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监督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1 23:49: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统计监督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统计监督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统计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和《贵州省统计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应当依法履行统计义务,接受统计监督检查。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国家和地方统计调查所需要的资料。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统计监督管理工作。
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组织按照委托权限实施行政处罚。
第四条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国家统计制度以外的统计调查计划。
市统计监督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统计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和《贵州省统计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应当依法履行统计义务,接受统计监督检查。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国家和地方统计调查所需要的资料。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统计监督管理工作。
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组织按照委托权限实施行政处罚。
第四条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国家统计制度以外的统计调查计划。
区统计监督检查条例
第一条为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监督检查,保证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法行使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结合本自治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其他经济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个体工商户和公民。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法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实施统计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处理统计违法行为。
第四条建立统计管理登记制度。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到市、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其指定的乡、镇以上人民政府工作机构办理统计管理登记,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统计制度报送统计资料,接受统计监督检查。不得拒报、迟报和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第五条统计人员应当具有执行统计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考核合格后发给《统计岗位证书》。
统计人员应当依法按时如实提供统计资料。
统计局统计监督检查工作方案
为充分发挥统计法治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落实国家局、省局和市局关于统计监督检查工作要求,根据《2022年市统计局统计监督检查工作方案》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检查内容
(一)各乡镇(街道)、园区、政府统计机构及其负责人遵守、执行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计规则、政令情况;
(二)各乡镇(街道)、园区、政府统计机构建立落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和问责制情况;
(三)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职权情况;
(四)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调查对象遵守统计法律法规规章、统计调查制度情况;
统计监督企业运行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统计的重要性往往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难很好地找到着力点、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统计员兼职多,专职的少,且变动频繁、以会计或其它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建立健全企业统计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方式、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规范企业统计工作、以科技为手段,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强化企业统计信息决策功能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然而,当前企业统计工作却存在一些问题,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健全统计法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真正体现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关键词】统计工作问题意义与作用思考
在现实的企业经营运行中,谈到企业管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而统计的重要性往往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的确,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的有效与否,对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但假如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从企业本身而言,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难很好地找到着力点。因此,强化企业统计,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自50年代起,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在生产企业,以产值产量统计为核心;在流通企业,以商品购销调存统计为核心。从班组起,就建立了规范的登统制度,严格地按统一规定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进行核算。但近年来,我们在调查研究和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中发现,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一是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把统计工作简单化。企业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会计核算、收支把关重要,是为"我"所用,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因此,统计员兼职多,专职的少,且变动频繁,在企业改革、重组、调整中,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也被首当其冲地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精简、下岗的较多;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三是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如射洪县现有企业统计人员除几个大中企业配置专职人员外,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以会计或其它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这些人员或学历较低,素质较差,或因事业心不足责任感不强,因此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人员,也没有多少自觉性挤出时间去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的只懂会计知识而不懂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有的既不懂会计又不懂统计,只是被动应付填几张报表而已。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很少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市场经济下统计监督的特点与对策
[摘要]伴随全国范围经济体制的变革,人们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但最关键的要求在于从市场经济的具体要求出发,来扩大统计空间、服务范围,为我党、社会各界供给更好的决策参考依据。而统计数据又决定着信息质量,既影响着宏观决策,又与微观导向息息相关。特别是与国计民生乃至我党事业甚至社会的兴衰等也荣辱与共。其实统计信息的实际质量可以说是统计的“生命”,而严格的统计监督、优质的统计服务则是确保统计信息正常的主要途径。基于此,文章就统计监督工作,探讨了其在市场经济下的基本特点、加强的意义、对策等,仅供参考。
[关键词]统计监督;市场经济;个税改革
在中国经济体制的整个改革历程中,计划经济朝市场经济的改革属于质的变化。在经济体制变化的背景下,经济管理机构也必定会更改管理的基本内容、范畴、方法、模式等。而作为经济信息数据的主体,统计随之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其中统计监督在市场经济下,具体如何调整工作的任务、范畴、目标、模式、内容、方法等,值得认真加以研究分析。
1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监督的基本特点
作为一项重要的统计职能,统计监督主要涉及宏观监督工作,是指总体监督,与个别监督有所不同。也即监督和检查我国经济、现代社会发展,并及时找出发展的演变规律,以辅助计划、决策的制订;监督和检查我党的政策、方针、筹划等,是否能与实际、客观规律相符,以及落实情况;监督和检查影响全局利益、经济秩序的行为。而在市场经济下,我国的统计监督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从目的角度来看,可知市场经济下实施的统计监督,往往从数量上显露社会经济具体运作中的客观状况及其不足,并基于此提供给政府颁发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时的参考依据,以督促宏观经济能否保持正常运行。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政府定会大力调控宏观经济,而最终的调控决策则应用于处理宏观经济中的既有、潜伏的问题。由此可见,反映、揭露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便分外关键。而目前统计监督以其整体性、严格性、大量性的特点,则能很方便地深入揭示上述问题。所以,市场经济背景下,通过统计监督社会经济则显得很有必要。(2)从范围的角度来看,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下,统计监督往往涉及宏观监测、微观监测,它们有一定的区别与联系。其中的区别是指主体对象不一样,宏观监测是指我党统计部门从全部部门的层面来实施监督,而微观监测则是指单位统计部从内部点的层面来实施监督。我党的统计监测需要《统计法》的支持,而单位统计监测则是内部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联系则是指通过政府统计,除了能实现宏观监测外,还能实现微观监督,且其中的宏观统计监督还能间接影响微观层面。(3)从传播形式角度来看,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下,一般通过新闻媒体,来面向社会获得的统计监督最终结果;通过职能部门来传递信息、组织短期培训等。同时,还由决策部门最终接纳监督结果来决定统计监督的实际作用,而具体的传播方式也与之紧密相连。而统计监督传播结果的主要方式有:借助诸如报纸、书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宣传工具,来面向社会各界,及时统计宏观监测与统计预警报告。促使职能部门主动投入政府管理中,并传播监督结果,增强监督的影响,从而促使监督结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以更好地彰显、发挥出监督本来的价值。
2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监督加强的意义、对策
统计监督检查工作计划
为全面推进统计法制工作,围绕统计“四大工程”建设、进一步强化统计执法检查,为全面推进依法统计、保障源头统计数据质量,根据全省、全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统计局办公室《《2014年市统计执法检查工作计划的通知》(明统办〔2014〕7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2014年县统计监督检查工作计划》。
一、统计监督检查对象
(一)乡(镇)监督检查对象
(二)专业监督检查对象
1、工业、能源专业:。
2、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专业及建筑专业:。
统计监督检查工作要点
一、统计监督检查对象
(一)乡(镇)监督检查对象
(二)专业监督检查对象
1、工业、能源专业:煤矿、机械铸造盛有限公司、彩陶制品有限公司、建材加工有限公司、铸造有限公司、实业有限公司。
2、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专业及建筑专业:煤矿、彩陶制品有限公司、建材加工有限公司、铸造有限公司、物流有限公司、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3、劳动工资专业:中国农业银行支行、国土资源局、机械铸造盛有限公司、建材加工有限公司、第四中学,初级中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新时期对统计监督工作调研报告
统计监督检查,按照江苏省统计局编印《统计执法检查讲义》(以下简称《讲义》)的解释,是统计监审与统计执法检查的统称(《讲义》第28页),这也是目前江苏省各级统计部门依法开展统计检查的主要形式。
几年来,通过各级统计行政部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统计监督检查工作为宣传贯彻落实《统计法》、提升统计工作地位、改善统计工作环境、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成绩有目共睹。但本人觉得在监督检查方式上还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即把目前按计划组织进行监督检查中先检查后整改的方式,改为先整改后检查的形式,效果会更加理想。
一、先检查后整改的作用和意义。
1、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前监督检查存在的不足。通过近几年的监督检查实践,我感到目前的检查形式普遍存在重检查轻整改、重数据质量轻全面工作质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一些存在数据质量问题比较严重或统计基础工作长期得不到改善的单位,下达处罚决定书或下达整改意见书后即基本完成法律程序或完成检查工作任务,对被检查单位的整改成效如何、整改方案是否落实到位,很少再进行“回头看”。被查单位也觉得已被处理,整改到位不到位也无所谓。从而使统计监督检查只起到发现问题、指出问题作用。
2、可以进一步实现监督检查的目的,发挥监督检查的作用。
“统计监督检查的目的是:保证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实施,保障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行使统计调查权、统计报告权和统计监督权,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统计监督检查的作用:是保证统计法贯彻实施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全社会统计法制观念的有效措施,是保障统计工作科学有效进行的有力武器,加强统计执法检查,才能树立统计法的权威。”采取先整改后检查的方式,让被检查单位早知道被检查情况、早了解统计工作标准、早进行检查准备,围绕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方法制度的要求,在检查之前逐条逐项对照落实,促进统计工作更健康的开展。
发改局统计监督检查制度
第一条为了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监督检查,提高统计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促进各项统计制度落实,不断提高统计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江苏省统计管理条例》等有关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及上级机关关于统计工作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全系统应当建立统计监督检查制度,综合运用全面检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统计监督检查。
第三条统计监督检查的目的是指导与督促各科室统计制度的建立,统计台帐、报表的填写与管理以及各项统计制度的贯彻落实。
重大项目办负责组织、协调各科室统计工作,对本单位的统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统计监督检查的对象是各科室的统计工作。
检查的内容主要是:统计工作开展情况、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统计数字的真实性、不同阶段统计工作的重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