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失真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2 01:57: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统计信息失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统计信息失真现实与思考
一、统计信息特点概述
统计信息是指将信息以文字、特征、情况的形式反映出来,分析其特点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特点是统计信息的数量性,就是将信息以数量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相应的变化,有利于我们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以数量表达的时候大多出现在商品或者情报信息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通过数字化的表达可以更好地为商品开发、企业经营等服务。第二个特点就是统计信息的综合性,综合信息是指涵盖了多个领域信息的收集,比如科技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行业领域等,通过多个领域交叉提供的信息,同时也可以从微观领域和宏观领域多个角度进行信息收集,通过多个领域信息的收集可以清楚的看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具体的横向比较,对相关的事物进行更全面、综合性的研究,判断某个领域未来的走向。第三个特点就是统计信息的客观性,客观性是指统计信息的工作人员在统计的过程中必须保证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只有这样统计出来的信息才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相反如果信息不够真实而被使用,那么造成的不利后果也是非常大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统计信息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信息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但是这一切都必须保证在统计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只有这样统计信息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才足够旺盛,发挥的作用才够真实。但是从我国当前统计信息的实际情况来看非常不乐观,假的统计信息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了统计信息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进行了多方面的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举措,希望对改善我国统计信息工作的现状有所帮助,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统计信息的失真表现分析
(一)原始数据的真实性问题。统计信息必然会到产生信息的第一线去进行统计,但在具体的统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情况,比如被统计者不愿意将真实的数据泄露出来或者被统计者希望有更大的数据来彰显自己的业绩,遇到这样的情况被统计者就会将提供的数据缩小或者扩大,导致在最基层的原始数据中出现了不真实的数据,这样后期的信息统计就会完全出现基本性的错误问题。(二)信息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信息从最基层统计上来之后要进行系统的加工,但是在加工的过程也会出现很多问题,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分类不明上,这主要是因为信息采集分类的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够,经常把一些类别混淆,比如历史和文化类信息经常会有交叉点,这个时候很容易让人混淆,一旦专业素养不够就会出现错误,最终导致所统计的信息不准确。
三、统计信息的失真原因探讨
(一)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失真。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我国各个行业的专业统计,更好的让信息服务于经济的发展,我国专门颁布了《统计法》,通过统计法来指导我国的统计工作可以更科学、有效的进行。虽然在我国近二十年的统计工作中《统计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仅仅依靠一部法律还远远不够,实际工作依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从《统计法》本身来说,法律中所规定的统计义务是一种单向的,权利与义务并不对等,法律规定各个单位都是统计的主体,也就是说必须履行其自身的统计义务,但是从各个主体来说进行统计信息是一项非常浪费财力与时间的工作,而这样进行的统计信息只是为了完成自身的义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单位都会消极合作,并不会真正的完成信息的统计工作,很多统计信息都是随便的估计,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求证。还有很多单位的统计工作是上级领导的硬性要求,下属单位经常会利用这种统计信息来谎报业绩,将实际的统计信息放大,完全不会顾及到信息的真实性。(二)统计主体的不规范性给统计信息工作造成的麻烦。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是以市场经济为主,但是我国的很多工作制度依然采用计划经济制度遗留下来的办法,统计信息工作就是以计划为主,由上级领导,下级分工进行的,这种工作办法从形式上来说就与我国的经济制度不适应,对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设置了很大的障碍。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统计部门针对市场的实际情况转变了一些工作方法,对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的要求更大,但是这种改革更多的出现在体制外部的统计信息,体制内部的统计信息还是以逐级报表为主。体制内部的逐级上报是指下级将某类的统计数据上报给上级,这样的层层上报往往都存在走形式,上报信息的真实程度则会大打折扣,而且这样的方式也不够严谨,经常会出现漏报、错报、瞒报等情况。(三)对违法进行统计信息的惩罚力度不够。违法制造统计信息的情况在我国已经屡见不鲜,地方官府或者官员这类做法更甚,主要是通过虚报信息数据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从我国当前的处罚违法行为的主体来说,很多触犯法律的人都是这些执法工作者的领导,这就给实际的执法工作带来了困难,很多执法工作者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不予追究,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习惯,也加大了虚报统计信息的不正之风。就统计信息造假的惩处上来说也存在力度不够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对于统计信息造假单位的惩罚都是进行内部通报,而且处罚主要以单位为主,对统计信息造假的个人并没有实际的影响,因此这种惩处的方式也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统计信息造假的行为。(四)统计系统指标设置的不科学。我国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经常会存在统计指标不明确的现象,大多数的统计工作都是盲目的、全面统计,针对性不强,只是简单将过去某个领域的数据进行机械的统计,这种统计方法根本不重视未来的发展趋势。
统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统计信息失真统计数据统计人员素质
一、造成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行政部门领导干部的干预。领导干预对统计信息的准确性的影响非常大。当前行政干预由原来的直接干预逐渐转向间接干预,由原来的公开干预逐渐转向隐蔽干预。“横向比较要先进,纵向比较要前进”。在上级主管领导的暗示和诱导下,统计人员明知在数据上弄虚作假是违法的,但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下,他们出于一种“无奈”的心态,只得顺从领导者的意图虚报统计信息。[1]
(二)统计工作法规制度不健全。当前统计制度改革严重滞后,矛盾比较突出,还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表现在:一是统计指标体系结构性矛盾突出反映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进程指标不健全,与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配套的统计指标存在较大缺口,而一些过时的统计指标依然存在。二是统计调查方法体系较笨重,过分依赖全面统计报表的状况还没有根本转变,抗干扰性差,而且难以及时反映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统计标准体系不健全、不配套,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不便于同国际接轨。这样,统计人员仍处于层层的报表堆集工作,对统计工作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显得力不从心,知识欠缺,概念不清,在数据采用及事理分析中,就容易产生错误,造成统计数据质量下降,影响统计工作。
(三)统计数据采集不准确。数据采集是统计数据的源头,力求统计信息准确就必须保证所采集的数据是真实的。目前,统计数据采集存在四大问题:一是报表单位有顾忌,瞒报统计数据。有的单位为了避免其他部门依据所报统计表了解其真实情况,从而将其数据报低。比较典型的是劳动工资报表,有相当多的单位有少报劳动工资数据的倾向。二是报表人责任心不强,报表随意性大。有的报表人员认为报表数据与自己关系不大,即使报错了,一个单位的数据对总体影响也不大,因而随便报个数了事。三是报表人员素质不高,对报表不理解。有的报表人员根本就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也没有统计上岗证,对统计报表不熟悉,对报表中的统计指标不理解,从而不能保证所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四是报表多,不能及时填报报表。目前,很多的企业不重视统计,逐年裁减统计人员,有的则是会计人员兼职,同时需填报的报表繁多,只得疲于应付,不能保证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统计工作的任务不断加重,对统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但在现实中,一些企事业单位的统计人员没有专职专责,兼职过多,统计人员素质也是参差不齐,许多不具备统计专业知识和技术资格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相当多单位的统计人员未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这在客观上造成统计数据填报不清,审理不严,评估不准,偏差较大等诸多问题。[2]还有少数统计人员思想作风不端正,职业道德素质欠佳,缺乏“依法统计”的思想,不进行调查研究,只按领导意图取得统计资料。不能正确履行职责,不能坚持原则,不能执行国家统计制度,缺乏同不正之风作斗争的勇气。
统计信息失真分析论文
一、造成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行政部门领导干部的干预。领导干预对统计信息的准确性的影响非常大。当前行政干预由原来的直接干预逐渐转向间接干预,由原来的公开干预逐渐转向隐蔽干预。“横向比较要先进,纵向比较要前进”。在上级主管领导的暗示和诱导下,统计人员明知在数据上弄虚作假是违法的,但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下,他们出于一种“无奈”的心态,只得顺从领导者的意图虚报统计信息。[1]
(二)统计工作法规制度不健全。当前统计制度改革严重滞后,矛盾比较突出,还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表现在:一是统计指标体系结构性矛盾突出反映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进程指标不健全,与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配套的统计指标存在较大缺口,而一些过时的统计指标依然存在。二是统计调查方法体系较笨重,过分依赖全面统计报表的状况还没有根本转变,抗干扰性差,而且难以及时反映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统计标准体系不健全、不配套,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不便于同国际接轨。这样,统计人员仍处于层层的报表堆集工作,对统计工作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显得力不从心,知识欠缺,概念不清,在数据采用及事理分析中,就容易产生错误,造成统计数据质量下降,影响统计工作。
(三)统计数据采集不准确。数据采集是统计数据的源头,力求统计信息准确就必须保证所采集的数据是真实的。目前,统计数据采集存在四大问题:一是报表单位有顾忌,瞒报统计数据。有的单位为了避免其他部门依据所报统计表了解其真实情况,从而将其数据报低。比较典型的是劳动工资报表,有相当多的单位有少报劳动工资数据的倾向。二是报表人责任心不强,报表随意性大。有的报表人员认为报表数据与自己关系不大,即使报错了,一个单位的数据对总体影响也不大,因而随便报个数了事。三是报表人员素质不高,对报表不理解。有的报表人员根本就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也没有统计上岗证,对统计报表不熟悉,对报表中的统计指标不理解,从而不能保证所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四是报表多,不能及时填报报表。目前,很多的企业不重视统计,逐年裁减统计人员,有的则是会计人员兼职,同时需填报的报表繁多,只得疲于应付,不能保证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统计工作的任务不断加重,对统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但在现实中,一些企事业单位的统计人员没有专职专责,兼职过多,统计人员素质也是参差不齐,许多不具备统计专业知识和技术资格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相当多单位的统计人员未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这在客观上造成统计数据填报不清,审理不严,评估不准,偏差较大等诸多问题。[2]还有少数统计人员思想作风不端正,职业道德素质欠佳,缺乏“依法统计”的思想,不进行调查研究,只按领导意图取得统计资料。不能正确履行职责,不能坚持原则,不能执行国家统计制度,缺乏同不正之风作斗争的勇气。二、对统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分析
(一)淡化统计数字的政绩观,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制度。这是走出“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怪圈,让统计数据不受个人意志左右的治本之策。首先应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目标,防止因考核目标不切实际而引发的虚报浮夸的歪风蔓延。其次,应完善干部实绩考核统计制度,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改进目标考核实绩的统计方法,确保目标考核实绩数据的准确性;最后,应建立干部政绩公议制度,扩大干部政绩考核的民主。[3]干部的政绩大小群众最掌握、最了解,也最有发言权和评判权。实施领导干部政绩公议制度可改变过去那种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弊端,组织部门通过政绩公议制度定期开展对领导干部政绩评议活动,以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化、民主化程度,让群众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干部政绩考核工作中去,不断增强干部政绩考核准确性,增强他们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为民服务意识。
财会统计信息失真原因与对策
摘要:财会系统中的统计数据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偏离原有的真实轨道,尤其是一些不易察觉的偏离真实轨道的数据信息内容在后期数据分析过程中容易对统计决策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和误导。也会使得部分依赖于数据分析结果的决策方式在经受到财会统计数据信息不真实的情况下无法做出合理的决策,并对之后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本文将重点探讨导致财会统计信息失去真实性的重要因素和根本原因以及针对这些影响信息真实性的因素所能做出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财会管理;统计信息;失真;原因与对策
财会统计信息内容的失真往往处于统计过程以及统计完成后的数据传递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如果没有任何制度和宏观调控的干预与限制就会使得整个统计信息容易被相关利益群体进行调整来适应自身的经营发展所需要的数据,因此任何财会统计信息的统计过程、信息传递过程、数据分析过程都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体系和宏观调控来调节财会人员的统计、传递、分析行为,以此来形成具有真实性并能够完整反映财会管理主要内容的信息数据。
一、存在财会人员与企业管理者互相串通进行数据造假的行为
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中对于数据造假这一反科学行为是无法容忍的,但事实上现实条件下存在很多利用数据造假来达到经营利润目标甚至是为了达到满足管理者个体的需求目标。这样的风气产生于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所提出的制度体系要求一直在发展的路上,还未形成十分完善的、能够完全弥补所有财务管理制度漏洞的制度体系。因此这些现存的制度漏洞便成为了财会人员与企业管理者共同研究和为了达成目的而钻到空子,因此从这部分的原因分析过程可以看出造成数据造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目前财会信息管理制度体系并不完善甚至存在很多漏洞,另一方面在于财会人员和企业管理者自身的为达成目的而不顾职业道德约束的原因。但简单提出这些原因并不能够帮助我们从更深层次的缘由来判断如何有效切断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需要的是从数据造假行为背后的根本原因出发进行根治型的原因挖掘,并且对于现有的制度体系不完善和人员素质职业道德不够格的原因只是造成这些行为的一些表面现象,那么如何从这些表面现象所反映出的问题入手来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就需要以数据信息采集、数据内容传递、数据信息分析等三个具体阶段过程中财会人员的行为特征和思维模式为研究深层原因的入口,明确每一个环节的数据造假初始目的以及具体阶段中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指导方针。因此本部分的探究主要是引出存在财会人员与企业管理者互相串通进行数据造假的行为表现等浅层现象,以此来赋予更深层次和更加根本性的原因的探讨活动的开展。
二、财会统计信息采集阶段导致的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
统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统计信息失真统计数据统计人员素质
[论文摘要]用数据说话是统计的本能,一把不真实、不准确的数据不亚于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然而,长期以来统计信息市场的统计信息质量不尽人意。因此,分析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探讨治理统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有着现实的意义。
统计作为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而统计信息职能是保证统计咨询和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的基础。而近年来,统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且相当普遍。统计信息的失真,不但影响到经济预测与分析的准确性,而且也会影响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而可能对经济运行本身产生消极影响,同时也导致了国内外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数据可信度的怀疑。
一、造成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行政部门领导干部的干预。领导干预对统计信息的准确性的影响非常大。当前行政干预由原来的直接干预逐渐转向间接干预,由原来的公开干预逐渐转向隐蔽干预。“横向比较要先进,纵向比较要前进”。在上级主管领导的暗示和诱导下,统计人员明知在数据上弄虚作假是违法的,但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下,他们出于一种“无奈”的心态,只得顺从领导者的意图虚报统计信息。[1]
(二)统计工作法规制度不健全。当前统计制度改革严重滞后,矛盾比较突出,还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表现在:一是统计指标体系结构性矛盾突出反映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进程指标不健全,与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配套的统计指标存在较大缺口,而一些过时的统计指标依然存在。二是统计调查方法体系较笨重,过分依赖全面统计报表的状况还没有根本转变,抗干扰性差,而且难以及时反映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统计标准体系不健全、不配套,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不便于同国际接轨。这样,统计人员仍处于层层的报表堆集工作,对统计工作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显得力不从心,知识欠缺,概念不清,在数据采用及事理分析中,就容易产生错误,造成统计数据质量下降,影响统计工作。
深究统计信息失真防治措施
统计作为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而统计信息职能是保证统计咨询和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的基础。而近年来,统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且相当普遍。统计信息的失真,不但影响到经济预测与分析的准确性,而且也会影响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而可能对经济运行本身产生消极影响,同时也导致了国内外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数据可信度的怀疑。
一、造成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行政部门领导干部的干预。领导干预对统计信息的准确性的影响非常大。当前行政干预由原来的直接干预逐渐转向间接干预,由原来的公开干预逐渐转向隐蔽干预。“横向比较要先进,纵向比较要前进”。在上级主管领导的暗示和诱导下,统计人员明知在数据上弄虚作假是违法的,但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下,他们出于一种“无奈”的心态,只得顺从领导者的意图虚报统计信息。
(二)统计工作法规制度不健全。当前统计制度改革严重滞后,矛盾比较突出,还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表现在:一是统计指标体系结构性矛盾突出反映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进程指标不健全,与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配套的统计指标存在较大缺口,而一些过时的统计指标依然存在。二是统计调查方法体系较笨重,过分依赖全面统计报表的状况还没有根本转变,抗干扰性差,而且难以及时反映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统计标准体系不健全、不配套,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不便于同国际接轨。这样,统计人员仍处于层层的报表堆集工作,对统计工作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显得力不从心,知识欠缺,概念不清,在数据采用及事理分析中,就容易产生错误,造成统计数据质量下降,影响统计工作。
(三)统计数据采集不准确。数据采集是统计数据的源头,力求统计信息准确就必须保证所采集的数据是真实的。目前,统计数据采集存在四大问题:一是报表单位有顾忌,瞒报统计数据。有的单位为了避免其他部门依据所报统计表了解其真实情况,从而将其数据报低。比较典型的是劳动工资报表,有相当多的单位有少报劳动工资数据的倾向。二是报表人责任心不强,报表随意性大。有的报表人员认为报表数据与自己关系不大,即使报错了,一个单位的数据对总体影响也不大,因而随便报个数了事。三是报表人员素质不高,对报表不理解。有的报表人员根本就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也没有统计上岗证,对统计报表不熟悉,对报表中的统计指标不理解,从而不能保证所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四是报表多,不能及时填报报表。目前,很多的企业不重视统计,逐年裁减统计人员,有的则是会计人员兼职,同时需填报的报表繁多,只得疲于应付,不能保证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统计工作的任务不断加重,对统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但在现实中,一些企事业单位的统计人员没有专职专责,兼职过多,统计人员素质也是参差不齐,许多不具备统计专业知识和技术资格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相当多单位的统计人员未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这在客观上造成统计数据填报不清,审理不严,评估不准,偏差较大等诸多问题。还有少数统计人员思想作风不端正,职业道德素质欠佳,缺乏“依法统计”的思想,不进行调查研究,只按领导意图取得统计资料。不能正确履行职责,不能坚持原则,不能执行国家统计制度,缺乏同不正之风作斗争的勇气。
统计信息非技术性失真原因分析论文
【内容提要】统计信息失真是我国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又影响深远且恶劣的现象。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有技术性的、也有非技术性的。本文应用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实际,着重分析了我国转型期统计信息失真的非技术性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治理对策,希望对我国统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统计信息非技术性失真原因对策
统计信息是人们赖以判断、分析社会经济活动及其结果并借以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手段。统计信息功能的发挥,以真实性为前提。真实性是统计信息的生命,也是统计实践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然而,现实经济生活中,尤其是在我国经济运行进入转型期后,由于体制转轨尚未到位及其它原因,统计信息失真呈现出泛滥之势,成为统计实践中一直未能解决的顽症。对这一难题,统计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作过不懈的努力,提出了不少治理对策,并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统计信息失真现象仍然广泛存在着。
一、统计信息非技术性失真的原因分析
1、统计信息非技术性失真的含义
统计信息失真从其原因看可分为技术性失真和非技术性失真。
统计信息失真防控应对策略研析论文
[关键词]统计信息失真统计数据统计人员素质
[摘要]用数据说话是统计的本能,一把不真实、不准确的数据不亚于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然而,长期以来统计信息市场的统计信息质量不尽人意。因此,分析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探讨治理统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有着现实的意义。
统计作为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而统计信息职能是保证统计咨询和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的基础。而近年来,统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且相当普遍。统计信息的失真,不但影响到经济预测与分析的准确性,而且也会影响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而可能对经济运行本身产生消极影响,同时也导致了国内外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数据可信度的怀疑。
一、造成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行政部门领导干部的干预。领导干预对统计信息的准确性的影响非常大。当前行政干预由原来的直接干预逐渐转向间接干预,由原来的公开干预逐渐转向隐蔽干预。“横向比较要先进,纵向比较要前进”。在上级主管领导的暗示和诱导下,统计人员明知在数据上弄虚作假是违法的,但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下,他们出于一种“无奈”的心态,只得顺从领导者的意图虚报统计信息。
(二)统计工作法规制度不健全。当前统计制度改革严重滞后,矛盾比较突出,还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表现在:一是统计指标体系结构性矛盾突出反映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进程指标不健全,与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配套的统计指标存在较大缺口,而一些过时的统计指标依然存在。二是统计调查方法体系较笨重,过分依赖全面统计报表的状况还没有根本转变,抗干扰性差,而且难以及时反映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统计标准体系不健全、不配套,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不便于同国际接轨。这样,统计人员仍处于层层的报表堆集工作,对统计工作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显得力不从心,知识欠缺,概念不清,在数据采用及事理分析中,就容易产生错误,造成统计数据质量下降,影响统计工作。
统计信息非技术性失真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统计信息失真是我国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又影响深远且恶劣的现象。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有技术性的、也有非技术性的。本文应用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实际,着重分析了我国转型期统计信息失真的非技术性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治理对策,希望对我国统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统计信息非技术性失真原因对策
统计信息是人们赖以判断、分析社会经济活动及其结果并借以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手段。统计信息功能的发挥,以真实性为前提。真实性是统计信息的生命,也是统计实践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然而,现实经济生活中,尤其是在我国经济运行进入转型期后,由于体制转轨尚未到位及其它原因,统计信息失真呈现出泛滥之势,成为统计实践中一直未能解决的顽症。对这一难题,统计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作过不懈的努力,提出了不少治理对策,并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统计信息失真现象仍然广泛存在着。
一、统计信息非技术性失真的原因分析
1、统计信息非技术性失真的含义
统计信息失真从其原因看可分为技术性失真和非技术性失真。
统计信息失真防范措施论文
[论文关键词]统计信息失真统计数据统计人员素质
[论文摘要]用数据说话是统计的本能,一把不真实、不准确的数据不亚于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然而,长期以来统计信息市场的统计信息质量不尽人意。因此,分析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探讨治理统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有着现实的意义。
统计作为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而统计信息职能是保证统计咨询和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的基础。而近年来,统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且相当普遍。统计信息的失真,不但影响到经济预测与分析的准确性,而且也会影响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而可能对经济运行本身产生消极影响,同时也导致了国内外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数据可信度的怀疑。
一、造成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行政部门领导干部的干预。领导干预对统计信息的准确性的影响非常大。当前行政干预由原来的直接干预逐渐转向间接干预,由原来的公开干预逐渐转向隐蔽干预。“横向比较要先进,纵向比较要前进”。在上级主管领导的暗示和诱导下,统计人员明知在数据上弄虚作假是违法的,但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下,他们出于一种“无奈”的心态,只得顺从领导者的意图虚报统计信息。
(二)统计工作法规制度不健全。当前统计制度改革严重滞后,矛盾比较突出,还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表现在:一是统计指标体系结构性矛盾突出反映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进程指标不健全,与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配套的统计指标存在较大缺口,而一些过时的统计指标依然存在。二是统计调查方法体系较笨重,过分依赖全面统计报表的状况还没有根本转变,抗干扰性差,而且难以及时反映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统计标准体系不健全、不配套,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不便于同国际接轨。这样,统计人员仍处于层层的报表堆集工作,对统计工作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显得力不从心,知识欠缺,概念不清,在数据采用及事理分析中,就容易产生错误,造成统计数据质量下降,影响统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