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现状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2 01:36: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统计现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济统计现状分析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各个国家的经济贸易以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要在经济统计方面做出成就,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速度,而综合考量我国目前的经济统计研究力度来看,还尚处于不完善阶段,有一些技术手段,仍然无法将其应用于经济建设的范畴当中。而我国的经济发展,要想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就必须要在经济全球的背景之下,全面处理好经济统计应用研究开发,紧跟现代时展的脚步,解决目前所存在的各类问题,才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向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本文针对经济建设背景下的经济统计应用,进行具体的分析,阐述,在我国当前经济建设背景之下,经济统计的应用现状,分析经济统计,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经济建设;经济统计;应用手段
经济统计学是针对经济问题,做相关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手段。就其研究的领域,可以涉及到宏观经济的统计,微观经济的统计。这就能够涵盖我国的生产行业,因此经济统计在各行各业当中都会有所应用,但根据目前的工作经验来看,我国在南极建设背景之下,积极统计的应用现状无法紧跟经济发展的脚步,这就要求经济统计继续向前发展和研究,使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经济建设背景下的经济统计应用现状
纵观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之快,但是我国的经济统计,在积极建设的应用现状上其研究力度还处于初级阶段,这就使得我国的经济统计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协调,为了进一步紧跟经济发展的角度,使经济统计学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相关的研究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做到相互配合,在充分了解我国经济建设过程当中所存在的各类重点难点问题的基础之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统计学的应用实效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处理各类问题,推动我国经济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从当前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对于经济统计的应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不断的加强经济统计的研究,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入,原有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所兴起的计量科学当中,将数学的方法引入到相关的研究领域时,能够得出更为定量的标准,从而寻找相关的数字化规律。通过大量的实践,可以证明,要想有效的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就必须要重视经济统计的实践应用,这样能够准确的预测经济发展所出现的问题,便于相关的工作人员作出正确的决策,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实现经济的更大效益。
二、经济统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应用事项
乡镇统计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是全县统计工作的基础,同时又是全县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全县统计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县的统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全县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相对来说,全县的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水平显的尤为重要。
一、*县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统计网络不健全。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层统计网络也就是乡镇统计机构以及统计人员的设置和配备问题。*县个别乡镇统计工作基本上是一种不稳定的网络结构,构成这个网络结构的统计人员不仅承担着繁重的统计工作,也大都兼任着其它工作,如分包村户、计划生育、办公室等,导致部分统计人员往往安不下心来,统计工作缺乏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统计网络信息建设还不够健全,办公自动化程度极低,报表报送方式仍然靠人工,这种报送方式有时会影响到统计工作的及时性。
2、统计队伍不稳定。由于统计工作的繁重琐碎和统计人员的清苦贫寒,尽管各乡镇都配备了统计人员,但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个别乡镇甚至一年几换。按《统计法》规定,更换统计人员必须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但实际上很少这样执行。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造成了统计资料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统计资料不完整。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统计资料断档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
4、统计服务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由于乡镇没有设置综合统计机构,有些乡镇的统计工作是分散的,统计人员对全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往往给乡镇党委、政府造成统计服务不到位的感觉。
基层农村经济统计现状
关键词:基层;农村经济;统计现状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正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农业以及农村的内涵也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出现了改变,需要对目前的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才能够确保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农业发展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趋势。基层农村统计工作一直以来是农业经济部门的重点工作内容,能够收集到大量的真实数据,通过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可以得出农村经济具体发展形势和存在问题,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来调整农村经济发展态势,促进农村经济形成良性循环的模式。但是在基层农村统计工作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相关人员需要结合具体现状对工作模式进行优化。
1基层农村经济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开展是极其必要的,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1]。首先通过农村经济统计可以让上级领导了解到目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认识到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之间的发展差异以及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时利用法律条规以及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引导,保证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其次,通过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可以获取有关于农村发展的真实数据。在数据的基础上能够对农村经济发展计划进行调整,同时还能够制定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避免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盲目性的问题。最后,通过农村经济统计可以对农村地区干部的工作情况进行考评,了解某个地区经济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以及发展水平。针对经济发展情况不佳的地区国家可以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政策,从而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平衡问题出现几率。
2基层农村经济统计现状
2.1基层统计网络不完善
社会保障统计体系现状探析
摘要:通过对国家统计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民政部等政府机构的公报和年鉴中社会保障统计指标情况的梳理,研究了我国社会保障统计体系的现状和发展变化,分析了社会保障统计系统性不强、全面性不够、规范性不足等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统计体系;现状
党的四中全会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对“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出了要求。社会保障统计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在数据指标上的客观反映,也是社会保障统计数据全面完整的制度基础。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以来,社会保障统计工作不断发展。同时,一些学者对社会保障统计制度和体系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谢启南(1998)[1]对我国社会保障统计制度的意义、范畴、存在问题和建立原则进行了分析,系统列出了涉及各部门的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探索了社会保障体系综合评价方法。袁国敏、林治芬(2013)[2]分析了社会保障统计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社会保障内容进行了分类和界定,建立了九个板块的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的内容、方式和统计指标发生了一些变化。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社会保障部门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进行了一定调整,在此基础上研究我国社会保障统计体系的现状、变化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优化社会保障统计工作,提高社会保障治理水平。
一、我国社会保障统计体系发展现状
根据国际社会保障统计惯例,狭义的社会保障统计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广义的社会保障还包括就业促进、住房保障、公共卫生等内容[3]。我国社会保障统计工作涉及到国家统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医疗保障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卫生健康委、国务院扶贫办等多个部门,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部门行政记录和一些统计调查项目,数据主要集中在三个部门———国家统计局、人社部、民政部。通过对这三个部门2013年和最新年份统计公报与年鉴指标情况的梳理,得到我国社会保障统计体系的大体状况和发展变化。(一)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指标。国家统计局是政府综合统计部门,不承担社会保障具体职能,涉及的社会保障统计职能是综合整理和提供社会保障基本统计数据。从工作实际看,国家统计局主要是对相关部门统计的社会保障指标数据进行汇总,其自身统计的社会保障指标较少。详见表1。在国家统计局的2018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社会保障统计指标的内容和分布与2013年相比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1)将位于原第十一章“卫生和社会服务”中的社会救助指标与原第九章“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中的社会保险指标合并为一段,列在第九章“人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中,增强了社会保障指标体系的整体性和完整性。(2)丰富了农村贫困数据。从原第九章“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调整到第一章“综合”,单独成段凸显了其重要性。(3)根据工作内容变化,将农村五保供养人数调整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将资助城市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障人数、资助农村困难群众参加新农合人数调整为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将反映住房保障情况的指标由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改为新增棚户区改造数、农村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数。(4)在就业保障领域增加了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在统计年鉴中,社会保障指标的内容和分布与2013年相比变化不大,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的指标没有按照统计公报的调整思路进行合并,依然分列在不同章节,也未涵盖城镇调查失业率等数据。变化主要是在“人民生活”章节新增了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情况,在“卫生和社会服务”章节删去了新农合、社会福利企业和优抚安置情况。在《中国统计年鉴———2019》中,社会保障指标主要分布在:第四章就业与工资,包含分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及失业率,与2013年年鉴保持一致。第六章人民生活,包含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为新增指标。第七章财政,包含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住房保障支出,与2013年一致。第二十二章卫生和社会服务,包含孤儿和家庭收养情况、社会救助情况、医疗救助情况、福利彩票销售情况、残疾人事业基本情况,与2013年相比删去了新农合、社会福利企业和优抚安置情况。第二十四章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包含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及累计结余、社会保险基本情况、分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情况、分地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情况、分地区失业保险情况、分地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地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分地区工伤保险情况、分地区生育保险情况,与2013年相比基本一致,删去了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历年情况表,调整了分地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情况表的位置。(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指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社会保障职能主要包括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领域,统计工作由规划财务司负责。人社部每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对比2013年度和2018年度公报,统计体系由八个部分调整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劳动就业,包含就业总人数、分城镇和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农民工就业人数、新增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情况、帮助零就业家庭就业情况、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情况,与2013年相比又新增了城镇调查失业率、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第二部分为社会保险,包含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由于国家医疗保障局在机构改革后单独设立,人社公报中不再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第三部分为人才人事。第四部分为劳动关系。第五部分为行风和基础建设。人社部的《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年鉴》分为文献卷和工作卷。文献卷包括上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重要文献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事记。工作卷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概览、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资料。其中,社会保障统计资料分为综合、就业与失业、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劳动关系与监察、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六个方面。(三)民政部的统计指标。民政部的社会保障职能主要包括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的福利与权益和慈善事业等社会救助领域,统计工作由规划财务司负责。对比民政部的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和201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指标体系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综合,包含行政区划、民政部门登记和管理的机构、设施、人员,投资和支出。第二部分为社会工作,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分为养老服务、精神疾病服务、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服务、其他提供住宿的服务;不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分为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和收养登记、残疾人服务、社会救助、慈善事业和专业社会工作、社区服务。与2013年统计公报相比,社会救助部分保留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按照机构职能调整删去了医疗救助和防灾减灾情况;慈善事业和专业社会工作含慈善服务、专业社会工作、福利彩票,删去了优抚安置情况,并且调整了结构。第三部分为成员组织和其他社会服务。民政部每年民政统计年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8》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上年度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第二部分是社会服务主要数据图表,第三部分是社会服务综合统计资料,第四部分是社会服务历年统计资料,第五部分是社会服务当年分省统计资料,第六部分是附录。
二、存在的问题
小微企业统计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在稳定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与择业、促进创新、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满足人民生活等多方面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微企业;统计现状;统计管理
一、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大,我国新增就业和再就业的70%以上集中在中小微企业,由此可见小微企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总量、就业与创业方面对社会贡献了非常巨大的作用。自2011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与迅速发展的小微企业规模相比较,目前小微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却十分薄弱,难以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小微的经济发展全貌,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小微企业统计基础工作,以便提供准确、及时和全面的小微企业统计资料,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制订扶持和发展小微企业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据。
二、目前小微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小微企业涉及面广泛,行业企业背景复杂多变,调查难度大,虽然目前国家也出台一系列对小微企业统计工作制度和方法,对小微企业统计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小微企业统计中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仍然是缺乏统筹的统计管理制度,日常统计工作不够重视不能本质地反映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小微企业普遍不重视对统计工作。小微企业统计调查对象经济情况复杂,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受各自利益的驱使和影响,目前小微企业对职能部门要求的统计工作重视程度普遍低,有小微为了偷税、漏税往往进行瞒报、漏报,致使小微企业漏统问题严重。(二)小微企业统计工作手段落后。很多小微企业在统计过程中缺乏专业的软件工具或者软件工具相对陈旧,无法满足现行统计工作的具体需要;有的小微企业甚至通过手工计算的方式进行统计,导致各种数据错误,缺乏有效的统一规定,致使小微企业统计资料出现各种不符合规定的质量问题。(三)小微企业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低。统计工作质量问题和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密切联系,小微企业的统计人员并非专业或者固定的专门统计人员,他们在进行统计时只能机械地完成一些数据汇总等简单工作,没有综合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有的小微企业只能对日常相关资料进行简单汇总,没有能力和水平对统计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从而对小微企业统计信息的决策作用产生不利的影响。
社会保险现状统计分析研究
社会保险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近几年来我国社会保险迅猛发展,各项保险基金收入高速增长。2015年度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全年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十年间增长了5.6倍,年平均增长20.8%;2015年度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全年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516亿元,比2005年(260亿元)增加了1256亿元,十年间增长了4.8倍,年平均增长19.3%;而平顶山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43.2亿元,比2005年(9.6亿元)增加了33.7亿元,十年间增长了3.5倍,年平均增长16.2%,低于全国和河南省的增长水平。我国正处于社会保障改革的关键时期,而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平顶山市社会保险事业低于全国和河南省的增长水平,实证分析影响平顶山市社会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第一,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第二,有利于健全社会保险体系。
1平顶山市社会保险现状的统计分析
1.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011年,平顶山市将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建立了统筹城乡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2014年平顶山市符合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参保人数185万人,参保率达到95.6%,略高于全国水平;60周岁以上领取待遇人员49.3万人,占全部参保人员的26.6%。2015年全市参保人员增加到190.6万人,年满60岁以上领取养老金待遇的人数为60万人,全部及时领取了养老金。图12011-2015年平顶山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及60岁以上领取待遇人数对比图由图可以看出,年满60周岁以上的人数逐年增多,一方面说明平顶山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广覆盖”的要求,能够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老龄化问题逐步凸显,养老金压力逐年加大。1.2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十年来,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参保人数由2005年的22.5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42.8万人,增长了90.2%。同期,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参保人数则增长了102.2%。与全国的平稳增长相比,平顶山市逐年变动幅度波动较大,见图2:1.3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以来,全国参保人数成快速增长态势,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由2008年的31822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66582万人,增长了109.2%,年平均增长率为11.1%;但是我市参保人数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动,8年来合计仅增长了8.3%。详见图3:1.4失业保险。为适应平顶山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增强失业保险保障功能,形成统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确保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并促进其尽快再就业。2012年1月,平顶山市开始实施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全市失业保险实行统一费率费基、统一基金收支管理、统一待遇标准、统一业务经办,逐步统一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2015年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42.5万人,十年来一直处于稳定状态。1.5工伤保险。2010年12月,为进一步完善平顶山市工伤保险制度,提高工伤保险统筹层次,增强工伤保险基金互济和抗风险能力,推动全市工伤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平顶山市工伤保险开始实施市级统筹。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六统一”。2014年平顶山市上调工伤保险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和生活护理费标准,工伤保险参保率明显提高。截止2015年,参保单位1400余家,参保人数为32.3万人,比2005年增长了92.3%。
2平顶山市社会保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社会保险同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从本质上说,社会保险基金征缴主要取决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具体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二是社会保险基金支付,包括保险规模、保险项目、给付水平等。根据近十年平顶山市的实际情况,社会保险基金每年均处于结余状态,总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最高为96.6%,最低为83.3%,平均为92.5%,比较稳定,故本文着重分析影响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支出的因素,以历年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为因变量,根据上述分类选取了以下对应的因素指标为自变量,分别是:人均GDP、人均财政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月人均养老金额。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与上述7个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确定关系强度,据此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方程。经过Excel运行,最终保留了国内生产总值GDP(X1)、财政支出(X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3)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X5)四个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方程如下:1235y=0.355101+0.02733x+0.169269x+0.000627x+0.387982x)回归模型方程显示,当其他因素不变时,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增加1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增加0.0273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与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呈同步增长态势。当其他因素不变时,财政支出每增加1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增加0.169269亿元;当其他因素不变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增加0.000627亿元;当其他因素不变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每增加1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增加0.387982亿元。
3平顶山市社会保险发展趋势展望
现行统计体制现状研究
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的改革只有顺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统计事业才能发展,才会富有生命力。本文将就现行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21世纪统计改革目标模式提出一些设想,供有关部门参考。
现行统计体制及统计制度的“不适应性”
按主管部门统计的“条条”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机制是政府直接经营,并统负盈亏的集权式机制,从政府机构设置上有相当数量的按行业划分的行使着政府职能的经济管理部门,他们代表着政府对企业进行直接管理。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自主型的经营机制。一方面,行使政府职能的经济管理部门已经或正在改制改组为以资产为纽带的集团公司,其职能已由过去的政府职能转变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根据政企分开的原则,已不再行使政府赋予的综合统计管理职能;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客观要求和企业改制后大量无主管、民营企业的涌现,政府宏观调控部门的管理体制也发生着变革,例如:北京市2000年推出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将过去的财政收入分级管理体制改为分税管理体制,淡化隶属层级概念,将财政收入中的税收(大约占财政收入的80%——90%)划分为市级税、区级税、市与区县共享税,以调动区县地方政府地区管理的积极性,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分税管理的改革模式使各级地方政府越发关注本区域经济发展。“条条”统计管理体制是不适应经济体制管理变化要求的。
分专业实施的统计报表制度不适应企业经营方向多元化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不适应经济组织形式多元化的需要
1、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相当一部分企业逐步摆脱了按政府制定单一行业计划确定经营目标的计划经济模式,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要求,组建起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别运作的企业集团,从事着多种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例如: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园区许多技工贸一体化企业,很难用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来确定其行业性质,企业中类似“系统集成”的多行业的经营成果也很难进行严格的行业核算。目前我国统计制度规定的分专业实施以主营业务为主的统计“一套表”制度是不能适应企业经营方向多元化需要的。
交通运输行业能耗现状统计分析
能源统计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认识能源经济现象的重要工具,更是能源领域的一项基础性法律制度[1]。能源统计制度对于完善国家能源管理体系、提升能源管理能力和能源风险防控能力意义重大。其次,能源统计尤其是能源消耗统计对于节约能源与科学用能尤为重要。节能减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获取客观、真实、准确的能耗和排放数据是节能减排管理的前提和基础[2]。交通运输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由于缺乏有效的能耗统计方法和手段,能耗排放统计工作较为薄弱[3]。因此,有必要摸清国内交通运输行业能耗统计工作现状,掌握客观、真实、准确的能耗统计数据,为交通行业节能减排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1交通运输行业能耗统计现状
交通运输能耗统计工作分为国家和行业两个层面。国家层面主要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行业层面主要由交通运输部负责。1.1国家统计局能耗统计现状。国家统计局作为能耗统计数据的权威机构,主要有两套统计体系和数据。一套是依托能源司的统计数据,为对外公开数据;一套是服务业司的统计数据,为内部掌握数据。1.1.1能源司能源统计现状。随着能源统计制度的建立和不断演进,自1986年起由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主编、2008年起改由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主编的《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成为了解能源统计成果全貌的重要代表性资料。《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依赖于能源司建立的“能源统计报表制度”,该制度涉及能源的生产、销售、库存、购进、消费、加工转换、能耗强度、能源平衡核算情况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等情况。通过“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可获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燃料类型的能源消耗量以及交通运输各子行业的能源消费数据。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燃料类型的能源消耗量在《中国能耗统计年鉴》[4]进行公布,交通运输各子行业的能源消费数据为内部数据,不对外公布。1.1.2服务业司能源统计现状。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2007年国家统计局服务业司建立了“公路、水路运输和港口能源消费统计报表制度”,该制度中公路客货运采用的是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单台车辆,调查期为一年,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车辆类型、百公里耗油、全年行驶里程和全年加油费用。水上运输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法人企业,报告期为一年,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船舶数量、企业全年的汽油、柴油、燃料油等各类型的油耗情况。该项调查是针对交通运输行业而设计的,数据结果更为丰富详细,但不对外公布。1.2交通行业能耗统计现状。交通运输部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主管部门,在交通运输能源统计方面开展了两项全行业的能耗统计调查:公路、水路运输量统计调查以及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报表制度。1.2.1公路、水路运输量统计调查。为解决运输量失真等问题,交通运输部在全国范围内每五年组织开展一次公路、水路运输量专项调查,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小样本调查。通过该调查在获取运输量的同时也可得到相应的能源消耗数据。该调查道路运输和水上运输能耗统计的调查对象为车辆和船舶,调查方法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内容包括百公里油耗经验值、总行驶里程、总油耗等指标。1.2.2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报表制度。2011年,交通运输部在确定了“总量数据通过协调国家统计局获取,行业建立依托重点企业的能耗统计监测体系”的工作定位后,开始正式执行“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报表制度”。该项目工作统计范围涉及公路客运、公路货运、内河运输、海洋运输、城市客运、港口各个子行业,统计对象均为企业。统计频度方面,道路运输和水上运输为月报,港口为季报。统计指标包含:企业的能源消耗相关指标和运输生产情况相关指标。
2交通运输行业能耗统计数据对比
2.1国家统计局内部数据对比。通过对国家统计局能源司与服务业司的两套交通运输行业能耗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存在较大差异。在公路运输方面,由于2012年之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调整,能源司将城市公共交通业纳入了统计范围,而服务业司一直未将其纳入,故2012年之后的两套数据无法再进行比较。2012年之前,能源司的道路运输业统计范围与服务业司的公路运输范围相近,故将二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差异在20%左右。在水路运输方面,能源司的水上运输业统计范围包含水路与港口,故将服务业司水路与港口两个行业的合计数与能源司水上运输业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差异在50%左右。具体结果见表1。2.2运输量统计调查与国家统计局数据对比。由于公路、水路运输量统计调查与国家统计局服务业司的统计调查从整体来看相似度较高,都是基于公路水路运输行业开展总量调查,因此将二者获得的总量结果进行比较,具体结果见表2。公路客运方面,对比结果显示:2008年国家统计局公路客运全行业能耗与专项调查能耗数差异为-3.2%,2013两者差异为-12.0%。公路货运方面,对比结果显示:2008年国家统计局公路货运全行业能耗与专项调查能耗数差异为21.1%,2013两者差异为-0.07%。水路运输方面,对比结果显示:2008年国家统计局水路运输全行业能耗量与专项调查的差异率为14%,2013年二者差异率为58%。2.3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报表制度与国家统计局数据对比。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报表制度与国家统计服务业司公路、水路运输和港口能源消费统计报表制度,两者都是基于典型企业调查获取能耗数据,因此二者数据可进行对比。又由于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报表制度监测范围在2012年以后才比较固定,因此对比时期为2012—2014年。在公路客运方面,能耗统计监测报表制度的监测车辆均为柴油车,客位数在15客位以上,所以仅使用了燃料类型为柴油、客位数为15客位以上的车型进行对比。对比结果显示:公路客运百车公里能耗差异率在15%~21%之间;公路货运百车公里能耗差异率在5%~27%之间,详见表3。在水路运输方面,两套制度的监测范围、船舶类型、吨位和燃料类型均不一致,而这些因素对船舶的能耗影响较大,故两套数据无法进行对比。在典型港口企业万吨吞吐量能耗方面,两套数据的差异率在10%~20%之间。
3结论
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的现状及策略
摘要: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工作的实施,使得卫生行政部门能够准确把握辖区内医疗机构对于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能够切实保障各级医疗机构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卫生系统信息化以及统计信息化水平,保证了卫生信息的及时性和共享性。本文结合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的优势以及现状,就其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将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现状;对策
卫生统计是卫生统计行政管理部门的基础性工作,早在2007年的下半年,我国就已经开始了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工作,并且在颁布实施的《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中,就卫生统计调查的统计方法、调查内容、数据采集、指标解释以及指标口径等进行了规范,也使得卫生统计直报系统实现了对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全面覆盖。卫生统计直报系统的应用,促进了统计效率的提高,也使得卫生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升,改变了传统卫生统计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促进了卫生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1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的优势
一是信息报送的环节十分简单,借助网络直报系统,统计人员在对医院的卫生统计信息进行报送时,只需要登录国家卫生统计网络,在直报系统中将数据输入即可,不需要进行逐级申报,上级卫生机构就可以直观地看到卫生机构申报的信息;二是报送数据十分智能。统计人员在对卫生数据进行报送的过程中,需要就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看其是否符合基本逻辑,然后只需要点击合理化审计所有数据,在报表下方就会将错误的信息显示出来,智能化的系统能够显著提高人为发现错误信息的可能性,也可以有效节约统计人员以及上级审核人员的时间,降低工作难度;三是报送的数据非常及时。在网络直报系统中,采用的是月报、季报和年报层层递进的制度,能够在提高数据报送效率的同时,保证数据的及时传输,使得卫生管理部门能够准确把握医疗卫生动态以及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为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2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的现状
乡镇统计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镇统计办单纯的统计报表已很难满足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对统计工作的需要。乡镇统计人员,要想提高统计服务质量,真正体现统计的自身价值,必须加大统计分析研究的力度,进一步强化统计分析工作,以统计分析为载体,参与农村经济社会的管理,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乡镇统计分析工作的现状:1、对统计分析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少乡镇统计人员只重视统计技能工作,认为只要能按月搜集统计数据、汇总上报报表就完成了任务,而不分析研究统计数据的内涵,把写统计分析当着可做可不做的事情,统计分析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统计分析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力度。有的统计分析文字分析简单笼统、流于形式,对成绩总结不够、对问题分析不清,提不出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和办法。虽然近两年来区统计局加大了对乡镇统计分析的考核力度,但多数仍以应付考核为主,写出的分析不够深入、具体。3、在预测未来发展上把握不准。大部分统计分析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说明,重点不突出,形式呆板,多停留在一般认识的水平上,没有很好地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统计分析缺乏超前意识,反映过去、现状的较多,而分析预测未来的较少。4、基层统计队伍不够稳定。近年来,乡镇统计人员变动频繁,部分统计人员刚对统计工作有个清晰的认识,就被调到了其他岗位,导致基层统计人员业务技能不高,对经济发展的认识不够全面,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乡镇统计分析工作。5、上级部门相关培训较少。区统计部门虽然举办基层统计培训班,但培训的内容多限于统计业务基础知识和统计法规理论的学习,而对写统计分析仅仅是一提了之,没有通过开展统计分析经验交流和范例讲评等活动来提高乡镇统计工作人员理论水平和写作技能。
二、加强乡镇统计分析工作的对策统计分析同搜集整理数字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如果抛开数字的搜集、整理,统计分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乡镇统计人员,如何改变统计分析工作薄弱状况,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提高对乡镇统计分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开展乡镇统计分析,是统计为乡村经济服务的重要手段,是沟通乡镇统计与乡镇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桥梁,必须使乡镇统计工作人员充分认识统计分析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统计分析为武器,参与乡镇经济社会的管理,真正体现统计的自身价值。2、建立统计分析目标责任制。要把统计分析纳入乡镇统计工作的任务中,作为硬指标布置下去,实行严格检查、监督和考核。同时定期开展统计分析的交流与评比活动,总结成功经验,对那些写作质量高、社会效果好的优秀统计分析进行评选,并向上级推荐。对被地(市)级及以上报刊、统计信息网站采用的统计分析给予作者一定数额的奖励,促使乡镇统计工作人员积极主动、下功夫写好统计分析。3、努力提高乡镇统计分析的写作水平。一是引导乡镇统计人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及时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脉搏,紧紧围绕党政领导重视的问题、社会敏感问题、焦点难点问题等实事求是地开展分析研究,提高服务效果。二是培养乡镇统计人员形成资料积累的好习惯,及时了解农村社会经济领域的分析成果,并能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或在他人未涉足的领域有所突破。三是鼓励乡镇统计人员广泛搜集资料。首先要搞好统计报表,这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其次要建立信息联系点并深入调查,通过联系了解有关信息和情况,通过调查掌握充足的论据和充实的内容,使统计分析观点鲜明、数字准确、分析得当、建议可行。4、相对稳定乡镇统计人员队伍。要求乡镇(街道)统计人员在异动时要征求区统计局的意见,经同意后方可调整变动,以保持乡镇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性。5、开展多形式的统计分析专业培训活动。有针对性地对乡镇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引导他们深入调查研究,写好统计分析。同时定期开展统计分析评比活动,通过分析征文竞赛、印发分析资料交流心得体会等,从多方面增强乡镇统计人员动脑想、动手写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