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1 14:57: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体育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育研究

摘要: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体育教育综合质量的提高,并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如何强化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需求间衔接性的问题刻不容缓。文章即围绕着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需求相脱节这一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对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五点具体策略,以期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人才需求;脱节;原因;策略

一、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需求相脱节的三大原因

体育教育水平不仅直关全国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更是与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密切相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体育师资质量即是决定体育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然而,从当前来看,我国的中小学体育师资建设尚且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需求相脱节最为突出。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全新要求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着以下三项挑战:(1)全面掌握教师运动技能。虽然新课改赋予了体育教师以一定的教学内容选择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可以随心所欲,反而为了更好地达成体育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以课程改革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借助更加全面的运动技能方法来开展体育教学。(2)积极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需关注自身“怎么教”即可,然而新课标所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理念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一层的要求———其不仅要关注自身教学方法,且还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变得“会学”。(3)采用全新的评价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一般都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然而,新课改却提出了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学习的要求。一般而言,这种评价方式的难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确定评价指标;二是建立评价标准,三是实施评价过程。

查看全文

体育系体育教育(师)专业教育实结

教育实结

实习时间:200*年9月5日至200*年10月28日

实习人数:27

实习学校分布:无锡外国语学校(3人)、无锡河埒中学(3人)、无锡五爱小学(3人)、镇江第一中学(1人)、无锡商业学校(1人)、无锡城市建设学校(2人)、无锡师范附属小学(1人)、无锡东林中学初中部(3人)、无锡东林中学高中部(3人)、无锡影视学院(2人)、无锡广播电大(1人)、苏州东山实验小学(2人)、苏州农业技术学校(1人)、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1人)

实习指导小组:陈海波、衡延笃、徐志毅、吴平等

实习指导带队老师:体育专业术科教研室:庄容、于建兰

查看全文

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而人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高的同时,人们对健康就会更加重视。但是现代人们经常熬夜,作息时间混乱,不愿意花时间去锻炼身体,这种不健康的生活作息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同时对人们的生命也是一种威胁。所以,人们在物质条件提高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的健康加以重视,更需要用运动来保持自身的健康,但是体育锻炼不能盲目地进行,要多多学习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它为指导科学地进行锻炼。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体育能力;体育教学作用

体育教育是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理论方面的相关知识,并给学生传授一些体育方面的技能和体育上存在的技术技巧。体育教育的任务就是使得学生对体育方面的技能能够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在把握体育技巧的基础上能够积极锻炼,有拼搏向上的竞赛精神。该篇文章讲述了体育能力的概念,学校应该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加以重视,以及体育教育对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并着重介绍了在体育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和理论知识教育的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具体作出以下论述。

1对体育能力的认知

1.1什么是体育能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在体育方面的技能就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技能知识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锻炼,这样学生在学校里或者是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进行自我锻炼,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锻炼,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查看全文

家庭体育教育与阳光体育运动研究

摘要:家庭体育教育是学校阳光体育教育工作的有效补充,任何教育的开展都要有家庭因素作为辅助,否则仅仅依靠学校力量是很难达到效果的。在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过程中就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引导学生课外时间继续加强体育运动,才能达到相应的数量和强度,从而保证良好的效果,营造出浓厚的运动氛围,也引导学生建设起优良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家庭体育教育;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在2006年联合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在决定中明确地指出在全国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一系列活动。这进一步确定了运动在于学生生涯中的重要位置,本文结合家庭体育教育和学校阳光体育的有效结合进行探讨,力求做到这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家庭体育现阶段的发展现状

家庭体育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对于孩子体育意识的渗透,以及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这是一种对于学校体育教育的有效补充。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只有家长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才能达到学校教育的最佳效果。体育运动也是如此,学校在下大力气开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在体育课以及社团建设过程中都在时刻进行对于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养成以及有效的体育活动的开展,但是仅仅依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毕竟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又要面对学业的沉重负担,所以能够投入的精力也是极其有限的,在此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家庭教育的力量做到合理的补充,才能够做到家校联合,达到最好的效果。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的经济水平也直接决定着家庭体育运动的发展水平。家庭收入的提升也让家长有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亲子教育和交流之中,这也为家庭体育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在周末,更多的家长会选择暂时停止繁重的工作,带领孩子进行相关的体育运动,这种形式可以是一次近距离的旅游,可以去球馆打球,也可以去游泳馆游泳,亲子体育活动可以具有更加灵活的方式,它在运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交流,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为后续的家庭教育拉开帷幕,奠定较好的情感基础的铺垫。但是家庭体育教育还是面对诸多问题的,首先很多家长是缺少家庭教育观念的,由于家长平时工作繁忙,在有限的休息时间内更习惯于待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生活方式,于是很多孩子也随同父母的生活方式比较爱静,很少进行体育运动。这就造成了很多孩子平时手机、平板不离手,不仅造成眼睛的近视,还容易形成身体的肥胖,这些都是由于家长的体育锻炼意识淡薄引发的一系列后果,这对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情况也是具有危害的,它会间接地造成青少年体质弱、易生病等一系列问题,甚至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家庭体育教育和阳光体育运动结合的具体策略

查看全文

研究课外体育在体育教育中的意义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

(1)空间范围广阔,形式多样,活动内容灵活。课外体育活动既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既可以在操场,也可以在教室,既可以在专门体育活动场所,又可以在大自然中。活动内容也可以随意选择,不必局限教学标准和课本教材等因素的限制,而且组织形式和组织方法可以结合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2)因人而宜,自主选择。大学生之间体质各不相同,年龄、性别也有差别,喜好项目也是各不相同,能够承受的运动负荷同样不同。而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的需要,结合自身特点,选择自己适合的体育项目,适当运动,不但锻炼了身心,又能够满足自身运动需求。

二、课外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的帮助

(1)有益于大学生劳逸结合生活习惯养成,丰富大学生课外生活。目前大部分高校中按作息制度中课余时间较为充裕,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课外体育锻炼,能够调节其一天的生活节奏,同时,课外体育活动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可以陶冶情操,充实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排除不必要的杂念。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能够使得大学生积极乐观、精力充沛、热情豪放,有助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活力和生机。

(2)有益于大学生社会交际能的提高。课外体育活动因其内容丰富,具体现实,形式多样,直观形象,很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也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大学生可以打破各种课内体育的各种界限,如班级、年级等,甚至不同高校之间的界限,以爱好相同的体育项目一起锻炼。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加强大学生之间的扩大交往,结识更多不同的社会人员,有利于大学生之间的体育、文化交流,有利于发展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现在一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打游戏等不良习惯,性格孤僻,不愿和别人交往。学校统一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可以把这部分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有去处,有活动的内容,并且有监管,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查看全文

体育教育生命化探讨

现阶段,关注体育人文思想功能的人性化体育教学观及关注体育锻炼筋骨的科学思维体育教学观正逐步趋于彼此交融和统一,最新的当代体育科目教育教学观所提倡的课程的交融性、多功能性和教学民主化等思想均在这新一潮的体育教学变革中获取到相当的展示。“健康至上”成为当今体育科目教育教学的思想引领,体育科目教育以其丰富多彩的运作模式呈献给当今社会的生命体关注者们,其同时亦显现了体育学科教育本身相当丰富性的一面———比如教学目标、价值追求的社会落脚点和个体落脚点的一致性、内容选材的价值性以及人文思维的生命属性表达。

1体育学科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是“追求生命体的健康存在”

体育学科教育工程的最终目标是“体育成绩”?还是“身体健康,”?或许是只为“健康”?我们觉得二者均不恰当,而是“生命至上”。教育体系的范畴由实质上去看,他们都只是一个作用于“思想领域、生命领域、意义领域及文化领域”的行为内容。将人当作一个功能丰富的生命个体去看待,将教育规程视为是生命延伸的航程,是生命体加大延续功能的推进剂。构建出对人类生命的威严感、亲密感,从而实现爱的追求及人文性呵护。体育科目教育工程是最富有生命价值的工程。着力在生命的丰富及融合、自自主而有力、特异而创新过程,其才是体育学科教育工作的基本归宿。“体育教学”是实施体育学科教育的途径,而并不是她的最终活动目标,明显其并非体育学科教育事业的终极目标任务。“强筋健骨”是体育科目教育工程的其中一项活动目标,而并不是它的本质性目标及最终归宿,倘若只将“身体”视为当今体育学科教育工程的最终目标,那那将是管中窥豹,小觑了体育学科教育活动的任务及宗旨。实施体育学科教育工程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圆满丰富的生命群体,其不但包括实现生命体的“健康”任务,其另外也包括“体育学科教育活动应立足于生命,维护生命,拓展生命,丰富生命,延伸生命的功能和价值”等重要意旨。

2生命型体育科目教育的内涵

由生命观念的眼界去观察当今时期的体育专业教育活动,即需要在体育学科教育活动中,遵循生命维系的本质内涵,保护且提升生命体存在的特异性和丰富性,展示生命存在的自立性及颠覆性,关注生命实践,强调激活生命,促使圆满健康生命的实现,实施“全人生命”的概念教育工程。

2.1体育科目教育须是“全人生命”的教育

查看全文

冰雪体育教育文化传承研究

当代经济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而发展的,人的需求特征是主要因素,但文化也在逐渐影响着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使文化得以一直存在,因此高等教育正是通过文化传承来培养能力素质全方位的人才来促进社会主义的精神与物质文化上的发展。文化不仅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更包含了人们在世界发展进程中所呈现出的价值观及行为标准。文化与教育息息相关,相辅相成。教育需要文化提供活力源泉,同时,教育也为文化提供了载体,让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因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承载了人们对文化的追求。体育串联着文化与教育,高校体育教育更是把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同时也应该均衡发展高校学生生理上、心理上以及社会适应性的健康教育。就目前看来,冰雪体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所产生的最直接、最明显的效果就是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1实现生命体验

文化是生命的体现,而归根结底文化就是人的自我生命存在及其活动。体育涵盖着生命的本质,生命也是体育的固有品格。冰雪体育应该向着充满活力的发展状态努力,并注重体育教育教学过程的学习体验。真正的教育是面向人的,教育的根本是有自我的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成熟的教育应该向着完整的生命,具有自我的生命,有创新能力的生命而发展。要实现这些,冰雪体育教育应当树立新的观念,以生命为本,从生命追求的角度出发,改变固有的仅针对体能提升和运动技巧的锻炼,增加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生命的首要目的是健康,其次应当将生命的追求从生理到心理发展,让每个人都能享受身心健康的美好,这是冰雪体育教育的追求和意义。冰雪体育教育不光在引导大学生自然生命的朝向,更是全方位的生命教育,注重大学生的社会和精神生命的发展成长,使其生命层次更加均衡,更加完善。教育者应当从教转为学,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本性、爱好、价值观等,充分引导其个性的发展,并根据每个学生个性上的差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略。促进学生对生命本质和生命活力的理解和追求,使其生命得到应有的意义,成长得到活力。冰雪体育教育是生命层次上的教育,传道授业,锻炼能力,熟用技术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而更深层次的目标是让学生感知生命的真谛,充分发挥其生命的个性,不论是在自然生命、社会生命还是精神生命上都能有均衡追求和发展,让生命的质量得以提高。教育者应当让生命和体育完美交织,展现其意义,让学生在冰雪运动中感悟体育的魅力,迸出生命的火花,在成功中体验失败,在失败中享受成功。体验养生、娱乐、活动、旅行。体验合作、自由、发展、义务。体验生命的奋斗、生命的奋发图强、生命的力量。感受生命在发掘过程中的全面性以及持久性,在生命建构过程中感受其带来的意义和道理。在冰雪体育运动的锻炼中,让大学生能够完全展现自己的实践技巧和个人魅力,使其生命能够通过冰雪体育运动展现不一样的价值。每个学生个性不同,情感不同,教育要因人而异,尊重每个人的差异,开发每个人的个性,让每个人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冰雪体育运动的精神价值,不仅让每个大学生的体质得到发展,更要让其生命质量得以提升,增强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和感受,使其爱护生命、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的深层意义。

2加强人格培养

人格是人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形成的,即人格是文化的积淀。体育文化旨在健全人格,而冰雪体育在健全人格和塑造人格方面较为突出有效。在冰雪体育教育中,高等院校不仅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更要以文化为理念,加强在文化知识和精神素养方面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内在人格。一方面让学生在寒冷的冰雪运动中尽情拼搏,锤炼其勇敢奋斗、乐观无畏、坚强挺拔的精神;另一方面在师生同学的团结互助之中加强其团队凝聚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善良友好、互助友爱等品质。通过冰雪体育运动,让大学生在自我人格塑造的同时,也能加强其在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和品质。经过冰雪体育运动的锻炼,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也逐渐完善,进而在人格上得到完美提升。冰雪体育运动应当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在人格培养过程中,加强其自主能力,发挥其创新能力,让大学生在运动中逐步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注重大学生本性的发展、调整和提升,以人格为教育起点逐步完善大学生的个人品质,是冰雪体育教育的人文价值所在。以大学生人格培养为主要内容,乃是冰雪体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传承。

3弘扬人文精神

查看全文

试议体育分层教育影响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

学生进行分层:由于教育,认知,学生本身素质等方面的差异性,将学生分成三类:A类是身体素质好并且身体协调能力强的人,B类是属于身体素质一般且协调能力一般的人,C类是属于身体素质不好且协调能力差的人。A,B,C三类人在学生总数中分别占据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六十,百分之二十的比例。学生之间的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通过外部的刺激可能在体育课堂中成绩会提高或下降,这就使得调查是处于动态过程中。

备课分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基础之上,要对课堂内容进行相应的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合理的备课方案,找出适合当前学生水平的课堂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案的基础之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深刻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找出合适的备课方案。学生分层是分层了三类,但是在任何一类中还是存在着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同类别的学生中找出最折中的办法,实现教学目的的最大化。考核分层:在进行考核时也要根据学生所处的层次进行不同的对待,万万不可以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层考核就是让每个层次的学生经过备案分层和教学分层之后的努力之后可以实现体育教育的最大成就,使学生可以感觉到自己的成就,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

二、分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一视同仁,学生体育能力存在高低之分但是教师的心中不应该由学生的能力高低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容易打击体育能力低的学生同时也会提高优秀生的骄傲,这样对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是十分不利的。体育分层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学生体育素养的上升,学生层次划分角度的不同都会使学生的分层进行改变,因此要用动态的角度看待学生分层教学,并且不断鼓励学生提高在分层中的地位。

三、结语

查看全文

融合体育教育研究探讨

摘要:通过知网检索了关于融合体育教育的研究论文,将以往国内研究归纳为:融合体育教育师资培养、融合体育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融合体育教育实证研究、融合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国外研究主要分为:融合体育教育中帮助支持的作用;融合体育教育过程对健全学生的影响;融合体育教育中残健交流情况;体育教师对融合体育教育的态度。我国融合体育教育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进入从理论到实践的可操作性的实质性研究,而国外大多通过实验研究来论证融合体育教育环境下的各种问题,我们应汲取国外研究和实践经验、特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融合;融合体育教育

“融合”一词来源于英语中“inclusion”,有包含、全纳之意。[1]融合体育教育是指将年龄相仿的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安排在普通班级里共同接受体育教育,确保残疾学生公平地获得知识与技能,进而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合教育追求的是建立全纳社会和实现公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融合教育(InclusiveEducation,也称全纳教育)思想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2]根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2年,我国在校残疾学生人数达到37.88万,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为19.98万,占残疾学生总人数的52.74%。由此数据可看出,过半数的残疾学生处于随班就读的学习状态。但是,根据调研结果也不难发现,就读于普通学校的残疾学生通常状态下因为各种理由或原因,一般被体育老师安排自习或者在旁边见习,上体育课的权利基本被剥夺。本研究将通过分析和捋顺当代融合体育教育研究和实施的特点,积极探索,为我国残健融合体育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科研文献基础。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2017年1月)———检索词(篇名):融合教育/残健融合,共有期刊论文415篇,博硕论文38篇;其中社科类基础研究共332篇,高等教育14篇。从的时间看,2007年之前的31篇,数量较少,2008年以来逐年增加,近4年达到了305篇。我国对融合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关于“随班就读”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近年来,国内的学者(李群力、陈曙、刘洋等)开始关注融合体育教育的思想和实践,从结果中检索“体育”命中14篇,仅占3.4%,研究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国内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融合体育教育的师资培养、融合体育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融合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以及融合体育教育的实证研究。国外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融合体育教育中帮助支持的作用;融合体育教育过程对健全学生的影响;融合体育教育中残健交流情况;体育教师对融合体育教育的态度。

二、结果与讨论

查看全文

体育教育研究论文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文明病,也诱发产生了。同时,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导致环境污染加剧。这些由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不良结果,已在某种程度上对人类的健康与正常的生活构成潜在危害。为此,时代赋予体育教育以新的历史使命,并提出许多新的课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突破传统体育教育价值观,从更加丰富的层面看待体育教育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理应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传统体育价值观同“学会生存的必要知识和技能”这一新的教育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符合时代要求和现代社会发展形势的全新体育教育价值观。

体育教育应配合学校教育,致力于解决人类更好地生存这一新课题,使体育教育更好地为满足人类生存的多重需要和改善人类生存状态服务。

1体育教育与人类生存需要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深刻地揭示出人类自身需要的本质。人类五个层次的需要与人对体育教育的需要本身就有着内在的联系。这是体育教育本质功能的表现,无论是自我价值实现,自我尊重的需要,还是自我安全、社交的需要,都与体育教育有着广泛的联系。

人类的生存需要除了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以满足自身外,还有人类生存需要所反映出的客观性,人不得不受到由人们的生存条件、生存能力、生存方式所决定的生存状态的影响和制约。人类如何生存发展,这就需要解决人类怎样掌握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形成各种本领,养成良好习惯等。体育教育应在解决人类所需的这些实质性问题上发挥出自身应有的独特作用。从目的来看,体育教育应是为人类身心健康与人的发展服务的;从过程来看,应是一种有效地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体育以及卫生保健常识、技能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教与学的过程;从内容来看,应包含有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生存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的内容。

我们不仅仅在理论上认清身心培育的教育属性,而应在身心教育的实践中充分反映出具有教育属性的身心培育活动。那种在实践中单一的运动性和活动性用来达到身心培育目的的做法以及把它简单地看作也是一种体育教育性质活动的观念是错误的。这只能反映出我们某些体育教育工作者在认识体育教育本质问题上,还存在着不足,具有不完全性和不深刻性,仅仅看到了体育的特殊性,没有看到教育的普遍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