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0 15:04: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陶瓷产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1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系现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发展同样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需要政府、企业、银行等组织机构的共同努力来发展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1.1政府引导资金投入。随着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增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和宏伟规划。为了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以及促进文化产业繁荣,景德镇市编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截至2014年,景德镇已建成19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国家3个、省6个、市级6个),创意产业5000余个。在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陶瓷文化创意企业已达60余家,占园区企业总数的37.1%。在景德镇高新区,一批大型文化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群,企业如哈哈尼、景东、古镇、诚德轩的主要聚集地;在雕塑瓷厂,建国瓷厂的成立形成了陶瓷艺术家创意工作室的代表,聚集在陶瓷科技园,新都民营陶瓷花园代表陶瓷文化和创意产业聚集区。1.2建立担保机制。2012年,市政府安排资金用于增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资金规模。同年,景德镇市县政府共保证50家中小型陶瓷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63%。2013年,珠山区政府成立中小型陶瓷文化珠山区信用担保中心。2014年,正式成立了景德镇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平台。1.3搭建中小文化创意企业金融平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趋势下,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与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融为一体,升级为具有投资属性的综合文化创业服务机构。2014年,景德镇启动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景德镇邮政储蓄银行以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为基础,全职客户经理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服务咨询服务。一方面,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如融资支持证券、经纪、信用评级、税务、法律顾问、管理咨询,陶瓷生产和研究机构等机构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另一方面,景德镇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为大量中小型陶瓷文化创业投资和融资服务的启动和运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1.4银企合作。2012年,由中国工商银行设立的陶瓷发展基金,第一期资金已经到位并已开始运作,截至2015年12月,预计将资助规模达到10亿元。景德镇许多陶瓷文化创意企业规模小,直接融资能力相对较差,政府正积极带头,银行和企业的专业参与,社会资本进入公私合营模式,引入股权投资风险投资、文化创意产品和财务管理、上市交易、O2O等渠道,重点关注“瓷金融”。
2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系存在的问题
2.1政府投入的催化剂效应尚未充分显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自90年代以来,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日益增长,但与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相比,仍然有所不足。一般情况下,国有企业采取项目补贴的形式,企业使用后期奖励机制的良好经济回报,这些企业资本运作环境相对宽松。政府还将增加对企业投资的银行贷款,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虽然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它已经引入了一些法规和措施,与这些企业相比,投资仍然相对较小。政府政策对陶瓷文化和创意产业融资能力影响深远。银行因陶瓷文化和创意企业规模小、风险大,不想为政府提供资金。所以,政府要应从宏观形式入手,为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投资和融资环境,提供一些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2.2投融资信用环境不对等。除政府外,虽然以投资和融资双方为主要市场,以自己的业务、自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基本原则,但发展的基本概念非常不同。商业银行以其稳定经营而闻名。在业务发展中坚持“安全,流动性和盈利能力”三管齐下的标准,要求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透明信息和相应的信用支持,而文化创意企业通常是中小企业,其中许多是在种子期,启动期和成长期,再加上企业的家族、合作性质、高操作风险、可持续性弱,无法实现其获得银行融资所需的标准。
3完善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建议
在充分分析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融资情况,结合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完善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作用,还应积极扩展投融资渠道,努力完善投融资担保体系以及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法律法规。3.1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及政府的引导作用。首先,政府应合理规划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优化文化创意产业链管理。其次,政府还应整合和评估各地区现有的文化创意资源,找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最佳模式以及集聚区之间的联系,利用各地区的优势,相互补充,促进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的互动发展。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设立投资开发指导基金。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发展指导基金主要用于指导风险投资机构投资文化创意产业,根据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在创业初期的重点方向,指导基金本身不直接从事风险投资业务。引导基金遵循“政府引导、科学决策、市场运作、防范风险”原则。3.2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1)指导、规范私人贷款。首先,对于中小型陶瓷创意企业,更多来自私营部门和金融机构等方面的灵活筹资。因此,解决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问题,通过将民间资本引入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完善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体系,是一个重要途径。其次,私人资本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产业资本增值的形式,以这种方式融资成本低,不会由于融资而增加文化企业的财政负担。另外,私人资本进入陶瓷文化企业可以促进陶瓷文化和创意产业更高效的资本运作。所以,引进私人资本为陶瓷文化企业可以带来许多积极的效果。(2)私募股权融资。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主要以商业为主,私募股权融资模式的私募股权基金应成为文化创意企业的主要来源。通过私募股权基金可以使更多的外资和私人资本投资景德镇陶瓷文化和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和融资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社会的。(3)引进外商投资和融资模式。通过外商投资模式可以吸引外商投资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吸引外商投资。其一,让外国公司或个人收购景德镇当地的陶瓷文化和创意企业。其二,允许购买陶瓷文化创意产品,专利权或营销权。其三,让景德镇地方陶瓷文化创意企业合作,分享双方的市场资源。吸引外资同时,对景德镇地方陶瓷创意产业保护和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但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应加强对外资的管理,建立文化市场检查组,建立文化市场信息管理平台,监督文化市场,完善文化市场监测信息系统法律法规,运用现代科技实施文化市场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实践,通过文化市场的发展实现文化市场的科学管理,科学、统一、公平有序运作规则实现文化市场管理的现代化。根据目标原则、诚信原则、层次管理组织结构的原则,实现文化市场管理的标准化,管理组织结构的总体目标,政策一致的管理不同层次员工的组织结构不同管理目标,按照明确的分工承担责任。3.3努力完善投融资担保体系。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信息不向公众开放,导致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无法确定投资规模风险,因此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宁愿选择放弃投资,这使得企业的融资差距越来越大。通过建立陶瓷文化和创意产业信用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提高企业信息的透明度,使投资机构全面了解投资企业增加投资信心,降低投资风险,有利于陶瓷文化创意行业融资差距。景德镇政府可以拓展担保机构、产权评估和交易机构、保险机构、证券和债券机构等综合担保部门。具体来说,景德镇金融分配资金设立专门的陶瓷文化创意投资保证基金或陶瓷文化创意投资保证公司,专门从事陶瓷文化创意投资保证业务合格将向相关银行推荐。而且一旦对符合一定标准的文化产业项目实施贷款补贴政策,将大大促进文化部与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商业银行将扩大文化产业信用,将有效减少文化企业的贷款利息负担。由景德镇市政府牵头,金融机构获得信用信息整合,建立和完善景德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的信用卡模块,并使这个平台真正发挥作用,可以方便查询到各种小企业信用记录,方便金融机构进行合理信用。还可以发送单独的公司信用记录数据库,以构建电子邮件平台,方便金融机构查询。建立文化创意型企业信用信息平台,首先可以针对银行贷款降低信用风险;其次,中小企业可以提高诚信的意识,使金融市场有序运行;再次信用记录良好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以确保使用贷款规范需要不断升级信用平台以增加其方便性;最后以信用平台为客户信息,如平台搭建,需要依托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更新数据库实时确保数据是真实的。采用严格的保密制度,只允许经认可的合格金融机构输入查询。实现文化科技“双轮驱动”战略,文化与科技、金融相融合,“文化+”新业态不断发展,文化创新驱动格局初步形成。3.4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法律法规。“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政府相继出台了《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发展。近年来,景德镇市政府也颁布了地方法规和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为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但总体来说,这些法律法规分散,并没有形成更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所以,还应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法律发挥。首先,文化创意企业的资本准入制度不应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冲突,应鼓励私人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只有有效地保护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才能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创造性和创造性主动性,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真正实现“创新、协调、共享”的发展理念,使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创意理念共享全国乃至全世界。
陶瓷产业发展论文
近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株洲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突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三大重点,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提速、结构优化、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天下名瓷出醴陵”。作为全国著名的三大“瓷都”之一,醴陵的陶瓷生产历史悠久,陶瓷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醴陵陶瓷产业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陶瓷生产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出口基地。醴陵陶瓷产业在发展中形成了“国瓷”、“规模瓷”、“外向瓷”、“科技瓷”几个鲜明的特色。
醴陵继承传统工艺发明的釉下五彩瓷,1915年与国酒茅台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金奖,其工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醴陵瓷器”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醴陵是中国“红官窑”所在地,生产的“毛瓷”和艺术瓷先后进入人民大会堂、中南海、联合国大厦等大雅之堂,并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醴陵瓷因此被誉为“国瓷”。
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紧紧抓住了陶瓷产业,旗帜鲜明地推进优势产业带动战略,通过提升传统产业来加速新型工业化。按照“一心一意谋产业,聚精会神抓集群”的工作主题,进一步理清了陶瓷产业发展思路,编制了陶瓷产业发展规划,坚定了通过提质升级发展壮大陶瓷产业的决心和信心。确立了“打造一个集群,达到百亿规模,建成三个基地”的陶瓷产业发展目标,即:打造一个发展有龙头、生产有分工、内部有动力、外部有支撑的且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的现代化陶瓷产业集群;力争在本届政府任期内使陶瓷产业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陶瓷产业园区产值突破100亿元;将醴陵建成国内一流的电瓷电器生产基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炻瓷制造和出口基地,以釉下五彩为代表的高温瓷制造和出口基地。围绕这一发展目标,我们着力做好“抓园区、抓龙头、抓环境”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园区。为打破陶瓷产业零散分布的格局,我们积极向上争取,创建了省级高新技术园区——湖南醴陵陶瓷产业园区。按照“做大规模,做大总量,做优管理,做响品牌”的思路,全神贯注抓好园区的建设,确保年内园区产值突破10亿元,尽快将其建成特色园区、城市新区。园区现已开发利用土地1800亩,累计完成投资4.16亿元,入园企业达34家,其中13家正式投产,主要生产日用瓷、电瓷、特种陶瓷、纳米陶瓷及相关配套产品。2007年完成产值5.98亿元,实现税收7000万元。
二是抓龙头。按照“依托产业铸龙头,依靠龙头兴产业”的思路,重点扶持了14家陶瓷企业,在项目上优先考虑,在用地上优先保证,在融资上优先协调,在能源上优先供给,在环境上重点保护,力促其突破性发展。突出企业改制攻坚,去年全部完成了本市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任务,共改制企业76家,安置职工12000余人,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积极倡导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进行资本合作,引导企业走股份制、集团化运作道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企业打造品牌,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华联瓷业奖励100万元,力争在电瓷电器、炻瓷、高温细瓷、工业陶瓷等领域培育出一批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的“航空母舰”和“单打冠军”,年内有1家以上企业产值过10亿元。同时引导中小企业为龙头进行产品技术配套,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和带动中小企业配套的新格局。
醴陵市陶瓷产业发展论文
近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株洲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突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三大重点,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提速、结构优化、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天下名瓷出醴陵”。作为全国著名的三大“瓷都”之一,醴陵的陶瓷生产历史悠久,陶瓷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醴陵陶瓷产业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陶瓷生产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出口基地。醴陵陶瓷产业在发展中形成了“国瓷”、“规模瓷”、“外向瓷”、“科技瓷”几个鲜明的特色。
醴陵继承传统工艺发明的釉下五彩瓷,1915年与国酒茅台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金奖,其工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醴陵瓷器”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醴陵是中国“红官窑”所在地,生产的“毛瓷”和艺术瓷先后进入人民大会堂、中南海、联合国大厦等大雅之堂,并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醴陵瓷因此被誉为“国瓷”。
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紧紧抓住了陶瓷产业,旗帜鲜明地推进优势产业带动战略,通过提升传统产业来加速新型工业化。按照“一心一意谋产业,聚精会神抓集群”的工作主题,进一步理清了陶瓷产业发展思路,编制了陶瓷产业发展规划,坚定了通过提质升级发展壮大陶瓷产业的决心和信心。确立了“打造一个集群,达到百亿规模,建成三个基地”的陶瓷产业发展目标,即:打造一个发展有龙头、生产有分工、内部有动力、外部有支撑的且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的现代化陶瓷产业集群;力争在本届政府任期内使陶瓷产业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陶瓷产业园区产值突破100亿元;将醴陵建成国内一流的电瓷电器生产基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炻瓷制造和出口基地,以釉下五彩为代表的高温瓷制造和出口基地。围绕这一发展目标,我们着力做好“抓园区、抓龙头、抓环境”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园区。为打破陶瓷产业零散分布的格局,我们积极向上争取,创建了省级高新技术园区——湖南醴陵陶瓷产业园区。按照“做大规模,做大总量,做优管理,做响品牌”的思路,全神贯注抓好园区的建设,确保年内园区产值突破10亿元,尽快将其建成特色园区、城市新区。园区现已开发利用土地1800亩,累计完成投资4.16亿元,入园企业达34家,其中13家正式投产,主要生产日用瓷、电瓷、特种陶瓷、纳米陶瓷及相关配套产品。2007年完成产值5.98亿元,实现税收7000万元。
二是抓龙头。按照“依托产业铸龙头,依靠龙头兴产业”的思路,重点扶持了14家陶瓷企业,在项目上优先考虑,在用地上优先保证,在融资上优先协调,在能源上优先供给,在环境上重点保护,力促其突破性发展。突出企业改制攻坚,去年全部完成了本市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任务,共改制企业76家,安置职工12000余人,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积极倡导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进行资本合作,引导企业走股份制、集团化运作道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企业打造品牌,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华联瓷业奖励100万元,力争在电瓷电器、炻瓷、高温细瓷、工业陶瓷等领域培育出一批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的“航空母舰”和“单打冠军”,年内有1家以上企业产值过10亿元。同时引导中小企业为龙头进行产品技术配套,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和带动中小企业配套的新格局。
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从“审美生态”的角度来阐述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生态”便已脱离了传统的生物与地理的意义,转向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人文生态环境”,与具有景德镇特色的“陶瓷人文生态圈”相应。本文从理念架构与实践途径两方面探讨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审美生态
1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在过去几十年里,较周边其它地区发展相对滞后。资源整合开发缓慢、基础设施配套陈旧、管理服务水平有限,尤其是市场上模仿抄袭之风盛行,造成同行业的低价竞争、过度消耗以及恶性循环,最终使得旅游主体产生审美疲劳甚至是厌恶。随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全国各地都开始调整经济结构战略布局。文化旅游产业在调整改革浪潮中,脱颖而出。景德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艺术市场资源。早在2013年景德镇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留住历史、保护文脉、彰显特色、复兴古镇”十六字塑造城市“形”的方针。位于珠山中路北侧的老城区中心地带御窑厂遗址,历时多年打造的三宝国际陶艺村、进坑古村,以及在瓷厂旧址上改造的陶溪川、老厂798等地,都标志着景德镇正尝试陶瓷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梳理和重建瓷都自身人文历史谱系,挖掘、传播和延续景德镇历史文化,对促进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地方色彩”中表现出不同形态的生态美,它指的不仅仅是自然景观、自然风物的呈现,同样也包括人文环境与历史风俗。景德镇丰富的陶瓷资源正是其独有的文化符号,更是夯实陶瓷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曾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断。我们需要在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成功案例基础上,合理融合利用、动态保护陶瓷文化资源,建设出具有景德镇特色的陶瓷文化旅游产业。
2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理念主张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重要内容,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渠道。景德镇具有深厚的陶瓷艺术及文化资源,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然而近几十年来,由于地域、交通、历史背景等各类因素,导致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旅游产业迫切需要改革与转型。2.1以保护陶瓷文化遗产为核心,促进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若只看经济效益,只会做大社会财富蛋糕。城市内部,尤其是老城区将面临拆倒重建的风险。自然环境,随着城市外沿不断扩张,将被逐步破坏。2019年8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印发《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中提到:支持景德镇创建陶瓷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依托中欧城市实验室,探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协调发展的新机制;支持试验区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老厂区老厂房更新改造利用等试点。景德镇当地丰富的陶瓷文化遗产,是发展的硬核所在,是同时保障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一定意义上说,文化便是历史。中国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但让我们拥有独特的民族特点,也让我们具有别具一格的竞争力。陶瓷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深挖景德镇陶瓷文化内核,是有力推动景德镇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传统陶瓷文化亦不仅仅是陶瓷一物,还包括悠久的制瓷历史,九曲十八弯的里弄,名震天下的御窑厂等等,它们都是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的片片缩影。景德镇建镇千年,并且被赐予“景德”年号命名,这是景德镇深厚的陶瓷文化的金字招牌。通过传承与创新,让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以新的形式焕发光彩,才是带动景德镇整体发展的最为重要的一环。2.2将陶瓷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推动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陶瓷文化资源在合理利用中得到保护,在有效保护中得到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利用陶瓷文化资源,以谋求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陶瓷文化作为载体,融入旅游产业中,通过两者融合,形成具有景德镇特色的各类旅游体验,如陶瓷寻根之旅、陶瓷游学之旅、陶瓷文创之旅等特色路线,充分体现了陶瓷文化之旅的独特性,不但让景德镇旅游产业别具特色,也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创新。2.3以陶瓷审美文化渗透大众生活,加快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创新性发展。随着大众生活水平提高,千篇一律的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市场需求变化多端,唯一不变的就是景德镇千年的历史文化。注入陶瓷文化的旅游是鲜活生动的,印象深刻的,影响深远的。大众通过新鲜的、直观的方式接触景德镇陶瓷文化,在潜移默化之中感染、喜爱它。没有人能够抵抗美的、富有韵味的景德镇的一砖一瓦、一杯一碟,让景德镇的美与历史融入到受众的生活中,不但让大众视觉、触觉获得新奇感受,还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得到满足。
浅谈玉溪陶瓷产业与旅游文化发展
摘要:玉溪市为了提升本地文化特色内涵,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创意产业、弘扬传统文化。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在陶瓷旅游产业的优势还没有完全体现。陶瓷业与旅游文化有效融合,对优化陶瓷产业结构的作用也越发显著。分析文化融合互动模式,探讨玉溪陶瓷业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陶瓷产业;旅游文化;融合互动
玉溪民族民间文化产业中以“金、木、土、石、布”为重点特色发展,其中以玉溪青花瓷、华宁陶、易门瓷为代表的玉溪陶瓷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且占主要部分,政府已经把“传承历史文化、振兴陶瓷产业”有关内容作为提案提交市、区两会。同时在红塔区开展打造“玉溪青花一条街”华宁碗窑村文化遗产保护等项目。
一、玉溪陶瓷产业与旅游文化发展的价值
玉溪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以玉溪青花瓷、华宁陶、易门瓷为代表的玉溪陶瓷文化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积淀和传承。其造型和工艺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作为产业化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护和传承玉溪陶瓷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通过对玉溪陶瓷的创新设计、与旅游文化相结合,以市场和游客需求为向导再生产、流通、销售,将玉溪的人文优势和生态优势有机融合,促进玉溪陶瓷产业的发展,使玉溪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在生产实践中得以体现,同时实现社会经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发展和优质互动。
二、玉溪陶瓷产业与旅游文化的关联性
陶瓷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
摘要: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景德镇陶瓷企业中的应用日趋普遍,各类电商应用模式与手段已成为陶瓷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水平的主要突破点。为了进一步提升区域内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在分析产业组织理论现有研究成果、借鉴外地同类产业集群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景德镇市应当构建起自己独有的陶瓷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为了支撑这一观点,本文对培育陶瓷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作用、价值与前景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本文进一步提供了若干利于促进景德镇陶瓷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培育
一、引言
(一)本文研究方向与目标
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电子商务兼具综合性、战略性、基础性等特征,能够扩消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就业、惠民生,而且与我国各地的特色产业间有着很高的产业关联度和感应度,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目前景德镇市陶瓷企业的规模结构中,小、微型企业占到了绝对多数,规模优势的欠缺、经营模式的落后使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缺乏信息化时代企业所急需的灵活性、创新性,难以对经济“新常态”下的市场需求变化作出及时有效的响应,竞争力水平堪忧———当然,这种劣势也为电子商务(尤其是专业化电子商务服务)在景德镇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遇。当前,作为特色产业城市的景德镇市已经出现了处于萌芽阶段、相对分散的陶瓷电子商务产业,而在我国部分省、市、乡镇中电子商务产业呈现规模化、专业化特点,形成地域色彩浓厚的产业聚集区。本文结合对产业组织发展规律的前期研究,通过调研等手段分析电子商务产业在景德镇市区域内发展所面对的各类环境因素,进一步分析了景德镇市培育、发展陶瓷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作用与价值,并提出了有一定可行度的策略建议。
(二)相关研究综述
文化产业视角四大名瓷的传承与创新
【摘要】陶瓷是我国重要的发明创造,中国的制瓷历史悠久,素有“瓷国”之称。陶瓷是科学和艺术的产物,不仅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物质产品,同时是人类所共同拥有的精神产品。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陶瓷扮演了不可取代的角色,尤其是四大名瓷,更是如同璀璨的明珠般熠熠生辉。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古老的陶瓷文化究竟要以何种方式传承与发展创新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而被称为“朝阳产业”的文化产业为陶瓷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本文基于文化产业视角,对四大名瓷的继承与发展进行研究,为陶瓷文化产业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与借鉴。
【关键词】四大名瓷;文化产业;传承与创新
陶瓷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陶瓷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蕴含着独特的中国文化和艺术基因,作为历史悠久传统技艺,比欧洲早近千年,我国就已经掌握制作陶瓷的秘诀,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无数精美绝伦的陶瓷精品。如何在继承中创新,在保护中发展我国的陶瓷文化,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四大名瓷是传统陶瓷的代表,本文以四大名瓷为例,研究通过文化产业的路径对陶瓷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不仅可以对我国陶瓷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其他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四大名瓷
四大名瓷分别是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以及颜色釉瓷。起源于元代,兴盛于明清的青花瓷远近闻名,几乎是最广为人知的陶瓷种类之一。经过近千年的文化艺术积淀,青花瓷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艺术的代表。比较常见的是白底蓝花的青花瓷,以高白泥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制成素净的白色胎体,再用含氧化钴的矿物质为釉料,经过隔夜的茶叶水稀释,使用造型独特的鸡头笔进行描绘和分染,之后再用吹釉的方式在完成的画面上罩上一层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焰一次烧制而成。根据不同配方的氧化钴釉料以及茶叶水的添加比例会呈现出不同的蓝色,有的偏向藏蓝,有的偏向天蓝,还有很多具有不同韵味的蓝色。通常青花瓷的成瓷率比较高,因为钴料的着色力强,呈色稳定,烧成率高。还有一种比较罕见的青花瓷是蓝底白花的,这种青花瓷在制作时耗时费力费料,成品罕见,非常稀有,通产在博物馆才能见到。玲珑瓷往往和青花纹饰搭配,又被称为青花玲珑瓷。玲珑瓷对工艺技术的要求很高,成品又十分美观,是古代陶瓷艺术之瑰宝。在干燥的瓷器生坯上按照图纸设计的花型,运用雕刻工具进行小心的镂空,刻出一个个的透光的小孔眼,被称为“玲珑眼”“米花”“米通”或者“萤手”。之后再在每个“玲珑眼”糊上透明釉,最后通体施釉。经过窑火的淬炼,镂花处明亮透彻但不漏,十分剔透、巧妙,美观大方。玲珑瓷常被运用在餐具、茶具、咖啡具、灯具等日用瓷产品中,另外还有精美的花器,在艺术陈设瓷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因其透光的特点,经过精心的设计可以呈现出光与影的奇特效果,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传统上玲珑眼的形状的米粒状的,后来发展出月牙状流线型、多角状、不规则形等多种样式,还可以结合半刀泥手法雕刻出浅浮雕效果,另外玲珑眼的釉色经过釉料配方的调色,本身是半透明发碧绿的釉料,可以呈现出多种不同颜色的半透明效果,有更加多种多样的艺术效果,增强了玲珑瓷的艺术魅力。粉彩瓷与其他三种瓷器最大的区别在于粉彩瓷是一种釉上彩瓷,是在第一次烧成的釉面上用彩色釉料进行绘画,再次入窑经过600—900℃之间进行二次焙烧而成。粉彩瓷是清朝宫廷创烧的,另一种清朝宫廷创烧的彩瓷是珐琅瓷,都属于传统陶瓷。粉彩瓷的绘画方法与中国画技法相似,首先在白瓷上勾出图案的轮廓,再在轮廓内填一层玻璃白,之后再玻璃白上堆填色料,用毛笔慢慢地染出深浅不同的层次。因为玻璃白有粉化的作用,所以粉彩色调细腻柔和,层次丰富,颜色粉嫩。粉彩釉上彩绘艺术起源于清康熙年间,到清雍正时逐渐成熟,到乾隆时期发展鼎盛,成为宫廷艺术品和收藏品中新的宠儿,到嘉庆年间粉彩瓷已经成为主流,装饰手法得到发展,常结合描金工艺,更加雍容华贵。颜色釉是在釉中加入某种氧化金属,焙烧后就会呈现出某种色泽,种类丰富,根据颜色分类,有单色釉、花釉;根据烧成温度分类,烧成温度高于1200度的是高温颜色釉,烧成温度低于1000度的是低温颜色釉。相较于釉上贴花工艺,颜色釉更加的环保健康,在日用瓷餐具、茶具、咖啡具中运用广泛。在缤纷多彩的颜色釉中,窑变釉是十分有趣的一种,因其具有不确定性,往往在瓷器烧成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俗语称为“窑变无双”,几乎每件烧成的产品都是孤品,独一无二。而且其呈现的釉面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有的如同春云灿烂,有的如同怒浪滔天,艺术价值很高。正因为如此,颜色釉瓷在艺术品拍卖和收藏市场中具有很高的人气,曾在佳士得春拍中,一件窑变釉瓶拍得224.8万港币的高价,具有极大的收藏投资价值。
二、基于文化产业发展四大名瓷的必然性
扬长县域特色 做大产业集群
一、我市陶瓷产业已初步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产业(相同产业或关联性很强的产业)的企业根据纵向专业化分工以及横向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大量集聚于某一特定区域而形成的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群体。根据调查,我刑沾刹稻?/SPAN>3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应大力扶持,使之成为我市优势产业集群之一。
1、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基础较好
目前,全市拥有各类陶瓷企业160余家,周围还分布着原料加工、焦化、包装、运输、销售等为之服务的企业近200家。有16家企业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42家企业在英特网上开辟了网页。全市陶瓷企业年生产能力达40万吨,固定资产投资逾10亿元,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工业陶瓷占全国市场份额70%左右。2004年陶瓷产业实现产值近12亿元,完成税收7000余万元。其中湘东区去年陶瓷产业实现产值10亿余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4强,完成税收6000余万元。陶瓷产业在县乡经济中已起着支撑作用,具有发展产业集群的物质基础。
2、产业相对集中,县域产业特色比较分明
我市陶瓷产业主要集聚在湘东区、沿320国道和县级主要公路两旁,企业数量占总数的90%,已形成了湘东镇博宏工业小区、下埠潘塘工业小区、下埠杞木工业小区、下埠木马工业小区、腊市全兴工业小区等产业基地和湘东镇、下埠镇等产业乡镇,其中下埠镇因陶瓷企业较为集中(80余家)、发展历史较久、产业规模大,被国家发改委命名为“工业陶瓷之乡”。全市陶瓷行业销售人员有2000余人,专门销售公司达百余家,销售网点遍布全国,部分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去年出口创汇达600万美元。根据产业集群理论表明,我市陶瓷产业松散型市场建设与产业基地相衔接的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
景德镇陶瓷出口贸易问题及对策
[摘要]景德镇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瓷都,在陶瓷贸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如何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促进陶瓷出口贸易和文化传播,是目前景德镇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景德镇陶瓷在产品创新、营销推广、人才储备、文化差异上的问题都亟待解决。为此,提出应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在互联网背景下拓宽营销渠道,同时加强人才培养,鼓励文化交流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景德镇;陶瓷;出口贸易
景德镇地区的陶瓷业距今已有1700年历史,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商品之一。早在五代时期,景德镇就以其烧制白瓷的较高成就奠定了自己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明清时期更是作为御窑产地而闻名遐迩。“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展开后,景德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陶瓷文化“走出去”。但随着潮州、佛山等制瓷基地的兴起,景德镇陶瓷发展也面临困境。
一、景德镇陶瓷出口贸易的基础
(一)文化基础。景德镇被称为“中国瓷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良好的文化对接基础。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景德镇陶瓷作为其独特商品,是联系东西方文明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名片。作为全世界陶艺家的“圣地”,景德镇每年开展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对外交流活动多达上千场,以政府、科研院所和民间社团为主,每年来到景德镇的外国艺术家超过5000人,其中不乏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教授、哈佛大学的学者以及国际陶艺界“泰斗”等。许多外国人甚至在景德镇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传统陶瓷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融合与发展,使景德镇陶瓷出64口具有更加稳固的文化基础。(二)产业基础。自2013年以来,景德镇紧抓“一带一路”机遇,推动陶瓷产业不断孕育新经济、释放新动能,如坚持产品多元化、实施“陶瓷+”战略、建设陶瓷工业园产业聚集区、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创建“陶瓷文化+体验+个性化订制”的邑山陶瓷工业综合体等,充分发挥陶瓷作为文化符号和重要产业支柱的作用。目前,景德镇仍保留着完整的陶瓷产业体系,拥有各类陶瓷企业、作坊、工作室约7000家,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注册、交易的陶瓷网店5万余家,2017年实现全平台交易额318.2亿元,连续4年入选全国“电商百佳城市”。目前,景德镇外销陶瓷拥有2000多种器型,700多个花面,远销五大洲的118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份额占比逐年增大。产品的日益多元化、标准化,大大推动景德镇陶瓷出口质量的提升。(三)投资基础。自2004年以来,景德镇举办的瓷博会共吸引了全球近五十个国家和地区、近2500家参展企业、3000多家采购公司共20000多位中外嘉宾与会,旅游、观光人员达到91万人次,成为世界陶瓷爱好者和投资者的盛会。陶瓷艺术品在国内外市场火热,并且国外陶瓷艺术品市场需求巨大,而中国又是全球第一、二大陶瓷进口市场美国和欧盟的进口来源国,因此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参与投资。在“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下,景德镇积极探索陶瓷文化“走出去”的发展路径,走“文化+金融”的深度融合发展之路,如借助中国工商银行设立陶瓷发展专项基金10亿元,鼓励银行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提供7.5亿元融资贷款,成立景德镇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平台等。景德镇陶瓷良好的投资环境给予了景德镇陶瓷出口的广阔前景。
二、“一带一路”视域下景德镇陶瓷出口现状
市发展传统潜力产业意见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机构:
耀州青瓷是的城市名片和文化符号,陶瓷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传统产业之一。为加快陶瓷产业发展,提升陶瓷产业竞争力,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发展壮大成为的支柱产业,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财政支持政策
(一)市政府设立500万元的陶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有突出贡献的陶瓷企业和专业技术人才,支持陶瓷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及项目前期工作。
1、凡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1亿元(含5000万元)的陶瓷企业,奖励50万元;凡年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含1亿元)的陶瓷企业,奖励100万元;凡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含5亿元)以上的陶瓷企业,予以特别奖励。
2、对获得中、省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个人,市政府每年以项目补助形式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