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循环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0 14:35: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碳循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碳循环

森林与碳循环探究论文

摘要阐述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说明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林产品、植物枯枝落叶和根系碎屑以及森林土壤。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碳循环;作用

根据生态学原理,一个系统中的自然过程总是有利于系统的结构稳定和功能最大化,而非自然过程总是降低或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系统的不确定性,增加系统的不确定性。显然,大量开采化石燃料以及开采森林等活动都是非自然过程,这些活动导致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上升。虽然目前我们尚不能准确地预测其生态后果,但最终的结果必将危害人类自身。鉴于大气二氧化碳上升可能引起的严重生态后果,科学家对于全球碳循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地球各部分(大气、海洋和森林等)碳储量估算,森林生态系统与其他部分碳的交换量(流)的估算,以及人类干扰对各个库和流的影响。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是最大的有机碳的贮库,它贮有1146Pg碳,占整个陆地碳库的56%。因此,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对于研究陆气系统的碳循环乃至全球碳循环都是一个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1.森林及地球各部分的碳储量

当前,对全球碳库及库与库之间的转移量以及转移速率等关键性数值的估计差异较大。大气层中的碳总量约为7.0×1017~7.5×1017g。由于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浓度正处加速上升阶段,因而其碳储量的估计值显然与估算的时间有一定的关系。地壳碳储量最大,估计值相差也大,不过它们与其他库的交换很小,因此一般不会给碳流量的估算带来大的误差。海洋是仅次于地壳的大碳库,也是最大的一个汇。通常估计海洋中的碳储量时将其分为表层和深层2个亚库,前者与大气有较频繁和较稳定的碳交流。陆地生物群落包含的碳量约为5.5×1017~5.6×1017g。

在各个库中,陆地生物群落最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因此也是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影响最大的分库。海洋碳储量虽大,但与大气处于相对稳定的碳交换状态,目前估计海洋与大气的交换是每年吸收约2.0×1015~3.0×1015g的碳。陆地生物群落在未受干扰状态,以吸收固定二氧化碳为主,一旦受破坏,则要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查看全文

森林碳循环研究论文

摘要阐述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说明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林产品、植物枯枝落叶和根系碎屑以及森林土壤。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碳循环;作用

根据生态学原理,一个系统中的自然过程总是有利于系统的结构稳定和功能最大化,而非自然过程总是降低或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系统的不确定性,增加系统的不确定性。显然,大量开采化石燃料以及开采森林等活动都是非自然过程,这些活动导致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上升。虽然目前我们尚不能准确地预测其生态后果,但最终的结果必将危害人类自身。鉴于大气二氧化碳上升可能引起的严重生态后果,科学家对于全球碳循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地球各部分(大气、海洋和森林等)碳储量估算,森林生态系统与其他部分碳的交换量(流)的估算,以及人类干扰对各个库和流的影响。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是最大的有机碳的贮库,它贮有1146Pg碳,占整个陆地碳库的56%。因此,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对于研究陆气系统的碳循环乃至全球碳循环都是一个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1.森林及地球各部分的碳储量

当前,对全球碳库及库与库之间的转移量以及转移速率等关键性数值的估计差异较大。大气层中的碳总量约为7.0×1017~7.5×1017g。由于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浓度正处加速上升阶段,因而其碳储量的估计值显然与估算的时间有一定的关系。地壳碳储量最大,估计值相差也大,不过它们与其他库的交换很小,因此一般不会给碳流量的估算带来大的误差。海洋是仅次于地壳的大碳库,也是最大的一个汇。通常估计海洋中的碳储量时将其分为表层和深层2个亚库,前者与大气有较频繁和较稳定的碳交流。陆地生物群落包含的碳量约为5.5×1017~5.6×1017g。

在各个库中,陆地生物群落最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因此也是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影响最大的分库。海洋碳储量虽大,但与大气处于相对稳定的碳交换状态,目前估计海洋与大气的交换是每年吸收约2.0×1015~3.0×1015g的碳。陆地生物群落在未受干扰状态,以吸收固定二氧化碳为主,一旦受破坏,则要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查看全文

基于碳循环的低碳城市发展分析

摘要: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实行低碳发展模式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城市建设应结合城市碳循环特点,将碳汇纳入衡量体系,保持碳源小于碳汇,这意味着要在城市碳循环分析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打造智慧型城市。

关键词:碳循环;碳通量;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一、引言

城市是生产、生活和消费的聚集体,因此城市也就成为了能源消耗的集中地。据统计,大城市消耗的能源占全球的75%,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的80%。中国46%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但却消耗着85%的能源,排放着几乎相同比例的CO2。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CO2等温室气体减排为目标的“低碳城市”、“城市低碳发展模式”有着特殊的意义。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WideFundforNature)与国家建设部联合推出以中国上海和保定两市为“低碳城市”试点以后,“低碳城市”迅速“蹿红”。低碳城市实际上是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低碳经济为发展理念的城市运营模式或新经济发展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低碳城市的建设与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如何促进城市低碳转型,以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大多学者提出应实现经济和能源结构、城市建筑、城市交通、居民消费方式低碳化。但是单纯考虑这些的建设思路将导致低碳城市的雷同发展。因此,在进行低碳城市探索时,要结合城市碳循环过程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低碳发展规划,探索与城市资源禀赋、功能定位相匹配的综合解决方案,这样的低碳城市才具有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低碳城市的内涵

关于低碳城市的定义说法不一。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定义:低碳城市是指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处于较低水平的城市;气候组织(ClimateGroup)给低碳城市下的定义是:在城市内推行低碳经济,实现城市的低碳排放,甚至是零碳排放。上述两个定义较为笼统,只强调了城市低碳发展的目标,没有说明城市低碳目标的实现方式。还有多个学者对低碳城市作出了定义:低碳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低碳产业、城市居民的低碳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以及政府以低碳社会为目标规划的城市建设蓝图。很显然,此定义强调了城市低碳目标的实现方式,但是忽略了城市低碳发展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认为:低碳城市是在政府、企业、个人和组织机构等四方面的努力下,根据城市的资源禀赋和功能要求,依靠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制度约束,实现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碳源小于碳汇的目标。这个定义揭示:低碳城市的目标是保持碳源(CarbonSource)小于碳汇(CarbonSink),相对于碳的零排放目标,这个目标更具可完成性。此内涵也揭示了低碳城市的实现方式,即应将碳汇纳入衡量体系,如果该城市的“碳的寄存体”可以承载已有的碳源,就相当于没有碳排放。这体现了城市碳循环的基本原理,通过城市植被和土壤等碳汇作用,不产生碳的溢出,实现碳源小于碳汇。

查看全文

森林生态与碳循环的关系探究论文

摘要:阐述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说明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林产品、植物枯枝落叶和根系碎屑以及森林土壤。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碳循环;作用

根据生态学原理,一个系统中的自然过程总是有利于系统的结构稳定和功能最大化,而非自然过程总是降低或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系统的不确定性,增加系统的不确定性。显然,大量开采化石燃料以及开采森林等活动都是非自然过程,这些活动导致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上升。虽然目前我们尚不能准确地预测其生态后果,但最终的结果必将危害人类自身。鉴于大气二氧化碳上升可能引起的严重生态后果,科学家对于全球碳循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地球各部分(大气、海洋和森林等)碳储量估算,森林生态系统与其他部分碳的交换量(流)的估算,以及人类干扰对各个库和流的影响。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是最大的有机碳的贮库,它贮有1146Pg碳,占整个陆地碳库的56%。因此,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对于研究陆气系统的碳循环乃至全球碳循环都是一个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森林及地球各部分的碳储量

当前,对全球碳库及库与库之间的转移量以及转移速率等关键性数值的估计差异较大。大气层中的碳总量约为7.0×1017~7.5×1017g。由于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浓度正处加速上升阶段,因而其碳储量的估计值显然与估算的时间有一定的关系。地壳碳储量最大,估计值相差也大,不过它们与其他库的交换很小,因此一般不会给碳流量的估算带来大的误差。海洋是仅次于地壳的大碳库,也是最大的一个汇。通常估计海洋中的碳储量时将其分为表层和深层2个亚库,前者与大气有较频繁和较稳定的碳交流。陆地生物群落包含的碳量约为5.5×1017~5.6×1017g。

在各个库中,陆地生物群落最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因此也是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影响最大的分库。海洋碳储量虽大,但与大气处于相对稳定的碳交换状态,目前估计海洋与大气的交换是每年吸收约2.0×1015~3.0×1015g的碳。陆地生物群落在未受干扰状态,以吸收固定二氧化碳为主,一旦受破坏,则要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查看全文

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概述

摘要:我国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要想更好的促进可持续发展必然离不开绿色农业和低碳农业。为了能够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的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减少碳的排放量,并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本文对我国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环保

21世纪,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了能够在全球的生态安全上做出贡献,使我国的建设更加的美丽,让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格局,就要按照党在会议中所提出的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在保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前提下,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打开农业发展的格局、保证生态安全的格局。因此,我国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就成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选择和路径。

一、在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下的综合论述

现如今,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离不开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成了促进农业经济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一方面全球的气候都在逐年变暖,要想农业经济的发展得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策略得到实施,对现有的资源提高循环使用率,我们应在农业经济的发展当中实现技术、制度等的创新,促进产业转型,通过这些方式尽可能的做到减少一些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像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是济绿色农业经的发展,它是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连同生态的共同发展,对农业经济的生态系统进行良性的循环,从而达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过程。它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经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查看全文

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促进环境金融创新

(一)环境金融作用

1、合理调节资金、配置资源作用。环境金融对于环保、生态、可循环发展的生态企业和项目优先配资的倾向,将会促进资金和资源的绿色流向,对企业发展和企业资金的配置起导向和约束作用。利于我国产业向高效、绿色方向升级。

2、优先管控环境风险作用。经济人具有逐利、驱害的本性,通过这一追求可以有效避免生态金融项目风险,而绿色生态金融项目正好是环境风险极低的投资方向。可以通过投资环境金融,挖掘新商机、走向新征程。

3、引导社会投资方向的作用。当局通过对环境金融的的政策扶持和舆论导向,可以促进高新生态技术的创新与研发,推动企业向环保、生态金融创新方面进行投资,规范企业健康经营,促进产业绿色发展。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1、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发展环境金融,对于国家产业升级、经济力量增强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新型绿色产业,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我国而言,目前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扶持和鼓励技术创新,通过金融创新,引导社会经济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成为一种刚性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查看全文

低碳农业经济与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分析

一、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三农”问题一直存在,而农业经济又是“三农”问题的工作重点,因此重视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重要保障,这不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也决定了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而且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而且农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尽管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产方式并没有实现根本上的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导致农业生产效率难以提高,为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实现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较慢

农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受自身素质的影响,对市场经济缺乏深入认识,不仅第一产业发展速度缓慢,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较慢,严重影响了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的实现。

查看全文

乡镇发展方式转变工作报告

境内有沿黄河南岸242公里肥沃的土地和广阔无垠的天然牧场,煤炭、天然气、无机盐、杭锦2#土等资源富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是自治区发展现代农牧业、能源重化工和新能源产业的重点地区。年将紧紧围绕鄂尔多斯市“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发展、惠民,建设新型杭锦”主线,以率先构筑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农牧业发展方式、城镇发展方式和社会事业发展方式,全力推进全旗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自治区富民强区再立新功。

构筑高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加快低碳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建设,重点抓好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甲醇、煤炭提热、煤焦油催化炼解、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转化项目建设。启动建设鄂尔多斯新能源产业示范区,推进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太阳能发电、顺大集团多晶硅、香港艾德光伏发电、腾飞轻型飞机制造、蒙西LED研发生产项目落地。全面构筑低碳化工产业链、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新能源发电产业链,努力形成低碳循环、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全年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计划完成投资46.8亿元。

转变农村牧区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城乡统筹进程。通过引进农牧业企业、成立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农牧业大户等形式,彻底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将农牧业生产要素向企业、合作组织和大户转移,大力发展公司化农牧业,集中建设有机农产品基地和沿河百万头只肉羊肉牛养殖基地。以锡尼镇、独贵塔拉镇、巴拉贡镇为重点,加快推进精品移民小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积极构筑和发展适合转移农牧民就业的产业体系,吸纳农村牧区转移人口,完成2507平方公里生态自然恢复区10436人口转移工作。今年重点农牧业项目建设计划完成投资11.3亿元。

突出绿色舒展大气,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城镇。加快重点城镇建设,三年内投资99.5亿元完成锡尼镇3平方公里旧城区拆迁改造任务,今年投资20亿元,完成征拆面积100万平方米,新建12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扎实推进独贵塔拉新镇区20万平方米二期住宅小区建设及学校、卫生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生态自然、舒展大气、精彩魅力、安全方便、人文厚重、幸福和谐”的宜居宜业新型城镇。今年重点城镇建设项目计划完成投资33.2亿元。

强化基础建设,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大力实施园区绿化、沙漠锁边林、沙蒿草场改造等“六大”生态建设工程,今年新增禁牧面积20%,三年内实现全面禁牧,生态建设实现整体好转、局部优良;建设完成蓄滞洪区、水权转换、园区输水等重点水利工程;加快推进全旗主要电源点和电网通道建设,完成主要用电地区的输配电工程;加快推进“一横一纵”铁路和沿黄一级公路、运煤专线等重要铁路、公路干线建设,全力构筑立体化对外大交通框架。今年基础建设计划投资达到25.5亿元。

推进民生政府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完善教育、就业、医疗、社保、住房、公共安全“六大保障体系”,着力实施二十项惠民工程,全力建设民生政府,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查看全文

模型构建与支架式教学研究

摘要: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课为例,阐述如何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核心理念,通过模型构建,组织和实施支架式教学。其教学实施涵盖3个环节:通过概念模型构建,搭建初始化教学支架;通过实例模型构建,搭建深化型教学支架;借助学生的实践类模型,测评和反馈教学成效。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建模教学模式,能辅助学习者逐步掌握知识的维度、广度和深度,对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落地具有重要的实践作用。

关键词:模型构建;支架式教学;物质循环

支架式教学的核心涵盖2种水平,即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学生现有发展水平表征为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学生潜在发展水平表征为基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最终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这2种水平在认知上存在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在教学过程中,依托多组层级式支架的搭建,帮助学生顺畅地涉过最近发展区,获取高阶认知的教学模式,即为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的构建流程如图1。模型构建从属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思维范畴,其作为一种现代科学认知手段和思维方法,所提供的观念和印象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条件,更是人们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模型构建的支架式教学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联系现实生活、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将认知及反思过程还给学生,将参与探究的机会还给学生,将动手和动脑、培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机会还给学生。这种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生物学课堂中,基于模型构建实施支架式教学,原则上,既要保持学生独立人格的探究本性,依据学生已有的实际发展水平,对生物学概念进行自主构建;又要秉承协同合作、互动交流的探究精神,完成层级式支架图的意义构建。本文基于最近发展区的核心理念,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课教学为例,重点陈述如何依托建模,组织和实施支架式教学。

1通过概念模型构建,搭建初始化教学支架

概念模型指以某一区域应用为目的,借助语言、文字、图文和符号等形式,对真实世界系统信息进行抽象和简化的一种形式。构建后的概念模型通常呈现形象化、直观化和生动化的特征。《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零散的生物学事实的层面上,而是要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概念,并以此来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1]。因此,教师应先通过课前与学生交流,从知识、认知层面上掌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再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达成,找出二者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最后,通过概念模型构建,搭建初始化教学支架,可视化、简易化地呈现教学内容。支架式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依据“最近发展区”原理,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构建概念支架图。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课的初始教学中,首先,应紧扣“生态系统概念”这个支架,搭建第1个知识层级。依托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即相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认知贮备,构建最简单的生态系统模型(生物群落+无机环境)。其次,紧扣“物质循环概念”这个支架,搭建第2个知识层级。以DDT的分布资料和核辐射的分布资料(资料1: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发现了明显高于环境含量的DDT;资料2:1年日本福岛县发生里氏级地震,导致该县核电站反应堆发生爆炸,核蒸汽泄漏。核辐射物质随风传播至中国大陆、俄罗斯等广泛地区),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式体验,开展师生间协作,构建“物质循环概念”模型。最后,再根据“生物群落概念”这个支架,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概念模型”进行修正、完善,搭建第3个知识层级,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四者间的物质循环模型。至此,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中,借助概念模型的支架式构建,顺利地完成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知识网络的构建(图2)。图2“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知识网络构建流程图通过概念模型构建,以评估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为起点,由浅入深搭建初始化教学支架,逐步细化至各层级知识点间的纵向联系,直观地反映生物学概念的本质内涵。

2通过实例模型构建,搭建深化型教学支架

查看全文

畜禽粪便污染及畜牧业绿色低碳研究

摘要:目前畜禽粪便污染问题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保证畜牧养殖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需注重做好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工作。降低动物养殖中各种粪便污染物的产生,保证污染物得到高效的循环利用。该文首先分析了畜禽粪便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然后论述了降低畜禽粪便污染,促进畜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畜禽粪便污染;绿色畜牧养殖产业;循环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畜牧养殖生产快速发展,畜禽养殖数量及规模随着社会大众的人均收入提升不断增加。但是不合理的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产生大量的畜禽粪便,这些粪便如果得不到妥善有效的利用,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给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负面影响。防治畜禽粪便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畜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畜禽粪污污染

1.1生物污染。患病动物或隐性带病的动物在粪便和尿液中常夹杂很多致病菌和寄生虫虫卵,如果得不到妥善有效的处理,随意排放,随意丢弃,很可能会造成致病菌的快速传播蔓延,成为新的传染源,造成疫病反复流行,反复传播。某些人畜共患病还会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1.2氮磷污染。很多养殖户为保证动物健康生长,通常会在饲料中添加大量的能量饲料原料和蛋白质饲料原料,含量超标的饲料不能被动物机体很好的利用,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这些粪便中夹杂很多氮磷有机化合物,进入土壤或进入水源后,通过进一步的发酵分解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使土壤和水源被严重污染,失去应有的生产价值和利用价值,导致土壤耕作层变浅,土壤板结严重,有机物质下降,有益微生物失去活性,水体负营养化,大量水生动物死亡,各种藻类大量繁殖,使得水体自我净化能力进一步下降。1.3大气污染。粪便中夹杂很多有机化合物,如各种蛋白质、脂肪,这些物质在空气中堆积发酵,会进一步分解,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气体、粪臭素、脂肪族的醛类、硫醇、胺类和氨气等,这些有毒有害气体会严重刺激动物和人类的呼吸道黏膜,造成呼吸道系统的保护功能下降,很容易导致病原菌侵袭,造成呼吸道疾病传播蔓延。

2对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