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0 18:27: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特色产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大会讲话词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由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和农业特色产业带头人参加的特色产业发展大会,其目的就是要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根本,顺应天时地利,顺应市场经济规律,采取得力措施,掀起一个发展特色产业的新高潮,力争把特色优势做到最大化,早日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讨论的意见,我讲四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发展特色产业
我市既是一个农业大市,又是一个农业弱市。加快科学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加,没有农民和农村的富裕,的科学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实现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改变农村的贫穷落后面貌,必须从的实际出发,必须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的客观条件和现实依据,必须把光热水土资源的比较优势发挥到最大。可以说,发展特色产业是的优势所在,出路所在,也是必然选择。
首先,具有发展特色产业的鲜明优势。发挥比较优势是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依据。发展经济必须深入地研究比较优势,科学地把握比较优势,充分地发挥比较优势。到工作几个月来,给我最深刻的影响就是独特的自然条件。既有山高沟深,立地条件差,人均耕地少,自然条件严酷的一面,又有光热水资源丰富,海拔低,全省无人能比的上江南一面。复杂的自然禀赋构成了资源的多样性,天然地构成了发展特色产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是唯一的产茶区,在全省具有唯一性,又是全国油橄榄的最佳适生区,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的花椒色泽之艳品质之优,同样无人可比。因此,在我看来,满眼都是特色和优势,到处都是财富和潜力。无论是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还是光热资源、生物资源来看,发展特色产业的条件在全省独一无二,无人能及,在全国也是得天独厚,优势明显。发展经济就必须顺应天时地利,顺应市场规律,依据比较优势,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把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特色产业做到最大化。
其次,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发展特色产业的强烈愿望。是全省乃至全国最贫穷的地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长期位列全省十四个市州之末,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00多元,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十分强烈。能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和实现这一愿望,不仅关系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巩固,是对我们的执政能力、发展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考验。在几个月的工作中,所到之处,我深深地感到,广大人民群众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而且已经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形成了如文县碧口镇李子坝村、礼县雷王乡山坪村、康县阳坝镇宋沟村、武都区城郊乡渭子沟村、成县陈院镇大垭村、文县尚德镇、武都区马街镇等一批依靠特色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康目标的典型。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通过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大发展。千百年种粮贫穷依旧,但发展特色产业,才实现脱贫致富,这个道理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面对落后的现实,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面对资源优势和特色,作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地担负起发展特色产业的组织领导责任,把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强烈愿望转化为我们抓特色产业的决心和信心,转化为抓好特色产业的政策和措施,转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行动。我们的各级干部都要有这样一种认识,不发展特色产业,我们就愧对一方山水,不会发展特色产业,我们就愧对自己的岗位,特色产业发展不起来,我们就愧对一方百姓。
能人创企业努力做好特色产业
能人创企业是核心。干部创事业,全民创业中。要围绕能人创企业来开展;百姓创家业,要依靠能人创企业来带动。能人创企业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干部创事业的成败,直接决定了百姓创家业的前景。因此,要开展好“全民创业、富民兴赣”主题活动,实现中部崛起、构建和谐社会宏伟目标,就必须突出重点,致力促进能人创企业。近年来,始终坚持“全民创业以能人创企业为主,能人创企业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主为,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益繁荣、城乡更加协调、文明不断提升的非凡成绩。截止2005年7月底,全县“个一”特色支柱产业,有生产经营企业193户,解决就业9万多人。今年17月,七大特色产业实现增加值2.99亿元,同比增长15%上交税金3210万元,同比增长17.5%回顾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五点体会:
第一,推动能人创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必须以弘扬创业文化为先导投资建厂、办企业、搞经营,是经济行为,更是创业文化、商业文化的物化。没有深厚的崇商意识、不懈的进取精神,就不可能有积极的创业行为,更不可能有持续的创业成功,也不会有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之初,即以崇商重能的抚河文化为基础,大力培育大气大度、宽容宽松、理智理性、精明精致、诚实诚信的人文素质;大力弘扬敢于冒险、勇于进取,坚韧不拨、奋力拼搏,勇于创新、积极开拓的创业精神;大力营造“以富为荣,以富为能,以富为强”,人人想创业、会创业、敢创业的浓厚社会氛围;在这种创业文化的强力支撑下,全县掀起了全民创业的热潮,、等镇更是家家搞生产、户户有作坊,盛况有如浙江温州。“华夏笔都”,有文化用品生产经营企业123家,带动就业3万多人,并有1.2万人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设文化用品销售窗口5000多个。镇,有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20家,吸纳群众就业超过3万人,并有500多人在外办实业。镇,有200多人经营钢构网架产业,带动就业8000人。
第二,推动能人创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必须以激活创业体制为前提体制是活力之源、创业之基。僵化的体制,育不出巨大的发展热情,形不成涌流的创业源泉。要实现全民创业,把各方面创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一切有利于创业的思想观念充分活跃起来,使一切创业人才的能量完全释放出来,就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限制,为敢于创业者提供方便,为善于发展者创造条件。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我县就在全省率先推行了乡镇企业股份制改革,掀起了“一次创业”的高潮;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又围绕“民有民营”目标,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大力实施国有资本退出战略,全面推进县属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改制,极大释放了企业发展潜能,激活了干部职工创业热情,掀起了“二次创业”的高潮。同时,策应国有资本退出战略,不断完善创业机制,全面放开投资领域,降低准入门槛,充分调动了社会资本的投资积极性。在这种宽松宽容的机制体制中,的“七个一”特色产业发展迅猛,呈现出“四提升”的喜人态势:一是企业规模提升。许多企业从昔日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大集团、大公司。据统计,在医疗器械“一根针”、文化用品“一支笔”、钢架结构“一张网”、高空礼弹“一盆花”四大产业中,就有规模以上企业28家。其中,洪达、益康等3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更进入全国同行业前名,烟花集团是亚洲最大的高科技花园式烟花生产企业。二是企业品牌提升。每年都有8—10个新产品通过省级以上鉴定验收。己有50多种产品获得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笔业己打响“罗氏”、“劳文”、“德文”、“派利”、“蓝珀”等90多个品牌,酒在全国白酒评比中名列第三,军山湖牌清水大闸蟹以个大味美、生态无污染风靡国内外。三是产业集聚度提升。镇,作为“华夏笔都”久有盛誉,所产毛笔占有全国70%的市场,金属笔市场占有额达50%。镇,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城,“医疗器械不到不全”的集聚效应正在逐渐显现。镇,正在打造全国最大的钢架结构生产基地。四是经营效益提升。利税逐年增长,对财政的贡献越来越大。今年1—7月,七大特色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
第三,推动能人创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必须以制定创业规划为基础规划是对投资的引导,是规范产业布局的手段,是优化产业结构的保证。缺少规划,投资难免无序,布局必然混乱,结构难于优化。为促进能人创企业效益显著,特色产业快速做大做强,我县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制度,形成了一整套产业发展政策,为产业有序、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指导投资方向。产业政策,告知政府扶持重点,对投资特色产业的企业,在用地,担保融资、税收减免、能源供应上给予倾斜,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二是突出扶持重点。加大技改贴息、出口退税工作力度,及时办理有关优惠政策,刺激企业发展热情。三是明确产业布局。重点打造三大园区,包括:加快规划好城南医疗器械城,打造李长医疗器械走廊;提升文化工业园实力;规划进张钢结构生产基地。现在,全县己初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第四,推动能人创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必须以打造创业平台为保证主要是打造三种平台:一是高效快捷的服务平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项目;强化投资审批办证中心职能,大力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并联审批制、服务制、误事追究制,全力打造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同时,按照“一大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项政策、一系列举措”办法,运作成立了七大产业协调服务领导小组,由副县以上领导任组长,专门负责协调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用地难、用电难、融资难等问题。二是及时便利的融资平台。打造诚信社会,协调银企关系,增强银行放贷信心,破解企业贷款难题;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为产品有市场、发展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解决资金难题;采取积极措施,推动烟花集团等企业上市融资。三是公平公正的市场平台。主要是引导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加强企业沟通,协调企业关系,规范企业竞争,避免行业内耗,减少恶性竞争,提升整体实力。
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由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和农业特色产业带头人参加的特色产业发展大会,其目的就是要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根本,顺应天时地利,顺应市场经济规律,采取得力措施,掀起一个发展特色产业的新高潮,力争把特色优势做到最大化,早日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讨论的意见,我讲四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发展特色产业?
我市既是一个农业大市,又是一个农业弱市。加快陇南科学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加,没有农民和农村的富裕,陇南的科学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实现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改变农村的贫穷落后面貌,必须从陇南的实际出发,必须充分认识陇南加快发展的客观条件和现实依据,必须把光热水土资源的比较优势发挥到最大。可以说,发展特色产业是陇南的优势所在,出路所在,也是必然选择。
首先,陇南具有发展特色产业的鲜明优势。发挥比较优势是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依据。发展经济必须深入地研究比较优势,科学地把握比较优势,充分地发挥比较优势。到陇南工作几个月来,陇南给我最深刻的影响就是独特的自然条件。陇南既有山高沟深,立地条件差,人均耕地少,自然条件严酷的一面,又有光热水资源丰富,海拔低,全省无人能比的陇上江南一面。复杂的自然禀赋构成了资源的多样性,天然地构成了发展特色产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陇南是甘肃唯一的产茶区,在全省具有唯一性,又是全国油橄榄的最佳适生区,在全国具有唯一性,陇南的花椒色泽之艳品质之优,同样无人可比。因此,在我看来,陇南满眼都是特色和优势,到处都是财富和潜力。无论是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还是光热资源、生物资源来看,陇南发展特色产业的条件在全省独一无二,无人能及,在全国也是得天独厚,优势明显。发展陇南经济就必须顺应天时地利,顺应市场规律,依据比较优势,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把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特色产业做到最大化。
其次,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发展特色产业的强烈愿望。陇南是全省乃至全国最贫穷的地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长期位列全省十四个市州之末,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00多元,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十分强烈。能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和实现这一愿望,不仅关系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巩固,是对我们的执政能力、发展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考验。在几个月的工作中,所到之处,我深深地感到,广大人民群众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而且已经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形成了如文县碧口镇李子坝村、礼县雷王乡山坪村、康县阳坝镇宋沟村、武都区城郊乡渭子沟村、成县陈院镇大垭村、文县尚德镇、武都区马街镇等一批依靠特色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康目标的典型。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通过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大发展。千百年种粮贫穷依旧,但发展特色产业,才实现脱贫致富,这个道理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面对陇南落后的现实,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面对资源优势和特色,作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地担负起发展特色产业的组织领导责任,把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强烈愿望转化为我们抓特色产业的决心和信心,转化为抓好特色产业的政策和措施,转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行动。我们的各级干部都要有这样一种认识,不发展特色产业,我们就愧对一方山水,不会发展特色产业,我们就愧对自己的岗位,特色产业发展不起来,我们就愧对一方百姓。
促进能人创业做好特色产业
在全民创业中,能人创企业是核心。干部创事业,要围绕能人创企业来开展;百姓创家业,要依靠能人创企业来带动。能人创企业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干部创事业的成败,直接决定了百姓创家业的前景。因此,要开展好“全民创业、富民兴赣”主题活动,实现中部崛起、构建和谐社会宏伟目标,就必须突出重点,致力促进能人创企业。近年来,始终坚持“全民创业以能人创企业为主,能人创企业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主为,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益繁荣、城乡更加协调、文明不断提升的非凡成绩。截止2005年7月底,全县“个一”特色支柱产业,有生产经营企业193户,解决就业9万多人。今年1—7月,七大特色产业实现增加值2.99亿元,同比增长15%;上交税金3210万元,同比增长17.5%。回顾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五点体会:
第一,推动能人创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必须以弘扬创业文化为先导投资建厂、办企业、搞经营,是经济行为,更是创业文化、商业文化的物化。没有深厚的崇商意识、不懈的进取精神,就不可能有积极的创业行为,更不可能有持续的创业成功,也不会有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之初,即以崇商重能的抚河文化为基础,大力培育大气大度、宽容宽松、理智理性、精明精致、诚实诚信的人文素质;大力弘扬敢于冒险、勇于进取,坚韧不拨、奋力拼搏,勇于创新、积极开拓的创业精神;大力营造“以富为荣,以富为能,以富为强”,人人想创业、会创业、敢创业的浓厚社会氛围;在这种创业文化的强力支撑下,全县掀起了全民创业的热潮,、等镇更是家家搞生产、户户有作坊,盛况有如浙江温州。“华夏笔都”,有文化用品生产经营企业123家,带动就业3万多人,并有1.2万人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设文化用品销售窗口5000多个。镇,有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20家,吸纳群众就业超过3万人,并有500多人在外办实业。镇,有200多人经营钢构网架产业,带动就业8000人。
第二,推动能人创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必须以激活创业体制为前提体制是活力之源、创业之基。僵化的体制,育不出巨大的发展热情,形不成涌流的创业源泉。要实现全民创业,把各方面创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一切有利于创业的思想观念充分活跃起来,使一切创业人才的能量完全释放出来,就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限制,为敢于创业者提供方便,为善于发展者创造条件。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我县就在全省率先推行了乡镇企业股份制改革,掀起了“一次创业”的高潮;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又围绕“民有民营”目标,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大力实施国有资本退出战略,全面推进县属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改制,极大释放了企业发展潜能,激活了干部职工创业热情,掀起了“二次创业”的高潮。同时,策应国有资本退出战略,不断完善创业机制,全面放开投资领域,降低准入门槛,充分调动了社会资本的投资积极性。在这种宽松宽容的机制体制中,的“七个一”特色产业发展迅猛,呈现出“四提升”的喜人态势:一是企业规模提升。许多企业从昔日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大集团、大公司。据统计,在医疗器械“一根针”、文化用品“一支笔”、钢架结构“一张网”、高空礼弹“一盆花”四大产业中,就有规模以上企业28家。其中,洪达、益康等3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更进入全国同行业前名,烟花集团是亚洲最大的高科技花园式烟花生产企业。二是企业品牌提升。每年都有8—10个新产品通过省级以上鉴定验收。己有50多种产品获得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笔业己打响“罗氏”、“劳文”、“德文”、“派利”、“蓝珀”等90多个品牌,酒在全国白酒评比中名列第三,军山湖牌清水大闸蟹以个大味美、生态无污染风靡国内外。三是产业集聚度提升。镇,作为“华夏笔都”久有盛誉,所产毛笔占有全国70%的市场,金属笔市场占有额达50%。镇,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城,“医疗器械不到不全”的集聚效应正在逐渐显现。镇,正在打造全国最大的钢架结构生产基地。四是经营效益提升。利税逐年增长,对财政的贡献越来越大。今年1—7月,七大特色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
第三,推动能人创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必须以制定创业规划为基础规划是对投资的引导,是规范产业布局的手段,是优化产业结构的保证。缺少规划,投资难免无序,布局必然混乱,结构难于优化。为促进能人创企业效益显著,特色产业快速做大做强,我县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制度,形成了一整套产业发展政策,为产业有序、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指导投资方向。产业政策,告知政府扶持重点,对投资特色产业的企业,在用地,担保融资、税收减免、能源供应上给予倾斜,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二是突出扶持重点。加大技改贴息、出口退税工作力度,及时办理有关优惠政策,刺激企业发展热情。三是明确产业布局。重点打造三大园区,包括:加快规划好城南医疗器械城,打造李长医疗器械走廊;提升文化工业园实力;规划进张钢结构生产基地。现在,全县己初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第四,推动能人创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必须以打造创业平台为保证主要是打造三种平台:一是高效快捷的服务平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项目;强化投资审批办证中心职能,大力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并联审批制、服务制、误事追究制,全力打造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同时,按照“一大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项政策、一系列举措”办法,运作成立了七大产业协调服务领导小组,由副县以上领导任组长,专门负责协调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用地难、用电难、融资难等问题。二是及时便利的融资平台。打造诚信社会,协调银企关系,增强银行放贷信心,破解企业贷款难题;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为产品有市场、发展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解决资金难题;采取积极措施,推动烟花集团等企业上市融资。三是公平公正的市场平台。主要是引导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加强企业沟通,协调企业关系,规范企业竞争,避免行业内耗,减少恶性竞争,提升整体实力。
第五,推动能人创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必须以开展创业招商为动力对外开放是经济的内在规律,招商引资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招商引资的大突破,就不可能有能人创企业的新局面,就不可能快速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对外开放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来抓,把招商引资作为能人创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的重要内容来落实,不断强化平台打造,全力推进环境优化。平台打造:把打造工业基地作为建设工业强县、财政大县的重要举措,做到:千方百计申报,争取主动;想方设法融资,加快建设;聚精会神招商,形成规模,力争用3-5年时间,使县城工业基地成为具有强大集聚和辐射效应的新兴劳动密集型工业生产基地,成为能人创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的示范基地,成为县域经济快速扩张的最重要增长极。环境优化:把优化投资软环境、打造“四最”品牌作为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的根本性举措,不断强化对投诉案件的处理,做到有诉必理、即诉即理、有理必果,坚决查处对企业的“三乱”,对客商的索拿卡要行为,为能人创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在打造平台、优化环境,广泛开展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我们立足籍在外能人志士众多的优势,重点实施了“能人回归”工程,通过引凤还巢,为进一步推动能人创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三年来,共吸纳能人回归创业30多家,投资总额7亿余元,极大提升了特色产业整体实力。
农业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现状与策略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集中力量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吉林省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东部地区的农村近年来在农业上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我国的进准扶贫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案例和范本。本文对吉林省东部地区的农业特色产业的精准扶贫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指出了以市场化为基准导向不仅能够实现构建起特色农业产业,同时也能够促进和帮助当地的农民实现脱贫制度实现惠农利贫效益双赢。本文以吉林东部地区的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为例,旨在为我国其他地区农村实现特色产业发展,实现精准扶贫提供一些保障性和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特色农业;产业化;精准扶贫;政府作用;东部地区
精准扶贫是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的重要方法,吉林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都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吉林省特别是东吉林省东部地区其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变现出了动力不足,发展落后的情况。近年来在党中央指出的全面实现我国的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引下,吉林省东部地区在农业特色产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初步探索和整理出了一套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情况的精准扶贫方法和策略。
一、吉林省东部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关键环节
吉林省东部地区城市,在发展特色农业以前是一个相对落后贫穷的地方。近些年来在党中央和地方领导的领导下开始转变思路,根据自身的地区优势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探索和整理出符合自身发展现状的精准扶贫的道路。众所周知,吉林省一直都是我国的传统工业和能源基地,为国家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吉林省特别是东部地区逐渐表现出了发展动力不足,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东部地区的农村依然存在着大量的贫穷落后的地区。自古以来吉林省东部地区就是以农业经济为主,近年来在党中央的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该地区开始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集中开展特色农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吉林省东部地区已经初步发展成了涉及到农业的育苗、肥料、农药、生产、销售、运输等各个环节的特色农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政府、企业、农户等多方共生互利的良好局面[1]。
二、精准扶贫如何实现市场效益与惠农效果的双赢
农业特色产业补助奖励方案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激励调动全县干部群众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积极性,促进我县农业产业向“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加大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持续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我县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扶持奖励重点和对象
(一)扶持奖励重点:
(1)药材产业;(2)畜禽水产养殖;(3)马铃薯产业;
(4)瓜菜产业;(5)林果产业;(6)蚕豆产业;
(7)产品加工营销;(8)农产品物流业;
扬生态农业优势 走特色产业之路
兴化是农业大市,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当前,在全党全社会强调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发展生态农业对建设现代农业的极端重要性。现在可以这么说,对一个地区而言,生态是基础、是品牌、是发展、是后劲,而这些在农业上则表现得更突出、更直接。下面,主要结合兴化实际,在这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发展生态农业是兴化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现代化不管搞到什么程度,都不能丢掉这个基础。兴化位于江苏里下河地区腹部,有着2393平方公里的面积,155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达133万之多。作为历史上的农业大市,其优势和特色一直是较为明显的。多年来,我们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实践加快做强农业,建设现代农业。2002年我市被认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江苏省生态农业示范县后,我们进一步坚定了扬生态农业优势,走特色产业之路,切实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已有的实践、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都充分表明,兴化农业要不断突破,发展生态农业是必然选择。
只有发展生态农业,才能进一步彰显兴化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兴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生态环境好,农业资源丰富。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纵横,雨量充沛,195万亩耕地基本上是“吨粮田”,可以说是一个天然的米粮仓。好的生态资源是我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基础。而用好资源优势,必须处理好利用与保护的关系。现实生活中,因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而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不乏其例。现在有人提出,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相统一的最佳载体,要更加重视发展生态农业。我们从兴化的实践看也确实如此。就兴化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言,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而言,水是首要的。水是兴化之魂、兴化之本。兴化的水域面积占区域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我们在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过程中,围绕营造“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的生态环境,始终坚持不懈地把护水、治水、养水摆在突出位置,由此夯实生态农业的发展基础。我们从这一理念出发,注重农业结构调整观念的转变、路子的探索。比如在处理发展市场农业、效益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关系上,我们尊重市场农业、效益农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但是离开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不行的。围绕市场需求什么种什么,什么赚钱种什么之外,还要加上一条,生态保护是前提。只有有利于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长期得利,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农业。所以这几年,我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对有损于生态环境的事,即使能取得一时的效益,也绝不容许干。比如在水产业养殖上,对滞涝区、行洪区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行洪滞涝的需要、水质的净化;对那些宜林的湿地,积极发展人工湿地林,防止图一时之利,造成对整体环境的破坏。现在兴化的整个生态环境好,水环境的保护功不可没。据省、市部门检测认定,兴化农田灌溉水质量和土壤质量达到AA级环境质量指标,地面水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水标准。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兴化农业始终保持了较好的优势,得到了繁荣发展。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产品常年产量在110万吨、1.5万吨、3.5万吨,均居全国前列,水产品总量已连续13年居江苏淡水养殖之冠。
只有发展生态农业,才能进一步提升兴化农业的发展水平。当前,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得到人们关注和重视,绿色食品倍受青睐。受其影响,在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中,绿色安全成为筹码,“绿色壁垒”日趋严格。从兴化农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看,最走俏的是具有生态品牌的农产品。兴化蟹田大米、红膏牌大闸蟹、兴化大青虾供不应求的旺销,充分表明了生态农产品强大的竞争优势。兴化蟹田大米生产采取稻渔共作模式,无污染,口感好。全市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6000万公斤,市场价格比一般稻米高出20%以上。现在农民自己吃的是蟹田大米,客人来兴化带走的是蟹田大米,蟹田大米已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建立了稳固的销售渠道,行情日益火曝。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新一轮农业发展的竞争是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要特征的。面对新的竞争,我们要战胜挑战,抓住机遇,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必然是要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绿色食品。近几年来,我市根据资源特点,着力优化农业结构的布局,已初步形成了“东部特种种养、南部生态工业、中西部蔬菜、北部水产”的四大生态经济区,优质稻米、专用小麦、双低油菜、蔬菜、特水特禽等主导产业也初具规模。诖蛟炻躺放粕希幸炎⒉岬羌歉骼嗯┎飞瘫?40多个,“一禾”瓜蔬、“楚天”大米等15个农产品品牌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20个农产品被认定为省无公害农产品。新的实践、新的成效、新的挑战,这一切都激励我们,在走向现代农业的道路上,要坚持以发展生态农业为突破口,努力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只有发展生态农业,才能更好地促进兴化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其本身的内涵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产业的联动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几年,我们按照这些要求,树立生态农业是大农业、大经济的观念,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努力做足发挥生态优势的文章。在发展工业上,我们多年以前就提出农工接轨,近年来更是把农业的产业化作为主攻方向,取得了新成效。我市的粮食、脱水蔬菜、水产、棉花、木材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业现已成为工业的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已达到30%以上。在发展三产上,农产品交易市场在全市市场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市共有这类市场70多个。戴窑粮食交易市场经有关方面评估,今年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是近几年来兴化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李中人工生态林、垛田“千岛春色”、乌巾荡生态公园等景区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李中镇人工生态林面积约7000亩,是目前里下河地区规模最大的人工湿地森林生态系统。垛田水中有垛、垛上有田,地貌独特,被称为“千岛之乡”。今年我们进一步制定了这方面的详细规划。生态农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上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无论是在观念还是在实践上,生态农业的发展,都会使人们对在社会事业领域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启发。所以在农业大市,实践科学发展,发展生态农业这个题不仅要破,而且要做深做透,做出新的辉煌。
区域合作特色产业发展透析
【摘要】长吉图开放合作区包括吉林省中东部的长春、吉林和图们江地区这一片相连的带状区域,区域总面积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970万,经济总量占到了吉林省的70%以上。因其独特的区域条件、较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好的科技和产业支撑能力,长吉图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长春至珲春高速公路的开通,延龙图一体化的启动,图们江开发区国际合作的加深,都为长吉图区域特色产业合作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关键词】长吉图;区域合作;特色产业
1长吉图区域合作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
长吉图区域区位优势明显,形成了工业专业化程度较高、规模强大的综合性加工制造工业基地,是吉林省产业的主要聚集区。其中汽车、石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另外,装备制造业、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和旅游服务都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1、1特色主导产业规模庞大
汽车产业是长吉图区域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区域特色产业识别论文
[摘要]选择合理的特色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作用和经济竞争力的增强是不言而喻的,对产业发展尚不够成熟的区域来说尤为重要;本文从特色产业的内涵出发,研究特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为区域选择合理的特色产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色产业比较优势专业化
一、前言
产品差异性是增强经济主体对经济主体对市场控制能力和收益的重要因素。特色产业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的“特色”,而这一特征正是产业差异性的来源,构筑了强势的产业竞争力。特色产业的选择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优势或特色产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以及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二、特色产业的内涵和特征
特色产业的“特色”是产业差异性的表现,针对特色内涵的解读,路富裕(2001)认为:“所谓特色产业,是指在一个县、一个市或更大的范围内,以资源、技术、人才、区位等方面的优势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形成庞大的生产经营群体,其产业具有规模优势和规模效益;具有较强的特色,较长的产业链,较高的知名度,较好的发展前景;具有市场化、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的特点。王芳(2004)对特色经济进行了研究,对于特色产业,根据其研究成果可以理解为:特色产业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区域范围内,以特色产品为前提,以特色产业群的建设为核心,以特有资源转化为基础,以特色技术为支撑,具有市场适应性、效益性、开放性、稀缺性和可持续性的比较优势产业。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特色产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隶属于省市,全县辖11个镇(乡),299个行政村,2890个社,幅员面积703平方公里,总人口56.67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18%,是典型的农业县。以传统农业为主,将柑橘、生猪作为优势特色产业。截止目前,已培育打造柑橘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生猪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其中天保柚获得国家商标注册,喜帮生猪获得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助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二、产业现状
(一)柑橘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产业规模及生产经营情况。
县属柑橘产业发展适宜区,盛产甜橙、柠檬、柚子等柑橘。2014年,全县水果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甜橙种植面积6万亩,以柑橘产业为重点,建设万亩核心示范区3个。全县现有盛产柑橘的乡镇5个,柑橘专业村25个。建成万亩以上集中成片柑橘示范基地3个,2000亩以上集中成片的5个,1000亩以上集中成片的7个;有可士可果品加工销售企业1家,县城新老城区各有中型果品批发市场1个,有县富鑫柠檬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省市级龙头企业2家、有益发种植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2家、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实行订单生产和二次返利达到了企业增效,农户增收的目的。2014年,全县水果总产20万吨,实现产值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2.85%,助农人均增收8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