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0 15:50: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讨论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嵌入式营销研讨论文
[摘要]随着营销实践的发展,营销理念也在不断地推进与创新。嵌入式营销便是一种基于顾客价值链的产业营销新思维,其体现了现代营销的三个核心理念:顾客满意、竞争导向和关系营销。本文将从嵌入式营销的核心理念、一般程序、基本方式和主要特征入手,探讨嵌入式营销的理论结构。
[关键词]嵌入式营销关系营销价值链产业营销
一、嵌入式营销的核心理念
嵌入式营销是一种基于顾客价值链的新型产业营销方式,在对产业顾客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顾客需求和竞争对手的行动,寻找企业资源能力与顾客盈利模式之间独特的价值匹配,并将其嵌入到顾客的价值链上,使营销活动成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建立长期稳定的营销关系。
嵌入式营销体现了现代营销中的顾客满意、竞争导向和关系营销三个核心理念。第一,嵌入式营销关注顾客满意,在保证顾客满意的基础上,提供价值链增值服务;第二,嵌入式营销在为顾客提供附加价值的同时,需要考虑竞争者的反应与行动,只有采取与竞争者不同的营销活动才能达到嵌入式营销的目的;第三,嵌入式营销是注重关系的营销新思维,将自身的营销活动嵌入到顾客的价值链中,有利于企业与顾客建立起长久且稳定的营销关系。在嵌入式营销所涉及的三种营销理念中,关系营销居于核心地位,嵌入式营销的实质是要与顾客建立一种顾客稳固的营销关系。
二、嵌入式营销的主要特征
职业医学讨论式案例教学思考
1职业医学课程性质和课程要求
职业医学虽然是预防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但是与其他的预防医学课程有很明显的不同,尤其与临床疾病联系紧密,甚至其部分职业病的治疗同临床内科治疗相同,课程中关于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发病机制与临床疾病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所以,在职业医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模式非常适合,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职业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控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而教学重点突出体现在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控制和职业病临床知识方面,此外,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和危害性认定难度也较大,而案例教学可以通过多方面渠道解决这一难题,使学生融入到案例所设的场景之中,通过相互的讨论,能加深对教材知识的了解,并有长时间的记忆力,实践证明,讨论式案例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4,5]。
2讨论式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实施主要有三个环节:案例的引入、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案例总结[6]。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案例讨论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全面掌握教材里相关难点和重点,还要结合教材知识选择相关性较高的案例,并设计合适的问题供学生讨论,案例讨论的问题是案例教学环节的重点,好的问题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能贯穿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此外,也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所以,教师在准备案例教学时要充分备课,并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新近发生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模式也可以整合到传统式教学方法中,在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穿插一些针对性强的小案例,将理论教学和实际案例结合起来,使课堂讲解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
2.1案例的引入
教师在课堂上呈现案例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根据教材中相关知识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可以采用书面形式的案例材料,将文字材料发放到各个讨论组,根据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讨论,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介绍职业中毒病例的发生经过,并且结合图片和影音视频资源提供给学生,形成视觉听觉以及文字的强烈印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一方面要紧密联系教材知识,另一方面尽量选取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案例,尤其是经过新闻报道的案例,如果学生已经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了案例的大致情况,则更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比如:河南省新密市张海超的"开胸验肺"事件可以结合职业病的特点、诊断原则和预防控制等相关知识进行讨论,并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目前我国在职业病诊断方面存在的不足。还有河北省白沟镇的群体性苯中毒事故,通过这个案例讨论可以使学生了解苯中毒的临床表现、常见的职业性接触机会、苯中毒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及目前国内关于职业中毒监管方面存在的不足等等多方面的知识。此外,结合铅中毒的病例讨论职业史在职业病诊断方面的意义,学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职业性接触机会以及铅中毒的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最后,结合一些意外中毒事故讨论急性中毒事故的现场处理原则、劳动场所现场调查内容以及中毒现场组织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现场处置能力,不明原因中毒的现场调查等与工作实践密切联系的相关知识。此方面的案例很多,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合理的设计和组织。
农村高中地理“讨论式”教学策略
由于高中地理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相对比较枯燥,学生缺乏生活阅历,在课堂学习中常常是教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学生在讲台下云里雾里,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一筹莫展,教师还埋怨学生:“这个知识点我已经讲了多少次,你们怎么还错?”其实,高中地理课堂想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强化自我素质,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方略,寻求合适的教学切入点,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中笔者依据所在农村高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方法,以“讨论式”教学为主,尽量让学生在自我发现和生生探究交流中优化学习效果。
一、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确定合理的讨论主题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只要教师课前做好了准备,讨论就一定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不仅要准备讨论的内容,还应设计好总问题和分问题及学生可能出现思考的预案。绝不能让讨论流于形式。如在学习新课标湘教版必修I时,很多同学对“黄赤交角”的知识理解存在较大的困难,部分学生因此可能会产生厌学心理,笔者依据实际在前面三个单元内容学习结束后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地理现象。学生在已经学习该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得出:(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2)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3)四季和五带;(4)晨昏线与经线之间的关系;(5)地中海和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6)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7)南亚夏季风的成因;(8)北印度洋季风环流成因等结论。教师接着要求学生进行讨论,5分钟后各讨论小组组员就已经得到的8个结论发表见解。这种递进式的教学安排既能对自然地理前面三个单元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更可以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中最核心且较难的内容强化。很多学生在讨论结束后均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一直比较困惑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再如新课标湘教版必修II中可持续发展内容,很多学生缺少必要的生活体验,即使能够有所思考也往往浮于表面。在学习时笔者巧妙利用假期引导学生主动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将生活在城镇和乡村的学生分别分组,按照教师的要求有目的地考察所在地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地理现象,进行整理并搜集资料加以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对学生们的发现加以汇总,问题设置时引导学生将发现的环境问题归类,参考教材和导学案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进而就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让学生选择他们觉得最熟悉的部分分析原因、造成的危害和治理措施,教师最后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例整理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指导学生建立对基本问题的分析思路。
二、恰当课堂评价,准确调节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保持,恰当的课堂评价是确保良好课堂学习氛围形成的重要保障。“讨论式”教学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要求很高,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课堂评价要适时、适度。对基础相对较弱的可以降低要求,能力要求较高的设问主要安排在讨论后请学习小组组长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及时整理、总结。笔者评价学生的方式有很多,如激励的眼神、掌声、小小的实物奖励等等。当然若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够认真,也会适度批评,但尽量以鼓励为主,较为严厉的批评通常在课后和学生的个体交流中进行。这样的课堂评价对课堂学习氛围能够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学生既可以自由思考、积极展示,也会遵守课堂纪律,确保课堂教学顺利推进。由于高中地理学科课时限制,为达成教学目的,教师们总是觉得时间太有限,不愿意牺牲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去激励学生,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善意的批评。将学生能自行或通过讨论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效果远比教师一讲到底强很多,学习也会增添乐趣,我们更能收获学生思维碰撞的精妙。
三、机智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生物化学”讨论式课堂的设计和实践
摘要:讨论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本文通过讨论式教学课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设计和实践,对讨论内容的来源、讨论过程的实施进行了探讨,并对讨论式教学的教学效果、缺点和应对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课堂设计;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课程由于信息量大、内容错综复杂,新知识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直是教师们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思考的问题。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包括互动式、组合式、讨论式等让学生充分进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在大学教学中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1-4]。讨论式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式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从而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深入地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4,5]。本文通过讨论式教学课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设计和实践,对讨论内容的来源、讨论过程的实施进行了探讨,并对教学效果、讨论式教学存在的缺点和应对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1讨论式课堂中讨论内容的来源和设计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课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实际应用及学科进展并在讨论中学会思考,因此讨论内容的类型主要是问题式和信息式的。问题式内容重点在对一个复杂的问题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对规定内容让学生围绕题目来讨论,更有成效。信息式内容则重点在对没有答案或没有唯一答案或有争议的问题即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而不用担心不正确,让学生有相当的自由来充分表达其观点。通常讨论内容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造林参与式质管措施分析探讨论文
参与式管理作为林业外资项目常用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近年来已被国内林业管理人员普遍接受。参与式管理可定义为在造林决策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社区、村民和经营者的自愿、平等介入,包括确立目标、制订规划、明确造林权属、实施及评估、分享获得的利益。在现行管理情形下,主要是促进社区群众在造林过程中的决策参与。
一、项目区基本状况
青阳县地处长江南岸,皖南山区北沿,是安徽省重点山区县之一,2003年起实施《中德财政合作安徽二期造林项目》(简称德援项目),项目造林实行参与式管理,造林目标、任务、经营形式、规划设计、技术准备、材料准备、后期管护等都由项目利益相关者———项目主管部门、技术人员、社区负责人、村民和经营者共同讨论决定。改变了过去由项目主管部门下达任务,技术人员按任务做作业设计,经营者按既定的方案进行实施,忽视了社区、村民的参与和影响,基层组织和村民的意愿没有参与到项目之中。德援项目实施四年来,造林2·1万亩获得成功并取得预期效果,造林面积保存率100%,成活率(保存率)90%。总体成效好于其它造林项目。青阳县东部酉华、乔木、新河、木镇、丁桥等乡镇有石灰岩山场4万余亩,属集体林地,由于山场岩石多、土层薄、水肥贫瘠、保水保肥能力差,植被自然恢复慢。2003-2005年,我县实施德援造林项目,项目以生态建设为主,要求在上述植被极难恢复的林地上开展人工造林或封山补植,造林经费主要由德方无偿援助,但项目管理极其严格,必须按参与式理念管理项目。造林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造林质量管理和控制涉及的不单纯是技术性问题,造林过程涉及各级政府、当地社区和村民等多个利益相关者。通过对当前影响造林质量因素的诊断,一个基本事实是:在影响造林质量的各种因素中,技术层面的因素实际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而决定造林质量高低更多的是非技术因素,一是由于体制所形成的还没有走出计划经济的模式,层层下达造林计划,基层为完成任务而造林,行政命令多,自觉自愿少;二是产权机制问题,产权不清晰,责权不明,加之林业周期长,效益相对较低,影响造林者造林和管护的积极性;三是科技水平低,沿袭多年的造林技术,不适地适树,不重视种苗、整地、水保、栽植、管理等诸方面质量。其中根本在于是否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造林的积极性,使群众通过参与造林真正获益。项目参与者和村民普遍认识到:造林质量管理必须进一步强调对造林主导功能认识,即不仅要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木材或生态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需要满足当地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当地群众的需求,充分考虑造林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等生存环境及变化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可能对造林过程中行为的影响。
二、规划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
规划设计参与式管理是关系到造林成败的关键阶段,在将目标社区(乡、村、自然村)有意向地纳入了造林项目总体规划范围之后,了解当地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当地林业发展需求,进行项目规划,落实造林地块、造林权属,确定造林收益分成和造林树种、造林模式、时间进度并签订造林合同等关键问题,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参与形式得以落实。具体做法是:
2·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讨论文
全要素生产率不高
国内学者将近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归纳为“赶超战略”、“低价工业化模式”、“过度工业化”、“低价竞争模式”等,认为发展主要靠要素积累推动,技术进步较低,发展的可持续性差,潜台词是中国经济发展要走提高技术进步之路。但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并非易事,因为经济发展方式的形成与一国经济所处的特定环境和发展阶段相关,不可能脱离该客观基础去人为构造新的发展方式。
笔者认为,从一国经济成长的长期历史看,人均产量增长分为两个阶段。在人均资本存量处于较低水平的阶段,随着人均资本的增加,人均产值呈加速增长之势,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的特征。中国近几十年的高速增长符合这一规律,所以高投入是对的,它是使中国迅速脱离贫困的最好选择。
但要注意到,增长路径还有后半段,当人均资本存量达到某一水平时,资本存量的进一步增加,人均产出将在越过该水平后呈递减的增长趋势,即规模收益递减,这时再加大资源投入,效果会很差,最终使增长不可持续。中国目前应该到达了该水平,因为真正意义上的没有资本的潜在劳动力基本消失了。好在我们并非只有这一条路可走,技术进步使经济能持续增长。经济学家通常把全要素生产率(或称总和要素生产率,TFP)提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为衡量技术进步的标准,如果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的总量未变而产出水平增加,则说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中国目前TFP水平不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要减少要素投入,提高TFP水平。
自主创新需求仍较少
上面讨论的是生产问题,经济过程包括需求和生产两个环节,而且生产与需求的关系日益紧密,需求创造供给的力量不断强化,这就要求分析经济发展应包括整个商品链,从产品的最初投入到最终消费。
历史教学方式探讨论文
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改革趋势,即从过去的单纯依靠教师死板的满堂灌教学,逐步转变为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也采用了一些挂图、幻灯等教具进行直观教学,从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增加了一些感性认识。然而,由于每一章节的每个部分不可能都采取这种方式来展现当时的情境。因此,要想每节课都充分再现历史情境,真正做到轻松、愉快地教学,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如何彻底地改变这种修修补补的教学模式,充分使学生感受到历史课的乐趣,再现历史情境,使学生比较易于理解过去尤其是数千数百年前的陈年旧事,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从中培养他们理性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笔者认为,历史教学应该大胆借鉴音乐电视(MTV)的做法,即将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制作成一集或几集的历史电视,我们姑且把它称为HTV(HistoryTelevision)。
把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内容制作成HTV,历史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
首先,历史学科每一章节内容都是一个或几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它们具有一定的情节。这一点是其他学科所缺乏的。而且即便是在教学中,有时也不得不对某些情节进行渲染。这是制作HTV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当今历史题材影视剧得以风靡的重要原因。据粗略统计,从商周到明清,历代有名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才子佳人差不多都搬上了银屏。如《东周列国志》、《封神榜》、《秦始皇》、《西楚霸王》、《艳后吕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水浒传》、《朱元璋》、《戏说乾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应该说这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学生学习了解历史知识的较好途径,但是由于这些电视剧中情节虚实混杂,不仅学生无法分辨,就是专家学者也不可能去考证这些历史剧中情节的虚实。因此如果把这些娱乐大众的消遣品作为一种正确无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显然是不严肃的。况且这些历史影视剧特别是电视连续剧往往是长篇大作、恢宏巨制。一部《三国演义》就长达80多集,照此下去,何年何月才能学完历史?再者,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只注重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文人学士,对历史的其他方面如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普通民众则关心不够。仅讲伟人、能人、名人,忽视众人、凡人也不合乎“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这一伟大论断。所以依靠现有的有关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来进行形象化教学,显然是行不通的。
那么作为教学所用的HTV,就必须是短小精悍型的。也就是说,在介绍历史人物、讲述故事情节时要借鉴历史剧制作的方法但又要讲究精练、注意必须与史实相吻合。具体说来,要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内容不宜过多,以教材中所述为主,不宜作更多的发挥,否则便难免有重蹈历史剧覆辙之嫌;时间不宜过长,一节课的内容以半个小时左右为宜,要有一定的空余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同时老师也可作适当的归纳和分析。
其次,已经发掘的遗址、化石或留存下来的遗迹为HTV的制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制作HTV不仅需要通过人物表演使故事形象化,对于历史上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讲述,则最好把相关的遗迹、遗址、化石拍摄下来,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脑海中就有了直观的印象,而不必等课程早已结束时再组织学生外出去博物馆、纪念馆参观。因为到那时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已经是见似已见、学似已学,两者已难划等号了。何况中华之大,历史遗迹之多,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分布,要组织学生全部去实地考察、学习,只能是一句空话,而HTV就能解决这个难题。
历史教学方式探讨论文
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改革趋势,即从过去的单纯依靠教师死板的满堂灌教学,逐步转变为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也采用了一些挂图、幻灯等教具进行直观教学,从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增加了一些感性认识。然而,由于每一章节的每个部分不可能都采取这种方式来展现当时的情境。因此,要想每节课都充分再现历史情境,真正做到轻松、愉快地教学,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如何彻底地改变这种修修补补的教学模式,充分使学生感受到历史课的乐趣,再现历史情境,使学生比较易于理解过去尤其是数千数百年前的陈年旧事,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从中培养他们理性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笔者认为,历史教学应该大胆借鉴音乐电视(MTV)的做法,即将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制作成一集或几集的历史电视,我们姑且把它称为HTV(HistoryTelevision)。
把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内容制作成HTV,历史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
首先,历史学科每一章节内容都是一个或几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它们具有一定的情节。这一点是其他学科所缺乏的。而且即便是在教学中,有时也不得不对某些情节进行渲染。这是制作HTV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当今历史题材影视剧得以风靡的重要原因。据粗略统计,从商周到明清,历代有名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才子佳人差不多都搬上了银屏。如《东周列国志》、《封神榜》、《秦始皇》、《西楚霸王》、《艳后吕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水浒传》、《朱元璋》、《戏说乾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应该说这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学生学习了解历史知识的较好途径,但是由于这些电视剧中情节虚实混杂,不仅学生无法分辨,就是专家学者也不可能去考证这些历史剧中情节的虚实。因此如果把这些娱乐大众的消遣品作为一种正确无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显然是不严肃的。况且这些历史影视剧特别是电视连续剧往往是长篇大作、恢宏巨制。一部《三国演义》就长达80多集,照此下去,何年何月才能学完历史?再者,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只注重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文人学士,对历史的其他方面如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普通民众则关心不够。仅讲伟人、能人、名人,忽视众人、凡人也不合乎“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这一伟大论断。所以依靠现有的有关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来进行形象化教学,显然是行不通的。
那么作为教学所用的HTV,就必须是短小精悍型的。也就是说,在介绍历史人物、讲述故事情节时要借鉴历史剧制作的方法但又要讲究精练、注意必须与史实相吻合。具体说来,要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内容不宜过多,以教材中所述为主,不宜作更多的发挥,否则便难免有重蹈历史剧覆辙之嫌;时间不宜过长,一节课的内容以半个小时左右为宜,要有一定的空余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同时老师也可作适当的归纳和分析。
其次,已经发掘的遗址、化石或留存下来的遗迹为HTV的制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制作HTV不仅需要通过人物表演使故事形象化,对于历史上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讲述,则最好把相关的遗迹、遗址、化石拍摄下来,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脑海中就有了直观的印象,而不必等课程早已结束时再组织学生外出去博物馆、纪念馆参观。因为到那时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已经是见似已见、学似已学,两者已难划等号了。何况中华之大,历史遗迹之多,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分布,要组织学生全部去实地考察、学习,只能是一句空话,而HTV就能解决这个难题。
分布式能源发展探讨论文
【摘要】节能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节能工作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的分布式能源发展方兴未艾,从7-8年前的分布式能源概念的引进提出,到大家现在普遍的认知,能源专家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推动和普及工作。分布式发电有时也称为分散式发电,电力的生产和使用在同一地点或限制在局部区域内,在集中供电的大电网覆盖地区,电力用户一侧建设的电源点或电力消费限制在配电网内的电源点可作为分布式发电看待。
分布式发电主要包括热电联产、用户侧太阳能光伏发电、燃料电池、农村小水电、小型独立电站、废弃生物质发电、煤矸石发电,以及余热、余气、余压发电等。热电联产受供热范围限制,一般要按照热用户的位置分散布点;离网的分散电源点受人口密度限制,布点也是分散的;各种废弃物资源数量有限,受能量密度限制,也需要分散利用。以上条件决定了分布式发电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也决定了分布式发电的独特优势。
燃天然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项目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能质量、增加电力供应,应对突发事件等综合效益,是城市治理大气污染、调整燃料结构和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的必要手段之一,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措施,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和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分布式能源发展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1999年的济南年会、2000年的宁波年会、2001年的重庆年会和2002年昆明年会中均有一些学术论文积极宣传、推广小型全能量系统,实现小型热、电、冷联产。2002年9月份热电专委会还专门在南京召开“天然气在热电联产应用专题研讨会”。2003年海口年会论文集,2003年12月又在上海召开分布式能源热电冷联产研讨会,出版论文集并提出“关于发展分布式能源热电冷联产的建议”。2004年10月在北京与国际分布式能源联盟共同主办了“第五届国际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联盟年会”。
跨越式发展研讨论文
一、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及其科学性
林毅夫等从对赶超战略的批判入手,借助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该理论认为,落后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别。一国最具竞争能力的产业、技术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一个经济系统中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总体水平的升级,从根本上说,依赖于该经济中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因此,发展中国家要赶上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应该定位于尽快地提升本国的要素禀赋结构。而提升本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所遵循的经济发展战略。遵循比较优势发展,会使得整个经济具有竞争力,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资本积累的速度将远高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增加的速度,要素禀赋结构得到较快的提升。随着要素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一个经济的产业和技术结构也会自然而然地升级。
正如比较优势理论揭示了国际分工和贸易的一般原理和规律一样,林毅夫教授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揭示了一国资源禀赋结构与产业发展关系的一般原理和规律。(1)要素禀赋差异是落后国与发达国的差异所在这一论断,指出了经济演讲过程的特点,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要素禀赋结构的不断提升。(2)揭示了要素禀赋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应性。不可否认,一国要素禀赋结构状况对该国产业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制约作用,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状况与其要素禀赋结构状况存在对应关系。无论采取何种经济发展战略,要素禀赋结构都是最重要的既定外生变量。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以要素禀赋结构为基础和支撑的,而一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和升级无疑也要反映该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动。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发展会得到促进,不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发展会受阻。(3)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是产业发展以至于一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决定因素。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产业结构的快速演进,接近并赶超发达国家,必须注重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从比较优势上寻求突破。
比较优势战略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是由比较优势理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决定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由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再到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这个理论揭示了国际贸易领域客观存在的经济运行的一般原则和规律,萨缪尔森称之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绝对成本论不仅指出了产品的绝对成本是一国贸易的基础,第一次论证了国际贸易的互利性质,而且揭示了绝对成本优势的来源:一是自然禀赋的优势,二是人民的特殊技巧和工艺上的优势。比较成本论的“两优择重,两劣择轻”思想则揭示了分工和贸易互利性的一般特征,指出不论一国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可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并从中获利。要素禀赋理论从各国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说明了比较成本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通过要素选择和合理组合降低成本,获取贸易利益的思想。
二、比较优势战略理论的不足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在理论界得到一定的认同,但也遭遇到大量的批评。郎永清(2004)认为,要素禀赋对产业结构的形成的确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存在,一国的产业结构并非仅由要素禀赋结构先天决定。一国的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增长主要取决于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位置。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在较为落后的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那么,根据比较优势战略理论,该国在国际分工中将一直处于不利位置。因此,如果片面强调要素禀赋对产业选择的决定作用,有可能损害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可能性。胡汉昌和郭熙保(2002)认为,比较优势战略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第一,就现实的对外贸易而言,比较优势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收益不可能长期化。第二,就长期的对外贸易而言,比较优势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不能自动、自发地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第三,就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而言,比较优势战略不能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战略。理由在于,一是大国对外贸易作用的局限性和复杂性,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无力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三是对外贸易的引擎作用是有条件的。第四,比较优势战略忽略了制度和文化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此,渐进式、分步式的追赶战略即后发优势战略是可行的选择。郭克莎(2003)认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虽然要重视发挥比较优势,但不能以比较优势战略作为基本的战略模式,而需要突破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国际分工模式的束缚。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理论依据,是以动态比较优势为基础。以比较优势的转换为导向,同时有选择地利用静态比较优势,有重点地推行逆比较优势战略。廖国民和王永钦(2003)认为,一国即使具有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如果存在技术劣势和竞争劣势,该国的产业也必将缺乏国际竞争力,不可能从专业化分工和国际贸易中获得持久的好处。而一国哪怕不具有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但如果交易效率和规模经济存在比较优势,该国在分工中同样具有竞争力,能够充分享受到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内生比较利益,从而能较快地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并实现向发达国家的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