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小说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1 05:05: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铁凝小说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谈论铁凝小说艺术构思
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是铁凝小说的一个鲜明特点,只要你足够关注铁凝的小说创作,你就会发现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身旁,很多时候都会安排一个或几个作为映衬对比的次要人物,如《哦,香雪》中的香雪和凤娇,《麦秸垛》中的大芝娘和沈小凤,《玫瑰门》中的司猗紋和苏眉,《大浴女》中的尹小跳和尹小帆,《永远有多远》中的白大省和西单小六、小玢,在这一系列的人物形象中,铁凝将平凡化为神奇,通过对比塑造不仅突出、丰富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人物隐秘的心灵世界,更为重要的是传达铁凝对复杂人性的审视、诘问和宽宥。
鲁讯说:“灵魂的深处并不平安,敢于正视的本来就不多,更何况写出来?”①铁凝说“文学应该承担一种功能,即使不谈责任,但是至少得有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和我们内心真正高贵的能力。”②铁凝是鲁讯所说的为数不多的作家中的一个,正是对人类精神健康和内心的关注,使铁凝把笔伸向了人物灵魂的深处,通过拷问去发现人性的弱点,通过对比表明审美取向,使人类向着善和美迈进。长篇小说《玫瑰门》审视和解剖的正是人性的善恶和灵魂的美丑。故事的展开是借助了小女孩苏眉的视角,她五岁时被母亲带到北京与外婆司猗紋一起生活,这一老一小由于年龄、认知、性格、心理的差异,在共同的生活中客观上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可以说司猗紋和苏眉都是不幸的,司猗紋的不幸来源于她早年的悲剧婚姻,而苏眉的不幸是她过早的离开了母亲,目睹了那么多与她年龄极不相称的人间黑暗。但不同的是在经历了不幸的煎熬和浸泡后,司猗紋变成了“恶之花”,而苏眉内心结出的却是“善之果”。究其原因,是司猗紋在经历了新婚之夜丈夫的蔑视、扬州寻夫儿死归途的悲愤、听闻丈夫婚外有情的痛苦、丈夫传染脏病给她的羞愤等一系列不幸的打击后,内心升腾起的是刻骨的仇恨,理性被遮蔽,灵魂随之也发生了畸变,那就是我不幸别人要比我更不幸。她用乱伦的方式报复庄老太爷,嘲讽他的老迈和无能;她出卖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让她受尽红卫兵的毒打和欺凌;她故意抓儿媳妇的奸,既让儿媳妇出丑又迫使罗大妈低头;她跟踪自己的外孙女,向外孙女的丈夫告密,希望她的家庭因此而分崩离析。她人生的快意就在于每一次报复和破坏后,内心的恨得以释放。但恨也造就了她悲剧的一生,她从来就感受不到同情和谅解,更感受不到爱和幸福,最后在肉体腐烂的痛苦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和司猗紋不同的是,苏眉在经历了远离母亲的孤独、和外婆生活在一起的压抑、目睹人间不幸的痛苦:如姑爸下体被铁棍插入的惨状、姨婆被亲生儿子热油泼胸后的伤疤、舅妈与大旗白日偷情的丑陋等一系列的生活打击后,并没有让自己的心灵崩塌,她选择了离开,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拒绝,拒绝丑恶对她心灵的侵蚀和伤害,然后用宽容和谅解来化掉内心的阴影。小说最后苏眉再次经历了年迈外婆的跟踪、纠缠、告密后,还是满足了已重病缠身的外婆想见初恋情人华致远一面的愿望,并对舅妈竹西说,她爱外婆。因为有爱,才让苏眉能够忘掉不幸,感受生活的丰富和美好。
在面对不幸的打击时,每个人都会经历一场心灵风暴,但不幸一定不能成为你仇视社会、伤害他人的借口,否则你就会在虐人和自虐的恶性循环中,堕入人性的黑暗,而在不幸中拯救灵魂的一定是善良和爱。如果说《玫瑰门》展示的是人性的善恶和灵魂的美丑,那么长篇小说《大浴女》昭示的则是如何让灵魂在忏悔中得到救赎。女主人公尹小跳的忏悔意识来源于她幼年时所犯下的错误,那就是当她最小的妹妹尹小荃一步步走向敞开了盖子的污水井时,近在咫尺的她不仅没有伸出援手,甚至下意识的拉住了妹妹尹小帆的手,她们眼睁睁的看着尹小荃从她们的面前消失。而她之所以憎恶尹小荃,是因为尹小荃是她母亲章妩和婚外情人唐医生所生的女儿,是母亲不良品行的见证,是恶的种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更深刻的意识到,无论母亲给她和家庭造成多么大的伤害,她都无权伤害一个无辜的生命。为了减轻灵魂的罪孽感,成年后的尹小跳总是有意无意的通过自虐和宽宥他人来减轻自己心灵的重轭。她一方面忍受着有妇之夫方兢对她情感的伤害,忍受着妹妹尹小帆对她物质和情感上的掠夺,压抑着她内心对陈在的真爱,另一方面她宽宥了母亲曾经的错误和荒唐,理解和包容着父母无休止的争吵,成全万美辰对家的想望。正是这种赎罪意识和行动让尹小跳获得了正视和面对自己罪恶的勇气和力量,最终走出了心灵的阴影和黑暗,一步步走向了自己的心灵花园。也就是说拷问灵魂的勇气,让尹小跳找到了自我救赎之路,她的内心变得平和、纯净且又澄明,这些又是人性善良的内核和种子,也是人能够感受幸福的心灵基础。相比之下尹小帆在面对自己心灵罪恶的时,更多选择的是推卸责任和逃避。同样在内心讨厌妹妹的存在,同样没有伸出援手救助妹妹,但她把责任归罪于姐姐尹小跳当年的伸手一拉,让她失去了救助的机会。为此她不停的伤害姐姐:不断的向姐姐索取,找姐姐的别扭,抢夺姐姐的恋人。是不敢正视自己心灵的黑暗,不愿承担自己的过错责任,才通过迁怒他人来减轻自己内心的罪责。成年后她又远走美国,是对既成事实的恐惧和无能,使尹小帆选择了逃避,借此走出那段有阴影的历史,但是就算她走得再远,也永远走不出自己心理的阴影,因为逃避和推卸并不能驱散黑暗,只能在自欺的幻想中获得短暂的安慰。小说最后尹小帆仍不断的向姐姐索取就是证明,她注定在自私、嫉妒、怨愤的心理情绪中,伤害着自己,也伤害着他人。
通过对比,铁凝传达出对人性的思考,在世俗化的世界中,心灵的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正视心灵黑暗的勇气,而人性的善良和高贵正是在不断的心灵剖析中完善自我。净化灵魂的能力是铁凝呼唤的现代人的一种品格。
铁凝小说研究论文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铁凝的成长和文学经验的积累,她的创作表现出一种稳重、洒脱的姿态,小说创作具有一种幽默谐趣的倾向。如九十年代末的《安德列的晚上》、《第十一夜》、《树下》、《寂寞嫦娥》、《省长的日记》,到了新世纪初,集中写出的《逃跑》、《谁能让我害羞》、《巧克力手印》、《有客来兮》、《小嘴不停》等小说,这是铁凝小说艺术风格的重大变化。这一风格目前来看还不算十分成熟和稳定,但是显示了铁凝小说创作的新变。
其实,铁凝最早写于1992年的中篇小说《他嫂》就具有幽默诙谐的特色。《他嫂》写了一个很特别的女性,一个农村的已婚女性。作品通过一个来自于被古今村人十分看不起的小山村的年轻女人不折不挠、卓有成效的奋斗过程,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当女性能够自觉地从自然生命力中有意识地挖掘潜藏着的社会生命力,不服输,不认命,不甘寂寞时,同样能够创造出令人刮目相看的生命价值。小说采取一种轻松自如的悠闲散步的方式与他嫂邂逅。他嫂是果村的人,她从果村嫁到古今村,有点像从地狱到了天堂,所以她丈夫水生一家人都会觉得她嫁过来是来享福了,有了这种念想,心理上就会有了差异。但他嫂看似大大咧咧,其实从内心里并不满现状。她不过是迫于生存,才嫁到富裕的古今村,她肯定不满现在的丈夫,也不满现在的处境。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人物和主题,但铁凝却用举重若轻的方式来处理这样的人物和主题。至于后来的他嫂,地位和身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铁凝绕开这个如何变化的沉重话题,“斗转星移,光阴荏苒”,铁凝用一句话就把这段沉重的时间交代过去了。一直在拼命追回失去时间的老白,突然间再遇到她嫂,她嫂已面目全非,她不仅离开了农村,也与农村的水生离了婚;不仅是热销刊物的台柱子,还被北京的四个单位争抢着要挖走。这不能不使得老白感慨万端,老白拼命追回失去的时间,觉得能有所作为了,却又退休了。眼前的他嫂却成了他的希望,他要实现“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愿望,还得靠他嫂来“引荐”。这真是叫人啼笑皆非。铁凝在一种轻松调侃的叙述中把这种啼笑皆非表现出来。
铁凝新世纪初的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文学特征:故事幽默诙谐,但这种“幽默”,绝不是喜剧性的幽默,搞笑式的幽默,而是那种冷峻的幽默,刻薄的幽默,令人不得不沉思的幽默。在情节上作者没有追求扑朔迷离的惊险,也没有大起大落的刺激,而是稍稍偏离生活的真实,采用一种适度的夸张,在不急不躁中絮絮讲述她的故事。可是读者看完之后,却是欲罢不能,小说中的那些人和事,久久萦回脑际,逼迫你深思人生中的一些问题,这正是铁凝小说魅力所在。
《逃跑》中写一个灵腔剧团门房临时工老宋,干着传达、收发兼烧开水的活计,因为老宋的勤快、随和和乐于助人,剧团上上下下的人都喜欢他,他还和团里的老夏交上了朋友。老宋在传达室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一次,从来不生病的老宋腿出了毛病,腿肿得厉害,淌着脓血。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尽快手术吧,保腿要紧。问手术费需要一万五千块。这个数目对老宋来说,简直就是个人文数字!老宋很沮丧,对前途完全失去了信心。老夏决定张贴告示,用募招的方式来筹集手术资金.苍人不负有心人,老宋平时的为人加上老夏的四处奔波,为老宋筹集了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一块人民币。当老夏把钱送到老宋的手里时,老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那是老宋一辈子也没有见过的钱。第二天,老夏发现传达室空无一人,老宋不知去向。老夏赶到医院,医生说,那个病人来过,问那条病腿不做手术行不行,医生说不做手术就只有截肢,截肢只需两三千就够,那病人听完就走了。老宋的失踪在剧团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老夏后来专程去了一趟老宋的家乡,在一家旅游商店里终于看见了老宋,老宋拄着双拐,腿那空着,老夏顿时涌起了一阵酸涩。小说家在看似荒诞的情节中展示了下层民众的无奈与自尊。
《有客来兮》中李曼金的表姐是高干家庭出来的小姐,身上始终带有趾高气扬的气质。然而时过境迁,所有的一切都在改革的大潮中改变,表姐的家庭己经“没落”。小说开头,李曼金满心欢喜的准备接待表姐一家,希望改变长期以来在自己的心灵上造成的卑微渺小的想法。她可以说是尽职尽责,然而表姐却无视现今的这种变化,依然带着心理优越感说话。这让李曼金很不舒服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实心实意的接待在闲言闲语的指责中是那么的难堪。就在表姐马上要离开之际,李曼金终于说出了讨厌,吐了口恶气。仅仅几分钟后李曼金就开始后悔了。仅仅是一个心理定势,无论李曼金怎样努力,她都无法摆脱这一阴影对她的内心压迫。小说用诙谐的语调讲述了现代社会人的心态失衡的故事。谁能让我害羞》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送水工。作为挣扎在现代城市生活的边缘人,送水工想都没有想过自己可以通过劳动获得与女主人公平等的对话机会。他不断地用外在的东西引起女主顾的注意,竭尽所能地装扮自己。贫富差距日益冲击着人的心灵,金钱撕破了人与人之间原有的温情。送水工的行为就像滑稽表演,呈现了因社会的冷漠而扭曲的心灵。
读这些小说,铁凝所写的这些人和事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睁眼可见,闭眼可闻,作家深入这些小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写他们生活上的甜酸苦辣,写他们精神上的喜怒哀乐。在创作手法中,铁凝则努力追求一种“幽默”的艺术效果,她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西方现代派手法,时而夸张,时而象征,时而荒诞,达到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
人物心理轨迹驾驭吸引读者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研究铁凝小说对人物心理透视的多重方式,探寻其作品经久不衰的魅力之源。铁凝时而将激情描述与理性分析融为一体,时而编织多声部的叙述和对话构成多重视角全方位透视人物心理,时而借助人物的外在行动凸现内在运动的轨迹,最终让读者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
论文关键词:铁凝;小说;心理透视;分析
铁凝的小说已引起广泛关注,对其做出评论、研究的文章不可胜数,多从叙事伦理、第三性视角、人性挖掘、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探讨。笔者认为,铁凝小说的最闪光之处在于对人物心理的多方位透视,她坚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写出了具有铁凝特色的别具一格的心理小说。她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攫取营养,对人物的心理透视渗透到个体难以觉察的潜意识领域,关注处于矛盾中的人物人格分裂的无边痛苦,写出主人公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错综复杂的斗争;她又从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类五大需求层次的金字塔理论延伸,对人物在不同的情境中,生存、安全的低层次需求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之间的交叉、转化,做深入细致的探讨;小说的魅力还来自于作家层出不穷的人物心理透视方式,她时而将激情描述与理性分析融为一体,时而编织多声部的叙述和对话构成多重视角全方位透视人物心理,时而借助人物的外在行动凸现内在运动的轨迹,将读者带入五光十色的人物心灵的画廊。本文重点研究铁凝小说对人物心理透视的方式。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心灵世界因其纷繁芜杂、波澜壮阔、难以捕捉而显得妙不可言,而铁凝以其敏锐而独特的洞察力、女性天赋的直觉和多管齐下的心理透视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五彩斑斓,诡异神秘。
一、激情描写与理性分析的融合
铁凝擅长用美妙的繁笔执著于人的激情世界,用心灵分析的笔法透视人物的灵魂。她通过对小说人物之间永不停歇的明争暗斗的不厌其烦的描写,
在无休止的矛盾冲突中展示激情中的人物内心的波澜,再通过画龙点睛的分析揭示人物性格变异的原因,给人印象至深。在《大浴女》中,尹小帆肆无忌惮、蛮不讲理地和姐姐争风衣、争男朋友,为琐碎小事和姐姐唇枪舌剑,“大动干戈”,《玫瑰门》中司猗纹与罗大妈的争斗,不少研究者已有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剖析人性小说创作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铁凝;作品创作;人性意识
论文摘要:将铁凝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深入剖析研究作家对人性的感悟、思索、升华的发展脉络及其作品对人性意识执著探索的轨迹,以获得对作家作品人性演变流程较为准确的把握和解读。
著名作家铁凝以其丰硕的创作实绩和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所饱含的人性魅力在中国当代文坛独树一帜。铁凝对于人生、人性的探索完全是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层面升腾起来的,并深入到人性中各个隐秘的层面,展示给读者一个个复杂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复杂的人物形象,把人性深层世界中的二重组合予以充分的展示,把表层的复杂性变成深层的复杂性,从而显示出人性的深邃,使人物形象展示出多层面的丰富性。
笔者根据铁凝对于人性意识探讨不断深化的轨迹,把铁凝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对于人性纯真美的挖掘,以《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等为代表的作品。作为一名女性作家,铁凝初涉文坛便以女性独有视角来观察、描摹纯真的人性美。《哦,香雪》是一篇给人以巨大审美满足、极富天籁感的短篇小说。与同时期以贫富变化为构思集点的大量面孔相似的作品相比,这个短篇另辟蹊径,通过深山区的一个小站和在小站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在年轻一代山民精神世界中所荡起的波澜,以表现社会生活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哦,香雪》对于人性美的塑造,抓住了少女内心世界那独有的美丽风景进行生动描写,作家用她那敏感的心灵和宽厚的胸怀,对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里姑娘投来同情、关爱的一瞥,在看似幼稚可笑的心理律动中发掘时代思潮的波澜。正如著名评论家缪俊杰所高度评价的那样:“作品之所以受到重视,在于它体现出审美意向的转变,这在新时期文学中首先独树一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印象。”以此为标志,铁凝真正找到了自己,确立了自己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独特地位:只有表现行进中的历史,作品中的欢笑、眼泪和诗才具有启人心智、荡人心魄的力量。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比《哦,香雪》对于人性的探索又更进了一步,展示了作者新的思考,除了对人性的赞美,更包含了对个性意识的觉醒和民族文化消极的因素的反思。作品《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通过一个尚无传统精神负担、率真、坦荡、极富个性的女中学生安然,向一切传统的以自私保守为核心、以虚假掩饰为特征的旧意识发起挑战。这部小说传递给读者的是一种人生境界的颖悟和冲破藩篱的快感,一种个性意识的觉醒。与淳朴的香雪对美好生活的潜意识萌动相比,安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代表了一种对个性意识的追求,个性解放的渴望。这里,真正打动读者的或许并非作者的文字技巧或语言能力,而是因为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人刚刚释放开心灵禁锢,而一个全新的未经污染的少女的“跳出”,振奋了人们久已麻木的想象,清洗了蒙在人们心头多年的灰土,在这里,读者还顾不得揣度文字自身应具备的特质,人们迫切要抓住的是作家通过小说传达出的思想,这也正是这部作品在当时的青年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的原因所在。《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所表现的人性比较单一,在我们现在看来或许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难能可贵的。
第二个阶段,对于人性美与恶的探求,以馒秸垛》、《棉花垛》、《玫瑰门》等为代表作品。随着铁凝人性意识探索的深入,他逐渐开始思考在重压下的扭曲的人性,思考传统文化对现代人性的负面影响,在象征着因袭不变的传统的麦秸垛下,铁凝开始了艰难的起步。清新、明快的“香雪”、“安然”还未在读者的眼前消失,铁凝笔下的人物“大芝娘”、“司猗纹”突然变得厚重、凝涩起来,读者发现了一个全新的铁凝。铁凝这时开始着手于对病态的、复杂而丰富的人性的探索,伴随着《麦秸垛》、《玫瑰门》等作品的问世,铁凝开始步人更加深广的领域,与同时期的作家相比,铁凝对于人性的挖掘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麦秸垛”在这里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一种传统文化积淀的恒定文化心理,也寄寓了作家的人生见解。以大芝娘为代表的两代女性,在传统文化的束缚下,代代相传地重复着一幕幕难以解脱的生活悲剧。如果说大芝娘的命运是特定时代和文化所造成的,那么知识青年沈小凤并没有因为时代与文化风尚的变化而从本质上拒绝重演上一代妇女命运的悲剧,她的形象体现着古老的妇女悲剧命运的轮回。这引起读者的许多思考。在这一惊人的轮回中,沈小凤固然是可悲的,大芝娘也固然是令人悲哀的,但我们民族也多亏了大芝娘们的养育才生生不息,铁凝塑造大芝娘、沈小凤这两个形象,就是希望后人能比她们生活得更鲜活、更清醒、更自如一些,也更希望这种可怕的轮回不再驾驭中国妇女后世的命运。在生存环境的残酷剥夺和压抑之下,几乎每一个灵魂都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欲望、生命痛楚,以及与痛楚相伴随的挣扎和对民族的生存发展所做出的牺牲和奉献。所以,在铁凝所创造的“麦秸垛情节”这一新的意向境界中,给予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对传统的反思针砭,更有民族意志力的温热与信念。
铁凝:文化应该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张严平)一个搞文学创作的人参加中共十七大,会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20日傍晚,记者走进了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代表的房间。
眼前的铁凝穿一身黑色的套裙,戴一条很别致的项链,瘦瘦的,个头不高,眼睛很亮,笑起来,让人没有距离感。
三句话不离本行,相互认识后,话题就落到了文化上。
铁凝说,这次开十七大,感触最深的就是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阐述。在报告中,关于文化的内容有2000多字,分量很重。
文化与人的关系在你的理解中是什么?记者问。
她想了一下,说道,文化对于人的生活,不是柴米油盐醋那种生计的必须,它是潜移默化的,对人更多的是渗透,是绵密、缓慢、长久。如果打一个比方,经济是酒,文化就是茶。茶应该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吧。
严平亲历十七大:张开了心灵的翅膀
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张严平)一个搞文学创作的人参加十七大,会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20日傍晚,我走进了铁凝代表的房间。铁凝一直是我喜欢的作家,她文字里所传达出的那种人性的光彩与厚重,让人对人生有一种敬意。这之前,我从没有见过她。
眼前的铁凝穿一身黑色的套裙,戴一条很别致的项链,瘦瘦的,个头不高,眼睛很亮,笑起来,让人没有距离感。
三句话不离本行,相互认识后,话题就落到了文化上。
铁凝说,这次开十七大,感触最深的就是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阐述。在报告中,关于文化的内容有2000多字,分量很重。
文化与人的关系在你的理解中是什么?我问。
她想了一下,说道,文化对于人的生活,不是柴米油盐醋那种生计的必须,它是潜移默化的,对人更多的是渗透,是绵密,缓慢,长久。如果打一个比方,经济是酒,文化就是茶。茶应该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吧。她微笑了。
师范大学自考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一、语文教学论方向
1、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可选子题)
2、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可选子题)
3、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可选子题)
4、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
网络文学创作感悟
2009年我幸运地签约晋江文学城成为网络文学作者,后来被作协吸纳为“正规军”,得到国家的认可。9年来,网络文学繁荣如斯。然而,这只是翻天覆地发展的网络文学二十年的一小部分。
我的创作历程
经过九年的创作摸索,在我看来,写作者大致分为三个层级。初级的写作者只是写故事;中级的写作者能形成一种自己的观点;高级的作者不仅能从故事中提炼出一些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还能反映现实。我的创作过程也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本能创作的阶段,就是凭感情冲动创作,感情饱满但没什么写作技巧。第二阶段进入创作瓶颈期。在这个阶段里,我所做的事情是大量阅读、用心学习、多多实践,在本能写作的基础上,参悟一下写作技巧,让作品呈现得更精致一些。第三阶段便是尝试在作品里加入思考与感受,让文字能够表达点文字以外的东西。比如用故事内嵌的精神力量去感染读者,让读者内心充满想要向上的力量。9年里我深刻地体会到,创作要立足现实,脚踏实地。
现实题材赋予网络文学作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党的明确提出了新要求——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根据的精神,2018年中国网络文学正在进入“现实题材”新时代。2018年9月,举办了“贯彻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文艺创作研修班”,我有幸以网络作家代表的身份成为研修班的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给我们的开班讲话中说:“文学创作,要创造不要捏造。创造是产生在生活根基基础上的,而捏造是带着功利心脱离了生活实际走捷径。”这句话让我体会颇深,身为创作者,我们只有切实地走进生活、切实地感受生活,才能创作出流淌着真情实感的、能够打动人心的精品。所以写故事,是要立足于现实的。我是基于现实创作的,我是金融从业者,已写了几本关于金融行业的小说。我的很多读者在看完故事决定报考金融、经济、会计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她们告诉我等毕业以后她们要去四大、要去投行,她们说想要做一个像我故事中女主角那样抗压、励志、永不言弃的人。她们的反馈让我感到荣幸和满足。我的故事从现实中提炼素材,我用这样的故事鼓励了现实中的读者,让她们明确了一个现实目标,并为实现它去努力。我觉得写作这件事最神圣的地方莫过于此:讲述一个正能量的故事,这个能量通过读者传递下去。身为写作者,应该多读书、多调查、多接触社会民生、多贴近现实、多感受生活。
网络文学创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传统文学批评对网络文学的挑战透析
论文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文学发展迅猛。在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文学新现象面前,传统的文学批评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面对新变化,传统文学批评一方面要坚守文学批评的使命,引导文学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一方面须调整自身的不合理因素,适应时代的变化,必要从大众文学批评中提取可借鉴的因素。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学批评;网络文学;大众文学批评
2009年4月,全民参与的选秀运动——“快乐女声”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一路被评委看好的实力唱将郁可唯最终杀进4强。但在这之后4进3的比赛中,输给李霄云,位列第4。“快乐女声”评委之一巫启贤于8月25日在其博客中发表文章“快女四强,是强”中谈到郁可唯的失利时说,她“虽然把《玫瑰人生》唱得如痴如醉,却让一个把《斗牛》唱得普普通通的李霄云P了下去,虽然我们很痛心,好音乐又一次败在热闹激情的手下,但是因为这比赛不只是有专业评委,还有大众评委的投票左右大局,他们可能是因为选手的一句话,一滴泪,或一个故事就会把票投过去,而跟选手的演唱表现毫无关系,时常令我们有一种挫败感。”在“快乐女声”这样一个商业化色彩浓重的选秀节目中,我们不排除大众被商业利益操控的嫌疑,但巫启贤谈到的“专业评委”和“大众评委”的差别却是指出了精英与大众在面对艺术对象时的关键不同。大众常常因主观感情的偏好等因素而在对艺术对象进行审美判断时加人更多个人化的因素,而专业精英则更注重理论、技巧的运用,更具学理化色彩。艺术如此,文学亦如此,这最明显地体现在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关系上。
90年代以来,《第一次亲密接触》、《告别薇安》、《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涌现出来。2008年11月,中国作协指导、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与中文在线联合举办了“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这次活动集中了《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长篇小说选刊》等20余家文学名刊的资深编辑参与审读和评点,最终推出十部网络文学佳作。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所发生的深刻变化,网络文学,正如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网络文学研究专家欧阳友权所说:“这个一度连‘正名’都困难的‘野路子’文学,已经实实在在地走进了社会的文化视野,步人了时代文学的殿堂。”在福州参加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作协主席铁凝、副主席陈建功也认为,网络文学的兴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铁凝说,网络文学的兴起,颠覆了纸质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它是一个完全平民、自由的平台,给每一个喜欢写字的人以相对平等的机会。可以说,这是一个全民参与的文学现象。相对于掌控在少数统治者或精英人士手里的传统文学,网络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空间,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及文学批评像现在这样繁荣这样无拘无束。
但是,一些学者在众生喧哗中提出质疑。白烨在《文学批评的声音太弱了——有关文坛现状的问题与建言》中明确指出:我国当代的网络文学实际上处于“无监管、无批评、无引导”的“三无状态”。网络文学这样一个新生的事物,由于其充分的自由:参与主体身份的自由、“说什么”的自由、“怎么说”的自由,以及网络技术造成的文学环境的极端宽容,促成了这样一个喧嚣与热闹的文学景象。在网络上常见有高水平的作品出现,但一些文学水平低、思想道德水平低的作品也混杂其中,甚至由于商业化、社会化等原因引起了媒体和大众的热捧。在网络文学的鉴赏和评判中,大众由于充分地参与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而他们,如同巫启贤所说,“可能是因为选手的一句话,一滴泪,或一个故事就会把票投过去”,他们更关注选手或作品的“切身相关性”,而忽视一部文学作品应具有的文学价值。因此,本文认为,网络文学迫切需要文学批评,尤其是传统文学批评、专业文学批评的引导,使其及时准确地调适自己前行的路标,以便用业绩和品质历史地证明自己。
文学现代电影传播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
20世纪中国文学十分幸运地发生、发展在一个现代传播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影,是现代传播的一种形式。在过去的近百年的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的文学作品借助电影这一现代传播的形式得以广泛传播,经久不衰;电影也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宝库中汲取了丰富的创作源泉。近百年来,它们互生互长,共同繁荣,结出了累累硕果。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传播/电影/改编/发展
20世纪中国文学十分幸运地发生、发展在一个现代传播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是此前任何一个时期的中国文学无法与其相提并论的。20世纪中国文学借助现代传播得以飞速发展,现代传播更是给20世纪中国文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世纪中国文学与现代传播如此紧密的关系或许是任何一个文学家和传播人所没有预料到的。
上个世纪90年代,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部分专家学者就开始关注到了现代传播中的报刊、出版的研究,努力地发掘它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取得了许多的研究成果,形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领域一道亮丽的、引人瞩目的风景线。尽管如此,“把‘大众传媒’与‘现代文学’联结起来,做综合研究,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1](P103)
现代传播以书刊、报章、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为主要形式和手段,建构起了一个强大的“媒体大国”。它对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带来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本文试从文学作品改编的角度,对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改编拍摄成电影的情况,做一大致的勾勒,旨在揭示现代传播中的电影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关系和影响。这里并不包括20世纪中国电影文学在内,若将这一部分也纳入范围的话,那将不是一篇文章所能承载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