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税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0 23:37: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田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田税征课问题分析论文
"假税"。这是租借国有土地者向政府交纳的租税。可称之为国租。它和私家"地租"有别,和"田租"的性质更为不同。
西汉中期,自武帝开始,特别是从昭、宣以后,封建政权把国有土地出租的情况,多有出现。据记载,当时官府屡屡颁布诏令"假民公田"。"公田"亦称"官田",均指封建国有土地。汉代的"公田"包括多种:有"苑囿园池";有"江海陂湖";有未辟"草田";有无主"荒地";还有一种是武帝告缗后,国家所没收的大量土地,等等。"公田"的数量,从现有文献中要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字,诚较困难,但可略知个大概。据<史记.平准书)载:仅仅武帝告缗后,各郡所没收的土地就不少,其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又(后汉书.仲长统传)曰:"田无常主,民无常居。……今者,土广民稀,中地未垦。虽然犹当限以大家,勿令过制,其地有草者,尽曰官田。"至于苑囿池築可供耕垦者也比比皆是。①可见,"公田"虽然不像私有土地那样多,但为数不少则可肯定。
——————————————————
①据(三辅黄图)卷四<苑圃):汉代有上林苑、甘泉苑、御宿苑、思贤苑、西郊苑、宜春苑等,均属水衡、少府管。这些苑圃的范围很大。如上林苑"周长三百里,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甘泉苑"武帝置。缘山谷,行至云阳,三百八十一里,西入扶风、凡周回五百四十里,苑中起宫殿台阁百余所"。西郊苑"林麓薮泽连亘,缭以周垣四百余里……"
汉政权"假民公田"的"民",主要包括两种"民":有破产的自耕农一一"贫民"、"流民";也有部分拥有权势的地主一一"豪强"、"命家"或"权家"。
据记载,当时国家把"公田"假给"豪强"、"命家"和"权家"者,不是少见,而是常见,其所占比重,不是较少,而是较多。
汉代田税征课研究论文
田税是封建国家的重要财源之一。正确认识汉代的田税,这对我们研究封建剥削和整个封建生产关系的源流变化,至为重要。
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与土地国有制并存的汉代,其田税大别之可分为"田租"、田租"附加税"和假税三项。本文不拟对汉代的田税制度做全面论述,仅就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做一历史考察。不妥之处,请同仁们指正!
一、轻田租和文帝十余年不收民租问题
"田租",这是土地所有者向封建国家交纳的地税。汉代的田租之轻,古人早有评论。东汉的苟悦在<汉纪)中说:"古者什一而税,以为天下之中正也。今汉氏或百一而税。可谓鲜矣!"宋人周密在(齐东野语)中也说:"自井田之法废,赋名日繁,民几不聊生。余尝夷考,在昔,独两汉为最轻。非惟后世不可及,虽三代亦所不及焉。"荀悦和周密的话,并非虚言。史实证明,自汉政权建立后,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其田税政策确实比前有所减轻。
(汉书。食货志)载:高祖完成统一之后,就曾下过"轻田租,什五而税一"的诏令。惠帝在位期间,又重申"减田租,复什五税一"。①又据(汉书.食货志)载:文帝时期,汉政权仍然继续实行了惠帝以来的"什五税一"之制,并于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两次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在前元十三年(公元前167年),还下过"其除田之租税"的诏令。景帝即位后,对田租率又进行了调整或减轻。(汉书)本纪说: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令民半租",行"三十而税一"。②从此,"三十税一"便成为两汉田租的定制。
(后汉书.光武纪)载:"建武六年十二月诏曰:顷者师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税。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这说明东汉之初,田租虽然一度超过了三十税一,但这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改变。
田税征课问题管理论文
田税是封建国家的重要财源之一。正确认识汉代的田税,这对我们研究封建剥削和整个封建生产关系的源流变化,至为重要。
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与土地国有制并存的汉代,其田税大别之可分为"田租"、田租"附加税"和假税三项。本文不拟对汉代的田税制度做全面论述,仅就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做一历史考察。不妥之处,请同仁们指正!
一、轻田租和文帝十余年不收民租问题
"田租",这是土地所有者向封建国家交纳的地税。汉代的田租之轻,古人早有评论。东汉的苟悦在<汉纪)中说:"古者什一而税,以为天下之中正也。今汉氏或百一而税。可谓鲜矣!"宋人周密在(齐东野语)中也说:"自井田之法废,赋名日繁,民几不聊生。余尝夷考,在昔,独两汉为最轻。非惟后世不可及,虽三代亦所不及焉。"荀悦和周密的话,并非虚言。史实证明,自汉政权建立后,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其田税政策确实比前有所减轻。
(汉书。食货志)载:高祖完成统一之后,就曾下过"轻田租,什五而税一"的诏令。惠帝在位期间,又重申"减田租,复什五税一"。①又据(汉书.食货志)载:文帝时期,汉政权仍然继续实行了惠帝以来的"什五税一"之制,并于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两次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在前元十三年(公元前167年),还下过"其除田之租税"的诏令。景帝即位后,对田租率又进行了调整或减轻。(汉书)本纪说: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令民半租",行"三十而税一"。②从此,"三十税一"便成为两汉田租的定制。
(后汉书.光武纪)载:"建武六年十二月诏曰:顷者师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税。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这说明东汉之初,田租虽然一度超过了三十税一,但这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改变。
黄梨洲经济思想研究论文
从明中叶以后,中国封建杜会内部开始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到万隆午间,这种现象已很明显。这对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产生是有巨大影响的。黄梨洲的思想,正是这一时代需要的产物。黄梨洲的治学,博大精深,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等领域。本文仅研完他的经济思想中的两个问题,一是他的田制观,一是他的财政观。
一、黄梨洲的田制观
在土地问题上,黄梨洲主张恢复井田制度。但是,他同以前一些主张恢复井田制的人是根本不同的。他所主张的井田制是针对土地兼并的,反对官田比例过大,民田数量过小,百姓无田可种。其目的无非为广大人民群众着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黄梨洲认为,古时土地广旷,民有田可耕。“盖土地广大,不能缕分区别。总其大势,使瘠土之民,不至于甚困而已。”此后,由于封建娩治阶级,“鼻赋之于民,不任田而任用,以一时之用,制天下之赋,后王因之。”“天下之赋日增,而之为民日团于前。”这种不。合理的租税制度甚至发展到百姓“一岁之获”,“尽输于官,然且不足”的严重局面(《明夷待访录•田制一》,以下凡引该书只注篇名)。
黄梨洲抨击了皇族土地所有制,揭露皇族通过各种特权,侵占群众土地。“今民所自有之田,乃复以法夺之。授田之政朱成,而夺田之事先见。”他主张保存“先王之制井田”这种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国有形式,以达斟平均土地,“遂民之生,使其繁庶也。”他指出,明代的屯田制虽有四大缺点尚且可以实行,为什么没有这些缺点,又可富民的.井田制不可以实行呢?他断言“井田之必可复”,认为“世儒于屯田则言可行,干井田则言不可行,是不知二五之为十矣。”(均见《田制二》)
可见,黄梨洲的田制观,是一种平均主义的改良思想,是一种民主主义的富民主张。这些思想有很大的空想成分,与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思想,有类似之处,但程度不同。莫尔提出的是“羊吃人”,黄梨洲说是“官田夺民田”。莫尔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社会灾祸的根本原因,黄梨洲则是在不触动封建私有制的基础上,恢复三代的井田制。他们的这种区别显然是由各自所处的历史条件造成的。
在不触动封建私有制的前提下,黄梨洲对土地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赋税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理想。他的主张是:田分五等,依产定赋,免除三害,轻赋富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是一种进步思想。
清代顺治朝土地清丈分析论文
一、顺治清丈的组织
清朝建立后,县级政府正常运转是该地方社会稳定的标志。徽州府休宁县顺治二年即照常审理案件,《顺治二年休宁县正堂信牌》就是执法的原件,判词称:“仰原差胡靖即往十九都半边莲地方,督同干证原被人犯并乡约、保甲,将汪廉行所盗葬叶都春祖坟傍地,立刻眼同起举,平后具结回报,毋违。须牌。”⑤“信牌”是府州县行政的凭据,《大清律例》载:“凡府州县置立信牌,拘提人犯,催督公事。量地远近,定立程限,随事销缴。”⑥休宁县顺治二年基层乡约、保甲健全,正常的行政执法系统为推行土地清丈提供了组织保证。
(一)“图正”的佥充
徽州清丈始于顺治三年,《康熙二年祁门县三四都一图十排年清丈合同》回顾道:“向于顺治三年奉旨清丈。”⑦清丈的具体执行者是以“图正”为首的基层民众。顺治四年二月初七日休宁县《大清国清丈田土告示》:
正堂佟为清丈地土事……为此示谕概县图正、量、画、书、算诸民人等知悉,即将图田速行清丈,但各里有未报者,速行佥报,未认者,速行具认状立等,造册报府转报。图正、书、算、量、弓手,务寻身家德行之人,以至其任,限本月内完报造册申报。万不可因而索民酒食,踏民田麦,荒民春作,有一此者,本县不时查出,拿解究决,决不姑贷,速速特示。⑧
休宁县全面动员,“概县”限时各图组成清丈小组,清丈人役以图正为首。所谓“佥报”是从众人中选拔上报,清丈是公共事务,选拔的图正既要有财产,也要有道德,因而以“身家德行”为标准。告示称“大清国清丈田土”,有强调改朝换代的意味。清初以“劝耕”为要务,因此知县告诫清丈人员不要损害庄稼。图正的“佥报”经官而定,但被佥者未必亲身应役,通过《顺治五年休宁张起鹗免役禀文》可见一斑:
深究井田制是怎样从历史的天空中消失的
春秋晚期,井田制逐渐瓦解了,促成这一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一、铁器的使用是当时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
我国用铁始于商代。20世纪70年代在河北荣城县和北京平谷县各出土一件商代中期的铁刃铜钺,经科学鉴定,刃部都是用陨铁加热锻打成的。这样的铁器,自然是稀罕物。大概到西周末年,铁器多起来。所以《诗经?秦风》中出现“驷铁孔阜”的诗句,这是秦襄公(前777~766)时的诗。
用铁形容马的颜色,只有在铁成为习见物之后才允许。大约春秋初期,已有铁农具。《国语?齐语》记载管仲向齐桓公建议:“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橱,试诸壤土。”“美金”是指青铜,“恶金”是指铁。春秋中叶齐灵公时的叔夷钟铭文中有“造徒四千为汝敌寮”一句,是铁字的初文,可见当时官府铁冶炼的规模已相当大了。难怪到春秋末期,铁器在齐国已普遍使用。《管子?海王篇》记载:“今铁官之数日:一女必一……耕者必一耒一耜一铫。”从考古发掘成果看,江苏六合程桥出土有铁条和铁块,长沙龙洞出土有铁削,长沙识字岭出土的铁臿,常德出土有铁削,长沙一期楚墓出土铁臿、铁削数件,以上这些铁器都可确定为春秋晚期东西。这表明,在春秋晚期,我国南方也已使用铁器了。
二、牛耕的推广更推动了井田制的衰落
牛耕也起源于商代。甲骨文有“犁”之,可见,用牛拉犁启土,在商代就出现了。《国语?晋语》上提到,范氏、中行氏将宗庙的牺牲用来耕田。孔丘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伯牛名耕。晋国有个大力士叫牛耕。牛与耕相连,用作人的名字,反映出牛耕方法在春秋时期得到普遍推广。
农村税费改革对山区贫困镇财政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出台的又一项重大决策。这一决策,得人心、顺民意,切实保护农民的权益,减轻农民负担,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也是确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现就我镇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镇财力将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个人的探讨。
一、农村税费改革后,贫困山区镇财政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据有关文件试点单位介绍方案精神,这次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五取消”、“两调整”即取消生猪屠宰税、镇统筹和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项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的基金、政府性集资;逐步取消统一规定劳动积累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初步测算,农村税费改革后,就长田镇按农村人口计算,总体上大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全镇减负总额达万元,人平减负元。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农村税费改革后,对贫困山区镇的财政将会面临两个主要难题。
首先,财政收支矛盾更加尖锐化,财政资金缺口进一步加大,机构运转难度加深,事业发展所需资金更加无法保障。我镇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财源十分贫缺的特别贫困镇。年镇级年总收入万元,其主要有:农业税附加收入万元,教育费附加收入万元,计划外生育费收入万元,优抚五保收入万元。而支出合计万元,其包括教育经费支出万元,优抚五保经费支出万元,行政管理经费等三十一项共支出万元。收支相抵资金缺额万元。为了维持镇机关的正常运转,镇主要领导、财政所干部、上寻下找,上讨下借,拆东墙补西壁勉强打开了镇府大门。到目前止,我镇负债总额万元,其中教育危房改造负债万元。镇政府负债万元。我镇的财政经济长期处于十分紧张的局面,正有些干部所说:“我镇财政经济一年三百六十日,天天惊蛰无日春分。”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教育费附加、基金、统筹,镇财政收入渠道更窄,收入来源更少,预测全镇收入只有财政税收超收分成,收入大约万元,企业上交收入万元,合计收入万元。而支出同样需要万元(不包括支持事业发展和建设所需资金)。原本捉襟见肘,前月支过后月粮的特困镇,那里还有能力支付村干部工资不足部分的补贴,现役军人家属优抚金,烈属抚恤费,五保养老金和事业发展所需的急用资金,更谈不上如何消化镇负债的问题。
其次,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征收难度加大,影响财政收入的收取。据我们调查,目前有一部分人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征收难度加大,征收工作压力会更重。理由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民的反差思想突出,主要表现为:〈〉农民对农业税缴税就低不就高。农村税费改革前,全镇每亩水田面积只负担农业税税额(实物)平均公斤。税费改革后,调整农业税政策,每亩水田面积按常年产量公斤计税(据统计部门统计年五年平均常年产量计算),农民每耕一亩水田应负担农业税公斤,前后对比,农民多负担农业税公斤。从另一个侧面分析,农村税费改革前,我镇农民负担各种税费是比较轻的,农民只负担农业税公斤,优抚五保款公斤,而我镇的教育费附加的收取是由国家干部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左右有子女入学农户三部分家庭共同负担。农村税费改革后,我镇农民减轻了公斤优抚五保粮和左右有子女入学的家庭的教育附加费,相比之下仍有左右的农户要多负担农业税公斤。〈〉农村税费改革前,我镇农民负担的农业税额是由“三包四固定”延伸下来的,农民负担税额高低不一,高的每亩水田负担税额(实物)公斤左右,低的只有公斤,调整农业税政策后,全镇每亩水田平均要负担农业税额(实物)公斤,原只负担公斤的农户在思想上确实难于接受。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实际征收面积难于保证,有如下两个因素:〈〉潜在因素在影响,据我镇经管部门提供的数据,二轮责任田承包时的调查,原全镇有水田面积亩,征收农税面积亩,实际调查面积亩,实际调查面积与征收面积相差亩,减少征收面积亩,其中:自然灾害造成无法耕种的亩,水利用地亩,道路用地亩,建校用地亩,其它亩,另因劳动力转移丢荒弃耕的也不少,据我们调查,我镇的长江村江子村民小组,该小组总户数户,其中全家外出打工户,农转非户,总人口人,其中劳力人,外出打工劳动力人,占总劳力的,总水田面积亩,其中因劳力转移丢荒弃耕面积亩,占总面积的,上述减少的面积和负担的农业税税额早已写在承包合同里面,农民看在合同的严肃性份上,虽然没有种田,但每年的农业税农民还能勉强地缴交。农村税费改革后,我想,他们还会认这笔帐吗?〈〉因受农业成本投资增加,影响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农村流行这样一名顺口若悬河话:“外出打月工,胜过半年耕田在农村”。从这句话里道出耕田亏本论。初步测算,税改前农民耕种一亩地,全年应投入成本元,其中:化肥元、农药元、机耕元、种子元、生产资料元、投入劳工日个(每个工日元计)元,农业税负担元,优抚五保款元。调整农业税政策后,增加农业税元,取消优抚五保款元,每亩全年投资元。农民耕一亩水田按常年产量公斤每公斤元计算,每亩全年总收入元,而总投入元,收付相抵不敷元,农民说不耕那么多田了,够吃就算。目前,我镇在农村耕田的都是岁以上中年和老人。现在大部分农村就耕田的生产工具牛都无一头,故耕作条件差,劳动负荷大的边远山坑田、村小组的公田、农转非的责任田、全家外出经营打工田都很有可能丢荒弃耕。三是农民的纳税意识不够强,在农村税费改革前因受各种原因的影响,比如,田埂崩了、道路不通、水利设施不畅、民事纠纷没及时解决等等作为不交农业税的借口,每年都有左右的农业税未收上。税费改革后,调整农业税政策,农民每耕一亩水田农业税相对增加,或多或少地影响农民对缴纳农业税的自觉性,农业税短收的比例也有可能增大。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农村税费改革对山区贫困镇财政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出台的又一项重大决策。这一决策,得人心、顺民意,切实保护农民的权益,减轻农民负担,也是确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现就我镇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镇财力将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个人的探讨。
一、农村税费改革后,贫困山区镇财政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据有关文件试点单位介绍方案精神,这次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五取消”、“两调整”即取消生猪屠宰税、镇统筹和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项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的基金、政府性集资;逐步取消统一规定劳动积累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初步测算,农村税费改革后,就长田镇按农村人口计算,总体上大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全镇减负总额达39万元,人平减负44元。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农村税费改革后,对贫困山区镇的财政将会面临两个主要难题。
首先,财政收支矛盾更加尖锐化,财政资金缺口进一步加大,机构运转难度加深,事业发展所需资金更加无法保障。我镇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财源十分贫缺的特别贫困镇。2002年镇级年总收入41.57万元,其主要有:农业税附加收入0.57万元,教育费附加收入20.4万元,计划外生育费收入0.6万元,优抚五保收入7万元。而支出合计112.6万元,其包括教育经费支出20.4万元,优抚五保经费支出8.1万元,行政管理经费等三十一项共支出84.1万元。收支相抵资金缺额71.1万元。为了维持镇机关的正常运转,镇主要领导、财政所干部、上寻下找,上讨下借,拆东墙补西壁勉强打开了镇府大门。到目前止,我镇负债总额455万元,其中教育危房改造负债184万元。镇政府负债251万元。我镇的财政经济长期处于十分紧张的局面,正有些干部所说:“我镇财政经济一年三百六十日,天天惊蛰无日春分。”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教育费附加、基金、统筹,镇财政收入渠道更窄,收入来源更少,预测全镇收入只有财政税收超收分成,收入大约13万元,企业上交收入2万元,合计收入15万元。而支出同样需要112.6万元(不包括支持事业发展和建设所需资金)。原本捉襟见肘,前月支过后月粮的特困镇,那里还有能力支付村干部工资不足部分的补贴,现役军人家属优抚金,烈属抚恤费,五保养老金和事业发展所需的急用资金,更谈不上如何消化镇负债的问题。
其次,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征收难度加大,影响财政收入的收取。据我们调查,目前有一部分人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征收难度加大,征收工作压力会更重。理由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民的反差思想突出,主要表现为:〈1〉农民对农业税缴税就低不就高。农村税费改革前,全镇每亩水田面积只负担农业税税额(实物)平均25公斤。税费改革后,调整农业税政策,每亩水田面积按常年产量795.6公斤计税(据统计部门统计94-----98年五年平均常年产量计算),农民每耕一亩水田应负担农业税45.8公斤,前后对比,农民多负担农业税20.8公斤。从另一个侧面分析,农村税费改革前,我镇农民负担各种税费是比较轻的,农民只负担农业税25公斤,优抚五保款10公斤,而我镇的教育费附加的收取是由国家干部职工、城镇居民、农村40%左右有子女入学农户三部分家庭共同负担。农村税费改革后,我镇农民减轻了10公斤优抚五保粮和40%左右有子女入学的家庭的教育附加费,相比之下仍有60%左右的农户要多负担农业税10.8公斤。〈2〉农村税费改革前,我镇农民负担的农业税额是由“三包四固定”延伸下来的,农民负担税额高低不一,高的每亩水田负担税额(实物)30公斤左右,低的只有14公斤,调整农业税政策后,全镇每亩水田平均要负担农业税额(实物)45.8公斤,原只负担14公斤的农户在思想上确实难于接受。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实际征收面积难于保证,有如下两个因素:〈1〉潜在因素在影响,据我镇经管部门提供的数据,二轮责任田承包时的调查,原全镇有水田面积6375亩,征收农税面积6301亩,实际调查面积5190.6亩,实际调查面积与征收面积相差1110.4亩,减少征收面积1110.4亩,其中:自然灾害造成无法耕种的564亩,水利用地105亩,道路用地353.63亩,建校用地13.6亩,其它32.6亩,另因劳动力转移丢荒弃耕的也不少,据我们调查,我镇的长江村江子村民小组,该小组总户数62户,其中全家外出打工6户,农转非1户,总人口246人,其中劳力110人,外出打工劳动力75人,占总劳力的68%,总水田面积220.5亩,其中因劳力转移丢荒弃耕面积89亩,占总面积的40.3%,上述减少的面积和负担的农业税税额早已写在承包合同里面,农民看在合同的严肃性份上,虽然没有种田,但每年的农业税农民还能勉强地缴交。农村税费改革后,我想,他们还会认这笔帐吗?〈2〉因受农业成本投资增加,影响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农村流行这样一名顺口若悬河话:“外出打月工,胜过半年耕田在农村”。从这句话里道出耕田亏本论。初步测算,税改前农民耕种一亩地,全年应投入成本1114元,其中:化肥160元、农药40元、机耕80元、种子52元、生产资料16元、投入劳工日46个(每个工日15元计)690元,农业税负担28元,优抚五保款10元。调整农业税政策后,增加农业税36.8元,取消优抚五保款10元,每亩全年投资1167.8元。农民耕一亩水田按常年产量1000公斤(每50公斤50元计算),每亩全年总收入1000元,而总投入1148.8元,收付相抵不敷148.8元,农民说不耕那么多田了,够吃就算。目前,我镇在农村耕田的都是40岁以上中年和老人。现在大部分农村就耕田的生产工具牛都无一头,故耕作条件差,劳动负荷大的边远山坑田、村小组的公田、农转非的责任田、全家外出经营打工田都很有可能丢荒弃耕。三是农民的纳税意识不够强,在农村税费改革前因受各种原因的影响,比如,田埂崩了、道路不通、水利设施不畅、民事纠纷没及时解决等等作为不交农业税的借口,每年都有5%左右的农业税未收上。税费改革后,调整农业税政策,农民每耕一亩水田农业税相对增加,或多或少地影响农民对缴纳农业税的自觉性,农业税短收的比例也有可能增大。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孟子的民本思想探讨论文
一、经济上要富民、惠民
在孟子以前,孔子就主张在经济上惠民。他说:“养民也惠。”(《论语·公冶长》)“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日》)孔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首先应该富民、惠民,给人民好处,就着人民能得利益之处而使他们得利。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百姓富足了,国家才能富强。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富民、惠民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民之产”。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也轻。(《孟子·梁惠王上》)就是说,英明的君主规定人民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然后再去引导他们走上向善的道路,老百姓就会很容易听从乐。“制民之产”是使百姓拥有固定的产业,即“恒产”。有了“恒产”百姓就不会颠沛流离,犯上作乱了。所以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惟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梁惠王上》)对于普通的老百姓而言.如果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也就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再加以处罚,这就等于陷害。所以说,英明仁德的君主应该首先使人们有固定的产业收入,这样百姓就会有“恒心”.就可以安居乐业,发展生产了。
要使百姓有“恒产”,就必须从划分土地界限开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汗吏必慢其经界。经界即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滕文公上》)就是说,如果田界划分得不正确,田地的大小就不均匀,作为俸禄的田租收入也就不会公平合理.所以暴虐的君主和贪官污吏就要打乱正确的田界。如果田界正确了,给百姓分配田地,都可以毫不费力地作出决定了。在这里,孟子看到,土地界限划分的重要性,认识到田界如果划分不正确,暴君汗吏就会大肆兼并土地;土地被大量兼并,百姓就会失去“恒产”流离失所,以至于违法乱纪。
在如何正确划分经界的问题上,孟子主张实行“井田制”照孟子所说,“井田制”就是国家把土地划成许多小块,每块一百亩,九块一组,排列成井字形。在一组中,中间一块是公田其余八块为私田,授于八家农民使用。八家农民合力耕种中间的公田,收入归土地的所有者,其私田的收入农民可以自己享用。“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按照孟子的设想,“井田制”可以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无论埋葬还是搬家.都不离开本乡本土。
从事实上讲,的确.我国古代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土地问题。一切矛盾、问题都由此而来:一切斗争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争夺土地。孟子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主张公平分给农民土地,以此作为“仁政”的开始。在此基础上,他还主张实行适宜的赋税制度,即“助法”。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龙子日:“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盼盼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推行的这种税收制度,即“助法”,是古代就已经使用过的夏代用的是“贡法”,商朝用的是“助法”,周朝用的是“彻法”。它们的税率都是十分抽一,但对比而言,“助法”应该是最好的税收制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贡法”不分年成好坏,非收满一定的数额不成。那么,丰年尚且好说,可是到了灾年,农民连养家糊151都不够,根本无法承受。对比而言,实行“助法”.在井田中,“中为公田,其外八家各授一区,但借助其力以助耕公田而不复税其私田。”这种“九一而助”的税收制度对农民来说.确实是三者之中最有利的。除了推行“井田制”,主张实行合理的土地税收制度以外,孟子还建议“薄赋敛”。
镇办事处民营经济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们田镇办事处七山一水两分地,辖8个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25000人。耕地面积不足5000亩,人均仅0.2亩。特殊的处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民营经济之上。近年来,我们田镇办事处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推进江山开发、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强处富民、建设小康田镇的重要举措和头等大事,抓出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田镇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喜人、势头强劲
田镇办事处作为武穴经济重要组团之一,民营经济发展依托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发展环境,表现出独创的区域特色和稳健强劲的发展活力,对我处连续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了顶梁柱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田镇区域经济已经实现民营化
一是区域内国有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和直接领导下全部实现民营。祥云集团公司、百达水泥公司、创新建材公司及原黄冈市属金塔水泥公司均在近年改制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