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服务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1 13:39: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体育服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
摘要:江苏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通过多年发展已取得一定成就,在取得上述成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会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江苏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未来发展.为提高江苏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必须加大农村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在资源整合基础上优化阵地建设,在加强宣传基础上提升健身意识.
关键词:江苏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资金;健身意识
美国著名乡村社会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国家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必须对农民问题进行研究.很多国家的规划发展失败其根本原因即是因为缺乏对农民的了解”[1].公共体育服务可以为农民健康提供有效保障.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体育需求也在逐年上升.之所以会产生此种情况,原因主要如下:(1)近年来我国群众体育的深入发展;(2)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在农民体育需求不断上升的同时,我国在公共体育的服务供给方面却存在一定不足.基于此种情况,本文主要以江苏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对该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1江苏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取得的成就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属于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基本组成部分[2].近年来,江苏省始终致力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工作,在此方面做出很多努力,因此也取得很多成就,具体如下:
1.1打造品牌农民体育活动
浅析体育需求与农村体育服务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创新是建设与完善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和满足农民体育需求的动力。一是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创新的有效载体;二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又能满足现代农民的体育生活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并不是一种过去的文化残存,它总是以文化传承的形式存在于现在,又以求新变更的姿态向着未来开放,它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根基,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源泉。世界休闲组织宪章第五条规定“政府应当通过维护本国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来确保公民未来开展休闲活动的可行性”。[5]民族地区有许多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体育项目,还有一些大型的标志性体育休闲、交流活动(如民族传统体育节庆),都是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塑造人格、形成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随着民族地区农民对本民族传统体育功能和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有必要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由过去满足农民的生存需要的体育风俗习惯,逐步向农民休闲、娱乐、健身、陶冶情操的体育生活方式创新,让生活中孕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全民性为主体特征、以终身性为行为特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以健康为目的的的创新形式,回归大众、回归生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进而发展成为满足人类的享受需要,这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因此,只有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具有普遍的生活化意义,适应农民体育需求新变化新要求,成为农民生活中新的生存价值标准和生活方式,从而使经常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行为成为农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和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才可能成为农民终身的体育生活需要。马克斯指出“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并且依靠这些手段发展的”。[6]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是满足农民体育需要而发展的手段,也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发展的有效载体。符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大力开展群众性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尊重、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创新”的精神。
当下,民族地区农村正经历生活方式的现代转型,农民越来越重视体育,传统的政府一元化供给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完成农村体育服务供给,必须重视农民体育协会等组织、企业和个人在农村体育服务中的作用。“现代社会是由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三个支点共同支撑的,他们分别构成了健全社会的政治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只有三个支点同步发展,达到了三足鼎立的态势,一个和谐稳定的公平社会才能出现”。[7]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必须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的原则,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的精神相一致。若依据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服务需求的位序结构、供给重点和方向的变化态势,对农村体育服务供给趋势、需求优先序进行分析判断,不难发现,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政府部门、市场部门和非营利部门)和供给方式,应该是政府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能提供体育服务并保障农民平等地享有这些服务;市场部门按照市场机制提供某些体育服务,满足农民在基本体育服务之外的诸多不同体育需求;非营利部门则对政府缺位和市场失灵的领域提供某些体育服务,既辅助政府使农民享有更好的体育服务,又努力地满足农民的体育需求。政府则通过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市场部门和非营利部门提供体育服务。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的精神。因此,要建立高效完善的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迫切需要形成政府部门、市场部门和非营利部门之间多元互补所形成的多层次、多功能的服务体系。第一,政府部门担负着组织并提供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服务的职能,但其主要应该局限在提供体育政策、法规服务,监督、保障体育服务体系的正常运行等方面。因为“提供服务并不是政府的义务,政府的义务是保证服务提供并得以实现。[8]也就是说政府应由体育公共服务的垄断者,逐渐向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效的体育公共服务和管理的监督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转变,主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供或创造一个保障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实现的良好环境。第二,市场部门在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所占的份额最少,但由于其强大的生产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在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某些具体产品的生产中又具备着比政府、体育事业单位及非营利部门更多的优势,所以常参与到体育服务之中,承担具体的体育服务项目,是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延伸。第三,非营利部门是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补充,也是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当前这一组织群体在民族地区农村还处于起步阶段,比重还很小,但随着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非营利部门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建立积极有效的政策引导和保障机制,拓宽非营利部门的准入范围,鼓励和引导社会体育资源参与农村体育服务。
从本质上来讲,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以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为主要任务、以农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基本目标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其内容包括政策法规、组织机构、人力资源、资金保障、场地设施、信息服务、服务内容形式和评估、监督八个子体系。各子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决定着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性质、特征和功能,并对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整体及局部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1.政策法规体系。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政策法规主要以《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国家颁布的法律性文件为主,农村体育建设方面的地方法规比较欠缺,关于新农村体育建设的政策散见于地方发展规划或全民健身条例中,乡(镇)、村一级农村体育建设方面的配套法规、文件、制度极其鲜见。政策法规体系是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法规保证,作为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石,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2.组织机构体系。民族地区农村体育组织机构体系的基本框架尚未形成,无论是农村行政基层组织、体育社团组织、公益性体育组织都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乡(镇)中没有群众体育机构、村里没有干部分管体育、公益性群众体育组织较少。乡镇是上传下达、连接县和村级体育的枢纽,村委会是落实农村体育政策,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执行者。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2001—2010年体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形成有辐射力的组织网络”。[9]可见,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农村乡(镇)、村体育组织机构体系是开展农村体育的有效载体和必要的组织依托。3.人力资源体系。人力资源主要是指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教师、对体育活动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乡(镇)、村干部,他们的整体素质决定了农村体育的发展速度,也影响着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方向。由于民族地区农村体育人力资源非常缺乏,有必要将一些了解体育的退休人员、在城市工作、学习回家能发挥体育活动效应的相关人员和学生,作为体育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另外,体育人力资源体系不仅包括参与农村体育服务的各种人才,更重要的是建设一整套吸引人才、帮助人才创出业绩的良好的制度,为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样才能保证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人力资源得到不断发展。4.资金保障体系。民族地区农村体育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体育彩票公益金、社会渠道、体育系统创收等。经费资源是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保障,也是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资源开发的重点、难点,是农村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潜力所在,农村体育经费投入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农村体育经费投入也与政府和社会的支持程度有关。国内外经验表明,只有政府公共财政对民族地区农村体育进行有限度的投入,引导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公众对体育进行投资,通过资金筹资渠道的多样化、社会化,才能达到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服务资金保障体系的良性运转,为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资金保证。5.场地设施体系。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主要集中在乡(镇)机关、农村学校,村一级的体育场地设施较为匮乏,而乡(镇)机关、农村学校又都履行着不同的社会职责。因此,在整合乡(镇)机关、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资源时,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要在不损害主体利益的条件下,缓解村级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实现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共享。另外,农民体育锻炼的地点多在非正规的场所,这与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宏观配置有关,要结合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有规划、有目标地建设和改善农村体育设施。只有不断整合、开发利用农村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才能形成一个合理布局的体育场地设施体系,为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提供物质保障。6.信息服务体系。由于民族地区农村信息性公共体育服务的物资条件不足,有线电视没有普及,大多数农村没有开通互联网,不能享受信息化的体育服务,农民无法获得必要的、科学的体育服务信息,而乡(镇)文化站及村委会只有通过广播、标语、会议等形式向农民进行体育方面的宣传教育。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等惠民政策的实施,农村社会经济开始良性发展,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通过互联网对体育信息的收集、分析、,让农民直接了解体育服务的内容、程序、方式、地点等相关信息,是民族地区农村体育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趋势。浦北娟袁华亭:7.内容、形式体系。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活动的时间段大多都在农闲季节,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乡(镇)、村组织活动的频率较高,农民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较少,活动内容主要以群众性的体育竞赛活动、民族体育表演活动、群众性的健身活动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体育项目不断受到青少年热捧的同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仍然受到民众的喜爱;另外,生活在同一地区、不同民族的农民对体育有着不相同的需求,因此,要统筹规划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内容、形式,要在确保所有成员享受体育服务的基础上,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要强调不可忽视弱势群体的利益。8.评估、监督体系。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否满足了农民的体育需求、实现了农民体育的权益,需要一套科学、完整、可量化、可衡量的指标体系。这套体系必须涵盖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服务的各个方面,政府要依据县文体局、乡(镇)文化站或文体站的评估、监督结果,以能否为民族地区农民提供丰富的体育公共服务为标准,以民族地区农民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质量高低、效果优劣的重要依据,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制,从而保证农民享受到真正的体育服务。
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相对滞后,与日益增长的农民体育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是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理论和研究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和完善;也是对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理论和研究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和完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悠久历史发展的产物,民族地区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创新是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全球化语境中表现出的新的发展观,能成为中国经验应对全球化的应有之义。
本文作者:浦北娟袁华亭工作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困境及策略
摘要:文章指出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困境为:人口的空心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碎片化;体育公共服务需求表达不畅;供给组织体系弱化;资金来源单一,资金投入不足。根据十八大以来公共体育服务相关政策,提出以下对策:完善政策执行机制,强化监督控制;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公共体育服务开展提供基础;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提供多元的公共体育服务;加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宣传的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认识水平;建立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
研究显示慢性病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疾病负担日益沉重。我国现有慢性病确诊患者2.6亿人,占总人口的19.1%,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由1991年的73.8%上升至2011年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1]。武陵山片区农村,由于公共健康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突出,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艰巨任务。发展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公共体育服务是满足武陵山片区农村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提高农民健康水平,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探讨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同服务的困境,以及如何有效推进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开展。
1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服务的困境
1.1人口的空心化。长期以来由于武陵山片区农村受到自然环境限制,土地收益低,许多农村年轻人为了生活离开原来生活的农村涌向城市务工或经商。农村知识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的年轻人大量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人口下降,青壮年人口比例下降。而武陵山片区留下来的人多为无法外出的老年人、儿童、妇女。人口空心化导致武陵山片区农村生产建设和公共服务管理力量不足和智力支持严重缺乏,农村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农村基本公共物品和建设的缺乏导致一些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公共体育文化活动面临无人组织、无人参与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武陵山片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1.2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碎片化。公共服务供给的碎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自上而下条块分割的项目制供给方式所致[2]。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如文体活动属于文化部门负责,体育场地设施由体育部门负责,涉及卫生保健由卫生部门负责。这些供给主体在农村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很多时候并不能形成协同合力,而是各自为政,造成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碎片化,供给效率低,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1.3体育公共服务需求表达不畅。社区体育公共服务需求是供给的源动力,需求的量及结构同时决定了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内容、方式和主体[3]。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都是由上向下的,上级部门政府制定公共服务供给的产品。如国家体育总局开展的“雪碳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这些公共服务供给虽然改变了一些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情况,但由于政府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时出现信息不对称,与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有很大差距。武陵山片区一些村寨虽然建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和健身路径,现在的村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儿童大多时间在学校,老人和妇女很少参与篮球和乒乓球运动,导致体育场地设施无人问津、长期闲置。现有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需求表达机制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多样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造成了武陵山片区农村居民公共体育服务需求表达不及时、不完整、不正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率低。1.4供给组织体系弱化。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之前一直由体育部门负责,机构改革后武陵山片区市、县一级的体育部门一般与教育部门合并或与文化部门合并。合并后的教体局或文体局群众体育活动部门都已弱化,人员也偏少,只能开展一些城市群体活动,对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关注很少。乡镇一般会设文体干事,但大多还是兼任,只能组织乡镇的常规文体活动。村或社区基层干部大多精力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方面事物,无暇关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这些情况导致农村缺乏完整的公共体育服务组织体系,很难为农村居民提供多样的公共体育服务。1.5资金来源单一,资金投入不足。经过调查了解武陵山片区公共体育服务资金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靠政府投入,主要是中央地方政府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的投入;二是来源于村民集资,主要是一些乡村精英在外获得成功后回村对公共体育服务进行投入;三是来源于村财政补贴,主要是一些先发展起来的村委会或社区有了一定资金开始投入公共体育服务。大部分农村主要靠政府投入,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投资主要集中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投入也主要集中于城市,因此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资金投入普遍不足。
2发展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相关政策分析
公共体育服务现状与对策探究
摘要:基于绍兴市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瓶颈,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绍兴市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内容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绍兴市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建设尚不完善;购买服务内容供给尚不能满足需求;购买服务项目不均衡;承接服务主体专业性有待于加强;评估服务机制有待完善,并提出相对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政府购买服务;现状;问题;对策
为改变政府传统经费供给模式,结合体制改革的内在需要,政府提出“政府花钱买服务,少办机构少养人”的财政政策,把公共服务放权给市场,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政府根据合同进行评估并付费购买服务。查询绍兴市政府购买服务文献,仅查阅到张晓霞对绍兴市公共文化的研究,相关理论研究处于稀缺状态,故以2015—2017年绍兴市政府购买公共体育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讨论。
1绍兴市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现状
1.1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历程及效果
2007年颁布政府采购服务目录,2015年公共体育服务列入政府采购服务目录。2016年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目录中,服务项目达32个,购买服务目录137项,比2015年目录增加55项,与全省2016年目录相比,增加7项。近3年购买内容以公共体育活动赛事、社会体育指导培训为主:(1)公共体育活动赛事;(2)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指导服务。
体育公共服务概念的对比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进行分析,对“体育公共服务”和“公共体育服务”两个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体育公共服务这一概念的提法更加的合理,指出了“体育公共服务”的立足点应该是大众对体育需求,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公共服务的利益为导向,兼顾公平,最终实现体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最后通过分析比较,认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应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基础上实现供给途径的多元化。
关键词:体育公共服务;公共体育服务;主体
1.引言
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是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发展的必经阶段,其发展程度的好坏也是判断一个国家体育发展的真正水平,近年来对体育公共服务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仍然有些问题,特别是关于其本身概念的界定需要我们进行重新的认识。
2.“体育公共服务”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追溯
在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理论概念的探讨中,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应是我们首先要探讨的,“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固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1]。从这个最本质的层面上来说,概念是对一个事物的高度概括,是对事物属性的最本质的反应。同时,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辩证运动,概念必须是辩证的,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特殊性与普遍性、抽象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2]。“体育公共服务”的提法,查到的最早文献是出现在2002年10月[3]。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将提供“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职能之一。在这种公共服务核心价值理念的推动下,拉开了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序幕,体育行政改革也不例外。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同志在《财富》全球论坛进行的主题演讲以及2005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多次提到“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4]。但此时的“体育公共服务”尚是一个未被明晰的概念。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体育公共服务”开始为学术界所关注。2008年9月,国家主席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出:“要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公共服务”。“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至此有了雏形,但其概念并非到此为止,因为“概念总是随着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发展,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5]。但是随着人们对公共服务的认识不断的加深,对公共服务的本身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实践中有了新的认识,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对体育领域公共服务的概念的辨析,“体育公共服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必将随之发生改变。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困境及策略
摘要:公共体育服务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我国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仍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这对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困境,并对这些供给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提出相应的突破策略,以有效促进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公共体育服务;公共体育资源;服务理念;困境;评价;策略
1.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困境阐述
1.1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应总量不足。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是指体育相关部门以及社会中的相关组织或个人为了满足公民最基本的体育需求而无偿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有限,再加上一些传统思想与观念的影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应仍然存在总量不足的问题。目前与国外体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公共体育服务的供应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另外,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人们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也在进一步增加,但是我国在公共体育服务的供应方面还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场地设施建设与体育产品服务供应量不足等现象,这些都远远无法满足当前人们越来越多的体育需求。1.2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应结构不均衡。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应结构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经济水平的高低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我国目前中部、西部与东部区域的经济水平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决定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在供给方面存在区域不均衡的问题。其次,除了区域发展不平衡之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在城乡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我国的农村地区或者城市郊外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在这些地区,人们能够进行有组织的体育锻炼的机会非常有限,一些地方的体育资源的配置存在着严重的城乡结构不均衡的问题。最后,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供给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一系列的问题严重限制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发展。1.3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应主客体不合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应主客体存在不合理的问题,首先,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要要来源于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主要对公共体育服务进行资金分配与投入,是公共体育服务资金的主要来源主体,体育资金由中央财政经过重重财政体系最终落实到当地的地方政府,在我国各个基层政府中用于公共事业发展的资金本身就有限,而用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另外,由于政府在进行体育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政绩性,通常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者某一指标来进行的,很少切身走入群众,实地了解群众对体育服务的实际需求。其次,尽管国家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制度,但是作为政策最终执行者的基层政府,在体育相关政策具体落实的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其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执行力度有所欠缺等现象。最后,一些基层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具体实际中,对国民体质的监测仍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往往是为了应付式地完成任务,只是走个形式,这对于我国全民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2.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困境的原因
2.1体育行政管理相关部门缺乏公共服务意识,垄断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过程中,需要相关认识和部门进行高度重视,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然而事实则与此相悖,在体育事务的管理过程中,一些体育相关管理人士和部门往往只是注重自身利益的多少、权力的大小以及政绩的提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官僚主义,缺乏足够的服务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对于民众参加体育锻炼的具体实际情况很少进行实地考察,很少积极主动地了解和掌握对于体育运动的实际需求,大多数体育相关管理人士和部门只是喊着空口号,敷衍应付,走过场,注重形式化,并没有真正地体现出服务理念。另外,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相关部门对公共体育资源的配置进行垄断的现象,导致供给主体的单一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限制了当前我国其他体育组织的发展,指示社会上其他一些体育组织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供给公共体育服务的作用。除此之外,我国对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有些偏向于竞技体育,而轻视了对群众体育服务的供给,导致供给结构的不均衡,从而间接地导致公共体育各项资源配置的缺乏。综上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均等化,这极其不利于当前我国公共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2.2公共体育服务供求信息不对称,缺乏公众对公共体育服务参与的主体动力。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公众缺乏主体参与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大多数人缺乏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参与意识,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参与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传统思想文化观念的影响,很多人并没有对公共体育服务的享有权力的形成正确的认识。其次,由于我国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人对于国家和政府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如果相关公共体育服务主体对于公众体育需求信息的把握缺乏有效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并没有提供应有的解决措施,那么大部分人就严重缺乏竹筒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动力。最后,我国部分人缺乏无私的共享精神,当自己在付出一定时间和精力参与到体育服务中,发现自己所得到的好处要与别人分享时,就不再心甘情愿地进行奉献,二是坐享其成,宁愿让别人来为自己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信息。目前我国人民群众对于公共体育的需求已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然而有效的体育资源并不能全面满足公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从而导致一些人并没有享受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所带来的利益,从而失去了主动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兴趣。2.3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缺乏科学健全的评价机制,公众缺乏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监督。在我国,体育行政部门除了作为体育工作的实施者之外,还扮演着体育工作效果的评价者,他们对于体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脱离社会工作的评判,二是直接由上级来进行评价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评价机制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健全性。另外,我国在体育评价标准与评级制度方面往往偏向于竞技体育,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受到西方竞技体育精神的影响,所以渐渐忽视了我国体育事业中以促进全面健身为核心的评价理念。因此,由于我国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缺乏有力的监督,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评价机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这间接导致了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自身约束力和自制力的下降,从而也就无形中放纵了相关体育部门对自己利益的扩大。一直以来,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关部门对于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与力度。政府和相关体育部门对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效率更多地取决于其自身的自觉性。尽管我国成立了相关纪检委组织,但这样的组织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也只是我国政府和一些体育部门对自我进行监控的一种方式,并不能真正起到特别明显的监督作用。总而言之,我国政府和相关的体育部门在公共体育管理理念、公共体育管理手段、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配置、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评价机制等职责的履行都往往过于依赖行政制,很难取得真正有效的成果,也就更加难以满足我国公民公共体育信息的多样化需求。所以说,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和健全性以及我国公民缺乏对政府和相关体育部门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这是导致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出现困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分析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鲁西北(主要包括德州、滨州、聊城三地)的农村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期刊网及山东省各级政府网站查阅与山东省全民健身及公共体育服务相关政策信息、文献资料、报纸资料、地方年鉴等,为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研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政府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治理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表现多种多样,可归纳为民主化、分权化、法治化和科学化。过去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体育公共产品质量与数量不尽如人意、供非所需与供给不足、供给不均衡等问题长期存在,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治理也必须向现代化推进。体育公共服务治理应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坚持主体应多元化和结构应网络化,坚持法治化和科学化,坚持以制度执行力为保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体育权利。
关键词:体育公共服务治理;公平正义;主体多元化;结构网络化;法治化;科学化;执行力
国家主席在党的报告中提出,“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育公共服务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需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能否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本文从对治理的内涵及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分析入手,提出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为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实践提供借鉴。
1治理的内涵
治理是个人或者机构用不同方式经营管理某事物的总称,其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得以调和,且能够联合持续采取行动的过程,它是一种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机构和规章制度,以及种种非正式安排[1]。在治理过程中,各主体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治理的主体不是单一的,即某一社会事物的治理主体不仅仅局限于政府,实现目标的方式也不是唯一的。从内涵上来讲,治理行政与管制行政有着较大的差异。第一,政府是管制行政权威的来源,然而治理的权威来自于多方面,其权威并不能被政府垄断[2]。治理行政需要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协调配合与合作,是私人机构和公共部门的配合与合作,其是一种强制与自愿的合作。第二,权力运行的向度不一样。自上而下、向度单一是管制行政权力运行的主要特征,其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一般通过利用政治权威发号施令、制定和实施政策;然而治理行政通过纵向之间的互动,使私人机构、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通过合作实现共同目标,其权力向度更趋于多元化,社会力量在公共事务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通过正常途径,自下而上地对政府施加影响。
2政府治理现代化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及策略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使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公共体育服务规模在发展的过程中,设施与面积在增加的同时与财政支出比例严重失调,导致指导服务需求与承载力不足、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站点减少现象的发生。此外,最为重要的是供给与需求出现了一定的矛盾,致使内部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为此,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供需为基础,对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一体化模式进行有效的构建。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对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为我国公共体育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陕西省;公共体育服务;现状;策略
我国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大大提升了人们生活质量,人们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日常行为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其中体育文化是社会生活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对社会关系的有效协调起到较为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人们对体育参与动机以及行为的分层化,在较大程度上对公共体育服务系统的较好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发展对社会整体公共服务的有效构建起到较为关键性的作用,并且公共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不同的供给模式,这对陕西省体育事业的未来发展起到较为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为我国公共体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陕西省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
1.1一些体育设施供给存在矛盾。由于不同体育设施的功能以及数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体育设施供给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不断加强,陕西省公共体育服务设施数量出现增长趋势,虽然如此,一些市区中低收费的体育场馆开放量相对较少,并且市民健身中心也需要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经济收入相对较低的市民很难残垣场馆体育活动;2,陕西省在发展公共体育服务的过程中,增加了专门体育场数量,尤其是对足球的体育的发展较为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他体育项目的较好发展,这在较大程度上易使体育项目的单一性;3,陕西省对农村体育的发展较为重视,构建了较多的乡镇健身中心以及农民体育工程,但是与城市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1.2后期维护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陕西省市级体育协会53个,县体育协会163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8万人[2]。此外,为了满足人们体育锻炼需求,陕西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建设了乡镇健身广场以及社区活动室等,由此可以看出,公共体育设施正处于不断完善阶段。但是,体育设施在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后期维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没有对一些设施的安全性进行有效的检修,并且没有形成一定的监督机制,这在较大程度上会降低设施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由于体育设施的数量的增加,导致维修人员数量与设施质量比例的严重失调,致使一些体育设施无法正常使用。
2.陕西省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出现的问题
语言服务国际体育论文
1天津市语言服务实力情况分析
天津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有着良好的国际语言氛围,是中外交流的重要港湾,络绎不绝的外国游人,纷繁的国际公司落户天津,众多翻译公司的齐聚,以及频频举办的国际赛事,都为天津国际体育语言交流服务中心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作为直辖市的天津,拥有55所高校,其中不乏综合性的重点大学如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专攻外语与交流的天津外国语大学和专业性较强的天津体育学院等等。几乎每所大学都开设了英语专业,近4000人在读英语。随着天津在国家政策下逐步迈入国际舞台的契机来到,大型体育赛事频繁在津举办,比如:2007年女足世界杯(分赛场)、2008年奥运会足球赛(分赛场)、2012年大学生运动会、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2017年的全国运动会等等。随着大型赛事陆续在天津的成功举办,加上近几年世界达沃斯论坛在天津的召开,天津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2成立国际体育交流语言服务中心必要性分析
纵观全国,体育国际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体育活动对外封闭到频繁参加国际体育赛事再到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中国体育惯例逐步转化成了国际体育惯例。由于参与国际体育和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而把中国体育惯例逐步转化成国际体育惯例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体育准则的国际化。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沟通阶段;二是协调阶段;三是规范和统一阶段,即实行与国际体育惯例相同的标准化体育规则、通用语言,使中国体育融入到国际体育行列。如今中国正在经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各项赛事,诸如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南京青奥会的成功举办,既带动了举办城市迅速发展,也促进了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再把目光投视到天津,随着国家对天津的环渤海经济区中心的定位规划,整座城市进入了大跨步的新时代,逐步朝着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目标发展。特别是体育方面,近几年天津成功举办和即将举办的大型赛事如:2007年女足世界杯(分赛场)、2008年奥运会足球赛(分赛场)、2012年大学生运动会、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2017年的全国运动会等等。东亚运动会期间,由于资金等因素影响,体育语言专业人才大都是从天津外国语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英语专业中选拔出来的,这些学生承担了繁重而复杂的语言服务工作。技术官员和各代表团以及教练员、运动员的接待都需要大量的专业语言服务人员提供服务,另外对卷宗和竞赛技术手册等文件翻译是特别重要的工作。然而由于前期准备和翻译人员的能力有限,出现了含糊其词的含义,导致比赛中出现问题后,不能及时解决。东亚运动会的足球比赛,由于韩国和日本积分相同,由于技术手册翻译的不很明确,技术官员多次和亚足联进行沟通,根据国际惯例,才确定韩国第二,日本第三。导致比赛结果推迟一个多小时才公布。可见,专业体育语言服务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因为语言或风俗习惯引起的麻烦,成立该服务中心十分必要。
3成立体育语言交流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
3.1体育语言服务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我们发现,国内体育赛事志愿者的语言服务还不成熟,存在很多不完善的问题,如缺乏对其的深入研究和行之有效的指导及管理,缺乏系统、科学、规范、客观的翻译人才,翻译机构准入和评估机制,翻译人才缺口巨大,师资严重匮乏等。相比举办过奥运会、亚运会等的直辖市与未举办过国际重大体育比赛的城市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各大体育高校均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熟悉体育英语、能从事体育外事、体育新闻、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型及复合型人才,具备包括对外体育交流、体育运动项目口译与笔译、体育信息与赛事组织等能力。通过走访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组委会与诸多高校,发现当前“学与用”依旧存在很大衔接裂缝。第一,高校开展外语专业,涉及体育方面者少之又少;第二,专业教学偏重理论,偏重教学,偏离最初的治学目的;第三,学校无法提供体育英语方面的实习与实践机会,人不能尽其用。而建立“国际体育交流语言服务中心”恰恰可以解决相应的难题。该项目主要面向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和市内众多翻译公司、翻译工程;项目重在有机结合发挥天津作为直辖市承办大型赛事的业务资源条件和市内拥有很多体育英语专业方向的大学生人才资源,具有突出性和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