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决策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1 05:34: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提高决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各级决策机关都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这是在深刻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对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作出全面、精辟的论述,是对党的决策思想、决策原则、决策方法的科学概括,对我们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去年以来,汕头市政府在推进机构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同时,大力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先后制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民主化、科学化决策机制的意见》、《汕头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基本程序的规定》、《汕头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法律审查若干规定》、《汕头市政务咨询专家库方案》、《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告管理规定》、《汕头市县级以上政权机关政务公开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初步建立起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基本框架,从制度上规范政府决策行为,提高了决策水平。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汕头也进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国全方位开放的新形势,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同志关于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政府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动汕头新一轮大发展。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一、进一步提高对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重要性的认识

决策是政府工作的核心,贯穿政府管理的全过程,决定着政府工作的成效。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来说,政府的领导工作主要就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从实际出发,对关系本地区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制定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并付诸实施,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可以说,决策水平是衡量领导水平、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准,而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提高决策水平的根本途径。

首先,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政府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客观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入世”的新形势,各级政府的职能和管理方式、运作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在当前经济和社会转型期,随着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和改革深化,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日趋多元化,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难度加大,对政府的执政能力特别是决策能力产生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任何一个决策者、一个决策集体的智慧和认识都不可能覆盖所有领域,领导者不可能对所有问题都有深入透彻的研究,也不应该仅仅凭经验和权威决策,否则,会导致决策的随意性和失误,给事业造成损失。因此,要在不断提高领导者的战略思维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综合决策能力的同时,加快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努力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和施政水平。

查看全文

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的思考

继党的十六大突出地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课题之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表明我们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我们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要提高执政能力,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说过,领导干部主要是做两件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拿主意需要决策,选干部也需要决策,决策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决策是领导者的一项基本功。决策的正确与否,对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决策能对一个地方生产深远的积极影响,而错误的决策不仅浪费了财力、人力、物力,也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可以说,最大的失误,莫过于决策的失误。综观尤溪的发展实践,也验证了这一观点。曾经的决策失误,让尤溪背上了大包袱,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而近年来的一系列正确决策,如争取“一路一电”两大项目建设,实施“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等,则带动和激活了尤溪的发展全局,赢得了群众的肯定和支持。因而,科学决策对于领导者来说十分重要,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时时提醒自己,下功夫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一要理清“脑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才会去努力追求决策的科学化。所以,首先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决策的理念。一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在任上想多干点事情,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生活富裕,多出政绩,多做贡献。但是,我们也看到,确有一些人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很多决策,决策者并不是不知道那是不科学的,只是一种扭曲的政绩心理在作怪,明知不该为而为之。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育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尤为重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归根到底要引导和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只有这样,才能抱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脚踏实地,扎实肯干,埋头实干,尽心尽力为人民谋利益,树起真正造福人民的政绩。二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实现科学决策是一脉相承的。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进一步推动决策的科学化。从尤溪的实际出发,各级领导干部在决策中应该注意处理好几种关系。即:处理好发展工业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在加速推进新兴工业县建设进程的同时,保护青山绿水,把尤溪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绿色腹地、省会城市后花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不能偏废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正确处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防止出现短期行为。三是树立牢固的群众观。我们党最大的执政优势在于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机也在于脱离群众。脱离群众最大的表现就是决策时不考虑群众意愿,没有充分维护群众利益,没有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总觉得“对上负责得实惠、对下负责活受累”,在决策中往往也“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注意”。因此,必须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树立牢固的群众观,时时心中装着群众,事事决策尊重群众。四是树立强烈的学习观。有些同志由于受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的制约,往往视野窄、起点低,看问题提不上“纲”来,主意拿不到“点”上,直接影响决策的科学性。这说明,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非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政策水平不可。领导干部应该不断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学习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市场经济等一系列知识,并将这些理论和知识逐步转化为基本的思想理论素质,转化为观察、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指导工作实践的实际能力。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全、谋得准,在决策中以理性思考取代直观判断,以敏锐的视角取代习惯思维,赢得工作的主动权。五是增强创新意识。决策是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决策,没有创新的决策,就不是与时俱进的决策。尤溪这几年能够较快打开发展局面、走出发展低谷,和大胆创新、创造性地出台了“三个一”、“三个头”、“三个平台”等发展机制是离不开的。发展没有止境,创新就没有止境。今后要把这种好的发展局面保持下去,各级领导就必须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拿出符合尤溪实际的新举措、新办法,为发展加温度、加速度。

二要沉下身子。科学的决策来自于正确的判断,而正确的判断则来源于对客观实际周密的调查研究。有些领导干部不调查、不研究,对上级指示理解得不深不透,对下面情况若明若暗,以致出现“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办法多”的盲目决策;有的同志下基层身到心未到,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摸不到实情,出现轻率拍板的随意决策;有的基层领导干部挂村驻村觉得是迫于上级要求,下乡热衷于打牌喝酒,没有真正入户调查、了解民情、听取民声。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政策不好,只是我们干部没有把好政策向群众宣传,没有把好的办法传授给群众;很多事情,不是我们的群众没有意见和建议,只是我们的领导干部没能听到,以致决策没有充分反应群众的意愿;很多情况,不是我们的领导不愿执政为民,只是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作出的决策不符合现实要求,以致“好心帮倒忙”。这些错误行为无疑会给我们的事业造成极大的危害。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强化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的意识,在决策中先调查再议事,先知实情,再谋对策。要自觉深入到群众中去,依托“我在农家”、“驻村夜访”等活动载体,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实实在在抓落实,真正沉下身子,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收集各方面的反映,多搞典型调查,解剖麻雀,获取大量而翔实的第一手材料,通过系统的归纳、整理、比较、论证,形成符合实际、体现群众意愿的正确意见,从而使决策建立在坚实的客观基础之上。

三是铺开“垫子”。也就是要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有的领导民主作风差,把集体领导变成“一言堂”,结果堵塞了言路,导致决策偏差,工作失误;有的领导片面地认为广泛征求意见会影响决策效率,在做重大决策时仅征求班子成员的意见,而且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往往带有某种暗示,导致班子成员不敢发表不同意见。事实上,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广泛征求意见一时可能要多花些时间,但从长远来看,则是减少麻烦、防止工作陷于被动、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要实现科学决策,就必须广泛征求意见,发挥好三个群体作用、抓好三个阶段工作、注意三个方面要求。发挥好三个群体作用,即要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在涉及一些专业性强的决策中,应邀请有关专家帮助论证;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特别是在事关广大群众利益、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上,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多渠道让群众周知,让群众发表意见,并结合群众的意见对方案加以改进,在“征求-改进-再征求-再改进”中集思广益、取得群众的支持;要广泛征求班子成员意见,对一些常规性的决策,也要提交会议请班子成员讨论。抓好三个阶段工作,即在决策前吸纳各方的建议;决策中善于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不断补充完善方案;在决策后勇于面对现实,真心听取反馈意见,该修正的修改,该中止的中止。现在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有些领导明明知道自己的决策不太符合实际,却不愿意对原先的决策作出修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太顾及自己的面子。事实上,能发现自己决策失误而又能听取群众意见加以改正的领导才是成熟的领导,群众才会更加信任,应该要有自我改正的勇气和魄力。注意三个方面要求,即领导者要乐于倾听各种意见,不能搞真主意,假商量,煞有介事地做样子;要敢于采纳正确的意见,可以根据多数人意见进行决策,也可以力排众议按少数人意见决策,唯以正确性为准绳;要勇于承担责任,一旦实践表明决策失误,领导者应主动承担责任,切忌把决策失误归咎他人或归咎客观条件。否则,群众就不愿参与决策,导致民主作风不能实现。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四要用好“锤子”。就是要在条件成熟时当断则断、“一锤定音”。在现实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把握大局的能力差,优柔寡断,导致民主变成了扯皮,会议讨论变成了无休止的争论;有些部门、单位在决策过程中,议事程序不规范,仓促开会,临时动议;有的对有分歧意见的问题,事前不做个别酝酿和统一思想的工作,动不动就采用举手、投票等简单表决的方式。同志提出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揭示了民主集中制运用于党委领导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因此要懂得,必要的程序,是实施有效决策的可靠保证。作决策,一定要严格按“十六字”方针办事,该拿到党委会上集体讨论的重大问题必须上会,而对不属于党委的议事范围,政府首长有权决定实施的问题,或者机关职能部门经请示有权处理的问题,则无须再议;在集体决策时,主要领导应坚持原则,把好第一关,坚持先议政后议事,先把上级的指示精神学透,把规定要求搞明,把实际情况弄清,再来研究具体事情;当出现不同意见时,不要强行作决议,而应反复分析比较,共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以逐步达到议深、议透、议准的目的;当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后,该断要断,果断作出决策。同时,也要建立违反程序追究制度,凡没有按照规定程序作出的决定都要取消,凡违反民主集中制程序的,都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实行决策失误追究制。重大决策失误,造成了损失,要追究决策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班子的每一个成员都注意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

查看全文

提高调查研究水做好决策咨询工作

搞好调查研究,是政府研究部门的基本功。只有以丰富的调研成果为基础,才能提出观点正确、分析深刻、切实可行的咨询建议,履行好职责。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高我们的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水平,就必须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

调查研究工作是政府研究部门的基本职责。多年来,各级政府研究部门紧紧围绕全国工作大局和本级政府的中心任务,针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和突出矛盾,深入调查研究,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调研成果不仅质量上乘,而且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在各级领导机关的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指导和推动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充分认识调查研究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重视和坚持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科学决策与实现正确领导的基本前提。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志就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他说: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他形象地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离开了调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领导。同志强调:“坚持做好调查研究这篇文章,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陈云同志也曾指出:“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回顾建党80多年的历史,什么时候重视调查研究,坚持理论和实际的统一,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忽视调查研究,就会导致主观与客观相脱离,造成工作失误,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调查研究工作更加重要。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看,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外经济联系不断扩大,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等日益多样化、复杂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既面临着加快发展和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难题和挑战。与过去相比,影响决策的因素增多了,决策的时效性增强了,决策的风险性增大了,决策所需的信息量也增加了。这些无疑对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赋予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更为重要的使命。

搞好调查研究,是政府研究部门的基本功。只有以丰富的调研成果为基础,才能提出观点正确、分析深刻、切实可行的咨询建议,履行好职责。离开了调查研究这个关键和基础环节,政府研究部门的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提高我们的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水平,就必须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

查看全文

全面提高执行力  狠抓决策落实

提高执政能力,对于县级来讲,根本的是要提高执行力,保证上级各项决策全面、有效地落实,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近年来,我们把全面提高各级干部的执行力作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突破口,狠抓各项决策的落实,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健全决策机制,提高执政水平。正确决策是正确执行的基础,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领导班子执行能力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决策能力的强弱。提高执行力首先要提高决策能力。近年来,区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树立科学决策观念,建立健全了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完善决策方式,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保证决策的正确有效。一是规范决策程序。我们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级、各部门党委决定重大事项规则,对决策内容、程序、纪律等作出明确规定,使班子决策有制度遵循。二是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从2001年开始,我们坚持对重大事项实行党政联席会集体决策,充分发挥每一位领导成员的聪明才智。会议决策前,班子成员充分准备、酝酿沟通、形成共识,提高了决策效率。三是完善科学决策机制。我们在决策前充分调查研究、广泛论证咨询,还先后聘请了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部分会员以及高等院校的教授、外籍专家、先进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作为政府工作顾问,遇到重大决策,及时征求他们的意见,借助外脑、外智完善决策,使我们的各项决策既符合上级精神,又切合本地实际,既体现时代性、又富于创造性。

二、健全责任机制,提高执行意识。我们强调,在决策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而一旦形成决议就必须严格执行,不能打任何折扣。执行中注重明确任务、分清责任,提高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是合理划分工作层次。区委将全局工作按不同的层次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区委牵头抓的工作,主要是事关全局的、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各个方面和领域需要由区委牵头,把人大、政府、政协及纪检、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方方面面的智慧集中起来、力量协调起来,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合力。第二类区委推动的工作,主要是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任务,区委提出总体目标要求,各方配合支持,由区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在实施中,区委听取阶段性进展情况汇报,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推进。第三类是区委支持的工作,主要是面上的日常工作,由各部门具体实施,区委予以支持。通过以上三类工作的划分,理清了工作层次,抓住了重点,明确了责任,使方方面面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能够更好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推动了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的开展。二是实行领导责任制。对关系全局的工业经济运行和重点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发展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加快城市化进程等五个方面,细化出34项重点工作,提出具体目标和要求,明确完成时限,逐一落实到区级牵头领导和责任单位。对43个重点项目、8个重点招商区域以及30个重点村,逐一明确分包领导,赋予相应权力,实行重心下移,及时发现并解决有关问题。三是落实全员责任制。把每一项指标和工作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落实到每位领导干部,建立健全覆盖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从区级领导干部到一般公务员,实行责任“无缝覆盖”,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

三、健全督导机制,提高执行效率。督促检查是保证决策执行的重要手段。我们强化三项措施,充分发挥督查工作在决策执行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执行效率。一是领导带头督查。提高执行力,领导是关键。领导者既是决策的主体,又是决策执行的直接责任者和推动者。我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带头承担责任,带头勇挑重担,带头真抓实干,切实把工作抓到位、抓到底、抓出成效。区委的每一项重大决策和部署出台后,区委按照分工,抓好督促检查。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决策,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牵头,搞好督查,促进工作落实。如2002年初,为推动全区经济快速发展,我们规划建设了工业聚集区,为加快建设步伐,我带领督查人员每周五到开发区建设工地进行一次实地督查。督查时由各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在现场汇报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能解决的问题现场拍板解决,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的,当场给予严厉批评,加快了工程进度。目前,入园项目已达59个,总投资19.8亿元。这些项目全部建成预计可新增利税3.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6万个。二是定期督查调度。区委建立了每周一例会制度,听取区委常委分管工作情况汇报;每月召开一次由区几大家领导参加的联席会,听取几条线工作完成情况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每季度召开一次经济运行情况调度会,听取各镇街和经济主管部门工作情况汇报,分析形势,研究措施。同时要求各镇街、区直部门的主要领导定期向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汇报所承担的重点工作目标的进展和落实情况。已经办完的报结果,正在办理的报进度,没有完成的找原因,出了问题究责任。通过建立调度和报告制度,及时了解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加强指导,促进工作落实。三是现场观摩评比抓督查促执行。对区里确定的重点工作,如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农业调整、发展民营经济等进行定期观摩,现场检阅工作成果,并将观摩评比结果与目标考评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观摩评比和竞赛活动,使镇街、区直部门之间比位次,找差距,争先进,营造你追我赶、大干快上的良好氛围。

四、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严肃执行纪律。抓好决策执行是项系统工程,是个永无终结的过程,必须制定完善各项执行制度,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一是建立激励机制。用精神和物质的各种手段激发各级干部的动机,强化他们的正确行为,引导他们的奋斗目标,把他们的潜能变成显能,进一步变成领导工作的效能。我们每年都结合实际,开展干部教育主题活动。2001年,在全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思想作风纪律整饬活动,开展了“在其位为人民干些什么,谋其政为台儿庄留下什么?”的讨论活动,激励各级干部干事创业,加快发展。2002年,我们提出“人是兴区之本,廉是兴区保证”,坚持从优对待干部、从严管理干部。今年又在全区开展了“在岗奉献,为民建功”活动,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二是建立压力机制。单纯强调干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是不够的,而压力之下的创造力则是无限的。我们开展了“瞻前顾后”活动,建立了干部档案,强化了对干部跟踪考核。对责任心不强,能力较弱,政绩平平的干部进行降职或免职处理,干部队伍的压力感和责任感大大增强。如,在促进镇(街)经济发展上,实施了“225”发展计划,对完成计划的党政一把手进行重奖,对完不成任务的一年黄牌警告,两年就地免职,并从区财政拿出部分资金,扶持镇(街)加快发展。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坚持以奖劝善,以罚惩恶,旗帜鲜明地关心、支持和重用那些讲真话、干实事、敢抓敢管、干事创业的好干部。对决策、部署执行不力者,要追究相关责任。我们对招商引资、农业结构调整、民营经济发展、计划生育等重点工作都实行了严格考核奖惩制度。如招商引资工作,实行了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负责制,规定要拿出“80%的精力、80%的人员、80%的经费抓招商引资”,并建立了“四不一否”制度,即“年内完不成任务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所在单位干部,不提拔、不重用、不评先、不树优,一票否决”。去年对27个没有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取消了评先评优资格,在干部调整中这些单位干部一律没有提拔重用。这些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得到了全区上下的赞同,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查看全文

企业战略思维含义以及提高决策

战略思维对于企业高层的战略决策、企业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企业高层经理缺少战略思维,囿于细节而丢失战略观念,则组织发展可能会迷失方向,甚至导致管理失败、企业经营失败。战略思维概念虽然在一些文献中频繁出现,但经常被误用,如战略思维被错误地等同于战略规划、战略管理等。现有战略管理教学中战略思维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相关教材中很少涉及战略思维的内容。本文首先对战略思维概念进行辨析,对战略思维概念进行厘清,然后分别从个体层面和组织整体层面阐述战略思维内涵,最后提出训练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为了区分旨在产生军事战略和国家战略的战略思维,本文把战略思维限定在企业战略思维层面。

一、战略思维概念辨析

1.战略思维概念。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外部客观世界能动的并具有创造性的反映。战略思维作为思维的一种具体形式,是人脑运用各方面知识(包括战略诸要素)对涉及企业利益的问题进行全局性、整体筹划和指导的高级思维活动,是思维科学在企业经营和决策艺术领域的体现,也是进行企业战略谋划时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思维理念、思维活动的总和。在认识论意义上,战略思维意味着具有一种科学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方式,而且能够使一个人或者组织具有较高的觉悟,从而具有较高的工作水平和运行绩效。因而战略思维表现为一种较高的觉悟,是一种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竞争日渐激烈,管理者更需要战略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有效进行战略思维是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企业战略决策者能否胜任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2.战略思维与战略。有效的战略思维才会产生合适的战略,战略思维与战略二者构成母子、源流关系。一个企业可以在一定阶段内制定并执行正确的战略,但不能保证该企业在不同的情景下,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均能制定并执行有效的战略。即阶段性战略的有效并不意味着企业拥有在不同情景下均能产生有效战略的能力。战略思维是在不同情景、不同阶段内制定出有效战略的能力根源。企业战略思维的有无、优劣将决定企业的视野、产业和商机的前瞻性、决策的严谨性和竞争力。相应地,战略思维研究不是研究战略是什么,而是研究战略制定者和执行者“如何想的”,以及“何以这般想”的问题。

3.战略思维与战略规划。明茨博格对战略规划和战略思维进行了划分。他明确指出,战略规划不是战略思维,二者分别对应于战略形成的不同阶段。战略规划对应于分析,涉及现有战略的清楚表达、详细阐述、正式化及正规化,战略规划应该发生于战略思维之后。而战略思维强调整合,利用知觉和创造性来创造出一个有关公司整合的观点。格兰特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把战略思维定义为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高层经理可以超越日常管理过程以及各种危机性任务,从而获得一种关于组织及其环境的整体观念。Heracleours把战略规划与战略思考关系类比为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的关系:战略规划类似于单环学习,战略思维类似于双环学习。单环学习涉及在现有假设下的思考,并基于固定的潜在行动集合采取行动。相比之下,双环学习挑战现有的假设,并发展新的、具有创新的解决方案,导致更可能多的行动可能。类似于单环学习与双环学习的关系,二者相互关联,在企业战略形成及作用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4.战略思维与战略思想。战略思想是战略确立的指导思想,是对战略问题的理性的认识和理论上的把握,是由一系列思想内容构成的体系,既包括战略主体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又包括战略主体制定和实施的基本出发点、目标,包括制定战略的基本原则,还包括制定和实施战略的科学方法等等。战略思想对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作用,是战略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实践应用中二者重叠度高,相对不易区分,经常互用。按照我国战略思想史专家钮先钟对战略思想的解读,战略思想通常包括三项内容:(1)战略理论;(2)战略准则;(3)对战略理论和战略准则的历史性或政治性研究。

查看全文

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的八点建议

市场经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庞大、复杂、精巧的系统,对于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和良性运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当我们进入了后工业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巨大的信息爆炸,不但采用首长拍板决策的方式行不通,没有理论研究的支撑;不经过决策前的缜密论证,没有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也难免发生决策失误。或者出现执行上的困难,或者不得不朝令夕改,难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我提出八点建议:

1.繁荣我国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注意吸收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

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是决策的思想理论基础。但是由于长期存在的重技术、轻科学,特别是轻人文社会科学的传统倾向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直到现在,政府的科技部门只管自然科学,院士制度不涵盖人文社会科学,科学院也不包含社会科学,社会科学院属于宣传部门。党政部门的重大政治经济决策很少经过人文社会科学论证,领导干部听讲座很少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这种情况亟需改变。必须提高人文社会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研究人员的社会地位,要由领导带头,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各种人才的风气。

2.加强政府咨询研究部门力量,重大政策决策要经过咨询研究部门的论证。

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政府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每有重大决策,都先由社会科学院、国家体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等政府的咨询机构进行专题研究,各自独立提出可选方案,并组织内部讨论会加以讨论,再由政府领导拍板决策。有的地方政府(如武汉)还提出过“不经咨询论证不决策”的原则。但在80年代中期以后,政府似乎愈来愈倾向于靠下属执行机构来制定政策法规和实施方案,而不征求其他部门的意见。这样,就容易出现向执行部门的利益或它们的便利倾斜的片面性,这种情况也是需要改变的。

3.建立审议会制度。

查看全文

努力提高党委的决策水平

各级党委是部队建设的领导核心,科学发展观能不能在部队建设中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关键在于各级党委。当前,一个重要任务,是着眼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下功夫提升团以上党委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更好地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一、充分认识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性,着力解决党委决策中的突出问题

当前,武警部队正处在职能任务的拓展期、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期和创新发展的机遇期。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各级党委只有不断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质量,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才能准确判断形势、制定正确对策、推动工作落实,切实肩负起带领部队实现科学发展、有效履行职能使命的历史重任。从团以上党委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现状看,这些年在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有一些不足。为此,要在解决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上下功夫。

进一步破除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决策理念。应当讲,绝大多数党委和领导干部,始终保持了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但也有一些同志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着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新使命不相适应的问题。比如,有的视野不开阔,有的谋划工作缺乏前瞻性,还有的作决策抓工作缺乏科学态度,等等。这些问题说明,更新思想观念是一项长期任务,是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一定要按照同志关于“树立现代决策理念”的要求,不断增强解放思想的紧迫感,努力使党委决策工作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要牢固树立尊重客观规律的理念,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保证决策的客观性科学性;树立民主集中的理念,充分发扬民主,正确实施集中,使决策建立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树立科学统筹的理念,立足大局,通盘谋划,增强决策的系统性前瞻性;树立依法办事的理念,坚持有法必依,严格依据有关法规制度作决策,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

认真解决政绩观上存在的问题,切实端正作决策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总的看,各级在这方面做得是好的。但也存在政绩观不够端正,在决策上出现一些偏差的问题。主要是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眼前与长远、总结经验与揭露矛盾、决策工作与落实工作等方面的关系处理得不够好。武警部队是党和国家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作为这支部队的每一位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和政绩观,把党的事业和部队建设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用正确的政绩观引领决策。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脚踏实地,不搞花架子;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使党委决策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官兵的检验和实践的检验。

下大力克服民主不充分的现象,最大限度地集中决策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当前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上,程度不同地存在民主不够的问题。从党委内部发扬民主的主体看,一些书记缺乏民主作风,对班子中其他同志的意见尊重不够。从发扬民主的内容看,主要是在涉及人财物等事项上,充分酝酿、广泛听取意见不够。从扩大民主的渠道看,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在一些单位还没有真正形成。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充分发扬民主,是提高决策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面临的情况越复杂,建设部队的工作越繁重,担负的任务越艰巨,越要高度重视集中大家的智慧,依靠集体的力量,使党委作出的决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官兵的愿望,更加富有成效。

查看全文

全面提高执行力  狠抓决策落实

提高执政能力,对于县级来讲,根本的是要提高执行力,保证上级各项决策全面、有效地落实,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近年来,我们把全面提高各级干部的执行力作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突破口,狠抓各项决策的落实,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健全决策机制,提高执政水平。正确决策是正确执行的基础,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领导班子执行能力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决策能力的强弱。提高执行力首先要提高决策能力。近年来,区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树立科学决策观念,建立健全了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完善决策方式,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保证决策的正确有效。一是规范决策程序。我们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级、各部门党委决定重大事项规则,对决策内容、程序、纪律等作出明确规定,使班子决策有制度遵循。二是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从2001年开始,我们坚持对重大事项实行党政联席会集体决策,充分发挥每一位领导成员的聪明才智。会议决策前,班子成员充分准备、酝酿沟通、形成共识,提高了决策效率。三是完善科学决策机制。我们在决策前充分调查研究、广泛论证咨询,还先后聘请了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部分会员以及高等院校的教授、外籍专家、先进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作为政府工作顾问,遇到重大决策,及时征求他们的意见,借助外脑、外智完善决策,使我们的各项决策既符合上级精神,又切合本地实际,既体现时代性、又富于创造性。

二、健全责任机制,提高执行意识。我们强调,在决策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而一旦形成决议就必须严格执行,不能打任何折扣。执行中注重明确任务、分清责任,提高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是合理划分工作层次。区委将全局工作按不同的层次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区委牵头抓的工作,主要是事关全局的、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各个方面和领域需要由区委牵头,把人大、政府、政协及纪检、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方方面面的智慧集中起来、力量协调起来,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合力。第二类区委推动的工作,主要是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任务,区委提出总体目标要求,各方配合支持,由区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在实施中,区委听取阶段性进展情况汇报,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推进。第三类是区委支持的工作,主要是面上的日常工作,由各部门具体实施,区委予以支持。通过以上三类工作的划分,理清了工作层次,抓住了重点,明确了责任,使方方面面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能够更好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推动了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的开展。二是实行领导责任制。对关系全局的工业经济运行和重点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发展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加快城市化进程等五个方面,细化出34项重点工作,提出具体目标和要求,明确完成时限,逐一落实到区级牵头领导和责任单位。对43个重点项目、8个重点招商区域以及30个重点村,逐一明确分包领导,赋予相应权力,实行重心下移,及时发现并解决有关问题。三是落实全员责任制。把每一项指标和工作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落实到每位领导干部,建立健全覆盖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从区级领导干部到一般公务员,实行责任“无缝覆盖”,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

三、健全督导机制,提高执行效率。督促检查是保证决策执行的重要手段。我们强化三项措施,充分发挥督查工作在决策执行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执行效率。一是领导带头督查。提高执行力,领导是关键。领导者既是决策的主体,又是决策执行的直接责任者和推动者。我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带头承担责任,带头勇挑重担,带头真抓实干,切实把工作抓到位、抓到底、抓出成效。区委的每一项重大决策和部署出台后,区委按照分工,抓好督促检查。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决策,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牵头,搞好督查,促进工作落实。如2002年初,为推动全区经济快速发展,我们规划建设了工业聚集区,为加快建设步伐,我带领督查人员每周五到开发区建设工地进行一次实地督查。督查时由各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在现场汇报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能解决的问题现场拍板解决,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的,当场给予严厉批评,加快了工程进度。目前,入园项目已达59个,总投资19.8亿元。这些项目全部建成预计可新增利税3.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6万个。二是定期督查调度。区委建立了每周一例会制度,听取区委常委分管工作情况汇报;每月召开一次由区几大家领导参加的联席会,听取几条线工作完成情况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每季度召开一次经济运行情况调度会,听取各镇街和经济主管部门工作情况汇报,分析形势,研究措施。同时要求各镇街、区直部门的主要领导定期向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汇报所承担的重点工作目标的进展和落实情况。已经办完的报结果,正在办理的报进度,没有完成的找原因,出了问题究责任。通过建立调度和报告制度,及时了解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加强指导,促进工作落实。三是现场观摩评比抓督查促执行。对区里确定的重点工作,如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农业调整、发展民营经济等进行定期观摩,现场检阅工作成果,并将观摩评比结果与目标考评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观摩评比和竞赛活动,使镇街、区直部门之间比位次,找差距,争先进,营造你追我赶、大干快上的良好氛围。

四、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严肃执行纪律。抓好决策执行是项系统工程,是个永无终结的过程,必须制定完善各项执行制度,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一是建立激励机制。用精神和物质的各种手段激发各级干部的动机,强化他们的正确行为,引导他们的奋斗目标,把他们的潜能变成显能,进一步变成领导工作的效能。我们每年都结合实际,开展干部教育主题活动。2001年,在全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思想作风纪律整饬活动,开展了“在其位为人民干些什么,谋其政为台儿庄留下什么?”的讨论活动,激励各级干部干事创业,加快发展。2002年,我们提出“人是兴区之本,廉是兴区保证”,坚持从优对待干部、从严管理干部。今年又在全区开展了“在岗奉献,为民建功”活动,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二是建立压力机制。单纯强调干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是不够的,而压力之下的创造力则是无限的。我们开展了“瞻前顾后”活动,建立了干部档案,强化了对干部跟踪考核。对责任心不强,能力较弱,政绩平平的干部进行降职或免职处理,干部队伍的压力感和责任感大大增强。如,在促进镇(街)经济发展上,实施了“225”发展计划,对完成计划的党政一把手进行重奖,对完不成任务的一年黄牌警告,两年就地免职,并从区财政拿出部分资金,扶持镇(街)加快发展。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坚持以奖劝善,以罚惩恶,旗帜鲜明地关心、支持和重用那些讲真话、干实事、敢抓敢管、干事创业的好干部。对决策、部署执行不力者,要追究相关责任。我们对招商引资、农业结构调整、民营经济发展、计划生育等重点工作都实行了严格考核奖惩制度。如招商引资工作,实行了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负责制,规定要拿出“80%的精力、80%的人员、80%的经费抓招商引资”,并建立了“四不一否”制度,即“年内完不成任务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所在单位干部,不提拔、不重用、不评先、不树优,一票否决”。去年对27个没有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取消了评先评优资格,在干部调整中这些单位干部一律没有提拔重用。这些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得到了全区上下的赞同,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查看全文

投资规范提高投资决策效率论文

摘要:根据研发投资项目的高风险、高收益性以及分阶段资金注入的特点,首先阐明了实物期权理论对研发投资决策评价的适用性,然后建立了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研发投资动态、多阶段决策评价模型。结合案例进行了数值计算,验证了此决策模型在研发投资决策问题上的分析结果。对其中的参数给出了确定的方法并详细阐述了模型中各参数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使理论上的最优投资决策结果真正成为现实中研发投资决策者的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研发投资;实物期权;多阶段决策;动态决策

1引言

研发(researchanddevelopment)创新能力是确保国家竞争力的内生能力体系。研发型项目投资活动促使了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变革,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源动力。作为微观经济的主体,科技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自身的研发工作。研发是科技企业应对环境变化和竞争压力的力量来源,是科技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源泉。

高投入和高风险是研发项目的主要特点,研发投资面对的是巨大而复杂的不确定。在投资实施的不同阶段,研发投资所面对的经济社会环境是不同的,而且投资项目本身也会随时间变化而不断变化,是一个需要动态调整的过程。研发投资所具有的高风险性和投资中的柔性,使得传统的决策方法失效[1]。净现值法、市盈率法和层次分析法这些传统决策方法只是静态地考虑一个投资项目,而忽略了研发投资的战略价值、管理柔性的价值,也未考虑分阶段决策和实施对投资决策方法的影响[2]。企业对于研发项目的投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不同选择,如在投资时间、投资规模、是否退出以及进一步投资都会给自己留有选择机会。通过这些权利的实施,使研发投资项目向有利的方向发展。投资者这种相机抉择的权利使得投资机会就像一个购买期权:在现在或未来支付一定的投资费用而得到投资项目。这样投资者就可以根据各种外部条件的变化情况,等到最适当的时机做出取舍该权利的重大决策,从而可以长期保持研发投资的增值能力。这些选择权就是研发投资中的实物期权。研发投资中的实物期权思想可以为研发投资家带来最大的资本增值或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本损失。

2文献综述

查看全文

提高决策控制效率发展国企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企业运营效率;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运营效率;对我国国有企业管理的启示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的问题不仅包括管理者与员工的成本、团队成员偷懒行为的监督及其问题、企业的生产是团队生产,因为许多人联合分工生产更具有专业化效率和规模经济、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性要素、企业的潜在要求越高,所有权就越集中、两种不同观点、分散的股东没有动机严密监督公司管理者、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就变成对追求效率的经营管理进行控制的问题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组织也是有效率的、决策控制的主要机制、决策科层因组织的博弈规则而得到加强、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本文从成本理论的角度指出所有权兼经营权的企业形式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形式都是有效率的,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关键在于提高其决策控制效率。

关键词:成本所有权经营权决策控制效率

人们通常认为所有者兼经营者的企业形式效率最高,这时成本最小,例如阿尔钦和德姆赛次的团队生产理论分析。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的问题不仅包括管理者与员工的成本,还包括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成本,因此这种企业形式的成本要更高一些,那么是不是所有权与控制权合并的企业形式的效率就一定高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企业组织呢?如果是,那么为什么所有权广泛而全面分散的这种组织形式普遍存在呢?已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1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企业运营效率

(一)团队成员偷懒行为的监督及其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