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0 10:47: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糖尿病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糖尿病与糖尿病肾病关系论文
【摘要目的摘要:探索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K378N基因多态性和中国人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摘要:运用荧光偏振模板依靠的染料掺入反应法(TDIFP)技术检测DGAT1K378N基因多态性在71例T2DM患者[2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和42例糖尿病非肾病患者(DN-组)]和45例健康对照者中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结果摘要:KK,KN和NN基因型在T2DM组的分布分别为摘要:42,40,12例;DN+组摘要:14,11,4例;DN-组摘要:22,14,6例;正常对照组摘要:13,23,9例.①T2DM患者DGAT1K378等位基因频率(66.0%)高于健康对照组(54.4%),但未达显著性水平;②DN+组和DN-组K378N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无显著差异(P%26gt;0.05).结论摘要:K378等位基因频率在T2DM患者组有升高,但未见DGAT1K378N基因多态性和中国人T2DM及DN发生的明显相关关系.
【糖尿病,2型;糖尿病肾病;多态性,单核苷酸;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TDIFP技术
0引言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微粒体酶,催化甘油二酯和脂肪酰基辅酶A以共价健结合,是三酰甘油(TG)合成的限速酶.近来有报道DGAT1缺陷小鼠可反抗饮食诱导的肥胖、提高胰岛素及瘦素敏感性.胰岛素反抗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重要原因,而肥胖是T2DM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DGAT1基因可列为T2DM病因学探究的候选基因,我们应用了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方法荧光偏振模板依靠的染料掺入反应法(TDIFP)[1,2]检测了该基因第378位赖氨酸到天门冬酰胺(K378N)多态性在T2DM患者和健康人中的分布,以明确其和T2DM及DN的关联性.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糖尿病病人监护综述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发生的糖尿病高度特异性血管并发症,其发生原因与患者自身的糖尿病病程长短、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是否发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等情况有关,也是导致患者发生眼睛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1]。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37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对患者进行护理后所达到的效果进行记录并分析,以确定能够达到理想疗效的正确护理方法,为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视力恢复的护理提供有效依据,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37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30至72岁;糖尿病病程10至21年。
1.2方法
37例患者均进行血糖控制护理,每日清晨空腹测量血糖,进食之后再次进行测量,合理应用控制血糖药物。合理膳食[2],控制脂肪、钠盐及热量的摄入,补充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食物纤维以及蛋白质。同时注意患者的用眼卫生,谨防低血糖反应,及时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对所有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后所达到的效果进行记录并分析。
糖尿病病人监护干涉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缺少、相对不足或由于胰岛素抵抗而导致代谢紊乱综合征,以糖代谢紊乱为主,临床上以持续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全身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1]。因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科学的护理对患者至关重要。为探讨临床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具体影响,选取笔者所在医院7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2例,男47例,女25例,年龄51~67岁,病程10个月~19年,其中25例为初发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0~21mmol/L,诊断结果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均采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补充治疗,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和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并发症发生情况[2]。血糖检测采用罗氏血糖仪,糖化血红蛋白由Bio-Rad全自动血红蛋白检测仪检测,由院内两名专业医师测定。对照组和实验组均采用内分泌科常规护理,主要由入院时为患者介绍医院和科室情况,主管医生和护士情况,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住院的目的和可能的治疗方案,患者出院后,自行进行锻炼和饮食控制。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和血糖监测等的综合护理措施,具体如下[3]。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与糖尿病肾病关系论文
【关键词】2型糖尿病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导致多脏器损伤以及疾病恶化的基本病理基础;抑郁症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它不仅决定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而且影响患者的治疗、预后与结局。作者观察了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况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以探讨抑郁对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本科门诊与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男58例,女54例;年龄56~73岁,平均65岁。两组患者病程为9~11年。均符合1997年ADA/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无其它慢性肝、心、肺等疾病,糖尿病发病前无精神病史。其中有高血压病36例,糖尿病眼底病变20例。所有入选患者3个月内行3次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24h尿蛋白、24h尿白蛋白。如果2次24h尿白蛋白在30~300mg/d之间,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24h尿白蛋白增高的原因,如酮症酸中毒、泌尿系感染、运动等,即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如尿常规测定尿蛋白持续阳性,24h尿蛋白定量>0.5g/d,24h尿白蛋白>300mg/d,排除其他可能的肾脏疾病后,可确定为临床显性糖尿病肾病。
1.2方法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1消除糖尿病患者对使用胰岛素的不良心理反应
尽早纠正或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异常是防止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关键,对所有T1DM、妊娠糖尿病及T2DM(胰岛素抵抗除外)经饮食和口服降糖药治疗未获得有效控制者及出现各种并发症者,均应及早使用胰岛素来控制纠正血糖,目前许多患者误认为如果用了胰岛素就会产生“依赖性”、“成瘾性”,对胰岛素产生恐惧心理。我们应该施以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不良反应,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2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措施,血糖的来源主要是食物,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血糖的稳定,对2型糖尿病、肥胖或超重的患者,饮食治疗不仅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脂肪紊乱,还可减少胰岛素用量,可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理想体重和工作性质,参照其平素生活习惯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忌用单糖、少用富含饱和脂肪酸食物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少食粥。有研究发现,等量大米煮成的米饭和粥对糖尿病患者进食后血糖有不同的影响,糖尿病患者进食米饭后,餐后血糖较平稳,而进食粥后,餐后血糖则明显升高,与进食等热量的葡萄糖升高血糖作用相似,因此我们要注意饮食合理搭配。
3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运动有利于控制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重,改善脂质代谢,还可改善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因空腹运动易发生低血糖,餐后立即运动影响消化吸收,所以主张运动锻炼时间安排在餐后半小时到两小时内,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来说,应选择在外源性胰岛素作用最强之前进行,比如注射短效胰岛素的作用最强时间是注射后2~4h,若必须在胰岛素作用高峰期进行劳动或运动,应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或少量加餐。注射部位改在运动度较低的腹壁处皮下,防止吸收过快,另外运动强度必须量力而行,根据患者病情,有计划开展一些轻体力、低负荷量的运动,待身体适应后才能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对于病情不稳定、空腹血糖16.7mmol/L以上者,合并急性代谢紊乱,慢性严重并发症及心、肝、肾、肺功能衰竭者不适宜运动疗法。
糖尿病及合并症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科收治诊断为糖尿病患者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35~80岁,平均60岁,其中l型糖尿病12例,2型糖尿病40例,空腹血糖水平>11.1mmol/L。病情稳定后出院继续巩固治疗。
1.2临床表现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起病急,症状明显且重,可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2型糖尿病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和老年人,多为肥胖体型,起病缓慢,症状较轻。
2护理
2.1心理护理由于本病为终身性疾病,漫长的病程及多器官、多组织结构和功能障碍对病人身心产生的压力易使病人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对疾病缺乏信心,或对疾病抱无所谓的态度而不予重视,以致不能有效地应对慢性疾病。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了解其心理状态,护士应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关心体贴患者。指导患者摆脱焦虑的方法,如音乐疗法,增加有益运动。措施缓解抑制悲观心理,树立其乐观积极向上的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2.2饮食护理向患者讲解饮食治疗是本病基本治疗措施,要终身坚持此疗法,具体测算:每日热量的计算,按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查表或计算理想体重,然后参照理想体重和每日体力活动量计算每日所需的热量。食物种类原则上与正常人膳食相同,除少食单糖、甜食及油腻外,无特殊禁忌。但应注意增加维生素的摄入,有高血压病人应限制食盐的量,妊娠、高脂血症及有神经病变者应戒烟,饮酒量宜少。血糖控制较好者可指导其在两餐之间或睡前适量进食水果。2型糖尿病一般伴有高血压,过多摄入钠盐不利于高血压的防治。一般建议每日摄入钠盐5~6g。对于使用胰岛素和促胰岛素分泌剂者,通过教育患者掌握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技巧,减少或防止低血糖(包括运动后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
糖尿病健康教育形势初探
1.成立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心。成立由分管院长领导,医院健康教育职能科室负责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心,由医务科、护理部、内分泌科等相关业务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建立健全医院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承担对各科室医务人员及社会公众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技术指导,参与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检查、协调,组织对本院医护人员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业务培训和考核,负责落实健康教育经费,配置专用设施设备,编印、制作和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负责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的记录和工作总结,与当地糖尿病健康教育机构加强联系,争取业务技术指导和合作,负责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和效果评价。2.建立糖尿病联络护士小组。小组成员有计划有组织学习,开展活动,形成全院范围内糖尿病护理网络组织,为非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性、连续性护理服务,使各病区设有相对固定的医护人员作为兼职糖尿病健康教育联络员,形成自上而下的三级健康教育管理网络,推动医院整体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3.成立糖尿病多学科多科室的专业治疗和教育团队。充分利用大型综合医院优势,成立糖尿病多学科多科室的专业治疗和教育团队,这也是医院健康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分为核心成员和周围成员,核心成员包括糖尿病医生、糖尿病专科护士、营养师、心理治疗师等。各小组专业技术成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开设联合门诊,一站式筛查糖尿病并发症,并进行糖尿病二级预防宣教。通过糖尿病健康管理团队的整合,创造以患者为中心的良好的医疗环境。
健康教育形式与方法
1.设立糖尿病护理门诊。糖尿病护理门诊是门诊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固定形式,为提高门诊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而开展工作。糖尿病护理门诊接受来自体检中心等的糖耐量异常患者及初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对他们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咨询以及糖尿病自我管理技能的培训和生活方式干预措施的指导,使医院糖尿病健康教育走向个体化干预模式,丰富了原来医院以定期更换健康教育专栏,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以及播放健康教育录像为主的健康教育形式,使糖尿病健康教育实用化、个体化。2.设立糖尿病患教课堂。糖尿病患教课堂固定场所,固定时间,循环宣传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对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开放,由糖尿病专科护士负责管理,糖尿病专业治疗和教育团队成员授课,患教形式多种多样,寓教于乐,利用成人学习理论情景学习法开展胰岛素笔规范注射法,血糖监测,饮食治疗等糖尿病自我管理实践,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3.病友支持团队的组建。从老病友中招募组成一支非专业的社会团体,组建由糖尿病专科护士领导下的“病友支持团队”[4],这些老病友非常愿意成为志愿者,并且有时间,有热情,经过培训后他们能向其他Ⅱ型糖尿病患者讲解糖尿病防治知识,传授自身控制糖尿病的经验和内心感受,目前糖尿病自我管理相当成功。“病友支持团队”能发挥和利用社会资源管理庞大的糖尿病人群,以病友间经验分享为主体的同伴教育来促进糖尿病健康教育,做好糖尿病三级预防工作。在“病友支持团队”活动中,志愿者提高了自身糖尿病防治知识水平和技能,在帮助他人时得到了心理满足,成为糖尿病教育中的一支大有作为的社会力量。但“病友支持团队”需要注意的是,他们是非专业人员,本身也是糖尿病患者,他们病情有时会有变化,情绪也会有波动,可能会影响其他糖尿病病友;他们有时对糖尿病知识掌握不正确,如饮食知识存在误区时会误导其他病友,这时就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正确指导。4.糖尿病俱乐部的活动。定期开展糖尿病俱乐部工作,每期活动都设立主题目标,俱乐部成员间相互交流,经验共享,从而达到普及糖尿病知识和技能,强化早期预防和早期干预,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减轻社会家庭负担的总目标。俱乐部活动需要医护人员、病友支持团队、俱乐部成员之间的协作来保证糖尿病管理质量,达到俱乐部服务目标。
完善糖尿病健康教育考核质控体系
医院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心领导小组联合医院质量管理检查小组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其内容有:一是文档记录,包括健康教育内容及参会人员签名记录。二是实地抽查询问病人和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的满意情况,病人是否已了解了病情和治疗、用药注意事项和自我管理内容要点等[5]。要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制订专项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并在糖尿病健康教育计划中指定专人负责制,规范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制订细化指标,加强临床医学工作者与社会公众教育培训的考核及评估。采用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察看、对医护人员及患者(或家属)问卷调查等方式,每年定期对各部门进行专项检查和考核,并以此作为科室或相关人员绩效考核及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有效推动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发展。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健康教育的实施同样受到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受到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需要漫长的历史过渡,难以短期收效或者评估[3]。
本文作者:陈鸿尔郑亚华工作单位: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糖尿病与情志失调论文
【摘要】从糖尿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与抑郁症的关系等方面讨论了糖尿病有情志失调的关系。糖尿病诊治关注情志,从肝论治糖尿病体现中医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特点,也是传统理论在临床实践中与时俱进的表现。临床工作中关注不良情绪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重要因素。认为糖尿病合并肝郁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手段,取长补短,在基础治疗和西药降糖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疏导,中医药疏肝解郁治疗,可以达到控制血糖,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糖尿病情志失调从肝论治
糖尿病,中医称消渴病,是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关于本病的病机,历代医家大多认为与肺、脾(胃)、肾相关,治疗多从润肺、清胃、滋肾入手。笔者认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失衡,社会压力的增大,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常伴有情志失调,应从新的切入点来认识糖尿病,以适应现代人群疾病特点。糖尿病与情志失调关系密切,糖尿病从肝论治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
1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1.1病因病机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生活方式、社会压力、情志失调密切相关,古代医籍中早有记载。《灵枢·五变》篇中说:“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河间六书·三消论》说:“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也。此乃五志过极,皆从火化,热盛伤阴,致令消渴。”《临证指南医案·三消》说:“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四盛心源·消渴》中说:“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为表里,……凡木之性专欲疏泄,……疏泄不遂……则相火失其蛰藏。”以上均说明了情志失调,五志过极,化热伤津的病理过程。肝主疏泄,对情志因素影响最大。中医认为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喜条达恶抑郁。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输布代谢。气机升降出入的调畅是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基础。若情志失调,肝气抑郁,郁久化火,耗伤阴津,则出现一系列病变。肝火犯肺,灼伤肺津,肺失治节,水津不布,则口渴多饮。木郁克土,肝火内灼,脾失健运,津液不行,胃失濡养,虚火化食,则消谷善饥。肝肾同源,肝火旺盛,损耗肾阴,肾阴不足,统摄无权,气化失常,开阖失司,则尿多而甜。故肝失条达,五志过极化火,耗伤肺、胃、肾阴津,均可发为消渴。病程日久,患者忧郁焦虑,气郁日甚,血行不畅,气滞血瘀,变证丛生。同时血气瘀阻,郁久化热,热灼津液,更加耗伤阴津。可见,情志失调,肝失条达,气滞血瘀是糖尿病的重要病因病机。
1.2糖尿病从肝入手的中医治疗
糖尿病血管病变分析论文
【摘要】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血管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痰浊瘀血互结贯穿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始终,亦是造成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治以化瘀通络,益气养阴为原则,方用抵当四五汤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疗效肯定。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病变;痰浊瘀血;化瘀通络;益气养阴
糖尿病(DiabetesMeuitus,DM)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临床常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及疲乏、消瘦等。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糖尿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具有遗传易感性,在环境因素的触发下发病。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血管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是指脑血管、心血管和下肢血管的病变。糖尿病患者不仅并发心脑血管病的几率要远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而且与无糖尿病的心脑血管患者相比有更严重的表现,目前的研究认为糖尿病引起的大血管病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24]。全球,每10秒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70%~80%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3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而截肢,在发达国家,糖尿病已成为失明的主要原因,在发展中国家,35~64岁的年龄段,每10人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致残率、病死率和对健康总体危害程度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居第三位。
痰浊瘀血互结贯穿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始终,是造成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随着痰浊瘀血互结的加重,糖尿病血管病变病情也随之加重。糖尿病血管病变与中医痰浊瘀血互结有着共同病理改变[5]。血流缓慢,痰浊瘀血滞留在脉络(血管)腔和互结于脉络(血管)壁,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闭阻。血管病变与痰浊瘀血互结的分布,均按阴虚火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而递增,病情也随之发展。糖尿病以气阴两虚为本。气虚运血无力,血流缓慢致瘀;阴亏液少,血液黏滞,不能载血畅行致瘀,血液滞瘀。郁久生热或消渴燥热,炼津为痰;抑或脾虚失运,水湿内生,聚而为痰。脾虚气弱,健运失司,无力输布运化饮食精微各归其所(脾不散精),精微蓄积而为浊(糖浊、脂浊、蛋白浊)[6]。痰浊与瘀血滞留在脉络(血管)腔,日久在持续性糖浊(高血糖)的影响下,痰糖浊与脉络(血管)基膜胶原蛋白结合形成痰胶原蛋白糖浊[6]。在此基础上痰浊瘀血互结于脉络(血管)壁形成固定不移、有形可循的脉络症瘕[6],致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脉络(血管)闭阻(阻塞),临床变证丛生。“痰滞浊积则阻碍血行,而致血瘀;血液滞瘀则湿聚为痰,精微蓄积为浊,而致痰浊”[7]。如是痰浊瘀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致使糖尿病血管病变进行性发展加重。
糖尿病血管病变临床表现常见:形体多肥胖或消瘦,倦怠无力,少气懒言,口干欲饮,头晕眼花,心烦失眠,局部沉重麻木疼痛,舌体胖,舌质暗红,舌下静脉紫暗曲张,舌苔浊腻。脉细涩或细弦或细滑。痰浊瘀血互结往往缠绵迁延,久治不愈。痰浊瘀血互结闭阻脉络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异[8]。
小议糖尿病孕妇的护理干预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是产科常见的疾病,发病因素与胰岛素抵抗和妊娠期特有的激素分泌增加有关,如得不到及时诊治,会出现一系列母婴并发症,是危及母婴健康及导致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报道其发病率在6.4%[1]。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糖尿病患者妊娠(即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期糖尿病(GDM)即妊娠期首次发生发现的糖尿病;妊娠前为隐性糖尿病,妊娠后为临床糖尿病者。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20%[2]。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较大,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比正常妊娠组高4~8倍,易发生生殖泌尿系感染,糖利用不足,能量不够,易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巨大儿、畸形儿及围产儿死亡率高于正常妊娠。新生儿并发症也高于正常妊娠。因此早发现、早干预妊娠期糖尿病并加强健康教育,对降低母婴并发症,保护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科门诊自2004年以来开展对糖尿病孕妇的健康教育,妊娠期糖尿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1产前检查,高度重视
一旦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即入高危门诊,建立高危病历:①按期检查,产、内科共同监护,使孕妇积极主动配合。②重视尿糖、尿酮体、B超和宫底高度监测,及早发现畸形胎儿和巨大儿。③指导孕妇自查尿糖。④向孕妇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控制血糖的方法与母婴预后,减少她们的焦虑情绪。胎儿监护:定期产检,测量宫高、腹围,胎心监测,30周后教会孕妇计数胎动。妊娠期糖尿病往往因无任何症状而被漏诊,因此对高危人群在妊娠的第24~28周进行筛查是发现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手段。筛查步骤:①检测空腹血糖和一天中任何时间的血糖,空腹血糖<5.6mmol/L,一天中任何时间的血糖<7.8mmol/L,可排除妊娠期糖尿病。②若无法排除妊娠期糖尿病,可让孕妇口服葡萄糖50g,1h后抽血检测血糖,血糖<7.8mmol/L,说明未患妊娠期糖尿病。③口服葡萄糖50g,1h后抽血检测血糖,血糖≥7.8mmol/L为不正常,需进一步做葡萄糖耐量试验:让孕妇再禁食8~14h后,即在空腹状态下口服无水葡萄糖75g,2h后抽血检测,血糖<7.8mmol/L排除妊娠期糖尿病;>11.1mmol/L可确诊;7.8~11.1mmol/L为葡萄糖耐量异常。
2加强宣传,增强意识
通过调查,大部分孕妇的糖尿病知识匮乏,只有在产前筛查时才对妊娠期糖尿病有所了解。孕妇一旦通过产前筛查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本院将对孕妇及其家属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技能,并给予心理支持,使其能主动参与并配合治疗,具体内容包括有关糖尿病的一般知识、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特点及危害、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自我监测及结果的意义、血糖控制的目标、胰岛素的应用及注射、皮肤护理、心理及情绪的自我调节、家庭及社会的支持、远期糖尿病的预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