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消费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1 17:20: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体育消费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体育消费论文:小议居民体育的消费战略
本文作者:邹占殷智霞工作单位:西南科技大学体育学科部
研究结果与分析
居民体育消费概况“十一五”期间,绵阳市体育产业坚持“一核两翼”的产业发展思路,实现了“彩票做强、本体做大、基地做实、政策做活”的目标任务。逐步形成了以体育彩票销售业为核心,以城西体育休闲园区(九洲体育馆)、城南体育休闲街区(南河体育中心)为两翼,以体育培训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销售业等为支撑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达1000天以上,到馆人数达200多万人次,市本级体育产业参与单位的产业收入由“十一五”初期的320万元上升到750万元,增幅为134%。体育彩票销售网点布局达345个,彩票销售额稳步增长,2010年底达1.49亿元,比2005年增长300%,名列全省第二,体育消费需求稳步增长。不同性别体育消费情况分析由表1得出,女性居民在100元以下体育消费要远远多于男性,在100~400元之间的消费男女比例是相等,体育消费在400~700元的是男性高于女性,700~1000元之间和1000元以上的是女性低于男性。可见,男性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要高于女性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不同年龄体育消费状况分析在年龄划分上,根据需要将年龄分为18岁以下、18~28岁、29~45岁、46~60岁以及60岁以上6个阶段。(如表2)由表2,年龄在18岁的居民体育消费多集中在100元以下,18~28岁的体育消费100元以下的占82人,29~45岁的多集中的700~1000元之间,46~60岁的体育消费集中于100-700元。60岁以上的体育消费多集中在100~400元。由此可见,不同年龄段居民体育消费大多数都集中于400~700元之间,在700~1000元和1000元以上的人数很少。调研中我们发现,受2008年汶川地震影响,绵阳灾区居民家庭收入来源、收入水平及就业情况均发生显著变化。震前37.6%的被访者依靠个体经商等多途径方式获取收入,而震后比例下降为27.6%,国家财政拨款成为居民收入的首要来源,比例高达35.3%。绵阳市居民收入水平的偏低从根本上制约了消费需求规模,体育消费自然也受到制约。居民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要形式从表3可以看出,绵阳市居民进行体育消费的选择上与朋友、同事(同学)一起进行消费为首选,占总人数的55.7%,排在第一位。说明绵阳市居民喜欢集体性质的运动形式,玩伴对他们有显著的影响。与家人一起进行消费的,其比例占21.2%,排在第二位,可以看出居民的家庭观念比较强,喜欢比较封闭的“小范围”的形式;个人单独进行体育消费的占16%,排在第三位,这部分人主要以学生为主。参加单位或俱乐部组织的体育消费活动的占4.5%,排在第四位,参与的居民较少,可能是这些场所的活动时间相对固定,与很多居民的活动时间不符合或者是场所离居民住宅区较远等,以其它方式参与体育消费活动的仅占2.6%.由此可以看出;朋友、同事(同学)的友情消费和家庭亲情的消费所占比重较大。居民参与体育消费的场所选择从表4可以看出,绵阳市居民参与体育消费的场所选择公园、广场的占39.5%,其次是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和单位体育活动场所。原因是这些场地不收费,而且不受时间的限制。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择体育锻炼。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场馆都是为满足高水平竞赛而建的,各地都对兴建可以作为城市地标的大型场馆趋之若鹜。绵阳市九洲体育馆自建成共举办了四次大型赛之后就闲置了,汶川地震的时候安置灾民才派上了用场。“我们现在不缺大型体育场馆,真正缺乏的是生活体育设施。”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研究中心的林显鹏认为,老百姓现在只能享受低端的体育锻炼,能够提供高级运动方式的资源比较匮乏。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分析从表5可以看出,绵阳市居民的体育消费重点放在体育参与型消费上,说明绵阳市居民认为体育消费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居民有一定的体育消费意识,居民现在很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随着绵阳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居民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参与型体育消费将迅速增长。有一大部分居民是属于实物型消费,这些居民体育消费观念,消费意识和消费结构还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总的来说,观赏型体育消费所占的比例较低,在绵阳市可供人们观赏的体育消费市场还不够完善和成熟。
对策与建议
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体育消费能力体育消费在本质上已经属于居民发展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享受生活的一部分。收入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居民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要不断的增加居民的经济收入才可以保证居民拥有体育消费的能力,从而带动体育消费的快速发展。震后,绵阳应积极运用国家“输血型”政策扶持,着重建立“造血型”长效帮扶机制,提高居民的就业水平,增加居民的总体的经济收入,同时还应适当调整居民的收入结构。绵阳市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才会进行体育消费,从而带动体育消费的发展。合理规划和建设公共健身场所绵阳市公共体育场所设施应该合理的利用,应该做到有偿使用,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体育消费中。绵阳市应利用灾后重建契机,争取财政投入,加强对体育基础设施、场馆的建设力度,多修建一些面向广大居民的体育娱乐场馆和休闲健身场所。政府要扶持体育俱乐部,体育健身所的发展。在公园以及住宅区附近修建体育场馆,从而有利于绵阳居民更好的参与到体育消费中。转变居民体育消费观念体育消费观念影响着居民的体育消费能力和水平。人们的观念就是体育应该由政府或者国家投资的一种福利性的事业。因此,要把体育作为一种“商品”推上市场,在人的思想中必须经过一个适应到转变的过程。要改变居民的观念就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居民进行有意识的指导。利用广告宣传(包括报刊、广播、电视)体育的社会价值,以促进绵阳市居民体育价值观念的更新,使人们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消费中。增加专业人士的培养和引进培养和造就一批体育经营和管理的专门人才对居民体育进行指导。体育部门组织并鼓励体育经营单位的有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培训,从而提高指导水平。招聘或引进一些非体育部门的经营管理人才到体育经营单位从事体育经营管理工作。居民区周边的健身场所也要有一定的专业人士对居民健身进行指导,以保证居民科学合理的健身。壮大体育消费人口,培养竞赛表演市场2000年以来,绵阳承办了一些具有影响的大型体育赛事,如2000年10月的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2002年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2006年的国际职业体育舞蹈公开赛,2005年世界拳击锦标赛、第六届亚洲龙舟锦标赛等。近几年,绵阳也成功举办了一些大型的体育比赛,让更多的人看到绵阳,了解绵阳。绵阳市应该积极举办大的群众参与性强的体育赛事,激活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促进居民体育消费。绵阳市应以扩大体育人口为突破口,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做到了经常化、多样化、科学化,形式上以健身俱乐部、单项体育协会为载体,充分调动了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六个绵阳”,把社区体育与农村体育,把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把体育产业与体育设施建设,把体育行政职能与行业协会俱乐部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绵阳的体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同时,还要动员全民以实际行动打造“绵阳健身之城”,让“体育锻炼经常化、个人健身生活化”,从而推动我市群众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体育消费。开拓绵阳户外运动市场绵阳市户外运动资源十分丰富。其拥有其独特的王朗大熊猫保护区等自然生态景观和能充分展现古老的巴蜀文化的6条旅游线路探源王朗•生态之旅;文昌出巡•朝圣之旅;西羌猿王洞•风情之旅;华夏诗城•浪漫之旅;三国遗踪•探访之旅;温泉之都•休闲之旅。同时,绵阳市户外帐篷节、环仙海湖自行车公路公开赛、梓潼登山节等活动蓬勃开展,充分展现震后绵阳依然美丽的形象。积极推动绵阳户外运动市场的开展,促进了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
体育消费论文:经济转轨期体育消费的论述
本文作者:王晓艳工作单位:中南大学体育部
体育消费文化的分类
根据体育消费资料的性质不同,一般将体育消费划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和非实物型体育消费。实物型体育消费,就是指人们用货币购买各种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的消费行为。实物型体育消费是我国当前体育消费的主要部分,已逐步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从而构成实物型体育消费文化模式.非实物型体育消费包括了观赏型体育消费和参与型体育消费。两种消费都是人们为了追求健康和精神享受的表现,随着消费对象的增加,将逐步形成不同类别的消费群体,而每个消费群体具有的各自的特色和共同的消费特征和消费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演变成文化现象,从而形成非实物型体育消费文化。
不同时期中国体育消费文化状况
(一)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体育消费文化状况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体育消费体现在两点,一是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制约着体育消费市场的形成,二是传统的消费观念依然影响着体育消费对象的消费心理。因此,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体育事业虽有所发展,但还没有纳入市场体系,所以谈不上体育消费,更谈不上形成体育消费文化,但体育体制的改革和国家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为转轨后体育产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体育消费埋下了市场的种子。(二)经济转轨时期我国体育消费文化的现状1、经济转轨期我国体育消费市场和体育产业我国长期把体育看成纯消费和纯公益的事业,这种状况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才有了慢慢的改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体育消费随着体育市场的发展在消费层次上也出现了高、中、低不同档次的消费。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现在体育市场逐步由过去的零星单一、主次不清,向体育本体为主、层次分明、全面发展推进,形成包括竞赛表演市场、健身娱乐市场、体育旅游市场、体育博彩市场等在内的体育产业格局。就全国总体而言,体育产业规模还不是很大,发展很不平衡,结构也不够合理,体育产业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体育产业政策和法规建设也不适应产业的发展。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各地区的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有很大的差距,东西部发展悬殊。在各运动项目间的产业开发也不平衡,由于各项目观赏性不同,因此其产业资源价值、市场容量和效益有很大差异。总之,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本体产业发展还不够大,没有形成支柱性优势。2、经济转轨期我国体育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消费理念包括了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和价值取向。目前我国体育消费者的在体育消费方面的心理和价值观,可以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消费者观念的变化两个方面来探讨。一是传统文化对体育消费观念的影响,体育消费作为一种经济行为,也受着传统的消费文化制约。二是社会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促使人们发生消费观念的改变,让体育锻炼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体育的功能不断为人们发现、认识和利用,它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三)经济转轨期我国体育消费行为分析体育消费行为包括消费方式和消费习俗,据调查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体育消费的现状是:(1)体育消费结构方面,城市居民对体育的投入主要去向是以运动服装鞋袜等体育实物消费资料为主,这说明我国的体育消费还处于实用性阶段,体育消费结构较单一。(2)体育消费水平方面,我国城市居民虽有大部分的家庭在体育上有经费投入,但水平较低。而中西部地区及广大农村投入更是甚少。总的来说,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的讲究简朴实用消费习俗早已植根于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观念之中。(四)经济转轨期我国的体育消费环境从我国目前的体育消费环境来看,存在着诸多问题:①硬环境建设严重不足的状况势必将影响体育消费朝大众化发展,从而影响体育消费文化的形成。②体育消费服务的项目结构失衡,不能满足大众化需求。这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利用宏观调控的手段进行调整。③体育服务市场不规范,也将影响体育消费市场的全面发展。④政府出台的相关引导政策不够。如何推动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以及倡导消费者更多参与体育消费,也还缺乏政府部门的推动和宏观协调。
影响我国体育消费文化的主要因素
体育消费对体育产业影响论文
【摘要】笔者采用“消费促进生产”这一经济学命题研究我国目前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建设性地提出体育消费是体育产业兴起的关键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今后发展体育产业应克服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经济已跨入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些所谓“福利性”事业已纷纷走上了产业化道路,体育也不例外。如体育服装、体育器材的兴盛与发展,球类项目的职业化进程,体育相关产业(体育文化、体育展会等)的开发与拓展,都为中国体育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如美国、英国、意大利,其体育产业已发展为成熟产业,甚至是政府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的体育产业还很落后。
一、我国当前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个国家的体育消费现状,包括该国体育消费的结构和水平两个方面。体育消费结构就是构成体育消费的各种资料的数量及其比例关系,其中各项体育消费支出的货币总量就是体育消费水平。它反映了某一时期内社会所拥有的体育消费品数量和质量对人们“体育消费”的满足程度,也间接或直接地反映了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和水平。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表明,1987年,我国城镇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社会消遣方面的费用支出只占全部居民消费支出的0.3%,而用于体育消费方面的支出,平均不到整个社会消遣和娱乐消费的10%;在经济发达国家,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于体育消费方面的开支通常占整个社会消遣娱乐消费的30%~40%。如美国,体育消费占消费总额的20%左右。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消费的现状是:
(一)体育消费结构单一
据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城市居民对体育的投入主要去向是以运动服装、鞋、袜等体育实物消费资料为主,占体育消费支出的81%,而且这其中不包含运动器材等体育实物资料,这部分占9.5%。也就是说,我国居民的体育劳务消费与体育信息消费合起来也不过占总体体育消费的10%。而据美国新闻界一次全国性的调查统计表明,1988年美国人的体育消费总额为470亿美元,其中仅花在观看各种运动比赛门票上的费用就为64亿美元,约占14%,花费在保龄球、高尔夫球等会员费用也达到62亿美元。
体育消费现状研究论文
摘要:着重研究现阶段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现状,由于经济因素和传统习惯等影响,保守性消费观念仍占主导地位;体育消费的绝对水平较以前有了大幅的增长,但相对水平涨幅不大。
关键词:体育文化产业体育消费水平消费意识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人们健康意识和体育意识的增强,以及体育运动生活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深入,人们对体育文化产业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增长,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不可忽略的增长点。尤其是这几年,人们在体育上投入的金钱和时间都有了明显提高。人们不光是对于体育产业的实物(体育服装鞋帽以及运动器材等)消费在提高,对于体育信息消费(体育期刊,观看比赛、表演、展览等),以及参与型的体育消费(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等)的需求更是大幅增加。
一、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现状
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年~2010年)中指出我国体育产业包括三大类别。第一为体育主体产业类,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内容,如对体育竞赛表演、训练、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方面的经营;第二指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体育相关产业类,如体育器械及体育用品的生产经营等;第三类指体育部门开展的旨在补助体育事业发展的其他各类产业活动。根据以上可以得知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参与体育活动与观赏运动竞赛而对消费资料的使用与消耗。从狭义上讲即是直接的体育消费是指参与体育活动与观赏运动竞赛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及与体育消费直接有关的实物产品、精神产品的消费。广义的体育消费指一切与体育活动有关系(联系)的个人消费行为。比如在观看体育比赛过程中购买饮料,去外地观看体育比赛的交通费、食宿费等等。归纳为两点就是实物消费和精神消费两大类。
1.实物消费
农村体育用品消费综述
1长尾理论与农村体育用品消费市场
长尾理论(TheLongTail)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美国《连线》杂志主编ChrisAnderson(克里斯-安德森)于2004年提出.这一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过去人们只能关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些人或事,人们只是关注曲线的“头部”,而将处于曲线“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的大多数人或事忽略了.进入网络时代以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这就为以较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并且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其基本原理是:商品的生产、销售和流通成本不断降低,使商品满足人们的多样化与分散化的需求成为可能,把这些分散的需求综合起来,就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抗衡,甚至更大[1].长尾有两个特点:细和长.细说明长尾是份额很少、在过去不被重视的市场;长说明这些市场虽小,但数量众多.巨大数量的微小市场,却也占据了市场中可观的份额[2].我国体育用品消费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头部”市场与“尾部”市场.当前,城市体育用品消费市场是明显的“头部”市场:厂家关注度高、产品种类全、居民消费能力强.而农村虽然人数众多、但市场份额小,且由于居民收入低、体育意识淡薄等原因[3],农村体育用品消费市场较为低迷,是并不为人所关注的“尾部”市场.长尾理论反映了社会的经济和文化从为数较少的主流产品和市场向数量众多的狭窄市场转移的现象和趋势.基于长尾理论来分析农村体育用品消费市场,不仅是一种新模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其合理性和独特性.注重农村这个“尾部”市场,是促进全民健身、扩大我国体育人口的基础.长尾理论提供了一种适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新方式,通过重新定义产品和服务,发掘出有利的市场,为农村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顾客价值,获取竞争优势.
2金华市农村体育用品消费“尾部”市场特征
2.1农村市场的份额与农村人口总数极为不相称
根据调查,在金华市农村居民中,偶尔进行过体育消费的群体数量最大,占到总数的43.45%.此外,农村居民进行体育消费的次数十分有限,59.31%的受访者的月平均消费金额在50元以下.金华市共有356.61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6.9%[4].较小的市场份额与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存在着严重不平衡,这不单单是金华市这一地区的特点,推至全国的大部分农村都或多或少在表现出一特征.历来的农村建设是在“二分法”思维方法下进行的.单一强调走城镇化道路,将农村富余人口转移到城镇进而促使农村加快转型,成为新城镇.现有体制下,单纯实现“城乡一体化”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实质上,农村的发展是为城市发展做铺垫.农村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人力保障,是城市的后备市场[3].2005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7万亿元,其中县和县以下地区的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2万亿元,只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2.8%[6].但是农村人口却占到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庞大的农村消费群体与短缺的体育消费市场份额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存在着明显的供求矛盾.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2.2农村体育用品市场的需求量大
我国体育消费现状
一、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现状
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年~2010年)中指出我国体育产业包括三大类别。第一为体育主体产业类,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内容,如对体育竞赛表演、训练、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方面的经营;第二指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体育相关产业类,如体育器械及体育用品的生产经营等;第三类指体育部门开展的旨在补助体育事业发展的其他各类产业活动。根据以上可以得知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参与体育活动与观赏运动竞赛而对消费资料的使用与消耗。从狭义上讲即是直接的体育消费是指参与体育活动与观赏运动竞赛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及与体育消费直接有关的实物产品、精神产品的消费。广义的体育消费指一切与体育活动有关系(联系)的个人消费行为。比如在观看体育比赛过程中购买饮料,去外地观看体育比赛的交通费、食宿费等等。归纳为两点就是实物消费和精神消费两大类。
1.实物消费
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中主要以实物消费为主,主要有运动服装鞋帽、健身器材设备、体育书刊杂志、食品饮料等。经调查表明以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实物消费资料的比重占体育消费支出的81.5%,而用于观看比赛,参加娱乐活动的劳务性消费比重仅占体育消费支出的10%左右,体育书刊磁带占7.1%;其他消费品占2.4%。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实物消费占到这么大的比重主要还是人们的消费心理没有改变,因为大部分人的经济水平决定了他们的消费结构还没有脱离传统,运动服装鞋帽兼具运动和日常穿着,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在进行体育消费的同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对生活的改变,所以这种比例分成也就正好表明了现在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结构层次。停留在外表上的消费,因为去买这种运动服装鞋帽的人民未必会投入到真正的体育运动或锻炼中,那后续的一些带动消费就不存在。其次就是少数人购买小型的健身器材,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小型健身器材,是因为这些器材占用地方小,人们在家中就可以进行锻炼,达到健身的目的,而省去了一些去场馆的费用。当然后者会比前者在体育消费上面的力度大。但是这些都只是前段消费层次。
2.精神消费
体育消费中的精神消费支出主要是指:观看体育比赛、表演、展览,体育文化资讯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足以体现人民观赏体育赛事的热情,因为以往我们对于体育运动盛会的认识大部分人还是健身,为国争光的一种理念,但是通过这次的召开,人们发现了体育运动中给人们带来的不光是健身,为国争光,还有一种协作、高兴、放松的心情。这类消费相对实物消费而言层次较高,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人们会追求精神享受,这类消费的增长于是发展比较快,在广州,人们用在观看体育消费占整个体育消费支出的12.4%。随着经济的发展,运动水平的提高,观赏型消费支出会增大。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特点探索
居民体育消费的额度也大幅提升,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逐渐成为社会消费的又一重头戏。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一般以实物性消费为主,还有部分的体育赛事欣赏性消费以及廉价或免费的参与性消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这些基本的体育消费在消费数量与消费质量上都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我国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居民体育消费需求与消费的重心发生了改变。首先,居民由最初的基本体育消费模式逐渐转向高级化消费,如瑜伽、高尔夫、保龄球等等。其次,对于各类体育用品,如体育运动服装、体育运动器材、体育场地等方面的要求也大为提高。另外,在体育医疗保险的注意事项上也加大了消费比重,此方面的消费支出大为增加。
农村居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变化随着我国居民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居民的生活已经逐渐由温饱型转向小康型。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在农村消费中的数量与质量也在大幅度的提升,且消费形式日趋多样化。尤其是在我国东南沿海等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农村地区,由于受到城镇居民以及海外华侨等影响,当地农村人口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意识均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额度也大为增加,并且形成了其特有的体育消费价值观。当然,在强调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数量与质量上的飞跃性突破之时,我们不能不认识到,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没有充分的物质基础作保障,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是无法进行的。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一直以勤俭持家作为千年来的传统美德,这也是自古以来受小农意识思想影响和渗透所形成的消费观念。另外,目前来说,在我国还有很多偏远地在经济上依然处在严重落后阶段,居民基本物质生活依然处在温饱阶段,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在短时期内,这种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水平低下的现象是无法实现根本性转变的,进而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整体发展趋势。这不但是我国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发展的一个瓶颈,亦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加大投入力度,以先富带动后富,全面提升我国居民整体的消费水平。
高档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势头强劲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居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形式逐渐由低层次的基本消费向更高层次方向发展,高档体育消费品的发展愈加迅速。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在物质性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上,主要以体育报刊杂志以及高端的体育运动服装为代表;在观赏性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上则以体育赛事欣赏为主要消费形式;在培训性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上,主要以健身娱乐和提高竞技运动成绩为主;还有一些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形式如体育彩票消费等,发展势头十分迅速。从我国当前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来看,此种发展形势将于国际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发展齐头并进,其实现持续的时间也将更为稳定。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发展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受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目前来说,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造成了居民收入、体育消费需求等多方面差距的扩大,加之区域经济收入水平之间的差异,使得我国居民在实际体育消费水平上仍然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分化现象[1]。作为从属于体育消费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也必然呈现出消费需求受区域经济差异影响的特质。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受家庭收入差异的影响即使是同一区域的居民,在其家庭收入水平以及社会阶层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使得他们在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以及休闲体育文化产品的购买能力之上也不尽相同。对于较高收入的家庭来说,在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选择上,“高档次、贵族型”体育产品已经成为其消费选择的经常性内容。尤其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其对高档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品的追逐更为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者亦产生了很大的带动与引导作用。然而对于我国大部分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者来说,价格实惠且质量有所保证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品仍是其消费的主流。
小议社会因素对体育消费的启示
本文作者:郑岩工作单位:长春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我国传统文化对居民体育需求和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作为以富裕的大河流域为依托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息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自然环境中,习惯了宁静、和谐以及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所以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以修身养性为主,卫生保健为辅的特征,中国人的体育锻炼普遍采取平和的、静态的方式;激烈的、刺激性强的体育活动必将受到影响。体育消费作为经济行为的一种,也必然会接受“文化之手”的制约,传统的体育文化以其历史的惰性力,时至今日仍然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影响,人们日常的消费行为也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它的制约。所以正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诸多特点,决定了现代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托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是一种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的具有开放的、动态结构的文化,也就构建了一种独具时代特征的文化新格局,必将会对体育经济与体育消费产生厚重的影响。具有现代文化视角的消费者,不在于其经济水平的高低,但在他的消费价值导向、情操陶冶、精神追求等现代文化动力驱使下,将把体育当成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离开现代文化的驱动,体育消费若想健康的发展也是不现实的。
在一个消费型的社会里,消费者怎样消费什么、如何消费可以帮助个人建构身份认同以及实现自我肯定,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是因为人是一种社会动物要想实现在社会上的定位是需要他人对自己进行评价的。这种他人对主体的普遍性的评价反映到人的心理,会影响一个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以及社会认同的阶层性。体育消费是以满足锻炼身体或愉悦身心需要为目的经济活动。体育消费的主体是消费者,在这种强大的社会心理力量作用下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整个体育消费行为必然会受到社会心理的影响,社会心理也必然成为体育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心理对体育消费多个方面产生影响,消费者在某个时期内所形成的体育消费观就深深的受社会心理的影响。例如,体育消费过程的从众还可以彰显个性,在赛事的选择上表现出是要以观赏为主还是注重能否参与其中。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差异从而导致体育消费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对体育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众多,个体的体育消费心理也不尽相同。所以,无论何时,即使经济条件全相的同体育消费主体,也不可能具有完全相同的消费行为。在社会心理支配下形成的体育消费行为也会影响体育消费需求的波动。
不同的社会心理会导引不同的体育消费行为和方式,从不同角度对体育需求产生影响。例如,体育改革的起始阶段体育消费品种相对于体育市场比较单一和短缺,从国外引入的呼啦圈、保龄球、旱冰等运动可以快速的风靡大江南北,而在体育市场繁荣的今天,很难有一种运动在如此大的范围内快速流行。社会心理也会受的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如经济制度、社会文化甚至地域等等。所以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时,由于社会境的不确定性,社会的主体意识会发生动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体育消费者行为以一种无序状态存在。而在社会心理相对平稳的环境中,体育消费者行为方式就具有较强的可预见性。社会心理对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是一种内隐性质的影响,个体心理对社会心理的认同程度决定了它产生影响的大小。从这个层面上说社会心理对体育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影响,更多的是体现出个体对社会主流意识的认同。综上,体育消费的发展不是单一的经济行为,他的发展也不是孤立的,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现代化程度和社会心理的影响。甚至这种非经济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
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研究分析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居民的收入也有了大幅的提高。导致城镇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升的同时,居民的消费的结构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通过调查我们不难看出体育(健康)方面的消费,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并且已经成为了居民的重要的消费市场。提高城市居民在体育方面的消费,可以使人们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改善。河北省作为一个东部的沿海强省,在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结构、模式上,在华北地区还是具有非常大的代表性的。对于此,本文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对河北省的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因素的影响、体育消费的结构及它的发展趋势,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分析与研究。这对本地区的及其他省市对体育消费方面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健身;河北省;居民;体育消费;统计
随着河北省经济的飞速发展,省内的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开始注重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这就促进全民健身在我省如火如荼的展开,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推动这种态势的发展,提高全省人民的身体素质,积极倡导绿色体育消费、加强体育产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沿海省市的经济因为地理优势,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也是我省体育消费水平增长重要原因。
1.河北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基本情况
1.1体育消费逐步成为了当地居民日常消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的新的挑战,生活已经不是仅仅的解决人们的温饱了,消费也不简简单单的局限在生活必需品方面了,恩格尔系数不断的下降。用于体育、旅游、健康等方面的支出在不断的提高,其中体育将康方面的尤为明显。2008年在京津冀地区成功举办的第二夏季奥运会,为河北省提高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2022年在京冀地区举办的冬季奥运会,使体育事业的发展向前迈进、体育产业的消费逐步的走向市场化居民的消费的转型,都提供强大的外部动力。1.2体育方面的消费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调查显示,河北省从2008年至今,举行国际规模、国家规模的大型体育赛事近百次,这极大的宣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把体育产业作为一张名片,拉动旅游的发展、吸引投资、刺激居民的消费等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其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例如,通过调查河北省地区从事体育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有10几万人、形成了若干个以体育商品为主的一条街等。1.3河北省市民参加体育相关活动的基本情况。根据本文作者调查显示,河北省的城镇居民喜爱的的体育项目,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散步走、羽毛球、篮球、跳舞、兵乓球、跑步、足球、棋牌、游泳、体育游戏。这些项目简单容易掌握,群众基础相对强,便于开展;社区有许多简易的场地供市民们使用;男性的参加的比例略高于女性;参加体育锻炼的普遍时间不长,强度不大;参加锻炼的年龄段普遍较大。
2.河北省城市居民体育健康运动存在的不足及应对措施
小议体育旅游消费现状与策略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逻辑归纳等方法,对成都市城镇居民参与体育旅游消费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推动成都市城镇居民参与体育旅游消费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成都市城镇居民体育旅游消费意识
体育旅游是以休闲度假、观光探险、健康娱乐为目的,在一定自然环境中,从事以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和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日益迫切,体育旅游逐渐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消费时尚,它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形式,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城镇居民体育旅游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以期为更好地发展成都市体育旅游,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笔者按照地理位置,在成都市选取15个点来做调查,共发放1450份问卷,以保证整个成都市城区都覆盖到。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