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德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0 18:34: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特色德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特色德育

校本特色德育模式分析

[摘要]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品德的塑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德育工作者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情感等发展规律,开展合适的德育工作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道德认知和体验,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感恩既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是个体的基本道德素质,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共意识。感恩容易引发情感共鸣,帮助个体形成良好的心理体验和道德品质。因此,广州市荔湾区河沙小学充分挖掘感恩的主题内涵,使感恩教育德目化、课堂化、活动化和社会化,创新性地构建基于感恩教育的校本特色德育模式,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感恩教育;德育模式;德育实践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使命就是要唤醒学生的灵魂。小学阶段既是学生品德塑造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道德成长的敏感时期。唤醒灵魂、触动心灵的小学德育是促进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感恩既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是个体的基本道德素质,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共意识。将感恩教育纳入小学德育范畴,能够有效唤起学生灵魂深处的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1]对此,广州市荔湾区河沙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以创新性的德育思维,将感恩作为德育理念,感恩教育作为德育载体,通过感恩教育的德目化、课堂化、活动化和社会化,构建独具校本特色的德育模式,以此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并为其他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提供实践参考。

一、感恩教育德目化

明示德育之目的者,为德目。德目,即德行的要项,德目化就是将基本道德罗列出来,使之成为某个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早在春秋时期,士大夫对各种德目的列举就已很常见,如孔子便列出“仁、智、孝、悌、忠、信、勇、敬”等具有基础性和整合性的德目表,以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规范学生的言行。我校参照此做法,根据感恩教育的不同层面设置了不同核心德目,对标培养学生,促使学生养成德目所倡导的道德品质。

(一)道德养成德目化

查看全文

德育特色情况报告

今后,以上是对我校德育特色工作的一个简要介绍。校要结合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时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

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几年来,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方向,确立了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德育工作思路,拓宽了德育工作渠道,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德育特色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健全、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运行机制。

指导和运筹全面工作。二是建立实施系统,学校积极建议全员育人。建立了德育工作网络化实施系统。一是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以德育处、少先队负责抓,年级组长协调抓,值周教师轮流抓,班主任具体抓,任课教师配合抓,学生干部协助抓的德育工作网络化实施系统。三是软件系统,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工作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二、依托学校特色建设。

最主要的小学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生习惯的养成。正如《中共中共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所指出的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重要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小学不同于中学、大学。但却是德育中最“实”局部,看得见、摸得着的德育的质的指标。为此,学校上下达成共识,一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查看全文

德育特色学校先进材料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建设全员德育机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创设德育活动载体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创设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机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和激励学生品德的自主发展;发掘德育时代内涵建立德育目标序列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学校各项目标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的健全,都是从有利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的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重视师德师风教育,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创设德育活动载体,增强“活动育人”效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工作,强化了以班级为单位的校风建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年度学校推出“班级全员自主管理”模式和学生会干部竞聘上岗制度、学校努力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充分开发学生特长和才能的初中学生发展性评价,强调包含自强不息、刻苦奋斗精神和实践创新精神在内的人格培养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创办于1962年的××初级中学,是一所具有四十多年悠久办学历史和优良办学业绩的初级中学。学校长期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总结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从学生主体出发,从学校实际出发,确立学校皆德育、社会皆德育的大德育观念,建立既有时代特征又有××初中特色的德育模式,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激励

奋进的良好成长环境,实现社会责任感、成才意识与常规养成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德育素质,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在长期的办学历史发展过程中,××初中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学校文化和德育特色,这就是:爱国爱校的优良传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和谐共振的师生关系、文化理想的追求。

四十多年来,正是这种底蕴深厚的学校文化,激励着全校师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校风,不断超越自我,充满生机与活力。学校的德育工作注重在基础上花力气、在改革上做文章、在实效上下功夫,实现了“五个转变”,即:在指导思想上,从纯正校风、保证教学转变为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在德育管理上,从经验型转变为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在教育形式上,从较单纯的活动教育转变为贯穿至教育的全过程、渗透至教学的各环节;在德育队伍上,从以政教处及班主任为主转变为依靠全员的共同参与;在工作着力点上,从提高德育认识、摆上工作位置的浅层次转变为优化德育队伍素质、提高科学化水平的深层次上来。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德育特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初步建成了“以德树人、民主和谐”的德育模式,优良的校风、学风逐步形成,连续荣获南通市、启东市德育先进集体、启东市安全文明学校、启东市绿色学校、启东市艺术节十佳、启东市文明单位、启东市先进学生群体、启东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德育教育特色学校、启东市无流生学校、启东市收费规范学校等荣誉称号,2008年又被评为“德育先进特色学校”。

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上升,回顾学校走过的成功历程,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核心、民主管理、依法治校、观念更新、特色创建和自强不息的努力。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建设全员德育机制

查看全文

高职特色德育工作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特色德育工作的开展,要树立服务意识教育、树立竞争意识教育,并且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此才可以更好的体现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特色,才能够培养出更加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特色;德育工作

1.前言

高职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其肩负着培育建设、生产、服务以及管理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拥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的知识储备,并且要重点的培养自身的基本技能以及实践能力,要拥有良好的操守以及职业素养。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当更加的突显出高职德育工作的特色以及德育教育的目标,让学生将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同时,重点强化学生的职责意识及奉献意识,让学生参加工作后可以爱岗敬业、安于基层,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逐步的迈入全球化的发展步伐,同时,市场经济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这一时期内受到了强烈的思想碰撞。同时,由于受到各种社会压力的作用,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较多的困惑,导致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急需学校通过强化德育教育工作突出德育教育的特色,以让学生走入社会之后,更加的具有责任感与道德感。

2.特色德育工作的开展

2.1要树立服务意识教育

查看全文

中小学德育改进特色探讨论文

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教育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小学德育变革的关键时期。如今,学校德育已摆脱左的思想束缚,并从社会政治运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断地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总结研究这20年来中小学德育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对于加快和深化德育改革,使德育更好地承担时代赋于自身的历史使命,将是十分有益的。

一、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成绩和实践特色

(一)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成绩

1.增强德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德育大纲是德育规范化的具体体现,但长期以来,对德育大纲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由于德育和社会政治运动联系过于紧密,致使人们认为德育只是随政治形势变化而变化的一种宣传工具,无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可言。故在中小学中,语、数、英等各科都有教学大纲,唯德育无大纲,无要求、无检查、无考核。改革开放以后,德育大纲对于德育实践的指导意义得到了真正的重视,几十年德育无大纲的局面开始扭转。1983年,《我国学校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大纲的研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六五”重点课题,由北京师大,华东师大,华南师大三所院校共同承担这项研究任务。这项研究成果,为教育部后来制订中小学德育大纲提供了依据。在广泛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国家教委于1988年8月10日和8月20日分别颁发了《小学德育纲要》(试行)、《中学德育大纲》(试行)。经过几年的试行,国家教委于1993年3月和1995年2月正式颁发《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从此中小学德育走上了依纲管理、依纲育人、依纲考评的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2.加强政治课改革,不断完善德育教材。政治课(小学称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主渠道,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与教材设置的科学性关系很大。为此,1982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6年5月,国家教委颁发了重新修订后的六年制的《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允许各地根据大纲要求,实行“一纲多本,委托编写,审查通过,自由选用”的原则。与此同时,中学政治课改革也有所动作,1985年确定中学政治课为思想政治课,其课程设置依年级顺序为《公民》、《社会发展简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科学人生观》、《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教材中强调注重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原则。与小学相同,也实行一纲多本。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分别规定了我国小学、中学、大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指出要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尽量实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1996年,国家教委颁发《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其中初一年级的课程内容是心理品质教育。新编的课程内容,较传统的教材单凭政治知识进行选编教材范围较大,内容较充实,编排较科学合理,标志着政治课教科书编写较以前成熟。政治课改革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要使这门课程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3.创设多样化的德育方法。现代德育宗旨,根本上是要使学生形成主体意识和自觉主动的精神,而传统的德育往往凭借“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生硬的方法实施强制性的灌输,极大妨碍学生自觉自愿精神的形成,所以,创新德育方法势必成为德育改革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德育方法创新主要表现为突破以往课堂坐而论道的局限,扩大德育的空间和影响。一是利用各种媒体与现代传播工具,对学生进行德育,提高德育的覆盖面、渗透力。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知识竞赛、社会活动等,使德育活动更具有吸引力,达到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目的。三是通过校风建设和校园建设,发挥“无形教育”的熏陶作用。在具体的德育方法改革上,针对过去空洞枯燥的说教,变“刻意”教育为“无为”教育,如采用“陶冶”、“示范”、“暗示”等方法,另外还注意借鉴国外学校德育和心理辅导的方法,把“角色扮演”、“价值澄清”、“倾听”、“体验”等方法运用到德育中来。这些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判断、自我体验,故易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

查看全文

申报德育特色学校通知

各学区、直属各类学校,乡镇中小学:

近年来,我县各中小学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德育为首”的理念,充分挖掘校本德育资源,不断推进德育创新,创建了一批特色鲜明、育人效果明显的德育特色学校。为了树立品牌意识,发挥德育特色学校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在全县形成不拘一格、生动活泼的德育工作新局面,经研究,决定在各中小学申报创建的基础上评选认定一批县级中小学德育特色学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申报学校要求办学方向正确,管理科学规范,并在行为规范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班主任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国防教育、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德育科研、德育评价等某一方面(亦可自行拟定)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全县同类学校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影响力。

二、申报评估验收要求

(一)各学校要认真对照《**县中小学德育特色学校评估表》(附件1)进行自查,达到90分以上(含90分)的均可申报;

查看全文

高职学校特色德育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越来越成为中国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具备时代特色的德育教育的成功实施是高职教育成功的重要考量,也是在教育领域紧追“中国梦”的体现。尤其是幼儿师范类学校,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德育教育必将成为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德育教育;幼儿师范类学校;高职生

德育教育是指对个体进行思想、品德、政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其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社会未来发展质量和速度。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幼儿师范类学校高职生由于其身份及教育模式的特殊性,德育教育更值得关注。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幼儿师范类高职生急需系统的符合西部地区特色的德育教育。

一、一些西部高职生德育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

1.一些高职院校对学生德育教育缺乏足够重视。这些高职院校对学生德育教育关注力度不足,德育课程设立的目的是应对考试,使得德育教育缺乏实效性、道德实践性,进而导致学校缺乏正确宏观的道德环境导向。与此同时,大学生活的开放性和不可控性决定了学生素质发展的不确定性,为德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2.德育教育内容陈旧、方式滞后。尽管目前高校教育普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这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仍沿袭以往的课堂讲授方式,且教育手段专断、内容陈旧、教师照本宣科,脱离高职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导致现行高职学生的德育教育依然流于形式、可有可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3.需要提出有自身特色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建设的有效途径。可以根据当地学生的生活环境,在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出有自身特色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建设的有效途径,体现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最终服务社会的根本宗旨。

二、西部幼儿师范类高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学校特色德育课程构建与策略

[摘要]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铸魂。广州市海珠区绿翠小学结合独特的地域资源与历史文化传统,构建了其具有“翠竹文化”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明确了其“竹品塑人生”的德育课程理念以及其“竹心竹韵,向上人生”的德育课程目标,丰富了其以校本化国家课程和特色化活动课程为主的德育课程内容。同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课程实施方案和课程评价方式,积极探索德育课程开展的途径和方法,实现了德育课程的特色化、纵深化发展。

[关键词]德育课程;校本课程;翠竹文化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树立德行是“三不朽”之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可见,德育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德育课程的构建及实施更加迫切。广州市海珠区绿翠小学立足于学校的办学实际及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挖掘“竹”本身的自然属性及其具备的文化内涵,主张开发以“翠竹文化”为载体的特色德育课程,最终形成一套可供实践与参考的德育课程建设标准。在此目标的牵引下,绿翠小学提炼出“竹品塑人生”这一德育课程理念,并积极探索特色德育课程的构建策略及实施路径,旨在通过特色德育课程培养竹子般气质的学子,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系统化、整体化发展。

一、以“竹品塑人生”为特色德育课程理念

苏轼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可见,竹子在古代文人的日常生活、心性养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所包括的独特品质对人的品性形成可以起到积极的塑造与引领作用。当前,教育的本质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既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成长,又要求能够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呵护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基于此,绿翠小学确立了“竹品塑人生”的德育课程理念,以竹为媒,以竹品喻人品,培养竹子般的绿翠学子。该课程理念具体明确了两项内容:(一)特色德育课程理念以学校文化为核心。竹坚韧挺拔,外直中空,超然独立,象征着正直、谦逊、高洁、坚毅等品质,历来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与赞扬。绿翠小学德育课程以“促进学生成长”为基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翠竹文化”为核心载体,把握一个核心———如竹般的品质,即竹品。学校设置课程以挖掘并利用翠竹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及其教育价值,积极提升德育课程的育人成效,使学生在竹品氛围的浸染下,逐步成长为身心健康、气质高雅、胸怀宽阔的如竹品质的学生。(二)特色德育课程理念以学校与学生发展为重点。“竹品塑人生”德育课程理念的形成一方面源自绿翠小学的发展实际,另一方面源自学生的发展需求,它在具体的构建与实施中包含两个重点。其一,重视“竹品教育”与学科的融合。从德育课程的特色发展需求出发,绿翠小学将“竹品教育”渗透于学科性课程教学内容中,实现德育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通过学科之间的互相融合,学生既能获取专业的学科知识,又能从课堂中感受“竹品教育”的熏陶,丰厚人文素养与身心发展,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二,重视学生实践与体验。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出发,绿翠小学德育课程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利用学校、家长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综合节庆活动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实践体验,在活动中提高道德认知力和道德实践力。

二、以“竹心竹韵,向上人生”为特色德育课程目标

查看全文

巧用地方资源构建特色德育试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这告诉我们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仅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而且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而要想让德育取得实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德育资源,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紧紧抓住当地特点,充分挖掘利用当地的活生生的洋溢着乡土气息的德育材料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教育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近年来,宣汉县致力于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地方德育资源,着力打造特色德育,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效的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开发地方德育教材,丰富德育内涵

为了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料,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宣汉县立足校本德育教研,根据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灿烂悠久的巴人文化、风光秀丽的风景名胜、物产丰富的资源宝库等里面蕴藏着的巨大德育内容,编写了《可爱的宣汉》、《红色摇篮》、《马渡民歌》、《宣汉新童谣》等一系列地方德育教材,从历史、地理、气候、物产、文化、民俗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宣汉,作为德育课程的补充。利用这些图文并茂的德育教材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洗涤、启迪和革命传统教育,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增加了德育内容的鲜活性,激发了学生热爱宣汉,建设宣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发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收集资料、图片,鼓励学生参与教材撰写,指导学生参与修改定稿。由于注重学生的全程参与,将德育教材的编写变成学生的深入阅读过程,深刻体验过程,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和尊重,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道德认知的积极性,有效的引了起学生的道德情绪体验。

二、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德育实践活动,拓宽德育途径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这些重要论述启示我们,真正的德育认知是在“行动”之中形成的。在实践中形成道德感知和相应的品德,发展一定的道德实践能力。所以,学生在道德形成过程中要完成由知到信,由信到行的转变,其中道德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宣汉县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着眼地方特色,开展了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

查看全文

德育先进特色初级中学经验交流材料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建设全员德育机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创设德育活动载体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创设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机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和激励学生品德的自主发展;发掘德育时代内涵建立德育目标序列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学校各项目标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的健全,都是从有利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的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领导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建立德育领导机构,切实将德育工作摆上首位(从德育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投入都能体现德育的首要位置)、要求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人人充当德育工作者,共同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创设德育活动载体,增强“活动育人”效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工作,强化了以班级为单位的校风建设、学校努力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充分开发学生特长和才能的××初中学生发展性评价,强调包含自强不息、刻苦奋斗精神和实践创新精神在内的人格培养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创办于1962年的××初级中学,是一所具有四十多年悠久办学历史和优良办学业绩的初级中学。学校长期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总结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从学生主体出发,从学校实际出发,确立学校皆德育、社会皆德育的大德育观念,建立既有时代特征又有××初中特色的德育模式,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激励奋进的良好成长环境,实现社会责任感、成才意识与常规养成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德育素质,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在长期的办学历史发展过程中,××初中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学校文化和德育特色,这就是:爱国爱校的优良传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和谐共振的师生关系、文化理想的追求。

四十多年来,正是这种底蕴深厚的学校文化,激励着全校师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校风,不断超越自我,充满生机与活力。学校的德育工作注重在基础上花力气、在改革上做文章、在实效上下功夫,实现了“五个转变”,即:在指导思想上,从纯正校风、保证教学转变为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在德育管理上,从经验型转变为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在教育形式上,从较单纯的活动教育转变为贯穿至教育的全过程、渗透至教学的各环节;在德育队伍上,从以政教处及班主任为主转变为依靠全员的共同参与;在工作着力点上,从提高德育认识、摆上工作位置的浅层次转变为优化德育队伍素质、提高科学化水平的深层次上来。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德育特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初步建成了“以德树人、民主和谐”的德育模式,优良的校风、学风逐步形成,连续荣获南通市、启东市德育先进集体、启东市安全文明学校、启东市绿色学校、启东市艺术节十佳、启东市文明单位、启东市先进学生群体、启东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德育教育特色学校、启东市无流生学校、启东市收费规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年又被评为“德育先进特色学校”。

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上升,回顾学校走过的成功历程,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核心、民主管理、依法治校、观念更新、特色创建和自强不息的努力。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建设全员德育机制

“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近年来,在陆辉校长的领导下,××初中全力打造“人文教育”的品牌。学校各项目标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的健全,都是从有利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的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人文教育”对学生而言包括做人、求知、做事、审美等基矗因为××初中对他们来说是走向更高阶段网学习和成就人生事业的知识摇篮,更是铸就自己人生未来梦想的道德基地;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管理手段同时代的需要相比已经表现了很大的被动性。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制定必须服从民族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求。××初中以“人本观念”为出发点在德育教育上展开全方位的探索。多年来“全方位育人”的方针得到切实的履行: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课堂德育渗透为主渠道,以“爱国、爱校、爱家”教育为特色。××初中师生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用一切行动去诠释德育的真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