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1 11:23: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体系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惩防体系建设思考
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反腐倡廉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年1月,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全局出发,为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开展反腐倡廉的道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针对价格双轨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改革价格管理体制,发挥市场对价格的调节作用,遏制和减少了因双轨制引发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的重大决策,强调要坚决惩处和遏制腐败。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指出,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随着形势的发展,反腐败工作逐步转到标本兼治、不断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上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逐步展开。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目标,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在惩治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治本的力度,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问题。这标志着反腐倡廉进入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新阶段。
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认真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必须扎扎实实,常抓不懈。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着重把握几个问题。
第一,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是《实施纲要》的一条主线,是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总要求,是继承、发展和创新。坚持方针,首要的是处理好治标和治本、惩治和预防的辩证关系。只有严肃查处腐败案件,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才能为注重预防创造前提条件;只有抓好预防,从源头上不断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才能巩固和发展反腐倡廉取得的成果,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要坚持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惩防体系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纪委、监察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2013-2017年工作要点》件精神,以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立足自身工作实际,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重、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切实维护党的纪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就我局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责任,重落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一)抓目标任务的分解
按照《县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2013-2017年工作要点》的文件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年初及时调整和充实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工作小组机构和成员,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股室和下属各单位,形成党组统一领导、齐抓共管,股室各负其责,共同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成效。
(二)抓目标任务的落实
按照“一把手”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细化责任分解,严格履行责任,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落实班子成员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检查督促、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环节,真正做到反腐倡廉与各项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廉政公开承诺,遵纪守法、廉洁自律。
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访谈等方法对金华市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体系建设进行研究,论文探讨了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体系的概念,分析了实施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体系建设的现实动因,梳理并总结当前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体系建设的现状,揭示了开展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体系建设的困境,并且从主体创新、政策创新、资金创新、宣传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体系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金华市;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体系;动因;策略
近年来,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逐渐成为凝聚社会体育服务的中坚力量,均衡城乡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关键因素,推动群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改善体育健身环境的有效手段。为进一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打赢民生改善持久战,理应更为重视民生服务,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体系建设初显成效,社会体育组织活力不断增强,示范区体育服务不断优化升级。然而,面对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金华市公共体育服务显露出捉襟见肘之势。因此,加快建设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体系,以此为引领,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金华市民对健康的需求与对多元化体育运动的需要已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以金华市体育中心为例,研究金华市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体系建设情况,为金华市其他示范区乃至浙中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1.金华市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体系建设的背景
金华市体育中心是目前金华市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公共体育服务中心,其拥有一个标准主体育场和一个综合体育馆及一个游泳馆,此外还涵有了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室外场地,场地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是广大市民健身休闲的首选去处。以此为中心,带动金华市整体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体系建设迈开步伐,提搞公共体育的服务质量,增加社会群众参与组织体育活动的活力,优化公共体育服务设施,为我市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积累经验、树立模范作用,并大力推进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体系科学建设,充分满足广大金华市民的健康需求,充分实现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
2.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体系的内涵意义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摘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通过完善相关信用法律法规,加快推进农户信用档案建设等措施,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议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五大连池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笔者认为建设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问题迫在眉睫。
一、基本情况
五大连池市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现状令人堪忧,没有形成政府、银行、农户联动局面,政府没有相关的扶持政策,没有建立信用信息中心和完善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农户信用意识不强,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只有银行在积极行动,各农村金融机构积极配合人民银行开展诚信宣传,信贷业务主要运用个人、企业征信系统与信贷管理系统的信息办理。五市共有12个乡镇,93个村,1个森工局,4个劳改劳教农场,7个国营农场,8个林场,15个部队农场。总人口345610人,农户135707户。截至2015年8月末,五市采集并建立农户经济档案55349户,其中评定优秀级8854户,占比16%;较好级21890户,占比40%;一般级641户,占比1.16%。较差级31385户,占比56.7%。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总数为158个,其中建立信用档案数为105个,信用评定数为105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为103个,其中建立信用档案数为4个,信用评定数为4个。对已建立信用档案农户发放信用贷款累计561193万元,余额179790万元,不良贷款余额5559万元;不良贷款率为3.1%;家庭农场累计贷款发生额6780万元,贷款余额3972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累计贷款发生额90万元,贷款余额为90万元。农联社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起了主要作用,为了降低信贷风险,增强信贷风险资产管理,保证评级的真实性、准确性,农联社从2012年6月份开始对全辖内农户开展全面的评级工作,不但掌握了农户信用状况、农户特长和还款能力等大量信息,而且有效简化了贷款手续,缩短了贷款办理时间。通过拓宽农户小额信贷服务领域、提高小额贷款授信额度、改进小额贷款服务方式等举措,有效满足了广大农户的信贷需求,缓解了农联社与农村、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五大连池市目前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现状,不仅降低了经济金融活动的效率,而且削弱了农民参与经济金融活动的信心。
二、存在的问题
城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城建历史档案资料是关系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的基础资源,是对城市历史和公共服务发展现象的一种再现形式。档案所记录的相关资料,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现代计算机传播技术、网络传播技术、通信网络传播信息技术和其他多媒体传播技术相互渗透、融合,给公共档案馆的信息安全建设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尤其是信息安全隐患问题日益突出。
【关键词】城建档案;安全体系;信息化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也导致了城建文件数量的增加,城建文件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城建档案改革不仅与城建档案数量的几何级增长有关,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传播等技术的融合与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必将引起信息渠道间的“互动”,而档案实体安全与数据安全管理也逐渐发展成为城建文件工作中的一部分。
一、城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城镇化及其规模化的发展,引起城市规划与土建的巨大成就,同时对城市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城建档案种类、数量等激增,也给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城建档案是城乡建设、建设与管理的真实记录,是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珍贵资源,也是建设工程、运营维修和改造等方面的重要基础,对城市生活和发展提供了秩序,如维护城市安全、应对突发城市事件的处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关系着城建档案的改革与发展,对此,根据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采取分析问题的视角,重视城建档案的安全体系建设等,这些举措将为未来市场发展、问题分析和城市发展趋势的研判提供参考依据。
二、城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现状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建议
摘要:2005年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得到了长足发展,为稳定动物及动物产品供应、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设一支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相适应的现代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是构建强大的国家公共卫生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深入分析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文章阐述了构建现代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本思路,提出要统筹现有资源力量,强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疫病监测、应急管理、检疫监管、技术指导、信息技术运用、科技支撑等核心任务建设,建设机构完善、人员到位、基础设施完备、能力匹配的动物疫病防控支持保障体系,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这次疫情防控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要求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不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以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1]。人类、动物共享同一生态系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是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在成功防范和应对H7N9流感等突发疫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是稳定动物及动物产品供应、维护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保障。但是,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后,暴露出我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防控能力依然不足的短板,突出表现在核心职责履行不够到位、支持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加快构建适应新时代、新需求的现代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充分发挥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人畜共患病源头防控、动物源食品安全源头防控、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是顺利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维护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的应有之义。
1我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
我国现行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源于2005年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中央、省、市、县四级设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承担动物疫情分析和处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事务;省、市、县三级设立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工作;乡镇、村两级分别由畜牧兽医站、村级防疫员提供技术支撑。此外,全国建立了14家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10家专业实验室、3家区域实验室,承担特定动物疫病最终诊断、标准品制备、疫苗毒株推荐、防治技术研究、防控政策咨询、防控效果评估、防控技术指导、对外交流合作等工作。这些机构与部门之间分工负责,相互协作,共同构成了我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当前,我国动物疫病形势复杂多变,防控工作难度不断加大。活畜禽跨区域、长距离流通频繁,病原扩散迅速;人畜共患病增多,公共卫生压力激增;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非洲猪瘟等新发传染病和传统病变异株导致的重大动物疫情不断冲击畜牧业生产。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更高要求。(1)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机构队伍有所弱化。近年来,各级兽医机构相关人员普遍偏少,人员力量和承担职能严重失衡。与2008年相比,2018年全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总数减少了14%,人员总数减少了29%;全国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人员总数减少了11%,其中检疫人员减少了21%。专职履行兽医工作职责的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年龄结构老化。截至2018年,全国通过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的有11万余人,但注册成为执业兽医的仅占39%;在注册的执业兽医中,仅有6%的人员备案在动物饲养场工作。由此可见,大量取得执业资格的专业兽医并没有从事传统畜禽的疫病防控工作。(2)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核心职责履行不充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中诊断检测、监测预警、应急处置、防疫检疫结合、科技支撑等主要任务履职成效,与建设现代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要求相比仍有差距。国家动物疫病报告系统到兽医临床信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专业性不足,常设机构和专业团队缺乏;官方兽医制度尚不健全,检疫工作技术支持不足,信息互联互通不够,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在监督促进养殖主体落实疫病防控责任、切断疫病传播方面的效力未充分发挥。(3)动物防疫支持保障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动物防疫财政投入总体不足,国家在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下降,工作经费保障不足。部分国家投资建设的动物疫情测报站、诊断实验室、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因运转经费缺乏,仪器设备有的闲置,有的已经老化,无法有效开展工作。
2树立现代化动物疫病防控核心理念
关于构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发言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灾害种类较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因各种自然灾害导致3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多亿元。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这是从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出发作出的重要部署。把防灾减灾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转变观念思路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同时,随着社会财富的相对丰裕,广大人民群众对防灾减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新的防灾减灾理念,以先进理念引领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防灾减灾工作实现新的跨越。
树立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自然灾害是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严重威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在防治与减轻自然灾害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效能,已经成为评价其施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我国来说,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根本要求。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做到防灾减灾工作常抓不懈,不断提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能力。
树立变被动救灾为主动减灾的思想。自然灾害往往是突如其来的,但也有一定的发展变化规律,且常伴有一定的预兆。面对自然灾害,有意识和无意识大不一样,有准备和无准备大不一样,准备好和准备差大不一样。灾害防治的基本对策是预防、避让和治理。其中,预防是上策,避让和治理都要付出较高代价。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救灾思维模式,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把被动应对自然灾害变为主动防灾减灾,把更多的资金投到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上,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树立科学防灾减灾的思想。无论是灾前的预防还是灾后的抢险,都必须坚持依靠科学、尊重科学。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发挥科技的力量,通过科技发展来提升防灾减灾水平,充分应用先进科研成果和技术装备,确保各项工程、各项措施、各项工作都经得起重大自然灾害的考验;始终坚持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开展防灾减灾,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自觉把握自然规律,努力减少工作的主观性、盲目性。
我国会计管理体系建设探讨
1会计管理体系建设的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行各业的有序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政治的建设,都离不开强大的资金支持,而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我们必须依靠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根据相关国家会计制度的发展精神,进一步推进会计战略,提高会计工作的整体水平,促进经济效益、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2会计管理体系建设的内容
经过调查发现,我国目前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虽然呈现稳步上升状态,但发展中依然存在不少动荡因素,例如:体系建设缺乏核心方法,制度建设缺少秩序以及管理模式滞后,缺乏创新等。针对各个领域的种种问题,建设完善系统的会计管理体系,需从以下3个基本方向入手:
2.1理论管理体系的建设
2.1.1理论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监察局惩防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我党反腐倡廉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昭示着我党从运动反腐到权力反腐到制度反腐的质的飞跃。中央颁发惩防体系实施纲要后,各地在惩防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创造了许多新经验,取得了许多新成果。当前形势下,更多地采用系统论的方法,也不失为一种推动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的有效举措。
惩防体系建设要吸纳系统的整体性理念,优化各个要素的综合效能。首先,要正确领会体系的实质,准确定位各要素功能。惩防体系至少由教育、制度、监督、查案四个要素构成。其中,教育侧重于教化,是基础,解决“不想”腐败的问题;制度侧重于规范,是保证,解决“不能”腐败的问题;监督侧重于制约,是关键,解决“不敢”腐败的问题;查案侧重于惩戒,是手段,解决打击腐败的问题。体系总的功能定位是预防腐败。其次,要正确处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预防和惩治的整体合力。教育要取得经常性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还要靠制度、监督作保障;制度的实施,不仅需要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还需要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和有效的思想教育来推动;监督工作要取得实效,不仅取决于监督的权威性,还需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和监督工作的制度化,使广大党员干部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发挥查案的重要作用,通过惩治功能的发挥,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整体效能。第三,要正确认识系统的动态性,推动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前进。惩防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运行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惩防体系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应该在渐进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既要总结和推广体系建设中已经形成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又要认真研究体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推动体系建设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
惩防体系建设要吸纳系统的控制理念,完善体系运行的配套机制。我们要学习借鉴系统运行的控制理论,建立健全惩防体系运行的配套系统,用以控制系统的运转,改善系统的行为,监测系统的动态,最终实现系统的最优目的。一要建立健全信息畅通的预警机制。构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预警系统,扩大体系建设的信息来源,建立廉政预情网络,组建党风联络员、特邀监察员和政风行风监督员为主的廉政预情观察员队伍,多渠道、全方位收集反腐倡廉信息资料。深入分析收集的信息,动态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走势,及时预测党风民情动向,设定“廉情指数”,为修正和改善体系提供决策依据。建立预情反馈制度,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准确提供预警信息和改进建议。二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惩防体系建设既有阶段任务,又有长远目标。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体系建设实施情况作出客观评价,使惩防体系建设稳步扎实推进。要研究制订测评办法,确定评估标准,通过量化廉政评价指数,开展问卷调查、民主测评、行风评议等方式,对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三要建立健全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在严格责任考核的基础上,对惩防体系建设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干部抓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将惩防体系建设不力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重点之一。把体系建设绩效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激励领导干部自觉担负起抓体系建设的神圣职责。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报告
今年以来,国家林业局先后派出6个调研组,深入到沿海10个省(区、市)进行了专题调研。今天,沿海各省林业厅(局)的主要负责同志都作了发言,讲得很好,很受启发。大家深入分析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全面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大家以对人民、对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根据印度洋海啸灾难的启示,紧密结合我国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的需要,查找出来的问题和研讨得到的对策,都十分全面、十分深刻,很有针对性和建设性,为下一步调整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也充分反映了我们务林人进一步搞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决心和信心,体现了我们林业部门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能力。会议开得很务实、很圆满,富有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我讲几点意见。
一、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我国是海岸线很长的国家,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达18340公里。同时,我国沿海又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区域,一直面临着海啸的威胁和风暴潮的危害。据记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海啸,1934年农历六月十八日夜发生在广西钦州的台风海啸,浪高6米多,康熙岭镇团和村房屋全部倒塌,死亡450多人。我国的风暴潮更是频繁发生,从1949年—20*年的历史资料看,平均每年有6.9次台风登陆,每隔3年—4年就发生一次特大风暴潮,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危害。据统计,1990年—1999年的10年期间,沿海地区因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34亿元,近几年每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超过100亿元,呈现出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损失越来越大的趋势。尽快构建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防御体系,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保证。在这个方面,林业大有作为,承担着重要使命,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功能和作用看,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全面理解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内涵和外延、功能和作用,是正确认识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重要意义的前提。那么,什么是沿海防护林体系,它的功能和作用又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存在不同的认识。但是,那些简单地把沿海防护林体系看做一条绿化带、一条防护林带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我认为,正确认识和理解沿海防护林体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从它的主体组成上看,沿海防护林体系是由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和其他防护林等五类防护林组成的“防护林综合体”。从它的建设内容上看,沿海防护林体系是包括海岸基干林带、红树林、农田林网、城乡绿化和荒山绿化等,加上滨海湿地的“绿色系统工程”。从它的功能和作用上看,沿海防护林体系不仅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而且具有抵御海啸和风暴潮危害、护卫滨海国土、美化人居环境的作用,对于维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说,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从印度洋海啸灾难的教训看,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防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迫切需要。去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的海啸灾难,举世震惊,短短数小时内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发人深省。这场灾难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关于防御海洋自然灾害的广泛讨论。起初,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地震预报、海啸预警、海防设施建设等工程措施上,但随着对这次海啸教训的深入探寻,人们发现沿海森林植被以及它们的好坏,对降低海啸的破坏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泰国拉廊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广袤的红树林保护之下,岸边房屋完好无损,居民生活未受大的影响,而与它相距仅70公里、没有红树林保护的地区,村庄、民宅被夷为平地,70%的居民遇难。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是海啸的重灾区,而其中的瑟纳尔索普等4个村子,由于海边有茂密的红树林,400多个家庭安然无恙。灾区中8块国际重要湿地反馈的信息表明,海啸的能量经过湿地中红树林、珊瑚礁等的消耗后,进入村庄的海水只是缓缓上涨,随后徐徐退却,这与瞬间席卷无数村庄的凶猛海啸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例子,在我国过去发生的台风等自然灾害中也很多。这些实例告诉我们,虽然人类对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难以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有效的控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采取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等办法,来减轻甚至抵消这些灾害的破坏力。
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看,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密度大、工厂企业密集,是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火车头”,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20*年沿海11个省区市的GDP总量高达9.45万亿元,占全国的69.3%,在这里还分布有100多个中心城市和630多个港口。但是,我国沿海地区处在陆海交替、气候多变地带,海陆之间巨大的热力差异,形成了显著的季风气候,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风沙海雾、低温干热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很高,一直是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1994年8月,在浙江瑞安市登陆的9417号台风,造成1216人死亡,倒塌房屋10万多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20多亿元。海南省在过去15年中,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2700多万人受灾,71万多间民房被损毁,农作物受灾面积220多万公顷。广东在过去5年中,由于榴莲、尤特、玉兔等台风登陆,对141个县1769个乡镇造成很大破坏,受灾人口超过3000万。另外,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吃穿住用等基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对良好生态的需求、对优美环境的向往也越来越迫切。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