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素质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1 16:52: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体育素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体育素质论文:体育与人的素质关系透析
本文作者:黄晓丽金育强工作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体育与生理素质的发展
体育在促进人的发展需要的实际效用,以自我的身体活动为基本的活动方式方面实现对自身自然的改造,这是体育的特有属性。生理素质是指人感知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组织的状况及相关生理机能,主要以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而外显的能力等。这种能力既受遗传的影响,又制约于后天的营养、环境和行为方式,体育锻炼在人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不同阶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体运动的生物学规律表明,人体运动时总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进行活动。通过大脑的运动中枢发出神经冲动支配肌肉运动。任何体育活动,不仅是运动器官在活动,而且心血管、泌尿、内分泌、感觉系统以及全身各器官都会发生相应的机能变化。在神经系统的指挥下,相互配合进行运动。由于体育运动能促进全身从整体—系统器官—细胞分子统一协调的锻炼,使人体各级机能得到全面提高。[8]早在古希腊时,体育就被当成是人们塑造健美体魄的主要手段,正如陈嘉映先生在《希腊是一个奇迹》中说:希腊人重视体魄的健美,充满游戏精神,热爱竞争,同时又十分讲求规则和公平,因此,可以说体育是促进人的生理素质水平全面发展的最佳手段。个体通过体育实践,运动负荷对运动系统的反复刺激,器官出现反应、适应、再反应、适应和提高的过程,即骨骼变粗、变长,肌肉变得发达、丰满、结实,体形变得强壮而健美,从而使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等各内脏器官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发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达到提高生理素质的目的。
体育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体育在培养心理素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培养认知心理素质。认知心理的健康发展显然是心理素质要讨论的课题之一,创新活动包含创新性认知心理活动和创新活动中非认知心理活动。[9]“创新心理素质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并在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体育在培养与形成创新心理素质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一是体育能培养创新意识。[10]创新意识是一种不安于现状的精益求精的意识;创新意识是对创新价值的觉知以及由此引起的创新需要和创新动机。创新动机来自于创新需要,而创新需要则产生于创新认知。参与体育活动首先学习体育的基本知识、学会了解身体练习的基本技术和方法,通过个体大脑对技术技能的身体姿势、动态形式、空间结构、甚至节奏的感知,掌握了身体运动知识,通过具体实践,帮助个体深刻认识,切身体验身体练习的意义,并激发创新练习方式的现实意义,正确认识自我价值,破除创新的神秘感,克服自我评价上的自卑感,确立创新意识,培养个体对创新活动的正确认知,稳定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激活创新需要,培养创新欲望,形成创新动机。二是体育能激活创新欲望。创新欲望是个体心理上的一种强烈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个体有了创新欲望,就会强化创新动机,从而找出具体思考方法、产生创新成果。可见,强烈的创新欲望是创新的必要催化剂和强大的驱动力。体育是通过健身活动、竞赛表演、动作观赏、体育休闲等具体体育活动,让个体自己去发现、探究某些身体和心理、自己和他人、现在和未来、正确和错误、时间和空间、传统和现代的状态,从而改变态度和认知观念,甚至恢复孩童时代的好奇心,激发创新欲望。三是体育能树立创新信念。创新欲望在未被激活之前,表现为一种创新意向,即未分化的、没有明确意识的创新需要,或一种创新兴趣,即一种选择性的态度。体育原本就是一种游戏,它是以游戏的形式通过身体活动而展现人体美的实践活动,这种美是人体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并通过个体自身参与具体体育活动,在运动实践中体验运动带来的成功和快乐,能帮助个体认识自己,产生自我意识,认识现实中的我与现实社会,从而树立造福人类的价值观,激发个体对事物的探求兴趣与欲望,帮助个体对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在民族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在个体成就中的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与理解,使个体的创新兴趣或创新意向升华为创新信念,持续地指导个体积极从事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创新素质发展的关键是人格的塑造,创新人格的核心又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由此产生的科学态度、是非观念,是保证个体创新活动沿着健康方向发展的导航仪,指引创新个体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促进个体创新人格的形成与培养。体育有助于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确立。个体在积极参与具有群体特征的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人人都会有尽可能表现自我的心理倾向,这对自我意识的形成自然成为一个良好环境。人的全面能力的培养,是素质培养的核心和目标,而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体育,对个体强壮的身体体能、多方面的生活技能、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生活习惯、坚强的意志品质、乐观的情感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用。因此,从“人格”意义的第一个层面上分析,人格的形成和完善与体育具有功能上的一致性。
体育与社会素质的养成
体育素质教学综述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素质教学思索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素质教育下中学体育教育思考
摘要: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其中体育是达成其他各项素质的保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传的一句话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育教育自然成了增强孩子体质的必要选择。但由于受到新课改与应试教育矛盾的影响,初中体育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体育教育的指向性趋同于应试教育,即考试,而并非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由此引发笔者的思考。
关键词:体育教育;问题;思考
素质教育中包含体育,体育教育应以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指向,体育素质教育应体现时代要求,即健康追求。它应包括健身体育、娱乐体育、竞技体育等综合性体育项目和健康追求理念,形成一套综合性强、理论坚实的体育教育体系。但在现实的体育教育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中学体育并没有实现综合性,反而是像文化课一样,向分数看齐,由此使得中学体育教育方式的问题有增无减。而新课改中又将体育分值一再提升,更加重了体育教育向分数看齐的偏颇价值观。本文主要结合具体的案例对中学体育教育的指向性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近几年来,新课改强调提升体育分值,使得中学体育教育处于一种紧张的备考状态,本应是娱乐游戏、简单技能训练、提高身体健康质量的体育课,如今却变成了应试技能速成训练课,每节体育课都围绕中考项目反复强化练习,800m、1500m从未走出体育课堂。据时事新闻报道,体育课上猝死事件频有发生,如南京1名14岁初中女生生理期坚持跑步结果猝死在跑道上。原本很受学生欢迎的体育课现如今逐渐成为学生提及生畏的课程,并非因为教师严厉,而是每节课程内容都是复制性大强度甚至是超强度的技能训练。《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但就现状来看,体育课的健康指向走入偏途,拿到满分成了现在体育课的最终目的,这无疑忽视了《体育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扭曲了中学体育教育观念,势必会给体育教学带来不良影响。为了拿到满分,学生在教师、家长的监督逼迫下早起晨练、不停的跑圈,大课间也要抽出10min进行跑步、跳绳、跳远等项目训练,已违背了学习之余劳逸结合、强身健体的初衷,让学生身心疲惫。并不是所有的学生体质都适合大量运动、都有运动天赋,因此用统一高标准来要求每位学生并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还会使得某部分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体育课,从而排斥体育运动,与原本预设目的更加背道而驰。加之在社会发展带来的雾霾、空气质量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更应该注重体育教育的目的,明确体育教育应以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为主,并非以分数为重而不惜学生身体承受力的强化训练。学校、教师应明辨新课改要求,明确素质教育真理念,转变体育教育指向,不被体育分数紧固教育思维,要真正落实体育教育以学生健康为目的而不是以提升分数为目的,让学生对体育教育有兴趣而非惧怕紧张,调整体育教育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校应组织教师研读《体育课程标准》,并进行科学解读学校要组织体育教师认真研读《体育课程标准》,科学解读,定准体育教育目的,指向增进中小学生健康,少年强则国强,体育教育落实到位,有助于增强我国国民整体身体素质,进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小学生正值身体快速成长的时期,因此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缓解压力,促进骨骼等各个身体机能的生长。体育教育应围绕如何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展开,而非一味的看分数,要科学解读课改要求。新课改提升分值是想让国民关注健康,增强体质,从娃娃抓起,打好基础,而不是充实中考招生。2教师应注意体育教育强度某些学校存在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盲目高强度训练的做法,跑步、跳绳等项目都是以学生极限为标准,反复加大锻炼程度,一节课下来,学生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心脏频率非常快,反而对学生身体健康存在威胁。因此,体育教师应注意训练强度,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留心观察不同学生身体素质,注意因材施教,也就是结合不同学生适当调整训练量和强度,通过多种形式锻炼技能。例如,跑步弱的学生,可结合其身体素质适当增加跑步圈数,若结果仍无效,则不要反复强化,这样会使得学生厌烦惧怕体育课,也会增加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负担,容易引起不适。尤其是需要体育教师考虑男女生差异,在进行训练时,适当照顾女生的身体承受力,适量安排锻炼,还要重视女生特殊期的维护,某些症状严重的学生可考虑不进行运动或少进行运动。3调整教学内容新课改提升中考分值后,中学体育教学几乎都围绕中考项目实施,每节课都在反复地练习几个项目,常规练习、测试练习结合,学生渐渐便觉得体育课乏味,辛苦劳累,这种心态会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也容易使得学生曲解体育课的教育目的,认为体育课就是为了中考得满分。因此,体育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中考项目训练为主,某些趣味性体育比赛、活动等穿插其中,一是可以缓解学生备考的紧张状态;二是可以丰富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让体育重新焕发趣味性;三是激发并保持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始终有新鲜感。有句话叫物极必反,用在体育教育中便提醒体育教育教师,锻炼要有度,适当的非训练项目课的加入会使学生真正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也便于让学生调整状态,更好的迎接中考项目锻炼课程。4学校增加体育设施,调整授课形式为保证教师能够进行内容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学校应增加相应的体育设施辅助体育教师的教学,为学校体育教育提供便捷。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包括各方面机能的提升,因此如果仅凭简单的几个项目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是有局限的,不防增设体育设施,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多样的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项目,从而使身体各个机能都得到锻炼。另外,学校可尝试调整授课形式,将体育课按照学生兴趣分组,结合学生体育特长进行授课,使擅长跑步的学生的跑步技能进一步提升,使擅长篮球的学生熟练掌握篮球技能等,实现因材施教。但在以学生兴趣划分授课中,还需要加入其他项目,达到综合性训练。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体育选择,也使得体育教师可以较为轻松的教学。每一项教育都应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指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育应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事情,而非令学生排斥,体育教育要为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保驾护航,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用适量合理的锻炼强度,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作者:孙伟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体育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内涵,分析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探析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升思想品德素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提升审美素质;形成终身体育习惯。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中专院校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中专院校的体育教学在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传统中专院校的体育教学环节往往遵循的是“军事化”的教学课程,课堂的体育锻炼项目和过程具有一定标准化流程,且大部分中专体育教材中的内容多为竞技类体育项目,具有重运动技术和动作标准性的特点,违背了中专体育教学中“锻炼身体”的教学目标。对中专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主要是从中专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展开的,中专体育教学和素质教育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中专体育教学中主要研究的方向之一。本文主要对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体育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内涵
体育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安排下进行的有计划的体育项目的学习,其中包括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体育项目动作技能掌握等方面,并通过教学环节的开展进行相关项目的考核与评价。体育教学的过程是为了实现学生身体素质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培养合作团结的体育精神,并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素质教育是指学生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能力素质、身体与心理健康素质、审美健康素质等方面。素质品质的形成与学生、社会、家庭密不可分,但又能相互影响。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习的自主性,还有创新性,是一种通过不断开发和运用形成的教育目标。[1]在中专体育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与教学的环节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这是由于素质教育和体育教学具有相同的目标和结构,都是为了实现中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形成的,而体育教学过程的开展实际上就是遵循素质教育任务而实现的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的地位
学校体育素质教育对策
1.现行教育体制下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
思想是行动的旗帜,理念是行动的指针。长期以来,错误的指导思想和落后的教育理念一直制约着学校体育的科学、健康发展。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竞技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沿袭了竞技体育模式,即以竞技体育为主导,各种体育教育都围绕着竞技体育进行。这种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竞技化,导致学校重竞技成绩、忽视教学思想的错误理念根深蒂固,阻碍了学校体育向素质教育发展。第二,学校体育精英化。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身心素质和兴趣特长的培养和发展,歪曲了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竞技运动水平高,而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受挫能力弱的局面。[2]
1.2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由于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学校体育教学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因循守旧,很难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模式上,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地位,过分重视教师作为学生主导者的地位和作用,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模式单一,忽视个性培养,无法发挥学生各异的潜能,严重束缚和压抑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内容方面,以竞技体育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沿用竞技体育的项目、规则和评价方法,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自身条件,教学组织形式单调呆板、内容陈旧,手段落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3学校体育教学师资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策略分析
摘要:体育教学是开展素质教育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体育当中实施素质教育,不但促使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主要是研究中等职业学院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以供相关体育人士进行参考。
关键词:职业学院;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策略
在中等职业学院需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学,以往由于不重视体育教育以及体育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导致体育流于形式,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不强,目前素质教育不断发展以及日益深化,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当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促使教学符合素质教育基本要求与精神,转变教学方式以及教育理念,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提升学生兴趣以及课堂教学质量。
一、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观念
首先,体育教师应当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工作,需要对体育教学作用以及意义进行明确,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应当转变传统思想观念,融入素质教育的理念,需要加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其次,体育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体育活动当中逐渐树立运动精神,并且促使学生养成锻炼习惯,要求学生在平时有意识进行体育性锻炼从而强健学生体魄,以及在体育锻炼当中促使学生形成锲而不舍以及百折不挠精神。最后,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不仅需要将体育知识以及运动技巧传授给学生,而且需要促使学生在实际的体育运动当中能够彼此合作,促使同学们之间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同学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
二、情景教育以及兴趣培养融合
大学体育素质教育论文
一、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
体育教学要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正是素质教育要求的结果。素质教育同样是追求人才整体全面的发展,希望使学生在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等都得到发展。这就是大学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相互结合相互呼应。大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也是一个重要的塑造自己的转折点。大学不同于小学、初高中的教学,大学主要在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这就更加要求大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注重素质教育,不单单是书本知识的传授。尤其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这更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教学过程。在大学中,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省份,不同的背景,这样学生就会出现一系列带有他们各自独特特性的问题出现。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会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各种问题,产生各种情绪,而导致各种思想以及心理问题。在大学这个阶段,在即将步入社会这个重要的时期,体育教师更加应该重视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生活习惯等内在素质的培养和塑造,这将直接关系到即将步入社会这一代青年人的整体素质,也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所以,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对于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如何实施
(一)教师以身作则,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严格要求自身,以身作则。教师是素质教育实施的载体,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老师来实施于学生。因此,教师就应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准则,在体育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的体育活动。通过各类活动的组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品德等方面进行教育。并且能够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在教师积极的响应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在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领和指导。大学生一般在20-24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对这个社会以及各个方面有了一定的认知。对于学生已有思想的改变是十分困难的,所以这就更加要求在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以素质教育的目标为自己的行为导向,去指引、开导学生。根据学生自身的心理、身体特点去安排课堂,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转变体育教学思想
学校体育如何贯彻素质教育
一、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___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第三,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处技能。为此,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___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要把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德育。
第一,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
第二,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摘要: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所决定的,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促使学生智力、体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健康的审美观。
体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全面、协调、完善发展现代人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社会,由于机械化、电气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体力越来越少,肌肉能量的付出越来越少,于是对体育的需求越来越高,甚至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需要。因此,在教育中必须完成对青少年体育的运动教育、健康教育、娱乐教育、余暇教育,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为身心健全发展的人。
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所决定的。从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可以看出,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我国著名教育家,体育家袁敦礼先生认为体育家必须懂得教育,而不懂得体育的教育家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优秀的教育家。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他还指出素质教育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面向全体学校;二是面向全体学生;三是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1、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1.1在新“的世纪里,世界各国都把制定教育发展战略放在一个重要地位,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培养更强的新一代人,成为几乎每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研究的核心。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为我们指明了迈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础教育,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各级各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人才奠定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基础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中的作用。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校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根据《纲要》的要求,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