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1 22:13: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同济大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同济大学

广场竣工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和朋友们:

在这栀子飘香的六月,在全体李庄人民奋发图强,抢抓旅发会机遇建设家乡之际,我们荣幸地迎来了老朋友—同济大学第十届校友会工作会暨抗战胜利回迁60周年纪念活动开幕。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李庄镇党委、政府和4万3千李庄人民,对各位领导、来宾和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66年前,同济大学师生在“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的十六字电文盛情邀请下北迁李庄。从此,同济的殷殷学子告别了辗转迁徙,潜心治学,树立了文化抗战的丰碑,为中华文明的传承立下了不世之功。六年时间,同济和李庄同舟共济,相儒以沫,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科学、民主、文明的同大之风更是吹遍了西南边陲李庄古镇的山川田野,影响了李庄整整几代人。以同大师生为代表,充分昭示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抗战之魂,也从此永驻李庄,生生不息。

为纪念李庄、同济的深情厚谊,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在同济大学全体领导师生校友的关心帮助下,在广大建设者和李庄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修建完成了李庄同济纪念碑广场。李庄同济纪念碑广场,既是爱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时迸发不屈精神的结晶,更是李庄和同济大学友谊世代传承的见证,必将成为李庄人和同济人心中永远的丰碑,必将成为李庄、同济共创辉煌的新起点!

66年后的今天,为回报李庄人民的深情,加快古镇开发建设,广大同济师生校友,为建设新李庄在规划、建设、教育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无私的帮助。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李庄镇党委、政府和李庄人民衷心感谢以周家伦书记、万刚校长、赵建夫副校长为代表的同济大学师生们,衷心感谢各位老校友为建好李庄牵线搭桥所付出的心血,衷心感谢市委解书记、吴市长对校、地合作不遗余力的支持。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昔日李庄放眼世界,包容天下。今日李庄人将继承和发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四川省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在宜宾召开的契机,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深度挖掘李庄丰富、独特的抗战文化和厚重、古朴的建筑、民俗文化,走旅游兴镇之路。我们坚信经过一年的建设,一定会呈现出一个真实的、崭新的“中国李庄”,为旅发会和全区、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同济大学100周年校庆送上一份厚礼。

查看全文

广场竣工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和朋友们:

在这栀子飘香的六月,在全体李庄人民奋发图强,抢抓旅发会机遇建设家乡之际,我们荣幸地迎来了老朋友—同济大学第十届校友会工作会暨抗战胜利回迁60周年纪念活动开幕。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李庄镇党委、政府和4万3千李庄人民,对各位领导、来宾和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66年前,同济大学师生在“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的十六字电文盛情邀请下北迁李庄。从此,同济的殷殷学子告别了辗转迁徙,潜心治学,树立了文化抗战的丰碑,为中华文明的传承立下了不世之功。六年时间,同济和李庄同舟共济,相儒以沫,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科学、民主、文明的同大之风更是吹遍了西南边陲李庄古镇的山川田野,影响了李庄整整几代人。以同大师生为代表,充分昭示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抗战之魂,也从此永驻李庄,生生不息。

为纪念李庄、同济的深情厚谊,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在同济大学全体领导师生校友的关心帮助下,在广大建设者和李庄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修建完成了李庄同济纪念碑广场。李庄同济纪念碑广场,既是爱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时迸发不屈精神的结晶,更是李庄和同济大学友谊世代传承的见证,必将成为李庄人和同济人心中永远的丰碑,必将成为李庄、同济共创辉煌的新起点!

66年后的今天,为回报李庄人民的深情,加快古镇开发建设,广大同济师生校友,为建设新李庄在规划、建设、教育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无私的帮助。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李庄镇党委、政府和李庄人民衷心感谢以周家伦书记、万刚校长、赵建夫副校长为代表的同济大学师生们,衷心感谢各位老校友为建好李庄牵线搭桥所付出的心血,衷心感谢市委解书记、吴市长对校、地合作不遗余力的支持。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昔日李庄放眼世界,包容天下。今日李庄人将继承和发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四川省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在宜宾召开的契机,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深度挖掘李庄丰富、独特的抗战文化和厚重、古朴的建筑、民俗文化,走旅游兴镇之路。我们坚信经过一年的建设,一定会呈现出一个真实的、崭新的“中国李庄”,为旅发会和全区、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同济大学100周年校庆送上一份厚礼。

查看全文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摘要:文章结合同济大学档案馆的实际情况,从档案资源数字化、管理过程智能化、档案服务信息化三方面,提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并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阐述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办法。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档案资源数字化;管理过程智能化;档案服务信息化

2014年9月,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就指出:“在今天这样的信息化时代,档案决不仅是‘故纸堆’,而是宝贵的信息。档案部门也决不仅是保管重地,而是档案信息管理与的重要职能部门。档案工作者要有现代的眼光和思维,牢固树立信息化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的思想,以档案信息化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高校档案工作有着自身发展的特点,高校内拥有各类专业背景人才,在信息化技术和创新服务理念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容易做到与时俱进。

一、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档案承载着“记载校史校情,传承大学精神”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是维护学校和师生根本利益的重要依据。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馆藏档案案卷数也在逐年增加,同时,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每年各类人才流动、户籍变更、留学、移民的人数也在逐年攀升[1]34。以同济大学档案馆为例,馆里保存着建校一百多年的档案27万余卷,案卷每年以2万余卷递增,每年前来档案馆办理各类档案证明的达8000余人次,然而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不增反减,人均工作量不断增长,势必会在每年的毕业季等一些特殊时段形成业务量堆积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大力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探索和应用

查看全文

高校继续教育论文

一、国内外继续教育发展现状

(一)继续教育的内涵、意义与特征

继续教育是产生于现代工业社会、在终身教育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教育领域,也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技术和职业教育术语》称:“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根据这一定义和我国国情,我国《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1987)、《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1992)、《国家人事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1995)等正式法规比较一致地认为,继续教育是指以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对象的再教育活动,其实质是对已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在职人员所进行的一种延续性教育。她是面向已结束了初始的学校教育之后走上社会的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业导向的教育和非职业导向(即以丰富精神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教育)。我国有7.69亿从业劳动者,有2亿左右农村富余劳动者需要逐年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每年还有数以千万计新增和需再就业的劳动者,有1.44亿的老龄人口。为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及社会成员自身发展的要求,广大社会成员对接受一定阶段学校教育后的继续学习有着强烈的需求。这就使得继续教育的任务在我国尤为复杂和艰巨。大力加强和发展继续教育是广大社会成员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因素。对于个人来说,继续教育可能是在一个崭新领域内探求技术,或是在某个特殊领域内更新知识或提高技能,还可能是为提高其职业能力而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高层次、追加型的教育。它是指已经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及管理人员,为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职业技术水平、创业能力和管理能力,适应本职工作需要、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所进行的、连续性的、各种各样的、非学历教育的总和。继续教育的特征如下:教育对象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教育内容具有实用性、教育形式多样性、教育周期短时性、教育时限终身性等。

(二)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

1.继续教育的自身建设亟待加强。随着高校扩招计划的推进,可以接受继续教育的人员数量正迅速扩大。由于我国的教育主体为正规教育,继续教育在内部层次的建构、教育目标的设计以及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式、管理考核、资格认证等自身建设方面多数还处于教学部门自我摸索的阶段,各学校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案、课程配置和师资配置中还存在普遍的随机性。此外,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我国对继续教育的投入还比较有限,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经费等多数为自行安排。

2.继续教育的综合评价体系不够完备。当前,教育普遍作为人力资源投资的这种观念已经被社会广泛接受,但是我国继续教育评价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继续教育中名不副实甚至“变相卖证书”的情况时有发生。教育评价是检验和保证继续教育质量的关键性环节,它的质量控制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授课水平。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继续教育合理有序地竞争,是促进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环节。

查看全文

充分利用长三角丰富的教育培训提高各类干部素质

**区适应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以融入长三角经济发展圈为目标,结合“新**工程”的实施,按照“一类干部一项针对性培训”的原则,通过外出办班培训、引进“外脑”就地培训等不同形式,对不同层次干部进行针对性教育培训。

一是抓外出培训,对区管领导干部开展“视野拓展科学素养培训工程”。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大规模开展领导干部科学素质培训工作,近三年来,共组织近*名区管领导干部到上海、杭州等高校集中的城市开展培训。比如,近三年共在复旦大学举办了领导干部生态区建设、区域经济研讨班研讨班、领导干部政法工作业务培训班、文教卫生公共管理研修班等各类培训班12期;在同济大学举办了领导干部城建工作业务、财政管理知识等培训班3期;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举办了招商引资和工贸管理知识培训班3期。在浙江大学举办了农业农村工作业务培训班等5期。

二是以“周末专家讲座”为平台,全面推进普通干部科学素质培训工作。针对一般干部尤其是中青年干部学历较高,求知欲强的特点,坚持按需施教,开设“公务员双休日培训超市”,推出了公务员“菜单式”综合素质专题培训,利用双休日时间,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领导举办“周末专家讲座”。近三年已先后邀请54名上海、杭州等地专家学者开设专题性讲座,参加培训*多人次。比如*年邀请了上海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同济大学米教授、东华大学高长春副院长、华东政法学院邹荣、沈福俊教授等,作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与将来》《中国历史启示》《身心合一的健康生活》《宪法解读》等不同专题讲座。*年邀请了上海市委党校朱明毅教授、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傅金龙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冯绍雷教授、上海商学院朱明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薛求知博士、上海瑞金医院金武官教授等作了《国际国内形势》《“十一五”规划与长三角发展》《变动中的大国关系》《公共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应用心理》等讲座。

三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建立区内外师资库和培训基地。通过定期请相关领导、学者、专家到党校上课,努力提高党校的教学质量。目前,已建成了有近百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区外师资人才库。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合作,积极探索建立与国内外高校合作机制,先后在浦东干部学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浙江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建立*个培训基地。同时,尝试与高校合作进行干部在职学历教育,先后组织*干部考入同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在职研究生。

查看全文

土木工程专业校企联合毕业设计研究

摘要: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土木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本科生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可以紧密结合实际工程,培养学生在项目环境下学习、沟通、工作等多方面的能力,锻炼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以后的岗位竞争力。本文结合几年来指导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联合毕业设计的经历,探讨过程管理和指导的体会和经验。

关键词:土木工程;本科生;校企联合毕业设计

1.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以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1]。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国内同类专业中教学和研究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早在2010年就已开展了和境外高校的联合毕业设计,建筑工程系就曾与美国大学、香港大学等联合进行过创新和探索[2]。这几年同济土木学院在校企联合毕业设计(下面简称校企联合毕设)方面加快了脚步,和很多实力雄厚的设计研究院(包括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及施工单位(包括上海建工集团下的一~八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宝钢建筑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这些企业提供给土木学院建筑工程系的联合毕业设计(或论文)题目这两年每年多达50多个,反映了企业的需求和对同济学生的欢迎程度。来自生产第一线的导师熟悉工程,明白企业技术所需,而校内导师理论基础好,对题目的方向、难度和深度把握有较好的掌控能力,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既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又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好处,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3]。

2.选题程序

一般12月初系里接收到校企联合毕业设计题目,接下来系里把题目发给所有的老师根据自身兴趣和熟悉程度选择;将确定了校内导师的题目和老师自报的题目一起发到毕设系统里,供学生选择(按照题目数量:学生数量=1.2:1的比例),系统按照志愿顺序和绩点高低自动分配;落选的题目和学生再在系统里随机匹配。图1是今年建筑工程系收到的部分联合毕设题目和校内导师的选题情况,可以看出题目都是来源于实际工程,校内老师选题也很踊跃.

查看全文

理工科 女性撑起半边天

笔者从本市一些理工类高校了解到,学理工的女生越来越多。以同济大学、上海交大、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这三所学校的女生人数都已逐年递增到目前的近四成。甚至一些著名的以男生为主的专业,如核电、土木专业等,如今招收的女生也不少。

来自市妇联和市统计局的数据:1959年,整个上海的女工程师只有5位。而截至2003年底,上海已拥有女工程师7.5万余人,女性专业技术人员更多达35.42万人,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44.8%。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处处长王明复表示,传统理工领域具有“脏、黑、大”的特点,不仅对从业者有智力要求,而且有较高的体力要求,因此不容易受到女性的青睐。但是,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女生不必再顾虑自身体力的不足,只需要脑力劳动,就可轻松胜任理工领域的工作。他举了个例子:该校将工科和管理、艺术专业相结合开设的多媒体设计、包装设计等专业就非常适合女性。去年该校共有897名女生毕业,其中863名顺利就业,就业率达96.2%,比男生高出0.1个百分点。“这些女生大部分都在从事理工行业。”

女性的一些独特优势也让她们在理工领域大有用武之地。去年,市妇联、市社科院等单位推出《上海市女工程师群体调查报告》,《报告》认为:女性具有较稳定的心理特性,思考问题细致周全,形象思维强,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在工业设计、软件开发等方面潜力巨大。在理工领域,“女性能带来更多的创造力、组织技巧和专业能力”。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沈秀芳曾参与许多重大工程项目,她告诉笔者:该院340多位员工中,有150多位女性,这支“娘子军”能征善战,一点不比男性逊色。

女性在理工领域的表现越来越引人注目,很大程度归因于女性自我择业观念的变革。“女生不适合搞理工”的传统观念正在被破除。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杰出女性的示范效应功不可没。同济大学电信学院女生小王说,她当年报考这个专业,很大原因是由于崇拜当时的吴启迪校长,“我和很多女生对吴校长的专业成就和人格魅力十分钦佩”。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汪泓也是一位女性,她每个新学期伊始都会给学生们上动员课,这种“现身说法”的形象宣传也鼓舞了许多女生。

同济大学桥梁系的硕士研究生高金说,高考时是老师帮她报考的土木工程系,随着学习的深入,自己慢慢喜欢上这个专业。“女孩子当工程师,戴着安全帽,酷!”当然,她也承认搞理工科相对要比从事文科累些,但她觉得这个行当其乐无穷,而且“越老越香”,不是“青春饭”。最近,她刚跟一家建筑设计院签约,“也许不久的将来,你就能看到我设计的大桥了”

查看全文

医用物理学在线课程设计分析

“互联网+”时代使得MOOC(慕课)可以而且正在成为大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得益于同济大学已经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的“大学物理学”系列课程的建设和应用,以及前期“医用物理学”微课程设计项目的顺利完成,我们正在进行具有医学特色的医用物理学微课程视频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并逐步建立医用物理学在线课程所配套的教学资源库,其中包括微课程视频录制,配套媒体资源建设以及医用物理学试题库建设等。目标是实现资源的覆盖和共享,填补和提供医学类在校生课堂外的自主学习平台,并为相关教师开展翻转课堂、SPOC等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平台。

1医用物理学在线课程建设

基于同济大学自主开发的大学物理在线课程(见图1)平台,结合医用物理学的教材建设和教学特色,我们正在开展医用物理学在线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根据在线课程对教学资源的需求,需要进行一系列课程资源的配套建设,其中软件部分就包括了微课程脚本的设计,微课程视频的录制和制作,配套媒体资源库建设,以及医用物理学题库建设等。图2是医用物理学在线课程的网页界面,它是由课时列表、讨论区、资料区、评价等板块构成。其中课时列表区以微课程为主题,是课程的核心部分,也是我们建设的重点内容。微课程以章节为单元展开,每单元分为若干讲,每讲以知识点为主题展开。根据章节内容的容量,每单元可设计为十几讲到几十讲不等。例如“振动与波声波超声波”部分就有三十六讲。每讲都有与之配套的视频(课程微视频,时长约为5~10分钟)、文档(演示文稿,即配合微视频的PPT电子课件)、随堂测试(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填空题)。每单元有配套的单元作业和单元测试,课程结束后还有课程考试。讨论区由教师答疑,课堂交流和学生讨论组成。学习者可以在这里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即可以随时向教师就课程,作业和测试等内容提出问题,并得到教师的答疑解惑。同时,学习者还可以借助于该板块就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以获得同伴的帮助,支持和认可,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认同感。资料区则提供给学习者与课程相关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如多媒体资源,包括视频,图像图形,动画,网站等。借助教育技术和互联网的优势,向课程的深度与广度延伸,给学生提供一个立体化多维度的学习环境。评价是由课程测评和学生互评组成。课程测评是系统对学生的单元作业和单元测试进行评分,包括课程期末考试。而学生互评则是学习者之间的互相评价。这些评价按一定的权重相加,最后给出学习者一个总评成绩。

2医用物理学微课程视频资源库建设

由上述可知,开展医用物理学微课程视频资源库建设是医用物理学在线课程开发和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包括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演示文稿、媒体素材,以及学习者在微课程学习后所进行的自我评价,如在线讨论,练习测试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形式组合在一起,营造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2.1微课程选题和脚本设计。结合物理学,我们在微课程的设计上尽可能突出医用物理学的特点。例如在振动和波部分,选择声波作为一个微课程系列。该部分包括了6个知识点,它们是:声波和声速、声压和声强、声强级和响度级、超声波、超声波的应用和超声医学诊断。在激光部分是:激光产生的原理、激光的生物效应、激光的医学应用、医用激光器简介等。X射线部分是:X射线的产生、X射线谱、X射线的吸收、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射线的生物效应和X射线的医学应用等。原子核物理部分是: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原子核的结合能和核力、原子核的放射性、辐射剂量和辐射防护、放射性核素在医学上的应用、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核磁共振波谱仪等。在微课程设计过程中,除了做到突出医学特色外,每个知识点既能独立成篇,又在整体上具有系统性。在物理学的许多部分都涉及医学现象的物理原理以及物理原理在医学领域方面的应用,从这些方面入手进行选题,更能提高医学类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加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培养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我们主编的《医用物理学》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脚本(课件)的设计中,更加注重课件与教材之间的关联性以充分体现该教材的特色。总之,无论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课件配图或媒体的应用,还是在课件背景的设计等各个方面都围绕该设计理念展开,即做到:(1)知识点全面覆盖;(2)突显医学知识和应用;(3)内容短小精练;(4)应用媒体资源如数字化课件,动画,图形图像,演示录像等元素。4分别是X射线部分和原子核物理部分的脚本设计案例。特别强调的是为了增加微课程视频的可视度,在微课程脚本设计中,我们将尽可能加入题材多样的媒体资源,如图像、图形,演示录像,3D课件及动画等元素。希望通过视觉效果,充分体现“知识脉冲”效应对学习者的“冲”击作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达到在“时间碎片”中学习“知识碎片”的最佳效果。2.2微视频录制和制作。微课程视频的录制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录像室录制、随堂录制或屏幕抓拍等。经过实践、对比和调研,目前我们采用了以PPT为主的屏幕抓拍,以及教师的随堂授课录制。另外动员学生加入到我们的课程建设中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更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自己的创新思想和想象能力。事实上学生的作品(微视频、实验录像、计算机课件等)都能收到学生的积极响应。除了上述的主要微课程视频模式,我们对习题课视频做了不同的处理。习题课在物理教学环节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微课程中增加配合知识点的例题讲解,会导致时长的增加。为此,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将习题另外单独录制。形式上采用教师边做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老师就在自己身边娓娓分析。根据课程需要还会单独录制演示实验等。除了微课程视频库的建设,还有配套媒体资源建设以及医用物理学试题库建设等工作也在进一步实施中。

3结语

查看全文

借长三角地区师资优势加快干部知识更新步伐

近年来,北仑区按照将区域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份”、“现代化滨海新城区”的宏伟目标,结合区域实际,充分借力长三角地区发展实践经验和师资优势,抓好对广大干部的教育培训,努力为北仑的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三年来,区本级共邀请长三角地区知名专家学者前来北仑举办各类培训、学术报告50多次,听讲人员达到近2万人次;组织各级干部赴除宁波外的长三角其它地区学习考察20多期(次),培训人员近千人。

一、实施“借脑育才”。充分借鉴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经历,通过设立“北仑讲坛”、“北仑发展论坛”等平台,从长三角地区“借脑育才”,努力培养一大批本土化的领导型人才。一是创办“北仑讲坛”。于20*年开设北仑讲坛,每季一期,全区副局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主讲人员界定为国内外享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在学术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专家,运用案例分析、现场教学、互动交流等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向广大领导干部讲述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化、管理等各个领域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专家现场辅导报告被同步录像,并上传到“北仑干部党员学习网”供全区干部党员学习。自讲坛成立以来,邀请的专家学者有一半以上来自长三角地区,如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倪世雄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林尚立教授、上海德村文化研究所曹世潮所长、同济大学创新思维研究中心王健教授等先后在“北仑讲坛”授课。二是开设“北仑发展论坛”,每年一届,定位为北仑新区最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分析与预测研讨会,参加人员为区管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及其它知名人士,主要通过论坛借助专家学者、各行业成功人士的智力资源,为北仑发展注入新的思维和动力。如20*年论坛邀请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朱金海作了《“十一五”期间长三角规划、产业布局及北仑发展定位》的报告,20*年邀请了浦东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作《浦东综合改革试点的基本做法及其对北仑发展的若干建议》的报告,均在全区引起强烈反响。

二、举行“联合办班”。针对于不同工作层面的需求,积极与长三角地区的一些高校、先进地区举行联合办班,培养各类人才。如着眼于适应北仑发展需求的优秀领导人才,从20*年起,全区有针对性地组织了7期共259名党政领导到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进行培训,努力提升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处理利益关系、驾驭全局和务实创新的能力;着眼北仑区域逐渐向城市化推进的需求,于20*年9月在上海同济大学举办了一期社区工作者综合管理研修班,全区41名社区干部除了学习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理论等知识外,还到上海先进社区进行实习,与优秀社区干部互动交流;着眼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需求,组织了部分组工干部、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到江苏昆山集中培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另外,为培养企业高级经营人才,区委按照信誉可靠、师资雄厚、质量优良的原则,选择了上海影响力咨询等知名培训机构作为企业人才培训机构,选派优秀企业经营人才定期到机构接受培训。

三、加强相互联动。一方面,充分借助长三角地区专家学者熟悉整个地区发展情况,又清楚北仑在长三角地区发展中的定位、优势及不足,积极邀请专家学者对北仑的大开发、大建设提供咨询、开展研讨,为全区重大事项科学决策进行论证、提供依据,并使各级领导干部在参加论证、接受咨询中增强发展意识,提高决策能力。如20*年召开“北仑区域物流发展研讨会”,区委区政府专门邀请了10多来自上海、江苏以及本省的专家就北仑物流产业规划、定位、目标、方式等开展咨询、研讨,为北仑物流业的发展找准定位、理清思路。另一方面,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的相互学习交流中,对前来参观考察的各类代表团,各级领导干部在认真做好情况介绍的同时,主动与代表团进行学习交流、深入探讨,在互动中开阔眼界,改进方式方法,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与水平。如20*年初,同济大学新任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30名党员在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长的带领下,专程来北仑参观考察,双方进行了很好的沟通交流,为下步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查看全文

干部培训优势积极构建开放合作的干部培训体系

**市在干部培训工作中秉承全面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充分吸纳市外特别是江苏、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的优质教学资源,努力实现培训工作专业化和培训渠道多元化,不断提高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据初步统计,三年来,市本级共在上海和江苏太仓、江阴建立干部培训基地4个,赴上海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江苏江阴等地单独或合作办班4期,培训干部近200人次,邀请长三角地区有关专家、学者为慈溪领导干部举办培训讲课、学术报告80多次,组织市管干部和后备干部赴上海、江苏等地学习考察20多期(次),受训人数千余人。

1、借智引才,积极邀请专家学者来慈讲学。依托长三角地区优质师资力量,探索建立了以为主的名师信息库,将曾与慈溪市合作过的优秀教师和专家学者的个人基本情况、专业特长、联系方式、学员认可度等信息收集起来,建立信息库。在此基础上,市委组织干部培训班时,有针对性地邀请上海、江苏等地学者来慈讲课,提升干部培训的层次。如在*年11月份举办的领导干部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专题培训班中,邀请上海同济大学2位教授专题讲课,使受训干部的城市规划意识和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开设“三北讲坛”,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为领导干部讲解科学技术、人文历史等知识,并进行现场录像,输入“慈溪党员干部学习网”和远程教育网络,供广大干部群众自学。“三北讲坛”成立以来,约有1/3的讲课人员来自上海、江苏等地。

2、合作办学,积极提升干部培训成效。加强与上海、江苏等地高校和党校的合作,通过异地集中办班、短期轮训等形式,充分利用他们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培训工作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效果。如从*年开始,慈溪与同济大学合作举办mpa集中班,全市共有50多名年轻干部参加学习。*年,组织优秀年轻干部到复旦大学接受一个星期的高层次理论培训,重点学习经济管理、公共行政、现代农业等方面的业务知识,通过复旦大学高水准的学术氛围熏陶,不断提高年轻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和谋发展、抓发展的能力。

3、丰富形式,积极开展干部实践体验。围绕学习借鉴上海、江苏部分发达地区的先进发展理念和方法,采用挂职锻炼、实地参观、情景体验、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干部实际考察先进方法,亲身体验发展成果。如20*年,全市共选派了4名年轻干部到太仓对口挂职3个月,选派40多名年轻干部到江阴进行为期7天的考察学习,采用互动教学模式,邀请当地领导进行授课,着重学习当地在土地供应和征地拆迁、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企业发展、经济薄弱村脱贫致富、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加强自主创新等10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开阔眼界,开拓思路,使年轻干部进一步树立了“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先进理念,提高了年轻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