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信息化工程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1 04:33: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铁路信息化工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铁路信息化工程应用论文
摘要:回顾了2001年我国铁路信息化工程在TMIS、DMIS和通道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介绍了TMIS方案调整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点;提出了2002年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调整;成绩;TMIS;DMIS;通信网
2001年12月21—23日全路信息工程工作会议在济南市召开,铁道部副部长刘志军到会并作了重要报告。铁道部电子计算技术中心主任李中浩、铁道部基础部副主任胡东源和铁通公司总裁彭朋分别就TMIS、DMIS工程和通道建设作了专题报告。济南、柳州、北京铁路局,羊城铁路总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和南京铁路分局的代表分别汇报了各自单位的信息化工程建设情况。铁道部总工程师王麟书作大会总结。参会的300多位代表分组对铁路信息化建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期间还参观了济南铁路局电子计算中心。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示和铁道部党组、傅志寰部长关于加快铁路信息化建设步伐的要求,总结和部署TMIS、DMIS工程和通道建设工作,进一步动员全路通力合作,加快建设步伐,搞好综合应用,完善保障体系,早日完成建设任务,充分发挥运输信息在铁路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2001年全路信息化工程取得的成绩
1.TMIS建设和应用进一步加快
我国铁路信息化工程研究论文
摘要:回顾了2001年我国铁路信息化工程在TMIS、DMIS和通道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介绍了TMIS方案调整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点;提出了2002年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调整;成绩;TMIS;DMIS;通信网
2001年12月21—23日全路信息工程工作会议在济南市召开,铁道部副部长刘志军到会并作了重要报告。铁道部电子计算技术中心主任李中浩、铁道部基础部副主任胡东源和铁通公司总裁彭朋分别就TMIS、DMIS工程和通道建设作了专题报告。济南、柳州、北京铁路局,羊城铁路总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和南京铁路分局的代表分别汇报了各自单位的信息化工程建设情况。铁道部总工程师王麟书作大会总结。参会的300多位代表分组对铁路信息化建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期间还参观了济南铁路局电子计算中心。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示和铁道部党组、傅志寰部长关于加快铁路信息化建设步伐的要求,总结和部署TMIS、DMIS工程和通道建设工作,进一步动员全路通力合作,加快建设步伐,搞好综合应用,完善保障体系,早日完成建设任务,充分发挥运输信息在铁路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2001年全路信息化工程取得的成绩
1.TMIS建设和应用进一步加快
铁路信息化工程建设论文
2001年12月21—23日全路信息工程工作会议在济南市召开,铁道部副部长刘志军到会并作了重要报告。铁道部电子计算技术中心主任李中浩、铁道部基础部副主任胡东源和铁通公司总裁彭朋分别就TMIS、DMIS工程和通道建设作了专题报告。济南、柳州、北京铁路局,羊城铁路总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和南京铁路分局的代表分别汇报了各自单位的信息化工程建设情况。铁道部总工程师王麟书作大会总结。参会的300多位代表分组对铁路信息化建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期间还参观了济南铁路局电子计算中心。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示和铁道部党组、傅志寰部长关于加快铁路信息化建设步伐的要求,总结和部署TMIS、DMIS工程和通道建设工作,进一步动员全路通力合作,加快建设步伐,搞好综合应用,完善保障体系,早日完成建设任务,充分发挥运输信息在铁路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2001年全路信息化工程取得的成绩
1.TMIS建设和应用进一步加快
(1)从3个方面对TMIS总体方案作了调整。第一,按照运输组织的要求,把过去原始信息由站段直接报中央系统,改变为原始信息层层落地,在铁路分局、铁路局、铁道部3级建立原始数据库;第二,在站段、铁路分局、铁路局、铁道部4级对TMIS原纵向的各子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信息的共享和综合应用;第三,规范计算机网络,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网络和应用安全。该调整方案通过了铁道部科技教育司组织的评审。
(2)进行了3级建库及综合应用开发试验。在有铁路分局的济南局和直管站段的柳州局分别进行了建立货票、确报车号自动识别原始信息库并开展综合应用的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国铁路信息化工程研究论文
一、2001年全路信息化工程取得的成绩
1.TMIS建设和应用进一步加快
(1)从3个方面对TMIS总体方案作了调整。第一,按照运输组织的要求,把过去原始信息由站段直接报中央系统,改变为原始信息层层落地,在铁路分局、铁路局、铁道部3级建立原始数据库;第二,在站段、铁路分局、铁路局、铁道部4级对TMIS原纵向的各子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信息的共享和综合应用;第三,规范计算机网络,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网络和应用安全。该调整方案通过了铁道部科技教育司组织的评审。
(2)进行了3级建库及综合应用开发试验。在有铁路分局的济南局和直管站段的柳州局分别进行了建立货票、确报车号自动识别原始信息库并开展综合应用的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
(3)确报系统工程设计确报站数为886个,截至2001年10月底,累计完成852个。确报系统自投入应用以来,运行基本稳定,各局管内有效报率达到95%以上,大部分局间交换有效报率达到100%。
(4)2001年完成了1700个制票站统一软件的升级。全路设计制票站数为1211个,现在货票系统覆盖了2557个微机制票站。通过软件升级实现了全路制票软件统一,联网站实现货票信息自动上报,进一步提高了货票信息上报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目前,全略微机制票率达到99.5%,报部率达到97%。
我国铁路信息化工程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回顾了2001年我国铁路信息化工程在TMIS、DMIS和通道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介绍了TMIS方案调整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点;提出了2002年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调整;成绩;TMIS;DMIS;通信网
2001年12月21—23日全路信息工程工作会议在济南市召开,铁道部副部长刘志军到会并作了重要报告。铁道部电子计算技术中心主任李中浩、铁道部基础部副主任胡东源和铁通公司总裁彭朋分别就TMIS、DMIS工程和通道建设作了专题报告。济南、柳州、北京铁路局,羊城铁路总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和南京铁路分局的代表分别汇报了各自单位的信息化工程建设情况。铁道部总工程师王麟书作大会总结。参会的300多位代表分组对铁路信息化建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期间还参观了济南铁路局电子计算中心。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示和铁道部党组、傅志寰部长关于加快铁路信息化建设步伐的要求,总结和部署TMIS、DMIS工程和通道建设工作,进一步动员全路通力合作,加快建设步伐,搞好综合应用,完善保障体系,早日完成建设任务,充分发挥运输信息在铁路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2001年全路信息化工程取得的成绩
1.TMIS建设和应用进一步加快
铁路工程甲供物资管理信息化论文
摘要:介绍了铁路建设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了铁路建设甲供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铁路建设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原则和设计目标,并提出了铁路工程建设甲供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需求设计。
关键词:铁路工程;甲供物资;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上的应用,我国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也开始向信息化与集成化方向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物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物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前铁路建设物资管理领域的基本共识,也是铁路建设项目推进标准化建设的重点。本文结合铁路建设工程甲供物资管理功能需求,对铁路工程建设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铁路建设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1.1铁路行业管理部门对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动
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为推动全路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于2000年下发了《全路物资信息系统建设框架意见》,对铁路局层面物资管理系统规划、功能实现及实施方案做出了明确的要求。2015年初,中国铁路总公司了《关于加强物资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全公司内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及互联互通等建设目标。
铁路施工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探讨
近年来高速铁路的建成运行有效缓解了我国铁路运输的客运和货运矛盾,使现有铁路的运输能力得到了释放。在高铁施工过程中,电气化工程和自动化工程为铁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通过应用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可以保证铁路工程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促进铁路工程的持续化发展。
1电气化自动化在铁路中的发展
近年来电气自动化技术呈现出综合发展的态势。整体看来,运行的结构和模式向着系统化方向发展,其不但形成了完整的电磁学理论,而且取得了新时期重大技术的突破,从而为新时期各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电气自动化技术由于具备独立、便捷和完善的系统化服务技术,因其在铁路中的应用,能够通过牵引模式使火车的运行速度、载重量和环保价值均得到较大的提升。在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项目控制以及管理的过程中,铁路牵引对供电专业技术不但要求实现自动化以及科学化,而且还需要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确保整体技术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铁路的施工管理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运行结构进行创新,在符合企业实际的前提下对整体铁路施工项目进行优化。
2电路铁路供电的主要特点
2.1电压等级不高,变电所结构单一
站在电力系统的角度来看,铁路属于终端负荷,其对电压的要求不高,所以高铁的供电系统一般配置的是电压≤35kV的低电压变电所,只有极少地方配置的是电压为110kV的高压变电所[1]。
铁路隧道工程建设信息化与精益化研究
1引言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应对各种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会影响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期、成本等目标的顺利实现。要想实现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资源的优化,以及现场进度、风险、红线、质量的控制,必须积极引进精益化管理模式,了解其关键技术,提升整个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建设管理的水平。西成铁路客运专线陕西有限责任公司管理范围内的西银铁路陕西段,从项目开始就注重信息化管理,目前通过铁路总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现场围岩量测、沉降观测、搅拌站、实验室、施工日志、检验批资料、形象化进度、施工步距、超前地质预报等方面均进行了信息化管理,各信息化模块之间相互关联,直接反映现场施工情况,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2精益化管理的概况
2.1精益化管理的概念。精益化管理概念始于日本丰田公司,其核心是将浪费现象在生产环节及运营活动中彻底消灭掉。精益化管理最初在生产系统中应用,逐步延伸到其他管理领域,由最初的业务管理到战略管理,能够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加快流程、改善资本,实现价值的最大化。精益化管理的主要要素在于“精”“益”,即通过少投入、少消耗资源、时间,多产出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升级的目标。以往精益化管理思想多被简单理解为消除浪费、提高效率、流程再造等,是一种片面、危险的视角,不仅需要关注消除浪费,还要创造价值,是在创造价值的目标下不断地消除浪费[1]。2.2精益化管理的工作原理。精益化管理工作需要企业在内部管理上消除一切浪费,并快速应对市场,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进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自身经济效益。为降低成本消除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不合理过剩现象,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数量生产所需的产品。精益化管理通过层层拉动形成环环相扣且完全围绕最终目标的系统解决方案,树立和严格执行准时生产经营的理念,消灭过剩制造,推行“均衡化生产”和“一个流”生产。2.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精益化管理。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借助精益化管理方式将一切不产生附加值的工作进行精简,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推动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利用精益化管理价值流图,结合隧道施工空间时序,优化作业面联合调度、建立精益化施工作业标准,运用隧道施工全面安全质量管理等创新理论,在有限的隧道工程建设空间中优化人员、机具、物料,消除隧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确保隧道有效开展开挖、支护、防排水、衬砌等施工,最终实现降低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建设成本、减少现场质量安全事故,达到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精益化建设管理目标[2]。
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精益化建设管理的关键技术
3.1建立可视化的工程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建立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的工程地质模型、工程主体模型、施工机具及材料模型。将高速铁路隧道工程中涉及项目质量、安全、工期、环境、效益等方面的内容嵌入其中,形成三维虚拟建造及动态模拟分析基础,对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关键施工工艺、工法进行模拟,分析、优化现场施工方案,二维图纸向三维可视化进行转换,提升现场施工技术交底质量,利用三维可视化图纸加强现场交底效果,克服传统意义上现场交底存在的弊端,为高速铁路隧道工程优化工期、提高施工质量、发现安全隐患问题等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3.2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利用相关技术将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地质超前预报、超前钻孔等需要获取超前地质预报信息的施工工艺与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地质模型进行融合,然后开展仿真、模拟,利用相应图例进行标记,将高速铁路隧道开挖掌子面前方的各种水文、地质、围岩情况转化成三维可视化信息,为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提供辅助决策和信息留痕,为现场工程变更提供有效证据。同时,利用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地质模型,对高速铁路隧道地质条件进行风险等级、风险程度的识别,实现安全风险评估可视化,为后续高速铁路隧道开挖提供作业指导,保证隧道开挖的安全[3]。3.3获取围岩变形情况及具体信息。将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模型与围岩测量技术进行结合,在模型当中创建监控量测点,按照一定的标准、规则进行编辑,通过技术手段将测点监测数据、预警信息对应关联到测点模型上,若监测数据或施工数据出现超标情况会出现相应的报警提示,并在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模型中标记出危险区域,实现对现场施工环境的可视化监控及预报警的效果,最终达到根据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实际开挖进度动态展示隧道围岩安全状态,形象、准确地指导现场施工,确保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3.4获取施工工作面的质量信息。高速铁路隧道工程质量与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超欠挖、平整度等存在直接关联。若是超挖,衬砌量增多,则工程费用会因为超挖部分而大大提高,且局部超挖会导致围岩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进而存在安全隐患;至于欠挖,不仅改变了衬砌质量,还会导致隧道的开挖质量下降,为以后的运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利用激光扫描技术,大面积、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隧道各道工序作业面的三维坐标数据,基于图像处理拼接融合处理技术,获取隧道完整点云数据,进而形成隧道工程三维模型和各种图件数据。结合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模型进行深度融合、对比分析,实现对隧道开挖、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断面超欠挖、中线偏差等精细化计算分析,实现三维可视化的质量控制。3.5获取立体化的进度信息。由于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环境恶劣,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点多、面广,现场作业人员通过终端将各类进度、质量、安全等信息,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进行上传、报送,实现进度、质量、安全工作流程的可视化闭环管理,能够快速定位质量问题、查找安全隐患、了解现场进度。通过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计划、现场施工日志等信息借助相关软件制作格式化的进度报表,同时,进行计划编制、预演,并开展进度跟踪、对比、分析工作,实现对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各道工序的动态控制,确保现场进度控制、重要节点的精益化管控目标得以实现[4]。
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论文
1铁路工程项目的特点
(1)里程长,工程量大。铁路工程项目点多线长,管理跨度大,涉及到的拆迁工作量大,在人地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大面积进行征地拆迁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严重影响工程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
(2)施工工期长。铁路工程项目施工工期相对较长,一是容易出现材料费、人工费用上涨的现象,使得实际工程成本与预算成本有所出入;二是在这期间,国家相关政策标准有可能会发生改变,另外政府领导或业主方面领导班子的换届会要求改变铁路工程的工期或要求提高铁路工程的标准,这些会给铁路工程成本的增加带来不可预见的后果。
(3)地质环境复杂。铁路线路大部分处于人员稀少、偏远的山区,施工场地容易受到限制,机械设备和材料的调度容易出现问题;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不可抗因素(洪水、地震、滑坡等),使得工程量变更,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另外,目前工程建设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非常严格,在自然生态环境较为敏感的地区需要考虑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成本增加。
(4)铁路工程的政治因素。铁路工程部分项目出于政治因素,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设计深度不够,工期前期准备不充分,容易造成后期工程变更频繁,再加上工期的要求给项目成本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2相关措施
建设大西北铁路网络物流研究论文
摘要:根据西北铁路的目前状况,分析研究了铁路向物流业发展应选择渐进式的发展战略,以产权为纽带,实现多种形式的铁路企业资产重组,推进铁路信息网络的建设及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铁路物流发展方式。以上分析为西北铁路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西北铁路;铁路物流;信息网络
1西北铁路物流应确定渐进式的发展战略
2009年2月23日,铁道部在兰组织召开的宝兰客运专线、兰州至合作铁路、兰州至惠农增建二线、天平铁路北延线预可研审查会上传出喜讯,随着这些大项目的实施,以兰州为中心的2小时铁路交通圈逐步形成,全省14个市州全部通铁路目标有望实现;今年兰铁局将开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兰客运专线、兰成铁路、包兰复线等西北铁路主干线,加快兰州至重庆、天水至平凉铁路建设进度等,并通过3到5年时间新建铁路里程约2400公里,这个规模相当于再建一个兰州铁路局。这标志着今年甘肃省铁路建设将迎来“黄金机遇期”,也将进入前所未有的铁路建设“密集时期”。兰渝和成兰等铁路建成以后,则又可贯通大西北与西南区枢纽,宝兰专线、兰新复线等铁路建成后,可提升西北地区铁路客货综合运输能力。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可缓解甘肃铁路运力的紧张局面。然而西北铁路物流仍处于开发初期,铁路物流产业的发展应该充分利用西北铁路大发展的机会,加快铁路物流的发展。西北铁路物流业发展应选择“渐进式”发展战略,要在现有市场化融资比重尚不足的情况下,抛弃现有的设备、设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全新的物流基础设施是不现实的;目前,对物流理论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大多是生搬别人研究成果,具体实施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渐探索,而且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奇缺,即使发展物流的硬件已具备,也未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传统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造成各企业在物流市场上形成自给自足的物流过于庞大,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并不是很迫切。
2西北铁路物流应以产权为纽带,实现多种形式的铁路企业资产重组
西北铁路企业应该以产权为纽带,实现多形式的资产重组来应对国外一些跨国物流企业的挑战,西北铁路物流企业的重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由于单纯的铁路运输企业和物资企业在“物”与“流”上都存在缺陷。可以将物资企业与铁路内部运输企业的重组,这样能够利用铁路正在进行的“网运分离”的改革时机,明确铁路向现代物流迈进的发展方向,自觉进行企业规模重组和经营方式的调整,实现由传统的铁路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构筑物流运作的制度基础;(2)加速铁路与路外商品物流中心,大型货物物流配送中心、大型的超市及超级批发市场的联系。加大对新型高科技产品的承运,以大中型货运站为主,以小型货运站和代办点为辅,全方位、多辐射地开拓综合物流市场,构筑与海陆空相联接的立体式“大交通”格局;(3)充分发挥站点,储运基地仓库、设备、专用线等铁路硬件设施作为网络经营的资源优势,提高资源配置的组织化程度;(4)通过引进外资,建立中外合资物流企业。这样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可以更快地掌握国际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思想、管理技术和运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