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决定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0 08:46: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态度决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态度决定你的高度》读后感
能的金钥匙——态度
——读《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有感
积极心态是人们自我行为有效性的坚实基础,是人们在生存、生活、学习、工作、事业中取得成就的可靠保障,是人们获得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奠基石,而消极心态导致人们自我行为的盲目性,是人们在生存、生活、事业等方面取得成就的绊脚石,一个人如果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启示。
《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揭示了改变态度从而改变命运的生存哲学,书中以感人的笔触娓娓叙述了古今中外许多成功者所经历的成功之路,从这些故事中,无一例外地证明了,积极的态度是他们唯一的法宝,机会因态度而生,命运随态度而变,就是因为他们对待人生和工作的态度不同,在别人灰心的时候,他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在别人因困难而放弃的时候,他们坚持不懈;在别人止步不前的时候,他们积极进取;在别人松散懒惰的时候,他们全力以赴,不找任何借口。就因为他们一直保持着积极的心态,不断前进,最后才走向了人生的巅峰。而那些常常说:“我不行了,我还是退缩吧。”对工作抱着逃避的心态,避重就轻,对人生心存侥幸心理,其结果被生活的盛宴所抛弃,陷入了失败的深渊。
如何培养积极的态度决定了我们每个人事业发展的前景,决定了我们人生的高度,在现实生活中,要想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就要掌握好态度这把万能的金钥匙,用它来正确处理好工作、他人和自己的关系。
对待工作的态度——敬业。敬业体现的是对工作的一种态度,具体说,就是重视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当成一件神圣而有意义的任务来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尽职尽责,一丝不苟,持之以恒。
机关干部态度决定一切演说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态度决定一切。
“学习成就事业,知识创造未来”。在机关开展的学习活动中,我认真阅读和学习了《态度决定一切》这本书,体会很深。
在工作面前,态度决定一切。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不重视工作的人。不同的态度,成就不同的人生,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从而决定不同的结果。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抬头苦笑着说:”没看见吗?砌墙!我正在搬运着那些重得要命的石块呢。这可真是累人啊......
态度是一切最好的决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态度决定一切。
“学习成就事业,知识创造未来”。在机关开展的学习活动中,我认真阅读和学习了《态度决定一切》这本书,体会很深。
在工作面前,态度决定一切。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不重视工作的人。不同的态度,成就不同的人生,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从而决定不同的结果。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抬头苦笑着说:”没看见吗?砌墙!我正在搬运着那些重得要命的石块呢。这可真是累人啊......
暑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态度决定高度
暑假教材培训终于结束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很历历在目。一开始的不情愿,烦恼、急躁,渐渐被专家团队的报告所吸引,聆听各位教师的单元教材分析,专家团队的精彩报告,自己才对青岛版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使用青岛版教材才一年,教的是五年级,回想一年来自己的教学,光凭自己的老经验,根本没弄明白编者的意图,一些新的教法,像每个单元的信息窗,看情境图提出问题,我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分析情境图的数学信息,然后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而是以试学生提不出来,又觉得太费时间,干脆我提出来算了。根本没考虑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一些知识的讲授方法,像解方程,青岛版教材是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而我讲到这儿,自认为这样不够科学,干脆还用原来的加、减、乘、除算式各部分的关系来解方程。根本没考虑编者的意图。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本次教材培训,我才认识到原来自己根本没领会教材的实质,没明白编者的意图,只凭自己的老经验,去教学,认为教会学生这个知识就行了。听了专家的分析报告才认识到青岛版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套教材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淡化生活情境,突出数学情境
由“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是该套教材的一大亮点。在情境串的呈现上,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及知识特点,随着年级的升高,生活情境逐渐简约。本册教材突出表现为:一是创设有利于抽象数学知识的生活情境。如圆、圆柱与圆锥单元,呈现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圆形、圆柱、圆锥形状的物品作为情境;二是突出数学信息,淡化生活情境。如百分数单元,在假日旅游的背景下,更多呈现的是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的数学信息,便于直接引入新知探索;三是创设纯数学情境。如百分数单元的相关链结,小数、百分数、分数互化的知识以及第三个信息窗中绿点标示的问题,没有在信息窗中呈现,而是在探索中直接给出。
2.突出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和方法探索新知”
这一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合作探索中进行重墨体现。例如,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教材从现实问题“怎样求冰淇淋盒的容积?”入手,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怎样求圆柱体的体积?”,学生联想已有的知识经验——圆面积的推导方法,猜想是否可以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操作、验证,总结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然后利用计算公式求出圆柱体的体积,解决冰淇淋盒容积的问题。
教材的这一基本模式,有利于学生从知识经验和客观现实出发,在研究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应用数学。改变了以往单纯教师讲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又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良好的数学素养。公务员之家:
烟草公司客户经理总结:态度决定一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2005年即将逝去,新的一年又将到来,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才发现自己的成绩虽未拔得头筹,但也名列前茅,位居三甲。现在想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顾然同单位领导的关怀、各位同志的帮助不无干系,但同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的辛勤也同样密不可分。现就我个人方面的原因做一下分析:
一、敬业爱岗,视单位为我家
自从2002年被招入烟草公司至今已过了三年多的时间,作为一名濒临破产企业的下岗职工,我深深知道爱岗敬业的重要性和一份工作的来之不易,我对烟草公司招收我是怀着一份深深感激之情的,也许正是这样,才使我对新的工作充满热情。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原创:对于从事烟草公司客户经理一职来说,我以前所学知识和工作经验完全无用武之地,以前的财务工作是对着表格来做。现在要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我重新做起,从头再来。我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业余时间向一些老同志请教,但是由于这项工作在我县起步较晚,也算是一种新生事物,实在是没有太多现成的经验可学,一切几乎全得自己摸索,包括怎样搞好同客户的关系,怎样培育新的卷烟品牌,怎样调剂卷烟品种来满足不同的消费地域和群体等等。总之,学这学那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尽快掌握新的工作要领,满足新的工作要求,使之成为我新的人生起点。
在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业务知识,充实头脑,提高工作技能的同时,我更注重与所里的同事们之间保持一种亲密的兄弟关系,作为一个基层单位,一个所就是一个家,所里的同事就是自己的弟兄,而一个人的成绩也不仅是靠一个人就能取得的,每个人实际上就是所有的工作链条中的一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可能把工作干好,所以与同事们之间的团结协作也是很重要的,不管是稽查员、送货员还是司机师傅,都与我的所谓成绩密不可分,而我作为集体的一员,单位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的既得利益,对此我有切身体会,而单位要想有好的效益,又与每个员工的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无关系,所以我在单位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就像为家里人做事一样,认真负责、殚精竭虑、不遗余力。这样我与同事们的关系非常融洽,为我在工作中能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加强沟通,维护客户利益
作为烟草公司的客户经理,同我每天接触最多的就要算是卷烟零售客户了,没有他们的支持,我所做的一切全是无用功,通过两年多的磨合,我同他们之间建立了牢不可破的亲情关系。因此我必须把他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设身处地为他们的利益着想,这样做的目的也正是为了使他们成为我公司忠实的客户,把我们作为商品的第一供应商,自觉地抵制假冒伪劣卷烟的冲击,更好地保护好消费者身体健康、维护好消费者利益的同时,无形中也为公司创造了效益,在客户能获得最大利益的时候他们也就真正成为了烟草公司的销售终端,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网络保障。
好教学态度是种习惯
一、教学态度的重要性
什么是教学态度,很难下定义,教学态度作为一种内在心理构成,太抽象了。可以用很多的形容词,积极的、认真、负责、懒散、敷衍等。最直接的一个量化标准就是你对教学工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多少,你要知道,学生课堂上的轻松愉悦与一次次的成功体验式教师课前花了45分钟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钻研时间换来的。
美国作家汤普森在《年轻教师的五项修炼》中提到,教师的教学态度以及对提升自身知识与技能的努力程度,决定了他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师的教学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决定着自己工作的成败。教学行为与教学态度具有一致性。年轻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端正教学态度。
二、如何形成良好的教学态度
(一)加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邓小平与特色民族工作方法研究
摘要:民族工作方法在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邓小平民族工作方法,继承了民族工作方法的精髓,对直至民族工作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其中,“商量办事”、让少数民族“自己决定”,以及由此形成的实事求是的民族工作态度,在当前民族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对邓小平“商量办事论”和“自己决定论”进行深入研究,更具学术价值。
关键词:“商量办事”;“自己决定”;邓小平;民族工作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如何做好民族工作,是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要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革命战争年代,消除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各民族之间尤其是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隔阂、不信任甚至敌视等不和谐的民族关系,把各族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些要求做好民族工作;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积极调动各民族力量,发挥各民族的聪明才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更需要做好民族工作。这不仅关系到中国共产党人能否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驱逐西方列强的侵略,消灭封建军阀的割据势力,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且关系到能否通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在广大民族地区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还关系到能否团结各民族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到,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为此探索出了一系列做好民族工作的好方法。它们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民族工作方法体系。这大致或可以划分为两部分:一是思想民族工作方法;二是中国特色民族工作方法体系。后者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民族工作方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民族工作方法,科学发展观民族工作方法,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族工作方法,等等。其中,邓小平理论民族工作方法占据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这集中体现在,不仅继承了思想民族工作方法,而且对直至民族工作方法有重要影响。对邓小平理论民族工作方法进行研究,有助于弄清邓小平是如何继承思想民族工作方法并予以发展的;有利于明晰邓小平理论民族工作方法,对直至民族工作方法究竟产生了哪些影响;有益于梳理从到,中国共产党人历代中央领导集体民族工作方法的继承关系与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建构中国特色民族工作方法体系,为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民族工作,提供方法指导。为此,国内民族理论界亦有一些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涉及到,在民族工作中,要切实尊重少数民族;注重发挥少数民族统战工作在民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抓好民族地区的党建和组织队伍建设;民族工作既不能患“急性病”,也不要怕患“慢性病”;要稳步推进,“摸清楚”情况;不搞“一刀切”;民族工作要“着重于实际”,“不在于形式”等等。在邓小平理论诸多民族工作方法中,“商量办事”和少数民族的事情要由少数民族“自己决定”两大方法,在当前看来,尤显重要。笔者认为,这两大方法,对根本上消除在民族地区城镇化,精准扶贫,以及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出现的、因民族利益关系引起的一些不够和谐的“声音”,具有重要启发。“商量办事”的范围是什么?“商量办事”与民族工作的开展关系怎样?同哪部分人“商量办事”?如何正确理解民族工作中少数民族的“自己决定”?民族工作者采用“商量办事”和少数民族“自己决定”的方法,应该坚持怎样的工作态度?我们从“商量办事”“自己决定”的方法中,又会得到怎样的新认识?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①。
二、在民族工作中要
“商量办事”邓小平同志把同少数民族“商量办事”,视为做好民族工作,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民族工作中要“商量办事”的方法,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民族工作中既然要“商量办事”,那么究竟是部分工作同少数民族商量,还是所有工作都要同少数民族商量着办?二是在同少数民族商量办事的过程中,有些事情少数民族是完全赞成的,有些事情少数民族是完全不赞成的,还有些事情少数民族是不完全赞成的。在这些情况下,民族工作应该如何开展?三是在民族工作中要“商量办事”,应该同哪些人商量?等等。对于这些问题,邓小平作出了精辟的回答。(一)“商量办事”的范畴。笔者把邓小平同志民族工作要“商量办事”的方法,称之为“商量办事”论。对于“商量办事”论,邓小平同志强调了商量事务的范畴问题。也就是说,关于民族工作事情,不是可商量或可不商量,亦不是有的事情商量而有的事情则不必商量,而是民族工作中“所有”事情和“一切”工作都要同少数民族商量。他指出:有关民族工作的“所有这些事情,政治的也好,经济的也好,文化的也好”[1](P168),“所有这一切工作,都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同少数民族商量。”[1](P168)“一切事情和他们商量”[1](P170),这是“我们的工作方法”[1](P170)。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工作的开展,都要同少数民族商量。这不仅是做好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民族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二)视“商量办事”的情况,开展民族工作。邓小平同志强调,根据同少数民族商量的结果,即他们赞成的程度开展民族工作。也就是说,少数民族赞成的事情就做,少数民族不赞成的事情就不做。少数民族赞成多少就做多少。切忌把民族工作者“他者”的主观意志,强加到少数民族身上。对于这一点,他指出:开展所有民族工作都要把握这样一个“度”。即少数民族“赞成就做,赞成一部分就做一部分,赞成大部分就做大部分,全部赞成就全部做。”[1](P168)“一定要他们赞成”[1](P168),避免把“他者”的意志代替少数民族的意志。这一点,在当前民族工作中,很具指导价值。把握民族工作开展的力度,是邓小平同志民族工作“商量办事”论的一个重要方面。(三)同哪些人商量,争取哪些人赞成。邓小平同志认为,民族工作“商量办事”论,并不是要求把所有少数民族成员都作为商量的对象,那样工作量太大。而是要抓“多数”,抓“关键”。对此,邓小平同志强调两个方面:1.民族工作要同少数民族多数人商量,争取多数人赞成后才能开展。也即是民族工作“商量办事”论中“多数赞成”的原则。所以,他指出,民族工作“要大多数人赞成”[1](P168)才能开展。2.民族工作要取得少数民族上层分子赞成才能开展。他一贯注重“牵牛要牵牛鼻子”。做民族工作也特别强调抓少数民族上层分子“这个牛鼻子”。他指出:“上层分子不赞成就不做,上层分子赞成才算数。”[1](P168)对于为什么要抓少数民族上层分子这个“关键少数”,当时邓小平同志是这样解释的:在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政治的、经济的特点不同,上层分子作用特别大。进步力量在少数民族地区很少,影响很小。将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发展起来,会起到很大影响,尽管不是决定性影响。民族工作中一切事情要经过上层分子。要多做上层分子工作,多同他们商量问题,搞好团结。只有这样才能从政治上和思想上帮助他们进步。如果上层分子这一关过不好,民族工作一切都要落空[1](P168-169)。邓小平同志反对绕开民族上层分子开展民族工作的做法。他认为,绕开民族上层分子开展民族工作,民族工作不会做好。他指出:“我们有些同志往往采取激进的办法,以为不通过上层分子能搞得更好。事实上不是搞得更好,而是搞得更坏,不是搞得更快,而是搞得更慢,因为阻力大。”[1](P169)他认为,上层分子工作做好了,民族工作就基本能够做好。他认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进步了,同我们的合作搞好了,这样,在他们的帮助下来推进工作,就要顺当得多。”[1](P169)在邓小平同志看来,争“多数”,抓“关键”,是民族工作“商量办事”论的重要内容。3.民族工作中“商量办事”的立场问题。针对有些民族工作者对做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的工作,获取他们的赞成或支持会不会动摇立场的疑惑,邓小平同志认为,民族工作中立场表现会有不同。他指出:“有的同志思想有顾虑,以为这样做会丧失阶级立场,不懂得在那里阶级立场表现得不同。什么叫正确的阶级立场?就是现在不要发动阶级斗争,做到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团结,这就叫正确的阶级立场。”[1](P169)同时,他也强调:“我们也不是完全依靠上层,而是通过他们慢慢影响各方面的工作。”[1](P169)
诠释美国众议院对自由贸易协议的态度实证研究
摘要运用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方法实证研究美国众议院对美国区域性自由贸易协议的态度及其决定因素。研究表明,众议员投票时体现的对自由贸易协议的态度与众议员的政党属性、收取的捐款、所在选区的行业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共和党众议员比众议员更支持自由贸易协议,收取工会组织捐款越多的众议员,越倾向于反对自由贸易协议,来自农业州的众议员更有可能支持自由贸易协议。
关键词:众议院;自由贸易协议:政治经济学
美国贸易政策的制定权属于同会(众议院和参议院)。众议院在贸易政策的制定中尤为重要,美国宪法规定,涉及征税的议案必须首先由众议院提出。贸易政策大都涉及到关税,所以大部分贸易议案都是由众议院提出。众议院并不是一个意见一致的整体,而是由435名态度各不相同的议员组成的,众议院对贸易政策的态度实际上是由这435名议员的态度决定的。本文研究的主题是:这435名议员对贸易的态度是南哪些因素决定的?本文的指导思想是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其核心是:“政治市场”决定厂政府的贸易政策。
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和区域性自由贸易协议构成了当今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最主要部分。在多边贸易谈判进展缓慢的情况下,美国最近几年更为频繁的进行区域性或者双边自由贸易谈判。本文选取美国第108届国会(2003~2004年)众议院对四个双边自由贸易协议的投票结果进行研究,以探求众议员投票背后的动机。第108届国会通过的4个双边自由贸易协议是:(1)美同—新加坡自由贸易协议;(2)美国—智利自由贸易协议;(3)美国—澳大利亚自南贸易协议;(4)美国—摩洛哥自由贸易协议。
上述四个双边自南贸易协议在众议院都以2/3以上的多数票获得通过。但是和共和党对自由贸易协议的态度是有差异的,更多的共和党赞成自由贸易协议,差距最为明显的足众议院对美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议进行表决的结果,投赞成票的比例只有37%,而共和党投赞成票的比例为88%,可见两党议员对此问题存在着不同看法。
为什么众议员之间、甚至同一党派的众议员之间对自由贸易协议态度大相径庭?本文的目的就在于研究议员投票决策背后的动机。议员的投票与所在的党派、收取的捐款、所在选区的选民利益有没有关系?为什么不同党派对自由贸易协议的态度有差别?本文利用众议院的投票结果对这些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刑法视域安乐死问题研究
摘要:被害人承诺是对该病人能否实施安乐死的最重要要素,在具有有效被害人承诺的情况下,无论是积极安乐死还是消极安乐死的行为至少不应该具有违法性。积极安乐死与消极安乐死并无刑法上的区分意义,因此也不应该将其区别对待。安乐死的“社会决定”是一个难以明晰、确切的概念。所谓的“社会决定论”看起来是在保留被害人的社会性,但是在无形之中也给被害人以枷锁。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存在某人的继续存活可以为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情况,以所谓的社会利益强行不让病人安乐死是极端功利主义的体现。
关键词:被害人承诺;安乐死;医事领域;社会决定
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都无法选择自己是否出生,也无法选择自己出生之后所处的环境。但是对于死亡,似乎我们的选择多了一些。而安乐死就是我们对于死亡的一个选择。自我选择权与生命权之间的纷争贯穿了安乐死纷争的始终,这种纷争似乎还远远没有结束。
一、安乐死的概念与由来
“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euthanasia”,即“美丽的死”,又称“安死术”或“怜杀”(Mercykilling),本意是指“无痛苦的幸福死亡”[1]。在现代医疗中,安乐死主要是在患有晚期绝症的病人的请求之下,为了使其不再承受痛苦,放弃对其的治疗或是人为加速其死亡的一种方式。根据被实施安乐死的病人是否明确表达其愿望,安乐死可分为自愿和非自愿两种。前者系由病人本人通过遗嘱或口头表态方式决定,后者则是因本人无法表达意愿而由亲属或监护人做出决定[2]。另一种区分安乐死的方式是根据作为与否将安乐死区分成主动安乐死与被动安乐死。如当事人为某种有意的行动处死,安乐死是主动的;如果是故意允许他死去,就是被动安乐死。因此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又分别称为积极安乐死和消极安乐死[3]。安乐死运动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发展[4],正如历史上许多别的人权运动一样,安乐死运动在发展的初期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受到基督教中国卫生法制2022年9月第30卷第5期·76·文化生命神圣至上的影响,安乐死最开始在西方并未受到较多人的关注[5]。但是随着人权运动的发展,安乐死也开始越来越为人所赞同。目前对于消极安乐死而言,在刑法领域几乎毫无争议的认为其并不属于犯罪。而对于积极安乐死而言,目前仅有荷兰、比利时通过法律明确允许了安乐死[61。我国首例安乐死案即发生在陕西汉中的蒲某案。1986年汉中某医院收治了一位病人,该病人被诊断为肝硬变腹水且无法治愈。患者不堪忍受痛苦,多次喊叫着希望结束自己的生命,其子女求助医生蒲某,请求蒲某结束病人的生命。后蒲某向病人注射了药物,病人死亡。虽然终审判决为无罪释放,但是无罪释放的理由是因为其社会危害性小,即法院在宣判时是认为蒲某具有违法性的。
二、安乐死情形下的被害人承诺问题
中国政治学发展及其面临的课题
政治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古老的学科,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欧美各国,政治学与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一样,已发展为十分成熟的学科。中国政治学的正式确立与发展是在本世纪,前后出现过两次比较大的发展时期。第一次出现在本世纪的前四十年。当时深受欧美政治学的影响,不论在学术引进,还是在研究成果方面,都有不少的建树。但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发展实际上中断了。到八十年代初,我们重新恢复政治学这一学科,迎来了中国政治学的第二次发展、所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政治学的真正发展,至今才有十几年时问,因而,还不是十分成熟。
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政治学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走出科学社会主义范畴,确立学科体系时期;二是重新研究、学习和借鉴西方政治理论与政府管理体制时期;三是理论联系实际,开始比较全面地考察和研究中国政治时期。第三个时期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国政治学开始走向成熟。但是,由于基础和条件的限制,第三个时期尽管把研究的重点放回到中国政治领域,从而确立了有生命力的生长点,但还是有比较大的局限。因为,这个时期对中国政治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中国政治体制的研究,而且这种研究,还仅停留在体制性分析上,没有进行很好的理论抽象和概括。
中国政治学研究和发展的现状,是我们思考和推动中国政治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学术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可以选择的,因为在学术研究中,人的主观意志具有重大作用;但同时学术的发展在一定的意义上又是无法选择的.因为学术的整体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受社会发展客观因素的制约,这种制约往往是决定性的。当我们面对新世纪的来临,为推动中国政治学发展而努力时,既要充分考虑到中国政治学本身发展的现状及其内在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中国社会和政治发展的总体走向。学术要超越现实,但又不能脱离现实.尤其是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各国发展经验都充分表明;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催发出政治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现实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预示着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政治学发展,将有更为良好的现实条件,从而孕育出一个新的发展高潮。对于正逐渐走向成熟的中国社会来说,政治学发展与政治发展,应是在一种积极的互动中共进的,即在政治发展赋予政治学发展以机遇和条件的同时,政治学也应能够及时有效地为中国政治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推动中国政治的健康发展。这就意味着中国政治学应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新的政治发展时代。为在更高的层次上把中国政治学带入二十一世纪,政治学者应进行开创性的工作,这种开创性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拓和丰富中国政治学研究领域;二是以自身科学的研究引导中国政治学走上一条科学的、规范的发展道路。前者实际上是研究的方向和领域开拓问题,后者则是研究的思想、态度和方法的创新问题。在这两方面工作中,后者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什么样的研究思想、态度和方法,不仅决定我们对政治学研究方向和领域的开拓,而且决定中国政治学研究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国际性、对此,我们年轻的政治学研究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新中国政治学发展的时间虽然十分有限,但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还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的政治学发展已经基本确立了自己比较成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中国政治学发展来说,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提供的是一种分析政治现象,思考和判断政治问题的哲学背景和思维方法。这种哲学背景和思维方法,对我们在从事具体的政治学问题研究时所持的研究思想、态度和方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高于后者,但不能完全包含后者。实际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研究在创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时,也确立了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科学的研究思想、态度和方法。遗憾的是,我们长期以来把研究的思想、态度、方法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简单地等同起来忽视研究思想、态度和方法本易的发展和创新,把许多问题简单化、形而上学化,从而限制丁政治学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因此,对于走回新世纪的中国政治学,就有一个如何在研究思想、态度和方法上实现积极有效的创新问题。如果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百科学的研究思想、态度和方法与之相呼应,那么中国政治学就能更快地走向成熟。根据中国政治学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我认为进行研究思想、态度和方法的创新,有必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