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程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1 14:43: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体育教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职校体育教程改变的分析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是组成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所从事职业领域实际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可见,高职院校的教育和传统的本科类型的普通高等教育院校是有区别的,它以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更加注重学习的实用性。高职院校中的体育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不仅是完成职业教育整体教学任务目标的保证,也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社会能力的必要环节,两者存在关系如下。
1.通过体育课程提高学生健康水平通过以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向学生传授职业需要相关连的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相应的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和缓解疲劳的能力,以及应对复杂或艰苦的工作环境的能力,从而形成了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使其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
2.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爱好和习惯学生如果可以在职业教育以外的时间里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并且由专业教师进行引导。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也为其进入工作岗位后坚持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对学生本身而言自身的社会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3.通过“多元化”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和职业岗位的需要将素质拓展的教学内容融入体育课程中来培养学生坚强无惧、胆大心细、敢于冒险敢于尝试的意志品质,通过集体项目、协同合作性质的体育课程可以塑造学生团队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健康个性、提高其自我调整的心理能力,以便能够从容面对走向社会后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二、结论与建议
大学体育标准教程制定思考
一、研究背景
[1]《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强调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2]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创新教学理念,更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质量体系,提高体育课程的实效性,探索体育课内外有机结合的机制,努力实现学校体育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培养健全人格的“三位一体”目标。[3]我们要求学生“学会”和“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而学生经过十几年的体育课却不敢言“掌握”。那么,“学会”和“掌握”的标准是什么?没有标准如何评价?如何才能通过制定标准教程使得学生实现“学会”“掌握”的目标呢?评价标准要与科学的体育课标准教学过程相辅相成,教学要通过“标准”来引导教育质量提高并作为质量保障的依据,制定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标准教程尤为重要。
二、大、中学校现有技能考评标准和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的现状
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要能够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则要求“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部门都制定了学生运动技术考评标准,但到底什么水平可以称为“掌握”?学生通过了运动项目的技术考评是否算“掌握”,达到良好和优秀的能否算“熟练掌握”?通过对南开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等14所高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和部分选项课教案,以及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案的调查发现,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把某一类运动技术平铺于各个年级,学了忘,忘了学,“蜻蜓点水”,技术低,水平重复,没有考虑运动技术水平在年级或学段间的衔接。[4]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对中学时所学运动项目认为“未掌握”的占90%以上,其中男生认为自己“掌握了篮球技术”的不足10%,“会打比赛”并“能打出一点战术配合的”不到2%。学生认为“中学至今没有运动兴趣”的约占92%。以某市中小学体育评价标准为例,从小学5年级到高中3年级这8年间,篮球、排球分别为男生和女生的考评项目,篮球项目采用直线运球计时考评,排球项目采用自垫球考评方式,以良好(75分)的评分标准作比较会发现,同样的考评项目和方法,仅仅是按照年级的增长对时间标准略有提高或对垫球次数要求提高,如此重复的考试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亦或是学生由此喜爱某个运动项目都值得商榷。从当地某大学篮球选项课的考核标准看:1.1分钟全场运球上篮或1分钟半场运球上篮,男生评分标准为进7球100分,6球为90分,5球为80分,4球为70分,3球为60分;女生标准为进5球100分,4球为90分,3球为80分,2球为70分,1球为60分。2.限制区外5点投篮(每点各投篮两次)或1分钟自投自抢投篮,评分标准男生同上,女生减1球为1档。而排球选项课:1.2人一组垫、传球20-30次为良好。2.定点发球6个至1、6、5号位,中2-3个为良好。以上考评均缺少比赛环节的考核,与中学的篮球、排球项目考评相比,内容似有区别,但并无实质变化,基本上都是简单化的考核和终结性的评价。学生运动技能评价标准过于简单重复,无法使学生成为某项运动的“高手”,自然不能体验该运动项目给自己带来的身心愉悦和快乐,也就无法对运动项目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
三、制定大学体育选项课标准教程之“为什么教”
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通过标准的制定来引导教育质量提高并作为质量保障的依据,进而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发展。制定科学的标准方能体现素质教育、教育内涵发展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大学体育课应以强化学生的运动技能作为突破口,通过运动项目的学练,培养学生对运动项目的热爱,在竞争中培养体育精神和健全人格,体验团队合作,成为所学运动项目的“高手”,形成锻炼的内在动力,继而享受参与运动的乐趣(见图1)。
艺术培育论文:体育教程话语艺术的培育与应用
作者:张宝强单位:咸阳师范学院体育系
体育教学语言艺术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语言表达的基础,而言语表达能力对思维能力有很强的反作用。体育教师的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对教材的处理、对概念的分析、对动作的理解以及对教学的策划等实际能力,而这些能力最终要通过语言表达体现出来。从教学实际来看,提高语言教学艺术,是对体育教师认识水平的再培养、教学能力的再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再拓展过程,这些都有益于教师自身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体育教学语言艺术的培养与运用
1.培养体育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方法。体育教学语言艺术的培养主要包括节奏的控制、语气的掌握、语调的调整、比喻的运用以及幽默的发挥等方面。
(1)节奏的控制。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技术动作要领、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时,需要运用口头语言。这些口头语言的运用要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相适应,必须掌握好节奏。若讲得太快,学生来不及理解重点与难点,跟不上教师讲解的思路,听起来感到吃力,注意力会随之分散;若讲得太慢,就不能使技术动作的关键问题吸引学生的意识,同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会妨碍对技术要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要根据教材特点与课堂中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控好语言的节奏,做到快慢适时、错落有致。
(2)语气的掌握。根据体育教学的时间、地点、对象等不同情况,教师要注意语气方面的变化,以便及时调节教学氛围。例如,在下达练习任务、提出具体要求时,语气要坚决果断,掷地有声;在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时,语气宜高亢有力,活泼奔放;当学生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时,语气宜亲切自然,轻柔温和;当学生动作练习热情过于高涨时,体育教师则要弱化语气,压低声音,放慢语速,以控制学生的情绪,避免学生过度兴奋。
话语艺术论文:体育教程中的话语艺术透析
作者:马东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陈集中学
体育教学语言要科学、条理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教学语言必须符合逻辑性规律。如果一个教师的语言表达极富科学条理性,那么这个教师的思维过程也一定十分清晰严密,所讲解的技术动作就连贯规范,组织的教学过程就比较科学合理。因此,加强体育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和条理性,关键在于锤炼思维的逻辑性。以“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易犯四种错误为例:①实心球出手无力,或未完成掷球动作,实心球就离手。②向下掷实心球,几乎不存在抛物线。③实心球出手角度太大,高而不远。④开始掷球时,先屈肘将球降至脑后下方再掷球,用不上以胸带臂的力量。
针对上述四种情况,教师在讲解时语言就要科学有条理,形体语言的展示就要规范连贯,使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会。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体育思维能力,也让学生体验到了体育语言的魅力。
体育教学语言要启发、激励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叫人发现真理。”这也是体育语言启发性的真谛。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语言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善于解决问题。如在教学“篮球的双手胸前传接球”时,根据学生接球时普遍等球,不会主动伸臂迎球的错误接法,笔者有意进行形体语言教学,模仿学生错误的接球手型进行示范,结果造成球接不住或打在自己的胸部上,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大笑之后,部分同学就说:“老师,我也好几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真害怕,怕被球打到。怎样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时,笔者引导他们给老师这个错误动作找原因。经过学生的仔细观察和体会,最后统一认识:接球时,双手不能等球,应主动伸臂迎球而后缓冲。错误找准了,同学们再进行练习,基本避免了这种错误动作的出现,很快地掌握了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由于“错误”来自学生,而毛病让学生自己找,教师加以指点,教学效果自然要比直截了当地传授方法好。
语言教学论文:体育教程中的语言艺术解析
作者:郭小平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语言艺术是提高教学组织效率的关键之一。
体育教学的组织水平,直接影响体育教学效果。体育教学是由各教学部分、各教学环节组成,并在室外不同的教学场地进行,而语言是组织教学的纽带,要使各部分教学紧密衔接,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秩序井然,就需要借用多形式的语言活动来加以组织和控制,如教师语调的调控、语速的变化,通过这些语言技巧的运用,教师在语言上进行煽动和诱导,就能迅速地集合、组织、调动队伍,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兴奋性,使学生表层的学习动因转化成更高层的自主和自觉的学习,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各教学活动能省时、省力地顺利展开。体育教师一节课上下来,即使他讲解正确,动作到位,但如果整堂课中没有一句生动、有美感的语言,那么他即便完成了教学内容,也只能是平淡的课,与学生很难形成有效沟通,要组织好一个情境化课堂氛围则是很难,因而不会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此外体育课的随机性很强,教师要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选择和组织自己的课堂语言,针对课堂出现的不同情况,及时改变原定的教学计划,这样的改变往往会得到学生的肯定和喜欢。
语言艺术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点之一。
教学质量的好坏是由多因素决定的,诸如教师对事业的责任感、知识水准、教学表达能力等。而我认为提高课堂中的语言艺术显得尤为重要。语言表达,是师生交流的纽带,有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纪律的好坏、学习成绩的高低,乃至学生的成长,都同教师的教学语言密切相关。
一个有良好语言素质的老师,说出的语言会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质量自然很高;相反教师语言素养不高,则往往直接导致教学的失败。如果教师通过饶有情趣的描述,恰到好处地概括、点拨,能将学生领进知识的殿堂;如果教师的语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就可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情冲击波,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如果教师的语言深刻含蓄,富有启迪,就会使学生触类旁通;从而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如果教师用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体育教学中的要求以及技术动作的过程,正如表2所示,用符合学生喜欢的类型特点来阐述教学内容,就能创造一种“寓教于乐”情趣横生的课堂气氛,教学的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反之,则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研究
伴随工学融合,以流程为核心的学前教育开始不断推广,而照本宣科或生搬硬套都不是学前教育应该套用的模式,课程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学前教育的进步需求。而学前教育学系的学生未来所任职的是幼师这一职业。因此,应着眼于以后职业发展的方向来创设体育课程。
一、研究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是幼教,而幼儿园相关文件中明文规定“体育在教育行业、幼生的发展阶段有着主导作用,是幼生全方位发展教育的关键要素,是达成教育目标的核心工作”。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通常是以科目为核心开展教学工作的,仅关注体育技巧与学生需求,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性与表率性的特点,课程引导思维、培育对象、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方式与考评方式等方面有漏洞。笔者以具体疑问为着手点,融合若干年的教学历练,对学前教育体育教程创设与体系化构建给出了科学的意见,期待可以为学前体育教育领域供应有价值的信息。
二、研究模式
(一)文献材料法
检索知网、万方、维普等我国期刊论文库、我国优质博硕士学位论文参数库与网络搜集的有关材料与讯息。
体育舞蹈专业形体训练课程现状分析
摘要:体育舞蹈作为西方集体育与舞蹈于一身的健康娱乐项目,自上世纪引入我国以来,一直受到大众的追捧。本文以我国体育舞蹈专业学校的形体训练课程为对象,通过对我国32个地方的体育舞蹈专业学校在形体训练课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在研究中结合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方式,提出了其现存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并对当下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体育舞蹈形体培训教学
1、体育舞蹈概述
体育舞蹈源于英国,在欧美盛行,是一种融合了体育与美的新型娱乐健身项目,涉及音乐、生理学、美学、心理学、服装学等多个领域,又名社交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与美的追求也不断增强,于是,体育舞蹈凭借自身兼具实用与美感的功能,越来越多的被人们认可。从1986年引入我国,到1991年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再到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体育舞蹈逐步渗透进大众的生活,尤其是在高校的课程运用方面得到了极大的进展。高校设置体育舞蹈专业,将体育舞蹈在科学研究与教学运用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发展速度也十分迅速。当然,由于我国引入体育舞蹈的时间不及西方,故无论是在实践还是理论方面都与世界体育舞蹈强国有很大的差距。体育舞蹈作为一项兼具流行与古典、艺术与美学于一体的健康娱乐项目,其功能性在当下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也是基于这样的特点,体育舞蹈在当初引入国内时就没能系统科学的运用到教学活动;不仅如此,由于是交叉学科,很多高校的任课老师都并非专业的体育舞蹈老师,故在授课过程中并不能系统一致的进行教学;此外,高校对体育舞蹈的重视程度也直接影响了其在该课程上课时的安排。以上种种原因都直接影响着我国体育舞蹈事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根据当下高校体育舞蹈的发展情况进行争对性的改善,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一,对形体教学的研究,即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应多下功夫,找出当下高校体育舞蹈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其他高校的数据,分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第二,对各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程设置进行调查汇总,找到课程的受用者的认可度和兴趣,从而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当然,体育舞蹈课程的改进与革新都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多样化和设置科学合理化的原则。只有科学有效的训练,才能在自然的状态下实现产出最大化。
2、我国当下体育舞蹈专业学校形体训练课程现状分析
2.1、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现状
体育文化与汉语国际教育的融合构建
【摘要】本文认为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体育文化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中国文化教育中体育文化内容单调重复、综合汉语教学中体育元素在大部分教材中缺失、以及“中文+体育”专业学历教育趋势下体育汉语教材的陈旧与欠缺,提出应从传统体育文化、现代体育精神、专业体育科学等多个层面进行中国体育文化与汉语国际教育的融合构建。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科学
传统体育作为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健身民俗,与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音乐、民间宗教、民间文学等交织在一起,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民族体育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加剧,以及西方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赓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文化推广是汉语国际教育的目标之一,目前的汉语国际教育“有汉字大纲、词汇大纲、语法大纲、功能大纲,唯独没有文化大纲。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文化大纲的研制、文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动态势的重构,已是当务之急”。同时,与其他文化形式相比,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中国体育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过程中更是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中国文化教育中的体育文化
笔者考察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几种中国文化教材,包括《中国文化欣赏读本》《中国文化常识》《中国的故事(艺术篇)》《感知中国——中国文化百题》等,只发现《中国文化欣赏读本》中列有专门的“民间运动”一章,介绍了毽子、风筝、武术和秧歌这四种传统体育项目,其他教材涉及的与体育文化相关的内容都编排在艺术或民俗类别之下,如《中国文化常识》在“中国工艺美术”一章介绍了“风筝”,在“中国民俗”一章介绍了“舞狮”;《感知中国——中国文化百题》第1辑中没有体育文化相关内容,第2辑、第3辑、第4辑中的“中国文明与艺术”一章分别介绍了“中国功夫、太极拳、杂技、气功”等内容。可见,这些文化类教材中体育文化的内容是相对缺失的,已有的一些与体育文化相关内容的编排,其重点也并非都在这些文化的体育特质上。例如,将“风筝”编排在“中国工艺美术”一章介绍,其重点在于“风筝”的艺术性,而非运动性;将“舞狮”编排在“民俗”一章介绍,也值得商榷。瑞士的霍夫曼-克莱耶(Hoffmann-Krayer)在《民俗学文献目录》中把民俗分为18类:乡村、建筑物(房屋、礼拜堂及其他)用具、象征物(如福禄寿象征及其他)、技艺与一般艺术(如染织、雕刻等)、人民心理现象、惯习及其原物(如首饰等)、饮料及食物、惯性(如仪式过程、会社、游戏等)、民族法律、信仰(神话、崇拜等)、家庭医药、民间诗歌(如民歌、叙事诗等)、民间故事(幻想故事、笑话、传说等)、民间戏剧、历法历书、民间语言(如谜语、谚语、俗语等)、名号(如地名、人名、神名、动植物名等)。根据这一分类,“舞狮”可以归入“惯性”一类,即一种在节庆时的仪式,“舞狮”盛行于唐代,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敲锣打鼓,舞狮助庆。因此在民俗一章介绍“舞狮”,重点在于这项活动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并非其中的体育文化精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没有在文化类教材中出现。2015年,经韩国、菲律宾、柬埔、越南四国共同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拔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属于全世界各国人民,但是“拔河”无疑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群众基础,这项体育项目被邻国抢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反映出我国对自身传统文化的忽视,在介绍中国文化的汉语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过这项运动,反而是“气功”这类具有争议性,曾风靡一时,但如今并没有被大众广泛接受的体育形式被专门介绍。截至2018年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40个,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名录里却没有传统体育项目的踪影。
二、综合汉语教学中的体育元素
学校体育素质教育对策
1.现行教育体制下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
思想是行动的旗帜,理念是行动的指针。长期以来,错误的指导思想和落后的教育理念一直制约着学校体育的科学、健康发展。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竞技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沿袭了竞技体育模式,即以竞技体育为主导,各种体育教育都围绕着竞技体育进行。这种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竞技化,导致学校重竞技成绩、忽视教学思想的错误理念根深蒂固,阻碍了学校体育向素质教育发展。第二,学校体育精英化。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身心素质和兴趣特长的培养和发展,歪曲了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竞技运动水平高,而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受挫能力弱的局面。[2]
1.2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由于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学校体育教学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因循守旧,很难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模式上,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地位,过分重视教师作为学生主导者的地位和作用,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模式单一,忽视个性培养,无法发挥学生各异的潜能,严重束缚和压抑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内容方面,以竞技体育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沿用竞技体育的项目、规则和评价方法,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自身条件,教学组织形式单调呆板、内容陈旧,手段落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3学校体育教学师资存在的问题
小学新任教师工作小结
不知不觉中一年就过去了,回想2010年的工作,甜酸苦辣样样有,工作很繁重,但也很开心,现总结如下:
一、师德表现
教师的称号是神圣的,教师的道德是高尚的。本学期,我认真学习江总“”主要讲话材料,按时参加、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道德修养,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七不一要一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关心集体,以校为家。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理论的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幸参加了保持员先进性教育学习。
二、班级管理工作
第二学期,领导给了我担任班主任的锻炼机会,虽接任时有些犹豫,但还是接任了这项及具挑战性的任务。要想把班级管理好,首先要有好的干部班子,因此,我通过从原任课老师处了解,以及两周的观察,首先确定了班里的小干部,并经常性的对其执行教育,使他们在班级中起到了表率带头作用,也使整个班级的良好的班级风气及学习风气得以形成。此外,我还注重学生平日良好习惯的养成,发觉问题,及时开展班会执行讨论,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班的一日常规成绩、班前歌成绩以及两操成绩均列级部前列。在体育节中,我班获男子拔河第一名,在艺术新星评选中,我班的杜明达获声乐艺术新秀、孙艾瑞获器乐特长生。
三、教育、教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