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意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1 12:10: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题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题意集说研究论文

[内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见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是《水浒传》中最精采的回目之一。文章的整个故事情节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表现了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力地突出了“逼上梁山”的主题思想。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准确地理解题意,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我以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题意,颇为值得体味、探究。现将对这一题意的种种理解及我的浅陋之见集说如下:

一、省略说。我有幸观摩了上海一位特级教师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这位教师是用设问解题的:“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解释一下课题呢?”学生说:“林教头风雪之夜投宿山神庙”,老师表示肯定。在这位特级教师看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是“林教头(在)风雪(之夜)(投宿)山神庙”的省略。应该肯定,这句补全的话,确是文章所叙故事情节的高度概括。然而,值得商榷的是,纵观古今汉语的语法规范,类似这种省略了句子的主要成分——谓语的用例确实鲜见。对于文章标题的用语,诚然不必苟求合乎语法规范,但如此理解这一题意,充其量,只是把作者的命题看作故事情节的浓缩而已。

二、名词说。许多人认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由三个名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缀连而成的。其最有力的佐证,便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名词说认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马致远的名句在语言表达和意境创造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标题,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是“林教头”,故事发生的环境是“风雪”之夜,人物活动的处所是“山神庙”。三个名词连用,构成了一幅有人有物、有景有情的画面,创造了一种凄凉、悲壮的诗的意境。按名词说,原题可改换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据笔者所知,许多中学语文教师乃至高校文科教师,都是“名词说”的赞同者,并依此进行教学的。但只要翻阅一下《水浒传》第十回的回目,就会对“名词说”产生怀疑。《水浒传》第十回的全题是一个对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下句“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是一个主谓句”作为对句,即使不求工对,上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也应为主谓句;同时,从语感看,上句中也必须有一个动词。

三、动词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标题,如果是一个主谓句,就应该有谓语动词,而这个谓语动词,就必定是与下句的“火烧”相对应的“风雪”一词。《阅读与欣赏》(广西大学出刊·92年12期)所载《<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题意试解》一文,把“风雪”作为动词来理解,我以为这一见解是颇有见地的。《试解》一文把“风雪”用作动词。理解为“愤怒地雪耻”。“雪”本有动词的义项,作“洗刷”讲。这样,“风”就被看作是“雪”的修饰语。这样理解的独到之处,在于突出了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思想飞跃,领略了作者命题的苦心,在于突出林冲性格的逆变。然而,把“风雪”看作动词,应该怎样理解其内蕴才更为妥贴呢?《水浒传》第十回原文有这样一段情节:林冲用尖刀先后把差拨、富安、陆谦的头都割下来,插了尖刀,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金圣叹对此是这样评点的:“三个人头,安放得好,又算示众,又算祭赛,又算结煞。”据此,我以为,在林冲看来,陆谦等人干了丧天害理之事,竟然在山神庙前津津乐道,是对山神的亵渎;也是他自己在山神庙这块净土杀人(尽管是该杀该剐的恶人)后,祈求山神谅解他对神灵的不敬。深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题意应是:林教头愤怒地报仇雪耻、疾风般地洗刷下被亵渎的山神庙。动词说不仅在语言形式上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陆虞侯火烧草料场”视为工对,而且窥得了林教头的主导性格是安分守已、正直忠厚。

查看全文

选拔任用问题意见

严格按照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选拔任用干部,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根本措施,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干部“带病提拔”的问题还时有发生。为了切实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严肃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

1、对“跑官要官”的,要批评教育,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提拔使用,情节严重的要进行组织处理。

2、对在民主推荐和选举中搞非组织活动的,要坚决查处,已经提拔的要从领导岗位上撤下来,情节严重的移送执纪执法机关处理。

3、对受贿“卖官”的,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对行贿“买官”的,一律先免去职务,再按规定处理。

4、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由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予以纠正。

查看全文

村级班子选育难题意见

近年来,**省**县针对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认真研究谋划,在实践的基础上,采取组织选派、公开选聘、定向培养的方式,破解村级班子选育难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组织选派,解决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的问题。对宗族派性复杂、矛盾隐患较多、本村找不出合适人选的瘫村、乱村、穷村,采取选派乡镇离岗干部、在职干部和退职干部到村任职的方法,优先选拔离岗干部职工回原籍任职。县委先后制定了《关于选派乡镇干部到后进村任职的意见》等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在选人上实行“双推”,即通过个人自荐、单位推荐确定下派干部初步人选;在定人上实行“双选”,即经过县乡组织考察、农村选举确定最终人选;在用人上实行“双优先”,即优先把下派干部列为后备干部培养,优先提拔重用。**年来,全县共选派231名干部到村任职,其中回本村任职的157人,占总数的68%。

公开选聘,解决村级班子后备干部源头萎缩的问题。对村级班子后备干部储备少、培养难的村,采取灵活机动的聘任方式,把那些回村初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懂经营会管理的乡企骨干聘为村务助理、监督员、顾问,把他们紧紧团结在村“两委”班子周围,优先作为农村后备干部培养。在选聘人员中深入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年为家乡发展献一条良策或信息,帮带一户贫困户脱贫,带头领办或引进一个致富项目,协调一笔发展资金,给其交任务、压担子,促其早日成熟。同时,建立了选聘人员业绩档案,通过“看服务,比贡献”,激发选聘人员的工作热情,对条件成熟的及时按要求吸收为村“两委”干部。目前,全县通过聘任方式培养的后备干部已达1620多人,现已有249名聘员经过公选担任了村干部。

定向培养,解决村级班子成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对新任村干部和有发展前途的村级班子后备人才,由县、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大规模培训,大幅度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和“双带”本领。一是学历教育。积极选派和组织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基层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农函大、农广校、党校、普通高校等学历教育。五年来,共有1800人到各类大专院校学习,其中已有814人获得大专毕业证书。二是素质培训。**年来,县、乡每年都对村干部进行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和农业产业化的培训,先后有1万人次接受了培训。三是任职资格和岗位培训。结合村“两委”换届调整,对新任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任职资格培训,对村委会主任进行岗位素质培训,培训时间为7天。目前,共有781人取得了村党支部书记任职资格证书,1200名村主任接受了岗位培训。

通过“两选一培”机制的推行,为该县农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一大批科技致富能手、种养专业户、有文化的农村青年充实进了农村干部队伍,村级领导班子“双带”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近三年来,无一人因待遇问题“撂挑子”。

查看全文

语文题意集说管理论文

[内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见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是《水浒传》中最精采的回目之一。文章的整个故事情节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表现了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力地突出了“逼上梁山”的主题思想。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准确地理解题意,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我以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题意,颇为值得体味、探究。现将对这一题意的种种理解及我的浅陋之见集说如下:

一、省略说。我有幸观摩了上海一位特级教师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这位教师是用设问解题的:“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解释一下课题呢?”学生说:“林教头风雪之夜投宿山神庙”,老师表示肯定。在这位特级教师看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是“林教头(在)风雪(之夜)(投宿)山神庙”的省略。应该肯定,这句补全的话,确是文章所叙故事情节的高度概括。然而,值得商榷的是,纵观古今汉语的语法规范,类似这种省略了句子的主要成分——谓语的用例确实鲜见。对于文章标题的用语,诚然不必苟求合乎语法规范,但如此理解这一题意,充其量,只是把作者的命题看作故事情节的浓缩而已。

二、名词说。许多人认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由三个名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缀连而成的。其最有力的佐证,便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名词说认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马致远的名句在语言表达和意境创造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标题,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是“林教头”,故事发生的环境是“风雪”之夜,人物活动的处所是“山神庙”。三个名词连用,构成了一幅有人有物、有景有情的画面,创造了一种凄凉、悲壮的诗的意境。按名词说,原题可改换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据笔者所知,许多中学语文教师乃至高校文科教师,都是“名词说”的赞同者,并依此进行教学的。但只要翻阅一下《水浒传》第十回的回目,就会对“名词说”产生怀疑。《水浒传》第十回的全题是一个对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下句“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是一个主谓句”作为对句,即使不求工对,上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也应为主谓句;同时,从语感看,上句中也必须有一个动词。

三、动词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标题,如果是一个主谓句,就应该有谓语动词,而这个谓语动词,就必定是与下句的“火烧”相对应的“风雪”一词。《阅读与欣赏》(广西大学出刊·92年12期)所载《<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题意试解》一文,把“风雪”作为动词来理解,我以为这一见解是颇有见地的。《试解》一文把“风雪”用作动词。理解为“愤怒地雪耻”。“雪”本有动词的义项,作“洗刷”讲。这样,“风”就被看作是“雪”的修饰语。这样理解的独到之处,在于突出了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思想飞跃,领略了作者命题的苦心,在于突出林冲性格的逆变。然而,把“风雪”看作动词,应该怎样理解其内蕴才更为妥贴呢?《水浒传》第十回原文有这样一段情节:林冲用尖刀先后把差拨、富安、陆谦的头都割下来,插了尖刀,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金圣叹对此是这样评点的:“三个人头,安放得好,又算示众,又算祭赛,又算结煞。”据此,我以为,在林冲看来,陆谦等人干了丧天害理之事,竟然在山神庙前津津乐道,是对山神的亵渎;也是他自己在山神庙这块净土杀人(尽管是该杀该剐的恶人)后,祈求山神谅解他对神灵的不敬。深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题意应是:林教头愤怒地报仇雪耻、疾风般地洗刷下被亵渎的山神庙。动词说不仅在语言形式上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陆虞侯火烧草料场”视为工对,而且窥得了林教头的主导性格是安分守已、正直忠厚。

查看全文

生物教育中培育学生问题意识决策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神圣职责。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被动学习,问题意识淡薄,又怎能创新?因此,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与创新能力的切入点和关键所在。

一、中学生生物课堂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根据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最新研究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遵循理论探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我校高二年级中任选五个班的学生进行了统一的问卷调查: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较少和很少的占64%,大部分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课堂上的问题65%的认为是由教师提出,只有15%认为是由自己发现;对于同一个生物问题,经常提出与别人不同看法的学生仅占12%,表明大部分学生缺乏创新思维。以上调查结果说明,本校生物教学虽然进行了教学改革,但学生被动学习、问题意识淡薄较普遍,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因此,就目前学校学生问题意识的状况,深入地研究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必要的,也是现实的。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是现实的需要,更是生物新课程的要求。

二、目前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已经有一些教育专家开始关注类似于本课题的研究,但是,至今未能深入研究。国外的教育经验不能都适合于国情,有的教学方法只强调某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国内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有关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缺乏具体有效的操作途径。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问题解决认识的提高及观念的转变,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渐深入,尤其是对问题解决在数学学科领域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则起步较晚,如缺少对问题意识淡薄的成因进行全面分析,并对提出的策略进行实验研究,忽视了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创新方面的调查及分析,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发展性评价对问题意识培养的激励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查看全文

农民工问题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重大意义

(一)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农民工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已占从业人员半数以上,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外出务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同时促进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对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维护农民工权益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是: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解决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三)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顺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我们要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查看全文

带病提拔问题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切实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和省委的要求,现就严厉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决做到四个查处

1、坚决查处“跑官要官”和“买官卖官”行为。对跑官要官”者,一经查实,至少2年内不得提拔任用,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批评教育,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在领导岗位上的,要调整其岗位;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免去现任职务或降级使用。对“买官卖官”行为,无论是行贿“买官”者还是受贿“卖官”者,一经查实,一律先免去现任职务,再按有关规定处理。2、坚决查处各种非组织活动。对在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酝酿和选举过程中进行请客送礼、拉票贿选、散布诺言、威胁利诱等非组织活动的,必须依照有关规定认真调查,严肃处理。对尚未提拔任用的,要立即取消其任用资格;已经提拔的,要坚决从领导岗位上撤下来。构成违纪违法的,要移交执纪执法机关从严惩处,并可公开曝光。

3、坚决查处干部“带病提拔”问题。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必须按照权责一致原则,明确推荐、考察、决策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做到“谁推荐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对“带病提拔”的干部,尤其是因腐败问题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或行政职务以上处分丑在提拔任职前就已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要对其选拔任用过程进行认真调查,确实存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问题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4、坚决查处违反选人用人规定的行为。几是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其相关规定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由上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发出整改通知,限期纠正,并采取责成检讨、通报批评、组织调整等方式,对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整改纠正后,需报经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同意,方可对原定职位重新进行选拔任用工作。

二、严格把好六道关口

查看全文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农村耕地撂荒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但影响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影响到农村社会稳定。各级政府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认识解决农村耕地撂荒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解决耕地撂荒问题摆在当前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采取有力措施,实行综合治理,努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切实解决农村耕地撂荒问题。

二、深入开展宣传教育

《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既明确了广大农民承包耕地的权利,同时也规定了承包农户的相应义务。各地要结合全市正在进行的完善农村土地二轮承包的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全面了解《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基本内容,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摸清家底,制定方案

各县(市、区)要组织乡镇、村、组干部深入村社农户和田间地头,对土地流转和撂荒土地的承包人、地块名称、面积、四至座落、流转或撂荒年限等基本情况进行了逐一登记、造册,与村社干部一起具体分析原因,商讨解决办法,制订推进土地流转和切实解决耕地撂荒方案。

查看全文

法学问题意识缺失及合理导向

对某对象的研究,通常是受到特定问题的引导,或者围绕与研究对象有关的问题而进行的。而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则会影响研究成果。所以,在法学研究中,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其决定着法学理论研究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一、原因分析

(一)受法学学科的影响。法学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但在“兰德尔模式”提出后,研究者认为法学的研究可以自给自足。也就是说,法学学科本身的理论体系就已经比较完备,思维方式比较固定,研究者只要根据这些条件,就可完成对法学的学术研究。而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是对现有的法学理论、原理和相关知识进行佐证,从而得到自己的研究成果。所以,一些研究者对法学的研究只建立在理论基础上,完全脱离法学的实际应用,其研究的论题基本只是对法学这门学科的理解。比如,在对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研究中,研究者重视咬文嚼字,对相关法律中的某一个词语都能进行大篇幅的阐述和说明,但对于具体的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程序和运作却不太清楚。(二)受研究者知识结构的影响。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决定着其问题意识的强弱,在法学研究中,当研究的内容属于传统知识体系的范畴时,研究者基本能够驾驭。但是,如果法学研究内容涉及到比较多的法治实践,研究者仅凭自己所掌握的法学理论知识,无法应对实践问题,也难以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社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在对法学问题进行研究时,需要将多个法学学科综合起来,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比如,在研究商事问题时,不仅会涉及到商法、民法,还可能涉及到刑法,如果不能将各法学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就无法得到透彻的解决。(三)受研究者法治态度的影响。我国的法治现实并不那么理想化,这是因为理想化的法治模式是在传统法治理论基础上构建的,这种模式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层真正完整的出现过,所以我国的法治现实与这种模式是不可能相符的。同时,在中国法治现实中,有些现象并不理性,导致某些严重的法治问题出现。比如,在薄某主持重庆的政务工作时,就出现公然践踏法治的情况,这是中国法治现实中的严重漏洞,不是光凭法治理论研究就能解决的问题。

二、途径分析

(一)了解中国法治运作情况。在法学研究中,研究者之所以缺乏问题意识,主要是因为研究者对我国法治实践情况的了解不足,没有将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结合起来,导致理论与实践之间形成错位。比如,在对我国的司法改革进行研究时,许多研究者对于“法官”的认识是公正无私,是不会在工作中带有丝毫情感因素的,这是对“法官”的道德和能力的一种预设,而这种预设会对法院内部的权利配置结论产生影响。实际上,“法官”在审判过程中,不止是完全依据法学理论,还会参考各个方面的因素。如在对抚养权进行判别时,要综合考虑对孩子成长对有利的条件,考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等因素。(二)问题意识培养导向要合理。法学研究具有随意性,研究者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进行研究。但是,在研究主题的实际选择过程中,却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引导。比如,各级组织会课题,由研究者从中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而课题的提出是者根据某个问题意识确定的,不一定能够真实的反映法治现实的具体需求,而是课题者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认知。同时,某些期刊的选题取向,也会对研究者的选题产生影响。所以,在对法学研究者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时,要确保导向的合理性,才能提高课题设置的质量,使研究者能够将法学理论与我国的法治实践联系起来,提高问题研究的深度,确保研究成果的质量。(三)注重对问题的转化结果。法学研究中都蕴含着一定的问题意识,而法学研究者在对问题进行研究时,却不一定能其认知下的问题转化成研究主题,所以其研究还达不到理论研究的水平。比如,在对某些微观法学问题进行研究时,对经验的依赖性比较强,很难对理论阐释进行延展,无法在学术方面获得广阔的发挥余地,因此不太可能形成学术论文的研究题材,或者与期刊发表要求差距比较大。所以,在法学研究中,研究者要善于对所研究问题进行转化,使其能够成为真正的研究主题。这就要求研究者要随时关注法治现实,在法治现实中去寻找自己的法学研究主题,结合现实的需求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同时,要能够在理论与现实之间进行灵活的转换,使两者能够相互的融合,从而提升法学研究的深度。

三、结语

查看全文

中职化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意义

摘要:本文以中职化学学科教学为例,详细分析了问题意识对于学生学习的作用,探究如何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化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教学质量

从中职化学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实践教学受限较大,教学效果不够明显。为满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要求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中职化学教师需要积极探究如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工作。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与作用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在中职化学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实际上就是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将课堂上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还可以将课堂学习过程中掌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