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研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0 16:22: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陶研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实验校文化建设现状研究
专家指导是行知实验校发展的风向标,由于行知实验校特殊的定位,要求实验校的发展应与陶研理论的发展相互配合,通过专家指导将最新的陶研理论应用于实践教育活动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陶研理论的深入研究。因此专家指导不仅是促进行知实验校不断突破的有力保证,也是行知实验校不断发展的充分养料。然而目前福建省大部分行知实验校都缺乏经常性的专家理论指导,有专家指导也只是短暂的考察,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结对子的实践与理论互助,大多情况下,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活动脱离,各为其政,导致理论研究水平与实际教育水平不符,最终造成理论研究沦为纸上谈兵,而实际教学又缺乏科学指导的局面。同时,当下福建省行知实验校的交流匮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不足;二是校际之间的交流欠缺。家校沟通不足带来的问题是学校不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会出现一些学生在校表现良好回家却判若两人的现象,在校的假象将会误导教师的判断进而失去学陶的真实意义。而校际交流欠缺则造成经验分享失去平台,成功的经验难以相互借鉴,失败的教训也无法相互启示,这成为提高和发展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整体水平的巨大障碍。
(一)确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目标
针对行知实验校“建设模式雷同,办学特色不够突出”这一问题,建议各类行知实验校确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目标,以此强化校园文化的办学特色,打破定式的格局。具体说来,就是要求尽量多的行知实验校能结合地区优势,发展特长之处,创造其他行知实验校无法实现的条件,以此保障自身校园文化建设的独特性。例如宁德市柘荣县柘荣中学的“百草园”,就成为了其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发展起来的特色校园文化。而对于大部分行知实验校都具有的共同特色,要求各类行知实验校能不断深入,挖掘独特亮点,形成特色传统,追求“特中特”,实现“新中新”。例如在大多数学校都举办类似的学陶活动时,能找到突破创新之处,将相同的活动办出不同的风味,以此形成独有的校园文化特色。
(二)开辟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两手抓的新途径
针对行知实验校“倾向物质建设,精神内涵渗透不足”这一弊端,建议各类行知实验校开辟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两手抓的新途径,以此落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内涵。具体说来,就是要让校园文化建设植根于学校的优良传统中,立足于学校的办学理念,融合区域文化的发展,真正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标。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一是要求各行知实验校做到不片面重视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单纯关注学校的环境设施,而忽略在校师生实际师陶学陶能力的培养,同时各校需要经常对师生进行学陶思想的教育,并定期做好师生交流工作,保障师陶学陶实质性工作的开展。二是要求各行知实验校的考察单位不以外在的物质文化建设作为评价的首要标准,而是关注真正的精神世界,注重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所在。不仅看行知实验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绿化建设,更看校园师生师陶学陶的实际水平,通过与校园师生的深入交流了解其对陶行知教育理念的认识,知晓其真实的师陶学陶感悟,以监督行知实验校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校园文化建设。
(三)设计多角度全方位深入交流的新模式
专题研讨课的学习感想心得体会范本
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研讨课在##区党校教学中心301号教室进行,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为第五期师资班(法学专业)的学员量身定做的精品课——《九个维度: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教员角度》,吸引着来自全区各地市、县级党校的教师。随着陶教授“九个维度”的层层递进分解,随着解惑、答疑、沟通式课堂研讨及互动展开,我们不仅饱餐了一顿教学经验的营养大餐,同时也让我们的观念受到了一次强烈的冲击,下面谈下自已的心得体会:
一、“持久敬业有热度”,这是陶教授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维度
“敬业”,这是我们通常思考的问题,但“教师如何才能保持持久敬业的热度”?我们却没有认真思量。陶教授从“利己”和“利他”两个角度解读了保持敬业热度的必要性,让我们直面正确对待教师目前在待遇、地位上遇到的不公问题,重新审视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悟身为“党校人”的责任:要把党校教育教学工作搞好,就必须做安心于党校,乐于党校事业有心人。我们认为,保持强烈持久的敬业精神,是值得每个“党校人”深省的一个深度话题。
二、“积累功底有厚度”,是陶教授讲授的第二个维度
按照《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七章第四十五条第(二)项的规定,要增强党校教学实效性,党校教研人员不能“以已昏昏使人昭昭”。陶教授以自己的经验启发我们:一要放低身段,虚心学习;二要正视不足,经常反思,才能保证“积累功底有厚度”。为此,我们应该重新调整和正确对待学员对我们的教学评估,重新调整自我学习的态度,在打造学习型组织活动中,让自己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专业知识丰富,勇于理论创新,具有探索、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唯有“积累功底有厚度”,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才成为可能。
三、联系实际授课,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必要因子,是提高党校干部培训质量的重要原则
党校教育教学感想
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研讨课在区党校教学中心301号教室进行,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为第五期师资班(法学专业)的学员量身定做的精品课——《九个维度: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教员角度》,吸引着来自全区各地市、县级党校的教师。随着陶教授“九个维度”的层层递进分解,随着解惑、答疑、沟通式课堂研讨及互动展开,我们不仅饱餐了一顿教学经验的营养大餐,同时也让我们的观念受到了一次强烈的冲击,下面谈下自已的心得体会:
一、“持久敬业有热度”,这是陶教授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维度
“敬业”,这是我们通常思考的问题,但“教师如何才能保持持久敬业的热度”?我们却没有认真思量。陶教授从“利己”和“利他”两个角度解读了保持敬业热度的必要性,让我们直面正确对待教师目前在待遇、地位上遇到的不公问题,重新审视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悟身为“党校人”的责任:要把党校教育教学工作搞好,就必须做安心于党校,乐于党校事业有心人。我们认为,保持强烈持久的敬业精神,是值得每个“党校人”深省的一个深度话题。
二、“积累功底有厚度”,是陶教授讲授的第二个维度
按照《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七章第四十五条第(二)项的规定,要增强党校教学实效性,党校教研人员不能“以已昏昏使人昭昭”。陶教授以自己的经验启发我们:一要放低身段,虚心学习;二要正视不足,经常反思,才能保证“积累功底有厚度”。为此,我们应该重新调整和正确对待学员对我们的教学评估,重新调整自我学习的态度,在打造学习型组织活动中,让自己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专业知识丰富,勇于理论创新,具有探索、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唯有“积累功底有厚度”,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才成为可能。
三、联系实际授课,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必要因子,是提高党校干部培训质量的重要原则
中小学校本培训计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xx区教育局颁布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的师资队伍,为创建“教育生活化”特色学校,实现办学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培训力争使我校教师具有以下素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拓宽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树立典型,引导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三、工作要点:
1、抓师德教育,树立师表形象。“教育生活化”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重要的师德建设理论,陶行知先生本人又是实践师德理论的“万世师表”。学校将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将组织教师阅读《教师的师德修养》《陶行知生活教育丛书》、《陶行知论著百篇》等,使全体教师深刻了解“师爱”的真谛和生活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同时开展以“爱的奉献”为主题的学术沙龙、征文撰写等富有教育性的活动来发扬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来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崇高师德风范,自觉转变教育观念,不断促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
校本培训情况要点
一、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据区教育局颁布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师资队伍,为创建“教育生活化”特色学校,实现办学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工作目标:
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通过培训力争使我校教师具有以下素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拓宽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树立典型,引导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三、工作要点:
树立师表形象。教育生活化”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重要的师德建设理论,1抓师德教育。陶行知先生本人又是实践师德理论的万世师表”学校将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将组织教师阅读《教师的师德修养》陶行知生活教育丛书》陶行知论著百篇》等,使全体教师深刻了解“师爱”真谛和生活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同时开展以“爱的奉献”为主题的学术沙龙、征文撰写等富有教育性的活动来发扬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奉献精神,来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崇高师德风范,自觉转变教育观念,不断促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
党校教学教育心得体会
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研讨课在##区党校教学中心301号教室进行,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为第五期师资班(法学专业)的学员量身定做的精品课——《九个维度: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教员角度》,吸引着来自全区各地市、县级党校的教师。随着陶教授“九个维度”的层层递进分解,随着解惑、答疑、沟通式课堂研讨及互动展开,我们不仅饱餐了一顿教学经验的营养大餐,同时也让我们的观念受到了一次强烈的冲击,下面谈下自已的心得体会:
一、“持久敬业有热度”,这是陶教授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维度
“敬业”,这是我们通常思考的问题,但“教师如何才能保持持久敬业的热度”?我们却没有认真思量。陶教授从“利己”和“利他”两个角度解读了保持敬业热度的必要性,让我们直面正确对待教师目前在待遇、地位上遇到的不公问题,重新审视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悟身为“党校人”的责任:要把党校教育教学工作搞好,就必须做安心于党校,乐于党校事业有心人。我们认为,保持强烈持久的敬业精神,是值得每个“党校人”深省的一个深度话题。
二、“积累功底有厚度”,是陶教授讲授的第二个维度
按照《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七章第四十五条第(二)项的规定,要增强党校教学实效性,党校教研人员不能“以已昏昏使人昭昭”。陶教授以自己的经验启发我们:一要放低身段,虚心学习;二要正视不足,经常反思,才能保证“积累功底有厚度”。为此,我们应该重新调整和正确对待学员对我们的教学评估,重新调整自我学习的态度,在打造学习型组织活动中,让自己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专业知识丰富,勇于理论创新,具有探索、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唯有“积累功底有厚度”,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才成为可能。
三、联系实际授课,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必要因子,是提高党校干部培训质量的重要原则
党校党课教学感悟两则
党校党课教学感悟
增强教学实效性是教学培训工作恒古不变的话题,总之。也是党校教研人员的共同追求。陶教授《九个维度: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教员角度》一课,精辟透彻,有理有据。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很强的培训党校教师的现实意义。将在陶教授的引领下,坚持耐久的敬业热度,解脱原有的思想桎梏,放低身段,虚心求学,不时积累教学功底的厚度,完成党校在新时期的培训任务。将在教学改革中,把教授在九个维度”中贯穿的教学理念,融会到新时期市、县(市、区)和乡(镇)党校的教学实践中去,使党校的教学效果得到更厚实的增强。
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为第五期师资班(法学专业)学员量身定做的精品课—九个维度: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教员角度》吸引着来自全区各地市、县级党校的教师。随着陶教授“九个维度”层层递进分解,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研讨课在区党校教学中心301号教室进行。随着解惑、答疑、沟通式课堂研讨及互动展开,不只饱餐了一顿教学经验的营养大餐,同时也让我观念受到一次强烈的冲击,下面谈下自已的心得体会:
一、耐久敬业有热度”这是陶教授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维度
但“教师如何才干坚持耐久敬业的热度”?却没有认真思量。陶教授从“利己”和“利他两个角度解读了坚持敬业热度的必要性,敬业”这是通常思考的问题。让我直面正确对待教师目前在待遇、地位上遇到不公问题,重新审视我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悟身为“党校人”责任:要把党校教育教学工作搞好,就必需做安心于党校,乐于党校事业有心人。认为,坚持强烈耐久的敬业精神,值得每个“党校人”深省的一个深度话题。
二、积累功底有厚度”陶教授讲授的第二个维度
课改信息交流会主持词
学习快乐共分享
--课改信息交流会主持词
一、近阶段学校教科研活动概况。
在期中测试以来的一个多月里,北校区教学科研方面大事不断、喜事连连,根据校长室的要求,今天,召集全体老师进行一次小结和交流。
公开教学方面。共进行了四项活动:
一是参加市级“思品与生活”新课标研讨活动,赵淑明主任执教的《小马虎旅行记》,一举夺魁。
群育思想哲学论文
罗辀重,字春驭,**年生,湖南湘乡县白鹭湾人。罗辀重出生于书香之家,自幼深受前辈教育救国思想的熏染。**年自费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求学,专攻教育;**年学成回国,兹此埋首乡村,执教一生。罗辀重以先祖创办的陶龛学校为教育实践基地,致力于教育改革。他主持校政30余年,倡导群育,在当时的教育界令人耳目一新:他的教育改革实践,是20世纪前期中国乡村教育改革浪潮中获得成功的唯一范例。上世纪30年代,陶龛学校蜚声国内外,享有“北有行知,南有陶龛”的盛誉。**年,罗辀重被人民政府誉为“爱国教育家”,台湾校友奉其为“教育之神”。他的“群育”思想,至今启迪人心。
一、五育并重
20世纪30年代,罗辀重将教育的内容分为“性行”、“学业”、“身体”三大方面,实施的是“德育”、“智育”、“体育”“三育并重”。到了40年代,他则把教育内容重新细分为“群性的修养”、“道德的修养”、“身体的修养”、“知识的修养”、“艺术的修养”五大方面,实施“群育”、“德育”、“体育”、“智育”、“美育”“五育并重”的教学方针。“五育并重”思想,是罗辀重一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精华。
他指出,当时的学校教育,直观地讲,多囿于文凭、证书。学生入学,不是为学识之增长、能力之培育、人格之锻造;而是为获得一纸文凭、证书。这种所谓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人、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无益于个人成长,有害于社会发展。他说:“文凭何足凭?证书何足证?文凭之谜不穿,教育之路不通;证书资格之束缚不解,学术思想之发展无望”。从中观层次上讲,“恐怕是没有把握好学校教育的三大任务(教学知识、训练技能和培养创造力)和三大目标(升学、就业和培养完全人格的人)”。人们往往在各自三者之间矫枉过正,不能自拔;而培养创造力和培养完全人格,尤其为人们所忽视甚而被忽略、勾销。从深层次上讲,当时学校的“根本错误,在把教育‘狭义化’到知识贩卖。学校的全部工作,几限于上课、应付考试”。他抨击当时的所谓“新教育”,表面上似乎是理论方法,应有尽有。实际上“只是盲从、粉饰、凌乱、空泛、元计划、无目的的教育。教出来的一般学生,大部分都不知道怎样做人,亦没有立志要做怎样的一个人,更不知道做人的道理。”他认为,“国的教育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罗辀重指出,学生到学校不是为了“文凭”;而是求学做人,求学“处世处群的知识、技能”和“处世处群的方法”。他革除旧教育制度的弊端,立足当时,面向未来,推出“五育”教育,实施“群、德、体、智、美”五育并重的“素养教育”。他的“素养教育”从一开始就把打好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培养创造力有机结合起来,把升学、就业的目标融合在培养完全人格的人的目标之中。在“五育并重”的办学方针指导下,陶龛学校的各科课程也是并重的,没有什么“主课”、“副课”和“主科”、“随意科”之分。“五育”之间关系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缺一不可。值得说明的是,罗辀重虽不看重文凭,但陶龛学校的文凭却十分为人敬重。据记述,当时只要有陶龛的毕业证,上中学可以免试;一些没有在陶龛毕业的学生,只要在陶龛求过学,人们也会另眼相看。可见,罗辀重在一个局部范围内成功实现了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近现代“教育革命”,无怪乎人们谓之“教育之神”,他的教育改革实践被誉为“值得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家们借鉴”。
二、群育为先
学校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我代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向大家述职,请予审议。
过去的一年,在县教育局和异龙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十七大会议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的全局,坚持“欣赏每一个学生、呵护每一颗童心、尊重每一个教师”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提升教育质量,构建和谐陶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贡献。现就我校领导班子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2010学年,我校班子按照学校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认真履职,勤奋工作,圆满完成了教代会通过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年里,在县教育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齐心努力下,我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廉洁奉公,较为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年来,我们班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陶村中学章程》,在不断探索办学、育人之道的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优秀传统,初步构建起具有一定特色的“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在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育发展中,取得了明显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