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养殖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0 19:31: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特色养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特色养殖

浅论国内特色养殖的发展现状

元江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距昆明210公里,总面积2858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陆路必经之地。境内山坝相间,立体气候特点突出,海拔最高2580米,最低327米,年均气温23.8℃,有“天然温室”美誉。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有利于湾鳄鱼、淡水鲨鱼、野山猪、蜜蜂、梅花鹿、刺猬、孔雀等特色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元江县特色养殖规模和效益稳步提升。特色养殖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对推动元江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然而,实践中也存在利用价值单一、养殖周期长、饲养技术较低等突出问题。诸多的困难严重制约了特色养殖产业发展的步伐,如何更好的办好这项产业,值得深入研究。

一、元江县特色养殖产业发展现状

元江县独特的自然资源,使特色养殖发展得天独厚。由于资源的稀缺,与传统养殖肉食产品相比,特色养殖产品在价格上更具优势,而且供不应求。目前元江县特色养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控制传统畜禽饲养中饲料的添加剂和抗生素,生产“无公害”、“生态”和“有机”肉食产品,在养殖方式上突破;其次是特种养殖,以驯化、繁殖野生动物为主,追求养殖内容上的新、异。针对特色养殖业见效快、附加值高、效益明显的特点,元江县引导扶持山区群众调整养殖结构,积极发展特色养殖。到2009年底,全县有特种养殖户1055户,其中,养野猪12户,零星养蜂956户,其他养殖87户,存栏野猪559头,养蜂6480群、野鸡5270只,存栏麂子、刺猬、孔雀等畜禽514头(只)、梅花鹿56头。全县完成畜牧业产值2.5亿元,比上年增加0.16亿元,增长6.8%,特色养殖户实现经济收入近800万元。现已建设推广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示范基地,建设生物发酵床3585平方米,饲养生猪1100余头,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生猪生产迈向环保生态型养殖。针对元江坝是典型热带气候特征,1998年县鱼种站从泰国引进40条幼湾鳄试养并获得成功,到2009年有鳄鱼350余条,是云南省唯一一家鳄鱼规模养殖的单位。目前,鱼种站还负责生产和推广鳄鱼、罗氏沼虾、单性罗非鱼、淡水鲨鱼等特色水产品的鱼苗为主,并实施部分养殖,以“基地+农户”的形式提供鳄鱼苗给农户养殖,低价提供单性罗非鱼和罗氏沼虾幼苗给农户,鼓励发展特种养殖。

由于充分利用热区资源优势,元江县的特色养殖产业现在通过扶持朝着扩规模和树品牌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和推广特色养殖技术,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乡消费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对特色、名贵食品的购买欲望和对安全、无公害食品的需求,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当前元江县特色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特色养殖产业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制约因素。

查看全文

局长在特色养殖工作会发言

同志們:

近几年来,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畜牧兽医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以转变生产方式、发展高效特色养殖业为总抓手,加强领导,狠抓措施落实,全市现代畜牧业生产取得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可喜成绩。2010年,我市在疫情形势严峻、畜禽价格效益不稳等不利因素并存的情况下,肉蛋奶总产仍然突破190万吨,达到了194.83万吨,同比增长10.04%。今年上半年,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6.6万吨、16.6万吨和7.2万吨,同比增长0.75%、2.89%和7.15%。目前,全市畜牧业基本形成了以“品种优良化、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防疫规范化、结构合理化、产品品牌化”为鲜明特征的“六化”生产新格局,一大批优良地方品种、优质畜产品基地和畜牧名牌产品脱颖而出,如:“巨型长毛兔”、“黑山羊”等传统的优良地方品种已全国闻名;“全国鸭业第一县”、“中国长毛兔之乡”、“、、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已在全国叫响;全市已有119个畜产品获得了省无公害产地认定及农业部无公害、绿色产品认证,居全省前列。全国畜牧总站以及相关部门先后在我市召开了全国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高级研讨会议、中国兔业规模高效创新发展论坛暨兔产品交易会和全国首届猪业发展高层论坛暨生物环保养猪研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以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对我市生态环保养殖推广工作作了重要批示。主要做法:

一、强化技术创新,开发差别产品,推动传统畜牧业向高效特色发展

生态环保养殖把污泥粪水横流的传统畜牧业改造成了“清洁产业、芬芳事业”,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近几年来,我们从全市实际出发,在全省率先引进和全面推广了这一新模式,并实现了四个新突破:一是在普及推广面上实现了新突破。目前,全市生物环保养殖已在12个县区和三个开发区得到全面普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二是在应用范围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在生态环保养猪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成功地将这一新技术推广到了肉鸭和肉鸡养殖中。截止6月底,全市已建生物环保猪场户1830处,发酵床面积139.48万平方米,存栏生猪88.7万头;环保养禽场1665处,发酵床面积180.78万平方米,存栏家禽1090.13万只。三是在技术推广深度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先后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国家专利12项,其中今年新获得国家专利2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在技术创新、推广数量、推广机制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四是在发酵床垫料生产上实现了新突破。垫料生产企业与养殖户签订发酵床垫料供需合同,养殖户初次用厂家垫料按每立方150元购买,待垫料使用一年后,厂家以“以旧换新、以一换一”方式为养殖户免费更换垫料,并利用回收的旧垫料生产高档有机肥料供应市场,提高了综合效益。目前,县中科嘉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形成年产成品发酵垫料5万吨的能力,今年以来该公司已生产销售成品发酵垫料2.6万吨,除满足本县生态环保养殖需求外,还辐射带动了周边县区。通过推广生态环保养殖,大幅度提高了畜产品品质质量,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近几年,我市用生物环保模式饲养的生猪和肉鸭已成为江南市场一大品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2009年6月份,我市被列为世博会生猪肉品专供基地;去年,我市金锣生猪产品被广州亚运会指定为亚运会专供产品;沂水昱兴源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的生态环保猪肉已成功打入北京、济南、临沂等大型超市,售价高达每公斤80多元;县的生态环保鸭产品目前已占长三角地区市场份额的70%以上。

二、挖掘良种资源,培育特色市场,加快培植高效特色增长点

按照着力打造“生态山,优质畜产品”新形象的要求,围绕开发地方畜禽良种资源,突出抓了地方特色畜产品市场的开发,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我们培植的本地鸡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精选本地鸡优良品种的基础上,采用了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十五年的科研成果精心配制成的鸡粮“九菜一汤”(黄粉虫、松籽、南瓜、大豆、金银花、玉米、大蒜、牛蒡、胡萝卜、纯天然山泉水)。在生产过程中,对合作社所有社员实行统一鸡苗选供、统一鸡粮加工、统一卫生防疫、统一品牌商标、统一收购销售的“五统

查看全文

湖北黄石特色水产养殖分析

摘要:近年来,黄石市特色水产养殖发展态势较好,帮扶了当地村民务工增收、脱贫致富,但是也面临着经营风险较高、基础服务薄弱和产业融合乏力等因素制约,建议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抓准市场化运作导向、提升价值链以及完善利益链。

关键词:特色水产养殖;产业;建议

近年来,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的引导下,湖北省黄石市特色水产养殖发展态势较好,帮扶了当地村民务工增收、脱贫致富,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的新动能。

产业特点

1.水产产业资源优越,基础较好。黄石临江怀湖,河网密布,水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据三农普公报,截至2016年12月全市有渔业生产单位1665家,规模户1423户,养殖户5469户;淡水养殖面积645684.68亩,水产品产量82213.06吨。较大规模的水产养殖为特色水产养殖提供了水域、人员、技术和市场等优良的生产因素和基础条件。2.特色水产养殖发展迅速,初具规模。黄石特色水产养殖起步于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有限公司和家庭农场为主要经营形式,当前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种有7个,分别为小龙虾、鳜鱼、精品螃蟹、泥鳅、黄颡鱼、中华鳖和青蛙,总计养殖水面8.333万亩。3.特色水产养殖带动农民增收和脱贫效应明显。一是“公司+基地+农户”帮扶农民增加经营性收入。如阳新县北富生态种养殖有限公司合作经营的示范效应明显,结对帮扶贫困户16户,向每户提供帮扶资金5400元;帮助农户规划稻虾养殖,并提供技术指导。二是普通农户依托土地流转增加财产性收入。据调查,土地流转租金为200-400元/亩,平均315元/亩,可为4口之家的普通农户增加年收入1260元。三是养殖户雇佣村民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接受调查的5户养殖户共聘请转租农户、贫困村民、普通村民89人,就近从事挖沟整堤、清淤疏浚和投食捕捞等工作,平均工价100元/日。

发展原因

查看全文

特色水产养殖现状与发展战略

佳木斯市渔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年以自然捕捞为主,历史上曾有“棒打狍子、瓢舀鱼”之美誉,是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上的“鱼米之乡”。自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由于过度捕捞及工业化、城镇化因素的影响,自然水域污染加剧,自然渔获量呈减少趋势。因此,我市渔业逐步形成以水产养殖为主、捕捞为辅的生产格局。截止2018年10末,全市养鱼水面34万亩,水产品总产量预计6.9万吨,其中养殖产量6.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预计16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预计1.8万元。

一、发展现状

佳木斯市地处三江平原,渔业资源丰富,现有养鱼水面34万亩,其中水库面积4万亩,精养塘面积12万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7万亩,为发展水产养殖业奠定良好基础。目前,我市名优特水产养殖面积10万亩,占整个水产养殖面积的30%,产量约占总产量的22%。养殖的特色品种主要有黑龙江鲟鱼、黑龙江野鲤、乌苏里拟鲿、鳜鱼、方正银鲫、团头鲂、黑鱼、泥鳅、河蟹、甲鱼、小龙虾等。但从规模和效益上看,还存在养殖规模较小、效益不高且不稳定的情况,有的养殖品种还仅限于试验示范中,不能推广开来。究其主要原因:1.思想观念因循守旧,对新品种认识不到位。有相当一部分养殖场户对引进的新品种缺乏足够的认识,抱有观望和不认可的态度,始终养殖传统的鲤、草、鲢、鳙“四大家鱼”。2.投入资金严重不足,新技术推广不快。主要表现在,北方高寒地区养鱼周期较短、养鱼成本较高、投入较大,养鱼基础设施投入的主体为养鱼场户,由于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术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做保障。因此,养殖场户无力投入扩大再生产资金,造成新技术推广缓慢。3.创建品牌意识不强,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当前,我市水产养殖户仍然处于分散经营状态,组织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水平不高,资源优势没有形成经济优势,特色产品没有真正形成拳头产品,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较少,市场竞争力较低,产业效益不高。4.产业链条相互脱节,没有形成渔业产、加、销一体化。一方面由于特色养殖规模小,产量低,形不成大批商品量和加工量,导致养殖场户安于现状,满足于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状态和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我市水产品加工业目前仍然是短板,没有精深加工产业,不能带动特色养殖业高质高效发展。

二、发展战略

近些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调结构、转方式和供给侧改革步伐的加快,传统的养殖品种和方式严重制约了产业效益的提高。同时,也为我们渔业工作者提出了新课题和新要求。通过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佳木斯特色水产养殖业发展主要体现“五个结合”,即:特色渔业和绿色渔业相结合、养殖技术典型示范与培育新型渔民相结合、争取项目投资与工商资本多元投资相结合、品牌创建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水产养殖业与一二三产业相结合。加快推进渔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渔民增收,奋力走出我市特色渔业发展之路。1.充分发挥现有水产良种场优势,实现特色渔业和绿色渔业发展的有机统一。名特优苗种是发展特色养殖业的基础。目前,我市现有抚远市鲟鳇鱼原种场、同江市鲟鳇鱼原种场、同江市鳜鱼良种场、富锦市乌苏里拟鲿及细鳞斜颌鲴原种场、佳木斯市郊区黑龙江野鲤原种场等五个原良种场,为我市特色水产养殖提供了苗种保障。我们要加大地方特色品种的繁育力度,满足全市养鱼场户对名特优苗种的养殖需求。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努力达到池塘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安全化。2.大力推广普及渔业新技术新设备,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贯穿于新型渔民培训之中。新技术新设备是渔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但需要渔民去掌握和使用。我们要加强新型渔民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渔民素质,培育出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渔民。同时,各地还要抓好典型的培育工作,培养出叫得响、过得硬、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发展,提高新技术、新设备等渔业前沿技术设备的普通率和使用率,推广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从而提高科学技术在特色渔业生产中的贡献率。3.努力解决渔业生产投入不足的瓶颈问题,提倡政府项目、工商资本及渔民投资的多元化。多年以来,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市特色养殖业的发展,如何解决资金这一瓶颈问题,成为我们破解困难的关键。我们要紧紧抓住东北振兴、乡村振兴及三江平原大开发、大发展的有利契机,努力争取国家和省市地方项目投资,做好调研论证和项目实施。同时,要不拘一格,广泛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民间投资等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佳木斯市黑龙江鲟鳇繁育基地引进辽宁省大连市森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小龙虾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其主要目地就是做大做强渔业产业,积极引领带动我市特色渔业发展。4.积极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牌渔业,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没有品牌或名牌产品,在市场中就难以立足,也不会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养殖场户增强品牌意识,在丰富特色养殖品种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一些省内外的展销会、博览会等一系列产品宣传推介活动,使我市地方生产的水产品创出品牌、形成名牌,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打开市场销路,力争闯进国内外市场,赢得更高效益。5.重点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休闲渔业及产加销一体化,逐步实现水产养殖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休闲渔业及产加销一体化,是生态循环农业、旅游观光农业、高产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是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实践证明,稻田综合种养有除草、除虫、增肥、松土,增温等五大好处,做到了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上作用显著。我市重点要发展稻鱼、稻蟹、稻鳅三种技术模式。目前,佳木斯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已达到7万多亩,就我市水稻种植面积已达834万亩来看,发展潜力很大。二是提档升级休闲渔业。我们要针对全市休闲渔业规模较小和档次较低的实际,不断增加服务项目和设施,开展特色垂钓、冬钓冬捕及节日钓、比赛钓等活动,吸引城镇居民到垂钓网点观光旅游、品尝鱼鲜和休闲渡假,促进养殖场户增收。三是加快推进产加销一体化。我们要在发展特色养殖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弥补水产品加工的短板,使“原字号”产品通过加工转化为“精字号”产品,增加经济效益。要像抚远市那样,以地方特色鱼类鲟鳇鱼、大马哈鱼为主,加工的产品主要有冷冻水产品、干腌制品、熏腌制品以及鲟鳇鱼籽酱、大马哈鱼籽酱等,已经销往省内外市场。同时,我们要发挥我市地处三江平原中心城市商品集产地的优势,面向三江经济区千万人口的市场空间,建立大物流、大市场,拓宽水产品销售渠道,为把我市建设成特色渔业强市和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冯国君 刘春兰 陈程 胡佳春 单位:佳木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查看全文

街道发展特色养殖工作总结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街道立足本地优势,调整和优化农村的经济结构,大力实施富民工程,把发展养殖业做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抓规模扩大、成立合作社、培育重点农户、带动了一批特色养殖,推动了全街道养殖业的发展。

抓养殖小区建设,提升养殖业的档次和水平

该街道把高相、西见屯、邱家七吉、谭家庄等村作为养殖重点村,积极搞好规模化小区建设。目前,高相村建成了100多个特种动物饲养小区,每年养殖水貂30万只、狐狸3万只、乌苏里貉2万只。西见屯建成了占地300多亩的标准化蛋鸡养殖车间,配备了调温、喂食、给水自动化系统。谭家庄建成了十几个养殖小区,养猪户已发展到260户,年出栏生猪20000余头,年收入2000多万元。

为解决规模养殖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街道经常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养殖户,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各种困难。面对养殖户经常遇到的技术、资金、信息闭塞等问题,街道协调有关单位努力做到送技术、送信息、送资金上门。通过邀请畜牧局养殖专家现场讲解养殖技术,协调信用社专题解决养殖户贷款问题,利用政府各种资源渠道向养殖户提供生产、销售等信息。截止目前,已组织养殖技术讲座50多次,争取贷款300多万元,提供信息千余条。

成立合作社,搞好“五统一”服务

该街道在养殖业发展中,始终注重科学引导,鼓励农户团结协作,联手致富。他们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本街道实际的合作社发展规划,并出台了奖励激励政策,引导农户依靠农村合作组织,科学发展。目前,已成立高相村特种动物养殖专业生产合作社、西见屯玉元蛋鸡专业生产合作社等63个养殖生产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料配方、统一产品销售等“五统一”服务和管理,提高了养殖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扩大了销路,促进了生产发展。西见屯玉元蛋鸡专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后,变过去的“散养”为现在的“标准化养殖”,并申请注册了“玉元”牌鸡蛋产品商标,规模效益明显提高。先后辐射带动东见屯、臧家庄、高家屯、刘家黑龙沟等4个村发展蛋鸡养殖。目前,已有236家蛋鸡养殖户加入合作社,存养蛋鸡92万只,年产蛋鸡1800万公斤,产品畅销青岛、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仅此一项年可增加农民收入3000多万元。

查看全文

淡水鱼养殖业绿色发展路径

我国是水产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水产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水产养殖业。作为农业的基础性产业之一,水产养殖业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优质蛋白,同时也促进了渔业产业的稳定发展,提高了渔民的收入,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今,水产养殖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包括产业结构问题、养殖布局问题以及养殖方式问题等。鉴于此,农业农村部会同生态环境部等部门于2019年2月15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认为水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绿色养殖,强调绿色养殖能有效降低天然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的利用强度,保障生物多样性,在满足消费者对绿色产品需求的同时,协调水产养殖业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是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对此,本文从特色淡水鱼产业入手,探讨完善水产养殖业绿色养殖的途径,以加快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与转型升级。

1特色淡水鱼产业情况

我国的特色淡水鱼主要包括罗非鱼、黄颡鱼、鳢、鳗、淡水鲈、鳜、黄鳝、泥鳅、鲟、鲑鳟等,2017年特色淡水鱼产量467万吨,占全部淡水鱼产量的18.48%,2018年总产量约为450万吨,出口总量60.28万吨,出口总额27.50亿美元。与大宗淡水鱼相比,特色淡水鱼具有营养价值高、产品附加值高、品质优良等特点,大部分品种在消费者群体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多居于消费的高端,部分品种也主要面对国际市场。

2特色淡水鱼产业绿色养殖推进情况

2.1推进养殖尾水处理,从根本上改善养殖环境。在特色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大部分养殖厂会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将尾水直接排放到外部环境中,未经处理的养殖尾水直接排放到外河,其所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比较常见的是会带来水体的富营养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给自然水域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特色淡水鱼产业在江苏、浙江、上海、天津、河北、宁夏等全国10多个省、市地区实施的以规模场自治和连片养殖集中式治理的管理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2推动配合饲料的研究与应用,彻底转变养殖方式。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必须做到尽量用饲料代替冰鲜幼杂鱼,严格限制冰鲜杂鱼直接投喂现象,目前,鳢、淡水鲈和鳜等特色淡水鱼仍在大量使用冰鲜鱼或活饵投饲,这种养殖方式除了需要大量成本投入,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也会造成水体的污染,致使养殖病害频发,威胁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特色淡水鱼产业开发的淡水鲈和乌鳢专用配合饲料系列产品,可完全替代养殖生产中使用的冰鲜鱼饲料,并已推广到广东、浙江、江苏等11个省份。2.3开发新型养殖方式,拓展养殖空间。推广“稻鱼综合种养模式”,作为一种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结合了水稻种植技术和水产养殖技术两种技术的长处,不仅提高了稻田综合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更是一种典型的绿色养殖模式,具有稳粮促渔、生态环保、提质增效等功能。近年来,特色淡水鱼产业在云南等多个地区发展了稻鳅综合种养模式,起到了稳粮增收的作用。2.4以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渔业资源的国际间有效利用。以“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为核心,促进“经济融合”“共同繁荣”。特色淡水鱼产业在苗种选育、养殖技术等方面技术经验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养殖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了渔业资源的国际间合理与有效利用。

3特色淡水鱼产业绿色发展方向

查看全文

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主要措施

我国大水面渔业发展历史悠久,河流和湖泊自古以来就是淡水渔业养殖的主体。据调查,2017年湖泊和水库的养殖面积约占全国淡水渔业养殖面积的52%,产量约占全国淡水渔业产量的20%左右。近年来,许多大水面经过深入发展探索,在生态净水、抑藻固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也成了各地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但也有部分地区由于大水面渔业的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协调好渔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度开发、永续利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谐发展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子,是当前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急需解决的一大课题。

1.科学规划,生态发展

众所周知,发展渔业生产,必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必须首先在规划层面和制度层面厘清二者关系,尊重自然,适度开发,永续利用,和谐发展。一是要科学合理规划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布局和养殖功能。按照农业农村部安排部署,严格执行养殖证制度,制订并各地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认真开展水产养殖“三区”(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划定工作。特别是针对湖库等大水面,必须按照生态优先原则,在严格控制大水面渔业养殖容量标准前提下,合理规划养殖布局,明确其水产养殖功能,制定生态渔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模式、方向和目标,制定和落实具体发展措施,为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绘就美好发展蓝图。二是要因地制宜编制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总体规划。最近,农业农村部曾会同多家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全国层面制订的水产业绿色发展刚领性文件,是加强科学布局,转变养殖方式,改善养殖环境,强化生产管理,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政策支持,落实保障措施,是各地制订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根本依据。三是要立足本地水面资源特点,将湖库等大水面生态养殖作为重要抓手,协调好渔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编制当地渔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各地应根据渔业布局情况,结合自身实际,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打造生态净水型、绿色养殖型、旅游观光型、休闲娱乐型、餐饮服务型等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模式,着力构建大水面生态渔业特色发展格局。

2.科技支撑,创新发展

一是要按照生态优先、科学利用、创新机制、融合发展的原则,总结推广大水面渔业发展经验和先进模式,研究制定大水面渔业养殖容量标准和技术规范,组织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推进技术成果转化,探索管理运行和利益分享机制,推动出台发展政策,促进大水面养殖、捕捞、加工、冷链物流、休闲及旅游等业态实现有效融合。二是要狠抓标准化生产,切实加强源头管控,针对大水面渔业生产特点,在做好资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养殖品种和容量,严格苗种检验。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创建活动,制定渔业生产各环节的规范标准。充分发挥水产养殖的生态属性,鼓励发展不投饵料的滤食性鱼类。三是要合理利用养殖水域底层、中层、上层空间,充分开发利用水体养殖空间,提高生产能力。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在大水面养殖水域采用“人放天养”、“轮捕轮放”等生态养殖模式,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水产品。通过增加投放量和捕大留小等方式,提高鲢鳙大规格商品鱼生产量。通过轮作养殖、分区养殖等方式提高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品生产量。四是要加强品牌建设,鼓励大水面经营者各地依托当地特色,创新发展独具特色的水产品牌或水产区域公共品牌,开展水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组织经营者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主流展会,支持举办各种特色展销活动,以品牌建设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五是要积极利用信息化平台,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发展电商销售,让大水面经营者通过互联网宣传推介自己的水产品品种或经营特色,学习网络经营知识,掌握网络交易技巧,运用安全的支付手段,加强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宣传销售自己的特色水产品,为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生态保护,提升质量

查看全文

发展养鸡业策略

仙居鸡是我国著名的地方品种鸡,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编的《中国家禽品种志》中,仙居鸡排名首位,故被誉为“中华第一鸡”。随着市场的推广的与经济,仙居鸡已经发展成为我县的特色的经济,成为农民创收增产的重要的收益来源。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健康、低碳、环保、生态畜牧业的要求,为发展我县发展仙居鸡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为更好促进我县特色养鸡业的发展,笔者就如何大力发展特色养鸡业进行了探讨,仅与同行商榷。

1抓好特色农牧业基地建设

应围绕仙居鸡特色农牧业主导产业,根据市场需求,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和科技力量,建设地方特色突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基地。并形成相对集中、统一规划的区域化布局,将基地建设与生态建设并重,使仙居鸡特色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仙居鸡特色基地布局要根据各地区位条件差异,实行区域分工,优化区域布局,在全区积极培育各个种植区,走开发特色产品、建设基地、兴办企业、培育市场、振兴区域经济的路线,形成特色农业基地、畜牧业基地、水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基地、良种繁育基地等。

2坚持依靠科技进步

加强科技培训,加快畜牧兽医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引进推广畜禽优良品种,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提高畜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档次。立足本地特色,大力开发仙居鸡资源,打造竹溪绿色生态畜禽产品品牌,以特色求市场,用特色创效益。抓好畜禽疫病防治和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完善基层畜牧兽医服务网络,强化专业队伍建设,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提高动物疫病防治和畜产品质量监测能力。大力推广畜禽饲养、预防、管理、治疗新科技,推广普及配合饲料、生料干喂、分段饲养、种草养畜、秸秆氨化以及畜禽疾病的综合防治等畜禽饲养综合配套措施,使畜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积极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带

查看全文

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意见

为有效、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发挥“中国黄河鲤鱼之乡”的品牌带动效应,实现黄河鲤鱼产业提档升级,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将我县打造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经县委、县政府研究,现就关于全力发展“黄河鲤鱼”特色产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等系列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按照县委乡村振兴12345发展思路,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引领,以促进黄河鲤鱼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为主线,大力构建全空间、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黄河鲤鱼特色产业体系,全力打造黄河鲤鱼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二、目标任务

到2025年,“黄河鲤鱼”创建成为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为全国黄河鲤鱼产业领军产品;力争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黄河鲤鱼)、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黄河鲤省级良种场建设提升为国家级黄河鲤原(良)种场;力争将县打造成为“中国黄河鲤鱼之都”。

一是规模化水平大幅提高。黄河鲤鱼养殖面积达到2万亩,年产量达到10000吨,黄河鲤鱼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产地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100%。2021年力争新增黄河鲤鱼养殖面积1000亩。

查看全文

局长在畜牧业发展现场会发言

同志们:

今天这次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工作会议是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召开的,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近年来全市畜牧工作,分析当前畜牧业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任务和措施。下面,我重点讲三个方面内容:

一、畜牧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成为推进全市“两新”工程、壮大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畜牧部门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畜牧工作重点,以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的研究推广、地方特色畜禽品种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为重点,积极引建、扶持畜牧龙头企业,增强科技创新与示范带动能力,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畜牧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全市畜牧业呈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标准化生态养殖成为养殖主导模式,生产方式逐步转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