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电视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1 13:25: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体育电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体育电视

中国体育电视状况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作为持有本届奥运会中国国内转播权的中央电视台较为出色地完成了这届奥运会的电视报道任务,同时也较好地完成了部分项目的公共信号的制作任务,为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电视公共信号。毋庸置疑,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报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把握了机会,完整、顺利地经历了奥运会信息转播的全过程,这对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为龙头的中国体育电视界来说无疑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和发展。可以说,中国体育电视依托这届奥运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在人才培养、设备更新、传播理念更新、播出平台的扩张等诸多方面,许多国内的电视机构都成为受益者,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所进步。在国内目前有限的竞争空间中,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阶段里,央视在中国电视体育界仍将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依赖各种政策倾斜获得竞争优势的央视在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之后,已经成为中国体育电视界的“巨无霸”,使国内同行难以望其项背。但是,中国体育电视界绝非死水一潭,其他的体育电视传媒甚至包括一些世界闻名的体育电视传播巨人,如:NBC、ESPN、SKYSPORTS等都在寻找机会,力图冲破这一死局。因此,不难看出当代中国体育电视将伴随着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变革,虽然这种变革可能是温和与缓慢的。

央视体育频道——垄断地位难以撼动

中央电视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然成为中国处于绝对统治地位的第一大台,在资金、人才、设备、节目资源、政策倾斜等方面都是各地方台根本无法赶超的。而且正是有了以上的种种优势,使得央视能够在以版权买卖为突出特征的国际体育电视市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只有央视不想转播的体育赛事,而没有央视不能转播的体育赛事。在各地方台体育频道纷纷关停并转或勉强支撑之时,央视体育频道这个中国体育电视的领导者早已与国内的这些所谓的竞争者分道扬镳,并一骑绝尘向着国际一流体育电视传媒的目标奋进了。

实际上,在北京奥运会以前,央视体育频道就因占据政策优势和“中国第一台”的平台优势,在体育赛事转播、体育专题节目创意与制作等方面在中国体育电视界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

央视在政策方面享受特殊的待遇还表现在频道资源的占有上。国内电视台筹建开播新频道要得到广电总局的审批,而国家的政策走向是通过有线无线合并、撤销四级办台等方式大大缩减频道数量,要筹建新的频道无异于逆水行舟。而央视在这方面就方便多了,为了细分观众群体,最大化地占有市场,并防止竞争对手的壮大,央视先声夺人地推出了经济、电影、体育、电视剧等专业频道,据称在未来几年内,央视的频道数量将增加到30个左右。“央视这种策略实际就是多品牌策略,这种策略的实质就是为了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不同的品牌,从而瓜分一部分市场份额。这样,一方面起到了牵制对手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使自己的总体市场份额增加。”宝洁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就是这种策略的大赢家,可口可乐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了芬达、雪碧、怡健可乐等品牌,从而占据了全球五大饮料品牌中的四个席位,自己也牢牢占据了全球饮料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央视这种多品牌压制的策略同样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收视份额的表现来看,自1999年以来,央视的整体收视份额在不断扩大。

此外,央视在人才资源和节目资源方面也拥有巨大优势。到央视去工作几乎是每个优秀电视人才现在和曾经的梦想,央视大舞台对各类电视人才的吸引力当然是其他电视台所不能比的。央视的电视剧制作系统及其控股的几大影视拍摄基地,每年都源源不断地为央视输送被称为大制作的电视剧集,软硬件和制作班底在全国都是独领风骚的。曾经在中央电视台任职的凤凰卫视中文台执行台长刘春说:“以我的理解,除了娱乐节目外,央视几乎横扫天下;央视的体育节目已经完全占据了垄断地位,除了‘英超’和世界重量级拳击赛外,其余所有的国内外重要赛事的直播被央视尽收囊中,特别是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央视的垄断令人望而生畏。”

查看全文

体育电视与产业发展研讨

随着我国经济、体育、文化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仅仅把电视作为政治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坚持“喉舌”功能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体育电视传播产业不仅仅推动我国电视媒体产业化的进程,而且有利于拓展我国体育产业领域和规模的扩大。

一、我国体育电视传播产业发展的态势

新中国的体育电视是随着新中国电视转播的出现而出现的。1958年开播的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的新闻节目中就有不定期的体育报道。1958年6月19日,北京电视台实况转播了八一男、女篮和北京男、女篮球队的表演,这是我国第一次体育实况转播。从此,体育与电视便结下了不解之缘,1961年4月,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行,中央电视台在10天时间里转播了14场比赛,计35小时。1973年10月,中央电视台同湖北电视台合作,第一次成功地利用微波干线把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视频、音频信号从湖北传回北京,进行全国实况播出,这一试验的成功,使我国的体育电视节目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体育节目中更是出现了益智类、电玩类、竞猜类、彩票类等体育节目;自制节目能力和综合报道能力显著增强,尤其表现在职业赛事制作方面,如上海2002年就成功地转播了网球大师杯总决赛,为全世界约160多家电视机构传送信号。在1999年国庆50周年之际,中国体育电视界推出了一批好的记录片。中国电视台尝试商业行为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条商业广告,之后,在其他电视台也相继出现了广告,但直到90年代后期,经营性收入才取代财政拨款成为电视台的主要经济来源。1998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将所属的经营单位组合成中体公司,经证监会批准上市,体育总局投资51%,沈阳一家公司占24%,股民占25%。这一招,为中国体育产业走向正规化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初步实现了协会、媒体、商家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开始在中国体育产业结构中引进了媒体的因素。1998年6月,中体基金筹集投资2000万元,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其频道资源投入,注册中体运动影视公司,共同创建中体运动传播网(CSBN),于1998年12月23日开播。这标志着体育电视转播产业正规化运作的开始。目前在中国电视转播史上,最高的体育赛事收视率要数2002年6月8日世界杯足球赛中国—巴西那场比赛,仅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就达到了25%的收视率,而在同一时间,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在直播,还有至少18家省级地方电视台也同时在直播,经济创收数亿元。

二、我国体育电视传播产业的发展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体育电视和体育产业是两个相互依赖的行业,体育电视需要体育节目来丰富屏幕,体育则需要电视报道使它的观众面更广。体育依托电视的广泛传播性扩大规模和影响,取得巨大利益,是体育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反过来,随着电视媒介产业的发展,电视产业进入到规模化竞争时代,要求媒介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聚集资源、调集资源、形成一种规模强势,这就需要加强合作,连接相关资源壮大自己,因此,双赢或强强联合的合作方式是电视媒介产业化所必须具备的。实践表明,体育一旦搭上了传媒列车,其收益的增加将是巨大的和快速增长的。如在转理权方面,中国篮协将男篮甲A联赛的冠名权、推广权和75%的场地广告权整体转让给国际管理集团,仅此一项,每年收入就达2500多万元;1999年初,中国足协与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转播权最终以每轮13万元共338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中央电视台;2003年9月,在十年足球甲A联赛即将结束的时候,上海文广集团(SMG)以1.5亿的高价获得未来三年中超联赛的转播权。类似的经典实例还有许多,无论是国际足联挖掘足球商业特性的“阿兰维热”式理念,还是奥运会的“尤伯罗斯”模式,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道理:电视的介入加速了世界体育产业的进程,致使体育从娱乐业的边缘成长为一种潜力无穷的主体性产业。中国体育电视与中国体育产业之间是伙伴关系而不是市场交易中的两极,两者的合作远远大于抗争。正是这种双赢的合作的关系,致使中国体育电视从一诞生就显示出欣欣向荣的迹象。体育电视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创造巨额资金,而且表现在它在社会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力。所以说,体育电视在发展体育产业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三、我国体育电视传播产业发展的趋势

查看全文

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探讨论文

【内容提要】采用文献资料、实证考察等方法,对体育竞赛与电视转播权的关系进行了法律、经济、社会的多维考察,旨在研究体育法制的发展情况,提出有关法律与政策的思考和建议。研究表明: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是一种广播组织权;赛事主办者与参赛组织者是一种信托关系;运动员和其他协助人的创造性劳动应得到保护;可以考虑以单行法的形式确定其无形财产权形态;电视转播权经营应进行多极产业化运作,打破垄断局面。

现代竞技体育比赛虽然不以商业营利为目的,但它从开始就与商业活动联系在一起。例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一开始就利用发行邮票、举办博览会等方式解决经费问题,萨马兰奇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以后,国际奥委会章程进行了一系列重大修改,最终使奥运会走出困境,成为各国竞争的“香饽饽”。在主办奥运会的商业化运作中,转让电视转播权是一种代表潮流而又逐渐起主导地位的运作方式。自1960年冬季奥运会以5万美元出售了电视转播权,以66万美元出售了夏季奥运会电视转播权以来,电视转播权给体育比赛的组织者带来了巨额利润,2000年悉尼奥运会组委会电视转播权收入达到7.98亿美元,而且这一收入还在攀升。其他比赛也是如此。1997年11月11日,NBA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和特纳有限电视公司以26亿美元的价格延长了4年期的电视转播协议,2002年日韩世界杯足球赛电视转播权转让价格为3.988亿美元,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甚至认为,将来体育运动会可简单地归纳为两类:一类适合电视的口味,另一类则不适合,前者发展,后者衰亡。总之,当电视与体育竞赛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现代体育才得以普及和迅速发展。

体育竞赛进行产业化运营时,其突出特征是其信息经济的特点。以奥运会为例,组委会的收入构成主要包括:电视转播权收入;TOP赞助计划收入;标志特许使用收入;组委会赞助收入等,其中电视转播权的转让收入一直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占70%以上。而组委会收入之外的其他经济收入,也多与信息产业相关。这些收入的基础则是体育竞赛本身,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知识产权,尤其是著作权。

然而,对体育竞赛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世界各国各有差异,在我国则更有争议,而且在实践中受到传统体制、传统观念及现实法律本身的制约。中央电视台大约到1997年才开始在转播国内体育赛事时向举办者交纳转播费,而目前全国足球甲A联赛的转播权谈判,足协与央视尚未达成协议。此外,体育竞赛的某些项目,如花样滑冰、花样游泳等项目的表演能否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以及如何在转播权的权原及权属上进行明晰的界定,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体育运动本身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的背景,从电视转播权这一典型的、颇受争议的问题出发,探讨体育竞赛中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并分析我国立法及现实法律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权原及解决途径

体育赛事由于其较强的自我封闭性和专业性,一般强调行业自律,并得到各国法律的认可。根据国际惯例,体育竞赛的电视转播权属于赛事主办者,包括新闻报道权、赛事画面集锦和赛事转播权。我国的体育竞赛转播一般由主办者和当地电视台联手进行,由当地电视台制作竞赛的节目,转让给其他购买电视转播权的电视台。在转让过程中,全国性的比赛,例如全国足球甲A联赛,是由中国足协牵头签约,然后将出售转播权所得利润分成给各个俱乐部和比赛地的有关单位。在外国,例如美国,由于其发达的电视网络,一般是由几大电视网来集中买断节目,再出售给各个电视台,实现制播分离,既节省了成本,又能提供较优质的服务。尽管这两种方式由于体育运动及电视业发展水平而有不同,但都面临相同的问题:体育竞赛的节目制作者、竞赛运动队以及队员、赛事主办者,谁才是转播权的真正享有者?转播权的性质是什么?

查看全文

体育题材电视剧的困境与突围

一、中国体育类题材电视剧的发展

对于体育题材电视剧的定义是多以体育活动,体育训练和竞赛为背景结构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并且以一个或者几个运动员和教练贯穿全剧的剧情,每一集相对的独立,但集与集之间仍具有连续性。同时体育题材电视剧以宣扬永不服输、永不放弃、积极进取的精神为主。长期以来,我国体育题材电视剧的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伴随着近年来体育影响力的提高,以体育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数量激增近年来就出现了《进击吧,闪电》、《浪花一朵朵》、《我们的少年时代》等。但客观的来说优秀的几乎没有出现。例如《旋风十一人》以及《篮球火》中对于足球和篮球等元素只是作为一种桥段来使用,其本质还是在讲青春校园的偶像剧。同时比赛的画面也不是非常的精彩,不能有效的烘托剧情。此外中国体育题材电视剧作品缺乏对体育精神的进一步阐述,不能有效将影视与体育结合起来。体育精神是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更高更快更强”与“贵在参与”等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但在国内体育题材影视作品中,更多的是对于人物的命运的关注,而忽略了对于体育精神的阐述。

二、体育题材电视剧过渡娱乐化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的成为了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变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当下,体育题材电视剧也出现了这样的困境。例如2016年电视剧《旋风十一人》中过度纠葛的主角爱情故事、投资过少导致的简陋的球衣、男女主角欢喜冤家的喜剧俗套桥段、以及球员比赛时拙劣的战术体系。诚然,电视剧从诞生之日开始就以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为目的,但是电视作为一种大众的传播媒介,必须要起到引导观众价值观的作用。所以娱乐文化从来都不是被简单的消费着、娱乐着的,它的内容和形式在传播过程中始终渗透着意识形态的企图。并且大众传媒的功能是难以分开的。西方传播学者对于媒介功能的经典论述中,无论是拉斯韦尔和赖特的四大功能说,还是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正负功能说,都是对媒体整体而言的,因此,电视剧主要发挥娱乐的功能,但是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价值观。同时,因为媒体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所以电视剧应该引导价值观。传播学经典理论“社会责任论”也强调大众应该对社会负责,对公众负责。因而体育题材电视剧不能过度的娱乐化甚至低俗化,引导受众的价值观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体育题材电视剧纪录片化缺乏故事性

中国体育影视作品缺乏对体育精神的进一步阐述,不能有效将影视与体育结合起来。体育精神是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更高更快更强”与“贵在参与”等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但在国内体育题材影视作品中,更多的是对于人物的命运的关注,而忽略了对于体育精神的阐述。2002年程力栋导演的电视剧《中国足球》该剧讲述了1997年世界杯十强赛国家队因主力于毅在关键比赛中踢飞了点球而再次落败,于毅也因此成为了中国足球的罪人,最后不得已重返俱乐部队海龙队重新开始自己足球生涯的故事。这部影片远远没有如《排球女将》那样引起人们关注的。《中国足球》以国足44年冲击“世界杯”的辛酸史为背景,以国家队主力队员的成长为故事主线,对假球、黑哨等负面现象也基本采取了不回避、不渲染的态度,相比其他足球题材的电影,这似乎更应该被认为是一部“足球主旋律剧”的质素。由于媒体的广泛宣传,人们对于国足十分了解,关注的是真实的重大比赛,而影片中则过度强调主人公于毅的命运,对于记录片来说,无可厚非,但是,观众面对的是虚构的故事,而影片中体育成分的缺乏却限制了比赛的可观赏性。队员的故事十分感人,但是却不一定会成为好的故事素材。

查看全文

体育竞赛电视转播著作权探讨论文

【内容提要】采用文献资料、实证考察等方法,对体育竞赛与电视转播权的关系进行了法律、经济、社会的多维考察,旨在研究体育法制的发展情况,提出有关法律与政策的思考和建议。研究表明: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是一种广播组织权;赛事主办者与参赛组织者是一种信托关系;运动员和其他协助人的创造性劳动应得到保护;可以考虑以单行法的形式确定其无形财产权形态;电视转播权经营应进行多极产业化运作,打破垄断局面。

现代竞技体育比赛虽然不以商业营利为目的,但它从开始就与商业活动联系在一起。例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一开始就利用发行邮票、举办博览会等方式解决经费问题,萨马兰奇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以后,国际奥委会章程进行了一系列重大修改,最终使奥运会走出困境,成为各国竞争的“香饽饽”。在主办奥运会的商业化运作中,转让电视转播权是一种代表潮流而又逐渐起主导地位的运作方式。自1960年冬季奥运会以5万美元出售了电视转播权,以66万美元出售了夏季奥运会电视转播权以来,电视转播权给体育比赛的组织者带来了巨额利润,2000年悉尼奥运会组委会电视转播权收入达到7.98亿美元,而且这一收入还在攀升。其他比赛也是如此。1997年11月11日,NBA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和特纳有限电视公司以26亿美元的价格延长了4年期的电视转播协议,2002年日韩世界杯足球赛电视转播权转让价格为3.988亿美元,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甚至认为,将来体育运动会可简单地归纳为两类:一类适合电视的口味,另一类则不适合,前者发展,后者衰亡。总之,当电视与体育竞赛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现代体育才得以普及和迅速发展。

体育竞赛进行产业化运营时,其突出特征是其信息经济的特点。以奥运会为例,组委会的收入构成主要包括:电视转播权收入;TOP赞助计划收入;标志特许使用收入;组委会赞助收入等,其中电视转播权的转让收入一直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占70%以上。而组委会收入之外的其他经济收入,也多与信息产业相关。这些收入的基础则是体育竞赛本身,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知识产权,尤其是著作权。

然而,对体育竞赛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世界各国各有差异,在我国则更有争议,而且在实践中受到传统体制、传统观念及现实法律本身的制约。中央电视台大约到1997年才开始在转播国内体育赛事时向举办者交纳转播费,而目前全国足球甲A联赛的转播权谈判,足协与央视尚未达成协议。此外,体育竞赛的某些项目,如花样滑冰、花样游泳等项目的表演能否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以及如何在转播权的权原及权属上进行明晰的界定,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体育运动本身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的背景,从电视转播权这一典型的、颇受争议的问题出发,探讨体育竞赛中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并分析我国立法及现实法律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权原及解决途径

体育赛事由于其较强的自我封闭性和专业性,一般强调行业自律,并得到各国法律的认可。根据国际惯例,体育竞赛的电视转播权属于赛事主办者,包括新闻报道权、赛事画面集锦和赛事转播权。我国的体育竞赛转播一般由主办者和当地电视台联手进行,由当地电视台制作竞赛的节目,转让给其他购买电视转播权的电视台。在转让过程中,全国性的比赛,例如全国足球甲A联赛,是由中国足协牵头签约,然后将出售转播权所得利润分成给各个俱乐部和比赛地的有关单位。在外国,例如美国,由于其发达的电视网络,一般是由几大电视网来集中买断节目,再出售给各个电视台,实现制播分离,既节省了成本,又能提供较优质的服务。尽管这两种方式由于体育运动及电视业发展水平而有不同,但都面临相同的问题:体育竞赛的节目制作者、竞赛运动队以及队员、赛事主办者,谁才是转播权的真正享有者?转播权的性质是什么?

查看全文

体育明星在电视广告中形象塑造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体育市场的商业化和经济化,体育明星的自身价值得到更多开发。伴随着赛场上的成名,袭来的就是广告代言,这成为体育明星开发和发掘本身商业价值的捷径。与此同时,体育明星的形象又能通过代言的广告得到进一步提升,这对企业和体育明星而言是双赢局面。本文对李娜在电视广告中的形象和形象塑造进行研讨和剖析,通过李娜代言的多个广告的形象比照,结合广告拍摄时期的背景等,思考明星运动员的价值构成,合理定位和利用。

关键词:体育明星电视媒介形象品牌营销

1、李娜在电视广告媒介形象塑造的背景与形象定位

1.1、李娜电视广告媒介形象塑造的国内外背景

2009年1月,中国网管中心批准让李娜“单飞”,这个“单飞”决定从根本上改变了李娜的训练和生活,将李娜真正的送上职业赛场。2013年,李娜的世界排名初次排到世界第三名,在新教练卡洛斯的率领下,李娜这一年收获颇丰,澳网获得亚军,法网第二轮,温网打到8强,美网打到4强,2014年,李娜再一次获得大满贯单打冠军,在澳网获得冠军,法网第一轮,温网第三轮,于同年9月李娜在微博发表长篇退役告别信。正是李娜“单飞”后在国际赛场上优异表现,赢得了全世界的一致认可,李娜打出名堂后,国际品牌的代言广告接踵而来,像劳力士、耐克、奔驰、三星、维萨、百宝力、哈根达斯等众多国外公司邀请她作为品牌代言人,这些公司之所以看上李娜,不仅仅是她赛场上的表现、她那“娜式幽默”和顽强拼搏精神。最看重的还是因为李娜是中国人,她身后是庞大的中国市场。外国企业都试图通过李娜作为跳板,使该企业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有李娜比赛的场地都会有外国品牌广告,李娜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外国的品牌会翻译成中文的广告牌,呈现在我国转播的李娜赛事上。

1.2、李娜的形象定位

查看全文

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工作总结

一、思想建设

(一)夯实勤政廉洁,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

层层压实“一岗双责”,履行“一诺三清”,切实抓好分管领域、职责范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制度,逐层开展“谈话提醒”和约谈工作,全覆盖谈心谈话50余人次。深化“廉政文化进机关”,编排清廉歌曲《叮咛》和实景演出《房公爱民记》,将小品《春风疗疾》搬上舞台。坚持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和有关规定,今年晋升一级主任科员1名。

(二)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班子带头讲政治、带头抓学习,把党建工作纳入总体布置,把党史学习教育、“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与“评星定级”工作主动结合、认真开展。夯实组织基础,全年按规定转出党员2名、转入3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名。

二、文化工作

查看全文

审批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工作

1、文化:主要负责辖区图书、音像制品、歌舞娱乐、打字复印《文化经营许可证》的发放,以及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变更等前期审批工作。

2、体育:主要负责健身房、台球厅、游泳馆等审批工作。

图书、音像提交以下资料:

申请书;工商名称核准书;法人照片2张;身份证复印件1份

歌舞娱乐场所提交以下资料:

申请书;消防意见书;工商名称核准书;房屋租赁合同;场所设备使用情况;环保检测报告;法人无犯罪记录证明;法人照片;身份证复印件

查看全文

电视体育专题节目传播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电视体育节目的传播,特别是体育专题节目,成了现在各个体育栏目的兵家必争之地。电视体育节目分为多种类型,其中电视体育专题节目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凭借其固有的专业性、娱乐化、知识性,成为电视体育节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CCTV5中的NBA专题节目《NBA最前线》为例,分析当前电视体育专题节目传播的特点和现状,并为体育专题节目在今后的创新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电视体育专题节目;体育传播;新媒体传播;传播策略

一、电视体育专题节目传播现状分析

1.电视专题节目解析电视体育专题节目是电视体育节目中最为常见的形式,它通过特定的流程向受众提供更加深度的报道。体育专题节目形式较为多样,主题突出,可以更加深度化地将电视传播内容进行整合,呈现在观众面前,让受众对某一运动项目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给予受众更好的传播体验感。电视体育专题节目在20世纪80-90年代,随着电视节目栏目化的发展,逐渐出现在受众的视野当中。1995年CCTV5播出,开始对部分受众产生影响。从具体形式来看,这类节目有《体育人间》这样的综合性节目,也有《篮球公园》《NBA最前线》《天下足球》等专题节目。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除了CCTV5的体育专题节目外,各个地方电视台也开始开设体育专业频道,开始制作电视体育专题节目。电视体育专题节目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顶峰阶段。2.专题节目现状解读电视体育专题节目作为传播内容专业度更高,传播范围更广,传播效果更强的一种体育节目类型,是体育节目传播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电视体育专题节目的发展情况来看,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体育专题节目如果仅仅依靠电视的单向传播渠道发展,其空间是十分有限的。从传播情况来看,电视体育专题节目现在整体上不仅面临着同类节目的横向竞争,在新媒体发展的过程中,体育网站的体育节目也不断吸纳受众。所以,在新媒体发展的今天,如果电视体育专题节目的发展要想得到保障和提升,就要从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层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与提升。

二、电视体育专题节目传播特点分析

1.电视体育专题节目分类当前体育专题节目主要分为集锦节目、录播节目、教学节目以及访谈节目等。《NBA最前线》作为专业化的电视体育专题节目,于2013年2月21日晚19时30分在CCTV5正式播出。在节目内容上汇聚了一周赛事精华,并配以节目评述以及人物专访,将一周的赛事进行灵活复盘,满足受众。从节目类别来讲,《NBA最前线》属于篮球类的电视体育专题节目。2.电视体育传播节目特点电视体育专题节目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定优势,以《NBA最前线》节目为例,其专题节目的整体传播有着以下显著的特点:2.1传播内容杂志性所谓的“杂志性”是指其电视节目拥有固定的篮球节目板块,包含着多种栏目,诸如《NBA最前线》的每周的赛事回顾,精彩集锦以及人物专访等,犹如篮球杂志一般,更多汇聚专业特色,以一个节目多个专题的形式呈现。2.2传播节目交互性在《NBA最前线》中,除了有更深层次的人物专访之外,在直播中还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进行双渠道互动,能让忠实球迷在了解深层次的内容后,还会有机会“零距离”接触一线球星,获得相应的球鞋等周边产品。2.3栏目策划专业性作为体育类节目,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节目的专业性。一档体育专题节目的好坏优劣最终还是要由节目的专业程度决定。《NBA最前线》采取从嘉宾聊天,串联采访以及球队故事的思路,邀请了于嘉、徐济成、杨毅等传统电视直播的解说员和节目嘉宾,从而保证节目的专业性不丢失。2.4传播渠道广泛性传统电视节目,只依靠电视的单向传播,在当下网络时代是不可取的。一方面,受众接收设备的多样性与接受信息的双向性,与之前相比有很大的改观;另一方面,电视节目必须改变自身传播渠道单一和单向性传播的局面。《NBA最前线》在改进措施上,一方面增加了接受信息的渠道,在保留了基本的电视直播的基础上,扩展了移动端央视影音App以及电脑网页端的接收渠道;另一方面在互动渠道上,《NBA最前线》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粉丝群以及电视同步直播互动寻找对应“暗号”的方式,增强了受众体验感,注重二次传播的渠道建设。2.5传播效果深入性精彩的节目会有一批观众,而深入人心的节目才会有稳定的受众。电视节目若想有稳定的受众,就必须使节目有着更为人所接受的传播效果。在《NBA最前线》节目中,无论是嘉宾闲谈中的一些喜闻乐见的“玩笑”,还是回顾比赛中的精细分析与点滴记录,都在满足受众对于篮球美学的需求。好的电视节目并不是一期节目就让受众能够感受到充分的满足感,长期稳定的传播效果会使节目更加深入人心。

查看全文

文化传播学下我国体育文化类形态探析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当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入手,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置于电视传播的理论语境中考察,分析了其在现代社会中电视传播价值。按照其与电视媒介特性契合程度,从功能上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分四种类别,并从优化传播效果角度就四种类别提出了各自适宜的电视节目形态。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电视传播;节目形态

文化传播是文化从一个系统影响另外一个系统的活动,其实质是文化价值的传播。在体育文化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整体发展与传承面临危机,而这种危机与电视传播的缺少不无关系。目前就电视对我国传统体育的传播的研究成果甚少,本文试对电视传播视域下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类别及节目形态作一探析。

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电视传播的价值

(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电视传播的社会价值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值得电视珍视的社会价值在于其在全民健身、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方面的功能。文明的基本动力来自于社会基层。自古以来,中国传统体育都在民间自由自在地生长,天然地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连。“体育的本质功能与核心内容就是健身。体育所表现出来的强身健体的基本特征以及对身心的自我培育、锻炼和养护过程,无不包含着健身的客观规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