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0 15:21: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陶瓷艺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传统陶瓷对现代陶瓷艺术创作影响
摘要: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经历了非常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在20世纪的60年代末,我国的陶瓷艺术虽然具有一定的特色,但是依然保留着传统陶瓷艺术的创作特点。在一切都在飞速发展的今天,陶瓷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突破,尤其是在装饰和实用效果上得到了更好的提升,同时还需要用中国传统陶瓷文化深厚的精神内涵充实现代陶瓷艺术,使它在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同时,也要保留住本土的核心精神文化。现如今的陶瓷艺术创作相比以前的传统陶瓷艺术制作更加精良,更加有趣,并且也更具有个人风格和情感的特点。笔者主要针对传统陶瓷对现代创作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现代陶瓷艺术;传统;陶瓷文化;陶瓷艺术创作
1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现状
中国现代陶瓷艺术是由传统陶瓷文化逐渐演化而来,因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给人以充分主观想象的创作风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由此产生了大量的陶瓷艺术创作者,也吸引了很多陶瓷艺术的欣赏者。中国陶瓷艺术真正的创作,起源于20世纪中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陶瓷艺术中开始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受人欢迎,我国文艺创作有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不过,在数量众多的文艺创作中,质量存在不足,产生了类似快餐艺术消费和抄袭模仿外国优秀作品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作品千篇一律,这样机械化生产势必会造成质量的残缺。比如,有一部分陶瓷艺术家是在学术、工厂、研究所里进行创作,并没有什么新的创作思路,主要为生产服务而创作;其主要考虑的都是如何适应市场,适应生产规程,适应大量的推广,要降低成本。这样他们就不可能把自己过多的主观思想强加于市场,强加于制作生产,对于企业和市场而言,固然这很重要。但长此以往,陶瓷艺术家们就很难发挥自我的创作性和个性。所以主席才着重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因此陶瓷艺术家们应该在艺术和思想上多下功夫,争取创作出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既要有很强的艺术表达性,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2传统陶瓷影响着现代陶瓷艺术的创作风格
要想创作出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一定不能忽略传统陶瓷文化对创作的影响。首先现代陶瓷艺术重现和演绎了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风格。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历史悠久,风格多种多样,把传统陶瓷的风格和现代的设计语言结合起来,去创作、运用其特有的符号重新演绎、产生不同的形式,既能体现出中国传统味道,又带着新潮、豪华的感觉。总的来说就是,运用传统陶瓷文化加上现代手法来制作,如果两者得到巧妙的运用结合,必然会创作出相当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中国文化是非常有特色的,其中传统陶瓷文化更具“个性”,它有自己所独有的思想和价值观,还有自己特有的语言,但可惜的是目前这种现代陶瓷艺术的优秀作品并不是很多。
广东陶瓷公共艺术研究
摘要:广东的陶瓷文化历史悠久,拥有佛山、潮州、广州三大特色陶瓷产区,是中国陶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及现代艺术文化的发展以及庞大的陶瓷产业链为广东现代陶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受西方现当代艺术材料观的影响,出现了不少艺术家在材料领域进行探索,试图打破传统专业界限,而陶瓷材料以其自身的特性与艺术魅力吸引了艺术家的目光,被广泛地运用在公共艺术创作当中,成为现代城市空间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
关键词:陶瓷公共艺术;公共艺术;现代陶艺;改革开放
1背景优势
(1)优越的地理环境。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年平均温度22.3℃,月平均温度为保持在16℃~19℃之间。陶瓷公共艺术在广东的发展避免了陶瓷因为温度太低发生冻裂的情况。此外,广东省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陶瓷原矿材料,为广东陶瓷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深厚的陶瓷文化与陶瓷产业背景。陶瓷公共艺术在广东的起源和发展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广东多元的文化历史背景和庞大陶瓷产业背景。无论是陶瓷艺术还是陶瓷产业都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最为盛名的当属石湾的陶塑、潮州的瓷塑及广州的广彩瓷。除此之外,广东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庞大的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佛山自1983年引进新的陶瓷生产设备后就在现代陶瓷生产领域不断创新,在全国卫浴领域位居前茅。而潮州枫溪陶瓷产业主要以生产出口日用瓷,其陶瓷产量久居全国前列,2004年被授予“中国瓷都”的称号。
2介入空间途径与方式
陶瓷公共艺术介入空间的方式受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为广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陶瓷公共艺术获得更大的发展,介入空间的方式也更多样化,总结广东陶瓷公共艺术介入空间的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以室内软装工程的方式介入空间。20世纪90年代以后,广东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珠江三角洲开放区等多个层次较为全面的发展。各项事业迎来的发展的大好机会,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也不例外,以介入室内软装工程的方式为广东陶瓷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成为广东陶瓷公共艺术进入公共空间中最常见的途径之一。在这种方式中,艺术家充当乙方,工程承包者为甲方,甲乙双方经过协商之后甲方委托乙方为特定的空间或者环境进行设计和建设,一般来讲这种只涉及甲乙双方的合作方式下的作品可实施性较高,整个流程下来效率较高,方便操作。(2)以创意园改造的方式介入空间。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从国家到省、市各级逐步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各方面追求可持续发展,一些旧的被遗弃的工业园区重新受到了重视,各地区纷纷开始了创意园区的改造和建设热潮,以创意园区的改造为切入点也因此成为陶瓷公共艺术介入空间建设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广东,以佛山石湾南风古灶园区和广东紫泥堂园区改造为例,为陶瓷公共艺术介入空间提供了条件。(3)以陶瓷公共艺术活动的方式介入空间。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来说不仅是在经济和科学技术上的对外开放,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交流的发展。在21世纪以互联网发展为标志的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文化、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广东,一些地方性的艺术文化交流也逐渐地频繁起来,包括跨国性的一些艺术展览、工作坊活动、竞赛等。这些艺术活动中不乏以陶瓷公共艺术为创作方向,对广东陶瓷公共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据所收集到的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在广东省内举办过多个陶瓷公共艺术文化交流活动,如1999年12月举办的“99石湾当代华人陶艺家‘千年之烧’”、2002年由葛姆雷策划举办的《亚洲土地》公共艺术项目、2008年“百万梦想砖”大型行为艺术装置策划以及“南风古灶2009国际陶艺工作营”“2012年、2014年、2016年、2017年的中日韩国际柴烧工作营”等。工作营带来的是各种思想与文化层面上的交流和碰撞,是公共艺术以环境为基础一种更为开放式的创作,与城市环境,城市市民有较强的互动和交流。
陶瓷艺术创作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古今中外艺术创作的有关论述和个人创作体验,对陶瓷艺术创作的收藏、价值和创作状态等问题进行了粗略梳理与思考。
关键词:国画;瓷画;艺术创作;创作状态
罗伯特•亨利在《艺术精神》的序中说:“博物馆里收藏的艺术作品,无法造就艺术之国。但是,有艺术精神存在之处,就会出现珍贵之作供博物馆典藏。更棒的是,人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能够获得无比的快乐。艺术让人迈向平衡与秩序,判断相对价值,了解成长法则,检视经济生活,这一切都是值得人们探究的美好事物。”笔者从这段话中提炼出了三个问题:1、怎样的艺术作品是值得收藏的?2、怎样的艺术创作是有价值的?3、怎样的艺术创作状态是最好的?其实,这几个问题是我思考已久的,它在我心里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只是苦于不能提炼出精准的语言来表述,罗伯特•亨利先生精准地为我作了回答。
1、怎样的艺术作品是值得收藏的呢?罗伯特•亨利说“有艺术精神存在之处”的艺术作品是珍贵的。这一思想与我们国画的创作理念是一致的,因为中国画追求丰富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中国人有极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常常将自己从自然物象中品味出来的特别品格与人们认为人类应该具有的精神品格相关联,将其以各种艺术形式呈现出来(比如文学作品、书画作品等),以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例如,国人酷爱梅、兰、竹、菊,尊之为“四君子”:于梅,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在画作《墨梅》中赞曰:“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以梅之品格引导人们树傲骨,不同流。于兰,《孔子家语•在厄》曰:“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以兰之品格引导人们立世需守节。于竹,清代画家郑板桥在画作《竹石图》中赞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竹之品格引导人们面对挫败不屈服。于菊,魏晋文士钟会(司马昭的谋士)在《菊花赋》中赞之:“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咏菊》中写道:“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以菊之品格引导人们不争世,守贞操。“四君子”,是中国文人画表现最多的素材之一,文人士大夫们借之表达自己的情志,引导世人培养优秀品格。大自然里的梅、兰、竹、菊以其独特的品格教会人类怎样面对现实,文人画里的“四君子”以其极具正能量的“艺术精神”鼓励人们做最好的自己。亦因此,人们喜与梅、兰、竹、菊为伴,将其培栽于房前房后,日日品赏;亦因此,人们还喜以“四君子”图为伴,将其悬挂于堂前室内,时时品读。“四君子”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是崇高的,“四君子”图在中国人的心里是珍贵的。
2、怎样的艺术创作是有价值的呢?罗伯特•亨利说:“让人迈向平衡与秩序,判断相对价值,了解成长法则,检视经济生活”的艺术创作是有价值的。这与国画的创作主旨也是一致的。中国画有三科:人物、山水、花鸟。对于人物画,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说:“以忠以孝,尽在于云台。有烈有勋,皆登于麟阁。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之踪。”人物画的“教化”作用,让中国人有了正确的道德观。对于山水画,南朝•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圣贤暎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熟有先焉。”山水画以“借景抒情”“借景抒怀”的表现形式,引导人们感悟人生哲理,培养高尚的人格和情操。对于花鸟画,人人皆知,其核心是“以物寓意”“托物言志”。中国画,无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无一不在引导人们“迈向平衡与秩序,判断相对价值,了解成长法则,检视经济生活”,因此,参与创作中国画的人们的一生都是有价值的。
3、怎样的创作状态是最佳的呢?在“创作过程中能够获得无比的快乐”的创作状态是最佳的。其实,这个问题,我们的先辈早给了答案:清代画家邹一桂在《小山画谱•天趣》中答之:“人能以画寓意。明窗净几,描写景物,名花折枝,想其态度绰约,枝叶宛转,向日舒笑,迎风欹斜,含烟弄雨,初开残落。布置笔端,不觉妙合天趣,自是一乐;”宋代画家宗炳在《山水画序》中答之:“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藂,独应无人之野。峰岫峣嶷,云林森眇,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结合自己的从艺经历,再读自己的创作状态和感悟。笔者是一位瓷画创作者,即用彩绘技法在瓷器上绘画。彩绘,是陶瓷艺术的一种装饰形式。彩绘艺人从起初只会在瓷上简约地装饰一些纹饰,到最终可以在瓷上描绘精美的图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探索——改革——创新——精益求精,让瓷富有了极高的“艺术精神”,无论是技艺,还是内涵。创作瓷画最能令人“自是一乐”的是“布置笔端,不觉妙合天趣”。我创作最多的是传统文人画,但并不是完全承袭,而是以当代人的视角去理解传统文人画,诠释当代人的思想和情感。我喜欢看文人雅士的故事,喜欢读古代诗词,因为它们常常带我进入精神愉悦的状态,常常在我眼前浮现赏心悦目的景象。我很喜欢明四家(亦为吴门四家),因为他们都才学广博。明四家里我研究最多的是沈周,因为沈周非常享受生活,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一直保持着乐观开朗的心态,更因为沈周有《庐山高图》。《庐山高图》是沈周在四十一岁时,为贺老师陈宽(醒庵)七十寿,凭借想象而作的。我好奇沈周为老师贺寿为什么要选择庐山入画,他没有到过庐山却凭想象将庐山表现得如此精彩。原来,陈宽是江西人,江西有庐山,而庐山是文人雅士们所向往的名山,沈周要以老师家乡的名山,来比喻老师有广博的学问和崇高的道德,所以,他选择了“庐山高”这个主题,以之表达对老师的高山仰止之敬意。没有到过庐山,却能把庐山表现得如此精彩,令我对“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于是,我也兴笔创作了一幅表达对沈周敬仰之情的瓷板画《山水清音》。此作品将画面一分为二,上半部分示远山,下半部分绘近景:远山入云,飞瀑万丈;近景一桥跨壑,流水潺潺。桥的两端,一是坐于山头亭间观景的高士,一是携杖急步上桥奔亭的儒者。想象能拜谒我崇敬的沈周先生的场景,好爽……,快意无穷。沈周的《庐山高图》激发了笔者深入庐山感悟山水、感悟生活的念头,于是,我邀约好友一起造访庐山。在与庐山亲密接触的那些日子里,令我受益匪浅:观真山真水,感其态其形;静坐听音,悟人间百态。深入现实生活,令我对人生有了不同的感受,获得了不少感悟,也让我对沈周的《庐山高图》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我对庐山瀑布情有独钟,常常以之入画。因为心里有,所以创作时多为一蹴而就,无论是构图布局,还是意境营造,都是从心底油然而生。我曾在镶器上创作了一幅庐山瀑布图,朋友们都认为很有气势、很美。可我每每端详都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反复琢磨终于找到答案,是意犹未尽,而这种意是用物象无法说尽的,于是我想到了前辈的办法——意之未尽,题跋述之,在画中的留白处题写了唐•徐凝《庐山瀑布》的诗句“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诗画相融尽我意,畅快……喜欢陶瓷艺术的都知道,瓷画的构思布局与瓷器的器型天然合成,融为一体才是最佳的,因此,瓷画艺人要想出佳作,先得读透所有的瓷器的造型语言和艺术内涵,并且将它们存入自己的脑海,胸有成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有独特的艺术构思的时候,脑海里会立刻想起怎样的意境能赋于怎样的瓷器之上,怎样的瓷器能完美表达你的艺术精神。
陶瓷艺术设计创新研究
摘要:中国陶瓷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展示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特色。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陶瓷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也紧随步伐。在当下,发生改变的除了社会意识形态外更多的是人们的审美心理,伴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陶瓷艺术发展迎来新篇章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文章从这一现状出发,以现代生活方式为切入点对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的改革创新进行剖析,希望能更好地促进陶瓷艺术的有机发展。
关键词:现代生活方式;现代陶瓷艺术设计;创新
在中国,陶瓷艺术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陶瓷艺术是中国人在对美的追求上的重要体现,贯穿整个历史进程,并在各个时期形成了极具时代特色的典型特征与艺术气息。从古至今,她一直在艺术的大舞台之上展示着自己的魅力,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蕴含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绚丽奇葩。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审美意识在不断改变。传统的陶瓷艺术已无法完全满足现代人们的多元化需求,一个全新概念现代陶瓷艺术应时而生。现代陶瓷艺术在展示自身艺术特征与审美的同时还反映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面对如此崭新的艺术形态,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支撑。我们从现代生活方式切入进行研究剖析,着手陶瓷艺术的自身,在设计思维、意识形态、造型装饰、材料工艺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一、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的思维创新
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一方面源于生活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受情感与审美的支配,它是将功能与形式、技术与艺术、物质与精神完美结合在一起的艺术表达。在信息技术引领的时代,面对陶瓷艺术,消费需求已由原来的物质需求转向了精神层面,已不再是人们生活刚需的器皿,更多的是体现时代文化的有机载体、赋予时代内涵的艺术化产品。因此,在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下,创新思维就成了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的主题,也是其最凸显的生命力所在。思维创新需要我们解析现代生活本质,在深层次的体验感知基础上对现代生活进行大胆创新性的感悟。不能简简单单的只停留在外部形式上创新,那种临摹照搬传统的做法是消极落后的设计意识,终将被淘汰。设计师要不断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不断提高艺术表达能力,在创作时应更多的使陶瓷艺术品体现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并将其融入作品,真正做到立足设计思维创新的同时探索出符合现代人审美意识的表现形式。除外在表现之外还应对蕴意、风格、工艺材料等进行创新,改革创新百花齐放的设计意识是首选。现代社会的多元化为现代陶瓷艺术设计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人们观念不再局限于某一种,也不再有单一的衡量标准,多样化个性化成为主导趋势。面对如此现状一切设计都应该以现代生活为前提出发点,向人性化方向发展倾斜,力求做到和谐共鸣,与现代人的审美变化与生活方式相吻合。但有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在创新路上不要一味地追新求变,表现个性迎合多样,而把传统的文化与精髓抛之脑后,那便又流于形式毫无意义。对于现代陶瓷艺术,创新是亘古不变的追求,要想走在世界的前列就要一方面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方面创新创造出中国独有韵味的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作品才不会被历史淘汰。
二、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的意蕴创新
当代陶瓷艺术论文
但是很少有人去刨根问底:这些被人怀疑其价值甚至最后被抛弃的东西究竟是不是艺术?其实在真正的画家眼里,艺术和非艺术一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所谓当代艺术的危机实际上是假艺术的危机,甚至只是广告和画廊的危机。”这位画家明确指出,这些所谓的艺术,实际上是假艺术,非艺术。他还举了一个生动的事例:“有一个在全世界巡展的艺术家,他展出的是四块鹅卵石,上面撒点灰尘,这即是所谓的观念艺术。有人从旁走过,惊叹道:‘妙极了!’同样是这些人,当他们在沙滩上看到同样的东西时,却视而不见。我认为这很荒唐,令我想起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衣’。一个艺术家,如果拿来了一堆垃圾,他说,这是好艺术、新艺术,只有审美能力低下、僵化守旧的人才看不见。于是人们说,那是多么美妙的艺术啊!我想说,这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创新不是搞所谓的观念艺术,不是把平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放在射灯下就叫艺术。这是艺术家应该掌握平衡的地方,怎么在既不拘泥于传统的同时又不误入超前的观念艺术的歧途。这种现象在陶瓷艺术领域也屡见不鲜。现如今,形形色色的艺术陶瓷充斥着陶瓷市场,种类繁多,每个艺术家的风格也迥然不同,而这都被统称为当代艺术陶瓷。当代艺术陶瓷融合了许多中国的艺术元素,反映了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作为一种艺术结晶,它时尚、前卫,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符号。但对于相对传统的作品有精华同时也有糟粕,我们不可能全盘吸收或否定,但越来越多的题材陈旧,技法落后的作品尽管带有大师头衔,却被湮没在茫茫市场中。当然,一些所谓的观念性的作品也是得不到市场认可的,非艺术和皇帝的新衣都是忽悠不了懂行的买家的。艺术的创新已成为艺术家和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因为人们都强烈地认识到,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件没有创意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是不值得收藏的。市场是残酷的,绝大多数收藏者是理智且具有预见性的,他们在考察艺术家独特风格的同时也在考察能否在艺术史上占有地位。藏家需要的是艺术含量高、绘画技法新颖、文化内涵深厚、个人风格独特、陶瓷装饰语言丰富,并且符合当代人审美情趣的作品,而不是一味摹古的传统作品。而这些正是现代陶瓷市场发展所要求我们陶瓷艺术家的,不然必定会被市场淘汰,被历史的车轮碾灭在时间的轨迹里。
艺术贵在创新,无论是当代艺术还是传统艺术,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既不要固步自封,也不要盲目接纳。还要有一个改变吸收的过程,食古不化和一味崇洋都不可取,吸收和继承不等于照搬套用,借鉴不能代替自我创造。在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中应该规避简单化,克服片面性。值得欣喜的是,现在出现了许多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艺术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创新的优秀作品。然而,也出现了一些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有些人把“创新”当成了一种时髦的词汇,成为一种口头禅,他们把“创新”作为一帧标签,成为新、奇、怪的护身符;有的将陶瓷器型任意扭曲、残损,美其名曰:“创新”;有的把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等画种的表现手段硬往瓷上套,青花虽越画越精细,发色却越来越浮浅;喷枪越用越灵活,画面越来越陈化;海绵越用越自如,形式却越来越呆板。这种全然不顾陶瓷自身语言特征的表现方式,也说是在“创新”。还有的使出浑身解数,洋洋洒洒在瓷上做戏作秀,遗憾的是,这并不是我们所想所要的创新。创新不是怪诞、荒谬、做作的代名词。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种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是在很长时间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产生的,还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洗礼,才可能被社会所认可。我们客观地回头看看,我们能有多少所谓“创新”的作品经得起这些考验?大多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创新的源动力来自艺术家的理念,“新”有深刻的涵义。什么是新?最核心的是,要有新的理念,有了新理念才会有新的思想,才可能创作出新精神、新形式、新面貌的作品。作品是艺术家思想、阅历和修养的集中体现。如果思想僵化、知识陈旧、手段老式,何来创新?只有观念新,才会有作品的立意新,才会有新的形式美感。还需要注意的是,创新也应从艺术各自的材料工艺出发,应与所处时代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陶瓷艺术属工艺美术,想要创新,材质、工艺、装饰材料等工艺手段首先也要有创新才行。所谓的创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新。新是旧的发展延续,旧是新的根茎基础。好比一棵大树,新枝叶是老枝叶发出的新生命,只有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的参天大树,才会年年有新绿。艺术的创造力体现在艺术家渊博的知识,扎实的功底和思想的境界上。艺术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如果没有新生命的延续,离衰亡就不远了。所以说,创新是艺术家的本能,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然而创新意识的形成是个奇妙的过程,有人说需要灵感。把灵感说得神玄不已。认为成功艺术家之所以创造能力很强,是他们的“灵感”很丰富,他们只要几杯杜康下肚,灵感就会如泉涌。其实,灵感是什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语见的,他说:“灵感是知识、经验、追求、思索与智慧综合在一起而升华了的产物。”灵感的内涵如此之丰富,它要求我们要做到如上几点灵感才会产生。但是,知识的掌握,经验的积累,方向的把握,思维的活力以及智慧的培养决非短期能达成的,更何况还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基于艺术而言,不管是传统或者当代,也不管是具体还是抽象,这些都不重要,它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当今社会是个兼容的社会,包罗万象,重要是作品要体现作者的真实情感。形式风格没有优劣,主要看重的是不是最适合的,除此以外,就是舍本求末。艺术是传递情感的符号,当你倾注真情,娓娓道来你的故事的时候,一定能让观者为之动容。梵高用他粗重的笔触传递他已经失控的情绪;八大那翻着白眼的独角鸟倾诉着他欲哭无泪的哀情;而徐渭的斑斑墨迹,让人分不清是血还是泪……人们的心被震撼,被征服,这就是真情实感的力量所在,创新的力量所在,艺术的力量所在。
总之,创新是一个漫长的探索之路。只有坚持下去,或许某一天,“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至此,我们应该了解了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所具备的素质,这不是某个艺术家、某些艺术家、而是一切艺术家都具有的、与艺术创作相关的素质。一是为艺术而献身,二是创新精神。除了这个共性以外,同一时期同一地方的艺术家面对相同的社会生活而创作出不同的作品,就涉及到艺术家的个性了。艺术家必须具有某些素质才能成为艺术家。这个道理也是对的,某个艺术家特别优秀,创造了特殊的艺术风格,这就是艺术家的个性所在。最后希望所有的陶瓷艺术家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利用陶瓷这个丰富特别的载体创作出更多符合当代主题并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好作品,让世界看到当代瓷都艺术家的风貌。
作者:李珺娜
陶瓷艺术研究论文
【摘要】:陶瓷与书法艺术虽是两门独立艺术,论文但两者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两者具有相通的艺术特征。现代条件下陶瓷与书法艺术亦交相辉映,不同的陶瓷造型可以采用与其风格相协调的书法来加以装饰,使陶瓷艺术获得锦上添花的效果。虽然书法艺术在陶瓷中的运用仅处于辅助地位,但其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值得从事陶瓷艺术的人们加以关注和应用。
【关键词】:陶瓷,书法,艺术魅力
引言
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书法是笔含墨的艺术。艺术都是相通的,陶瓷与书法原本属于独立艺术,然而艺术间不乏契合。陶瓷同书法艺术的契合给欣赏者感觉无疑是锦上添花。对两者成功的驾驭,在于对两门艺术的解读和深掘,而后达到综合艺术的完美和统一。
1陶瓷与书法的历史渊源
中国制陶起源很早。自古相传“神农氏作瓦器”,“昆吾氏作陶”。而汉字起源同样是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与四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以及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陶器上面常见有作为记事的符号,似可视为汉字的滥觞。可见古代陶瓷和文字的起源,从一开始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陶器上面多带有篆书雕印文字,陶器上的文字也成为后人研究战国文字和制陶业的宝贵资料。秦兵马俑身上多刻印有工匠的姓名,如“咸阳午”等,字体有的是篆书,有的则近似草隶。三国、两晋时期是青瓷器普及和发展阶段,同时也是陶瓷书法艺术进一步提高与形成典范的过程。唐代楷书、章草、大草、行书等书写体系逐渐完善,这一时期由于饮茶之风盛行。书法装饰便出现在茶壶、酒坛上,有楷、有草,均有大书法家张旭、怀素、颜、柳之风韵。多写名人诗句或“酒”、“茶”文字,酣畅淋漓,圆润遒劲,纯真自然,配以不同的器物造型之上,极具古朴、简约之美感。宋代书法是我国书法发展的一次高峰,书法艺术方面趋于完善和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反映在陶瓷造型中已有“大巧若愚”的自然之韵。陶瓷上的书法装饰在这一时期自然也就成为其明显的特征,且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耀州窑用书法装饰的酒具、茶具,其书法亦颇有“苏、黄、米、蔡”之韵。以至元、明、清各代书法装饰陶瓷也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装饰形式和艺术美感,这有其精神上的必然和谐。
小议现代陶瓷艺术发展
摘要:现代陶瓷艺术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我们对现代陶瓷艺术的艺术定位、发展方向等诸多问题的探索虽然刚刚起步,但有一点是确定的,现代陶艺必须在市场中寻找自我,离开市场的经济支撑,为艺术而艺术的封闭式创作是没有生存的空间,也体现不了它的价值。
关键词:现代艺术;陶瓷;市场;价值
一、现代陶瓷艺术品的特点与品质
现代陶瓷艺术作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纯雕塑作品,第二类是画于平面瓷板上的瓷画作品,第三类是器物造型和釉彩绘画相结合的作品。每件陶艺作品都是独立的欣赏对象,并不受环境条件所影响。但目前大多数艺术的消费者购买陶艺作品,是作家居装饰,这样和现代建筑的环境的相容性和互补性便成为购买者的考虑因素。纵观目前创作的一些现代陶艺作品,或大而无当或过于矫情,难以被大众接受。强化现代陶瓷艺术的装饰性,应注重时代感、多样性和轻型化。
时代感—历史上各个时代的陶瓷作品几乎都与当时的生活居住环境协调一致。现代居室采光充足,色彩明丽,线条简洁,那些题材陈旧,纹饰琐碎,釉彩沉闷的作品已无法适应。
多样化—现代居室功能细化,卧室、客厅、卫厨都有装饰区别,除传统的瓶炉盘尊外,瓷板、壁饰、挂件、摆件都应设计和制作,其中卫生间装饰历来是空白,陶瓷不怕潮湿,具先天的优越性,仅此一项就是很大的市场。
法国艺术陶瓷研讨
帕利西•伯纳德(约1510-1590年)在普通意义上被描述为一个法国艺术陶瓷的巨人,是哈利波特式的神奇工匠。但人们更乐意把他看成是一个科学家、地质学家、园林建筑师、作家和思想家,在宗教意义上的一位持坚定信仰的神秘主义者,引起越来越多的注意。他的出生日期和地点现在仍然不确切,但某些人认为是大约1510年在法国西南部。但无论是在哪里都有充分的资料表明,他的父亲是一个玻璃的画家,他担任他父亲的学徒。在其回忆录中,帕利西告诉我们,他是玻璃画家,他还做过技工、陶工和土地测量师。青年时,他多次去比利牛斯山,阿登和莱茵河畔。他回忆在一次旅途中“我看到了一个表现得非常完美的陶碗,如何能制造出这样的器具,我很困惑。”
在结束他的学徒生涯后,他成为一个旅行者,在法国许多地区和其他国家国家瑞士、和荷兰、德国的莱茵省和意大利等,获取许多的新知识,帕利西返回他的祖国大约在1539年,并在散特市结婚成家。他的婚姻生活的头几年,在除了他的自传、他的艺术实践的肖像画、玻璃画和土地测量师的工作之外,没有留下什么记录。
当时,瓷器是欧洲贵族的珍贵藏品,在帕利西看来,这是欧洲世界的一个奇迹。有没有可能知道着神奇的瓷器具有什么性质、物质或生产程序,并重新创造它们呢?他他试图了解这白色的秘密,开始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他先是掌握了16世纪农民制造陶器的简单方法,其他设备他都没有,还有一些不确定的信息表明,他大概在旅行期间获得了一些制造欧洲锡釉陶瓷的知识。帕利西近十六年的这些“野生”式的努力,一系列实验的失败,极其枯燥和令人失望,似乎没有一线希望。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近似疯狂的痴迷、损毁家产、为了使炉火达到更高的温度,他烧毁房间里的地板和珍贵的家具,而此时债主们拿着借据堵在门口。同时他还要忍受责备他的妻子、孩子们哭叫着要求食物,显然妻子早已认为她的丈夫只是短期的精神错乱。所有这些斗争和失败最忠实地记录了帕利西自己最真实的经历,他的独特事迹也成为了很多后世画家乐于描绘的创作题材。虽然帕利西没有制造出他理想的中国白色瓷器,但是他确实成功地使一类特殊的陶瓷器永远地与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在1550年中帕利西打开了装饰陶瓷的一个新领域,虽然他的第一次成功只能看作是一个补上彩色釉料的农民装饰陶器。但是在1550年之后他已经可以熟练地生产涂色釉料的陶瓷产品,并且创建了一个工作室,于是他的名声日渐增长、技艺逐渐完善起来。
帕利西•伯纳德创制的陶瓷可分为两个主要时期:第一时期他自己称之为“农村粘土”时期。风格是磁盘形态较大而浅,椭圆形较多,装饰的自然图案鱼,蛇,青蛙,蜥蜴,贝壳,植物都惊人的相似,描绘真实具有虚幻的说服力,完全是一种自然的形式和颜色。丰富和安静的蓝色、灰色和黄色为主色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帕利西烧制的“碧玉釉”具有高透明度和深度的色彩情感,从灰色到翠绿的各种色调闪烁着生命的光泽。在16~17世纪的法国,胡格诺派是新教徒形成的一个派别。主要成分为反对国王专制、企图夺取天主教会地产的新教封建显贵和地方中小贵族,以及力求保存城市“自由”的资产阶级和手工业者。到1562年新教徒团体约有2000多个,分布法国各地,其信徒约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可能包括大概近一半的法国贵族和三分之一的城市居民。曾于1562~1598年间与法国天主教派发生胡格诺战争。宗教战争不但夺取大量法国平民伤亡,也间接导致了社会手工业生产的凋零。在1562年,新教徒的所有财产都被扣押,帕利西的讲习班和窑也被摧毁。尽管他是一个热心公开宣布新教的胡格诺派分子,但他本人却幸免于难,并在王室的赞助下(尤其是梅迪奇家族),被任命专门为王室制造仿古陶瓷。于是,开始了被称为“巴黎时期”的第二个创作时期。大约1563年他被允许在卢浮宫附近建立一个新的陶艺工作室。以后的大约二十五年帕利西一直生活和工作在巴黎。他的作品内容和风格经历了许多阶段,除了继续他的乡村装饰菜盘外,创作了属于圣经和神话题材的众多作品。
他不仅热衷陶瓷的发明,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雕刻家,他的瓷器中许多精致生动的人体雕塑具有优美的古典韵律。经过他的努力使得艺术和科学的创造力在十六世纪的法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此期间他还深入地研究生物学、地理学及相关自然科学,还多次开设自然历史的系列讲座,门票都被一抢而空。他的天才思想如地下的泉水般源源不断,并且成为第一个以正确的理论阐明化石来源的欧洲人。帕利西的命运很符合他的积极的性格和暴风雨般的激情。大部分时间里,他被保护而免受贵族和教会的迫害,但1588年,法国国王亨利三世在布卢瓦设计刺杀了他的主要政敌吉斯公爵亨利,导致了新的大范围宗教斗争。在狂热的1588年导致帕利西被扔到巴士底监狱,虽然亨利三世允诺可以给他自由,条件是如果他改变自己的教派信仰。但是帕利西拒绝挽救他生命的任何此类条款,在1589年被判处死刑时已经近八十岁的高龄,最终1590年他死在巴士底监狱的地牢里。后来直到1598年法兰西国王亨利四世颁布南特赦令,才赐予胡格诺派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治自由,令很多信奉基督新教的手工业者留在法国,促进了法国经济的繁荣。
帕利西•伯纳德的作品享有不仅在他那个时代的伟大成就,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他的作品风格和制作工艺都被很好地继承下来,直接影响并形成了法国彩釉陶瓷的历史风貌。留给了后世璀璨夺目的陶瓷珍品,还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精神信仰的无限崇高,启示激励着我们该如何真诚地对待自己的艺术与生活。
绞胎陶瓷语言艺术与情感表达分析
摘要:中国的陶瓷艺术历史悠长、文化底蕴浓厚,素来有陶瓷之乡美誉。绞胎陶瓷艺术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绞胎陶瓷的不可复制性,其二维纹饰语言和三维立体造型,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装饰艺术美学。文章试图以绞胎陶瓷诞生与发展的历史为基点,结合古今绞胎陶瓷纹饰、造型与工艺等特征,以此探析绞胎陶瓷艺术的语言与情感表达。
关键词:陶瓷艺术;绞胎工艺;绞胎纹饰;艺术表达
中国人发明使用陶器,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国瓷器就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绞胎陶瓷也是在陶瓷发展史上,一种失而复得的艺术工艺。中国陶瓷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逐渐地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当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注重“物质”需求,“精神”的需求也愈发显著。在工业化制作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自然质朴、独一无二的绞胎瓷依旧青睐。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全新的工艺技术与综合材料,为绞胎陶瓷的创造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也丰富了绞胎陶瓷的制作工艺,绞胎陶瓷工艺如何满足当下社会日趋增进的审美需求,仍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一、绞胎陶瓷的前世今生
绞胎陶瓷也被称作“搅胎”“绞泥”“透花瓷”[1]。绞胎陶瓷表面纹理由胎而生,表里如一,与中国古代对君子气质的描述不谋而合,中国的著名古陶瓷专家——叶喆民教授,就曾将绞胎瓷美誉为“瓷中君子”[2]。通过资料查证,目前最早出现绞胎陶瓷的时间是在唐代,常见的造型有盂、碗、杯、枕、盘、俑等。如:在1952年,出土于陕西省咸阳市杨谏臣墓的——绞胎盂,其年份为唐开元二年(714年);出土于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的——绞胎骑马俑,其年份为唐神龙二年(706年)[3]。绞胎陶瓷是唐代陶瓷制造产业中的一种新型工艺。主要是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不同颜色泥土制成的泥料,经过相互叠压、揉合在一起,形成颜色相间、变化丰富、独一无二的陶瓷胚胎装饰纹饰。唐代的绞胎陶瓷纹饰中常见的颜色为黑、白、褐三色。区别于一般采用釉彩颜料在陶瓷胚体表面进行绘画的制作工艺,绞胎陶瓷其纹饰特点是纹饰便是陶瓷胚体的一部分,且内外一致、相互联系。开元盛世,唐朝国力强盛、社会繁荣,商业十分发达,与周边国家商业往来密切,市场巨大的需求,使得唐代瓷器的生产与制作技术达到高度成熟的境界。宋代饮茶斗酒社会风的气兴起,陶瓷的需求量剧增,陶瓷制作产业更是得到了蓬勃发展,国内名窑不断涌现,为瓷器的大规模生产,创造了条件。也使得这种具有内外一致的装饰纹样,彰显表里如一君子情怀的雅致器物——绞胎陶瓷,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中宋代时期,生产胶胎陶瓷的规模最大的窑厂当属当阳峪窑。随着宋代灭亡后,国内频年的战祸使得民不聊生,绞胎陶瓷也逐渐衰落。而后的元明清期间,釉上彩、青花瓷逐渐替代了绞胎陶瓷的地位,绞胎陶瓷由此在历史人们的社会生活舞台中的隐退。新中国的成立,也驱动了陶瓷产业的蓬勃发展,绞胎陶瓷也因此注入新的生命力、焕发新生机。但由于绞胎陶瓷制作流程繁杂、成功率低的工艺特性,若想推动当代绞胎陶瓷艺术发展与进步,关键还是在于技法传承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与探索创新。在新时代舞台下,如何将绞胎陶瓷工艺融入当下社会的审美理念,创造出符合当下社会品味的表达方式,对于绞胎艺术的理论或实践,都是有重要的意义。
二、胶胎陶瓷的艺术语言
谈论现代陶瓷艺术发展
一、现代陶瓷艺术品的特点与品质
现代陶瓷艺术作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纯雕塑作品,第二类是画于平面瓷板上的瓷画作品,第三类是器物造型和釉彩绘画相结合的作品。每件陶艺作品都是独立的欣赏对象,并不受环境条件所影响。但目前大多数艺术的消费者购买陶艺作品,是作家居装饰,这样和现代建筑的环境的相容性和互补性便成为购买者的考虑因素。纵观目前创作的一些现代陶艺作品,或大而无当或过于矫情,难以被大众接受。强化现代陶瓷艺术的装饰性,应注重时代感、多样性和轻型化。
时代感—历史上各个时代的陶瓷作品几乎都与当时的生活居住环境协调一致。现代居室采光充足,色彩明丽,线条简洁,那些题材陈旧,纹饰琐碎,釉彩沉闷的作品已无法适应。
多样化—现代居室功能细化,卧室、客厅、卫厨都有装饰区别,除传统的瓶炉盘尊外,瓷板、壁饰、挂件、摆件都应设计和制作,其中卫生间装饰历来是空白,陶瓷不怕潮湿,具先天的优越性,仅此一项就是很大的市场。
轻型化—现在大多数家庭居室改善,面积扩大,因功能的细化,每一空间又不会很大,过于巨硕的造型会使购买者望而生畏。轻型化是扩大陶艺作品市场的必要条件。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先进与地球村的构筑,使世界再也不是分散的板块。而是被日益紧密联系起来。流动开放的环境,互联网的快速方便,带来了东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艺术这一块,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也屹立在我们的城市里。不少外国艺术形式和风格已被一部分国人接受和认可,也为现代审美需求注人了许多新鲜血液。在这种历史趋势下,开放性的开放部分成为现代陶瓷艺术体现当代人们审美需求具有的可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