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0 16:15: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陶行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陶行知诗歌教育内涵分析

摘要:陶行知既是著名教育家,也是高产的大众诗人,其诗歌创作与其教育改革实践紧密结合,文学成就与教育成就相辅相成,注重诗歌教育性是陶行知诗歌创作的突出特点。陶行知诗歌创作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好地宣传自己的教育思想,他试图通过文学样式,采用诗歌这种短小精悍的文体,用最通俗易懂的形式,来宣传他的教育理念,以达到对民众进行教育的最大化效果。陶行知诗歌蕴含了爱国爱民教育、生活理念教育、现代启蒙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彰显出他爱国爱民的博大情怀和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

关键词:陶行知诗歌;平民意识;教育性;爱国爱民;生活理念;现代启蒙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大众诗人。陶行知先生一生为教育事业创造了具有实用价值的教育理论,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教育实践成果,可以说,陶行知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我国的教育事业。作为一位教育家,他心系祖国和平民大众,深知国家落后的原因,志在通过教育来唤醒愚昧落后的人们。因此,不少研究者对陶行知的定位也多是其“教育家”这一身份。事实上,陶行知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著述了几百万字的教育理论;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900余首诗歌,是个高产的大众诗人。值得关注的是,他创作了近千首诗歌,在文学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其诗歌创作是与他推行教育改革实践离不开的,甚至可以说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与其教育学上的成就是相辅相成的。他创作的大部分诗歌是为了更好地宣传他的教育思想,他通过“文学”样式,采用诗歌这种短小精悍的文体,用最通俗易懂的形式,来宣传他的教育理念,以达到对民众进行教育的最大化效果。细品陶诗,几乎每首诗歌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性,简单的诗歌形式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其教育内涵——陶诗所体现出的爱国爱民教育、生活理念教育、现代启蒙教育等,彰显了陶行知的爱国爱民情怀和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

一陶行知的平民意识

陶行知作为一位心系祖国和人民的教育家,在他身上有一股强烈的平民意识,这种平民意识是体现其诗歌教育内涵的思想根基。因此,要了解陶诗中的教育内涵,首先有必要对陶行知身上的平民意识做一番详细阐述。陶行知出生于安徽歙县一个清贫的家庭,自幼便感受到了世事沧桑,深知农民生活的疾苦。他在平日的生活里,接触得最多的也是贫民,12岁时,他就成为了家中的半个劳动力,经常与贫民们一起劳作。由于一直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陶行知对广大贫苦大众表现出无比尊敬与挚爱的态度,对那些有钱有势者是极为鄙视和憎恨的。陶行知的生长环境使他自幼便形成了亲民、爱民、为民、教民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后来发展成为陶行知思想性格的主干,贯穿在他一生的事业和人生道路中,推动着他开拓以人民为本位的文化思想路线,致力于建设中国性、平民性的民主社会。其次,陶行知是一位爱国人士,但他的爱国思想有别于古代的忠孝观念和家国思想。中国古代没有“社会”观念,“社会”一词是在近代中国才出现。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认为忠孝于家或者家族,便是对国家的忠;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成为历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中国古人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家族的利益而缺乏整体的“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陶行知接受了新的知识和文化,受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他不仅爱国,而且爱民。他认为一个国家,只有这个国家的公民融于一个大集体,具有一种“社会”意识,共同提高,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他深刻地认识到旧中国的封建和落后,尤其是旧中国教育的落后。他认识到“老八股”的传统教育和“洋八股”的奴化教育的弊端,认为这正是中国教育落后的真正原因。旧中国广大平民百姓无法接受教育、愚昧无知,民众的落后是国家落后的根源。他同情那些在这个等级社会中无法接受正当教育的穷苦百姓。陶行知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怀着一颗爱国爱民的心,在社会生活中凭着自己的躬耕精神,通过积极的社会实践对社会进行改造。他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平民教育事业,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平民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他一生的愿望,他想以此来提高整体的国民素质,创造新生活、创造新社会。再次,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青年陶行知置身于新的社会环境下,深受新的思想与理论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渐传入中国,使处于深重灾难的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作为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的马克思主义很快就吸引了陶行知的注意力,他也逐渐由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自觉地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化,最终他转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位亲密战友。与此同时,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群众思想和群众路线、关心贫苦劳动人民生活的思想也更加坚定了陶行知的平民思想意识。陶行知一生为了人民,他是那个时代人民性觉悟较高的人。他在教育学和文学上的努力都是为了人民,是为了教化平民百姓,他所指示的道路是人民的道路、民主的道路。郭沫若评价他的诗歌是一部“人民经”;余之介评价他在教育上创造了新的民本主义的教育思想;茅盾也评价说“他的教育理论完全站在人民的立场,可以说是人民本位的教育”,“适应人民的要求而又提高人们的要求”[1]。陶行知先生一门心思为了人民,他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他骨子里的平民意识贯穿了他一生,他是人民的诗人,是人民的教育家。在其诗歌创作中,他的平民意识是彰显其诗歌教育内涵的根基,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最终目的。

二爱国爱民教育

查看全文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论文

摘要陶行知健身思想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他倡扬健身的目的,是为了造成健全的公民和健康的民族。运动锻炼、养护、卫生预防、营养及休息是其健身的主要内容与手段。陶行知健身思想具有对象的普遍性、作用的基础性、实施的可行性、思想的开放性等基本特征。

关键词陶行知,健身思想,特征

TheStudyofTaoXingzhi''''sThinking

onPhysicalFitness

ZhouZhijun1)PanZhichen2)

AbstractTaoXingzhi''''sthinkingonphysicalfitnessisanorganicpartofhislife-educationtheory.Headvocatedthattheaimofphysicalfitnesswastofosterhealthycitizensandrobustnationalities.Physicalexercises,healthmaintenance,epidemicprevention,nutritionandrestarethe

查看全文

践行陶行知思想服务新农村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实践证明,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教育问题尤其关系到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对农村进步、农业发展和农民富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师范学校负培养改造国民的大责任,国家前途的兴衰,都在他手掌之中。”哈尔滨师范大学作为省属重点师范类大学,近年来大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就是对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目标的一个很好的实践。

陶行知先生指出:“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方法,活的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所谓“教学做合一”,就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这就从理论上将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了教育的重要位置。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他们实践能力的首要条件。陶行知先生认为,认识来源于行动,所谓“行是知之始”,只有从经验里产生出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我们今天的师范教育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际知识运用的偏向,这就使不少学生会说不会做,实践能力较差。陶行知先生的主张,对当前的师范教育改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强化教师专业精神、培养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适应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则促使师范学生深入农村教学第一线,了解农村社会实际情况,不仅在教学实践中增长了知识和才干,锻炼了实践能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情意识。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之所以能使师范生提前适应教师岗位,有效提高毕业生竞争能力和到农村学校的就业比例,就在于“做中学”和“做中教”的实际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是师范教育“教学做”合一的一种可行形式,它构建了“师范院校+实习学校+用人单位”的教师教育平台,实现了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在培养内容和过程上的融合,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师范教育下乡的思想。

从发挥地方师范院校的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角度来看,农村教育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其关键在教师。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其根本问题之一就在于文化教育落后和人才匮乏。目前,多数农村学校的校舍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农民孩子能免费上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多数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大量流失、甚至出现人走校空的状况。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农民受教育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选择在农村学校顶岗实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矛盾,并为农村学校培养进得来、留得住的后备教师队伍产生良好导向作用。

查看全文

陶行知语文教育思想特征和价值

摘要:陶行知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现出生活教育的价值追求,生活教育理论的支撑性、基于生活的全息性、语文思想的人民性是其基本特点;服务“学做真人”的最终目标与让语文学习“在生活中”是其两个重要价值。

关键词:陶行知;语文教育思想;特征;价值

概而言之,从“大生活”到“大语文”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其语文教育思想中的折射。有研究者认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含了丰富的大语文教育思想,从中可概括出大语文教育思怒的社会化、终身化、大众化、实践性等特征以及全方位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大目标”。[1]如果简要概述陶行知语文教育思想的特点价值,情况如何呢?

一.陶行知语文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陶行知语文教育思想属于大语文教育的范畴。他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主张“向上长”的教育,[2]追求“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他所从事的平民识字教育、大众语文、乡村师范教育中的语文教育就说明这一点。1.生活教育理论的力支撑性。陶行知语文教育思想是其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的有机组成,和其他的学科教育一样,赋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规定性,其语文教育的总目标与“学做真人”生活教育目标高度一致。尤其是“教学法”、“教学做合一”、“行知合一”等主张,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与生活紧密结合,向生活纵深延展,关注学中用、用中学;将求真知与做真人有机结合起来。查看陶行知各种教育教育的实践,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语文教育处处有生活教育、教学生“学”、“行知合一”的影子。这一点,他与吕叔湘先生持有的“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3]相同。2.基于生活的全息性。“生活即教育”源自陶行知“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4]与同时代语文教育家相比,陶行知语文教育思想的着力点不在单纯的语文知识与技能,而是渗透到“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之中,有着更加开阔的生活视野、社会视野,呈现出生活的全息性。他认为所有的生活场所都是生活教育的场所,也是语文教育的场域,他主张的“六大解放”、“教学做合一”、“创造教育”无不指向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拓展。可见陶氏的语文教育是“在生活中”,更是“在创造的生活中”;而不是再“回归生活世界”的问题。3.语文思想的人民性。陶行知语文教育思想的“大众化”“社会化”是其教育“人民性”的缩影,因为“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是大众自己办的教育,是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5]其宏大的生活教育目标就是为民族培养有“生活力”的学生、国民、战士。与现代语文教育相比较,陶行知语文教育思想正是以生活的、民主的、“活的”语文,抗争专制的、落后的、愚昧无知的现实生活,面向最广大的劳苦大众,提升其语文素养。陶行知编著的诸多语文教材、儿童读物、语文类课程方案、诗教等等,均能说明这一点。

二.陶行知语文教育思想的价值

查看全文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论文

摘要陶行知健身思想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他倡扬健身的目的,是为了造成健全的公民和健康的民族。运动锻炼、养护、卫生预防、营养及休息是其健身的主要内容与手段。陶行知健身思想具有对象的普遍性、作用的基础性、实施的可行性、思想的开放性等基本特征。

关键词陶行知,健身思想,特征

TheStudyofTaoXingzhi''''sThinking

onPhysicalFitness

ZhouZhijun1)PanZhichen2)

AbstractTaoXingzhi''''sthinkingonphysicalfitnessisanorganicpartofhislife-educationtheory.Headvocatedthattheaimofphysicalfitnesswastofosterhealthycitizensandrobustnationalities.Physicalexercises,healthmaintenance,epidemicprevention,nutritionandrestarethe

查看全文

陶行知生活教育及哲学思想

内容摘要:生活教育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在教育这个概念存在的时间段里,生活教育必定是有价值的概念。教育和生活教育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狭义的教育更多指在学校里是一种教育,而生活教育,从这个概念词中更多地是可以体会到生活教育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所接收到的教育,这里的教育是广义的教育,也就是指能够给人增加知识技能或者强健身体等一系列对客体有影响的活动。但当对生活教育进行深入的了解之后,生活教育所发挥的作用远不止此,生活教育也绝非是可以忽视的一种教育活动,生活教育与学校教育更多的像是一种互补,一个主要教学内容是知识结晶,另一个则是关注心理健康发展。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在此之外,同样关注知识在生活实践中使用所带来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生活教育;陶行知;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健全的具有独立思想,道德情操以及一定的知识技能的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育就此产生,教育不仅仅是人类自身所需的需求,也是人类自身所在社会环境的需求使然。没有通过教育,而是野蛮长大的人所掌握的知识大多来自于自身几十年的生活经验,这些知识产量相较于正常学校教育中所获得的关于所有历史伟人所留下来的经验总结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丰富的,系统的,有逻辑的理论知识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学习内容。而隐藏在这些知识技能之下的教导内容是思想品德。自由生长而没有接触过教育的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他们大多是没有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以及价值观的。错误的三观将会扰正常的社会秩序,破坏良好的社会风俗。这对于社会和谐方面来讲,是一种极大的潜在危险。正确的三观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教育中应当重视的部分。正确的三观并不是当代社会的学校教育最主要的内容,但它包含在学校教育之中,但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来培养正确的思想品德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学校教育的主要重点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播而非道德意识的培养,而道德意识的培养更多的来源于生活。生活教育并不是像学校教育一样有着规定的教学方式以及专门的教育地点。

一.生活教育哲学思想的内涵

生活就每个人在每天所经历的所有活动的总和,在这些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种种活动中,有一些日常活动特别具有教育意义,那么这些活动就可以划分为生活教育的范畴。生活教育并不是什么固定的,有组织有纪律的一种活动,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所有对你产生教育的活动就是生活教育的一部分,在生活教育中,教育的作用对象是你,但教育主体可能是你所碰到的所有人或者物体。生活教育中,教育主体也许并不是出于教育这一目的以及并未产生规范的和正确的理论,但对你产生了一定影响的那就属于生活教育。这就是生活教育的内涵,在你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人或者物体都可能对你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达到生活教育的目的。1.生活教育哲学思想的本质生活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中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所对你产生教育意义的活动。生活中你会遇见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而在这些人和事中,将会发生对你产生一定心理影响,从而改变你的部分生活轨迹的活动对你就具有教育意义。这就是生活教育哲学思想的本质,能对人起到教育意义的日常生活活动就属于生活教育的范畴。生活教育是一种非常容易理解的一种含义。2.生活教育哲学思想的产生生活教育的哲学思想是陶行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深刻受到他的教导老师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并在回国之后在我国对此理念进行实践但得到的结果却并不如人意。陶行知在深刻反省自己所进行的实验并根据我国国情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自身想法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然后加以改进,创造融合出更加适合我国的生活教育理念,自此产生了生活教育这一理念。3.生活教育哲学的构成生活教育的构成部分主要由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的意义,能够产生相应的的教育作用,生活中你会遇到很多的人事物,而这些人事物将会给你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教育意义,发挥生活的教育作用。此外生活决定了教育,生活决定教育的含义就是你所生活的生存背景往往决定了你的教育内容以及你的受教育程度。而且教育是不能脱离生活独立存在的,脱离了生活的教育就是理论脱离了实践,没有正确的评价反馈,教育便容易走上歪路,发生出乎意料的结果。然后,教育能够有助于改造生活,人通过教育之后能够在实践中通过所学习的知识技能帮助改造成更好的生活。最后,生活教育同时也是对以前的教育脱离实践实践而存在的这一状态的一种批判,我国的传统教育始终是理论知识而特别忽视实践的一种教育模式,这样自然是不行的,就如同只会纸上谈兵的将领,在实际中将会不如人意,我国之前培养出来的学子有部分便是这样的状态,理论知识一大堆,但一说到实际操作方法的时候就变的哑口无言,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也是在教育领域需要改进的地方。陶行知就深刻感受到了我国这一教育模式的弊端,针对我国的实际国情以及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流派发展出适合我国的生活教育理念。生活教育的第二个组成成分就是社会即学校,社会同样是一个学习到东西的一个大型教育场所,人学习知识的目的不仅仅只是把所有的知识点记录在脑海里,成为一串有着有限意义的各种符号。将这些字母以及各种文字符号储存在脑海里或许有着一定的意义,但意义是不大的。知识在实践的时候才是最具有价值的,只存在于理论值中的知识是死的知识,是没有价值的知识。学会知识只是基础,知识的真正运用在于实践之中。理论知识必须和实践结合起来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我国古代的教育就是中似乎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知识的实践过程,所有学子的学习目的只是为了书面的理论考试,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也许是有一定智力,但是绝非是有大智慧的人。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就特别重视知识的实践问题,注重知行合一,将学会的知识运用在你所生活的社会之中。如果说学校教育是知识的获得和积累,那么社会教育就是知识的掌握与熟练使用。学校和社会都是教育的场所,不应该单独交于固定在某些专业进行教学的地方,人所存在的社会与学校对于人而言都是受到教育的场所,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价值的概念。生活教育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做合一的意思就是老师的教导不仅仅只是理论的教导,还有理论的实际使用方法的教导。学就是学生认真学习老师所讲的知识点以及使用方式,做就是学习者通过自身的实践行为把老师所讲解的内容通过老师所讲解的使用方法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进行练习已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教学做三者是一体的,缺少了它们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是完美的教育模式,都不是完整的教学过程。没有老师隔离的教导知识以及方法,学生仅仅依靠自学需要浪费较多的时间以及不一定获得同样程度的知识与技能。假若缺少的是学习这一环节,老师教导的再好的话也是没有用途的,学生才是教学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并不学习的学生所身处的教学过程是全然无意义的。假若缺少的是做这一环节,这样所产生的结果可以参考我国以前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的产生源于那个时间段的科举制度。这样的学习是无意义的学习,只有老师讲到了知识与方法,学生明白了知识的使用,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熟练使用达到完全掌握甚至是能够创新的程度,这样的教育才是极为有意义存在的。生活教育特别强调教学做合一,只有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知识的作用才会最大化。

二.生活教育的哲学思想

查看全文

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

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育才学校公约草案》规定指导员(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民办教育更应如此。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罚非爱,害也。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

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陈校长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贯彻。

查看全文

陶行知教育法读后感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里,“仁”与“爱”占很大的比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襟,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四块糖果”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教育界一直传为佳话,也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学习和仿效的范本。在这个故事里,陶行知先生对“打架事件”的处理,完全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教育模式,并没有采用毫无实际内容的空洞说教,也没有一味简单生硬地指责数落,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耐心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教育转化学生的预期目的。教育效果令人称奇,究其所在,便是一个“爱”字,试想,倘若当时陶先生怒气冲冲,不分青红皂白,将这位学生一顿劈头盖脸地责骂,后果可想而知,效果将适得其反。“爱的教育”在这个小小的故事中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

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陶行知是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干人有益,牛马也做”。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

查看全文

陶行知教育法的读后感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里,“仁”与“爱”占很大的比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襟,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四块糖果”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教育界一直传为佳话,也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学习和仿效的范本。在这个故事里,陶行知先生对“打架事件”的处理,完全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教育模式,并没有采用毫无实际内容的空洞说教,也没有一味简单生硬地指责数落,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耐心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教育转化学生的预期目的。教育效果令人称奇,究其所在,便是一个“爱”字,试想,倘若当时陶先生怒气冲冲,不分青红皂白,将这位学生一顿劈头盖脸地责骂,后果可想而知,效果将适得其反。“爱的教育”在这个小小的故事中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

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陶行知是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干人有益,牛马也做”。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

查看全文

陶行知的农村幼儿教育观及实践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中国农村幼教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其乡村幼教思想相当丰富且富有远见卓识。他对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目标、内容、方法、师资培训都有精辟的论述,建立了一整套农村幼儿教育理论体系。尤为可贵的是,陶行知并不只是将自己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方法停留在理论上,而是脚踏实地,躬行实践。1927年,陶行知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随后又领导孙铭勋、戴自俺等相继创办了晓庄、和平门、迈皋桥、新安等乡村幼稚园,这是中国第一批乡村幼稚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陶行知论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十分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他明确指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培养”,“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如待到他们入学后再去纠正其已形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即使教师花费九牛二虎之力,也往往事倍功半,很难予以改正,甚至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因此,幼儿教育不仅是人生的基础,也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基础,这个基础打得好,学校教育就顺利,反之,学校教育就难以成功。陶行知认为,最需要和最欢迎幼稚园的地方是农村,“农村是幼稚园可以发现的新大陆”,“乡村幼稚园,是乡村社会普遍的、永久的需求”。创办乡村幼儿园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广大农民朋友来说也是现实的需要。这是因为,“在中国乡村里,幼稚园格外来得需要。乡村幼稚园除了为幼稚儿童造幸福以外,还可以节省农忙时农妇的精力,又可以间接帮助小学生减少缺课”。“倘使农村里有了幼稚园,就能给这些孩子一种相当的教育,并能给农民一种最切要的帮助”,家长们肯定都会乐意将孩子送入幼儿园,“所以乡村幼稚园的功效比城市幼稚园还要大”,陶行知非常乐观的认为,倘使办理得当,乡村幼稚园可以先小学而普及。

二、主张创办适合国情的、省钱的、平民的乡村

幼儿园,并提出了普及幼稚教育的设想陶行知尖锐地指出,当时国内的幼稚园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陶行知提出,新创办的乡村幼稚园,要改革这三种弊病,只有“把外国的幼稚园化成中国的幼稚园,把费钱的幼稚园化成省钱的幼稚园,把富贵的幼稚园化成平民的幼稚园”,幼稚园才真正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普及。首先,建设适合国情的幼儿园。陶先生分析研究了当时中国的国情,指出中国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且农村经济萎缩,农民生活极度贫穷,文化落后。农村又是最需要幼稚园的,所以幼稚园的下乡运动势在必行、毫无疑义,但必须对幼稚园进行根本变革,使之适合中国国情方能到乡村去。要充分利用眼前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自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其次,建设省钱的幼儿园。陶行知办幼儿园的目的是普及人民大众的幼儿教育,用最少的经费办理最好的教育是他办园的重要原则。如何因陋就简,以最少的投入办出好的幼儿园是他思考的主要问题。陶行知指出,省钱的第一个办法是打破外国偶像,因为幼儿园的教材、教具和玩具都依靠外国,外国货价格昂贵,自然费钱很多,费钱既多,自然不易推广。第二个办法是训练本乡师资教导本乡儿童,从本村挑选一二天资聪敏、富有同情心的妇女,经过相当训练之后,担任乡村幼稚园的教师。第三个办法就是运用本村小学手工科及本村工匠仿制玩具,用少的金钱办出好的教育。第三,建设平民的幼儿园。陶行知指出,费钱的幼儿教育,只有富贵子弟可以享受,而平民子弟是没有份的。因此,他提出打破富人对幼稚园的垄断,建设平民化的幼儿园。在陶行知看来,“幼稚园花钱既省,取费自廉,平民的儿童当能享受机会均等。教师取之乡间,与村儿生活气味相投,自易亲近。这两件事都可以叫幼稚园向平民方向行走”。在创办中国化的幼稚园的同时,陶行知还大力倡导普及幼稚教育,他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他身体力行,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为幼儿教育走向中国农村做出了表率。他说,“将来全国同志起而提倡,使个个乡村都有这样一个幼稚园,使个个幼儿都能享受幼稚园的幸福,那更是我们所朝夕祷祝的了”。

三、关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