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2 00:49: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痛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痛经临床认证保护
妇女经前期或月经前后,少腹及腰部疼痛,甚者剧痛难忍,头出冷汗,面色苍白,手足厥冷,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并随着月经周期发作者,称为痛经。痛经发病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不同病因,古人云:“血随气行,气滞则血瘀,气行则血行。”凡各种原因引起胞宫经血运行不畅,或经脉失养,均可导致痛经。
1一般护理要点如下:
1.1心理护理:主要是针对青春期少女。月经是青春期少女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性成熟过程的标志之一。月经期间常可出现精神紧张、心情烦躁等情绪变化,有些月经初潮早的女孩心理负担较重,由于精神因素的作用极易发生痛经。因此,有必要帮助青春期少女了解月经发生的机制,在月经来潮前消除紧张情绪,减少心理负担,做适宜的活动,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经期少腹疼痛感。
1.2生活护理:病室要保持安静、整洁,定时消毒,光线充足、明亮,温湿度适宜;痛经重者,经期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禁用凉水洗漱,切不可坐卧凉湿之地。
1.3饮食护理:应忌食生、冷、瓜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肥胖者多痰为湿热之体,应少吃肥甘厚味,多吃蔬菜、水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之食品。
1.4针灸止痛:实证可针刺足三里、关元、气海、三阴交,虚证可加艾灸或热敷。
乳腺纤维腺瘤与痛经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6~46岁,平均21岁。30例中,16~25岁20例,25~35岁7例,35~46岁3例。肿瘤直径1.0~11.5cm,平均4.1cm。单乳单发10例,单乳多发4例,双乳单发6例,双乳多发10例。
1.2方法
均在局麻下完整切除肿瘤,经病理证实为FA。
2结果
中医治疗痛经病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治疗痛经病的证治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古今文献治疗痛经复方425首,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筛选等功能研究痛经病的证治规律。结果常见证型居前5位的是气滞血淤、寒凝血淤、淤阻胞宫、气血两虚兼气滞血淤、血虚夹淤兼气机阻滞;单味药使用频次为55次以上的药物(甘草除外)依次为当归、川芎、延胡索、白芍、香附、肉桂、红花、五灵脂、乌药、桃仁;配伍频次居前10位的多为当归、川芎、白芍、延胡索、香附、甘草的排列组合。结论研究表明:①痛经基本证型中,属实证者以气滞血淤,寒凝血淤为最常见,属虚实夹杂的以气血两虚兼气滞血淤、血虚夹淤兼气机阻滞为多见;②活血化淤药、行气药、清热药、温里药、补血药、补气药的遣用,是中医治疗痛经的基本配伍规律;③当归、川芎是治疗痛经的基本药组。
【关键词】痛经;中药复方数据库;证治规律
痛经的发病率统计不一,一般为42%~90%左右,其中重度痛经者占18%[1],并以年青妇女多见,为中医妇科治疗的重点疾病之一。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经验与心得,大多反映在方剂的配伍中,而这些方剂又散见于古今医籍和临床著述中。本研究拟以文献方法,辅以计算机统计手段,整理、分析古今治疗痛经之方剂,总结痛经证型分布的趋向性及痛经组方用药的规律性,为临床医师辨证论治及科研工作者之新药研发,提供文献参考资料。
1研究方法
1.1复方收集本研究共收集痛经方剂425首,其中140首古代方是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选取;285首现代方剂来源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妇产方药全书》《妇科常见病实用方》《古今效方临床应用-妇科卷》《中医方剂现代研究大典》等医药书籍及在《上海中医杂志》《北京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研究》等核心期刊杂志的论文。所收复方均符合药味完整、药量清楚、功效主治明确等要求。
1.2资料处理将方剂相关资料,如朝代、方源、方名、组成、剂量、剂型、用法、主治、证型、功效等,利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数据库,再通过数据筛选等功能来处理资料。
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治疗进展分析
摘要:原发性痛经是妇女常见疾病之一,是指盆腔和生殖器无明显病变的前提下在行经期间发生的腹部疼痛。对于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各方医家仍有争论,但痛经本身从中医学角度出发,是由气血不通和气血不荣所导致的冲任失调而致疼痛。目前临床上痛经患者多以实证为主,其证型主要为气滞血瘀、湿热瘀阻、寒凝血瘀,虚证者以气血虚弱为主。现代医学实验证明,原发性痛经与下列因素有关:血管加压素、雌激素、遗传因素、神经及神经递质、催产素、前列腺素、β-内啡肽、免疫、精神等。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患有原发性痛经,并且呈现递增趋势,严重干扰女性身心健康,因此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备受瞩目。目前现代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首选药物多为口服避孕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维生素、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因其见效快,被广泛使用,但通过对调查发现大量使用上述药物,不良反应是显而易见的,尤其以胃肠反应、水钠潴留最为常见,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开始受到重视。中医治疗优势如下:中医对痛经采用辨证治疗的方法,具有靶向治疗作用,而且其特点是可以联合推拿、艾灸、敷脐等疗法,是使效率大幅增高,且无不良反应。综上,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通过如下几种方法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进行论述:中药汤剂治疗、中成药治疗、中医外治法等方法,并探讨其在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优势。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中医;西医;治疗进展;中药汤剂;中成药;艾灸法;针灸;耳穴
痛经(dysmenorrhea)好发于青春期女性,于行经或经期前后呈痉挛性疼痛,疼痛部位于下腹部,或痛引腰骶,甚伴有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等症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亦称为“经行腹痛”[1]。临床上将痛经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发性痛经(primarydysmenorrhea,PD),指盆腔和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且初潮或其后不久开始,也叫功能性痛经;另一类是继发性痛经(secondarydysmenor-rhea),由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2]。1978年即有调查分析,我国13万妇女,33.19%月经来潮伴有痛经,其中75%为原发性痛经[3],我国女大学生痛经比例更为显著,55.2%伴有不同程度痛经,15.9%为症状严重者[4]。可见原发性痛经为我国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原发性痛经的治疗,目前以口服避孕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居多,因其止痛迅速。但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存在药物抵抗及不良反应。因此,非药物干预疗法,受到研究者关注,以缓解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1传统医学对PD的认识
传统医学对痛经认识更加丰富,认为主要由寒和瘀导致冲任失调,胞宫经血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发为疼痛[5]。王道全[6]认为痛经主要由于妇女易受风寒湿邪侵袭,且本身气血虚弱,正气不足时,寒湿凝滞,血液瘀阻,气血失畅,胞宫经络血液循环滞涩,致使月经排出困难,不通则痛,发为痛经。杨家林[7]重视脏腑理论,认为肝与痛经的发病最为密切,女性本身易受情志所扰,肝主疏泄,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提出痛经可见虚实夹杂之证,实证居多,虚证少见。
2传统医学对PD的治疗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总结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从内治与外治方面对其进行总结、阐述。结果详察病因,谨守病机,辨证论治,不论采用内治法还是外治法均能取得满意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内治法;外治法
原发性痛经(PrimaryDysmenorrhea)是指女性在月经前后或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痛或其他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无盆腔器质性病变者[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原发性痛经是目前妇科最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在20%~90%[23],据国内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妇女痛经发生率为33.1%[4],其中原发性者占36.06%[5],主要发生群体为青春期少女和未婚或未育的年轻妇女,是影响妇女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常见原因。西药对本病主要给予镇痛、抑制排卵或抑制宫缩甚或手术治疗,副作用较大;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的优势,概述如下。
1内治法
1.1辨证论治
1.1.1古方化裁王萍等[6]认为痛经的基本病机为瘀结胞宫,经血流通阻碍,以致“不通则痛”,故治疗以通为主。经前5d开始用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持续7d,5个月为1个疗程。药用:当归15g,川芎15g,香附15g,延胡索10g,白芍10g,蒲黄10g,熟地黄12g,五灵脂10g;偏气滞血瘀加桃仁6g,红花6g,乌药6g,木香3g,泽兰10g;偏寒湿凝滞者加炮姜6g,肉桂6g,小茴香6g,没药6g,茯苓12g;偏阳虚内寒者加吴茱萸6g,党参6g,桂枝6g,附子6g,艾叶3g;偏气虚血弱加黄芪15g,党参15g,白芍10g,炙甘草10g,茯苓10g;肝肾虚损加杜仲10g,续断6g,巴戟天10g。结果:总有效率为98%。齐津丽[7]治疗60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予以温经汤加减(桂枝6g,吴茱萸6g,川芎6g,炮姜6g,甘草6g,当归10g,白芍10g,半夏10g,党参10g,香附10g,乌药10g),痛甚者加延胡索10g,小茴香10g;四肢不温、腹痛者去桂枝,加肉桂6g,艾叶10g;呕吐、腹泻严重者加藿香正气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气滞血瘀型予以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2g,生地黄15g,牛膝15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赤芍10g,柴胡10g,川芎10g,桔梗10g,香附10g,延胡索10g,甘草10g,益母草30g);小腹坠胀或痛连肛门者加川楝子15g,乌药10g;乳房胀痛加郁金15g,荔枝核15g,丹参15g。总有效率为91.67%。
痛经耳穴贴压治疗法综述论文
【摘要】本文对10多年来耳穴贴压治疗痛经的文献进行统计,从中得出穴位的使用频率,辨证分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肝郁湿热、肝肾虚损、气血双亏)穴位的使用频率及主配穴的使用频率。其取穴多为对症取穴及辨证取穴。通过对用穴概况的研究来探索临床上耳穴贴压治疗痛经更有效更规范的的选穴。
【关键词】痛经耳穴贴压用穴概况综述
痛经是青春期少女和未生育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在月经前、后及行经期间可有轻度下腹疼痛、坠胀、腰酸、乳房胀痛及乏力等感觉。重者下腹及腰骶疼痛剧烈如刀绞,常伴经血紫暗有血凝块、头晕心悸、呼吸浅慢、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等。临床多采用口服止痛药、肌肉注射止痛针或应用抗生素输液治疗,更有甚者采用口服避孕药以抑制子宫内膜生长、减少月经量、抑制排卵、减少月经期血中前列腺素含量,其副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作为祖国医学非药物疗法的耳穴疗法,通过对机体、脏腑功能的整体调节,治疗痛经颇有疗效。采用耳穴贴压的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方法多样,简、效、速、廉,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推广。笔者查阅自1997年至今的60篇关于耳穴贴压治疗痛经的文献,并对统计得出的穴位使用频率及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希望对临床有所裨益。
一、穴位使用频率
经统计,穴位使用频率如下:内生殖器(子宫)、神门、交感,各60次;内分泌,56次;肝,53次;肾,50次;皮质下、卵巢,各37次;脾,35次;腹、心、胃,各11次;盆腔、三焦、胆,各6次;缘中、肾上腺、会阴,各4次;腰骶椎、肠,各3次;枕,2次。
二、主配穴的统计
青痛灵合剂治疗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温经止痛法治疗青春期痛经的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服用青痛灵合剂;对照组30例,应用月月舒冲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P<0.01,说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青痛灵合剂治疗青春期痛经疗效好。
【关键词】青春期痛经;中医药治疗;青痛灵合剂
青春期痛经是严重危害青春期妇女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们依据青春期妇女的生理病理特点,结合临症经验,自制青痛灵合剂专门针对青春期痛经进行治疗研究,兹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90例青春期痛经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均为月经初潮后痛经,及22岁以前的原发性痛经患者。其中轻度痛经31例,中度痛经37例,重度痛经22例。将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病人构成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针灸对妇产科疾病治疗作用
摘要:妇产科学作为临床主要学科之一,是女性独有的也是最常见的病症。伴随二胎时代的到来,产妇日益剧增,妇科疾病已成为当今世界影响妇女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现代医学仍存在一些陈旧的治疗方法,呈现疗效欠佳、费用高昂、副作用大等弊端。2006年针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携带便捷,材质环保,无副作用,经济安全等明显优势,在医院、诊所及百姓中间日益普及,并且在妇产科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文章主要从临床和实验两个方面来阐述针灸在妇产科疾病中的治疗进展,归纳常用的特效经验要穴。
关键词:针灸;热敏灸疗法;腧穴;妇产科;治疗进展
妇产科学包括妇科及产科两个方面,其主要涉及女性生殖器官方面的疾病,高危妊娠和难产的防治原则及应对措施,计划生育和妇女保健等几个方面[1]。根据WHO调查,妇科疾病发生率已超过65.7%,育龄期妇女则占70.5%[2]以上。据医学统计学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已婚女性妇科常见病的发病率分别是生殖道感染占42.97%、月经不调占34.54%、痛经占15.45%、盆腔肿块占3.92%、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合占1.16[3-4]。当然远不止这些,还有统计结果表明一些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妇科病的发病率仍在增加。这一系列真实的数据提示我们推广针灸疗法在妇科疾病中的治疗刻不容缓。传统中药对妇产科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也存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如常见的益母草,其味辛,苦,归属心、肝、膀胱经,可单味煎服,通常用来治疗产后恶露不止,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佐证:其有效成分益母草碱和水苏碱能使血液黏稠度下降,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促进纤溶系统亢进从而形成抗血栓的效果。另外益母草碱能使子宫兴奋性增加,收缩力增大,节律加快,增加妊娠早期流产的风险或妊娠晚期早产的可能[5]。可见中药成分较为复杂,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临床上应谨慎用药。基于此,对某些疾病采用针灸疗法便成为较好的选择之一。针灸治疗是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近几年文献来看,针灸在治疗妇产科疾病方面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就妇产科疾病的四个方面展开综述,现综述如下。
1妇科杂病
在妇科杂病中常见的疾病有女阴白斑,子宫肌瘤和慢性盆腔炎等。女阴白斑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多因肝肾不足,湿热下注所致。患者出现外阴颜色变白、逐渐萎缩、甚至因过于干燥而开裂、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病人常自诉奇痒无比,时常反复[6]。致力于该病研究者赵晶华等[7]用艾灸加耳针治疗妇女外阴白斑20例,艾灸双侧足三里及三阴交,10min/穴;局部外阴灸20min左右,1次/d,10次/疗程,耳针取外生殖区等区域以及其他穴位。隔日1次,两耳交替,10次/疗程,疗程间隔5~7d。结果:治愈9例,显效8例,有效3例。齐若梅[8]取曲骨、会阴,根据白色病变区域大小取1~2对阿是穴,30次/疗程。总计100例患者中,治愈88%,显效8%,有效2%,无效2%,综合总有效率高达98%(P<0.01),病理检查亦获改善。在内蒙古中蒙医研究所,白永岚等[9]用电热针治疗172例外阴白斑的妇女,电热针温度维持恒定,根据病变范围大小及深度决定针数与深度,留针30min/次。间隔1日1次,30次/疗程。结果:痊愈37.79%,显效45.93%,好转16.28%,综合总有效率高达100%。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目前仍未探究其根本致病因素,只初步推测与女性体内雌激素的异常增加有关。学者严江[10]在治疗该病50例中取气冲、三阴交、曲骨、次髎交替针刺,结果治愈率为72%,总有效率高达98.2%,同时发现患者血清中雌二醇的水平在治疗后明显降低。在浙江省奉化新桥骨科医院里展开临床实验研究,针对临床60位子宫肌瘤患者采取温针灸和常规药物的对比实验,温针灸组综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综合有效率73.33%(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温针灸组患者各项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温针灸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0%<30%),存在明显差异(P<0.05)[11]。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严重时会影响妇女生活质量及精神状态。学者起建春[12]用艾条温和灸子宫、关元、足三里等穴,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治愈率达40%,总有效率96.7%,同采用抗生素组进行对照,其总有效率53.5%,有明显差异。再有学者张建平[13]先取气海、关元、子宫穴,然后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分证论治,配合艾灸手法对三处穴位进行热感传导,治疗12次/疗程,间隔5d再进行治疗,收效良好。
2产后病证
中医理气活血法在妇产科的应用
女性在先天禀赋及性格特征等方面都与男性有所不同。女子以肝为先天,素性抑郁或情绪容易激动,导致肝失疏泄,经、带、胎、产、杂病由此而生,因而也造就了女性不同于男性“多郁多瘀”的体质特点。临床研究发现多种妇产科疾病与气滞血瘀密切相关,理气活血法是中医针对气滞血瘀证而设立的治法,其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广泛,许多妇产科疾病如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原发性痛经、慢性盆腔炎、经行头痛、围绝经期综合征及产后病等,对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的患者,在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理气活血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许多实验及临床研究也证实了理气活血法可以改善盆腔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抑制盆腔肿物,协调免疫平衡,提高受孕率,促进产后恢复等。近年来对理气活血法防治妇产科疾病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亦逐渐深入,现对理气活血法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为中医药防治妇产科疾病的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1不孕症
《丹溪心法》曰:“血瘀气滞,经水失调,积于胞中,则精难纳入,故难以受孕”。素性抑郁,内伤七情,肝气不舒,气机受阻,冲任不调,故不能摄精成孕。实验表明,理气活血中药能够通过促进炎症吸收、改善盆腔微循环、松解盆腔粘连等机制从而恢复输卵管正常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受孕率[1]。另外,药理研究发现,理气活血中药能够调节输卵管上皮细胞γ-IFN、NF-κB的表达从而达到消除炎症的目的[2]。刘丽等[3]用理气活血的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不孕症患者31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疗程3个月经周期后再次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对输卵管通畅度进行评估,结果为治疗组总有效率76.30%,对照组总有效率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不孕症患者临床表现为:双乳和腰骶部胀痛,少腹疼痛,带下异常,经行腹痛等。不孕女性社会及家庭压力大,忧思敏感,肝气郁结,气机不利,经络气血受阻,冲任失司,瘀血阻于少腹而致不孕。其病机为冲任瘀阻,不能摄精成孕,理气活血则周身气机调畅,脏腑经络通达,冲任气血流利,胎孕乃成。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归属于中医学“月经不调”、“痛经”、“妇人腹痛”、“癥瘕”等范畴,中医认为其基本病机是瘀血内阻,临床辨证以气滞血瘀证居多。实验证明,理气活血中药通过调整血清IL-2的水平,协调全身和局部免疫平衡[4]。通过降低血浆中血管加压素水平,提高垂体、下丘脑、异位的内膜组织中β-内啡肽、强啡肽含量而缓解患者疼痛症状[5]。徐云霞等[6]用徐氏痛经松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1剂/d,经前1d服用,共7剂。对照组予口服散结镇痛胶囊(0.4g/粒,4粒/次,3次/d),连服7d,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10%,对照组有效率为5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柴华等[7]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予理气活血方剂膈下逐瘀汤为基础方,对照组口服单纯活血中药益母草颗粒,15g/次,3次/d,自经前4d始服药,用药至经期第4d,疗程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痛经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血沉及血清CA12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发展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冲任胞脉而致病。“瘀血”是本病的病理基础,气滞、血瘀两大因素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则是中医界的共识。瘀血内阻必影响气机运行,气滞则血停,二者相互影响。气滞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表现为:经前乳房和下腹胀痛,胸闷不舒,经色暗红夹杂血块,块下痛减,附件区有包块,会阴部坠胀,性交疼痛,舌紫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等症状。通过理气活血疗法,活血消癥,促离经之血归位,气顺则血调,可有效控制病灶,缓解疼痛症状,利于从整体调控疾病。
3异位妊娠
中西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进展分析
1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
EMs是子宫内膜组织(多为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此病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多发病,其形态多样,病变广泛,极具侵袭性和复发性,具有性激素依赖的特点。中华医学会共识提出要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分年龄阶段处理,综合治疗[4],其治疗目的是消灭和消除病灶,缓解并解除疼痛,改善和促进生育,减少和避免复发,常用的药物主要为非甾体消炎药、口服避孕药、高效孕激素、雄激素衍生物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normoneanalogue-A,GnRH-A)5大类[5]。
2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根据EMs的病理表现及特征,古医书所记载的“痛经”“癥瘕”等病症应包括在本症内,因此本症为“血瘀症”之一。中医理论认为“离经之血”引起恶血凝结,产生“不通则痛”症状;月经异常是恶血留聚体内而引起“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盆腔肿块是恶血凝结日久产生“癥瘕积聚”,治疗以行气活血祛瘀为主,并结合临床辨证加减用药[6]。
3中西医结合治疗EMs
3.1中药联合保守性手术。胡兴焕等[7]运用腹腔镜手术联合温肾活血中药治疗170例EMs患者,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陶朝慧[8]运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EMs患者80例,可有效改善患者痛经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李姗[9]对60例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卵巢型EMs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发现可有效改善痛经、慢性盆腔痛及性交痛等症状,在提高患者术后1年内的妊娠率、延长复发时间、降低复发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远期疗效较好。叶青等[10]运用活血化瘀补肾中药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126例EMs不孕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妊娠率,降低复发率。张秀芹[11]运用腹腔镜下异位病灶切除手术联合分阶段中药疗法治疗35例EMs患者,疗效可靠,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贺文静[12]运用活血化瘀汤联合腹腔镜治疗126例EMs患者,能有效提高妊娠率,降低复发率。有学者[13]运用内异消癥汤联合腹腔镜治疗62例Ⅰ~Ⅱ期EMs合并不孕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妊娠结局,降低复发率。3.2中药联合西药。3.2.1避孕药联合中药治疗郄雪莲等[14]运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活血消异方治疗94例EMs患者,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激素、炎性因子水平。刘菊红等[15]运用屈螺酮炔雌醇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82例EMs患者,结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缩小子宫体积,纠正血液高凝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孙冬莉[16]运用温阳化瘀解毒汤联合达英-35治疗80例EMs患者,可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机体内环境影响较小。刘建勇[17]运用活血化浊解毒汤联合口服避孕药复方炔诺酮片治疗50例EMs患者,可更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血压和生化指标,且在药物副反应上有显著表现。3.2.2高效孕激素联合中药治疗杨娇娇[18]运用孕三烯酮联合三花益肾汤方治疗94例EMs患者,能有效改善性激素水平,利于预后。衣尚国等[19]运用孕三烯酮联合消异止痛汤方治疗60例EMs患者,认为其为有效方药。黄祥英[20]运用孕三烯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96例EMs患者,能改善患者机体雌激素分泌能力,缩短用药时间,提升病情的控制效果。石凤娟等[21]运用炔诺酮片联合活血化浊解毒汤方治疗60例EMs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刘丽萍等[22]运用少腹逐瘀颗粒联合甲羟孕酮治疗98例EMs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范莉等[23]运用桂枝茯苓丸联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198例EMs患者,临床疗效优于仅使用孕三烯酮胶囊,可有效降低性激素水平。张鸿雁[24]运用温经消癥止痛汤联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74例EMs痛经患者,疗效显著。3.2.3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联合中药治疗孙阿梅等[25]运用丹那唑联合补肾祛瘀方治疗122例EMs患者,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1.97%,较对照组的63.93%显著升高,有助于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雌/孕激素及前列腺素水平。雷侠等[26]运用达那唑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116例EMs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能提高其临床疗效。王晓彤等[27]运用自拟温经消痛饮联合达那唑治疗寒凝血瘀型EMs痛经患者43例,可缓解其盆腔相关疼痛,促进子宫体的恢复。3.2.4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中药治疗丁婷[28]运用醋酸曲普瑞林联合大黄虫胶囊治疗90例EMs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减轻疼痛,缩小异位病灶体积。邹建龙等[29]运用亮丙瑞林联合玄丹散结汤治疗90例EMs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痛经程度,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且不会增加其不良反应。古力巴哈提•夏米尔等[30]运用醋酸亮丙瑞林联合大黄虫丸治疗123例EMs腹腔镜术后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李小萍[31]运用丙瑞林联合坤泰胶囊治疗40例EMs,可有效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疗效显著。陈敏[32]运用中药内异方联合GnRh-a治疗10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患者,可改善患者的卵巢功能及卵巢血供。舒志芳等[33]运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曲普瑞林治疗78例EMs患者,可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增加自然受孕率。杜巧梅等[34]运用GnRh-a联合化瘀消癥方治疗60例抑制卵巢EMs囊肿保守术后复发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冯琴琴等[35]运用丹莪妇康煎膏联合GnRH-a治疗120例EMs患者,可有效防止雌二醇水平过低,缓解痛经及绝经期症状,并预防复发。3.2.5其他激素药物联合中药治疗除此之外,可运用抗孕激素联合中药治疗此病,闫丽萍[36]运用米非司酮联合固肾活血散瘀汤治疗80例EMs患者,有效率高。黄美英[37]运用米非司酮联合丹莪妇康煎膏治疗112例EMs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武文洁[38]运用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EMs患者44例,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显著。张晓勇等[39]运用补肾调经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135例EMs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与术后自然怀孕率。徐小斐等[40]运用舒肝消癥汤灌肠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EMs痛经患者,可抑制卵巢功能,降低血清CA125、HE4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缓解临床症状。同时,可运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联合中药治疗此病,丰常申等[41]运用醋酸戈舍瑞林联合少腹逐瘀颗粒治疗86例内异症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降低性激素水平,减少复发率,提高自然妊娠率。杨扬等[42]运用戈舍瑞林联合小金丸治疗82例内异症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机体性激素水平,降低机体肿瘤标记物水平。徐晓飞等[43]运用补肾活血方联合戈舍瑞林治疗100例EMs患者,发现患者卵巢功能及性激素分泌水平显著改善,整体治疗效果较优。张春艳[44]以散结镇痛胶囊联合戈舍瑞林用于80例EMs患者术后辅助治疗,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但不能降低复发率。3.3中药联合辅助生殖技术。辅助生殖技术是比较有效的治疗EMs的辅助方法,常用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及其一些衍生技术[45],且使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ICSI)以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andembryotransfer,IVF-ET)技术对EMs合并不孕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为理想[46]。申小静运用活血化瘀法联合人工授精术治疗50例EMs不孕患者,可提高其受孕率,结果有显著性差异[47]。侯常等[48]运用中药联合人工授精治疗50例EMs腹腔镜术后患者,对照组术后用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治疗,治疗组术后口服中药、中药保留灌肠、中药下腹局部外敷,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后行人工授精,结果发现中医综合疗法配合西医辅助生殖技术可显著提高EMs腹腔镜术后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此外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王芸等[49]运用消异方对90例行冻融胚胎移植的EMs患者进行孕激素受体及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可知消异方能降调行冻融胚胎移植的EMs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上的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表达,从而提高其子宫内膜容受性,促进胚胎着床,改善妊娠结局。中药配合辅助生殖技术治疗EMs患者,可加快吸收残余病灶,改善盆腔内环境,同时也可提高临床受孕率,改善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