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0 08:42: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态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参加聚会的穿着和态度
参加聚会,一般适合穿羊毛外套,牛仔服、休闲服、茄克衫等。男士上身可选穿茄克衫、羊毛套衫、马甲、T恤、针织衫、老板衫等各类休闲上装。下身可穿牛仔裤、宽松裤等,也可选穿色调柔和的西装和运动装。春秋时节,男士的风衣也应派上用场,穿风衣的男士总给人洒脱的印象。脚上一般可穿皮鞋,出外旅游或配运动装可穿运动鞋或休闲鞋。服装整洁是男性服装的基本要求,如翻领、胸襟平整,袖口无垢,鞋跟无磨损等,整体上要给人以干净、利落的印象。男士上身穿茄克衫,下身配牛仔裤,穿运动鞋,给人印象精干、利索;一身牛仔装,青春、潇洒;一身运动装,精神、有力;穿休闲装,新潮、洒脱。不同的穿衣选择有不同的效果,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气质、适合当时场合的装扮。服装整体上要统一,不要上身穿得很休闲,下身却穿得很正规。
女士选穿衣服较男士的选择面更宽一些,套裙、休闲套装、牛仔装、运动装、羊毛衫等都行。女士应备有一条长裙、一条长裤、一条裙裤、一条短裙,这样配上不同的上装,可搭配出许许多多穿法。时下流行的真丝小围巾、双肩背包,更为年轻的女士增添了不少俏丽。在非正式场合也要注意着装的规范,也应穿出自己的风范。在非正式场合不要穿得很庄重,色彩得浓重的服装也不适宜。
当赴宴者接到邀请后,应向主人表示感谢并准时赴约。即使因事或有病不能应约赴宴,也要在婉言解释后诚恳表达谢意。既已应约,就须按时到场,增强时间观念,养成准时践约的习惯,改变那种以迟到显示气派、抬高身份的腐朽意识。赴宴者在赴宴时,最好带点儿适当的礼品,以表达对主人的盛情和辛劳的谢意,相互寒喧之后,要在主人指引的座位上就座,并与主人或其他客人热情交谈,以增进感情,交流信息。女客人还可视情况下厨房帮厨。入席前,客人要洗手、整装,未经主人提议,不要随意地脱下西装,解下领带,甚至解开衣扣,卷起袖子,摆出一副粗俗、轻率、旁若无人、大吃一顿的架势。
待一切准备就绪,宾主入席,宴会便在热烈的气氛中开始。这时主人举杯祝酒,宾客应积极响应,举杯致意,殷切地提议“为主人的盛情款待,为主人的家庭幸福干杯!”“感谢主人的热情招待!”如此交杯换盏,互表衷情,会使宴席很快形成一种其乐融融的气氛。
在进餐过程中,客人不能缄默无语,行为拘谨,也不可喋喋不休,毫无顾忌。而应选择一些有关话题,如适当地对主人的烹调技术表示赞许。同时,为表示对主人技艺的肯定和人格的尊重,还要品尝桌上的每道菜肴,切不可只吃一盘,不及其余,也不要用筷子在盘中翻来倒去,显得旁若无人,又欠雅观。在餐厅进餐时,则可根据主人的话题进行谈论,说话时不要用餐具指点他人,也不可边吃边说。另外,吃饭时不能将身体贴近餐桌胳膊时也不能放在餐桌上,更不可起身夹菜。喝汤时用公勺盛,且尽可能不出声响。当主人祝酒致词时,不要再独自吃饭。主人劝菜时,不必客气地反复谦让,应礼貌地与主人配合。如需抽烟,应征得女士的同意。当主人放下碗筷时,应尽快结束进餐,不可让主人长久等候。
宴席之后,客人要主动帮助主人整理餐具,清扫餐桌,并小座片刻,与主人谈话内容不可太宽泛,免得引起谈兴,久坐不散,妨碍主人休息。但至少抽去一支烟,喝去半盏茶,再起身辞谢主人。如需中途退场,应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尔后再离开。
广告态度成因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在界定了“指向广告的态度”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通过工具性条件反射来产生”以及“也可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认知过程的结果”这样两种指向广告的态度的形成方式,并阐述了认知人格因素在指向广告的态度中所扮演的角色。态度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形成的,企业和广告商在面对负向的指向广告的态度时,首先是认清产生这种态度的营销和广告环境,并能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转变原有的看法,充分认识到消费者对广告的反应,不仅仅是一种刺激反应,同时也是一种认知反应,广告的制作和传播应建立在对目标消费者的心智和行为的深入研究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
广告可以影响和改变消费者对某一特定的产品和品牌的态度,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作为长期暴露在广告中的结果,消费者会对广告本身形成一定的态度,即指向广告的态度。
指向广告的态度是消费者或受众对特定的暴露场合中特定的广告刺激,以喜爱或厌恶的方式加以反应的心理倾向。这一概念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理解,狭义的是指消费者针对某一具体广告的态度,广义而言是消费者对广告这种信息传递方式或促销方式,以一贯的喜欢或不喜欢的方式行动的习得倾向,本文主要从广义的角度来分析。
广告是一种重要的消费信息来源,广告所提供的信息减少了消费者搜寻信息的时间,从而降低了他们在寻找产品上所花时间的经济成本,并为复杂的购买决策提供了简单而又能减轻焦虑的答案。按理说,广告应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一种服务,为何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却要拒绝或尽量减少对这种服务的支付即出让注意力,而成为广告的忽视者呢?
要回答上述问题,就得分析指向广告的态度是如何形成的。态度的形成指主体对某一给定的对象(比如广告)从没有态度到有一些态度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一种学习的结果,换言之,态度是习得的。一般情况下,态度的形成基于三种方式:因经典性条件反射而发生;通过工具性条件反射来产生;也可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认知过程的结果。就指向广告的态度而言,其形成主要受后两种方式的影响。此外,认知人格因素也在指向广告的态度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欺骗性广告引发的工具性条件反射产生的指向广告的态度
端正学习态度调研范文
一调查目的
语文学习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长期的语文学习体验中,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相互作用形成的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段时间里不被轻易改变。。因此,研究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态度,对于语文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态度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态度是一种习得的内部状态,常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影响着一个人对某事、某物或某人作出的选择。
就是对学生持久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学习态度既是总体的又是具体到学科的总体的学习态度反映了学生对学习或积极或消极的倾向,学习态度。容易观察判断的但对于具体学科的学习态度是复杂的小学生正处在打基础的学习阶段,每门课程都不能有所偏颇,而小学生往往是由自己的爱好来选择是否学习某门课。可能对某门课很感兴趣,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但对某一门课程可能索然无味,只是应付差事的学习。即使是具体的一个学科,比如语文,学生也可能喜欢阅读而讨厌写作。所以说,具体到学课的学习态度是极其复杂的。
二调查方法及对象
根据本次课题的性质和研究目的,我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为问卷调查,个案收集。对象为本校三、四、五年级的全体学生。重点跟踪四年级学生。
好教学态度是种习惯
一、教学态度的重要性
什么是教学态度,很难下定义,教学态度作为一种内在心理构成,太抽象了。可以用很多的形容词,积极的、认真、负责、懒散、敷衍等。最直接的一个量化标准就是你对教学工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多少,你要知道,学生课堂上的轻松愉悦与一次次的成功体验式教师课前花了45分钟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钻研时间换来的。
美国作家汤普森在《年轻教师的五项修炼》中提到,教师的教学态度以及对提升自身知识与技能的努力程度,决定了他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师的教学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决定着自己工作的成败。教学行为与教学态度具有一致性。年轻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端正教学态度。
二、如何形成良好的教学态度
(一)加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人的态度积极与消极
卑鄙的小人?你们的作为已经做得很无情好离谱了,再不懂得实事求是,还是这样无情的乱世,不理在闹事,那你就真的无药可救了。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要各自为之,一切都是事实证明的,别再做虚伪的事,作恶毒的为了,这样你会离人性和真理越来越远的,因为那么虚假的东西你都还以为是自己理所当然要做的,自己所有的,太离谱了。我们来到世界生活着就必须要有勇气正视应对这个虚伪恶毒无情的社会作风。这个社会很乱的,明明是自己错了,硬要说是对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敢作敢为敢当,应对这个虚假恶毒无情的消极人生看法作为。
在这个社会求活,很多人会这样认为,我理得你管多,我有我的世界,我有我活世方式,我有我的人生方法。你算什么?我就要看没惯你,拉帮结派孤独你,我就要嫉妒你,我就要伤害你。我就要用虚伪、恶毒、无情、霸道的手段作为活世方式。你又能怎么样呢?我同你亳无相识,经下过往而相见,对啊在个乱世虚伪的社会时代活着,要解决的问题根本都不是我又能怎么样不怎么样的对你的问题之中。愚蠢、恶毒,无情的人啊,我与你在这个世界同一个时代生活的人根本不是能么样不怎样看问题和次解问题啊。人类的社会要解决这个虚伪恶毒乱世的时代,我们人与人之间是不可能怎样不怎样这个问题来到问题的。我们人与人之间只能从社会实践中,人们掌握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始终按照唯物辨证法的规律运行,来决定思维方式对待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根据问题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在人们认识和掌握中实行处理这个人与人之间在虚伪恶毒无情的人与人之互动的矛盾中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这个解决方法的解释会产生很多人的疑问,就在我们人民群众,贫民百姓说起,你说的那么的简单?就解释人与人之间实际生活交往所产生矛盾问题的解决。当今社会现象我们是贫民百姓在最实际最简单论据,人与人之间日常进行往来活动过程,达到认识客观规律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实践活动造就人的世界;人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对世界的改造形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经过社会实践活动人的创造改变形成一个属于人世界。
是的,我们人类是不能有这样的悲观消极主义来形成对人生观看法和认为的。我们人人都共同活在这个世界,人类的社会时刻都在发展和进步,是不可能因一个人消极悲观痛苦不科学看法而停止发展不前的。更不会因一个人的得失成败怨世无助甚至绝望,社会的形象也不会因你而改变。人类社会的前途永远都是光明乐观的,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个积极向上,乐观奋斗的人生观看待世界,对待人们社会的发展,我们生到世界不是天生自然就有权、钱,名、利给你赏受的,所以我们不要为自己的失落、贵浅而消极痛苦的看待世界,悲伤怨世对待人生,总想着的都是一种悲观和绝望的情绪。这样会因个人的主观性意识引起人与世界关系而产生个人不良互动做出的坏事。因而我们的思维要在现实的本身反映出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而所确实的,都要是积极向上的存在所发展人们社会乐观向上主义,人的意识积极向上是一种人生境界,结合成人的进化观。我们每个人都要各自为之,此生来到世界活在人类的社会中,必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科学世界观指导下不断向上前进,积极发展社会,创造一个属人类自己的世界。
人类社会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就是一种复杂又必须面对而形成的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人类的社会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改造世界。一个属人世界对象就是创造人类世界的本质。我们个个都是人类的社会成员,创造一个属人的世界对象就得掌握实现改造世界的对象为人的目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改变物质世界的力量,对象实现人类对事物认识和人的需要而创造事物。人类改造世界从客观主义对事物实践活动决定人在社会一切活动的活动。首先就要从物质生产开始解决人类的吃、喝、穿、住的问题。人的观念想法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相系着人改变世界实践活动的本质;就是创造物质的力量改变人类吃、喝、穿、住的方式。物质的力量是客观世界物质的基础实为实践改变人生活的方式。人的生活方式由客观事物基础为基本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实现,发展过程不断改变人生观和世界观,人类一切成果实践活动就是改造世界。人的目的,就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的对象,是社会发展实践活动过程主要因素,从实践活动过程,达到实现根本物质的内容,物质的生产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互换活动产生新的物质改变过程。由此变换和生产新的物质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在客观世界不断的满足人的需要。在人的本质上看,最基本构成人类的生存前提,就是能够生活。只有生活着才能进行一实践活动的活动。人的生活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所决定人的生活的需要去创造物质,在客观世界物质的改造达到人的目的追求,在此追求到达目的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认识、从中实验科学实践活动中解决人类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总结人类实践活动意义及人生的目的就是不断改造世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结果,都是人在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发展客观规律对象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要解决的结果。因而在阶级时代生活的人们,通常会因自主意识能力限制着,往往难以实现个人理想、目标。而困扰着个人的生活计划,就如此浅见现实验证人生态度,个人常常因某种小事情的不如意,就隨意主观现象产生悲观看待形成消极不良的人生态度。失去自信见不到希望,情绪越来越恶化,悲观看世界消极看人生。就这样在这个不良的人生态度形成个人不正确认识世界和人生,这一切错误的根源,引向个人越来越恶毒、偏见、嫉妒、愚蠢,从这种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里不断的产生人的思维从不良方向想去,不论是从人从事从物都会从坏的方面着想的。这种错误的认识,生下一切坏处的根基,卑鄙无情的手段在社会度世过活。这都跟一个人知识和生活方式直接落地生根,归根结底积极向上的人就是正确人生态度,消极悲观的人就是错误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态度有一个积极乐观向上进住心。看到人生的光明前途、看到美好世界的未来,在科学世界观指导下积极向上奋斗,在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推动下不断巩固科学世界观,发展社会。
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
一、引言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是旅游项目开发、营销与运营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关于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研究起步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国内学者对其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多结合实证分析,研究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感知,以及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的影响因素,另外,国外学者还注重相关理论依据研究,如刺激指数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旅游业的兴起,乡村旅游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被认为是带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本研究以邕宁区为例,旨在探究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与借鉴。
二、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域概况。邕宁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南宁市东南部,地处南亚热带季风区,辖5个乡镇,9个社区、65个行政村、402个自然村,全城区总面积1255平方公里,人口34.81万人,2005年进入撤县设区新阶段。邕宁区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民间艺术多彩多姿,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田园景观与民族文化。近年来,邕宁区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影响力不断扩大,乡村旅游业为全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二)研究方法与过程。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半结构式访谈法与因子分析法,以研究邕宁区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调查问卷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调查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第二部分为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调查,共14个题项,主要由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与政府支持等维度构成。第三部分为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调查,共3个题项,主要由乡村旅游地居民对当地旅游发展的支持意愿与满意度构成。第四部分设置为开放性问题,调查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问卷的第二与第三部分利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1~5分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非常同意。本次研究选取那蒙坡、那贵坡、五圣宫、徐汉林烈士陵园这四个邕宁区较具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地为调查地点,问卷发放对象为邕宁区乡村旅游地居民,共发放调查问卷130份,回收130份,回收率100%,筛选后得到有效问卷126份,有效率96.92%。运用SPSS22.0软件对问卷第二与第三部分所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特征。在进行后续因子分析前,对乡村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题项进行信度分析,第一次分析结果显示前者的Cronbach’sα系数小于推荐值0.7,经过调整,剔除了问卷第二部分的“旅游使当地物价、房价上涨”题项,调整后两者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7,表明问卷量表设计合理,信度较高。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调查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根据回收得到的有效问卷数据,整理得出调查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如下表1。在被调查者中,男、女比例分别为45.2%与54.8%,性别分布较为均衡;在年龄结构方面,被调查者均为成年人,具有较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其中41~5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其次为31~40岁、18~30岁年龄段;在文化程度方面,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大多为初中与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最少,被调查居民总体文化程度不高;在月收入方面,被调查者月收入大多分布于2000~5000元段,其次为2000元以下与5000~8000元段。总体而言,调查样本的各项人口统计学特征分布广泛,质量较好。(二)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分析。1.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因子分析。运用SPSS22.0软件对问卷第二部分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对数据进行KMO检验与Bartlett球形检验,即效度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815,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概率P值为0.000(P<0.01),表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之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旋转法提取公因子,并以特征值λ>1且因子载荷值≥0.4为标准进行筛选。处理后,共提取得到4个公因子,13个旅游影响感知题项均落到相应公因子中,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722%,表示这4个公因子对所有信息的解释能力较好,将其分别命名为“社会失序与环境破坏”“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效益”“政府支持”与“经济效益”,因子分析结果见表2。2.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特征分析。在经济影响感知方面,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影响正面感知较强。公因子“经济效益”均值为3.53,表示乡村旅游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产生了积极的经济影响。在访谈中发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带来了更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居民就业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居民从以往的务农、外出打工转业为经营旅馆、农家乐、景区接待等旅游服务业或靠土地租赁、土地流转承包的股份分红增收,相比以往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邕宁区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也有居民表示未感知到明显的经济收益,现阶段只有一部分人从旅游业中获利。在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影响感知方面,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为其带来的正面影响感知较强,而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感知较弱。公因子“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效益”均值为3.87,表示当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积极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影响感知较为明显,尤其是“旅游使当地民俗与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与传承”“旅游使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更为完善”两项。公因子“社会失序与环境破坏”均值为2.77,其包含的四个题项分值均较低,表示当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消极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影响感知并不明显。在访谈中发现,当地居民大多对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基础设施完善以及村容村貌、社区环境改善予以肯定,表示并未有较大的环境污染、乡村景观美感破坏以及长期交通堵塞的困扰,但也有村民表示,景区仍存在旅游配套设施不足、疏于管理等问题。另外,村民表示发展旅游业在让当地变得开放的同时,也更好地发掘和传承了传统文化。在政府支持感知方面,当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支持感知较弱。公因子“政府支持”均值为2.95,其包含的三个题项分值均不高,尤其“当地政府发展乡村旅游、作出决策时会征求我们的意见”题项,表示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当地居民对政策支持与政府引导的感知不强,特别是在社区参与、民意收集方面。在访谈中发现,仅部分居民在政府的引导下参与了旅游经营活动,仍有许多有意愿参与的居民苦于不了解相关政策、缺乏资金支持与技术引导。另外,也有居民表示,自己虽然愿意主动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提出意见,但当地政府在政民沟通上存在不足,社区居民参与无门。(三)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分析。1.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态度的因子分析。运用SPSS22.0软件对问卷第三部分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对数据进行KMO检验与Bartlett球形检验,即效度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854,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概率P值为0.000(P<0.01),表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之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旋转法提取公因子,并以特征值λ>1且因子载荷值≥0.4为标准进行筛选。处理后,共提取得到1个公因子,3个旅游发展态度题项均落到其上,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1.514%,表示这个公因子对所有信息的解释能力较好,将其命名为“旅游发展态度”,因子分析结果见表3。2.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态度的特征分析。由表3可见,邕宁区乡村旅游地居民对当地旅游发展的态度较为积极正面。公因子“旅游发展态度”均值为3.62,其中题项“我对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感到满意”分值相对较低,表示当地居民对邕宁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基本满意,并对其抱有正面积极的支持态度,愿意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建议、贡献力量。在访谈中发现,虽然当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带来各方面效益予以肯定,并愿意提供支持,但表示其仍存在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景区管理方式不当与宣传不足、缺乏政府引导与政民沟通、旅游业发展只使一部分人获利等问题,这也是居民对当地旅游发展满意度相对不高的部分原因。
改变教育态度推进师生合作
学校教育活动中,常出现学生不合作现象,究其原因错综复杂,本文试图分析教师不当教育态度与方法易导致学生不合作现象的产生根源,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常见的几种不当教育态度与方法
1、师生关系中地位的不平等导至师生难以沟通情感
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所处地位与作用有差异,如果教师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教师的教育活动中的优越性,或以专制、教训的态度来教育学生难以激起师生心灵的共鸣,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情感隔膜,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学生对教师一旦产生抵触情绪,哪怕教师的话再对,学生也难以听进去。
2、教育学生时,教师忽视了教育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学生作为独立人格的人有其固有的身心发展规律,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必须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与方法,努力寻求师生心灵互适的支点以求得最佳的教育效果。简单的教育形式,单一的教育方法无法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容易使教育流于形式,也有的教师为了使学生刻骨铭心,常用“强刺激”方法,诸如对学生说些风凉话,揭学生的短,出学生的丑以求得学生的反思与上进,这些做法是有害的,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清洁是一种态度
他家有特多瓶瓶罐罐装饰品,光是擦那些东西就要擦一天。最厉害是他的厨房总是像新的一样,没有一点油迹,洗菜盆也是光亮如新。
西谚CleanlinessisHoliness(清洁就是圣洁)是打哪一天开始说的就不清楚了。但是越来越觉得有道理。光是打扮干净整齐不够,要家里都能干净整齐才靠近这句谚语的境界。能做到这种境界的人不一定圣洁,但是肯定是做事认真的人。
认识几个可以说已经很靠近“清洁就是圣洁”的境界的朋友。好像都是年纪稍稍大一点的。其中一位是独居的老先生。每天一大早就到健身房去锻炼,然后就回家整理花园和做清洁。下午看看朋友,晚上就看电视。他花园有多漂亮就别说了。家里一个人住大概三百平米的三层楼,也没有阿姨,但就是没法找到一点点的灰尘。他家有特多瓶瓶罐罐装饰品,光是擦那些东西就要擦一天。最厉害是他的厨房总是像新的一样,没有一点油迹,洗菜盆也是光亮如新。
认识老先生时间长了,渐渐地明白到能够做到这个地步,不是勤快的问题,是做人态度的问题。它的家就是一种认真的态度的表现。因为就是家里有阿姨的朋友家里,也没见过如他家那么干净整齐的。显然这不光是有没有时间和体力的事。一个专门做清洁的阿姨,无论如何要比我这朋友有更多的时间和体力来花在打扫整理上,但是偏偏就是没法做得到他的地步。
老先生家里专门用来清洁的东西也是多得吓人。一柜一柜的各种各样的清洁剂,每一瓶都有它的特定用途。有时候什么掉到桌上了,我可能就会随便擦一擦,擦不掉就算了。老先生可不能接受,必须把它处理好。要真不行的话,可能就把桌子换掉了。
我问他这样累不累,他说不累。我看着倒是挺累的。他也不是说乐此不疲,心理有毛病。但是他就是必须如此才能心安。清洁就是圣洁。要能做到圣洁我想本来就不是易事。要做到比别人都好,肯定是累的。我不愿意这么累。所以也离圣洁很远。所以我说,清洁就是态度的问题。
深究国学研究态度立场以及举措
一、根据梁涛先生的看法(见2009年12月7日本报《国学版》之《论国学研究的态度、立场与方法——评刘泽华先生王权主义的“国学观”》),传统是一种具有超越性的既成之物,是现实生活之当然的依据和标准。他的论据有两个:1、轴心时代的智者奠定了民族自我理解的基本框架;2、文化的连续性和超越性决定了传统对现实、对未来具有永久性的价值。
我的观点是,即便存在一个轴心时代,它也不能一劳永逸地穷尽真理。固然,一些伟大的思想家能够超越时代的局限而把目光投向永恒,那不过是他们从自己寄身的洞穴里对万物的真相和人类的本质提出的愿望与设想。我们所知道的唯一真理是,人没有本质而只有历史,人的本质只能历史地呈现并向未来敞开,所以不会有哪个既往的时代会成为不可超越的顶峰——那样的看法违背了我们的生活实践的经验和常识,也不符合我们作为自由主体的自我期许。
文化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却并不具备超越性。文化不是带有魔力的历史的遗留物,而是人类生存的形式与方式。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进行文化建构和解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留下种种制度和观念遗存,为历史赋予一种可见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便是传统。传统不是超越性的既在,因为人就生活在传统之中,时刻为传统所生成并生成着传统。
人们认为传统值得弘扬是因为它耦合了现实的需要,触发了社会大众的欲求——我们所弘扬的内容其实是生成于我们生活实践中的东西,只不过借用了传统的形式而已。然而,传统一旦被“弘扬”,它便被固化、被切割了,就像被供奉在庙里的神灵,剩下的只是一堆木石泥胎。这样,“弘扬”的结果很容易走向反面:对现实的误导和遮蔽——使我们的注意力离开现实的真问题而迷失在故纸陈堆里。一个自信的、开放的民族是不需要乞灵于传统的,因为对任何传统的思想文化资源他都能兼收并蓄。
梁涛先生“国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就是将传统从历史中抽取出来并分解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类不同成分,然后“从正面去积极地加以弘扬”。
撇开历史的、现实的内容,将传统的“积极方面”抽取出来,只具有认识论的意义。事实上,人们所能从传统中抽取出来的“积极的”东西,只是一些有待发挥的价值信条和有待填充的概念形式而已。固然,它们曾经内涵着鲜活的现实内容,但这些“精华”的文化种子只有扎根于人们生产和生存斗争的社会实践并接受了现代价值的灌注,才会重新获得生机。人们可以拿这些传统的东西去“转化”,去“返本开新”,只是不要忘了那是“旧瓶装新酒”,因而没有必要对瓶子顶礼膜拜。