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0 10:08: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探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气象探测环境通知
自治州直属各县市人民政府,州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霍尔果斯、都拉塔口岸管委会:
近年来,随着州直城乡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受到影响和破坏的现象日趋突出,州直10个气象观测站的探测环境已不同程度遭到破坏,部分气象观测站已面临被迫迁站的严峻形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自治区气象条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7号)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为了切实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依法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
气象探测工作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直接关系到气象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和连续性,关系到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和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关系到自治州气象探测资料参与全国和全球的气象资料交换工作,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好防灾减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做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自治区气象条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7号)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依法加大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力度,确保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完善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备案制度
各级气象部门要加强与建设、规划、国土、环境保护、无线电管理等部门的联系,建立健全相关备案制度。备案内容包括气象台站的类别、探测任务、探测项目、探测环境保护标准、探测环境保护专业规划、台站规划图、探测环境影响区域等,以及有关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各级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无线电管理等部门要对气象部门报送的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标准和具体范围进行备案。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把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范围纳入城市或乡镇规划,避免因城市或乡镇规划项目建设使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受到影响和破坏。
气象探测与环境保护制度
第一条为了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证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信息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提高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本办法所称气象探测设施,是指用于各类气象探测的场地、仪器、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管理全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气象探测的紧迫性及措施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持稳定和保护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气象探测基本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关系到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和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针对性,直接制约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提高和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的提高,影响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我国气象工作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影响。气象台(站)频繁搬迁不仅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气象资料不连续性、降低科学研究的参考价值,还影响到我国气象资料的全球交换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明确规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的划定标准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法定标准划定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范围,并纳人城市规划或者村庄和集镇规划”、“国家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义务”。确因实施城市规划或者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需要迁移气象站的,应当报经气象主管部门批准。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或乡镇规划建设项目不断开发和扩大,原地处偏僻郊区的气象观测站,已有不少陷人了高楼大厦的包围之中,导致气象探测环境遭受影响和破坏日趋严重,甚至还有未经批准擅自在国家基准气象站、国家基本气象站的观测场附近建高层建筑,挖沟开路,有的甚至强行拆毁气象探测仪器等。保护探测环境和设施的压力在逐渐加大,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迫在眉睫。确保气象探测环境的长期稳定、气象资料的连续性,是造福子孙万代的伟业,保护探测环境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保护好气象探测环境,人大、政府的监督、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很重要,切实把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纳人依法行政的轨道,使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遭受破坏,实现城市建设和探测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依靠全社会的努力,保障气象事业顺利发展。气象资源作为一种可预知、可利用而不可再生资源,是整个社会乃至人类的财富。气象是政府的一个科技事业单位,按照政府的意志与气象规章制度去做监测记录,积累各地的气象资料,并根据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局部影响天气,为促进经济建设服务。当经济的发展与气象资源相矛盾时,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大众所共享的气象资源环境。面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严峻形势,中国气象局多次下发《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亦作出了明确规定,即将颁布实施的《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条例》,明确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规范了气象设施的保护措施、细化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规范气象台站的迁移等内容。
本文作者:曹雅杰工作单位:吉林省辽源市气象局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及计划单列市气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气象局,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划局(规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气象探测工作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保护好气象探测环境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中明确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范围和标准。长期以来,各级气象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在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促进气象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其他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受到影响和破坏的现象日趋突出。截止**年7月,仅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观测站中,有1445个气象观测站由于探测环境破坏被迫迁移,占全国气象部门地面气象观测站总数的60%。其他部门有1000多个气象站探测环境遭破坏,或者被迫迁移的比例也很高。这些气象观测站的迁移,直接影响了这些地区气象观测资料的连续性和代表性,影响了气象探测业务质量、气候变化分析和气象预报服务工作,也影响了我国气象探测资料的全球交换工作。为了切实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管理工作,确保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气象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使气象探测资料更加及时、准确、科学、高效地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增强法律意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气象探测基本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关系到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和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针对性,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全问题,也关系到我国气象工作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形象。为此,各级气象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国际形象,树立科学发展观,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国防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充分认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的力度,确保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实施。各级气象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都要强化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自觉性。
二、建立和完善相关备案制度。各级气象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要继续发扬密切合作、相互配合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气象部门与建设规划部门的合作,建立和完善协作工作机制,建立相应的工作程序。各级气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当地建设规划部门联系,建立、健全相关的备案制度,及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规定的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范围和标准报当地建设规划部门备案;各地在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时,要严格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切实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减少或者避免因城市或者乡镇规划建设项目导致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受到影响和破坏。
三、建立和完善相关协作沟通机制。建设规划部门应当与气象部门建立和完善城市建设规划协作沟通机制。建设规划部门应当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和审批可能影响已建气象台站探测环境和设施的建设项目时(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主动听取气象部门的意见,并事先征得具有行政审批权限的气象主管机构的同意,新建、改建、扩建气象台站和设施,应当符合气象设施建设规划和城乡规划,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城市建设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激光探测系统接口技术论文
论文关键词:激光探测;接口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激光探测系统信息接口技术;讨论了激光探测接口的一般设计思想。
1引言
激光具有波长单一和良好的方向性,所以和传统的探测方法相比,激光探测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在激光测距、激光雷达、激光告警、激光制导、目标识别等军事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不同武器系统的需求,激光探测系统接口呈现出多样性。
近年来,随着应用需求和集成化度的增加,激光探测系内部、激光探测系统和各武器平台之间集成了不同厂商的硬件设备、数据平台、网络协议等,由此带来的异构性给探测系统的互操作性、兼容性及平滑升级能力带来了问题。
对激光探测系统而言,接口技术的设计是整个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一个激光探测系统的设计、实施,有很大的工作量是在接口的处理上,好的接口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运行效率、升级能力等,本文以激光探测系统接口技术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其接口技术类型、设计考虑因素和验证方法。
电法探测物理模拟教学
实验教学是理工科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地球物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堂教学以书本为主,注重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传授,对这些基本理论和概念进行讲解时,用到大量的数学物理知识,并且有非常多的复杂公式推导、方程求解以及物理参数的物理含义的理解等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会觉得比较枯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球物理课程的兴趣,使学生能轻松地掌握专业知识,是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我们对实验教学环节进行了有益的改革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近年来随着学校对实验教学仪器的支持,地球物理仪器设备逐步完善,在此基础上,笔者申请了同济大学第6期实验教学改革项目“地球物理电法物理模拟实验教学建设”并得到资助,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展开实验教学,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并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上取得了成效。
一、基于相似性原理的电法探测物理模拟实验建设
1.电法探测物理模拟实验的相似性原理电法探测研究的对象是被探测的地下目标地质体,而在实验室内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实验,这就需要先设计1个与所研究的地电现象相类似的模型,然后通过对模型的实验和观察,间接地了解被研究的现象。这种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用模型来代替被研究的对象,将实验手段(仪器设备等)直接作用于设计的模型。在电法探测物理模拟实验中的“相似性原理”是指所用模型和装置的几何参数及电性参数与实际条件下的参数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使得模型或者模拟实验结果与实际结果吻合较好。在该模拟实验建设中,主要考虑传导类电法,在该类电法(激电法中的面极化情况除外)中存在比较简单的相似关系,也就是模型和实际原型之间的几何参数(现状、大小、埋深等)的关系与电性参数的关系是彼此独立的,并且是各自线性的,这类模拟实验做起来相对感应类电法探测来说就容易多了。
2.基于相似性原理的电法探测物理模拟实验建设内容本实验建设主要是建立传导类电法模拟实验中的水槽模型试验、土(砂)槽模型实验以及导电纸模型实验3个实验方法。
(1)水槽模型实验。水槽模型实验是常用的一种模拟实验方法,主要用来解决三度体的问题。在水槽模拟实验中,通常用水做均匀介质来模拟均匀围岩。模拟引起异常的地质体时,用金属或石墨模拟各种形状的良导体,用环氧树脂、有机玻璃等模拟绝缘体,有限电阻率用石墨、金属粉加水泥等制作。这一方法的特点是:作为围岩的水是均匀的,作为地面的水面是水平的。很适合模拟在均匀各向同性的半无限介质中埋有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情况。
(2)土(砂)槽模型实验。土(砂)槽模型实验可以用于研究三度导电空间中场的分布、特别是要求构筑地形起伏时土槽模型实验优于水槽模型实验的情况。可以在土砂中埋设金属良导体以及不良导体的介质,通过仪器来测量,并可以考虑不同地形和电阻率对比差异下的观测实验结果。
在线探测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网络设备的在线状态及其工作、运行信息的收集是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状况分析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几种探测技术和探测工具的使用,并介绍了计算机探测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扫描;探测;;拓扑图;自动化管理
1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安全风险系数不断提高,需要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对网络进行监听和探测,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各个终端主机、应用系统以及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发现漏洞、缺陷以及潜在的威胁,从而提供对网络的实时保护,提高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
2探测技术介绍
2.1常用简单的扫描技术
古建筑火灾探测需求分析
摘要:以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古建筑中不同场所的自身结构、周围环境以及火灾探测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根据不同场所的具体特点和火灾探测需求选择适宜的火灾探测产品或组合,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古建筑;高大空间;火灾探测
古建筑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保护好古建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由于古建筑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在火灾危险性、防火措施和消防管理等方面与一般的建筑有很大差异。然而许多珍贵的古建筑在消防管理方面处于松懈状态,无消防组织或消防组织不健全,缺乏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再者,室内没有消防水源也是一大问题,因此利用火灾探测技术早发现、早预防,将火灾隐患控制在早期阶段是一个极其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1古建筑对火灾探测的需求
与一般建筑的火灾消防系统的设计相同,古建筑的火灾消防系统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方针、政策,针对保护对象的特点,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同时,因为古建筑的特殊性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古建筑的唯一性和稀缺性,古建筑火灾安全不应单单以扑灭火灾为惟一目标,而是应该以最大限度保护古建筑、减少文物损失为首要目标。2)由于我国古建筑多采用木材结构,具备燃烧的充分条件,而且木材燃烧特性较好,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引起轰燃,难以扑救。因此古建筑的火灾安全必须从火灾防治的各个关键环节入手,有针对性地制定以防为主的安全对策,切实对文物古建筑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找到根本的解决方法。3)古建筑的结构裸露、室内装饰风格较92复杂,消防设备设施与古建筑本体连接方式应与其修缮设计相协调,避免破坏古建筑本体或对古建筑周边环境风貌造成较大影响。在满足系统需求和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少设备的数量,减少因设备的安装、布线等必须进行的施工行为对古建筑的破坏,做到对古建筑本体的最小干预。
2项目特点及技术方案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制度
第一条为保护气象探测环境,提高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及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第四条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管理全市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县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设有气象台站的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本部门气象台站的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各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第五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义务,有举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
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会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为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作出突出贡献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广大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向所有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向热情关心和全力支持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全国各族人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向关心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这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历史性跨越,是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全体中华儿女都为我们伟大祖国取得的这一辉煌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实施月球探测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为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工程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工程领导小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精心组织工程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同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承担工程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团结协作、奋勇攻关,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大力协同、密切配合,参加工程的全体同志万众一心、顽强拼搏,胜利完成了这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光荣任务。这一重大成就,是我国改革开放29年来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谱写的壮丽篇章。事实再一次向世人昭示,自强不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带动了我国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若干领域深入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进步,促进了众多技术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要求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培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航天科技人才队伍。这些重大成就,为我国深入开展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