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望权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0 13:52: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探望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探望权

探望权及其执行问题

探望权是2002年修改后的婚姻法第38条所规定的,内容如下:“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所谓探望权,是指夫妻离异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义务协助非抚养一方行使探望的权利。探望权是基于父母子女关系而享有的一种身份权,夫妻离婚后,基于婚姻关系的各种身份权,财产权归于消灭,但是父母子女关系是不会改变的。探望权在婚姻家庭法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它可以保证夫妻离异后非直接副养一方能够定期与子女团聚,有利于弥补家庭解体后给子女造成的感情伤害,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探望权的执行是完成行为的执行,是一种以行为为内容的执行,通常,探望权的执行由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协议,从而依照执行协议来履行,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协议不成,或一方当事人不能遵照协议履行的情况,这就需要法院采取强制的措施来确保探望权利的实行。

《婚姻法》的这一条,规定了探望权的以下内容:一、探望权的主体:是指已离婚的父或母与其子女,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予以配合。二、探望权的行使:是享有探望权的主体执行人民法院已生效的离婚判决或双方生效协议的实质性内容。三、探望权的中止:探望权是在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前提下行使的,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认为行使探望权的一方在行探望权时有损于或者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权的申请,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事实存在,可中止其探望权,待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情形消失后,可通知双方恢复探望权。探望权的中止不是对探望权的实体进行处分,而是暂时停止其行使探望的权利,所以称为“中止”而不是“终止”。四、探望权的恢复,是指中止的情形消失后,由人民法院通知双方,继续恢复执行生效的离婚判决的行为。五、探望的方式。六、探望的时间。探望的方式和探望的时间离婚双方可以约定,协商约定不成的,可由人民法院判决。

在探望权利履行的过程中,依据婚姻法,法院所能采取的强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探望权行使方式的判决实现。既在双方当事人不能达成行使协议的前提下,由法院作出的判决来强制规定;二是中止履行,探望权人的行为符合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第三款之理由时,可由人民法院判决中止探望权的实行;三是强制履行,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八条之规定,赋予了探望权可以被强制执行的效力。

结合执行庭的实际情况来看,本次调研将主要讨论探望权强制执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因探望问题而发生纠纷的,多数情况下是夫妻双方在离异时已矛盾重重,离异后无法心平气和的来讨论探望协议的达成,监护一方坚持不让探望,法院的执行工作的难度也可想而知,且这种执行,标的是行为,且为不可替代之行为,有其鲜明的特点,主要如下:

查看全文

探望权执行研究论文

四、探望权的中止

探望权的中止,是指探望人符合探望权中止的法定理由时,由法院判决探望权人在一定时间中止行使探望权的法律制度。

探望权是探望权人的法定权利,法律应该保护探望人的探望权,但是探望权也涉及到抚养方和子女的利益,可能损害相关人尤其是子女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必要从立法上加以限制。探望权中止制度,就是通过中止探望权人在一定时间内行使探望权,来保护相关人的权益。但是探望权毕竟是探望权人的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中止探望权对探望权人影响巨大,法律也应该从制度上保障探望权人的探望权不被任意剥夺。我国婚姻法为平衡两者利益,通过立法的方式规定了探望权中止的法定理由和方式。

(1)中止和终止的区别探望权是人身权,人身权具有专属性,不得以协议或判决的方式予以剥夺。因此在民事主体生命存续期间,人身权不存在终止,只能被限制。中止就是限制的一种方式。所谓中止,在这里是指由于出现了法定不能行使探望权的情形,探望权人应暂时停止行使探望权。探望权中止只是要求探望权人在法定理由存在期间暂时不能行使探望权,在法定理由消灭后,就应该恢复探望权人的探望权。因此探望权中止不等于探望权终止,更不是剥夺探望权。

(2)探望权的中止与客观上不能行使探望权的中止是对探望权人的人身权利的一种法律上的限制。而实践中也会出现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尽管探望权人仍然享有探望权,但是在客观上无法行使的情况,例如因为台风、洪水等自然原因,导致探望成为不可能;因子女出国或在国内远程旅游等人为原因,导致探望成为不可能。这些情况既不应视为探望权的中止,也不能视为直接抚养一方违背了协助义务。但是出现了这种情况时,直接抚养一方应当负有告知义务,并应当与探望权人协商以确定是探望权人放弃一次或若干次探望,还是另行改期探望,(因客观原因无法通知的情况除外)。

(3)探望权中止的法定理由婚姻法规定:“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经人民法院判决可以中止探望权。”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是探望权中止的法定理由。当父母的探望行为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时,经人民法院判决,探望权才能被中止。如果父母的探望行为造成的是其他损害,但是没有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人民法院就不能判决探望权中止。探望权中止的法定理由既是人民法院判决的法律依据,也限制了人民法院的自由裁量权,保证了探望权人的探望权不被任意剥夺。《婚姻法(修正案)》把“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作为探望权中止的唯一法定理由,体现了婚姻法保护子女身心健康的立法倾向。人民法院应严格按照这一法定理由作出判决,不得任意中止探望权人的探望权。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包括子女的身体、精神、道德或感情的健康。一方不负担子女抚养费或是未按期给付抚养费的情况,并不是中止其探望权的条件,不能作为中止探望权的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探望权制度研究论文

一、探望权的一般分析

(一)探望权的概念

探望权,在国外通称为探视权,是指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可以看望由另一方直接抚养的子女,或将子女短暂接回共同生活的权利。[1]探望权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这一制度为处理离婚后父母探望子女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长期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为《婚姻法》)第38条对探望权作出了明确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从法条的字面意义理解,所谓探望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享有探望未成年子女,与未成年子女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2]

(二)探望权的性质

探望权是监护权的一项内容,是监护权的一项权能,是监护权效力所在。“权利是为社会或法律所承认和支持的自主行为和控制他人行为的能力,表现为权利人可以为一定行为或要求他人作为、不作为,其目的是保障一定的物质利益或精神利益。”[3]权利内容一词通常很好理解,即指权利所包含的某种社会生活利益。如史尚宽先生就认为,“权利以有形或无形之社会利益为其内容。”[4]任何一项权利,都会发生一定的效用,即权利人可以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学说上将效用称为权能。如物权的权能是支配特定物,支配特定物表现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尽管有时称之为处分权,但这不是一项独立权利,是物权的一项内容。再如著作权内容表现为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著作财产权包含出版著作(作品)、表演著作(作品)、展览著作(作品)等,我们把这些称为出版权、表演权、展览权等,但它们只是著作权的一项内容。基于同样的道理,监护权中包含有探望子女的内容,我们把探望子女的权利称为探望权,但本质上探望权是监护权一项权能。

(三)探望权行使的基本原则

查看全文

分居探望权行使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案情】原告:黎某。被告:方某。黎某与方某于2013年登记结婚,双方感情良好,2014年生育一女小黎。后因黎某工作调动至外地,导致二人长期两地分居。2018年,双方产生离婚纠纷而继续分居生活,小黎一直由方某抚养照顾。其后,黎某因欲探望女儿但长期受方某阻碍,遂诉至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请求法院判令黎某每周至少探视一次女儿,直到女儿满18周岁为止,并保障黎某的探视自由。另查明,方某已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目前该案件尚在审理中。【审判】重庆市江北区法院经审理认为,依照我国现行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探望权是夫妻婚姻关系解除后行使的权利,对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父母一方能否向另一方主张探视权的行使,法律尚无明确规定。但参照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因此,夫妻分居后对子女的抚养也应从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由夫妻双方共同协商,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及子女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抚养权作为一种亲权,是父母对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当然包括分居期间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探视子女的权利。就本案而言,黎某基于工作的原因从2016年起便与方某分开生活,自2018年起双方产生离婚纠纷并继续分居生活,在此期间小黎一直由方某抚养照顾。夫妻双方分居生活,势必会使得不抚养子女一方不能时刻陪伴在子女身边,且从江北区公安分局出具的案(事)接报回执可以看出,双方曾因为子女的探视问题发生纠纷。法院认为,黎某与方某现仍系夫妻关系,在分居期间两人均为小黎的法定监护人,故黎某对小黎有法定的监护抚养义务,也当然享有抚养、探望小黎的权利,这也是法定监护人行使抚养权的一个体现。因此,对黎某起诉要求行使探望小黎的权利,应予支持。结合小黎现在的学习生活状况及黎某的工作状况,酌定探视时间为每周一次,方某予以协助。一审宣判后,被告方某不服,提起上诉。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评析】本案争议焦点在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如在分居期间)是否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在审判过程中,形成了两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探望权产生于婚姻关系解除后,若夫妻双方尚处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主张探望权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对于子女的探望、交往等事项属于夫妻双方根据婚姻现状行使监护权的具体方式,因此产生的争议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故应当裁定驳回起诉。第二种观点认为,抚养权作为一种亲权,是父母对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当然包括分居期间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探望子女的权利。虽然双方婚姻关系尚未解除,但在分居期间两人均为子女的法定监护人,故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对子女有法定的监护抚养义务,也当然享有抚养、探望子女的权利,这也是法定监护人行使抚养权的一个体现,故应当支持未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探望子女的权利。分析上述观点,反映出对于夫妻分居期间,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是否享有探望权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裁判思路,也是司法实践中对分居探望权问题的主流观点分歧。婚姻法和民法典均未明确规定分居探望权,但笔者认为第二种观点更为合理,也符合相关制度立法本意。

一、分居探望权符合探望权制

度的立法本意,是亲权制度应有之意亲权是指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人身和财产上具有管教和保护的权利和义务,是基于身份关系而产生的一种专属于父母的权利和义务。①亲权既具有自然性又具有法定性,亲权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哺育、监护或教育,衍生出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权、监护权和教育权等。探望权发端于由血缘而形成的家庭关系,维护血缘家庭关系及亲子关系就成为探望权的重要法定职责,②父母对子女的探望当然需要在身体上和物理空间上能够有与子女联系、会面、交往、互动交流等方式,因此亲权是探望权的自然基础和法定基础。在家庭关系和谐之际,探望权与亲权中内涵的监护权等权能性质上相融合、行使上相同步,无需通过法律的方式加以明确和调整。一旦正常的婚姻关系出现分居、解体等非常态的变化,由于未成年子女只能同父母一方共同生活,亲权的各种权能发生分离导致亲权行使出现时间和方式上的调整,探望权也无法实现从潜在权利向外化的现实权利与义务转化时,才需要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示和规范。部分学者和法官认为探望权产生于离婚后,实则是对探望权的误读。亲权是探望权的自然基础和法定基础,并不随婚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我国以立法形式确定了离婚后的探望权,是基于离婚事实的发生系父母之间婚姻关系的重大变故,由于父母婚姻破裂而导致父母子女关系被生硬割裂开来,父母一方必然不能直接抚养、教育和监护子女,因此立法必须对离婚后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作出明确规定,以达到亲子关系被侵害后能弥合的最佳状态。而在父母分居期间婚姻关系尚未解除,父母子女关系虽已处于可变化不稳定的状态,但尚未完全割裂开来,父母平等且无差异地享有通过探望子女以实现抚养、监护、教育等权利义务,因此分居探望权由于亲权关系的连贯存在而具有其合法性和合理性。

二、认可分居探望权符合未成年人健康发展的需求

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则又称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的明确要求,该原则不仅要求立法机关在订立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儿童的权益,更要求父母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重点关注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一直以来,在我国的家事实践中,儿童利益最大化常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父母婚姻关系存在冲突。探望权制度设置的首要甚至唯一考量是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探望权也是依附于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而存在,其行使也应遵循保障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的原则,也就是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立法上忽略了别居(分居)状态下父母子女对对方探望的权利,造成了别居(分居)状态下探望权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这显然违背了探望权所追求的立法宗旨。①探望权的功能是弥合因婚姻状态变化父母一方缺位而对未成年人健康发展带来的影响,其根本宗旨就是保护儿童利益最大化。在婚姻家庭关系异化时,无论是分居还是离婚,都必然发生一方不能直接抚养子女的情况,探望权则从潜在的隐性状态变为外化的显性状态,需要通过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和规范。

三、分居探望权顺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查看全文

探望权及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婚姻法修正案设立了探望权制度,填补了婚姻家庭制度的空白。法律规定,探望权是父母离婚后,未取得直接抚养权的父母的权利。但从探望权产生的法理基础父母子女关系即权利义务关系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探望权是非常态父母子女关系中存在的一项权利,不限于离婚父母;同时它不仅是父母的权利也是父母的义务,即子女也有要求父母探望的权利。探望权制度应在坚持以子女利益为重兼顾父母利益的原则下进一步完善。

对探望权的认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探望权简析

(一)、探望权是未取得直接抚养权父母的权利

探望权是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父母享有的探望子女的权利,并要求取得直接抚养子女权利的一方,履行协助非直接抚养一方行使探望权的义务。

(二)、探望权应包括更丰富的内容

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书范本及程序

男方姓名:出生年月:民族:身份证号:住址:

女方姓名:出生年月:民族:身份证号:住址:

双方于年月日在____区人民政府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结婚证号码),并生有1名婚生女(,年月日出生)

现因双方性格不合无法共同生活,夫妻感情已完全破裂,就自愿离婚一事达成如下协议:

一、双方自愿解除夫妻关系。

二、婚生女由女方直接抚养。抚养期间,男方承担婚生子的抚养费(包括医疗费、教育费、保险费)元;女方应悉心抚养婚生子,不得有虐待、遗弃、家庭暴力行为;男方每个月可以探望婚生女次,也可以到学校探望,每周可与婚生女共同居住天,寒暑假可以共同居住天,女方有协助的义务;探望权的行使以不影响学业为准。

查看全文

学校规章制度-教职工

教职工管理规章制度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⒈依法执教

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⒉爱岗敬业

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查看全文

休假及请假暂行办法

**站休假及请假暂行办法

工作时间

1.**站实行每周工作5天,每天8小时工作制。

2.逢节假日、监测活动及其它重要公务活动期间,**站实行值班(包括通宵值班)制度。

法定假期

员工每年有权享有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期10天。如下:

查看全文

单位请假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机关事业单位请假休假各项规章制度,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严格执行假期期间的工资和奖金待遇,保证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根据国家、省、地的有关政策,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请假

第二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和临时交办的工作,原则上不准请假,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必须按以下程序请假:

一、机关事业单位处级副职和科级实职人员需向县党政正职领导请假;人大、政协处级副职和科级实职人员还需向人大、政协正职领导请假。

二、机关事业单位科级、副科级非领导职务和副科级实职人员需向县级分管战线的党政副职领导请假;人大、政协科级、副科级非领导职务和副科级实职人员还需向人大、政协分管副职领导请假。

查看全文

工会工作计划三

2009年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动员全县广大各族职工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地委、县委扩大会议和区总十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维权、情系职工,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指导思想

继续以“三个代表”理论为指针,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中央有关教育文献,学习《义务教育法》,学习学校工作计划,配合学校行政、教导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续做好师德建设工作,为学校教育事业和发展作贡献。

二、具体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1)、继续学习“三个代表”重要精神,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