2家医院儿科ICU,观察并记录机械通气患儿的气道护理操作情况,调查样本40例,对护理人员的气道护理过程及患儿在气道护理前后的监测数据进行记录和统计。结果患儿在气道护理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气道压力值比较有显著差异,调查发现2家医院ICU机械通气患儿的护理中,对气道护理规范的依从性、按需吸痰、1次气道护理时间、吸痰后及时记录与医嘱的一致性等方面存在一些共性问题。结论本次调查显示,合理的气道护理频率应是必要时进行,医嘱为按需吸痰,建议标准里写进根据Sa02.,凸率和患儿气道分泌物量的实际情况确定吸痰次数,护理记录按实际次数,补充制订吸痰管插入深度标准。
[关键词]机械通气;患儿;护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送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救治的危重患儿人数不断上升,ICU一直是医院内感染高发区。占院内感染的21.00%-22.89%,而在院内感染中呼吸道感染居第1位,其中大部分为机械通气患者,有研究表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使患者住ICU的时间增加了6.1d,住院时间增加了10.5d。由于患儿年龄小,体质弱,病情变化较成人迅速,对于外界抵抗力较成人差,院内感染的易感性较成人高,对于实施机械通气的患儿,吸痰是有效维持人工气道通畅的关键措施,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环节,但作为一项侵入性操作。执行的规范程度不高,也是引起院内感染高发生的主要途径。因此本研究调查ICU内机械通气患儿的气道护理现状,了解临床护士执行气道护理规范的依从性,分析其原因,对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制订相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7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在上海市2家医院儿科ICU内行机械通气患儿40例,甲医院加例,患儿均为经口插管,乙医院15例患儿(75%)为经口插管,5例患儿(25%)为经鼻插管。另选择为患儿实施气道护理操作的护理人员40例。甲医院的护士平均年龄29.8岁,平均ICU工作时间4.55年,平均工龄9.80年,其中护师占45%,护士占55%;乙医院的护士平均年龄30.3岁,平均ICU工作时间5.10年,平均工龄10.05年,其中主管护师占5%,护师占55%,护士占40%。
2.方法。采用方便抽样观察气道护理操作加例。研究前获得医院科室医生、护士及患儿家属的准许。研究设计“儿科ICU置管患儿气道护理观察记录表”,并经3位临床儿科护理专家评价并修改,其观察内容完整,全面涵盖气道护理所要求的项目,研究者本人手持该观察记录表跟随ICU护士,观察记录护士执行气道护理操作过程,记录每例患儿气道护理前一后监测数据j气道护理操作的依从性,参照标准为医院自行制订的气道护理标准。
小儿全麻诱导时安全无通气论文
【关键词】小儿;安全无通气;预给氧;全麻
小儿不是缩小的成人。与成人相比,小儿的氧储备少,而代谢率高。同时,小儿由于舌体大,头大,颈短,声门位置高,导致小儿气管插管时声门暴露困难,有时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操作,因此小儿全麻诱导期间容易发生缺氧。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无通气时血红蛋白去饱和的速度则更快[1]。全麻诱导时通气困难和缺氧分别是小儿麻醉中心跳骤停的主要原因和主要机制[2]。因此小儿全麻诱导时的安全无通气值得我们关注。
1小儿全麻诱导时充分给氧去氮所需时间
已有研究表明,预给氧时可以把呼气末氧分数(FeO2)达到0.90看作是预给氧有价值的结束点,此时呼出气中90%为O2,5%为CO2,剩下的5%为氮气,肺功能残气量(FRC)中的空气大约有95%被氧气所取代[3,4]。全麻诱导时持续监测FeO2比监测SpO2更有效,因为SpO2达到100%并不能说明已经充分给氧去氮。
成人面罩下平静呼吸纯氧预给氧,充分给氧去氮平均需时154s[4],小儿因其单位体重的FRC比成人小,充分给氧去氮所需时间也相应的比成人短。面罩下平静呼吸6L/min的纯氧预给氧,Butler等[5]在1~12岁的小儿中观察到,80s内所有小儿的FeO2都可以达到0.90,且年龄越小的小儿,FeO2达到0.90所需的时间越短,小于5岁的小儿平均只需40s,而大于5岁的小儿平均需要70s[6],其原因为年龄越小的小儿,单位体重的FRC越小,呼吸频率越快,肺泡通气量相对增大有关。Chiron等[7]在6~12岁的小儿中观察到面罩下呼吸高流量纯氧预给氧,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平静呼吸3min、8次深呼吸和4次深呼吸,可分别使79%、68%和11%的小儿的FeO2达到0.90,平静呼吸时使FeO2达到0.90所需时间平均为(79±33)s。延长预给氧时间从2min到3min并不能使安全无通气时间延长[8]。总之,小儿平静呼吸纯氧充分预给氧所需时间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所需时间越长,2min的预给氧对所有小儿来说已经足够。
2小儿全麻诱导时安全无通气时限
护理管理对机械通气危重患者护理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干预对机械通气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3月的机械通气危重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接受护理管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士技能考试成绩。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技能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管理干预可以减少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士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管理;机械通气;危重;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3月我院机械通气危重患者200例,患者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左心衰竭、高血压、肺源性心脏病等。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男47例,女53例;平均年龄(43.69±12.47)岁。对照组男41例,女59例;平均年龄(44.72±13.14)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论文
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机械通气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机械通气中的科学管理是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护士长作为管理者应重点掌握以下几方面的护理与管理工作,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总结2005年10月~2008年5月78例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其中气管插管35例,气管切开53例,包括气管插管后改行气管切开10例。
2术前准备
2.1环境管理病室内应光线充足、安静,经过有效的空气消毒,室内湿度要求18℃~22℃,相对湿度60%~70%。床边备有抢救包、气管切开包、氧气、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盐水、皮肤消毒用品、无菌手套、纱布、抢救车及急救药品等。
2.2病人准备按常规和医嘱做术前准备工作。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在术前2~3min进行简要的讲解,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和必要性,让病人了解建立人工气道的基本知识,帮助病人建立一个清晰、能实现的目的体系,让病人树立高度的信念,避免有害意念和防止意外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