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问题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2 02:29: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统计学问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学科技论文常见统计学问题分析
摘要:针对医学科技论文中常见统计学问题以及稿件退修和编辑加工过程中遇到的共性的统计学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能避免统计学方面错误的方法及建议,便于科研人员撰写论文时学习借鉴,也为医学期刊编辑处理类似稿件提供参考。
关键词:统计学;医学;科研;论文;问题
医学统计学是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技术手段,是医学科研论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应用水平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质量[1]。医学科研人员在撰写论文时若未能仔细钻研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等专业知识,或未咨询专业统计学研究人员,盲目套用统计学方法,往往会造成应用统计学方法及处理数据时出现错误,如变量选择和纳入、模型选择、结果描述等错用情况发生。在医学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结果解释和表达等环节均有可能存在统计学应用不当的问题[2‐5]。就已发表的医学科技论文来看,研究设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在审稿时比较容易被识别,且大部分存在科研设计缺陷的论文在审稿阶段已滤除,而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资料,应用统计学软件实现数据管理和分析,正确解释和表达统计分析结果等问题则往往比较隐蔽,这部分问题在进入编辑修稿阶段才显现。编辑修稿阶段是论文出版前的最后质量控制环节,编辑对论文统计学问题的审核把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期刊编辑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及高度的责任心处理遗留错误,特别是有些疑难问题往往需要专业统计学人员介入进行判断。已有调查显示,1990年—2003年发表在NEnglJMed、JAMA和Lancet三大顶尖医学杂志上且引用次数超过1000次的文献中,有近1/3的文献存在统计学问题[6‐7]。可见统计学误用、错用问题在医学期刊中相对较多。因此,对于医学期刊社而言,强调在论文审稿阶段邀请统计专业审稿专家进行统计方面把关十分重要。现就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及可能的避免方法分析如下,以飨同道共勉。
1描述性分析时存在的统计学问题
定量资料中的连续性资料一般采用集中趋势加离散趋势形式描述,例如均数±标准差(x±s)及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目前,绝大部分文献统计描述都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进行,研究者往往未检验所研究指标数据的正态性,而理所应当地将数据以正态方式进行呈现,忽略了非正态分布数据应当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的形式来描述比较妥当,这样的错误使用可能会让读者对数据总体分布造成错误判断。此外,某些研究中研究者会采用均数±标准误进行统计描述。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研究者对标准误和标准差的具体含义辨识不准确,样本标准差是用来描述正态分布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将方差开平方即得到的标准差;而样本标准误是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是一个统计推断的指标,用于将统计量推断到总体参数。另一方面,由于样本标准误一般比标准差小,出于使研究结果看上去更具优势考虑,研究者会使用标准误代替标准差。
2统计分析方法不满足假设条件
统计学问题分析论文
一、常用的统计术语
统计学中常用的概念有总体与样本、随机化与概率、计量与计数、等级资料及正态与偏态分布资料、标准差与标准误等。如某研究采用经会阴途径测定宫颈长度,以探讨不同宫颈长度与临产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35例宫颈长度为25~34mm者与32例宫颈长为15~24mm者临产时间的均值±标准差(x±s)各为57.6±58.1与47.3±49.1小时。该计量资料,经t检验显示t=0.780,P>0.05,并未提示不同宫颈长度的临产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从标准差大于均值,显示各变量值离散程度大,呈偏态分布,故不能采用x±s这一算术均数法计算均数。经偏态转换成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后结果是:35例与32例的临产时间各为34.5±4.1与26.7±4.1小时,(t=7.778,P<0.001),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可认为随着宫颈长度的缩短、临产时间也缩短。此外,当两组资料单位不同时,其S单位也不同;即使两组单位相同的变量值,若其均数差异较大,也都应以变异系数替代s来比较两组值的离散度的大小。
二、正常值范围及异常阈值的确定
如何选择研究对象,至少需多少例,正确统计处理和参考一定数量的病例数据,是确定正常值范围及异常阈值的四个重要因素。
1.研究对象:应为“完全健康者”,可包括患有不影响待测指标疾病的患者。如“正常妊娠”的条件:孕前月经周期规则、单胎、妊娠过程顺利、无产科并发症及其它有关合并症,分娩孕周为37~41周+6,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500~4000g和Apgar评分≥7分。
2.观察数量:观察数量应尽可能多于100例;需分组者,各组人数也是如此(标本来源困难时酌情减少)。有些指标值如雌三醇(E3)、甲胎蛋白(AFP)、胎盘泌乳素(HPL)等随孕周进展而变化,应按孕周分组;邻近孕周均数相近者,可合并几周计算。若为偏态分布,应以百分位数计算,则例数应≥120例。取各孕周对象时,应考虑到所取各孕周中的例数分布大致均衡。显然,文稿中往往以少量例数求得正常值是欠可靠的。
当前医学论文中的一些统计学问题
一项科研能否取得有价值的成果,一篇论文学术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得取决于实验设计的水平。周密的科研设计是科学实验过程的依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统计学处理是提高科研质量的必要手段。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医学统计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和电子计算机在医学科研中的应用,广大临床工作者越来越有必要更多地熟悉一些数理统计知识,以便获得可靠的资料,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全国不少医学期刊,从七十年代以来对这个问题日益引起广泛注意。为了让临床医务工作者在科研和写作、评阅论文中,对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问题引起足够重视,笔者近几年来学习国内医学、生物学期刊中见到的一些统计学问题,略加讨论。
一、临床疗效观察的实验设计问题
在各种医学期刊中,半数以上是疗效观察方面的论著。现择其较普遍存在的统计学问题,结合实验设计基本原则加以讨论。
(一)对照与均衡性测定
国内医学期刊有关临床疗效观察的文章甚多,不少杂志刊登了一些事先未设计对照的文章,其结论难以令人信服。如《用柴葛解肌汤治疗上呼吸感染》一文,报道治愈好转率为97.7%,因无对照,无法断定其效果如何,因此,治愈好转率中含有假像。
对照的方法虽有多种,但对照的基本原则是与实验组齐同可比,最好作均衡性测定。
统计学问题驱动教学的作用
一切科学研究,都必须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问题驱使科学家们付出毕生的精力去追求答案,从而推动着科学的发展[1]。例如,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希尔伯特23个问题,这些都是推动数学前进的著名数学问题。同样,问题对于数学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推动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促进和强化教学的互动效应,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以问题为链条,设置教学情境,层层推进,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课前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地认识到所学内容的本质部分和核心思想。
一、“问题驱动”教学法在概率统计教学中的必要性
概率统计是高等院校理工科,经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概率统计在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目前高等院校概率统计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以下两个方面较为突出。其一是教学内容多,但学时相对较少。就我校而言,《概率统计B》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了随机事件、一维及多维随机变量的分布、数字特征,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而教学学时只有48课时,再加上期中考试和国家法定节假日停课,真正的学时也只有44个课时左右。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并提高教学效果,对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其二是源于学生方面的普遍问题。当前我国的大学教育是大众化的教育,与精英教育时代相比,教学对象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对教师的依赖性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校园活动多,使得学生很难像中学一样,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正是存在上述的问题,我们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寻找新的教学方式,在有限的90分内提高教学效率。其中“问题驱动”教学法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问题驱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驱动”教学方法的关键环节是如何设计好问题。在文献[2]中提出了问题设计的三种策略,而问题设计的方法可以有多种呈现方式,我认为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问题设计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比如,第一次课的时候,教师在介绍概率统计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时,可以以费马和巴斯卡的“赌金分配”问题为例,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概率论的起源,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提出如何对赌金进行分配的方案。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概率统计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为今后的教学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医学论文中统计学问题分析论文
一、临床疗效观察的实验设计问题
在各种医学期刊中,半数以上是疗效观察方面的论著。现择其较普遍存在的统计学问题,结合实验设计基本原则加以讨论。
(一)对照与均衡性测定
国内医学期刊有关临床疗效观察的文章甚多,不少杂志刊登了一些事先未设计对照的文章,其结论难以令人信服。如《用柴葛解肌汤治疗上呼吸感染》一文,报道治愈好转率为97.7%,因无对照,无法断定其效果如何,因此,治愈好转率中含有假像。
对照的方法虽有多种,但对照的基本原则是与实验组齐同可比,最好作均衡性测定。
(二)安慰剂与盲法试验
论文撰写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及其处理
关键词:统计学问题
绝大多数的论文撰写,均需通过一定数量临床病例(或资料)的观察,研究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以探讨客观存在的新规律。如确定新诊断、新治疗等措施是否优于原沿用的方法,就需进行两种方法比较,这就涉及统计处理;统计设计又是整个课题研究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显然,经正确统计处理的结果可信度高,论文的质量也高。
据不完全统计,在难以发表的、已凝聚着作者心血并花费较长时间与较大财力撰写的研究论文中,约半数以上是由于统计错误致其结果与原文主要结论相违背。如一文采用某新药引产,96例足月孕妇的产后出血与新生儿低Apgar评分率均为2.1%(各2例),明显低于应用原药引产的19例,其产后出血与新生儿低Apgar评分发生率均为15.8%(各3例,χ2=7.164,P<0.001)。故认为采用新药引产是一更安全的措施。原药引产组例数偏少暂且不谈,该资料比较应采用精确法分析,结果是与原结果恰恰相反(P>0.05),这样上述的主要结论就欠可靠而难以发表,否则论文可起误导作用。类似问题文稿中还常有出现。现就文稿中常见的统计问题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简述如下。
一、常用的统计术语
统计学中常用的概念有总体与样本、随机化与概率、计量与计数、等级资料及正态与偏态分布资料、标准差与标准误等。如某研究采用经会阴途径测定宫颈长度,以探讨不同宫颈长度与临产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35例宫颈长度为25~34mm者与32例宫颈长为15~24mm者临产时间的均值±标准差(x±s)各为57.6±58.1与47.3±49.1小时。该计量资料,经t检验显示t=0.780,P>0.05,并未提示不同宫颈长度的临产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从标准差大于均值,显示各变量值离散程度大,呈偏态分布,故不能采用x±s这一算术均数法计算均数。经偏态转换成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后结果是:35例与32例的临产时间各为34.5±4.1与26.7±4.1小时,(t=7.778,P<0.001),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可认为随着宫颈长度的缩短、临产时间也缩短。此外,当两组资料单位不同时,其S单位也不同;即使两组单位相同的变量值,若其均数差异较大,也都应以变异系数替代s来比较两组值的离散度的大小。
二、正常值范围及异常阈值的确定
循证医学背景临床研究质量提升策略
摘要:循证医学是现代医学的趋势,循证医学的基础是证据,而证据来源于医学期刊的临床研究。在循证医学背景下学期刊编辑应该加强循证医学意识,充分认识到循证医学和医学期刊的相互关系。本文以《口腔医学》杂志为例,讨论循证医学背景下临床研究质量的评价及常见问题,并进一步探讨相应的提升策略,以期促进高质量临床研究文章的发表,有利于循证医学的发展。
关键词:医学期刊;编辑;循证医学;临床研究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就是遵循证据的医学。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Sackett教授将循证医学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1]。所提到的客观研究结果一般是临床研究,而医学期刊作为临床研究发表的载体,具有重要作用,最佳的证据来源是医学期刊。在循证医学背景中如何发挥医学期刊编辑的作用是我们要关注的新问题。提升了医学期刊编辑的EBM能力也促进医学期刊中临床研究质量的提升,而临床研究质量的提升也有利于提供更佳的证据,推进医学的进步[2-3]。所以循证医学和医学期刊相辅相成。
1医学期刊编辑的循证医学能力要求
首先,医学期刊编辑应该了解循证医学的基本特征,明确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本。而证据来源于医学期刊,所以要充分认识到医学期刊和循证医学的关系。医学期刊应该尽量发表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使临床医生在进行医疗决策时能获取更多高质量的证据,这是循证医学对医学期刊编辑的要求[4-5]。发表存在学术质量问题的临床研究不仅不能为循证医学提供高质量的证据,还会错误引导其他临床医生的医疗决策。因此医学期刊编辑要把好临床研究的质量关,促进循证医学的发展。对于医学期刊编辑来说,应该掌握循证医学的证据分级,这是循证医学的基础,也是编辑评价临床研究整体质量的一个标准。作为临床研究论文也就是证据的编辑者,要了解临床医生所提供证据的分级,才能从整体上评价文章的价值和科学性。所以掌握循证医学的证据分级应该是医学期刊编辑的一个基本能力。循证医学中的证据依据按质量及可靠程度可分为五级(可靠性依次降低)[6]。Ⅰ级证据:所有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Ⅱ级证据:样本量足够的单个RCT的结果。Ⅲ级证据:设有对照组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Ⅳ级证据:无对照的病例观察。Ⅴ级证据:病例报告及专家意见。这五级证据中,前三级中由于设置了对照组,所以证据质量较高。本文对0年《口腔医学》发表的12期杂志中临床研究质量进行了归纳总结(表1)。研究结果显示0年共发表临床研究类文章6篇,证据分级Ⅰ~Ⅲ级证据共18篇(26%),期刊发表以Ⅳ证据为主,共36篇(%),此类文章仅有病例组,未设置对照组,证据质量一般。目前医学期刊缺少高质量证据的发表,这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医学期刊应该尽量刊登高质量的证据,医学期刊编辑在审稿过程中可以根据证据分级,筛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文章。
2临床研究中常见的循证医学问题
计算机技术与基础数学的结合
一、计算机对基础数学的促进作用
(一)计算机辅助计算。如今的计算机发展速度飞快,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超乎人类想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完全可以借助计算机快速的运算能力解决。比如,在国际围棋大赛中,利用机器人与围棋大师进行比赛,机器人的出棋方法是人工无法计算的,需要借助计算机的人工智能功能进行计算;在热场分析中,热流量无法通过人工进行计算,需要计算机测试和软件模拟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二)计算机提高精确度。计算机在数学上的应用,可以提高数学的精确度。中国古代,祖冲之将圆周率测试到小数点后7位,超过了欧洲数百年。现如今,利用人工计算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需要十五年的时间,但是如果借助计算机只不过是几分钟的工作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精确度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人工计算耗时耗力还无法达到所要求的精确度标准,因此,借助计算机提高精确度,不但降低了误差,也使得数学问题简单化、程序化。(三)计算机使数据储存更加精准。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数学问题很多都是大量数据的问题,在对大数据进行解析时,无论是原始数据还是结果都需要进行保存以待后续使用。任何一个数据的储存误差或者缺失都会导致整个数据体系瘫痪。由于人工储存存在精力和视觉疲劳的缺点,并且大量的数据储存已经超出人类的极限,因此,这个时候计算机的超大量储存功能发挥了优势。计算机不但能够完整的存储数据,还能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性。(四)计算机强大的分析能力。计算机不但具备超强的计算能力,还具备很高的分析能力,对于理性分析,计算机的能力不亚于人类。在实际应用中,人类往往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各种各样的科研实践活动,比如数学中困扰人类几百年的四色问题,即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用一种颜色表示,只需四种颜色,就可以将相邻国家用不同颜色区分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才使得四色问题得以解决。计算机并不是具备思考能力,而是用简单的数据语言对计算机进行软件编程,将数学条件用计算机语言进行表达,通过计算机超强的分析能力从而得到解决。(五)计算机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对于相同方法进行计算的问题,我们无需浪费时间,只需要编写一个或几个程序,将限制性条件用计算机语言来表示,然后输入初始条件,即可得到不同的结果,这就是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功能。目前已经有很多软件具备这种能力,如Spss,已经在统计学数据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六)计算机的其他功能。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数学得到了飞速的进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学资料的查阅和信息交流与获取将变得更加方便,人们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数学问题的探讨与分析,使数学研究全球化。
二、计算机技术与数学结合
目前,数学领域分为数论、代数学、几何学、积分、拓扑学等多个数学分支,计算机与数学的结合非常紧密,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为计算机问题来进行解决。我对目前常用的几个计算机技术与数学结合的方向进行分析。(一)计算机技术与几何学的结合。计算机在处理图形方面有着过人的长处,利用计算机技术与数学几何学的图形处理相结合可以将结构性的问题转变成程序化问题进行解决。比如在几何学中最常见的三角形问题,对于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求解,往往同一个比例会得出不同的边角数量关系,可以借助计算机的图像处理功能进行求解。(二)计算机与线性代数学结合。线性代数既是一门代数学,又包含一定的几何学关系。线性代数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通过计算机将矢量和矩阵进行计算和处理,并且,计算机可以将矢量和矩阵进行旋转、平移、缩放,这样复杂的线性代数问题就变成了程序语言,能够进行快速的计算。线性代数中的矩阵求解,可以利用计算机选择最合适的矩阵位置和方向,创建一个覆盖所有点集的曲面,并使皱折程度最小。(三)计算机与微积分结合。积分是由解决几何问题的代数方式,积分将点线面的关系扩展到二维和三维空间,通过计算机图形学可以解决微积分的问题。在面对积分问题时,需要将积分和几何学相结合,将积分问题转化为线、面、体问题,然后通过计算机问题对几何问题进行求解。计算机与微分问题的结合也是通过几何学为桥梁,微分通常是对曲线、曲面中涉及的方程进行求解。微分学问题,可以借助计算机构建相关的二维或者三维模型,然后将微分问题转化成几何问题进行求解。(四)计算机技术与统计学结合统计学是数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许多数学问题需要统计学来分析数据,而统计学已经针对常见问题,推出了一些通用的统计学软件,如Spss、State等等。计算机技术是解决统计学问题的常见重要工具。
三、常用计算机处理数学问题的软件
(一)通用软件。目前已经开发的通用数学软件主要包括有Mathematica、Matlab、Maple等,这些数学软件具有相似的能力和用法。Mathematica、Matlab、Maple等通用数学软件主要用于绘制函数的图形和进行计算,同时可以进行编程进行抽象数学研究,对精确计算和任意精度的近似计算也有一定的涉及。通用数学软件可以解决线性代数、微分方程、解析几何、微积分等常见问题。通用数学软件之间稍有不同,为了提高计算精度,可以把多种通用数学软件结合使用。(二)优化设计软件。Lingo/Lindo是计算最优化问题专用数学软件。线性规划、二次规划、整数规划问题一般使用Lindo软件来求解。Lingo软件拓展了Lindo的功能,可以用来处理非线性规划、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代数方程求根等数学问题。(三)统计分析软件。目前常见的统计分析软件有Spss、Sas、State等,主要是对基本统计分析、聚类和判别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Sas软件比Spss软件更为专业,可以提数据库查询统计功能。
生物统计学教学论文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章根据生物统计学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以实践为导向的生物统计学教学的优化策略,包括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考核方式的优化,最后讨论了以实践为导向的生物统计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践;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设计和分析生物学试验的学科,是生物学、农学、林学、畜牧学、兽医学等学科的专业课程,在这些领域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4]。本文分析了生物统计学教学特点及问题,结合笔者所在院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以实践为导向,探究了如何改进生物统计学的教学方式和理念。
一、生物统计学教学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生物统计学教学内容数学理论较深,学生学习存在一定难度。统计学是应用数据理论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统计学教材一般数学性极强,充满了纯数据的定义、符号、公式、推导和证明。为了保证数学理论的严密性,一般统计学教学强调数学模型建立和演绎。生物统计教学也存在同样问题。然而,统计学不仅仅是数学,它更注重如何应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生物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学的客观现象及问题的学科。在传统教学中,相对于数学理论而言,对如何应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讲得较为简略,统计思想介绍不充分。在传统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理论教学比例大,实践教学比例小,强调计算,缺乏应用,致使学生觉得所学内容比较抽象,学习兴趣被淹没在繁杂的公式记忆中,对统计思想的理解不深,以及面对实际问题无从下手和力不从心,与教师所言“有用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以实践为导向的生物统计学教学的优化
标准化病人在医学生症状学问诊的应用
摘要:目的应用标准化病人在医学生开展症状学问诊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改善教学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3月7日-2018年5月23日于某医院实习的2015级长学制临床医学系学生共72名,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36名采用4学时的课堂讲授加4学时的传统患者床旁教学法。实验组36名采取4学时的课堂讲授与4学时的学生标准化病人教学法相结合。教学结束后,采用病历书写成绩、问诊考试成绩及评分制调查问卷对教学形式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病历书写成绩(79.86±4.9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32±6.5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问诊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组(20.20±3.11)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60±1.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形式及效果评价总分实验组(29.41±1.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3.92±4.4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学生标准化病人开展症状学的问诊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医学生的临床考核成绩,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改善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生标准化病人;症状学;问诊教学
症状学是研究各种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的科学,其中的症状是指患者自身感觉到疾病所引起的一些病理生理功能改变和病理形态的改变。问诊是病史采集的重要手段,是医师向患者进行疾病调查研究的第一步[1],而症状学是问诊的主要内容。但目前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患者能否配合学生的问诊,病房病种是否齐全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近年来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StandardizedPatient,SSP)引入症状学的问诊教学。所谓学生标准化病人是指经由专业医护人员指导,经过训练的医学生,依照个案剧本演出病人的角色[2],SSP能将所需扮演的病人客观且逼真的表演出来,并具有反馈性及重复性,有助于解决临床学生问诊教学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3月7日-2018年5月23日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2015级长学制临床医学系的72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6人,男16人,女20人,平均年龄(20.49±0.51)岁;对照组36人,男18人,女18人,平均年龄(20.30±0.52)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均选取症状学中腹痛、呕血、黑便及黄疸4个症状,按照统一大纲进行教学8学时,教学老师为同一高年资教师。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先以4学时对腹痛、呕血、黑便及黄疸内容进行课堂讲授,4学时床边实习。分为3组,每12人问诊一名患者。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选取临床病例进行讲解,复习常见症状的病因及问诊要点,在床旁指导学生进行问诊病史采集等。实验组采用SSP教学法:将36人随机分成4组,选取1名学生进行SSP培训并通过考试合格后进行患者扮演。教师以4学时进行腹痛、呕血、黑便及黄疸内容进行课堂讲授,一周后进行4学时的SSP教学,4名SSP分别扮演具有腹痛、呕血、黑便及黄疸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四类病人。由组员分别对SSP进行问诊,SSP根据教师提前制定的脚本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对SSP问诊时暴露的问题对学生和SSP进行集体指导。1.3评价方法⑴评价两组学生病历书写成绩,满分100分;⑵教学评价,采用匿名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对教学形式及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牢固度、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人文关怀的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临床资源不足、医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含问诊技巧、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十部分内容,每项最高分为3分,满分为30分;⑶问诊考核评价,由同教学管理室非任课老师进行。教学结束一周后从两组各随机抽出15名同学对SSP进行问诊。问诊考核包括十项内容:礼节规范、用语和蔼;问诊有层次、思路清楚;避免重复提问;避免医学术语、语言通俗易懂;避免暗示性提问及用语;及时核对不确定的病情;医患沟通能力;爱伤观念;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和问诊时间的把握,每项最高分为3分,满分为30分。1.4统计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