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生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1 16:30: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体育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体育生

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而人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高的同时,人们对健康就会更加重视。但是现代人们经常熬夜,作息时间混乱,不愿意花时间去锻炼身体,这种不健康的生活作息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同时对人们的生命也是一种威胁。所以,人们在物质条件提高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的健康加以重视,更需要用运动来保持自身的健康,但是体育锻炼不能盲目地进行,要多多学习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它为指导科学地进行锻炼。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体育能力;体育教学作用

体育教育是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理论方面的相关知识,并给学生传授一些体育方面的技能和体育上存在的技术技巧。体育教育的任务就是使得学生对体育方面的技能能够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在把握体育技巧的基础上能够积极锻炼,有拼搏向上的竞赛精神。该篇文章讲述了体育能力的概念,学校应该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加以重视,以及体育教育对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并着重介绍了在体育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和理论知识教育的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具体作出以下论述。

1对体育能力的认知

1.1什么是体育能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在体育方面的技能就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技能知识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锻炼,这样学生在学校里或者是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进行自我锻炼,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锻炼,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查看全文

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

【摘要】调查分析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实情况,对影响原因进行探析。研究发现: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男生普遍认为课外体育锻炼非常有必要,经常参加的项目主要有田径和球类总比例占到60%。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1至3次,男生每30min左右;场地缺少是湖南文理学院影响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之一。湖南文理学院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人数应进一步增加。为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提出科学的建议。

【关键词】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现状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当代大学生业余兴趣爱好之一,也是大学生拓展素质、增进健康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也有很多相对复杂的原因,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必须要致力解决的。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每班抽取10人,一共抽取120非体育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进而对影响湖南文理学院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及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使大学生体育意识得到提升,促进更多的大学生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促进终身体育锻炼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动力。本研究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

1.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年级、性别由表1明显可知,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在调查人数中,有63%的男生认为课外体育锻炼非常有必要,女生仅仅占到37%,男生性格相对开朗敢于为树造健硕的体格而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女生性格较男生内敛在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容易受到影响。从湖南文理学院实际情况来看,女生总人数比重大于男生,然而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男生比重却要大于女生,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引导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不仅如此,文理学院每年新生男女比永远是女生居多,而参与课余锻炼的女生却不多,这意味着文理学院校园比较安静,也反映出学校举行的社团活动不多。雄厚的师资力量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但由于学校之间存在差异性,一些学校体育教师严重缺乏,无法满足体育社团开展的需要,导致不得不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担任体育教师的工作,而缺乏体育教师独有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将直接导致教师无法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社团体育活动,同时也加重了其他学科教师的工作负担。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各年级间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大一年级占到调查总人数的52%,大二占33%,大三、大四分别为13%、3%。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占比较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刚从中学升学至大学需要一个空间环境适应的过程,高中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大,自由支配学习时间少,进入大学后学习可自由自配时间多,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力强。大三、大四年级学生所占调查人数总比例有大幅度下降,调查了解到主要是由于进入大学后两年面临就业,校外实践和学习任务加重导致锻炼时间减少。2.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长度和时间段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段和强度容易受到课务的影响,性别差异也存在很大不同。从表3可以看出,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女生锻炼时间超过30分钟的占31%,而男生则占到36%,说明性别不同,在锻炼强度的选择上有很大不同。在锻炼时间选则上,从表4可以得知,32%男生选择喜欢在下午锻炼,而24%女生则选择有晚上锻炼的嗜好。由于男女之间的性格差异,以及对情感表达方面的差异,在课外锻炼时间段的选择上存在不同,属于正常情况。3.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次从表5可以看出,25%的男生每周参加课外锻炼在1-3次之间,能够达到3次以上的仅为11%,没有固定周期的高达16%。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没有固定周期的高达19%,一周5-7次的也占有15%。由于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随意性突出、锻炼强度不足的状况,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这些问题,使湖南文理学院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强度得到明显提升,身体机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4.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表6 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N=从表6可以看出27%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男生选择球类运动作为课外体育锻炼项目,其次是占到13%的田径类项目。女生有32%喜欢选择体操舞蹈类锻炼项目,比例居次的是田径类锻炼项目。从表中也可以得知除了传统项目得到青睐之外,时下流行的新颖体育项目也越来越受到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追捧。

二、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查看全文

体育社团对学生体育文化的影响

摘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江西省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文化主体内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从体育社团的结构、功能、制约因素、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运动技能以及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社团;主体内化;学校体育

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大学生们由于喜爱某种体育运动项目自发的组织在一起(不分年级、不论院系),在学校团委指导下社团成员自愿遵守组织内部的章程,并定期开展体育社团活动的非盈利性群体[1]。大学生体育社团是学校体育文化的扩展与延伸,它是一种富有成效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发展,而且也会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改善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大学生体育社团是现代体育体制下一种重要的体育组织形式,尤其在培养校园文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访谈法,在赣州三大高校随机抽取15个体育社团,3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现场发放与回收的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95份,对赣州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及对体育文化主体内化的影响进行研究。

1赣州高校体育社团现状

调查发现,赣州各大高校体育社团包括:篮球协会、健美操协会、羽毛球协会、武术协会、排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网球协会、舞龙舞狮协会、体育舞蹈协会等等。参加体育社团的学生主要以大二大三的学生为主力军,并且有充足的新生力量可以加入社团。各大高校体育社团项目具有民族性、大众化、时尚化、易开展等特点,如舞龙舞狮、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运动项目。1.1赣州高校体育社团特点。1.1.1自发性特点。赣州市高校体育社团所开展的运动项目一般均兼具民族性、娱乐性、观赏性和竞技性特点,是由全校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发组织起来相互学习与交流。其次,对不同项目同一运动明星的崇拜,如勒布朗²詹姆斯、费德勒、克里斯蒂亚诺²罗纳尔多等,驱使学生自发形成特定群体,参与运动项目,进行体育锻炼。再次,大学生自身所具备的活力和朝气,使得最初由体育特长生参与的运动项目逐渐扩展为以班级为单位、以院级为单位,最终吸纳全校志同道合的学生自发参与,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自发性行为是促使体育社团不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促使体育社团活动由点及面、由少及多、由内到外,在校园文化中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1.1.2时代性特点。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使得各大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校不再把分数当作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因为现在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更加看重的不再是个人的智商,而是对情商、社会适应能力、为人处事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大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运动能力,强身健体,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并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锻炼组织协调应变能力。体育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呈现时代性特点,体育社团时代性的特征,促使校园文化不断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进步0。1.1.3多元化特点。调查发现,学生对参与体育社团活动所带给自身的体验和价值取向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其中43%的学生认为参加社团活动可以带来快乐感和满足感;27%的学生认为参加社团活动可以减轻压力、放松心情;15%的学生认为社团活动可以提高自身运动技能,完善自身运动技术;不过也有7%的学生认为社团活动是浪费时间。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所带给大学生多元化的特点,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活,提高校园体育热情,促进体育社团的进一步发展又对体育社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社团活动要不断适应学生需求,满足学生日益发展的需要,促进社团活动更加丰富多彩。1.2体育社团成员结构特征。如图1,调查显示,高校体育社团成员主要是大二大三的学生,大一刚进校门的新生,他们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并且拥有极大的热情,且每届新生报到时许多社团刚好是期刚好招募新成员的时候。大一学生对各种目不暇接的体育社团充满浓厚的兴趣,其中大部分社团招新时为了拉拢人气,往往没有过多特别的要求,只要有兴趣,都可以自愿参加,因而往往一个学生通常会参加多个社团,新生过多加入虽然一方面会为社团补充新鲜的血液,但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很多问题,需要引起社团管理人员的注意。就目前来说,高校还没有实行体育社团的锻炼与实质性的体育教学相联系起来,训练效果不明显,没有相应完善的奖惩措施,导致后期随着积极性的降低,社团真正的发展会遇到瓶颈。因缺乏学分激励,积极性的降低,往往历练过的学生不愿继续留下来,导致社团发展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而到临近毕业的学生他们纷纷忙于专业论文以及找工作等,没有过多时间考虑社团的事情,也基本不会继续呆在社团了,就算有留下来的,也只是负责简单的传、帮、带等辅助性的帮助,导致体育社团活动开展以及继续发展会遇到许多困难,如何正确处理体育社团新生和老生问题是社团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这会深深制约社团的进一步发展。1.3体育社团核心成员产生方式。体育社团核心成员的产生,对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核心成员是社团活动有序开展以及促进社团进步的参与者、建设者,他们一方面要负责日常体育活动的组织,另一方面还要为社团发展出谋划策,并且核心成员还在教导学生主动地承担相应责任,自觉履行相应义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调查发现,赣州主要的三大高校体育社团的核心成员产生方式基本都是通过自荐或者他荐产生的,辅之于推荐或者学校任命和学校相关部门任命而产生的。1.4赣州高校大学生主要从事的体育社团运动项目一般而言,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受学校体育设施、专业老师以及环境所影响较大。因此三大高校的大学生在所从事的体育项目上存在一定差别。从表1可知,江西理工大学属于工科类院校,男生居多,多喜欢从事一些带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且近年来学校发展势头正猛,体育设施逐渐完善,并且学校健美操专业闻名全国,因此,学校的篮球、健美操、以及舞龙舞狮等运动项目学生参与性居多;赣南师范大学属于师范类院校,且最近刚刚由学院改名为大学,师资力量比较雄厚,体育氛围比较浓厚,因此该校的竞技类运动项目相对来说学生参与更多,如羽毛球、篮球等;而赣南医学院属于医学类院校,学生一般而言比较内敛,他们更喜欢安静一点的运动项目,如瑜伽、羽毛球等。这也恰恰也可以用来评定不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个性以及体育设施完善以否的指标。

2参与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素养形成的影响

查看全文

大学生体育与体育活动探讨

摘要:该文采用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探讨了新时代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大学体育对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以及大学生对核心素养的认知水平;分析了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对体育认知与体育兴趣缺乏、锻炼习惯没有养成、锻炼氛围缺乏和锻炼自律性差等;提出了素养大学生核心的方法路径,即强化大学生体育认知、教会大学生一项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建立课外体育活动评价机制、注重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争取领导重视等。

关键词:大学体育;体育活动;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实现自我价值,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很重要。发展大学生核心素养是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1]。大学生核心素养不单是专业素养,也有参与社会生活的其他素养,如吃苦耐劳、勇于担当、团结协作、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等素质,这些人格要素对他们走向社会、适应未来工作与生活起到十分重要作用。充分开发体育教育资源,培养大学生这些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1大学生的核心素质

大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应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2]。它包括丰富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学习能力和健康生活态度、以及社会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能力[3]六个方面。

2大学体育对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查看全文

中职体育体验对学生体育行为影响的研究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受访者以男性较多,占62%,以一、二年级的学生占多数,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93%)拥有愉快的运动经验,每周的运动次数以一次及二次为多(72%),三次以上的有25%,运动伙伴则以同学最多(82%)。由以上的结果可知,福清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多数均会参与运动。最常与受访者一起运动的伙伴是同学,此也说明在学生的运动世界中,同学的影响力最大。在体育课体验上,学生感受最为深刻的是情感体验,第二是行动体验,第三是思考及关联体验,最后是感官体验。体育行为上则是愿意再修习体育课程的行为较高。为了解学生的体育课体验对体育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以体育行为为依变项,以体育课体验的五个构面为依变项,进行回归分析,所得结果如表1及表2所示,由表1可看出在修习体育课程意愿上,五个体验构面对于修习体育课程意愿的整体的R2达到0.371,F值为48.85(p<.05),表示学生的体育课体验对修习体育课程意愿有显著的预测力。若以个别预测力来看,有三个体验构面达到显著,预测力最高的为情感体验(t=7.21),第二是行动体验。t=3.11),第三是关联体验(t=2.21)。由表2可看出在参加体育活动意愿上,五个体验构面对于参加体育活动意愿的整体的R2达到0.239F值为27.94(p<.05),表示学生的体育课体验对参加体育活动意愿也有显著的预测力。若以个别预测力来看,有三个体验构面达到显著,预测力最高的为思考体验(t=2.95),第二是情感体验(t=2.51),第三是关联体验(t=2.29)。研究发现,中职体育课程体验可正向影响学生的体育行为,即若提高学生的体育课程体验,可使大学生有更佳的体育行为,此发现与许多相关研究发现相同,故中职体育推广单位可借由体育课体验的提升,达到增进大学生体育行为的效果。在各体验构面与体育行为的影响上,不同的体育行为目标,也受到不同的体验的影响。在修习体育课程意愿上,预测力由高至低的顺序是情感体验、行动体验及关联体验,此表示要提升学生的修习体育课程意愿可由提升其体育课体验着手,但在提升的顺序上可先将资源放置在情感体验的提升上,第二才是行动体验及关联体验的提升,此也说明中职体育课程的进行中,使用乐趣化体育教学,营造有趣且具运动气氛的环境,对体育教学的效果,有相当重要的帮助。另外,在参加体育活动意愿上,预测力由高至低的顺序是思考体验、情感体验及关联体验,此表示要提升学生的体育活动意愿可由提升其体育课体验着手,但在提升的顺序上可先将资源放置在思考体验的提升上,第二才是情感体验及关联体验的提升,此也说明中职体育课程的进行中,进行运动知识的传授并引发学生思考,对其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有相当重要的帮助。

结论与建议

经回归程序的分析后,本研究发现中职体育课程的体验会正向影响其体育行为,故中职体育推广单位如欲提升学生的体育行为表现,即可由提升学生的体育课体验着手。经由以上的研究结果分析讨论,可有以下的建议:第一,在中职体育的体验应用作法上,本研究发现增强大学生的体育课体验,会有更佳的体育行为,故中职体育推广单位可使用体育课程的课程特性,在体育课程的进行中,努力塑造充满乐趣的课程气氛及体育思考机会,加深学生的情感及思考体验,对不同的体育行为目的,也要创造适当的体验组合,如欲提升修习体育课程意愿,可增进大学体育课的情感、行动及关联体验。如欲提升参加体育活动意愿,则可增进大学体育课的思考、情感及关联体验。第二,在后续研究的建议上,本研究探讨大学体育课程体验与体育行为的关系已得到支持,未来的研究应可于此关系模式中加入不同的中介变项,探讨关系模式的应用性,使整个关系模式在运动服务产业的应用更加完整。

本文作者:朱志强工作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查看全文

研究中职生体育事故原因

一、中职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原因分析

1.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安全据调查,造成郑州市中职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之一是校园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不安全,约占伤害事故的6.8%。目前,部分中职院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无法对室外单双杠、爬竿等体育器材进行必要的保养和维修。

2.校园安全教育落实不到位调查发现,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的中职生比例占25.9%,仅有9.5%的中职生经常会接受到校园安全教育,可见,部分中职院校的安全教育落实不到位。

3.体育教师责任心不强部分体育教师对校园体育伤害事故在思想上认识不足、对学生的责任心不强,在教学中不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体育教学大纲、教学步骤等进行教学,在课前、课后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4.中职生体育运动安全意识淡薄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思想上麻痹大意、安全意识较差,继而造成体育伤害。调查发现,从不做准备活动的学生占11.8%,有38.9%的学生每次都做,但不够规范、认真。在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时,部分中职生不按照体育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比赛,最终导致体育伤害事故。可见,中职生的体育运动安全意识很淡薄。

5.中职生对体育运动的基本常识和自救措施认识不足调查结果显示,郑州市中职院校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多数发生在课外体育活动时,这是因为很多学校没有安排专业体育教师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加上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基本常识认识不足,没有掌握一些自救措施,从而导致校园体育伤害事故较为集中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段。

查看全文

浅谈学生体育投入分析

摘要:通过对郴州市五个县、市、区10所普通中学200名(男生108人,女生92人)中学生进行全民健身意识、中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体育消费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喜欢的项目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中学生在体育能力、行为、体育投入及效果、体育锻炼环境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为使中学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尽快接轨,把中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提出对策。

关键词:全民健身中学生体育投入人才

1前言

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正式批准和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一个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动员全民积极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

它从面向21世纪,提高国民素质战略高度出发,对我国全民健身的目标、任务、措施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纲要》明确提出:“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而中学作为培养青少年的场所,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投入以及目前的健康状况如何?体育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体育教学如何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如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对策,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2对象与方法

查看全文

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从体育能力的内涵展开,深入分析体育能力的特征及现阶段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并对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本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能力;教学改革

1体育能力概述

1.1体育能力概念。一提起体育能力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运动能力,这是很狭隘的,往往大家认为体育成绩好的人,运动能力越强,体育能力也就越强。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体育能力不仅仅指运动能力,还包括接受、掌握体育知识的能力以及体育运动的创造性。所以,体育能力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体育能力就是指身体锻炼的能力,广义的概念则是指运动能力、运动知识的掌握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接受能力、协调配合能力的总和。1.2体育能力的内涵。体育能力作为一种特殊的能力,它既是基本身体机能的反应,也是与体育相关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体育能力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活动能力,包括走、跑、跳跃、爬行、投掷等;(2)是在掌握了一定的体育知识以及技战术的前提下,从事不同体育运动的能力;(3)在熟练掌握体育知识后,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及自身的身体特点,自发的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4)是指自己所作出的体育动作、身体姿态、身体健康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价并能及时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改正的能力;(5)是指包括对环境改变、身体状态变化甚至是社交关系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的适应能力。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受应试教育影响,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以应付考试及竞技体育为主,尤其是重视竞技体育的现象特别严重,传统意义上的体育强调的评判依据就是竞技体育的成绩,如在各级运动会上取得优异的名次等,都可以被称为体育强校。但是这些竞赛成绩仅仅代表几个人具有很强的体育素质,无法代表全体或者大部分人都有较高的体育能力。而在教师的评价体系中,竞赛成绩几乎成为唯一的考核标准,对群体体育的发展及考核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此外,体育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甚至有些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已经简化到连教师教的环节都舍去了,一上体育课就给学生几个篮球自由活动,没能有效地组织好课堂的教学活动,一来学生没有获得相关体育知识的途径,二来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及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尚存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学生体育能力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养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一批能够胜任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

查看全文

研究生体育锻炼情况分析

一、关于研究对象、研究和分析方法的说明

(一)研究对象介绍

文章所述研究活动的信息采集对象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六所高等学校的在读研究生,这六所学校均位于西安本地,研究对象包括男、女两性,合计700人。研究对象的选择无论从地点、性别、还是数量上都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资料采集时间从2013年3月1日到2013年6月5日。

(二)研究方法说明

本课题研究过程包括前期数据采集和后期综合分析两个阶段,其中,前期数据采集阶段采用了翻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直接访问3种途径,后期数据分析阶段以微软EXCEL软件为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其中,问卷调查主要是围绕研究生早操活动、体育课、课余体育锻炼等主要体育活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编制规范化调查表,向上述6所大学研究生发放。调查问卷累计发放700份,共回收618份,其中有效问卷536份,有效率达76.6%。调查问卷共涉及调查对象536个,其中男女比例为55:45,文理科比例为28:72。访问调查采用组织研究对象召开座谈会、访问学校领导和教师等方式,针对研究生日常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等问题进行直接交流。再通过上述途径取得大量资料、数据后,将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微软ex-ecl表格软件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找出内部规律。

二、研究生体育锻炼情况分析与论述

查看全文

高校生体育兴趣培养

大学体育课是大学生公共必修课,学生上体育课,根据自己兴趣选择的体育项目,而且有规定的教材、固定的组织形式和时间、场地器材的保证,更有体育教师的指导,是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和渠道。然而时下高校体育教育却面临着“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尴尬局面。如何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教学话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这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一、改进教学模式——发挥体育选项课的优点

让学生选择自己有兴趣的项目进行锻炼。只有对有兴趣的事物,人才能产生行为上的积极表现——热情参与。增设体育选项课,对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形成肯定有效有利。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大多是在我国广泛开展的大众运动项目,一般高校都有师资和场地条件开展这些运动,这些运动项目在课外锻炼也是活跃校园文化的主要节目,既有趣又有益,是培养学生体育课兴趣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笔者近两年经过对2008-2009级在校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男生选择篮球和排球两项:选择健美操中,其中绝大多数为女生,显示出项目选择的性别差异。大部分学生选择篮球和排球的主要原因是,在从前的学习中经常接触这类体育项目,从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些项目可以全面促进身体素质和人体机能的发展,还可以改善学生的心理,增强团队意识;而选择健美操的女生,则认为可以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并有娱乐健身的功能。但有些项目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武术项目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并且能够陶冶情操。对于现有的体育选项课,得到学生认可的内容可以继续坚持搞好,没有得到认可的可以在今后的体育改革中逐渐调整,并适当增加新的教学项目和教学内容,减少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给旅游专业的学生开设攀岩、野外生存训练等教学,艺术专业开设健美操、健身的教学,政法专业开设散手、武术等教学,以便学生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使体育教学内容向多样化、生活化、娱乐化方向发展,既可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兴趣和需要,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将参加体育课学习认为是一种乐趣、将体育锻炼自然地与生活内容相融合,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改进课堂教学质量

高校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体育课的乐趣;另一方面,也要改变教学方式,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方式,正确引导学生,探讨体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以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1.导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24式简化太极拳是以杨式太极拳大架为基础编制的,其主要特点:柔缓均匀、舒展大力、进步时重心后移、前脚外展后再上步、初学者往往顾了手顾不了脚,顾了四肢顾不了躯干。为了能尽快的让学生学好24式简化太极拳,针对这套太极拳的特点,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是学生掌握成套动作、了解太极拳特点的重要技术手段。教学中,教师的身体语言应是遵循太极拳的特点:“心静体松、呼吸自然、轻灵沉着、圆活连贯、上下相随、虚实分明”、“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在演练中能够带给学生“百闻不如一见”的感觉。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应反复细致的研究动作,以达到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适应太极拳特点的教学要求,这种组织方式既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练习激情,又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学生对体育学习、练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减少了不少无效的时间,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